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農商行獲北上資金青睞:母嬰產品選擇

時間:2023-12-16 15:26:36 作者:母嬰產品選擇 熱度:母嬰產品選擇
母嬰產品選擇描述::證券市場紅周刊: 作者:袁祎蔓 近日,全國首家“A+H”股上市農商行、全國首家萬億農商行——重慶農商行被重慶國資增資一事引發了資本市場各界的關注。而且,受此消息提振,二級市場也出現積極“反饋”,據觀察,重慶農商行從23日發布增持公告日開始,其股價就開始呈現上揚態勢,期間股價更是走出多日連陽的大好行情,可以說,投資者用“真金白銀”表達了對該行被增持事件的積極預期。 國資股東進一步增持 股權結構持續優化 “聰明錢”北上資金“持倉”不斷增加 據公告顯示,隆鑫控股持有重慶農商行5.7億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的比例為5.02%,三季報中位列第五大股東。12月22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將隆鑫控股持有的該行4.33億股限售流通股司法劃轉至重慶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發展”),司法劃轉股票數量占該行總股本的比例為3.81%。本次司法劃轉后,隆鑫控股持有該行股票比例下降至1.20%。而與此同時,重慶發展此次受讓重慶農商行股份以后,持股占該行總股本的3.81%。 不僅如此,據了解,重慶發展全資控股子公司重慶發展置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發置業”) 為重慶農商行第四大股東,持有該行5.89億股股票,占該行總股本的比例為5.19%。本次司法劃轉后,重發置業與其一致行動人重慶發展合并持有重慶農商行10.22億股股票,占該行總股本的比例達到了9.00%。接連超過重慶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7.02%的股本占比以及重慶渝富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8.7%的股本占比,直接躍升為該行的第二大股東。 而據了解,此次增資重慶農商行的重慶發展是一家知名的綜合性投資集團,其是經重慶市政府批準組建的國有獨資公司,公司注冊資本金200億元, 并由重慶市財政局100%持股。而這也意味著,作為大型國企的重慶發展已增資成為了重慶農商行的第一大國資股東。 據此,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為,此次增資,一方面說明該行國資股東對其經營現狀的認可;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國資股東對該行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不僅如此,隨著重慶發展對重慶農商行的進一步增持,該行國有法人持股數量比例也進一步提高,從而使得該行股權結構得到進一步的優化,而這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對該行未來的持續穩健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除了國資的持續增持,《紅周刊》注意到,素有“聰明錢”之稱的北上資金也對重慶農商行“青睞有加”,據悉,2022年以來,該行已多次獲得北上資金“增倉”, wind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北上資金共計持有重慶農商行股份已從2021年底的1.61億股增至3.1億股,占該行A股總股本也從2021年底的2.74%大幅提升至5.29%,為市場提供了頗具指向型的投資“風向標”。 “基本面”穩定向好 眾多機構紛紛給予“買入”“增持”評級 公開資料顯示,重慶農商行立足重慶城區、深耕農村經濟,通過持續貫徹落實“零售立行、科技興行、人才強行”戰略,目前已經具備強大的實力和強勁的品牌影響力。在英國《銀行家》雜志2022年全球銀行1000強中排名第113位,位居國內上榜銀行前列。 而具體到經營業績方面,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末,重慶農商行資產總額達到約1.33萬億元,資產規模不斷攀升并持續創出歷史新高。同時,公司10年來營收、凈利潤也均翻了n倍,2022年前三季度,在疫情管控以及國內經濟環境的綜合影響下,重慶農商行依然實現了凈利潤94.18億元,同比增長6.02%。 不僅如此,該行資產質量也在持續夯實,數據顯示,2022年9月末,重慶農商行不良貸款率為1.23%,又較上年末下降了0.02個百分點,刷出了2018年以來的新低,同期重慶農商行撥備覆蓋率達到361.26%,較上年末上升了21.01個百分點,創出2020年以來的新高。 此外,據wind ESG顯示,重慶農商行ESG評分位列近5000家上市公司的前5%,并在區域性銀行中排名第一,ESG投資價值也在不斷凸顯。 基于“基本面”以及ESG可持續發展的綜合優異表現,據悉,國內外的機構對重慶農商行展開了密集調研,據研報顯示,眾多機構綜合認為重慶農商行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資產質量夯實,預計隨著成渝經濟圈建設,公司業務有望進一步增長。由此也紛紛給予該行“買入”或“增持”等評級,其中,中金公司還給予了該行4.20元/股的目標價,廣發證券、華泰證券等則分別給予了其4.76元/股、4.77元/股的目標價, 而這就意味著,重慶農商行股價或將有著20%—40%的上升空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廣告 秋天的兩只小雞: 更多調研錄音、深度研報請關注: "秋天的兩只小雞"。 本文以α(超越大盤的超額收益/虧損)與β(風險/收益的放大倍數)為主線,探索剔除大盤影響后,券商板塊自身的配置價值。復盤過往二十年券商表現,券商板塊大致可分為四個時間段:2001~2005 低阿爾法低貝塔;2006~2010 年高阿爾法低貝塔;2011~2015 年高阿爾法高貝塔;2016~2022 年低阿爾法低貝塔。不同階段行情背后的驅動邏輯不同: 阿爾法逐漸降低:背后是較具確定性的成長動能減弱。2005 年前,行業起步,市場流動性較低,未見明顯市場行情。(1)2006~2008 年阿爾法高峰:股權分置改革、匯改及經濟增長帶來的市場交易量顯著提升。2005 年,股權分置改革啟動,滬深兩市流通股市值快速提升;匯改落地,人民幣開啟三年升值,國際資本涌入;經濟高速增長,市場流動性明顯寬松。多方因素驅動下,2006~2007年市場股基日均交易量由371 億元增至1886 億元。經紀、投行業務高增預期下,券商板塊α明顯提振。(2)2009~2011 年阿爾法低谷:傭金率價格戰壓低收入增長預期。2008~2010 年中小券商開啟傭金率價格戰,搶占市場份額。行業平均傭金率由17.5%%腰斬至8.7%%。市場交投活躍度提升無法轉化為收入增長。ROE 回升受阻。此外,股權融資節奏加快稀釋了ROE。(3)2012~2014年阿爾法高峰:行業創新變革下新業務支點出現。2011 年底,證券行業開啟政策變革創新周期。各項業務變革推動舉措逐步落地。2012 年行業創新大會為標志,證券行業各項新業務逐步放開。2014 年,市場行情、流動性快速提升,行業創新舉措帶來的業績預期得到兌現。(4)2015~2022 年阿爾法總體下滑:輕資本業務轉型挑戰與重資本業務承壓。原因:1、市場競爭加劇,傳統通道型證券經紀、投行、券商資管均有所承壓;2、凈資本為核心的信用風險體系下,ROE 增長受到凈資本約束;3、股質業務信用風險暴雷,規模持續壓降;自營業務規模過高,市場行情波動放大券商業績波動;4、為防范金融系統性風險,監管收緊金融創新。 貝塔先升后降:背后是行業重資本化、估值邏輯變化。(1)2001~2013 年,貝塔總體提升:資產擴大,自營業務收入占比提升。行業資產規模持續做大,自營業務收入占比總體提升,且權益類自營占比較高。輕資本業務收入多與市場交易量掛鉤,但自營業務往往與市場行情掛鉤。伴隨自營業務收入規模提升,貝塔持續提升。(2)2014~2022 年,貝塔總體下滑:重資本化,估值邏輯變化,自營結構變化。1、重資本化:凈資本為核心的風控體系建立,業務規模與凈資本掛鉤。行業增資周期開啟,重資本化進展明顯,估值邏輯發生改變,PE估值明顯轉向PB 估值。重資產化一定程度支撐了行業估值下限。2、自營結構變化:2009~2022 年權益類自營占比由34.4%降至8.7%,股票市場波動對券商自營收益率影響明顯減弱。3、估值支撐:2021 年以來券商板塊估值持續突破PB 估值低位,估值支撐中樞有所下移。 券商流動性框架的失效:本質上是流動性對大盤影響減弱。單純的流動性寬松環境并不會帶來板塊α 提升,券商行情更多是由流動性驅動大盤波動,在券商板塊高貝塔下放大漲跌幅。2015 年前,流動性提升疊加證券行業利好政策綜合帶來券商業績提升預期時,券商板塊α 才有望提升。2016 年后券商板塊波動與流動性的脫鉤本質上是流動性與大盤的脫鉤。主要原因是金融監管約束,超額流動性(M1-PPI)向股票市場流動受限。2021 年后,流動性雖較為寬松,但經濟基本面缺乏支撐。若流動性無法對經濟形成支撐,股票市場難以明顯增長。 展望2023:行業總體,β或持續下滑,α靜待市場拐點。(1)2022 年上半年市場行情明顯波動下,行業權益類自營規模下滑至8.7%(較年初-1.4pct)。券商做大資產規模,提升自營穩健性可能是長期趨勢,貝塔或將持續減弱。(2)當前政策利好頗多,第三支柱、全面注冊制、北交所、科創板做市制度等均是行業長期發展的基石。但是在市場低景氣度下,市場交投活躍度低,政策利好難以兌現為業績成長。 投資建議:財富管理可能仍是券商投資主線。第三支柱逐漸落地,居民資產入 市或將明顯提速,財富管理步伐提速。全面注冊制、科創板做市、北交所成立等雖能為投行業務發展提供長期增量,但強者恒強下,短期帶來頭部券商ROE提振的概率可能不大。我們看好資產管理特色券商的估值修復以及財富管理特色券商的持續增長。我們的推薦順序為:國聯證券、廣發證券、東方財富、中金公司、中信證券、東方證券、華泰證券、興業證券,重點關注中信建投。 風險提示:后市不確定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疫情反復、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公募基金規模增長低于預期。 來源:[華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徐康/洪錦屏] 日期:2022-12-27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報 梁冀/文經歷過2022年的艱難后,科創板在2023年能否帶領A股迎來大反彈? 2022年12月28日,螢石網絡(688475.SH)、清越科技(688496.SH)登陸上交所,科創板也迎來第500家上市公司。成立三年多來,科創板從首批25家上市公司起步,到如今上市公司數量突破500家,IPO募資金額約7600億元,總市值近6萬億元,“硬科技”成色持續彰顯。 科創板設立之初,即明確了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與生物醫藥等六大高新技術產業與重點新興產業。數據顯示,科創板共有245家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占科創板上市公司總數的49%,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總數的22%。 2022年前三季度,科創板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822.14億元,同比增長33%;實現歸母凈利潤891.24億元,同比增長25%;實現扣非凈利潤760.68億元,同比增長26%。 科創板持續向好發展之際,市場亦紛紛追捧。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科創板公司基金股東持流通股比例和持倉流通市值占比分別為23%和32%。目前,科創板已建立起科創50指數加5個細分行業指數的指數體系,累計有30個ETF基金產品追蹤科創板相關指數,相關基金份額合計超過1000億。 回首2022,A股在疫情反復、外部流動性緊縮與地緣政治等因素沖擊下頗為失意。上證指數年內跌去約15%,科創50指數更跌去近三成。 展望2023,科創板或在牛市新起點。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荀玉根分析認為,當前科創板估值處于歷史低位,盈利依然保持較快增長,投資的性價比已經凸顯;借鑒創業板歷史,科創板上市公司IPO募資將逐步兌現到業績上,2023年盈利有望開啟向上周期;科創板主導行業中光伏和鋰電維持高景氣,半導體、醫藥和軟件基本面2023年有望改善,推動科創板盈利增長。 在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官陳果看來,重視科創板戰略機遇,核心在于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轉型下,偏向創新驅動、自主可控與中小成長的市場風格,同時科創板盈利增速受益于新經濟方向獨立景氣趨勢,估值性價比較高。隨著增量資金流入、科創50ETF擴容和做市商制度的運行,科創板流動性環境有望進一步改善。 廣發證券策略報告指出,科創板逐漸成為資本市場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一環,路徑則包括科創屬性串聯“科技-產業-金融”循環,改革“試驗田”推動市場功能完善,構建科創“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直接融資反哺“卡脖子”戰略科技,孵化新技術應用引領產業迭代以及提升國央企核心競爭力。 趨勢大于策略: 中國電影(SH600977)廣發證券(SZ000776) 興業銀行(SH601166) 2022年收益+3.5%,跑贏86%同類資產用戶。起起伏伏,結賬也就和理財持平而已,真是操著賣白粉的心,掙著賣白菜的錢。 思淼財經: 今年四大指數全線下跌! 上海綜合指數全年-15.13%。 深成指全年-25.85%。 創業板指數全年-29.37%。 科創板指數全年-31.35%。 按全年的表現來看四大指數平均跌幅高達25.425%,這屬于典型的熊市表現。 同樣證券板塊表現同樣不能幸免,證券指數從873.03跌到634.10,累計跌幅27.4%,高于市場平均跌幅,也高于主板的平均跌幅。連續第二年下跌,并且跌幅擴大。 今年我們經歷了美聯儲的大幅度加息,從0.25加到4.50,我們經歷了疫情對于經濟重大的沖擊,我們經歷了俄烏沖突,經濟了上海封控。可以說今年的經濟經歷了無數的黑天鵝與灰犀牛。但這一切也將在今年畫上一個句號! 在綿延不絕的下跌中我們也在積聚積極的力量。 一、首先證券板塊的周線迎來金叉,這是2018年來的第一次。 二、股價再次重回谷底,來到2018年趨勢線附近; 三、全面注冊制也即將落地,很多人看好未來資本市場的星辰大海,但先證券從這該死的谷底拉出來; 四、大部分券商已完成發債與配股,可以重裝上陣; 五、居民財富轉移的趨勢在2023年將迎來強化。去年利空中國經濟的幾大枷鎖也將消失。 未來我們也將面臨全球經濟衰退,美聯儲突然降息等等的黑天鵝事件。但是經歷過今年的洗禮,每個人也將更堅強的面對新的一年! 2023年,也許還有很多波動,上漲也不會一帆風順,但冬去春來! 中信證券(SH600030) 廣發證券(SZ000776) 華泰證券(SH601688) #港股# #證券# #科創板# @券商ETF @券商ETF 茅洪斌: 昨日收盤后,華泰證券發公告配股280億,這個有點嚇人,下周開盤跌停。 券商隔三差五就配股,券商配股成常態,一年有好幾家,券商熱衷于配股。市場上除了券商,配股一般非常罕見。 配股就是上市公司向股東伸手要錢,吃相太難看,中小股東很難接受配股,所以,一旦有配股公告,股價無一不暴跌。股東是希望上市公司給自己帶來收益和回報,如果上市公司老是向股東要錢,這個公司肯定是有問題的,至少說明它缺錢,至少說明它的盈利能力是問題的。 融資手段很多,如定向增發,如可轉債,這個大家可以接受,因為它沒有強制性,對所有股東影響小。而配股是向所有股東強制的,除非你不是它的股東,但既然配股公告了,股價已經下跌了,如果你是它的股東你跑得了嗎? 現在,沒配過股的券商是極端危險的,因為它有配股的潛在利空,上市券商約三分之一都配過股或正在實施配股,這些反而是比較安全的,說明它最近幾年不會再配股了。 為什么券商熱衷于配股? 首先,配股像病毒一樣具有高傳染性,這是相互效仿的結果。連龍頭券商中信證券都搞配股,其他券商當然躍躍欲試,群起而效之,并且覺得別的券商能配股自己不配股就吃虧了,不配白不配,配了也白配。 其次,券商配股雖然遭到投資者痛恨,但沒有不成功的,關鍵是大股東承諾參與配股。既然大股東掏出真金白銀參與配股,其他股東當然無話可說,但又覺得哪里不對勁,卻又說不上來哪里有問題。 第三,定向增發是有點難度的,成本也較高,并且增發價要足夠低才有吸引力,券商覺得不劃算。前幾年廣發證券的定增已經拿到批文了,后來還是放棄,沒實施,就是由于股票一直下跌,定增價太低而作罷。而配股定價就比較隨意,可高可低。 第四,證監會對券商配股的監管和審批很寬松,基本都能通過。當然券商配股表面上也都是符合條件和規定的。我覺得對券商濫用配股融資要進行適當限制,不能太過分,要考慮市場的承受力。中國資本市場重融資輕投資的市場,對融資基本上敞開大門一路綠燈,所以你看到中國股市表現墊底,但融資數量全球市場加起來都沒中國多,這樣搞下去中國股市千年不漲萬年不動。 第五,中國資本市場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資本市場的服務商,即券商。同時,券商又是資本市場繁榮的最大受益者。現在券商擺爛,自暴自棄,那么,既損害股民利益,最后也損害券商自己的利益。我就問一下,券商為什么不學好?為什么非要學壞呢? 第六,券商配股融資干嘛?你看哪家券商配股融資后業績改善的?一家也沒有!券商自營業績不如意,投資能力不理想,那干脆老老實實,別融資增加投資了,應該收縮投資,把利潤分給股東,像券商這樣高頻密集配股,本來有牛市也被嚇跑了。 第七,券商配股歸根結底還是彌補員工高薪,券商平均年薪大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這么高的人力成本券商怎么賺錢,自己的投資能力又不行,傭金又在打價格戰,那么券商拿什么養活高薪員工?惟有配股融資! 小炅的浮華: t近期行情比較弱,各行各業都在輪番下跌,換個角度來看,這也是給明年的行情跌出了空間。本期開始,我們會針對每個行業做一個2023年的展望。主要針對行業的底層邏輯、發展推演、估值分位來進行一個分析,并推薦優質的上市公司以及行業ETF。 第一期思來想去,我們就來寫寫牛市引擎券商。 一、券商2022年的表現和估值情況 截至 2022 年 12 月 16 日,申萬券商指數較年初下跌 25%,跑輸萬得全A指數 9%。從近十年的漲跌幅來看,券商指數2022 年跌幅僅次于 2015 年和2018年,自 2019 年以來經歷的首次深度調整。 從估值來看,PB 從年初的 1.75 下降至 1.2,處于近十年的5%分位數,2022年最低的時候PB 觸及 1.1,接近 2018 年的低點,充分反應了市場的悲觀預期。 二、券商的底層邏輯 券商的業務主要來自于經紀、投行、資管、自營、信用這5大業務,分別對應的是手續費、IPO或者再融資、基金、自營、融資融券。從占比看,2022Q3 經紀、投行、資管、自營、信用業務占營收比重分別為 30%、17%、12%、14%、16%。 我們分別來看看今年的情況。 1、市場交投活躍度降低,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2022 年 1-11 月兩市日均成交額 10353 億元,同比-8.3%。 2、市場低迷導致基金缺乏賺錢效應,新發基金明顯遇冷。2022 年 1-11 月 新成立基金份額同比下降50%,其中股票型、混合型發行份額同比下降 60%、83%。 -----------前面兩塊除了會直接影響經紀業務和資管業務之外,對自營業務和信用業務的影響也是負面的。 3、注冊制紅利持續釋放,IPO 規模實現較快增長。2022 年 1-11 月,共有 368 家公司進行 IPO(去年同期為 479 家),募資規模共計 5424 億元(同比 +18.8%)。 再融資需求與認購意愿下降。今年 1-11 月再融資規模(增發、配股、優先股、可轉債、可交換債)同比下降 13%,其中增發規模同比降幅最大(-22%),但配股規模同比+98%。進行配股的公司主要以券商為主,補充資本金需求較強。 三、券商的發展展望 做投資做的是預期,我們從前面兩段可以看到,券商目前的情況用凜冬來形容一點不為過。那么2023年我們展望的情況又是如何呢?每種邏輯對應的公司又是誰呢? 當前券商板塊啟動需要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貨幣政策維持寬松,經濟增長預期改善,市場情緒修復有望持續。隨著疫情防控政策持續優化、房地產支持政策出臺、美聯儲加息節奏放緩,壓制今年權益市場表現的宏觀風險逐漸減弱。此外,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提升了市場對 2023 年國內經濟復蘇的預期,市場情緒有望持續修復。 第二,估值處于底部,向上修復空間較大。券商股常用 PB 估值,與行業盈利更差、資產負債表風險更大的 2018 年相比,2022 年券商的盈利能力明顯更優,但估值水平卻逼近 18 年的低點,所以當前板塊具備較大安全邊際。 我們之前分析過券商,一來,券商前兩年通過計提壞賬,降低了風險,二來2022年通過非常坑爹的配股,例如中信證券(224 億)、東方證券(127 億)、興業證券(101 億),三家券商配股規模均超百億,增強了資本金,也為未來的發展打了下堅實基礎,同時也給自己股價挖了黃金坑。 第三,資本市場改革穩步推進,利好政策不斷落地。比較重要的包括科創板做市業務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兩融標的擴容、轉融資費率下調等都對資本市場發展以及券商業務拓展提供了支持。還有未來大概率會實現的全面注冊制,都是對券商行業的利好。 最后推薦一下相關的券商。 1、 互聯網型券商: 東方財富、華林證券(傳統券商收購抖音海豚)、指南針(互聯網拿到傳統券商牌照); 2、 大資管: 東方證券、廣發證券、興業證券是三杰,此外長城證券和第一創業的資源占收比也非常大。 3、 大投行: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 4、 妖股系列: 歷來光大證券都比較活躍、再就是可以密切關注下最近剛上市的首創證券,基本上新券商必炒。 5、 券商ETF: 159993 中信證券(SH600030)中金公司(SH601995)東方財富(SZ300059)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重慶農商行獲北上資金青睞-母嬰產品選擇】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