躺平成長股不做t:嬰兒睡眠

時間:2023-11-01 06:43:52 作者:嬰兒睡眠 熱度:嬰兒睡眠
嬰兒睡眠描述::躺平成長股不做T: ST曙光(SH600303) 信達花7億元買入錦州銀行22億元對華泰的債權,質押物就是曙光的股權,所以就相當于信達直接花7億元買入了曙光的股票,40億的市值對應的股價就是今天得5.92元查看圖片 騎牛記: 人生兩大悲,泡妞泡成老公,炒股炒成股東。 幸福的gwy們,這下更幸福了:要成為地方政府的股東了。 最近,地方財政吃緊,政府發出文件,要求科級gwy貸款200萬元購買地方債。 這下好了,以前只當自己是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直接把政府控股了。 一位山東縣城的科級干部李紅(化名),愛人已于6年前向工作的銀行貸款160萬元,購買了單位的股份。至今3年未分紅,但每年給銀行的利息一分不能少。 關鍵是,想退股還不可能,哪怕離職。 朋友打聽了一下,才發現身邊的gwy,前些年已經大量買過縣政府和城投的債。 1.gwy的新任務:購債 新聞富礦國又有石破天驚的大好消息,這次是有關地方財政和gwy的。 說到貴州,《遵義賴賬20年后還,那可是「奇跡債」啊……》,有些地方將債務展期到債務最長法律認可期限:20年,擺明了就是不想還了。 山東與貴州不同,作為通過轉移支付養著全國的7個東部發達省市之一,稅收有凈上繳,但排在倒數第一位,分分鐘會變成需要轉移支付的那種省。那么,在尋常情況下,山東能夠拿到轉移支付的可能性很低,如果碰到財政困難,也只能自己解決,因此財政比干脆吃轉移支付的24個欠發達省市反而更脆弱。 再說了,山東人好面子,不能這么沒底線,砸鍋賣鐵,也要完成上繳任務,否則面子往哪擱。 現在山東地方債有多嚴重? 據說,包括李進同志家鄉諸城等市,雖然沒有像鶴崗那樣被公開宣布財政重整,但實際上已經被省里接管。 公務員不在此時站出來接盤,牢牢把住正確的發展方向,更待何時? 2.不忘前事 事實上,讓gwy在地方債之外,向當地財政或城投公司注資做債主,早已有之。 哪怕浙江這樣的發達省份,我知道有個縣以前很窮,通過向gwy高息借債,盤活了一批土地,借著離杭州主城距離近的優勢,這些土地都賣了好價錢,不但還了債,還有大量財政盈余,成為發展明星。 在山東,這種做法當然也不新鮮。李紅有個gwy朋友,看到上面那個科級干部攤派200萬元的公告說,這種事之前很多,特別是鄉鎮,財政困難就向職工融資,只是額度沒現在這么大。 上世紀90年代,他任鄉鎮gwy的父親曾被攤派500元,相當于一個月工資。2000年后,財政把任務壓給單位,每人交5萬元,抵招商任務。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經濟繁榮,財政寬松,這些攤派款也都還回來了。 到了2008年后,面對金融危機,地方要擴大投資,財政又開始向gwy定向募集資金。2013年時年息高達12%,很多gwy走后門才能存進去。 但隨著需求量越來越大,財政就來者不拒了。年息也從12%一路降到10%、8%,如果存款額不足100萬元,可能只有6%。但在實際上,現在存100萬的年息還有8.5%,差不多2倍于銀行利息。 2015年后,地方債被納入監管,地方政府遂改以城投、城資等國有平臺公司名義融資,除了拿土地向銀行抵押貸款,也有相當部分是向公務員借貸。 但很多gwy一看收據上蓋的公章從財政局變成了城投公司,覺得城投是企業,有風險,就撤出了資金。但絕多大數人認為城投是政府的影子,實質未變,因此繼續理財。 李紅是2006年考進去的公務員,她入職的時候就有這種理財方式,利息很誘人,身邊的gwy絕大多數都是政府的債主。也就是說,除了正常收入,他們還能從政府獲得10%左右的理財收入。 在她的印象中,有位同事之前存了30萬元,融資主體從財政改為城投后,不放心取出來了。 另一位同事共存了十幾萬元,分別是2023年4月和5月到期。最近聽說城投負債70億元,擔心風險,就問同為gwy的父親,得到的回答是本金到期后取不出來,只允許先取利息。 她現在很矛盾,如果現在就一定要支取的話,會損失8.5%的利息,有些舍不得。但如果捱到明年四五月份到期后支取,萬一像她父親一樣取不出來怎么辦? 不過,她也沒什么好后悔的。2021年時曾計劃取出買房或者商鋪,但是房市冷淡,所以依然選擇存在城投。現在房市也不好,財政也不好,放在哪里都不安全。 李紅也聽另一位同事說了,到期的本金取不出來,但利息可以正常支取。 3.本質是優質資產荒 一個很尋常的認知是,如果城投項目有市場價值的話,是不難從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的,成本也會遠低于向gwy個人融資。 問題正在于,城投所擁有的一些土地并不具備商業開發價值,賣不掉;他們投的一些項目,比如農村路面硬化、自來水工程,根本沒有市場前景,只是為了拉動投資;甚至有些錢直接被拿去發了工資。 用一位行家的話說,城投是表相,本質是城投債形成的資產效率太低,甚至是負資產。一些地方將支出項轉為資產,再舉債套現,最后債務貨幣化,形成了一個掠奪民財的閉環,就看何時爆雷。 李紅自己沒有購買任何政府債,因為她家已經被愛人所在的銀行套住了。 地方銀行多半受制于地方政府,經營自主權更小,在為財政輸血上壓力更大。前些年,銀行自己轉不開了,要求員工按級別購買銀行內部發行的債券。李紅愛人作為中層干部,大概投了160萬元。 沒有錢?銀行按低于基準利率的標準貸給你,年息大約3.5%。沒擔保?同事相互擔保。 一開始,每年也能分紅8%,與財政貸款差不多。但李紅發現,最近5年,先是分紅時間往后拖,到最近3年干脆停發了。 但退股是不可能的,貸款還得還,年年搭利息。有些已經辭職的員工也退不了,不想持有的話,只能等有人升職后要擴大持有量時,你再找他私下轉讓。 李紅覺得,她家已經被銀行拖下水了,千萬不能再被財政拖下水。 向「自己人」gwy下手舉債,應該是實在沒辦法了。有些地方土地賣不出去,干脆讓城投等國企買,然后抵押給銀行貸款。2022年10月13日,《關于加強“三公”經費管理嚴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嚴禁通過舉債儲備土地、不得通過國企購地等方式虛增土地出讓收入。 于是,既是財稅重地、又是舉債大戶的江蘇,有些城市讓國企與民企聯手拿地,實際上還是國企拿地去貸款。 至于山東,民企怕一報價就真的成了買家,干脆不敢參與,于是連這種作弊的機會都沒有。 李紅說,這兩年財政的困難是顯而易見的。最近年底,最多的SHANG訪竟然是農民工討薪,而且多數是政府投資項目,可見連強制性的項目保證金都沒有交。 至于工資,沒有明著降,但通過發放方式的調整,年收入實際上降了。 一個縣里的科級干部,自然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房子兩套、車子兩部,標準的中產生活。但若碰到財政融資,兩套房子的價值根本抵不過200萬元的貸款,實際上馬上就風雨飄搖。 至于她那位同事,自己是中級職稱,工資七千多點;老公也是體制內副科,工資差不多,實際上沒有風險承受能力。 一個好消息是,1月8日,國家gwy筆試順利結束,共有194.8萬人繳費確認,又創歷史新高,為g接盤的優秀青年又增加了一大批! 4.印鈔!印鈔! 在許多人看來,政府沒錢,印鈔就是了,根本不是個事。 實際上,這幾年印的鈔,你沒法想像!根據央媽最近公布的數字,看著都嚇死人: 想想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就知道這個印法,稀釋了多少財富! 要知道,1998年,我國的貨幣存量才突破10萬億,2013年才突破100萬億,2020年突破200萬億,2022年末高達266.43萬億,比上一年增加了28.14萬億。 還能怎么印? 但與此同時,2022年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6.26萬億,同比多增6.59萬億元。 說明什么?這些印出來的錢,沒有進入經濟運行體系,而是馬上又回到了銀行手中,相當于印了沒有放出去。 很簡單,老百姓不敢花錢了,全國人民在銀行的存款余額飆升到了120.84萬億!差不多相當于貨幣存量266.43萬億的一半躺在銀行里不動。 相當于14億中國人,至少每人手上都有8.63萬的存款。 再看看社融數據,正好顛倒: 如何打破不消費、不投資、不貸款的「三不主義」,且要看政府的本事了。否則,土地拿在手上,以前都是錢,現在都是雷。 5.不可能三角 實際上,在地方債這件事上,各方的利益并不一致。 從上面的角度,地方債不能影響大局,否則會把全國拖下水,只能地方自己扛。 財政劉部長前幾天就說得很明確:「堅持ZY不救助原則,做到“誰家的孩子誰抱”。」 這很正常,自1986年以來,全球一些國家的動蕩,莫不由于通貨膨脹引發。如果上面要兜底,那無非就是印鈔,最后引向通脹失控、社會不穩,這可算得上是上面的底線的底線了。 另一個底線是,如果要保地方不破產,那只能將壞賬推給最大的債主金融機構。但這勢必會引發金融危機,包商銀行、錦州銀行等地方小行的危機,就是這么來的。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可謂是第二個底線了。 那么,只能任由地方發不出工資,就這么爛下去? 如果從上面的視角看,好像這個后果是最能接受的。 也就是說,在地方債這件事上,上面已經抽身離去了。至于地方上死財政還是死銀行,邊看邊走。反正無論如何,這三個都要保,那是不可能的了,可以視作一個「不可能三角」吧。 我問李紅,如果必須買城投債,否則就辭職,你怎么辦? 她說,那就辭職吧,反正再過10年退休了。 我說,在職的都發不出工資,你竟然以為會有退休金? 她說,那就回家種地吧。 我說,如果種地能養活人,那就不會有城市化、工業化,也不會有農民工背井離鄉去打工啊。 當然,下面這種建議,那就是胡扯蛋,必為廣大gwy同志所不齒,弄不好,要全官共誅之! (來自網絡老干體v)#隨思錄# 用戶1795547425: 來源/ 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作者/ 劉星志 編輯/ 趙晉杰 題圖/ 網絡(侵權刪) “未來30年將是漢能最好的三十年”。 這是漢能控股集團創始人李河君在2019年放出的豪言壯語,然而當時的漢能已經陷入欠薪和裁員風波之中,這句看似豪邁的言語,更多是為了安撫那些聚集在總部維權的員工而畫的餅。 三年后,重回公眾視野的這位中國前首富,不僅未能將漢能帶出泥沼,而且自己也麻煩加身。據界面新聞報道,李河君在去年12月下旬被錦州市公安局帶走,協助調查至今,知情人士稱或與錦州銀行有關。 根據此前錦州銀行披露的招股書,該行與漢能的關系資金規模總額為94.16億元,其中附有信貸風險敞口凈額27.7億元。 從涉足水電,到進軍光伏,曾一度手握千億財富的李河君,最終卻因上述百億貸款而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從寒門貴子到中國首富,李河君堪稱中國能源行業的風云人物。漢能2013年借殼上市,2015年市值超3000億港元,李河君個人財富同比增長832%,達1655億元,力壓馬云、馬化騰等互聯網大佬坐上“中國首富”的寶座。 步入人生后半段的李河君,命運迎來反轉,不僅成為“最快跌落的中國首富”,還不斷遭遇各種質疑。2015年5月20日,短短20分鐘里,漢能市值下降47%,李河君身價瞬間蒸發1167億港元,告別首富寶座,隨后漢能也因李河君涉嫌違規行為而停牌。 停牌期間,2016年,李河君高調宣布造車,希望靠汽車行業起死回生,但其“造車夢”始終停留在PPT和樣車階段。2019年,停牌四年的漢能不得不私有化退市。 此后,除了裁員、變賣資產等負面新聞,李河君幾乎在公眾視野里消失。 01 “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賺它一個億。”這是王健林采訪中對如何成為首富這個問題給出的答案。 看客只把這句話當成大佬“何不食肉糜”的笑料,李河君卻能證明,王老板說的乃是肺腑之言。 漢能集團官網上,用一句話概括了李河君的創業經歷:向自己大學老師借款5萬元人民幣,創立漢能集團,經過二十多年努力,漢能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民營水力發電企業和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 ▌來源:漢能集團官網 這段介紹美化成分頗多,實際情況是,1988年,21歲的李河君從北京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畢業第二年,李河君向大學老師借了5萬元下海創業,僅用了三個月就虧得底掉。 為了還債,李河君走進了中關村,靠倒賣電子元件,不僅還清了債務,還存下不少積蓄。在中關村練攤這件事上,李河君還算是劉強東的前輩。 李河君把中關村賺來的錢投在鐵路運輸、開礦和炒地產上,五年時間里賺了8000萬元,四舍五入相當于一個“小目標”,跨過了首富之路的第一個門檻。而到了1994年,李河君以1000多萬元的價格,收購了家鄉河源一個小型水電站。這一決定徹底改變了李河君的命運,他的“首富”之路也由此開啟。 水電站給李河君帶來了穩定的現金流,此后李河君又四處并購各地水電項目,將水電生意版圖擴大幾十倍,從幾千千瓦擴大到幾十萬千瓦。到了2002年去云南考察時,李河君又盯上了30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電站項目。 當時鮮有人涉足水電投資項目,發改委“強烈阻止”了李河君,此時李河君顯現出他“狠人”的一面,直接將政府告上法庭。最終,李河君依靠與云南省政府的合同,拿到金安橋水電站建設權。2005年,金安橋水電站項目破土動工,2009年首臺發電機組正式發電。自此,金安橋水電站開啟印鈔模式,日營收超千萬元,每年給李河君貢獻數十億元現金流。 同樣在2009年,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正式成立。金安橋穩定的現金流,成為了李河君撬動光伏產業的支點。 彼時,光伏產業就是風口上的豬,人人都想分一杯羹,但難度較大的薄膜發電技術路線少有人敢于嘗試。李河君則本著“別人恐懼我貪婪”的股神信條,一頭扎進薄膜發電。 2012年全球光伏市場寒冬,李河君卻自信地表示,漢能光伏組件產能已達3GW,成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以及太陽能發電系統集成商。 02 作為光伏門外漢的李河君,緣何能在短短3年時間里,成為市場執牛耳者? 實際上,李河君扶搖直上背后,離不開銀行與政府的支持。企業、政府、銀行三方出資,是彼時光伏圈心照不宣的潛規則,不少老板在政府、銀行的支持下迅速富甲一方。 李河君和這兩方合作的模式被概括為“三三制”。所謂三三制,就是將項目投資額分成三份,地方政府、銀行和漢能各出三分之一的方式建設項目。表面上看,三方合作風險共擔,對于漢能來說,項目杠桿也并不高。 但實際運作上卻并非如此。首先出資的是地方政府,有了地方政府的背書,漢能便可以從銀行拿到借貸,漢能只需以房產建設、提供設備等方式出資。換言之,漢能有時甚至不用出資就能獲得項目分紅,在出資方式上也有極大的操作空間,項目中李河君購買的大部分設備,都來自關聯公司。 例如與海口政府合作中,公司設備采購價是20億元,供應商為鉑陽太陽能,且該項目中設備實際報價比鉑陽太陽能設備日常價格高50%。而早在2010年,漢能就收購了鉑陽太陽能29.4%的股權,后又增持至50.65%,李河君本人也成為鉑陽太陽能實際控制人。 漢能在業務端上將杠桿用到了極致,不斷擴充版圖的李河君又將目光瞄準了資本市場。2014年,李河君又在港股創造了一個“奇跡”。 2013年漢能在港股借殼上市,并在隨后的2014年交出一份美不勝收的年報。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公司實現營收96億港元(約7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93%;凈利潤33億港元(約2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4%。 此外,2014年漢能關聯交易占比從100%大幅下降至62%,回應了外界的相關質疑。但深究下來,在非關聯交易中占大頭的5項發電站交易中,對手方北京弘晟不僅在交易官宣前13天才匆匆成立,擁有弘晟的三支基金中還有一家背后有漢能前董事背景。 但外界對關聯交易的隱憂并沒能阻擋漢能在資本市場大殺四方。短短兩年時間內,漢能股價暴漲1800%,到2015年3月,漢能市值超過3000億港元,李河君身價也隨之暴漲至1655億元,力壓馬云、馬化騰等互聯網大佬,空降“首富”寶座。 然而僅僅兩個月過后,5月20日,在漢能股東大會上侃侃而談的李河君遭遇了“驚魂20分”,短短20分鐘內,漢能市值消失47%,李河君身家瞬間蒸發1167億港元,成為跌落最快的首富。 事后漢能回應稱,股價大跌是由于外部惡意做空,但對于遭遇做空的原因,漢能避而不談。英國《金融時報》跟蹤漢能股價25個月后發現,漢能常出現收盤前10分鐘股價飆升的情況,公司股價一年多時間里狂漲十倍,股價被操縱嫌疑極大。2015年7月,香港證監會認定李河君違規,強制停止漢能交易。 據公開數據,造成漢能股價大跌的,是十億港幣規模資金的拋盤,正是這十億港幣,給李河君造成了上千億的賬面損失。而從香港證監會反應,以及漢能一蹶不振后私有化退市的遭遇來看,漢能也撐不起如此高的市值和杠桿。 2018年年報顯示,漢能有144億港元流動負債,以及7.9億港元的現金流凈流出。這些負債也波及到了金安橋水電站,李河君在該項目的股權險些遭強制執行拍賣。 命運饋贈李河君的禮物,顯然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03 漢能退市后,李河君麻煩不斷。 2021年,遼寧營口的警方就曾多次奔赴漢能北京總部,將部分員工帶走調查。2022年初,營口警方啟動了對漢能旗下東泰高科涉嫌巨額詐騙案件的調查。而隨著李河君此次被帶走調查,這位前首富想要咸魚翻身,可能性已微乎其微。 2015年漢能停牌后,李河君把復牌翻身的希望寄托在造車上。2016年7月,漢能一口氣發布了4款太陽能汽車,李河君面帶笑容,駕著工程樣車穿過人群。 然而造車又何嘗不是重資產項目,失去融資渠道,薄膜電池的技術路線也沒有優勢,李河君的造車夢只能止步于樣車階段。 為了填補資金漏洞,造車上翻身無望的李河君將手伸向了員工。2018年6月,漢能開始向內部員工集資,內部定級9級以上的員工必須承擔20萬元的認購“義務”,級別越高,“義務”越高。若有員工拒絕出資,公司則馬上找來銀行讓員工貸款。 2019年,漢能又陷入欠薪和裁員風波中,有員工選擇到總部集體討薪。而另一邊,李河君在采訪中還稱“未來30年將是漢能最好的三十年”。 然而李河君說出這句話兩年后,2021年7月,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內的漢能總部被拆除,園區易主。知情人士稱,漢能總部撤離,主要是拖欠了幾千萬元的租金等費用。 雖然走得并不體面,但經歷多次裁員,已處于商業世界邊緣的漢能,早已用不上這么富麗堂皇的辦公地點了。 公開場合里,李河君多次表示“漢能因國家而強大”。李河君認為,企業家精神,最重要的是有使命感。這種使命感的一個集中表現是,始終將企業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找到企業發展戰略與國家發展戰略的最佳結合點。他強調,“國運則我運”,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都必須依托國家發展的平臺。 然而,國家對產業的扶持不會脫離實際。在經濟高速發展,各方投資熱情高漲的時間里,漢能乘風而起;到了潮水褪去時,產品上并沒有多大優勢的漢能原形畢露。 李河君身邊人認為,其對于一些項目投入太快,操之過急,落得今天的下場。但實際上,在押注薄膜發電的時候,在每一筆關聯交易上簽字的時候,在操縱市場的時候,李河君的結局或許就已經注定。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操縱股價、豪賭造車,還是內部集資、欠薪裁員,這些幾年前讓李河君跌落神壇的劇本,如今看來也并不陌生。一個李河君倒下,市場需要警惕下一個李河君的出現。 參考資料: 《北京奧森總部被拆除,漢能去哪了?》界面新聞 《前首富李河君,沒能繞開“首富的魔咒”》侃見財經 《漢能危機蔓延:錦州銀行拖延上市》證券時報 《突發,中國前首富被帶走!錦州銀行卷入其中!千億帝國如何被掏空?》金融界 《20分鐘,揮別中國首富》商界雜志 ↓↓↓關注視頻號↓↓↓ END 作者:劉星志 來源: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版權說明:版權歸原作者及其原創平臺所有。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躺平成長股不做t-嬰兒睡眠】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