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臺灣-深圳:嬰兒睡眠

時間:2023-12-11 10:26:11 作者:嬰兒睡眠 熱度:嬰兒睡眠
嬰兒睡眠描述::港灣商業觀察: 如前所述,深圳及深莞惠地區的高科技產業主要是ICT產業(占到80%以上的比重),而ICT制造產業鏈在全球的產業轉移,環保政策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本篇探討環保政策對深圳地區創新網絡的影響。 眾所周知,ICT產業鏈中的諸多核心的零部件、元器件,無論是芯片,還是面板,還是它們的上游比如PCB(印刷線路板)產業,其生產過程都是高耗能、高耗水,且會產生各種對空氣、水等的污染物。當一個地區經濟成長之后,逐步就會提高對環保的認知,ICT制造環節因此被迫不斷遷徙到對相關污染相對更寬容的地區。 而深圳就是從最初對此類污染相對寬容,到人們的環保意識和環保要求不斷上升的過程。這也是逼著深圳ICT產業不斷升級(同時將污染環節不斷外移到其它地區)的過程。深圳不過是重復了硅谷、臺灣的路徑而已。 一 在《硅谷密碼》一書中有一小節題為“灰谷”,描述了硅谷的污染狀況,以及環保政策迫使硅谷將制造環節轉移向亞洲的過程: “20世紀80年代初,公眾已經逐步了解硅谷這個被隱藏的存在。當時有新聞爆出,劇毒的化學物質已經滲入仙童半導體公司位于圣何塞洛斯帕索斯工人街區的制造廠下方的排水管中。…硅谷的高科技宣傳者們一直在鼓吹這一行業‘清潔與無煙’的優點,而有毒的地下水與他們所宣稱的并不符合。” “從生產微芯片所需的化學浸泡到所有計算機設備內部都存在的有毒金屬,硅谷從一開始就進行著污染極其嚴重的生產。…EPA最終將硅谷中的23個地區指定為污染異常嚴重的超級基金治理地區,其中包括斯坦福大學中一大片充滿田園風光的研究園。” “糟糕的公眾形象使帕洛阿爾托這樣的城市開始實行嚴格的環境法規。于是高科技公司開始尋找其他地方來生產它們的產品。有的公司選擇了當地的備選方案,象征性地向東遷移,來到了海灣另一側地價便宜的平原上,那里是公認的工業區,土壤與水早已被煉油廠、鹽池、汽車組裝廠、化工廠污染。…而在需要目光敏銳的監督人員和精細的操作技術的崗位上,人們逐漸意識到他們可以通過將公司遷至海外來削減成本。” “現在美國的高科技生產已經從新加坡與臺灣擴散到了中國南方與印度,那里正開始的經濟自由化與私有化為外國公司創造了巨大的新機遇。這些工廠通常被急切甚至唯利是圖的分包商所擁有并經營,這使得高科技品牌的實際生產活動進一步遠離了灣區的陽光。…在亞洲勞動力市場的誘惑下,把高污染的高科技制造業轉移到看不見的遠方極其容易。 《硅谷密碼》只是籠統地說了美國IT制造業溢出到亞洲的情形,事實上,這些制造業在后來的30年里循了“美國-日本-臺灣及韓國-中國大陸”的遷徙路徑,最終將上述地區聯結為一個具全球性的價值鏈網絡。而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是中國大陸其中一個主要的落腳點之一。 這樣一個遷徙過程,每離開一個地方,并非連根拔起,而在在當地留下一個具全球競爭力的產業基礎,并支撐起若干個IT巨頭,成為全球產業鏈的一個環節,而將勞動密集型的、高污染的環節繼續向低成本的地方轉移,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全球IT產業的總規模也越來越大,產業也循著家電-電腦-智能手機-智能網聯汽車這樣一個順序不斷延伸,這也是IT產業總體規模擴大的原因之一,此外也有市場普及的因素。我也一再強調,這就是深圳成為全國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核心秘密之一。 這個不斷遷徙過程的原因之一,就是每一個途經國和地區,在產業發展成熟之后必然會提升其競爭力和技術含量,而當地社區居民的環保意識在經濟發展之后也往往提升,最后迫使當地環保政策對高污染產業的容忍度降低,于是污染環節只必然外溢到為了自己經濟增長而降低提高環保容忍度的地區。他們已經看到了前路的國家和地區的整個過程,并且抱著同樣可以產業升級的愿望,因而愿意付出環境代價。 可以跳過代價嗎?一路走來似乎定律是:不可以。 后面的部分,我將分三節,簡單介紹深圳過去40年的環保政策(以國家的環保政策演進為背景),并以ICT產業鏈中污染最嚴重的PCB產業為例,敘述其遷徙到深圳并逐步遷出(正在進行中)的過程,以及在深莞地區PCB產業最集聚的茅洲河流域,兩市治理流域污染的情形。 二 按照董戰峰、杜艷春、陳曉丹、程翠云等人在《深圳生態環境保護40年歷程及實踐經驗》一文的描述,可以將這40年劃分為4個階段: 一是1980—1992年,屬奠基起步、建章立制階段。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之初,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速度遠超出預料。由于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環境管理與審批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建設項目未辦理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手續就興建的現象十分普遍。特別是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一大批規模較大的電力、建材等項目建成投產,工業廢氣排放爆發式增加,氮氧化物、降塵、酸雨等污染加劇。 相繼成立市級環保局、各區級環保局、各主要工業區和企業集團環保機構、各種社會性的環保組織,逐漸形成覆蓋市、區、鎮(街道辦事處)、企業的多層次的環境管理網絡。 逐步確立了以《深圳市環境保護管理暫行條例》為主的基礎性法規制度,同時,1985—1988年完成的《深圳特區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及環境規劃》是深圳市第一部區域性環境規劃,也是全國較早的規劃之一。 不斷加大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先后建成蛇口污水處理廠、濱河水質凈化廠和全國首個垃圾焚燒廠等環保基礎設施。 二是1993-2000年,屬局部創新、全面推進階段。 1992年獲得特區立法權后,至2000年先后制定頒布地方性環保法規6部、政府規章6項、規范性文件61件,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地方環保法規體系。 1994年9月16日通過《深圳經濟特區環境保護條例》成為全市環境保護的綜合性基本法規。國家早在1989年就頒布了《環境保護法》,但該法主要是確定部門環境執法權力,規定企業的環境守法義務,對政府的責任和公眾的權利,則多停留于原則性規定。《條例》則根據政府、企業和公眾三類法律主體,圍繞各自的環保職責、權利和義務,設計具針對性的法規制度和措施,比如首創按日計罰、查封扣押制度,后被國家立法吸收;首次將排污許可證“一證式”管理納入法例。 1994年12月26日通過《深圳經濟特區飲用水源保護條例》是在全國具有創新性的法規,最大的亮點是規定市政府對重要飲用水源地劃定一級、二級和準保護區。 1997年2月26日通過《深圳經濟特區水土保持條例》。 1999年11月22日通過《深圳經濟特區防止海域污染條例》。在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和船舶修造、保養、作業等方面強化了管理制度,規定了船舶在轄區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標準,還明確了船長在防污方面的責任,規定排污處理不合格的船只不允許進港,同時加大了處罰力度,罰款額度由原來的10萬元提高到50萬元。這是我國防治海洋污染的首部地方立法。 1999年8月5日,市政府通過《深圳濟特區污染物排放許可證管理辦法》。 此外率先探索實施土地、水等資源的有償使用,相繼出臺《深圳經濟特區土地使用權出讓辦法》《深圳經濟特區土地使用權出讓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水資源管理條例》《深圳市水資源費收取辦法》等制度文件。 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這期間,共建成6座城市污水處理廠、3個垃圾填埋場和2座垃圾焚燒廠,截至2000年全市工業廢水處理率達到99.9%,排放達標率達97.80%,工業廢氣處理率達98.9%。1997年榮獲全國首批“國家環保模范城市”。 三是2001-2011年的“綜合調控、轉型跨越”階段。 開始以“生態立市”戰略推動城市生態環境建設。2006年發布了首個生態市建設整體規劃——《深圳生態市建設規劃》,2007年以市委市政府1號文件印發的《關于加強環境保護建設生態市的決定》對建設生態市做出了戰略部署,2008年率先制定出臺了《深圳生態文明建設行動綱領(2008—2010)》,2011年發布了《關于加強深圳市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方案》。著力推動產業循環低碳綠色發展,2009年與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簽署了《關于共建國家低碳生態示范市合作框架協議》。 2005年,建立了“基本生態控制線”制度,頒布《深圳市基本生態控制線管理規定》,明確了深圳城市建設的生態底線,控制保護范圍近深圳市域總面積的50%。此后又頒發了《深圳市基本生態控制線優化調整方案(2013)》,對基本生態控制線做出進一步明確規定。目前,深圳市將超過20%的國土面積納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開展“鐵線保護”。 2009年制定《深圳經濟特區循環經濟促進條例》。 在此階段開始探索生活垃圾分類模式,是全國首批8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之一。成立了治污保潔辦公室,實施污染減排年度控制,基本關停或外遷了全部的工業廢水重污染行業,建立危險廢物大戶檔案管理制度。 2009年組建了市人居環境委員會,開展黨政領導干部環保實績考核,修訂了《深圳經濟特區環境保護條例》。這一階段,榮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稱號,被原環境保護部批準為首批生態文明試點地區。 四是2012年至今的系統改革、優化發展階段。 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深圳的決定》《深圳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13—2020)》《深圳市生態文明行動計劃》等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在全國率先建立生態文明建設考核制度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制度,制定“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生態環保責任清單;全面實施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提升行動計劃;組建“環保警察”,實施最嚴監管執法、網格化監管,組織開展生態環境“利劍”系列執法行動,構建形成生態環境保護領域行政、民事和刑事“三位一體”的責任追究體系;力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環保主任以及違法企業道歉承諾等制度,開展全市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工作。 更加重視公共參與作用,全面完善市場機制,實施補貼、補償、交易、金融等環境經濟政策。這一階段,成為全國首個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成員城市和首批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2013年,作為國家首個碳交易試點城市,在全國率先啟動碳交易工作,建立排污權交易信息系統和配套政策,先于廣東省兩年啟動主要污染物有償使用和排污權交易制度的建設和運行。2015年,全面啟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 自2014年起,市財政連續5年每年集中5億元,設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2015年之后推進實施超常規、大規模水環境治理。全面建立并落實河長制,市委主要領導擔任污染防治攻堅戰總指揮部第一總指揮、市總河長,將治水作為“一號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全市“十三五”累計投入水污染治理經費1212億元,完成河流整治長度522.49km,新增污水管網6274.6km,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68.8萬t/d,新增水質凈化廠污泥處理能力4435t/d(含水率80%)。 從上述資料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即深圳的環保政策過去40年里有一個從寬松到趨緊的過程,大量重污染傳統產業(如皮革、化工、印染、傳統電池等)逐步被排擠出深圳,因此無論是制度設計還是生態環境保護質量,深圳在全國均處于領先地位,這一點無庸置疑。從深圳市民的觀感來說,2008年之后,深圳的空氣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霧霾天氣越來越少,海域和許多河流的水質得到了改善。 但僅從官方角度的制度建設甚至立法角度來觀察深圳的環保政策,其實是遠遠不能看到真實狀態的。因為建章立制、立法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是執法,是環保監督與處罰,是建立全面的污染物處理系統。 而且,從經濟發展的角度,還必須給一些重要產業(比如ICT產業鏈)留出一定的環境冗余,允許其在本地生存。 所以倘若我們看過去40年,特別是2000年之后這20年的過程來看,深圳,乃至全國的環保政策,都呈現出某種執法的特點。這種往往是由國家層面親自指導,對地方政府形成強大壓力之下,不得不采取的嚴厲措施,往往對經濟和產業造成直接的影響。 三 我們可以把PCB產業作為一個觀察的切入口。 PCB是印刷電路板(即Printed Circuit Board)的簡稱,是組裝電子零件用的基板,主要功能是使各種電子零組件形成預定電路的連接,起中繼傳輸的作用,是電子產品的關鍵電子互連件,有“電子產品之母”之稱。印刷電路板作為電子零件裝載的基板和關鍵互連件,任何電子設備或產品均需配備。其下游產業涵蓋一般消費性電子產品、信息、通訊、醫療,甚至航天科技產品等領域。 按層數來分,PCB分為單面板(SSB)、雙面板(DSB)和多層板(MLB);按柔軟度來分,PCB分為剛性印刷電路板(RPC)和柔性印刷電路板(FPC)。業界一般按照上述PCB產品的基本分類,將PCB產業細分為單面板、雙面板、常規多層板、柔性板、HDI(高密度燒結)板、封裝基板等六個主要細分產業。 PCB生產所需的原材料主要為覆銅板(CCL)、半固化片(PP)、銅箔、銅球、金鹽、油墨、干膜等材料。通常來講,PCB成本構成中覆銅板占37%左右、半固化片13%、金鹽8%、銅箔銅球5%,人力成本占比也相對較高約11%左右,不同種類產品原材料占比略有調整。根據覆銅板板材薄厚不同,其成本構成中玻纖布占成本的25%~40%,樹脂成本占比25%~30%,銅箔占比30%~50%。 從上述材料構成即可知,PCB產業在產品生產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重金屬廢水及有毒氣體。故雖然其并不像造紙、印染、皮革、冶金等產業那樣屬于重度污染行業——中國政府2007年發布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防治管理辦法》(中國RoHS),并未將PCB列入重污染行業,但作為相對耗水、耗能產業及存在廢水、廢液、固體廢棄物排放,PCB工業仍是環保部重點監測的行業之一——但在整個ICT產業鏈中,其與電鍍產業卻是污染最嚴重的環節之一。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家電、電腦、手機、通信等不同電子產品層出不窮,不斷驅動著電子行業持續攀升發展。PCB作為電子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四升四落,歷經四段行業周期,每一周期都由創新要素驅動行業攀升、緩增直至衰退,繼而新的要素出現,推動行業進入下一循環周期。 第一階段:1980年至1990年,是PCB行業的快速起步期,家用電器在全球范圍內的普及第一次驅動了PCB行業的蓬勃發展。直到1991-1992年,隨著傳統家電增長觸頂,以及日本經濟的衰退,全球PCB產值累計下滑10%左右。 第二階段:1993年至2000年,是PCB行業的持續增長期,主要受臺式機的普及和互聯網浪潮的驅動,新技術HDI、FPC等推動全球PCB市場規模持續增長,PCB行業整體復合增長率達10.57%。2001-2002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導致全球經濟緊縮,下游電子終端需求放緩,PCB行業需求遭受打擊,其產量連續兩年累計下滑25%左右。 第三階段:2003年至2008年,PCB行業保持持續增長(CAGR=7.73%)。這主要受益于全球經濟的復蘇和下游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新興電子產品需求的增加,激發了通信和消費電子對PCB行業的刺激作用。然而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打亂了PCB行業良好的增長態勢,2009年PCB行業經歷寒冬,總產值下降約15%。 第四階段:2010年至2014年,PCB行業呈現小幅波動增長的態勢(CAGR=2.29%),主要受益于全球經濟逐步恢復,以及下游各類智能終端產品的驅動,隨著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需求減緩,2015-2016年,行業總產值出現小幅滑落,累計值-5.62%。 從2017年開始,隨著5G、云計算、智能汽車等新的結構性增長熱點的出現,PCB行業有望迎來新的增長驅動,邁入行業周期發展的第五階段。 在PCB產業歷史上,歷經了三次地區性繁榮和兩次地區性(正在進行第三次)轉移,都會在其主力承接區域出現多個百億級的企業,這個繁榮期往往會持續十年(所謂“黃金十年”)。如同前述IT產業在全球轉移擴散的情形,過去30多年PCB產業轉移路徑同樣是:美國(1990年代達到頂峰)-日本(2000年代達頂峰)-臺灣(2010年代頂峰)-大陸(仍在從中低端向高端爬坡)。 如前所述,由于PCB產業是整個IT產業鏈條中污染最嚴重的環節之一,所以在IT制造業從美國向日本-韓國、臺灣-中國大陸轉移擴散時,最先轉移的往往就是PCB產業。 2000年時,美國PCB產值占全球的約26%,歐洲占16%,日本占28%,這三個地區合占70%:到2017年,美國PCB產值約占5%,歐洲占3%,日本占9%,這三個地區合占17%。由此可見到美國、歐洲、日本逐步退出PCB產業特別是中低端部分的明顯過程。 1970年代末,臺灣開始承接美國、日本的IT制造業轉移,在臺灣建立科學園區。新竹科學工業園于1976年開始籌建,到1980年建成。迄今為止,臺灣已建立了新竹科學園區(共1470公頃)、中部科學園區(共1485公頃)、南部科學園區(共1964公頃)三大核心園區計有17個基地(共計有5171公頃),完整的科技產業鏈條。其中“竹科”包括新竹、竹南、龍潭、新竹生醫園、銅鑼、宜蘭6個園區,2020年營業額12439億新臺幣,包括集成電路8910億新臺幣,光電產業1171億,電腦及周邊1186億,通訊543億,精密機械396億,生物技術146億;“中科”包括臺中、后里、虎尾、中興、二林5個園區,2020年營業額9360億新臺幣,包括集成電路7493億,光電1493億,電腦及周邊33億,通訊1.86億,精密機械242億,生技29億;“南科”包括臺南、高雄、橋頭三個園區,2020年營業額8477億新臺幣,包括集成電路5466億,光電2123億,電腦及周邊221.5億,通訊127億,精密機械386億。 雖然三大園區群皆涉獵集成電路、光電、電腦及周邊、通訊等產業,但基本形成了“北芯片(集成電路)南面板(光電)”的格局,而PCB作為IT產業的核心電子元件,也在桃園形成集聚。 中國大陸PCB產業的建立,基本上是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始興于香港、臺灣此一產業向大陸轉移,之后大陸業者不斷進行進口替代、從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結果。 中國于1979年開放后,從1980年代中期,港資PCB產業開始投資大陸。1984年第一家港資皆利士電子在中山設廠,開PCB產業向大陸轉移先河。香港電子工業主要轉移方向在廣東珠三角地區。 1990年代中期,看到了港資PCB產業成功轉向大陸并獲得大發展之后,臺資PCB產業已開始在大陸建廠,主要在廣東和江蘇。事實上這是臺灣IT產業投資大陸的先頭部隊。1990年代后期,大陸已有幾十家臺資PCB企業。 到2002年,大陸前10大PCB企業中,臺灣和香港資本各4家,美資企業2家;前30大中,則有臺資19家,港資5家,美資2家,日臺合資2家,日資1家。由此可見,不僅僅是港臺PCB產業向大陸轉移,就連殘余的美、日資PCB產業也在向大陸轉移。 2002到2012年,是外資特別是臺資PCB產業大舉進入大陸的十年,到2013年,臺資PCB企業落腳大陸至少超過200家,而當年中國PCB產業的年產值中至少有7成來自臺商的貢獻。臺資PCB廠家家擁有上百萬平方米的月產能且年年擴產,讓產業長期處在供給過剩的危機中,但也因新產能不斷開出,提供臺商在營收上年年大躍進的動力。也正是這一轉移擴散,使得臺灣PCB產業自2006年起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并保持了所謂“黃金十年”的繁榮期,同時帶動大陸PCB產業從幼小到逐步發展提升。 臺灣加大陸這兩個地區的合計產值占全球之比從2000年的19%到2017年65%(外資廠在中國設廠的產出也計算在中國大陸的整體產值中),大陸本土廠商的產值占比也從2000年的不到5%提升到2017年的超過20%。 《2021年版中國印制電路生產廠商指南》的數據顯示,全球PCB制造工廠數有1250家,若以公司數計算估計約有1150家(再減去外資與臺資集團公司約50家,則約有1100家),那么中國擁有全球PCB制造公司數和PCB制造工廠數都約占50%。無疑,中國大陸是全球PCB制造企業最多的國家或地區。 中國(大陸內資與港資)進入全球年銷售億美元的頂級PCB制造公司排行榜(百強榜),2021年度上榜的中國大陸企業39家,占比近四成,臺灣地區企業23家,占比超過二成;日本企業19家,約占整體二成;韓國企業12家,占整體約一成多;其余國家及地區企業總計7家,占比不到一成。 2021年,全球PCB市場在手機、個人電腦、汽車電子等領域帶動下,規模達到了804.49億美元,增長23.35%,其中中國大陸(含外資)產值442億美元,占比達55%。當然這其中包含了臺資和外資在大陸設廠的貢獻。如果從產權角度統計,臺資仍是全球最大的PCB產業集群。據TPCA統計,到2022年,臺資PCB生產仍以大陸為主,比重為59.7%,但是已連續多季下滑,第二大生產基地在臺灣,約占37.8%,呈現連續攀升。 從總量上看,目前“中國大陸+臺灣”已經是全球最大的PCB生產基地,但是從結構上看,中國大陸承接的主要還是中低端產值,高端產值上依然顯著低于外資企業。國產替代是拾級而上的過程,就現狀而言,內資PCB企業主要還是賺第二級階梯——多層板市場的錢,此后將逐漸面臨向三級(高端FPC、高端HDI)、四級階梯(載板)過度的過程。從產品細分來看,多層板占比我國PCB產品的47.6%,HDI版占比16.6%,單雙面板占比15.5%,柔性版占比15%,封裝基板占比5.3%。 筆者查閱到的2017年數據,細分市場中,多層板產值,目前美日歐韓等大陸及臺灣以外的地區合計占比約48%,臺灣占比31%,大陸占比約21%。國內多層板領域生產水平達到國際領先的大陸廠商包括,深南、滬電、依頓、勝宏、景旺、崇達等,這些廠商已經成功進入戴爾、惠普、華為等核心供應鏈,無論是技術還是產能都在趕超外資和臺灣廠。 FPC和剛撓結合板產值,美日歐韓等大陸及臺灣以外的地區占比約63%,臺灣占22%,中國大陸占15%。 HDI產值,日美歐韓等大陸及臺灣以外的地區占比約53%,臺灣占比38%,大陸占比9%,其中臻鼎、奧特斯、TTM、欣興、華通等廠商產品較為領先,主要是給高端智能手機供貨。大陸廠商中,超聲電子、方正科技、依利安達(建滔旗下)等也具備生產HDI產品的能力,但尚無法進入到高端智能手機供應鏈。 封裝載板產值,日美歐韓等大陸及臺灣以外的地區占比約60%,我國臺灣占比38%,大陸占比2%。封裝載板是目前技術含量最高的PCB品種之一,日本、韓國及部分臺灣廠商占領技術至高點,國內僅深南電路實現大規模量產。 從2017年到2022年這5年時間,大陸企業在迅速提升自己的全球市場份額,并且逐步從中低端技術水平向中高攀爬。 前述臺資PCB產業中,近年大陸生產占比在下降,而臺灣生產占比在提升,原因主要就是,臺灣PCB總產值中,硬板的占比逐漸下滑,從2008年的95%下降到2017年的74%;軟板占比逐漸提升,從2008年的5%提升到2017年26%。而臺資中低端的硬板主要以大陸為生產基地,而臺灣則為其相對高端的載板主要生產基地。 說回深圳。 深圳和東莞地區是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中,外資PCB企業在大陸投資的重點城市之一,包括臺資鑫華寶訊、柏拉圖電子(屬欣興電子)、雅新電子東莞、欣興電子、欣強線路板,港資的至卓飛高、紅板電路、恩達、生益電子、美維集團東、世紀電路,以及日資的紫翔電子、日東電工、COSMO電子、旗利得電子、大昌微細線路等都在深莞地區設廠。 2007年中國PCB產業(包括內外資)以1000億元的產值居全球第一,占全球28%,這其中深圳地區企業約800多家,相關配套和材料企業約500家,從業人員超過50萬人,產值超過330億元,占全國30%左右。 有意思的是,當時的茅洲河流域,由于在兩市皆屬于遠離中心城區的邊緣地帶,遂成為兩市擺放PCB產業的主要基地。這也是造成茅洲河嚴重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PCB產業污染嚴重,所以到2008年,深圳市境內茅洲河、深圳河、龍崗河等8條河流均受到嚴重污染。環境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深圳市90%河流受到嚴重污染,主要河流中下游水質均屬于劣V類,達不到規定的地表水功能要求。以PCB板行業為代表的電子設備生產及制造業是重金屬的主要污染來源,也是工業COD排放大戶。據2010年發布的污染源普查公報,其所屬大行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工業COD排放2623.70噸,是深圳工業COD排放量最大的行業,被納入推行“重點污染行業優化升級”政策的目標行業。由于大部分PCB廠商位于茅洲河流域(其中77%為小規模企業,僅6%為大型企業,比如鵬鼎科技就位于松崗的茅洲河南岸邊),造成該流域水體嚴重污染。據2007年綜合污染指數顯示,深圳市境內8條河流中污染均值最高的河流即為茅洲河。 2007-2009年,在全國刮起環保風暴的大背景下,深圳也開始針對PCB產業進行各種環保督查和限制發展。這是深圳PCB產業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環保風暴,之后2018-2019年,又有第二次環保風暴。這兩次環保風暴對PCB產業的影響至大,迫使深圳PCB業者遷出深圳或者異地擴產。這也正是本文前述的,環境立法和環保政策的宣示,遠沒有環保執法行動(運動)對產業的影響更為重要。 在2007-2009環保風暴中,深圳要求在2009年底,行業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在2005年基礎上削減40%,廢水重復利用率超過60%。為此深圳開始對電鍍和印制電路板企業污染防治進行績效評估,確定電鍍和印制電路板企業的減排指標和期限。對評估結果不合格的企業,不予通過排污許可證年審,將責令其限期治理,逾期仍不能達到要求的企業,將依法責令其限期停業或關閉。其實從2005-2007年起,深圳部分流域進行環保限批,明令不再給PCB企業發放新的環保批文,利用這一手段切斷線路板企業在深圳擴產的念想。 2008-2010年,僅珠三角地區的PCB企業,選擇外遷或將生產基地向廣東兩翼和內陸地區遷移的就有一百多家。PCB產業從珠三角出走成為行業共識。 據深圳PCB業者敘述,從2007年起,深圳市政府已經于那些有污染事實的企業,會毫不留情地關停或重罰,存在污染隱患的企業,也會經常去“管理”,環保部門一天到晚的圍著企業轉,達不了標就限期整改。據說為了確保企業排水達標,深圳環保部門曾經根據企業每天允許的排水量設置其排水管道的直徑,企業即使想多排水也無法實現。 嚴格的環保政策導致PCB企業大都選擇保留深圳現有產能,而將擴產放到內地。深圳永捷電子跟隨其上游企業建滔集團遷韶關。深圳崇達遷江門,金百澤遷惠州和西安,五洲電路遷梅州和江西龍南,深聯電路在贛州設廠,景旺電子在龍川設廠。博敏電子、奧士康、蘇菲克等,也紛紛遷出。富士康搬遷也讓許多PCB企業下決心跟著走。 但由于深圳的產業鏈完整性,和深圳相對優質的營商環境,企業大都希望與深圳形成“前店后廠”模式。 雖然在深圳地區PCB產業不再是香餑餑,反而成了政府眼中的包袱、拖累,必欲驅趕之而后快,但中國內地卻仍然極其歡迎它們的到來,出臺各種政策招引珠三角、長三角PCB產業遷移或投資擴產。 比如,深圳超遠精密電子在深圳飽受環保困擾,外遷到安徽銅陵,銅陵是全國第一個承諾把PCB環保責任歸為PCB產業園區做的事,所以PCB企業不用自己單獨做污水處理,制程產生的廢水通過管道排到園區統一的污水處理廠。開發區投資2億建成日處理能力2萬噸污水處理廠。 2018年,大陸官方環保單位祭出新一輪的污染排放管制規范,針對華南珠三角地區及長三角地區的工業區進行嚴格稽查,作為高污染生產族群的PCB產業首當其沖,尤其是大陸本地中小廠商,在缺乏足夠資本投入環保措施的情況下,紛紛關門大吉。即便是一些大型廠商,也不幸被波及。2018年9月,銅箔基板大廠港資建滔集團旗下的老牌PCB廠深圳達信,便以難以承擔環保政策帶來的巨大成本為由,宣布關廠,深圳達信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產能都已經可以算是大型的廠商,可見環保政策的嚴峻。 有意思的是,在2018-2021年這一波環保風暴中,中國內地的一些省份反而表現得較長三角、珠三角更為激進,對PCB產業采取了簡單粗暴的關停措施,如2021年12月,河北、山東、河南、山西等四地發布文件推進鐵腕治理污染,祭出限產或停產方式。反而深圳、蘇州這些ICT產業基地,由于環保政策已經常態化,并且會為了保證產業鏈的穩定運行,而對PCB產業采取積極穩妥的做法。由此形成了環保政策的倒掛。即便是在珠三角內部,據說東莞市的環保政策就比深圳更為激進。 在經歷兩次大規模的環保風暴之后,深圳仍然是中國重要的PCB產業基地之一,特別是中國高端線路板生產基地,包括高端的IC基板,高精密HDI線路板。 臺資深圳鵬鼎控股(富士康子公司)自2017年以來穩居全球最大PCB企業,2021年總營收達333億元人民幣。在去年全國10大PCB企業中,深圳占居4席,除鵬鼎外,還有深南電路(內資,2021年營收138億)、聯能科技(臺資欣興電子子公司)、景旺電子(內資,2021年營收95.3億)。 根據深圳市線路板行業協會的數據,2021年深圳市億元以上PCB企業的總營收,為1170億元人民幣。倘若按照前述中國大陸PCB產業共442億美元這個數據,則深圳所占比仍高達1/3。考慮到1170億這個數據包括了所有深圳PCB企業在全國或全球工廠的總額,深圳本地的PCB產業產值數據,應該低于100億美元,在全國占比估計在10-15%之間。 四 最后一部分,以茅洲河流域的污染治理為例,管中窺深圳環保政策之一豹。 茅洲河是深莞邊界地區的一條珠江支流,干流長41.69公里,干支流共有55條河道,流域面積388平方公里,流域橫跨深圳、東莞兩市,其中深圳側流域面積311平方公里。其下游11.9公里為深莞界河(又稱東寶河)。 如前所述,由于茅洲河是深莞邊界地區,在兩市均為遠離中心區的邊緣地帶,所以1990年代起,兩市均將ICT產業鏈中污染最嚴重的PCB、電鍍等產業擺放在該流域。實為鄰避效應之一例也。 也正因此,自1990年代以來,茅洲河流域進入了飛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階段,到2008年前后,流域內已生活著近400萬人口,有5萬多家工業企業分布。 2007年深圳市對全市進行工業污染排查,其中重金屬污染主要是深圳河、茅洲河流域。前者主要是福田區,重金屬污染占全市的超過50%,當時某電子及通訊設備企業的六價鉻和鉛的排放量比較大,占全市的46.4%。而茅洲河流域則主要是電鍍產業和PCB產業排污所導致。 當時茅洲河已成為廣東省污染最嚴重的“墨汁河”—流域內55條干支流全部為劣Ⅴ類,其中40條黑臭,可謂“有水皆污、有河皆黑”。 早在2007年,在廣東省水利廳協調下,深莞兩市簽署聯合整治茅洲河備忘錄。但由于兩市責任不清,所以2007-2009年這波環保風暴,茅洲河流域污染狀況并沒有根本性改觀,且這一階段整治茅洲河的工作重心放在了防洪等水利方面。 到2013年,廣東省排查的數據,茅洲河沿岸有2.2萬家工業企業,納入市區兩級監管的重污染企業250家(深圳235,東莞15),2013年日排污水100萬噸,其中工業污水8萬噸,其它是生活污水。當時茅洲河流域深圳側共有三個污水處理廠(沙井、燕川、光明),污水日處理能力60萬噸,僅為排放量的6成,實際處理量僅為53.8%,其中深圳側為45.1%。 2013年,茅洲河納入國家環保部督辦的十大環境案之一,廣東省將之排在全省第一環保大案,才導致深莞兩市下決心治理茅洲河流域污染,而真正的大規模行動展開,要到2016年,其時由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牽頭,深莞搭建了“省生態環境廳+深圳市、東莞市+寶安區、光明區、長安鎮”的茅洲河綜合整治“1+2+3”工作框架,建立聯動治理制度。 2017年7月,深圳市水務局發布《茅洲河流域綜合治理方案》。其中涉及到水環境治理的措施主要包括: 1,污水管網建設。其中污水干管269公里,總投資20.6億元,在2017年已全部建成;支管2273公里,總投資需116億元,當時已建成161公里。 2,污水處理廠建設。截止2016年8月,深圳流域內污水集中處理規模達55萬噸/天,已建成運行4座,包括沙井廠(15萬噸/天)、松崗水質凈化廠(15萬噸/天)、光明廠(15萬噸/天)、公明廠(10萬噸/天)。計劃到2020年擴建污水廠4座,總處理能力達120萬噸/天。 3,沿河截污系統。2016年已完成沿河截污系統主要集中在茅洲河干流洋涌水閘及其上游處,左右岸合計,總長約45公里。計劃全流域建立截污系統,總長232公里。 4,清淤,計劃到2020年完成517.8萬立方米。 5,面源污染防治。規劃在流域內雨水入河排放口處設置旋流沉砂和雨水過濾系統,共計789處。 此外還有水生態保護與修復體系、文化景觀體系等。規劃的目標是一、三、五、八,一年初見成效,三年消除黑臭,五年基本達標,八年讓碧水藍天成為城市名片。 在2017年之前多年里,深圳市投入茅洲河治理的資金已高達212億元。之后深圳市投入這一事業的資金超過500億元。成本不可謂不高昂。 這其中包括江碧環境生態產業園。 2008年,深圳市決定在松崗街道建設西部電鍍線路板產業基地,規劃面積3.28平方公里,并配套建設13.68萬平米行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基地由寶安區政府籌建,位于松崗碧頭第一工業區和江邊工業區,示范園由市環保局負責籌建,位于江邊社區犁頭嘴。 由于這一計劃進展并不順利,2016年,寶安區將其調整為“江碧環境生態產業園”項目,規劃占地面積1.39平方公里,計劃將寶安區既有的電鍍、線路板企業299家(約占全市73%,廢水許可排放總量約8萬噸/日,占寶安區許可排放總量約60%)的大部分集中入園,集聚發展。 按寶安區政府的計劃,江碧環境生態產業園分三期建設:一期是環保科技創新產業園,占地面積5.6萬平方米,投資7億元;二期、三期為改造區,占地面積100.43萬平方米;此外江碧環境生態產業園還包含占地面積5.5萬平方米的寶安環境治理技術應用示范基地。江碧環境生態產業園將提供廠房總建筑面積約160萬-200萬平方米,整個園區總入駐企業265家,入園企業產生的污水統一排入工業廢水集中處理廠處理。 2021年7月,首批20家企業入駐江碧產業園。不過到現在為止,江碧一期工程尚未完成全部建設。從2008年到現在,已過去14年。 無論如何,到2020年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時,廣東省已對外宣稱,茅洲河流域水環境實現整體性、根本性、歷史性轉好,其成就包括:四年補齊40年的水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十三五”期間,茅洲河流域累計新建污水管網2053公里,完成小區、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2628個,涉及500萬戶家庭,新增污水處理能力81萬噸/日,出水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Ⅳ類;深圳側的40個黑臭水體和304個小微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深圳側24條一級支流均達地表水Ⅴ類;“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水生態環境逐步恢復。 證券之星財經: 根據市場公開信息及11月7日披露的機構調研信息,格林基金近期對4家上市公司進行了調研,相關名單如下: 1)三孚新科(證券之星綜合指標:2.5星;市盈率:nan) 個股亮點:表面工程專用化學品提供商;公司儲備產品高效單晶異質結太陽能電池電鍍添加劑已在福建鉅能電力實現了小規模應用,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國內影響力較強的表面工程專用化學品提供商之一;公司的PCB水平沉銅專用化學品和PCB化學鎳金專用化學品與國外先進水平相當,已經在勝宏科技、健鼎科技、東山精密、建滔集團、中京電子、奧士康和依利安達等公司中實現了量產應用;21年印刷電路板行業收入2.06億元,營收占比54.75%。 2)漢鐘精機(證券之星綜合指標:2.5星;市盈率:26.39) 個股亮點:地源熱泵新空調技術領軍者,掌握“高溫熱泵+螺桿膨脹發電”技術利用熱能發電;公司與清華同方人工環境有限公司和山東富爾達等下游公司合作,領軍地源熱泵行業,公司為上述兩家公司提供核心零部件;公司熱泵壓縮機多用于工業燃煤鍋爐改造用及民用集中供暖領域;空氣泵是燃料電池產業核心部件之一,公司開發的空氣泵主要用于氫燃料電池車上;在氫燃料電池產業中,完成螺桿空氣泵的研發,已在下游客戶技術測試中,完成燃料電池用空壓機的開發,并已交付樣機給下游客戶進行測試。 3)華利集團(證券之星綜合指標:3星;市盈率:16.91) 個股亮點:全球領先的運動鞋專業制造商,年產量超過1億雙;公司主要為Nike、Converse、Vans、Puma、UGG、Under Armour、HOKA ONE ONE等全球知名運動品牌提供開發設計與制造服務,主要產品包括運動休閑鞋、戶外靴鞋、運動涼鞋/拖鞋等;能提供從產品開發設計、模具、鞋面、鞋底到成品制造完整運動鞋履制造產業鏈;21年運動鞋收入174.32億元,營收占比99.78%。 4)萊伯泰科(證券之星綜合指標:2星;市盈率:63.93) 萊伯泰科2022三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2.49億元,同比下降7.35%;歸母凈利潤3452.25萬元,同比下降35.26%;扣非凈利潤3249.47萬元,同比下降35.03%;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單季度主營收入9351.3萬元,同比上升7.94%;單季度歸母凈利潤1242.46萬元,同比下降35.39%;單季度扣非凈利潤1205.43萬元,同比下降28.39%;負債率11.31%,投資收益382.1萬元,財務費用-180.81萬元,毛利率48.95%。 格林基金成立于2016年,截至目前,資產規模(全部)180.56億元,排名108/191;資產規模(非貨幣)173.66億元,排名100/191;管理基金數42只,排名97/191;旗下基金經理12人,排名92/191。旗下最近一年表現最佳的基金產品為格林中短債債券A,最新單位凈值為1.06,近一年增長4.57%。旗下最新募集產品為格林高股息優選混合A,類型為混合型-偏股,集中認購期2022年8月11日至2022年11月10日。 以上內容由證券之星根據公開信息整理,與本站立場無關。證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的準確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等,如存在問題請聯系我們。本文為數據整理,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謹慎決策。 證券之星財經: 根據市場公開信息及12月5日披露的機構調研信息,財通基金近期對11家上市公司進行了調研,相關名單如下: 1)瀾起科技(證券之星綜合指標:3星;市盈率:57.59) 個股亮點:全球內存接口芯片龍頭,發明的DDR4全緩沖“1+9”架構被JEDEC采納為國際標準,DDR4內存接口芯片市場占有率高達45%;云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提供以芯片為基礎的解決方案;領先的數據處理及互連芯片設計公司;致力于為云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芯片解決方案;公司在全互連芯片產品線布局的重要產品PCIe4.0Retimer系列芯片成功量產,進一步擴充了公司在云計算和數據中心領域的產品布局;國際領先的數據處理及互連芯片設計公司;公司致力于為云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芯片解決方案,擁有互連類芯片產品線和津逮®服務器平臺產品線,互連類芯片產品主要包括內存接口芯片、內存模組配套芯片、PCIeRetimer芯片。 2)山大地緯(證券之星綜合指標:2星;市盈率:45.34) 個股亮點:公司已在山東省、廣東省、浙江省、山西省、吉林省等成功進行了落地實踐,建成了全國人社鏈、數字黃河鏈、山東人社鏈、山東醫保鏈、西藏人社鏈、山西信用鏈、泉城鏈、濟寧鏈、港城鏈等20余個城市、行業和區域區塊鏈平臺,為社會經濟各領域數據要素流通和信息開放、共享提供了可信基礎設施;專注于政務、醫保醫療、用電等領域信息化建設的行業軟件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商;公司面向全國各級衛健委、商業保險公司、各類醫院等醫療機構開發了SmartMH醫療支付與結算系列產品,包括醫保診間支付系統、醫保線上支付小程序、預交金統一管理系統等;公司面向全國各級醫療保障局,研發了SmartMI醫保系列產品,包括智能醫保審核監控系統、醫保大數據反欺詐系統、藥店處方共享結算系統等;專注于政務、醫保醫療、用電等領域信息化建設的行業軟件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商;公司主要面向政府部門、醫療機構等客戶提供行業新興應用軟件開發、技術服務等一攬子解決方案,自主研發核心DevOps開發運維一體化平臺大幅提高了軟件開發工作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和銷量;公司在山東省內人社、醫保領域的市占率約為85%,與國家電網、農行、建行等知名企業保持長期合作關系。 3)國盛智科(證券之星綜合指標:2.5星;市盈率:28.63) 個股亮點:國內先進的金屬切削類中高檔數控機床以及智能自動化生產線提供商;已形成數控機床、智能自動化生產線、裝備部件三大系列產品,是國內少數開發出五軸聯動數控機床等高檔機床并實現量產的新興智能制造裝備商;公司已和杰瑞股份、日本東芝機械、德馬吉森精機、美國卡特彼勒等國內外知名智能制造裝備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國內先進的金屬切削類中高檔數控機床提供商;公司的數控機床產品主要為金屬切削機床,品類豐富,具有高精、高速、高效、高穩定性的性能特點;典型產品包括五軸聯動立式加工中心、五軸聯動龍門加工中心、高速高精立式加工中心、高精高速龍門加工中心、精密臥式加工中心、臥式鏜銑加工中心、大型復雜龍門加工中心、五面體龍門加工中心、動柱、動梁龍門加工中心、車銑復合數控機床、雙面動柱臥式加工中心等多種產品系列。 4)禾信儀器(證券之星綜合指標:1.5星;市盈率:nan) 個股亮點: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內少數全面掌握質譜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公司主要從事質譜儀的研產銷及技術服務;公司產品在環境監測、醫療健康、食品安全、工業過程分析等領域有廣泛應用;國內少數全面掌握質譜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主營質譜儀的研產銷及技術服務,聚焦于大氣環境監測方向的PM2.5、VOCs和O3監測,在該細分領域取得了較強的品牌優勢,客戶主要為各地環保局、環境監測站/中心/中心站、工業園區管委會以及科研院所等;21年儀器儀表制造行業收入4.64億元,營收占比100%;公司全自動微生物檢測質譜儀獲批第二類創新醫療器械注冊證,并已實現銷售,該產品可廣泛應用于醫院和各級疾控單位;公司積極進行核酸檢測質譜儀(NucMass-2000)、三重四極桿質譜儀(LC-TQ-5000)等產品的研發;21年醫療儀器及耗材收入675.65萬元,營收占比1.46%。 5)華光環能(證券之星綜合指標:2.5星;市盈率:12.79) 個股亮點:參股公司國聯信托(持股9.76%)為公司控股股東國聯集團的控股子公司,第一批換領新金融牌照的信托公司之一;大股東國聯集團控股江蘇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全國首家地方性AMC,參與無錫尚德破產重組);主要從事電站裝備制造及工程服務、市政環境工程與服務及地方能源供應業務;其中市政環境領域(主要為固廢)專業設計、工程建設及固廢處置的全產業鏈系統解決方案和服務;具備生活垃圾焚燒處置等能力4100噸/日,下屬污泥處置能力為 2490 噸/日;20年市政環境工程與運營服務收入15.66億元,營收占比20.49%、環保設備收入19.17億元,占比25.08%。 6)亞輝龍(證券之星綜合指標:2.5星;市盈率:15.49) 個股亮點:國內領先的體外診斷產品提供商;公司主要從事以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為主的體外診斷儀器及配套試劑的研產銷,及部分非自產醫療器械產品的代理銷售業務;國內領先的體外診斷產品提供商;主要從事以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為主的體外診斷儀器及配套試劑的研產銷,及部分非自產醫療器械產品的代理銷售業務;公司磁微粒吖啶酯發光技術平臺(包括儀器與試劑)已形成包括免疫診斷流水線在內的高中低端機型搭配的完整產品譜系;21年體外診斷行業收入11.34億元,營收占比96.23%;國內領先的體外診斷產品提供商;公司有化學發光抗體、抗原、熒光抗原、金標抗原等新冠檢測產品,上述產品均已取得CE注冊認證,主要在海外銷售;22年3月,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原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獲得國家藥監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體外診斷試劑)》。 7)至純科技(證券之星綜合指標:2星;市盈率:51.99) 個股亮點: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波匯科技是華為的供應商;國內能提供到28納米節點全部濕法工藝的本土供應商;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半導體制程設備、工藝支持設備的研產銷,公司提供前道工藝設備中的濕法設備,包含濕法槽式清洗設備及濕法單片式清洗設備,應用于集成電路制造領域;國內能提供到28納米節點全部濕法工藝的本土供應商;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半導體制程設備、工藝支持設備的研發和生產銷售,公司提供前道工藝設備中的濕法設備,包含濕法槽式清洗設備及濕法單片式清洗設備;21年泛半導體行業收入15.72億元,營收占比75.43%。 8)金馬游樂(證券之星綜合指標:1.5星;市盈率:nan) 個股亮點:從事游樂設施開發,包括滑行車類游樂設施、飛行塔類游樂設施、觀覽車類游樂設施、轉馬類游樂設施、自控飛機類游樂設施及其他各類游樂設施;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大型游樂設施、虛擬沉浸式游樂項目研發、制造、銷售、安裝及創新文旅項目投資運營于一體的綜合型文旅服務企業;公司自主掌握了產品的主要核心技術,創造出滑行類、飛行塔類、觀覽車類等13大類300多個風格多樣、種類齊全的大型游樂設施產品及黑暗乘騎、飛行影院、VR系列等8大系列虛擬沉浸式游樂項目產品,產品廣泛應用于游樂園、主題公園、文旅景區、商業綜合體等各大文旅項目,在國內高端游樂園、主題公園具有較高市場占有率;21年大型游樂設施收入5億元,營收占比99.14%。 9)盛劍環境(證券之星綜合指標:3星;市盈率:27.91) 個股亮點:公司系為中國(集成電路、光電顯示等)泛半導體產業提供工藝廢氣治理系統解決方案的國內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企業,專注于泛半導體工藝廢氣治理系統及關鍵設備的研發設計、加工制造、系統集成及運維管理,主要業務分為廢氣治理系統、廢氣治理設備以及濕電子化學品供應與回收再生系統三大類;公司是京東方、中電系統、咸陽彩虹、天馬微電子、惠科光電等客戶的優秀供應商,逐步進入泛半導體濕電子化學品供應與回收再生系統服務領域;中國泛半導體產業提供工藝廢氣治理系統解決方案的國內具有較強綜合實力企業;公司專注于泛半導體工藝廢氣治理系統及關鍵設備的研發設計、加工制造、系統集成及運維管理,設備類產品包括工藝排氣管道、中央廢氣治理設備、泛半導體制程附屬設備等;21年集成電路行業收入5.72億元,營收占比46.41%。 10)三孚新科(證券之星綜合指標:2星;市盈率:nan) 個股亮點:國內影響力較強的表面工程專用化學品提供商之一;公司的PCB水平沉銅專用化學品和PCB化學鎳金專用化學品與國外先進水平相當,已經在勝宏科技、健鼎科技、東山精密、建滔集團、中京電子、奧士康和依利安達等公司中實現了量產應用;21年印刷電路板行業收入2.06億元,營收占比54.75%;表面工程專用化學品提供商;公司儲備產品高效單晶異質結太陽能電池電鍍添加劑已在福建鉅能電力實現了小規模應用,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11)廣聯航空(證券之星綜合指標:1.5星;市盈率:83.96) 個股亮點:國內知名的民營航空航天工業配套產品供應商;公司生產的航空航天零部件主要為直接組裝在飛行器上的結構件,已為多家央企主機廠及科研院所穩定提供用于各類軍用飛機、民用飛機、導彈武器系統等航空航天產品的零部件;子公司航勝航空(持股51%)主營業務包括航空航天鑄件產品生產及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客戶主要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多家主機廠;子公司成都航新(持股70%)主營航空零部件研制與批產,是中航工業下屬主機廠在四川新都航空產業園的重點配套企業;20年11月披露,公司的無人機產品包括某型察打一體無人機整機結構、某小型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某型六旋翼無人機等;其中,六旋翼無人機搭載數據傳輸模塊,能夠廣泛應用于偵察防空、國土資源監測、防災減災、搜索營救、核輻射探測、交通監管、資源勘探、邊防巡邏、森林防火、氣象探測、農作物估產和管道巡檢等領域,目前已實現批量生產和銷售,主要客戶為中國兵裝下屬單位;國內知名的民營航空航天工業配套產品供應商;公司產品覆蓋軍用和民用領域,主要為航空工裝、航空航天零部件與無人機產品;公司客戶主要為中航工業、中國商飛、航天科工、中國兵器、中國兵裝等軍工央企集團下屬主機廠、科研院所及科研生產單位,軍隊研究所等軍方單位;20年航空業務收入3.13億元,營收占比99.35%。 財通基金成立于2011年,截至目前,資產規模(全部)683.79億元,排名67/192;資產規模(非貨幣)509.54億元,排名66/192;管理基金數74只,排名71/192;旗下基金經理13人,排名89/192。旗下最近一年表現最佳的基金產品為財通福佑定開混合發起,最新單位凈值為1.55,近一年增長62.35%。 以上內容由證券之星根據公開信息整理,與本站立場無關。證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的準確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等,如存在問題請聯系我們。本文為數據整理,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謹慎決策。 建滔集團(00148): 建滔集團 月報表 股份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網頁鏈接 證券之星財經: 根據市場公開信息及12月5日披露的機構調研信息,恒越基金近期對9家上市公司進行了調研,相關名單如下: 1)山大地緯(證券之星綜合指標:2星;市盈率:45.34) 個股亮點:公司已在山東省、廣東省、浙江省、山西省、吉林省等成功進行了落地實踐,建成了全國人社鏈、數字黃河鏈、山東人社鏈、山東醫保鏈、西藏人社鏈、山西信用鏈、泉城鏈、濟寧鏈、港城鏈等20余個城市、行業和區域區塊鏈平臺,為社會經濟各領域數據要素流通和信息開放、共享提供了可信基礎設施;專注于政務、醫保醫療、用電等領域信息化建設的行業軟件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商;公司面向全國各級衛健委、商業保險公司、各類醫院等醫療機構開發了SmartMH醫療支付與結算系列產品,包括醫保診間支付系統、醫保線上支付小程序、預交金統一管理系統等;公司面向全國各級醫療保障局,研發了SmartMI醫保系列產品,包括智能醫保審核監控系統、醫保大數據反欺詐系統、藥店處方共享結算系統等;專注于政務、醫保醫療、用電等領域信息化建設的行業軟件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商;公司主要面向政府部門、醫療機構等客戶提供行業新興應用軟件開發、技術服務等一攬子解決方案,自主研發核心DevOps開發運維一體化平臺大幅提高了軟件開發工作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和銷量;公司在山東省內人社、醫保領域的市占率約為85%,與國家電網、農行、建行等知名企業保持長期合作關系。 2)唯捷創芯(證券之星綜合指標:1.5星;市盈率:nan) 個股亮點:公司主營業務為射頻前端芯片的研產銷,主要產品為射頻功率放大器模組,還包括部分射頻開關芯片、Wi-Fi射頻前端模組及接收端模組產品;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穿戴設備等移動終端,以及無線寬帶路由器等通信設備;公司專注于射頻前端芯片研發、設計、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射頻功率放大器模組、射頻開關芯片、Wi-Fi 射頻前端模組和接收端模組等集成電路產品,公司4G射頻功率放大器出貨量位居國內第一;射頻前端PA模組龍頭廠商;公司在2019年推出了5G PA模組并于2020年規模量產銷售,目前公司的5G射頻前端產品已經應用于知名終端客戶的中高端產品。 3)珠海冠宇(證券之星綜合指標:3星;市盈率:117.8) 個股亮點:公司主要從事消費類聚合物軟包鋰離子電池的研產銷,同時布局動力鋰離子電池;主要產品為聚合物軟包鋰離子電池,是全球消費類聚合物軟包鋰離子電池主要供應商之一;筆記本電腦及平板電腦鋰離子電池合計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二,智能手機鋰離子電池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五;全球消費類電池主要供應商之一;公司主要產品為聚合物軟包鋰離子電池,智能手機鋰離子電池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五,客戶包括華為、OPPO、小米、聯想、中興等智能手機廠商,已進入 VIVO、蘋果、三星等廠商的供應鏈體系;全球消費類聚合物軟包鋰離子電池主要供應商之一;主要產品為聚合物軟包鋰離子電池,同時布局動力鋰離子電池;20年鋰離子電池收入67.49億元,營收占比96.90%。 4)盛美上海(證券之星綜合指標:2.5星;市盈率:61.75) 個股亮點:中國大陸半導體專用設備制造五強;公司主要產品為半導體清洗設備、半導體電鍍設備、立式爐管設備和先進封裝濕法設備,覆蓋晶圓制造和先進封裝等領域,客戶包括海力士、長江存儲、華虹集團、中芯國際及長電科技等;中國大陸半導體專用設備制造五強;公司主要產品為半導體清洗設備、半導體電鍍設備、立式爐管設備和先進封裝濕法設備,覆蓋晶圓制造和先進封裝等領域,客戶包括海力士、長江存儲、華虹集團、中芯國際及長電科技等;21年半導體設備收入15.47億元,營收占比95.46%。 5)漢鐘精機(證券之星綜合指標:3星;市盈率:22.59) 個股亮點:國內螺桿式壓縮機龍頭企業,是國內唯一專注于螺桿式壓縮機生產銷售的企業;公司在螺桿、渦旋、離心等壓縮機領域已擁有雄厚的技術實力,產品包括制冷壓縮機、空氣壓縮機、冷藏冷凍壓縮機三類,其中冷凍冷藏機主要用在食品保鮮及工業冷凍;19年制冷產品收入9.45億,營收占比52.31%;空氣泵是燃料電池產業核心部件之一,公司開發的空氣泵主要用于氫燃料電池車上;在氫燃料電池產業中,完成螺桿空氣泵的研發,已在下游客戶技術測試中,完成燃料電池用空壓機的開發,并已交付樣機給下游客戶進行測試;地源熱泵新空調技術領軍者,掌握“高溫熱泵+螺桿膨脹發電”技術利用熱能發電;公司與清華同方人工環境有限公司和山東富爾達等下游公司合作,領軍地源熱泵行業,公司為上述兩家公司提供核心零部件。 6)亞輝龍(證券之星綜合指標:2.5星;市盈率:15.49) 個股亮點:國內領先的體外診斷產品提供商;公司主要從事以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為主的體外診斷儀器及配套試劑的研產銷,及部分非自產醫療器械產品的代理銷售業務;國內領先的體外診斷產品提供商;主要從事以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為主的體外診斷儀器及配套試劑的研產銷,及部分非自產醫療器械產品的代理銷售業務;公司磁微粒吖啶酯發光技術平臺(包括儀器與試劑)已形成包括免疫診斷流水線在內的高中低端機型搭配的完整產品譜系;21年體外診斷行業收入11.34億元,營收占比96.23%;國內領先的體外診斷產品提供商;公司有化學發光抗體、抗原、熒光抗原、金標抗原等新冠檢測產品,上述產品均已取得CE注冊認證,主要在海外銷售;22年3月,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原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獲得國家藥監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體外診斷試劑)》。 7)杭州銀行(證券之星綜合指標:3.5星;市盈率:6.93) 個股亮點:長三角城商行之一,主要布局杭州及浙江市場,基本實現浙江省內機構全覆蓋;參與國家外匯管理局跨境貿易融資區塊鏈試點,并開出全國城商行首筆電子信用證;21年資產總額1.39萬億元,利息凈收入210.36億元,凈利差、凈息差分別為1.86%和1.83%,不良貸款率0.86%;隸屬杭州市財政局,主營銀行業務,具備混合所有制的股權結構;位于杭州;長三角城商行之一,主要布局杭州及浙江市場,基本實現浙江省內機構全覆蓋。 8)至純科技(證券之星綜合指標:2星;市盈率:51.99) 個股亮點: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波匯科技是華為的供應商;國內能提供到28納米節點全部濕法工藝的本土供應商;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半導體制程設備、工藝支持設備的研產銷,公司提供前道工藝設備中的濕法設備,包含濕法槽式清洗設備及濕法單片式清洗設備,應用于集成電路制造領域;國內能提供到28納米節點全部濕法工藝的本土供應商;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半導體制程設備、工藝支持設備的研發和生產銷售,公司提供前道工藝設備中的濕法設備,包含濕法槽式清洗設備及濕法單片式清洗設備;21年泛半導體行業收入15.72億元,營收占比75.43%。 9)三孚新科(證券之星綜合指標:2星;市盈率:nan) 個股亮點:國內影響力較強的表面工程專用化學品提供商之一;公司的PCB水平沉銅專用化學品和PCB化學鎳金專用化學品與國外先進水平相當,已經在勝宏科技、健鼎科技、東山精密、建滔集團、中京電子、奧士康和依利安達等公司中實現了量產應用;21年印刷電路板行業收入2.06億元,營收占比54.75%;表面工程專用化學品提供商;公司儲備產品高效單晶異質結太陽能電池電鍍添加劑已在福建鉅能電力實現了小規模應用,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恒越基金成立于2017年,截至目前,資產規模(全部)110.45億元,排名124/192;資產規模(非貨幣)110.45億元,排名111/192;管理基金數24只,排名121/192;旗下基金經理8人,排名113/192。旗下最近一年表現最佳的基金產品為恒越短債債券A,最新單位凈值為1.04,近一年增長2.72%。 以上內容由證券之星根據公開信息整理,與本站立場無關。證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的準確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等,如存在問題請聯系我們。本文為數據整理,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謹慎決策。 未來智庫: (報告出品方:華鑫證券) 1.1、 綠色電鍍為本,深度聚焦表面化學品 1997 年,公司前身廣州三孚成立,開啟公司表面工廠化學品之路。2006 年,公司確定 了發展綠色電鍍的方向,并于 2011 年起涉足 PCB 沉銅、圖形電鍍等業務。經過二十余年技 術與工藝沉淀,公司現已形成電子化學品、通用電鍍為主要業務,HJT 電鍍添加劑、復合銅 箔藥劑為核心增量的產品矩陣。 根據工藝和應用領域不同,公司主要產品可分為電子化學品和通用電鍍化學品。電子 化學品主要是電子工業表面工程技術所使用的專用化學品,主要用于 PCB 及其他電子、通 訊設備零件;通用電鍍化學品主要用于汽車零部件和五金衛浴,采用通用電鍍工藝。 此外,公司亦有 ABS 無鉻微蝕專用化學品、高效單晶異質結太陽能電池電鍍添加劑、 復合銅箔相關化學品等前瞻技術儲備,為公司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1.2、 股權結構集中,股權激勵綁定核心人員 公司董事會及核心管理人員架構穩定、專業背景雄厚。除公司創始人、實際控制人上 官文龍、瞿承紅夫婦外,兩位核心研發人員,即首席科學家詹益騰先生、總工程師田志斌 先生均自廣州三孚時期開始任職,核心人員架構穩定。此外,公司董事長上官文龍先生為 中國表面工程協會副理事長,總工程師田志斌先生為廣東省電鍍行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副 會長,在行業中受到充分認可,話語權高。 公司實際控制人為上官文龍、瞿承紅夫婦,合計持股 46.59%。詹益騰、許榮國、丁先 峰均為公司核心人員,廣東科技風投、君瓴盈泰為早期財務投資者,廈門迪朗則為員工持 股平臺。 公司注重人才培養與激勵,與核心人員深度綁定。公司上市后,先后兩次推出股權激 勵計劃,對田志斌、陳維速、許榮國及其他人員進行激勵。公司上市前已成立迪朗投資、 迪振投資、迪晞投資三個員工持股平臺,進行過多次股權激勵,上市前已有 87 名除實際控 制人外的員工直接或間接持有公司股份,占公司員工總數 34.52%。 1.3、 電子化學品放量帶動收入穩步增長 收入短期受疫情壓制,股權激勵費用影響利潤。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 2.77 億元/yoy-0.21%,收入下滑主要因為消費電子行業受疫情影響,需求萎靡。公司 2021 年營 收為 3.76 億元,2017-2021 年 CAGR 為 26%,保持穩定增長。將收入拆分來看,通用電鍍化 學品收入較為穩定,電子化學品實現高速增長,由 2017 年 0.54 億元增長至 2021 年 2.51 億元,CAGR 達 47%。 利潤端,公司 2022 年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0.36 億元,同比轉虧。虧損主要原因 為股權激勵,前三季度產生股權激勵費用 0.64 億元,加回后對應歸母凈利潤 0.28 億元, 在疫情影響、下游需求受制情況下,仍錄得正向利潤,展現出較強經營韌性。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毛利率自 2017 年以來逐步下滑,一方面由于產品結構發生變化, 另一方面由于核心原材料硫酸鈀價格提升。2022 年以前,公司凈利率保持相對穩定,受股 權激勵影響,2022 年前三季度轉為負值。 費用率方面,公司銷售費用率自 2017 年以來持續降低,規模效應逐步顯現;管理費用 率在 2022 年前亦逐步降低,2022 年受股權激勵影響有較大幅度上漲;公司重視研發及前瞻 技術儲備,研發費用率在 2022 年前三季度為 7.2%,較 2021 年上漲 2.1pct;2022 年前三季 度財務費用率為 0.1%。 表面工程化學品行業上游為基礎化工原料、中間體及助劑等,下游主要是需要對產品 整體或零部件進行表面處理的行業。根據下游行業應用領域不同,表面工程化學品分為電 子化學品和通用電鍍化學品。公司電子化學品主要用于 PCB,通用電鍍化學品主要用于五金 及汽車,此外,通過在傳統業務的多年沉淀,公司新開發出可用于復合銅箔的化學鍍銅液, 打開成長空間。在此章節,我們將分析 PCB、通用電鍍、復合銅箔行業的需求空間及供給側 機會,進而探尋公司下游行業帶來的外部機遇。 2.1、 5G/新能源車帶來 PCB 新增量 根據不同的下游應用領域,電子化學品可以分為集成電路電子化學品(如硅基材、CMP 材料、光刻膠、超凈高純試劑等)、PCB 電子化學品(如水平沉銅專用化學品、化學鎳金 專用化學品、電鍍銅專用化學品、蝕刻液和油墨等)、平板顯示電子化學品(如液晶、取 向劑、PI 膜等)及其他電子化學品(如電子零器件、動力電池等表面防腐、抗磁等專用化 學品)。 公司的電子化學品主要應用于 PCB 企業的水平沉銅制程和化學鎳金制程,該兩個制程 工藝復雜、技術難度高,是 PCB 制造過程中的關鍵制程,對 PCB 板的質量和良率起著決 定性作用。 計算機、通信為 PCB 主要應用場景,分別占比 34%、32%,其次為消費電子與汽車電子, 分別占比 15%、10%。由于 5G 及新能源車對 PCB 有更高需求,我們認為,PCB 行業將迎來結 構性機會。 單站價值量提升+建站數量提升,帶來通信 PCB 新機遇。相較于 4G,5G 基站天線部分 PCB 用量顯著增加,且基帶部分 PCB 層數有所增多,整體 PCB 用量較 4G 顯著提升,單站價 值量約為 4G 基站 2-3 倍。根據工信部數據,2022 年前三季度中國新增 5G 基站 79.5 萬個, 新增數量已超 2021 年全年,維持高增速,帶來高通信 PCB 需求。 類似于 5G,新能源車亦為 PCB 帶來單位用量與需求量雙升的局面。新能源汽車的核心 為電池、電機和電控,與傳統汽車相比,其電子比例大幅提高,疊加新能源汽車智能化趨 勢,有望帶動單車 PCB 價值量提升 3000 元。需求方面,新能源車行業在中國快速發展, 2022 年前 9 月銷量達 465 萬輛/yoy+117%,滲透率達 23.5%。綜合來看,中國汽車銷售電動 化、智能化趨勢顯著,為車用 PCB 帶來高增量。 在電子化學品領域,由于該領域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因此,該領域長期被安美特、 麥德美樂思和羅門哈斯等國際巨頭所壟斷。2018 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內知名高科技企業 提倡上游供應鏈將核心原材料逐步“國產化”,以提高“自主可控”能力,保障自身產業 鏈安全。這將促使上游供應鏈企業增強改革和創新動力,加快進口替代步伐,這也給國內 電子化學品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隨著國內電子化學品企業的產品和技術的日趨成 熟,未來進口替代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產品具備進口替代能力的國內優勢企業迎來了快 速發展機遇。 2021 年全球 PCB 產值為 804.5 億美元/yoy+23%,2016-2021 年 CAGR 為 8%;2021 年中國 PCB 產值為 436.2 億美元/yoy+25%,2016-2021 年 CAGR 為 10%。綜合前文分析,在 5G 與 新能源車推動下,全球及中國 PCB 行業均有望保持穩定增長。 供給端來看,電子化學品具有較高技術門檻,長期被安美特、麥德美樂思、羅門哈斯 等國際巨頭壟斷。2018 年以來,國內越來越多知名高科技企業提倡核心原材料國產化,以 提高自主可控能力,保障產業鏈安全。展望未來,隨著國內電子化學品企業產品與技術日 趨成熟,進口替代或將進一步加快,三孚新科等優秀企業迎發展良機。 2.2、 園區聚集+環保趨嚴,通用電鍍份額或向頭部集中 需求端,通用電鍍行業增量空間相對較小,根據中研網,預計 2024 年全球、中國五金 電鍍化學品用表面工程化學品市場規模將分別為 281 億元、127 億元,2021-2024 年 CAGR 分別為 3.3%、3.7%。 行業機會將主要出現于供給端邊際變化。2015 年 10 月,工信部發布《電鍍行業規范條 件》,公告要求“在已有電鍍集中區的地市,新建專業電鍍企業原則上迎全部進入電鍍集 中區”,自此,中國電鍍產業開始趨于集中化、規模化,根據金茂源環保 IPO 申請文件,2013-2017 年,國內電鍍工業園區數量由 92 個增加至 126 個,電鍍工業園區產值由 16 億元 增長至 52 億元,CAGR 達 34%。三孚新科積極響應行業趨勢,與園區客戶建立多種合作模式, 2020 年,公司對電鍍園區客戶銷售收入為 0.26 億元,占通用電鍍收入 23%,此比例較 2018 年大幅提升近 12pct。未來,公司通用電鍍業務有望受益于行業“園區聚集”趨勢,保持穩 步增長。 此外,行業另一重要趨勢為推廣環保新工藝,如以無氰電鍍工藝取代傳統氰化電鍍工 藝。公司自 2006 年起確立綠色電鍍為公司發展方向,注重產品環保性,將充分受益于行業 環保趨勢,份額有望提升。 2.3、 復合銅箔大勢所趨,空間廣闊 復合銅箔優勢明顯,長期趨勢明確。復合銅箔以 PP/PET/PI 為基材,在基材兩邊鍍上 銅層,形成“三明治”狀復合材料。以 PET 銅箔為例,由于 PET 材料較輕,成本較低,因 此 PET 銅箔可以降低集流體質量及成本,相較傳統銅箔有能量密度與理論成本優勢;此外, 由于 PET 銅箔內部材料在高溫下熱熔,切斷電路,可以有效阻斷熱失控,可有效提升電池 安全性;在電池充放電過程中,復合銅箔可以吸收鋰離子嵌入和脫出產生的膨脹和收縮應 力,保持極片界面長期完整性,提升電池循環壽命。 產業加速推進,資本開支明顯提速。從當前復合銅箔行業來看,各環節企業積極推動 其產業化進程,資本開始明顯提速,長期趨勢明確。當前行業技術路徑并未定型,這也給 三孚新科的新技術路線帶來了發展的絕佳窗口期。 我們預計 2025 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將達 2539 萬輛,假設單車帶電量為 57KWh,對應動 力電池需求為 1454GWh;由于儲能產業發展迅速,我們預計 2025 年全球儲能電池需求為 406GWh;消費電池需求相對穩定,我們預計 2025 年全球消費電池需求為 174GWh。按此 測算,我們預計 2025 年鋰電池合計需求為 2033GWh,全球鋰電池需求景氣,空間巨大。 PET 銅箔 2025 年空間或超 200 億元。在以上基礎上,我們假設 2025 年全球 PET 銅箔 為負極集流體的電池滲透率為 20%,假設單 GWh 需要 PET 銅箔為 1050 萬平方米,單價為 5 元/平方米,按此計算 2025 年對應 PET 銅箔市場空間為 213 億元。 PET 銅箔設備 2025 年空間或達 150 億元。參考東威科技公告,預計 1GWh 需 2 臺真空 鍍膜設備和 3 臺水平鍍膜設備,價值量約 6000 萬元。在 2025 年 PET 銅箔 20%滲透率假設 條件下,我們預計 2025 年磁控濺射鍍膜設備在單價 1400 萬元/臺條件下空間為 72 億元,水 平鍍膜設備在單價 1000 萬元/臺條件下市場空間為 77 億元,兩大核心設備 2025 年合計市場 空間為 148 億元。 3.1、 深耕表面化學品二十余載,構筑多維度競爭優勢 公司 1997 年成立以來,在表面化學品行業持續深耕,目前已構筑研發、客戶、區位多 維度競爭優勢,并憑借公司在電鍍及表面處理領域的長期深厚積累,對化學鍍工藝理解深 刻,借此優勢順利切入復合銅箔行業,其底層工藝邏輯順暢,并采用一體化布局藥劑+設備 模式,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若該技術順利產業化,商業模式將變得稀缺,市場空間將得 到顯著打開。 1) 研發優勢 公司設立三孚研究院,由詹益騰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田志斌先生任總工程師,朱平 博士擔任院長。研究院主要成員均在國內重點院校擔任教授,或在表面工程協會/電鍍行業 協會擔任要職,研發實力雄厚,產業話語權高,凸顯公司研發實力。 具體到產品來看,公司主要產品均具差異化競爭優勢。公司 PCB 水平沉銅專用化 學品不含鎳及 EDTA,廢水及含銅廢液的排放量較少;灌孔能力強,鍍層覆蓋能力出色, 背光可穩定在 9 級以上,滿足高縱橫比板材生產需要;鍍層可靠性表現優異,結合力 較佳;無需活化起鍍,沉積速率快,可大幅提高生產效率。PCB 水平沉銅專用化學品是 技術壁壘較高的 PCB 關鍵材料之一,該領域長期以來被美國安美特、中國臺灣超特等公司 所壟斷,公司是境內少數掌握該項技術的內資廠商之一。目前,公司的 PCB 水平沉銅 專用化學品整體性能與國外先進水平相當。 公司 PCB 化學鎳金專用化學品是新型環保專用化學品,所生產產品不含鉛、鎘, 化金液對鎳層的腐蝕度(孔轉角處)可控制在 20%以內,可以將化金槽的藥液壽命控制 在 20~30MTO,遠遠超過行業普遍的 5~10MTO 水平,大幅節省了金鹽耗用,使得生產 成本大幅降低、廢水及重金屬廢液的排放量大幅減少。公司的 PCB 化學鎳金專用化學 品處理所獲得的鍍層具有如下優點:1)可焊性優異,表面平整度高,易于焊接;2) 結晶致密,耐蝕性強;3)金層抗氧化能力出色。公司的 PCB 化學鎳金專用化學品質 量可靠、成熟度高,可以滿足不同類型 PCB 的表面處理需求,具有特別突出的環保性 和經濟性表現。 電鍍產品方面,公司 ABS 塑膠電鍍添加劑在提升 ABS 塑膠電鍍良品率方面具有如下優 點:1)電鍍過程中,電位差可以穩定保持在 120 毫伏以上,保證多層鎳的電化學保護作用, 從而保證鍍層防腐性能;2)ABS 塑膠電鍍產品所需原材料數量眾多且供應商數量多,公司 在多年研發和生產實踐中,形成了穩定的原料組合配方及供應商原料管理體系,可以最大 程度上保證原料供應和產品效果穩定匹配。相較其他同類競爭產品,公司 ABS 塑膠電鍍添 加劑完成的工件外觀良好,無麻點,無針孔,良品率高,質量穩定。 公司的高效環保前處理專用化學品具有無磷、無氨氮、無亞硝酸鹽、低 COD、處理效率 高、水洗性好、產生泡沫量少等優點,并可將使用溫度降至 50°C 以下,可以提高一次合 格率和單線產能,降低生產成本,符合行業清潔生產要求,具有突出的環保優勢。此外, 此產品還可與眾多鍍種整線配套,有效滿足表面處理制造需求。 2) 客戶優勢 公司是我國最早從事表面工程化學品研究的企業之一,憑借突出的研發能力、優秀的 產品質量和優質的技術服務,在業內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影響力,與眾多細分行業的優 質企業建立了良好而穩定的合作關系,如 PCB 領域的勝宏科技、健鼎科技、建滔集團、中 京電子、奧士康、世運電路和依利安達等,通訊電子行業的大富科技和瑞聲科技等,以及 五金衛浴行業的恒潔衛浴、路達工業、海鷗住工、三花智控、迪生力等,為公司的持續發 展打下堅實的客戶基礎。 3) 區位優勢 珠三角地區是我國 PCB 制造業主要聚集地,根據《2021 年 PCB 市場發展回顧與展望》, 有 777 家 PCB 企業分布在珠三角地區,高于其他主要地區之和。公司地處廣州市,具有便 捷的區位優勢,可以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提供高效服務。此外,如前文所述,國內電鍍行 業趨于園區化、聚集化,而廣州周邊聚集眾多電鍍產業園,助力公司響應園區化趨勢。 3.2、 前瞻布局復合銅箔,一體化解決方案差異化競爭 在復合銅箔領域,公司前瞻布局,或將提供復合銅箔化學鍍銅藥劑+一步法設備一體化 解決方案。我們認為,公司優勢明顯,長期深耕電子化學品及電鍍領域,對化學鍍工藝、 原理等理解深刻,切入復合銅箔領域,并非偶然,工藝原理具有相似性,公司厚積薄發, 順勢而為。 公司研發團隊實力雄厚,前瞻性布局復合銅箔。如前文所述,三孚研究院研發實力雄 厚,具豐富高校背景、表面工程協會背景,可充分把握行業最新動向,布局前瞻技術。對 于復合銅箔一步法工藝,其需首先在基材表面做清潔、活化、粗化等工序,隨后通過化學 反應沉積銅層。2021 年公司先后申請《一種塑料用化學鍍銅液及其制備方法》、《一種 PET 表面粗化液及其制備方法》專利,對基材表面處理及化學鍍銅藥劑等均有前瞻性布局。 公司化學鍍一步法工藝或在良率、幅寬、均勻性、銅層純度等方面具有競爭力。1)良 率:相較兩步法與三步法,公司一步法工藝可節省工序,良率上限更高,根據公司公告, 目標良率將達 95%;2)幅寬:公司一步法工藝通過化學反應沉積銅層,可以解決電鍍工藝 中的邊緣效應,從而將幅寬做到更寬,目前兩步法工藝幅寬普遍在 1-1.5m,公司幅寬預計 可高于此水平;3)均勻性:公司采用化學鍍銅方案,無邊緣效應,其產品均勻性更佳;4) 純度:兩步法水電鍍工藝沉積銅的同時,電鍍液中的有機添加劑或與銅一起沉積,公司化 學反應方法純度更高。 一步法在車速方面由于使用化學鍍方式鍍銅,過程中不通電,因此反應速度相對較慢, 導致車速或低于水電鍍方案。但可通過改進配方方式,縮短接觸時間,此外亦可以通過提 升鍍液設備長度、提升幅寬等方式做優化。 綜合來看,復合銅箔單平成本可以簡單表示為(制造費用+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年合 格產量,年合格產量則等于車速*幅寬*良率,假設各工藝路線成本相當,則車速、幅寬、 良率決定最終單平成本,公司一步法工藝或具更高幅寬與良率,通過其他路徑彌補車速不 足,或將具有成本競爭力。 空間有望顯著打開,商業模式或更稀缺。公司長期深耕表面處理及電鍍領域,對化學 鍍工藝理解深刻,通過對配方及基材的處理優化,使得基材與銅層的結合力提升。伴隨工 藝路徑打通,公司介入到設備領域,新增設備經營范圍,助力公司產品實現產業化。我們 認為,伴隨公司一體化解決方案落地,形成類似“打印機+墨水”的商業模式,在市場空間 顯著打開,在商業模式上也將相對友商或更加稀缺。簡單測算,我們假設 2025 年全球電池 需求為 2000GWh,復合銅箔滲透率為 20%,公司鍍液單位價值量約為 2500-5000 萬元/千萬 平方米,則 2025 年對應的電鍍液市場空間為 100-200 億元;設備方面,當前兩步法單 GWh 設備投資強度約為 6000 萬元,我們認為,公司設備單 GWh 投資強度定價在 6000 萬元以內 或具有競爭力,對應的市場空間累計約 240 億元。 綜合來看,公司重視技術積累,對傳統的化學鍍銅工藝理解深刻,具備長期的技術儲 備,公司在復合銅箔領域亦具有前瞻性的技術儲備與專利布局,可以判斷,公司進入復合 銅箔領域并非偶然,或是公司厚積薄發,順勢而為。若公司該新型技術路線成功產業化, 根據我們簡單粗略測算,對應的市場空間大,公司彈性可期。且公司在商業模式上采用類 似“打印機+墨水”的一體化解決方案,相較于其他單純做設備或材料的公司而言,商業模 式具有較強的稀缺性。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詳見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證券之星財經: 根據市場公開信息及11月7日披露的機構調研信息,永贏基金近期對10家上市公司進行了調研,相關名單如下: 1)隆基綠能(證券之星綜合指標:3.5星;市盈率:31.59) 個股亮點:全球光伏單晶硅片龍頭,推出“隆頂”光伏建筑產品;21年3月,隆基溢價3成收購1.31億股,強化BIPV業務布局;全球最大的單晶硅片和組件制造企業;22年6月披露,隆基硅異質結光伏電池(HJT)研發再次取得重大突破,經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測試M6全尺寸電池(274.4c㎡)光電轉換效率達26.50%,創造了大尺寸單結晶硅光伏電池效率新的世界紀錄;全球單晶光伏產品龍頭;公司主要從事單晶硅棒、硅片、電池和組件的研產銷,為光伏電站開發提供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截止2020年末,公司單晶硅片產能達到85GW,單晶電池產能達到30GW,單晶組件產能達到50GW;20年公司實現單晶硅片出貨量58.15GW、單晶組件出貨量24.53GW,出貨量均位列全球第一,其中組件產品全球市占率約為19%,同比增長11%;20年光伏業務收入545.83億元,同比增長65.92%,主營占比100%;公司單晶硅片在建產能30GW,已部分投產,其余產能預計2021年陸續投產。 2)三孚新科(證券之星綜合指標:2.5星;市盈率:nan) 個股亮點:表面工程專用化學品提供商;公司儲備產品高效單晶異質結太陽能電池電鍍添加劑已在福建鉅能電力實現了小規模應用,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國內影響力較強的表面工程專用化學品提供商之一;公司的PCB水平沉銅專用化學品和PCB化學鎳金專用化學品與國外先進水平相當,已經在勝宏科技、健鼎科技、東山精密、建滔集團、中京電子、奧士康和依利安達等公司中實現了量產應用;21年印刷電路板行業收入2.06億元,營收占比54.75%。 3)駱駝股份(證券之星綜合指標:3星;市盈率:23.9) 個股亮點:公司已形成鋰電池研產銷及回收的循環產業鏈布局;現有產品包括12V/24V/48V鋰電啟停與備用電源、單體鋰離子電池(電芯)、動力鋰離子電池組(PACK)、儲能電池等;利用遍布全國的銷售網絡大力發展鉛酸電池回收業務,截至18年末已擁有多個電池生產與回收基地,產品服務用戶超過1億人次;同年度收購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現已形成55萬噸/年的廢舊鉛酸電池回收處理能力;于烏茲別克斯坦注冊成立駱駝集團蓄電池有限公司,擬投建中亞地區最大的蓄電池生產廠和廢舊蓄電池處理回收廠;與哈工大動力電池回收中試線19年完成調試驗收;預計鉛處理能力超100萬噸/年;公司擁有的磷酸鐵鋰電池產品主要包含高功率48V及12V啟停電池、高能量密度汽車用電池、長壽命儲能電池等,經過多年沉淀,公司擁有多項磷酸鐵鋰電池設計及制造核心專利。 4)華利集團(證券之星綜合指標:3星;市盈率:16.91) 個股亮點:全球領先的運動鞋專業制造商,年產量超過1億雙;公司主要為Nike、Converse、Vans、Puma、UGG、Under Armour、HOKA ONE ONE等全球知名運動品牌提供開發設計與制造服務,主要產品包括運動休閑鞋、戶外靴鞋、運動涼鞋/拖鞋等;能提供從產品開發設計、模具、鞋面、鞋底到成品制造完整運動鞋履制造產業鏈;21年運動鞋收入174.32億元,營收占比99.78%。 5)盾安環境(證券之星綜合指標:1.5星;市盈率:17.69) 個股亮點:全球制冷元器件行業龍頭;主營制冷元器件、制冷空調設備;主要產品包括電子膨脹閥、四通閥、截止閥、電磁閥、小型壓力容器、換熱器、集成管路組件等,廣泛應用于家用空調、商用空調等領域;20年制冷配件產業收入53.51億元,營收占比72.50%;持有浙江舟山如山匯盈創業投資合伙企業16.67%的股權,該公司主要業務為創業投資、投資管理、投資咨詢;公司與華為在基站空調領域有相關合作。 6)歐派家居(證券之星綜合指標:3.5星;市盈率:21.75) 個股亮點:國內領先的高品質家居產品配置、一站式家居設計方案、人性化的家居綜合服務商,產品主要采用訂單式生產模式,“量身定制”是公司業務模式的核心;主要品牌有“歐派”、“歐鉑麗”、“歐鉑尼”;營銷方向大力推進電商升級改革,開辟線上直播模式;20年公司主業收入145.07億元,占比100%;中國非標定制家居行業龍頭,櫥衣木衛矩陣豐富,布局整裝業務。 7)申菱環境(證券之星綜合指標:2星;市盈率:55.72) 個股亮點:國內專用性空調領域領先企業;數據服務空調主要應用于新基建中的5G建設和大數據中心建設場景,主要客戶包括華為、曙光、秦淮數據等;數據中心相關業務是公司最大業務板塊;國家推進東數西算以及加大算力樞紐節點的建設將創造大量市場機會,公司將結合碳中和大背景加大在高效節能的數據中心散熱系統如新型蒸發冷產品,自然冷產品,液冷產品等的投入和拓展;22年7月披露,公司擬與眾致投資、申菱投資、眾美投資共同投資設立熱儲合資公司(公司持股67%),決定布局空氣能熱泵采暖領域,結合太陽能利用及儲能技術,為歐洲市場乃至全球客戶提供光儲熱一體解決方案,預計熱泵采暖業務將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8)京東方A(證券之星綜合指標:3星;市盈率:12.51) 個股亮點:公司打造主動式驅動、COG為核心,SMD/COB協同發展的Mini/Micro LED產品群,應用硅基OLED(Micro OLED)技術的顯示產品已實現出貨;在轉印環節,公司此前與Rohinni公司合資成立BOE Pixey,共同進行Mini LED/Micro LED轉印環節的技術開發與生產,該技術可以達到每秒50顆的轉印速度,效率和精度均在行業中保持領先;OLED龍頭,VR/AR細分市場占有率超20%,推出了全球領先的1.5寸FIC OLED、像素密度高達2300PPI的2.1寸VR產品;此外還500萬美元投資AR智能眼鏡Meta公司,Meta公司主要涉足可穿戴計算和增強現實技術領域--通過系統提供的虛擬信息增加用戶對現實世界感知的技術;19年12月,面板龍頭企業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京東方正在研發MiniLED技術和MicrOLED技術,他認為MiniLED技術將在未來兩三年爆發,是面板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京東方2020年將正式推出玻璃基板的MiniLED背光產品。 9)華燦光電(證券之星綜合指標:1星;市盈率:346.67) 個股亮點:行業內最早開展Mini/Micro技術研發的芯片企業之一;公司Micro LED芯片產品尚處于與戰略合作伙伴穩步推進研發階段,已在多家知名終端客戶產品上完成全彩色、多尺寸、多結構的Micro LED芯片工藝驗證,以及應用在可穿戴和AR/VR產品的工程樣機;20年8月披露,擬募資15億元用于“Mini/MicroLED 的研發與制造項目”和“氮化鎵基電力電子器件的研發與制造項目”;公司Mini-LED芯片已經獲得多個知名終端客戶的驗證通過,并已經批量出貨且出貨量逐季增長;全球領先的LED芯片供應商;公司主要業務為LED芯片、LED外延片、藍寶石襯底及第三代半導體化合物GaN電力電子器件的研產銷,公司高光效照明、背光及顯示屏產品市場份額均處于行業領先,MiniLED芯片行業內率先出貨且市場份額領先;21年公司LED芯片及襯底片業務收入22.6億元,營收占比71.61%。 10)譜尼測試(證券之星綜合指標:3星;市盈率:34.11) 個股亮點:公司在已有14個實驗室獲批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業務的城市中陸續投放核酸檢測亭;國內知名第三方大型綜合性檢驗認證集團;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累計共21地實驗室成功入圍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標準化實驗室名單;公司參加了前兩次國家土壤普查工作,具備參與第三次土壤普查的資質;國內領先的大型綜合性檢測機構,業務范圍涵蓋健康與環保、電子及安規、消費品質量鑒定、安全保障等,是國內較早成立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之一;公司先后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等國家重大活動提供環境和食品安全檢測服務,已與寶潔、三星、戴爾、可口可樂、肯德基等多個行業的知名企業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 永贏基金成立于2013年,截至目前,資產規模(全部)2892.45億元,排名27/191;資產規模(非貨幣)2299.08億元,排名21/191;管理基金數175只,排名27/191;旗下基金經理28人,排名36/191。旗下最近一年表現最佳的基金產品為永贏通益債券C,最新單位凈值為1.09,近一年增長8.39%。旗下最新募集產品為永贏消費鑫選6個月持有混合A,類型為混合型-偏股,集中認購期2022年10月26日至2022年11月11日。 以上內容由證券之星根據公開信息整理,與本站立場無關。證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的準確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等,如存在問題請聯系我們。本文為數據整理,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謹慎決策。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港灣商業-臺灣-深圳-嬰兒睡眠】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