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鷹星月:開立醫療(sz300633)很多人賣了開立:親子生活

時間:2023-12-21 15:26:16 作者:親子生活 熱度:親子生活
親子生活描述::老鷹星月: 開立醫療(SZ300633)很多人賣了開立,買入其他股票,最終結果咋樣。 開立醫療(SZ300633): 同花順(300033)數據顯示,2022年12月29日,開立醫療(300633)獲外資買入14.62萬股,占流通盤0.03%。截至目前,陸股通持有開立醫療973.02萬股,占流通股2.27%,累計持股成本27.93元,持股盈利96.32%。 開立醫療最近5個交易日上漲12.... 網頁鏈接 老人與海子: 開立醫療(SZ300633) 一波國產替代的中級行情已經展開誰先盤好誰先上開立無疑是這波行情的先行者挺立潮頭舍我其誰目標150 氨基觀察: 輝瑞新冠特效藥降價了。 12月28日,據媒體報道,輝瑞抗新冠口服藥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即Paxlovid) 醫保支付價格,已由2300元/盒下調至1890元/盒。 未來,Paxlovid或還有降價空間。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在加碼3CL蛋白酶抑制劑的研發。 今日,遠大醫藥發布公告,3CL蛋白酶抑制劑新冠口服藥GS221臨床試驗順利開展。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價格戰或難以避免。 國產白蛋白紫杉醇對美國市場虎視眈眈。 12月28日,雙成藥業發布公告,公司向FDA提交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的簡化新藥申請的專利挑戰。 過去一天,國內外醫藥市場還有哪些熱點值得關注呢?讓氨基君帶你一起看看吧。 / 01/行業速遞 1) 可孚醫療擬收購萊和生物100%股權 12月28日,可孚醫療分別公告,為進一步完善公司在IVD領域的產業布局,公司擬收購交易對方持有的萊和生物100%股權,收購完成后,萊和生物將成為公司全資子公司。 2) 聯環藥業擬發行可轉債募資不超4.5億元 12月28日,聯環藥業發布公告,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4.5億元),擬投資于sglt2抑制劑創新藥LH-1801研發項目、補充流動資金等。 3) 復宏漢霖與復星醫藥斯魯利單抗美國權益達成合作 12月27日,復宏漢霖宣布,與復星醫藥達成合作,授予其在美國對復宏漢霖的PD-1抑制劑斯魯利單抗包括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在內的適應癥進行獨家商業化的權益。 4)輝瑞Paxlovid降價 12月28日,據媒體報道,輝瑞明星抗新冠口服藥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即Paxlovid) 醫保支付價格,已由2300元/盒下調至1890元/盒。 / 02/產品跟蹤 1) 雙成藥業向美國FDA提交注射用紫杉醇ANDA專利挑戰 12月28日,雙成藥業發布公告,公司向FDA提交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的簡化新藥申請的專利挑戰。 2) 康希諾公布吸入用及肌注式新冠疫苗近期臨床研究成果 12月28日,康希諾發布公告,新冠疫苗序貫加強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臨床研究顯示,第四針接種公司吸入用新冠疫苗,安全性良好,尤其是老年人群。 3) 濟川藥業全資子公司產品退出省級醫保目錄 12月28日,濟川藥業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的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鐵口服溶液等未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已納入部分省級醫保目錄。 4) 成大生物b型流感嗜血桿菌(Hib)結合疫苗進入Ⅲ期臨床試驗 12月28日,成大生物發布公告,公司自主研發的b型流感嗜血桿菌(Hib)結合疫苗進入Ⅲ期臨床試驗,擬用于預防b型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腦膜炎、肺炎、敗血癥、蜂窩組織炎、關節炎、會厭炎等感染性疾病,主要適用對象為2月齡-5周歲兒童。 5) 開立醫療血管內超聲產品于近期獲得國內注冊證書 12月28日,開立醫療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血管內超聲產品于近期獲得國內的注冊證書,尚未開始上市銷售,對血管內超聲產品的未來銷量,公司暫無具體計劃。 6) 先聲藥業PD-L1/IL-15雙抗獲批臨床 12月28日,先聲藥業發布公告,PD-L1/IL-15雙特異性抗體獲批臨床,擬用于治療晚期實體瘤。 7) 諾誠健華tafasitamab在香港獲批上市 12月28日,諾誠健華發布公告,CD19的單抗tafasitamab聯合來那度胺已獲香港衛生署批準,用于治療不適合自體干細胞移植條件的復發/難治性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 8) 綠葉制藥長效精神分裂癥療法LY03010申報上市 12月28日,綠葉制藥發布公告,第二代抗精神病藥長效針劑棕櫚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的上市申請已獲受理,擬用于精神分裂癥急性期和維持期的治療。 9) 榮昌生物泰它西普針對原發性干燥綜合征啟動3期臨床 12月27日,榮昌生物BLyS/APRIL雙靶點融合蛋白泰它西普已啟動一項3期臨床,擬用于治療原發性干燥綜合征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0) 基石藥業發布阿伐替尼片中國橋接研究結果 12月28日,基石藥業宣布,《The Oncologist》雜志在線發表了阿伐替尼片中國橋接研究結果,結果顯示阿伐替尼片對攜帶PDGFRA D842V突變的中國胃腸道間質瘤患者展示出優越和持久的抗腫瘤活性,對四線及以上的中國GIST患者也展示了良好的抗腫瘤活性。 11) 遠大醫藥GS221開啟臨床試驗 12月28日,遠大醫藥發布公告,3CL蛋白酶抑制劑新冠口服藥GS221臨床試驗順利開展。 12) 先瑞達P-Conic獲批上市 12月28日,先瑞達醫療發布公告,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對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PTA)球囊P-Conic的注冊批準,用于下肢動脈擴張。 / 03/海外要聞 1) 吉利德買下GS-1811所有權益 12月27日,吉利德宣布,修改與Jounce Therapeutics的合作協議,將獲得CCR8單抗GS-1811(原JTX-1811)所有權益。 花和尚本人: 開立醫療(SZ300633)我感覺今天應該頂個月線反包,純瞎猜 蒙巴頓: 開立醫療(SZ300633)選股的思維應是自上而下的,話說疫情三年,哪幾個行業能夠保持業績持續增長和穩定,首選的當然是醫藥,沒有醫藥,人類就過不了疫情難關,所以,選擇醫藥的,今年大概率可以保持不虧損,當然,選得好,你買了新華制藥那些"深藥",大肉,選擇差點的,開立也是翻倍,選擇cro的,就慘了,無他,閉關鎖國,外面的人進不來,人家還敢放大合同給你研究?現在國外可以進來了,也不用長期隔離了,cro會不會迎來反轉?值得關注,大概率現在就是買點。 這幾年恐怕影響醫藥最大的就是手術總量減少很大,現在不管是疫情暴發時期的醫療擠兌,大量的的醫藥使用量,還有醫療基建刺激,明年對醫藥和醫療器械股都是強刺激。 其他方面可能也有更大的機會,但起碼一季度應該首選醫藥。 Lost_Rose: 開立醫療(SZ300633)2021年國際市場收入占比46%,主要是超聲產品?相比之前國際市場占比提升否? 恒生醫療ETF: 疫情之下,醫療服務供給不足的矛盾不斷凸顯。圍繞“醫療新基建”政策密集出臺,要求促進基層醫療服務資源建設、加大支持分級診療、推動醫療資源下沉等,都指向醫療設備板塊。 國產廠商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診斷設備領域中,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CT)、彩超等細分板塊,國產廠商聯影醫療(688271.SH)、邁瑞醫療(300760.SZ)等已經后來居上;治療設備代表產品——手術機器人,也有國產廠商如微創機器人(02252.HK)嶄露頭角。 國產醫療設備提供商技術持續向上突破是核心概念,這源于對于研發的不斷投入。盡管過程歷經數年,但其所提供的高性價比產品將加速普及與應用。2023年,一個接近4000億元的醫療設備市場正在被撬動。 醫療市場持續擴容 國內醫療資源緊張,住院難看病難現象持續存在,新冠疫情沖擊更暴露了短板。短期內,關系急重癥救治能力的ICU資源嚴重短缺。中國每千人口的醫療床位數為6.7張,每10萬人口的重癥醫療床位不足4張;即使是綜合型醫院ICU科室床位占比約為4%,發達國家的典型值為15%。 ICU資源擴容已在推進。11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要求各地指定綜合能力強、救治水平高的醫院作為定點醫院。定點醫院要要加強建設重癥監護單元(ICU),要求ICU床位要達到床位總數的10%。 ICU建設涉及監護儀、呼吸機、輸注泵、心電圖機等多款必須醫療設備,其中監護儀與呼吸機是最重要的兩款產品。目前國內已有包括邁瑞醫療、魚躍醫療(002223.SZ)、寶萊特(300246.SZ)等成熟供應商。 更重要的是,公共衛生診療資源的投入拉開了全國性醫療新基建的序幕,相關政策密集出臺。 2022年1月,衛健委印發《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支持綜合實力強的公立醫院在嚴格控制單體規模基礎上建設分院區,省級、地市、區縣的床位限制均有放寬。 2022年5月,衛健委等印發《有序擴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工作方案》,要求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全國范圍內的規劃,全國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力爭覆蓋全國所有省份,加快醫療資源擴容與改造升級。 2022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部分領域設備更新改造貸款階段性財政貼息和加大社會服務業信貸支持,促進消費發揮主拉動作用。衛健委隨后發布跟進政策,擬使用財政貼息貸款更新改造醫療設備。 根據測算,醫療新基建項目相關的財政撥款總金額可達2779億元。其中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中央財政共下達預算約1447億元,主要用于疫情防控體系建設、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等。 國產設備被GPS壟斷的現象或被打破 醫療設備大致可分為診斷設備與治療設備,其中診斷設備以各類影像診斷設備為主,包括彩超、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RI)、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CT)、數字化X射線成像系統(DR)、內窺鏡等。 整體來看,外資品牌主要是三巨頭GPS(即GE、飛利浦、西門子)在國內醫療設備市場占主導地位。但隨著國產廠商在各項細分領域不斷的研發嘗試,部分產品已成功進入三級醫院,市場份額已有后來居上態勢。 國內醫療設備龍頭邁瑞醫療在彩超領域發展就是很好的例子。2013年,邁瑞醫療借收購彩超公司Zonare切入彩超領域,同時吸收產品技術與海外市場渠道。隨著研發不斷推進,邁瑞醫療2015年推出國產高端彩超Resona 7,之后又介入DR市場。 同樣主打彩超設備的開立醫療(300633.SZ)也有類似歷程。2017年起相繼推出的 S50、S60系列彩超,逐漸打開了高端市場。與邁瑞醫療一樣,開立醫療也注重海外市場的開發,國際主流超聲市場無疑是國產技術突破最好的印證。 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RI)、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CT)等影像診斷設備市場的產品升級都在進行中。 國內MRI頭部品牌均為大型跨國企業,在超過200億元的市場中,外資三巨頭GPS在MRI市場占有率合計約70%。制約國產廠商的主要是技術指標,如國產MRI產品曾主要停留在1.5T,而進口廠商研發出3.0T、4.0T超導型磁共振成像系統。 2021年,超導 1.5T(含1.48T)市場首次出現同比下滑,3.0T設備市場則持續增長,國產廠商是推動這一轉型的主要動力。在1.5T市場,國產已經實現反超,其中醫學影像龍頭聯影醫療(688271.SH)份額最大,東軟醫療、萬東醫療(600055.SH)緊隨其后。 在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CT)市場,產品根據技術特點主要分為經濟型、中端和高端產品。在經濟型和中端市場中,聯影醫療等國產廠商市場占有率已處于領先,在高端產品市場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內窺鏡是一種集成鏡光學成像、圖像處理、鏡體設計、電氣控制等技術的高端醫療器械,隨著消化道早癌篩查的普及和內窺鏡新術式的開展,新型軟性內鏡市場需求不斷擴大。2005年,澳華內鏡(688212.SH)首次推出國產軟性電子內窺鏡。 不難發現,國產醫療設備技術正持續突破,進而推動產業加速變革。未來醫療設備領域被GPS壟斷的行業現象或將被打破。 手術機器人進行時 在主打治療的醫療設備里,手術機器人是最難被忽視的一個。這是一類可以克服人體生理限制,在精準手術過程中為醫生提供輔助的醫療器械系統。由于需要集成機器人本體設計、控制算法、電氣工程、影像導航及精準成像5大底層技術,手術機器人開發難度較大,是醫療器械領域金字塔尖。 審評審批環節是醫療器械獲得認證上市的重要環節,政策針對手術機器人產品有所傾斜。2021年3月,全國人大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剛要》就提出要發展高端醫療設備,完善創新藥物、疫苗、醫療器械等快速審評審批機制等。 醫保報銷可以覆蓋患者支出,對降低就醫成本、提高市場接受度有較大影響。2021年2月,工信部頒布“十四五”發展規劃,鼓勵地方政府將機器人輔助手術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目前已有多地落實了相關政策。 這些配套政策都激勵了國內企業對醫療機器人的開發。2021年10月,威高機器人開發的“威高妙手-S”獲批,成為首款國產腔鏡手術機器人;2022年1月,微創機器人開發的四臂腔鏡手術機器人“圖邁”獲批。 國產品種獲得批準還僅是開始。一家典型機器人公司收入主要將由設備、耗材和服務三部分構成。在市場趨于穩定以后,包括手術器械和附件銷售的耗材收入將占更大比例。如2020年,美國機器人輔助腔鏡手術市場中耗材及服務的占比達到74.7%。 這里的耗材收入可能包括手術相關器械,如鑷子、剪刀、超聲手術刀等,以及相關配件如無菌保護罩等產品的銷售。服務收入則包括提供維護、培訓及其他售后服務的收入。可以預見,當一款產品面市后,系統銷售收入占比達到最高,未來耗材及服務收入占比將逐漸提高。 國內手術機器人市場的主流產品都是達芬奇系統。目前Intuitive Surgical公司在國內已分別獲批Si系統與Xi系統兩款手術機器人產品,可適用于泌尿外科、婦科、普外科和胸外科。2016年,復星醫藥(600196.SH)與Intuitive Surgical成立合資公司直觀復星上海代理銷售達芬奇系列。 一臺機器人的銷售要經歷宣傳推廣、醫生培訓、醫院招標等一系列環節,在今年1月獲批的四臂腔鏡手術機器人“圖邁”,在近期才完成首臺產品的商業化裝機;在此之前,“圖邁”已在全國13個省份、22家醫院的多科室完成超過400例機器人輔助臨床驗證手術。 對于這類復雜的醫療器械,不僅需要深厚的技術支持,還需要渠道進行市場培育和推廣。對于臨床醫生而言,需要歷經手術觀念、術式習慣的轉變,以至于最終理解功能原理和具備熟練的實操技能。 國產手術機器人還需要更多時間。 山東新華制藥股份(00719)康希諾生物(06185)恒生醫療ETF(SH513060) @標普500ETF@雪球號直通車@雪球基金 #A股收官之戰,大盤會怎么走# 小懶散X: 接近年末了,最后的這兩個交易日想給自己的2022年有個圓滿的交代,打算在今天,明天分別寫一下2022年的投資反思和2023年的策略想法。從今年7月26日認認真真開始通過小懶散寫下每個交易日的思考到現在也已經5個月有余了,期間只有一天特殊情況停更了一次,其他任何狀況下,都還是堅持做到更新。這個逼著自己輸出的方式還是有不小幫助的,會強制性讓自己反思,也能在事后翻出一些文字記錄,把當時對于一個票的觀點,邏輯梳理以及后續展望體現出來。到底是看對了,還是蒙對了,或者是歪打正著才賺到了錢后一個階段都能直接驗證,所以我也建議大家可以嘗試在進行股票的具體操作之前,用文字簡單記錄對一個票的買入和賣出的各項理由,以及觸發了何種情況要考慮割肉離場(可以是虧損幅度、博弈的時效期限邏輯、受損的原因亦或是大盤的點位落到某個位置)。 2022年的市場何其復雜和精彩,相信不論你是炒股多久的老江湖,都依然會覺得它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年。俄烏戰爭,美聯儲大幅加息,新冠肆虐,放開與否的來回猜測、反復博弈,這些全是史無前例的,你翻閱哪本投資書或者找個行家問,都無法找到一個發生過的參考答案。所以今年格外難,因為種種情況對誰都是頭一遭。而相當一部分股票,如果是從價值的角度去思考,你根本沒法玩,而且會懷疑人生,比如騰訊。我8月5日就寫了文章,里里外外算了一筆賬,但事實上那天跌破300后,再一路下殺到200左右都沒花多少時間。極致的負面情緒和政策上不見任何利好態度,再疊加大股東的減持拋售的三重合力下跌到那個程度,估值都便宜的沒法看。按照價值的思路,當時是十倍出頭的估值看起來很便宜了,但它就是還能給你繼續下殺,底在哪里?無人知曉。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真正的歷史大底從來不是基本面能給到的,按照理論給到最低的估值看似可以給一個股票定底價,但出現狀況的時候,理論的低估值根本托不住,那個位置大概率只是腰部,是個后續會漲回來的位置,但前提是能熬得到它回來的那天。好行業,好價格,好公司永遠是不可能三角。遇到好價格的位置,哪怕是連騰訊這樣的好公司,也一定是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問題,否則市場絕不會那么大懷疑一路拋售。我不否定價值投資,但2022年讓我徹底意識到,價值投資不適合我,以前那么多年它在我這里行得通是因為外界極端狀況出現的少,不過世界格局形勢復雜,新冠也看似有永存跡象,這已經注定了過去回不去,除非后續有大放水,否則不可能再有easy模式。 2022年的另外個感悟是波段操作相當必要。以往我的系統里機構思維重,總感覺明明有30-40%的高確定性空間,好像也沒必要在這途中來回交易,萬一20%的漲幅賺到后,直接倉位減半,突然股價就直接漲到目標價了,那剩下的這20%的漲幅就損失了一半倉位的盈利。心態上貪多,本來就是人性使然的問題,在今年會被教育得很徹底。且不說賬還是算的挺準,的確是目標價到了的情況,好幾次股價全都是在小范圍內來回震蕩,我去做了個回測,哪怕10-15%,甚至再縮減一下5-10%的收益就做波段交易,把一部分倉位及時止盈,結果還是比拿著不動要明顯更好的。原因就是對大勢的判斷要結合到操作,今年大環境是震蕩,偏弱,那“見好就收”可能是更穩妥的選擇。拿住不動等到目標價的那種更適合的是2019、2020年份那樣的情況。那種環境下波段做的多反而是可能錯失大牛股的。 2022年的第三個感悟是任何方法論,缺乏實際結合可行性,都是空談。不要妄想著一套方法打遍天下無敵手,今年的好幾個牛票我其實都有在早中期有發現,但通通被不同原因否定了。后續有的我依然參與了,但倉位上完全不敢比第一時間意識到這個標的不錯的情況買更多了,更多的就是徹底錯過。以嶺藥業是10月底就意識到可以炒,但拖拖拉拉到11月初和朋友算了個賬,理論上的目標價差不多已經快到了,完全就沒再進一步去想市場需求會否另一步猛增的可能性,還有情緒上大家對囤藥的訴求會否直接助力股價。開立醫療6月的時候和身邊好幾個朋友都推薦了,27出頭的股價拿的很堅定,但到9月底醫療器械這一波被政策帶動的時候,又過于“理性化”,認為估值再怎樣也不可能在扶持力度都不夠清晰的階段就給到特別高的溢價,于是完美錯過主升浪,200億不到就和它揮手告別。西安飲食12月13日的時候有懷疑過它會成為今年的跨年妖股,但想著一個炒消費復蘇的邏輯下再怎么也不用去炒個完全沒有業績兌現預期的非主流小票吧?想當然的會覺得應該是邏輯依托業績才對,于是去買了幾個地方性白酒股,錯失了今年的復蘇真龍頭。但事實上現在市場揭曉了謎底,這兩個月就不是基本面行情推動的消費復蘇預期。 截止到今天收盤看,新半軍連恒生科技都沒跑贏,昨晚業內新能源某知名分析師的一番寧德時代點評點燃了市場的討論,她的原話是20歲的寧德讓投資者充滿了幻想和刺激,但30歲的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對企業經營的掌控力加強,是一個進可姐、退可妹的階段,處在人群里依然是最靚的仔。且不說這段子有點過捧了,但本質上搞明白基金經理買寧德時代的初衷是什么嗎?按原來的預期把對寧德的增長降兩個臺階,也不愿再給高估值,就配給它25倍左右的估值了,那還有買寧德的意義所在么?顯然無了吧?恰恰相反,就是基金經理都知道自己要什么,人家是圖個新鮮刺激,要的就是20歲的青春靚麗,而不是30歲的可姐又可妹。 2022的最后一個感悟,今年這樣震蕩偏弱的環境,對一個票多空來回切其實是很不錯的方式。相對熟悉的標的,有比較明確的上下界限邊界感,對拐點把握住的話,相比嘗試更多認知比較模糊的標的,是有更高勝率的。個人經驗是做空比做多更需要對時機選擇增強把握,相比估值的界限,更好的方式是找個事件性催化的發酵幫助加速兌現。 特斯拉最后一次賣的時機現在看來完全是最后的逃生門,后來我直接轉空頭,邏輯在11月29日翻空特斯拉,寫了對拓普之類的產業鏈的風險提示時也交代了。當時主要是需求減少、降價加速雙重因素導致的利空預期,但著實沒想到12月會跌這么多。其實,寧德也罷,特斯拉也一樣,成長股但凡不能被唱高估值提升想象力了,根本上它就不再是那個原來的小甜甜了。安分守己的增長預期從來就不屬于成長股應該被賦予的使命。 今天輸出的比較多,純粹是個人被2022年教育后的感悟,關于2023的策略思考就在明天的文章中說吧。 【首發關注】小懶散 ##特斯拉###騰訊控股###西安飲食# 特斯拉(TSLA)騰訊控股(00700)西安飲食(SZ000721) @蛋卷指數基金研究院 @今日話題 @雪球創作者中心 @蛋卷基金 @ETF星推官@球友福利 奧爾良烤雞腿堡: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是一年,從看好博思開始到現在,長期持有博思至今,錯過了去年創業版的牛市后,實在忍受不了這種半死不活的股票,就分了一小部分到了開立醫療(SZ300633),大部分還是留在了博思軟件(SZ300525),看了今天博思大批量發的公告,我很欣慰,果然沒有讓人失望,希望公司能夠再接再厲,能在美股上市,英文名字就叫bullshit好了,這樣群眾基礎比較廣,耳熟能詳,一目了然。 最開始持股的時候,我還是比較看好這家公司的,覺得公司管理層的不顧及二級市場股東的利益,但總有業績爆發的一天,邏輯和公司的布置來說總歸是不錯,千億市值是有點扯淡,但是給了時間200億的市值還是有機會的。業績上雖說有中標和交付延后等營業收入計算的因素在,總歸是跑不掉的。也經常聽人說肉都在碗里了,別心急,您猜怎么著,二級市場的錢就是那碗肉。 這次這么一大批的公告出來,最重要的就是將子公司通過一定的手段送給葉章明和部分員工,有利益輸送的嫌疑。首先,大家知道,葉是是母公司博思軟件的高管,并且擁有大量的股票,其先通過二級市場大量減持,獲得現金,然后在利用集團子公司大量業務量結算在第四季度的特點,在三季度末對子公司進行資產評估進行購買,一來一回。雖然沒有具體計算過,但是葉本人肯定計算過,絕對不會虧。一筆生意有人不虧,也米有產生新的價值,那肯定是有人虧了。猜猜是誰虧了? 這種涉嫌利益輸送的方式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大家肯定記得之前的詢問函N次答復不過的事情,就是涉及到利益輸送,現在又明目張膽的開始了。 實話實說,博思對幾個老板是真的好,不惜放二級市場小股東的血給他們喝。別人是公司和小股東一起成長,只有博思明白,資本的真正意義是什么,佩服佩服。而且這次的成功肯定不是最后一次,還有那么多的子公司,一年來一次各位老板還不甩開膀子干。 希望博思業績越來越好,持有博思的兄弟們也能掙著屬于自己的錢,反正我今天心態是崩了。 博思軟件(SZ300525) 醫療器械ETF: 【國產超聲鼻祖,上市有新進展,能否成功登錄?】 來源:器械之家 開立醫療(SZ300633)邁瑞醫療(SZ300760)聯影醫療(SH688271) 二十年一百倍: 開立醫療(SZ300633) 澳華內鏡(SH688212) 內窺鏡行業觀察:市場現狀及前景分析,中國醫用內窺鏡市場高速增長 2022-12-15 14:24:05 一、美國主導全球近一半的醫用內窺鏡市場 2020年美國主導全球43.6%的醫用內窺鏡市場,歐盟五國、中國和日本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9.3%、16.5%和7.6%。預計隨著未來十年國內內鏡需求的高速增長及普及率的快速提升,中國醫用內窺鏡市場將成為全球最快增長市場,2030年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用內窺鏡市場。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觀知海內咨詢整理 二、近年全球內窺鏡領域投融資迎來爆發期 2015年至2019年間全球內窺鏡領域投融資沒有大幅度變化,直到2020年進入融資爆發期,融資事件數和金額大幅度攀升,總額同比上升539%,融資總額5.94億美元,2021年全球融資總額8.69億美元,同比增長46.30%。 資料來源:動脈橙、觀知海內咨詢整理 三、國內內窺鏡領域融資總額逐年上漲 我們國內內窺鏡領域融資總額同樣呈上升趨勢,2020年融資總額暴增,融資總額約為569.22百萬美元;2021年內窺鏡領域共產生25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約為779.18百萬美元,融資額同比上漲37%。 資料來源:動脈橙、觀知海內咨詢整理 四、國內窺鏡市場規模高速增長 我國內窺鏡市場起步較晚,受益于行業政策的支持、下游市場需求的增加及普及程度的加快,我國內窺鏡在醫用領域的應用市場規模逐年增大。據數據,2015年,中國內窺鏡市場規模為156億元,2021年中國內窺鏡市場規模已達356億元,較2020年同比增長11.25%。中國內窺鏡市場規模處于高速增長階段,市場前景廣闊。 資料來源:觀知海內咨詢整理 五、微創手術需求提升 我國微創手術數量持續提升,滲透率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國內窺鏡的潛在市場空間廣闊。微創手術,是指利用腹腔鏡、胸腔鏡等現代醫療器械及相關設備進行的手術,具有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的優越性。相關數據顯示,2015-2019年,中國微創外科手術數量從5.8百萬臺增長至超過11.9百萬臺,期間復合增速接近20%,2021年我國微創外科手術數量已達15.7百萬臺。預計未來微創外科手術需求量將持續上漲,2024年我國微創外科手術數量可達26百萬臺。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觀知海內咨詢整理 六、硬式內窺鏡市場處于快速上升階段 硬鏡的應用領域廣泛,主要應用于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或者經外科切口進入人體無菌腔室,包含的產品包括腹腔鏡、椎間盤鏡、關節鏡、高頻電切手術用的硬管內窺鏡等。 據Frost&Sullivan研究報告,中國硬管式內窺鏡市場處于快速上升階段,市場規模于2019年達到65億元人民幣,2015年至2019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3.8%,遠高于全球硬管式內窺鏡市場的同期增速,2021年硬管式內窺鏡市場規模達81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4年,中國硬管式內窺鏡器械的市場規模將以11.0%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至110億元人民幣。 資料來源:Frost&Sullivan、觀知海內咨詢整理 七、我國軟鏡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從細分市場來看,我國軟鏡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2019-2020年,我國軟性內窺鏡市場規模分別為53.4億元和57.3億元;2021年我國軟鏡市場規模增加至62.9億元,同比增速約9.77%,增速較2020年增加2.47個百分點。預計到2025年我國軟鏡市場規模可達81.2億元。 資料來源: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觀知海內咨詢整理 八、國內內窺鏡生產企業集中在沿海地區 從企業區域分布看,國內內窺鏡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沿海發達省份,其中浙江省16家內窺鏡生產企業,處于全國首位,占全國內窺鏡企業數量的23.53%;廣東省13家,排在第二位,占比19.12%;上海市11家,排在第三位,占比16.18%。其余地區內窺鏡企業數量依次是江蘇省8家、北京市4家、湖南省3家、山東省3家。 資料來源:觀知海內咨詢整理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AI快訊,據深交所官網,2022年12月28日,開立醫療董事、高管周文平通過競價交易,減持公司5.11萬股,成交均價55.12元/股,減持281.66萬元。 (記者 曾健輝)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 二十年一百倍: 開立醫療(SZ300633) 澳華內鏡(SH688212) 內鏡市場規模 根據2022年澳華半年報內容: 據德邦證券研究所測算,2020 年全球醫用內窺鏡市場規模高達 203 億美元,隨著普及率的 提升,2020 年-2030 年全球整體處于 7%高個位數的增長階段,2020 年國內醫用內窺鏡市場規模 231 億元,預計 2030 年將增長至 624 億元,2020-2030 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10.5%,國內內窺鏡 市場將維持較高增速。2020 年美國主導全球 43.6%的醫用內窺鏡市場,歐盟五國、中國和日本的 市場份額分別為 19.3%、16.5%和 7.6%,預期隨著未來十年國內內鏡需求的高速增長及普及率的快速提升,中國醫用內窺鏡市場將成為全球最快增長市場,2030 年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用內窺鏡 市場。 根據國元證券研究所測算,2015 年中國軟性內窺鏡市場銷售額規模約 28.7 億元,2019 年中 國軟性內窺鏡市場銷售額規模約 53.4 億元,2015-2019 年復合增長率約為 16.79%,隨著消化道早 癌篩查的普及和內窺鏡新術式的開展,未來國內軟性內鏡市場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到 2025 年銷售額將達到 81.2 億元。我國軟性內鏡的發展受市場需求和內鏡制造技術發展的雙輪驅動,已 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床鷹星月:開立醫療(sz300633)很多人賣了開立-親子生活】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