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友有限:2022年9月17日:母嬰用品心得

時間:2023-11-03 03:43:52 作者:母嬰用品心得 熱度:母嬰用品心得
母嬰用品心得描述::bobozcj: 中國核電(SH601985)核電為什么跌跌不休。其實A股漲跌跟業績沒有多大關系。核電下跌的理由只有一個,現在還是熊市,個人認為大盤這波反彈接近結束。大盤這波反彈很復雜,首先是因為炒超跌,然后是炒疫情放開,接著炒匯率上漲。這波外資流入實質上是奔著匯率上漲來的。但最先企穩上漲的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外資是不斷流出的。個人認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應該是這個市場性價比最高的股票了,兼顧成長+股息+穩定。可見外資過來不是真正做多A股的,而是撈一把就走,炒短線的。這也是中國核電被外資拋棄的原因。因為撈一把就走,肯定要買市場號召力最強的白酒。但是白酒的代表貴州茅臺也漲到了40倍市盈率,在行業規模不斷下行的今年還有多大漲幅?韋爾股份可以暴雷大漲,說是炒預期反轉,好像消費電子不需要電力,電力股反而逆勢大跌。電力股下跌的理由只有一個,因為是下行趨勢,炒短線的外資等不了那么久,資金不斷流出買入上升趨勢的行業。外資先在電信運營上撈一把,估計又會在白酒消費上撈一把,中國股市的定價權已經被外資掌握。中國雙雄,足球和股市。 中國電信(00728): 日行萬步,經常稱霸微信步數排行榜,一年穿壞3雙鞋,練就一雙“鐵腳板”。這是智慧家庭工程師梁笑霏服務千家萬戶的真實寫照。 “您好,我是中國電信智慧家庭工程師梁笑霏,預計5分鐘后到您家,安裝千兆寬帶和FTTR光纖... 網頁鏈接 有連云: 2023年1月17日,愛施德(002416.SZ)發布關于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優友互聯股份有限公司擬申請新三板掛牌并同時定向發行的公告。 愛施德于2023年1月16日召開第六屆董事會第四次(臨時)會議、第六屆監事會第四次(臨時)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優友互聯股份有限公司擬申請新三板掛牌并同時定向發行的議案》。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優友互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友互聯”)擬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下簡稱:新三板)掛牌并同時定向發行,關聯董事周友盟、監事張堯回避表決。 優友有限設立于2014年11月19日,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000萬元,愛施德以貨幣出資1,000萬元,出資比例為100%。 2017年9月,公司將其持有的優友有限15%股權轉讓給周友盟,將其持有的優友有限25%股權轉讓給共青城優友,用于對優友有限11名核心團隊成員實施員工股權激勵。周友盟為優友有限創始人、董事長;共青城優友的執行合伙人為優友有限的董事及總經理陳亮。 2022年3月,優友有限引入外部戰略投資人李旺與韓濤,以2021年末凈資產為基礎,經協商確定整體以人民幣1.2億元估值作價,周友盟將其持有的優友有限5%股權轉讓給李旺;共青城優友將其持有的優友有限7.4%股權轉讓給韓濤。 2022年9月17日,優友有限以2022年3月31日為改制基準日,由優友有限全體股東作為發起人,將優友有限由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設立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稱為“深圳市優友互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設立后,有限責任公司的全部權利和義務由股份有限公司承繼。 根據亞太會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亞會專審字(2022)第01610074號),優友有限截至2022年3月31日經審計的母公司賬面凈資產為82,297,750.43元按照折股方案,將上述經審計凈資產值中的30,000,000元按股東出資比例分配并折合為變更后的股份公司的注冊資本,分為30,000,000股,每股面值人民幣1元,超出股本部分的凈資產52,297,750.43元計入資本公積。 優友有限股東按照各自在公司中的股權比例,以各自在公司的權益所對應的凈資產認購所折合的股份公司的股份。 優友互聯擬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開轉讓公司股票并同時定向發行股票融資1,000萬元進入新三板創新層,符合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以下條件: 1、依法設立且存續滿兩年; 2、業務明確,具有持續經營能力; 3、公司治理機制健全,合法規范經營; 4、股權明晰,股票發行和轉讓行為合法合規; 5、主辦券商推薦并持續督導:優友互聯已與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推薦掛牌并持續督導協議,聘請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擔任本次掛牌的主辦券商,由其推薦優友互聯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并進行持續督導。 優友互聯將在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等規定和各項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擇機申請股票在新三板掛牌并公開轉讓。 本次發行屬于發行對象確定的發行,發行對象合計1名為共青城創東方華越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共青城創東方華越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為深圳市創東方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東方”)旗下管理的創業投資基金。創東方成立于2007年8月,是一家專注于中小型科創型企業股權投資的專業機構,先后獲得國家部委、相關部門引導基金和其他機構投資人的認可和出資,累計管理的各類投資基金規模超230億元人民幣,累計投資項目超過300個,其中超過三分之一項目已經成功通過IPO、新三板、并購等方式退出,憑借穩健的投資風格和優異的投資業績,創東方已成為國內最活躍的投資機構之一。 綜合考慮優友互聯每股凈資產、成長性、行業前景等因素,優友互聯與認購方確定本次定向發行價格為為10元/股,該價格不低于優友互聯2022年9月30日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 本次發行股票的種類為人民幣普通股,發行數量為10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為人民幣1,000萬元。 優友互聯本次所募集資金用于優友互聯優智云項目建設。優友互聯優智云項目致力于為用戶提供物聯網全場景一站式解決方案。該項目將整合通信解決方案及大數據/AI等解決方案,基于移動通信的連接服務以跨網、跨運營商的方式打通設備和云端數據,幫助客戶實現終端上云及遠程管理設備數據的功能并使客戶能夠按需定制前沿終端,為企業客戶提供物聯網接入管理、設備管理、應用管理、客戶管理、供應商管理、產品管理、入庫管理、分潤管理、自動告警、短信收發、賬單管理、統計數據管理、國際卡管理等多個功能模塊,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 若在本次發行募集資金到位前,優友互聯已根據前述項目的投資進度使用自籌資金支付部分先期款項,待募集資金到位后予以歸還;若募集資金不能滿足項目資金需求,資金缺口部分優友互聯將通過自籌方式解決;若募集資金超出項目所需資金,超出部分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公司控股子公司優友互聯經過多年的經營,經驗技術積累,公司產品受到市場和客戶的認可。2018年7月,相關部門宣布將向包含優友互聯在內的首批15家企業頒發中國聯通制式的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經營許可(經營許可證編號:A1-20182165),2018年8月優友互聯獲得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制式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經營許可,自此優友互聯正式作為虛擬運營商獨立地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基礎運營商全面開展合作,經營移動通信轉售業務。2022年12月,相關部門發布《關于中國聯通和優友互聯合作開展移動物聯網業務轉售的批復》,正式啟動了移動物聯網業務轉售試點工作。優友互聯作為首家獲得物聯網轉售批復的民營企業,將攜手中國聯通正式開啟物聯網轉售業務運營。優友互聯申請在新三板掛牌,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優友互聯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經營效率,完善激勵機制,穩定和吸引核心人才,增強核心競爭力。 優友互聯掛牌新三板并同時定向發行股票后,可以直接進入新三板創新層并通過定向發行股票、債券等多種金融工具進行融資,拓寬融資渠道,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工具,提高優友互聯的生產能力,增加公司營業收入,推動優友互聯快速發展。 有利于提升品牌影響力,更快地提升優友互聯整體品牌形象、信譽度和知名度,有利于公司進一步拓展業務領域。 優友互聯獨立運營移動轉售業務,擁有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的移動轉售業務經營許可資質,向公眾客戶與行業客戶提供移動通信、跨境通信、企業通信及相關業務;優友互聯獨立運營移動物聯網業務轉售,已獲得中國聯通的物聯網業務轉售批復。優友互聯在新三板掛牌后,仍是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內控股子公司,不會影響公司對優友互聯的控制權,不會影響公司獨立上市地位,對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持續經營不會構成影響。 優友互聯在新三板掛牌后,有利于增加上市公司資產的流動性,提升公司資產價值,實現公司及股東利益的最大化,符合公司的長期發展戰略。 (來源:界面AI) 聲明:本條內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權使用,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AI技術戰略支持為有連云。 世事皆緣: 一、投資資訊 1、嬰幼兒配方奶新國標即將實施 內資龍頭企業有望加速搶占市場 據媒體報道,2023年2月22日起,我國嬰幼兒配方奶將實施新國標,新國標實行后,所有市售配方奶都會按照新國標進行生產,營養成分將發生變化。截至去年11月底96個品牌以及274個系列已通過新國標配方注冊,在強配方調整能力下,龍頭內資品牌表現優異。長期以來,我國都非常重視嬰幼兒配方食品標準的制修訂與監管工作,此次新國標修訂是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展開的,體現了國家提高嬰幼兒配方食品質量,助力嬰幼兒健康成長的要求。奶粉新國標是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的成果,更重要的特點是增加了“中國方案”,更貼近中國孩子的需求。 據券商預計,奶粉新國標的實施,預計約20%的中小品牌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向CR10集中,CR3有望從2021年的40%逐步提升至60-70%。疫情對經濟與消費力的影響有可能使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上升,從而減慢消費者消費升級的步伐。隨著疫情的逐步放開,主要品牌的市場需求有望反彈。隨著2023年2月新國標實施將近,疊加新一輪配方注冊,產品生產、注冊難度逐步加大,長尾品牌或進一步出清,三孩政策或提振出生率,內資龍頭企業強者恒強,有望加速搶占市場。 貝因美(002570)旗下品牌“貝因美愛加”、“可睿欣”、“菁愛”、“艾貝可”、“美思雅”、“優睿”6個系列的18款產品已獲批,其中“可睿欣”的二注新品已于去年10月上市,其他已獲批的5個系列符合新國標的產品正在啟動切換上市的過程中,其他相關產品的二注工作在有序推進。 三元股份(600429)有愛力優、愛蓓益、愛諾星等六個系列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目前都在按照新國標注冊要求進行審評中,預計2023年2月陸續上市銷售。 2、又一款搭載半固態電池新能源汽車即將量產交付 商業化進程提速 據報道,近日,賽力斯集團旗下新能源戰略車型SERES 5于本月13日亮相比利時布魯塞爾車展,并與20多家合作伙伴完成簽約,新車訂單超過2萬臺。其中,純電版車型將分別搭載90kWh半固態電池和80kWh磷酸鐵鋰電池,最大續航里程(WLTP)530km。按照計劃,SERES 5將于今年3月開啟交付。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搭載半固態電池新能源汽車正加速落地。前不久,嵐圖旗下搭載行業首個量產裝車的半固態電池車型追光也已正式首發亮相。 半固態電池體積小,更加穩定安全,可以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成本也比鋰離子電池便宜得多。盡管全固態電池的商用化還尚待時日,但作為過渡技術的半固態電池商用化即將來臨。國軒高科近期表示,公司半固態電池預計2023年將批量交付,寧德時代等已公開表明在半固態電池技術方面有所布局。此外,蔚來汽車、智己等新能源車企也都在積極與固態電池生產商合作,共同推進半固態電池的上車進程。業內預計,今年望迎來半固態電池新能源汽車上市潮。隨著市場的聚焦,半固態電池裝車量產愈來愈近,相關領域有布局公司望迎來機遇。 國軒高科(002074)公司的高安全半固態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360Wh/kg,配套車型的電池包電量達160KWh,續航里程超過1000km。半固態電池匹配客戶需求,預計23年批量交付。 正業科技(300410)公司與深圳市超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擬合作研究的大功率大尺寸固態聚合物鋰電池為半固態電池。 3、里程碑 全球首次構網型光儲系統并網測試完成 據報道,由國家電網青海電科院聯合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開展的,全球首次構網型光儲系統并網性能現場測試順利完成。作為中國新能源技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這一測試的結論充分驗證了,在加強電網運行特性和實現高可再生能源目標方面,與傳統跟網型新能源發電系統相比,構網型新能源發電系統可發揮關鍵作用。 構網型技術被看作“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穩定的關鍵”,有望在下一代電網中占據重要一席。構網型技術跟網型儲能相比,可提供同步電壓電流,為電網提供虛擬慣性等優勢;在極端環境下,還可以提供故障穿越、黑啟動及有功無功穩定功能,同時減少備用線路的改造需求,保障電網穩定,最終實現100%可再生能源供電。 A股公司中,明陽智能(601615)獲得全球首個風機構網型功能證書。 國電南瑞(600406)子公司南瑞繼保構網型儲能系統已在浙江紹興、安徽金寨、新疆阿克陶等地陸續投運。 4、多項創新 央視春晚首次使用自研8K攝像機攝制 1月1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3 年春節聯歡晚會》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多項技術創新亮點。今年央視春晚,在技術創新應用上再次突破,實現多個“首次”:首次實現“8K超高清+三維菁彩聲”春晚直播;首次使用我國自主研發的 8K 超高清攝像機參與春晚攝制;利用總臺首創的智能伴隨技術實現高清/4K/8K版春晚同步制作;首次采用三維菁彩聲制作春晚音頻信號,最大限度還原春晚現場的音效,打造身臨其境的效果。 超高清是顯示產業繼數字化、高清化后的新一輪重大技術變革。加快發展超高清視頻產業,能夠直接帶動制播設備、終端產品、顯示面板、芯片等產業鏈整體換代。當前,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在新型顯示、消費電子產品和廣播電視應用快速發展的推動下,依托我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超前布局并實現階段性引領,正處于即將規模發展的關鍵時期。在5G和超高清融合發展的背景下,下游應用需求有望爆發,超高清視頻產業前景可觀。 A股公司中,數碼視訊(300079)潛心研發多年的4K/8K超高清視頻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產品開始融合應用在廣電、通信等領域。 佳創視訊(300264)在MCN、超高清直播等視頻業務相關領域上技術儲備充足,4K/8K超高清VR直播業已進行試播。 5、三部門聯手 印發養老服務標準化行動方案 據報道,近日,國家標準委、民政部、商務部聯合印發了《養老和家政服務標準化專項行動方案》,對今后3年的養老和家政服務標準化工作提出明確要求。《行動方案》圍繞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提出到2025年養老和家政服務標準化工作的總體目標以及4大方面、10項重點任務。 我國養老產業潛在規模巨大。根據全國老齡工委發布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4.8億,消費潛力將增長到百萬億級,占GDP的比例將達33%,成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A股相關概念股主要有新華錦(600735)、悅心健康(002162)等。 6、滴滴恢復新用戶注冊、平臺整改有望重塑科技繁榮滴滴出行16日宣布,經報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同意,即日起恢復“滴滴出行”的新用戶注冊。去年7月,國家網信辦對滴滴處以80.26億元罰款,對滴滴董事長兼CEO程維、總裁柳青各處100萬元罰款。央行金融市場司負責人近日表示,14家大型平臺企業的大多數問題基本完成整改。華西證券認為,復盤美國反壟斷史,旨在限制科技巨頭公司利用特定領域的絕對優勢地位在其他新賽道實施壟斷壓迫行為。從長期角度看,平臺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有望進一步優化市場競爭格局,促進科技創新。合理限制平臺經濟邊界,或將賦予中小企業更大的生存空間與競爭可能。 昆侖萬維(300418)利用主營業務現金流充沛優勢,投資了字節跳動、滴滴、趣店等互聯網領域優秀公司;廣博股份(002103)子公司靈云傳媒提供覆蓋移動端和PC端的精準數字營銷業務,主要服務唯品會和滴滴出行等大型互聯網公司。 7、海纜招標陸續落地、機構看好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16日,國家電投電子商務平臺公示國家電投廣東湛江徐聞海上風電場300MW增容項目海底光電復合電纜中標候選人。江蘇享通高壓海纜有限公司為中標候選人,中標金額21710.069萬元。近日三峽能源山東牟平BDB6一期海上風電項目和華能山東半島北BW場址海上風電項目也已啟動海纜相關招標。天風證券通信團隊表示,海纜項目招標推進進程加快,一季度多個項目有望陸續落地,未來行業邊際變化延續向好趨勢。此外,伴隨海上風電向深遠海發展,海纜距離和電壓等級的持續提升,國內海纜產業進軍全球等因素,行業景氣度有望進一步上行。國內頭部海纜廠商目前產能領先,在手訂單充沛,明年業績有望在海纜行業復蘇高增長下快速增長。 亨通光電(600487)在國內海底電纜及油氣纜市場穩居行業第一陣營,并加快新生產基地的布局,已實現射陽、揭陽、汕頭等核心區域中標;東方電纜(603606)已成長為國內電纜行業龍頭企業,位列全球海纜最具競爭力企業10強。 二、公司資訊 1、盈趣科技:電子煙業務呈現逐季向好趨勢 盈趣科技(002925)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2022年公司電子煙業務發展情況還不錯,該年公司主要為客戶提供的產品為電子煙精密塑膠部件,電子煙核心部件于2022年年底開始量產及小批量供貨。2023年,隨著電子煙核心部件的穩定量產及整機項目研發量產進度的推進,預計電子煙業務將快速增長,并呈現逐季向好的趨勢。公司進入汽車電子領域多年,逐步進入小鵬、蔚來、北汽新能源、華為AITO問界、比亞迪、奇瑞、長安、零跑、吉利等車廠的供應鏈體系,電子防眩鏡、控制模塊等業務快速發展,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同時智能座艙項目也已量產供貨,預計2023年公司汽車電子業務仍能維持快速增長的發展勢頭。 2、安博通:公司今年會推出平臺化數據安全產品 安博通(688168)互動平臺表示,公司作為上游前沿的技術廠商,從5年前就開始布局數據安全,有一定的發展計劃。經過多年技術研究和能力沉淀,公司于2022年發布了“元溯一體機”,幫助企業特定網絡區域、重要業務系統來實現數據層面的安全管理、風險溯源。該產品優勢在于填補了國內數據安全領域的相關空白,具備領先的競爭力。結合數據安全應用場景,公司在2023年也會推出平臺化數據安全產品,應用的企業將更加行業多元化。在未來將持續加大數據安全方向的投入,公司更多關注數據安全人才、數據安全產品的發現。 三、公司公告 奧翔藥業(603229)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出具的阿茲夫定化學原料藥上市申請批準通知書。目前公司尚無阿茲夫定原料藥相關訂單,后續能否最終簽署相應合同及簽署的時間均存在不確定性。寶明科技(002992)擬以8000萬元設立全資子公司安徽寶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馬鞍山市寧馬新型功能區投資建設寶明科技復合銅箔生產基地,計劃總投資62億元。首航高科(002665)與內蒙古東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簽訂2×350MW低熱值煤自備電廠間接空冷系統EPC總承包合同,總金額(含稅)2.68億元,約占公司 2021年度營收的37.30%。億聯網絡(300628)擬回購股份5000萬至1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70元/股。 保隆科技(603197)被國內某合資汽車品牌主機廠選作為其全新平臺項目的空氣懸架系統前后空氣彈簧的零部件供應商。該項目生命周期為7年,生命周期總金額超過2.4億元,預計2025年上半年開始量產。樂山電力(600644)相繼與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控股子公司國網四川雅安電力,以及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分公司國網樂山供電公司、國網宜賓供電公司、國網內江供電公司、國網資陽供電公司等簽訂合作協議,在儲能項目、虛擬電廠、綠色低碳建設、智慧能源運營等領域達成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立新能源(001258)擬和新疆粵水電在瑪納斯縣投資建設100萬千瓦市場化新能源項目,并負責項目的開發、建設、運營等工作,總投資約65億元。 中航重機(600765)籌劃定增事項,擬用于收購山東南山鋁業持有的全資子公司山東宏山航空鍛造有限責任公司的80%股權。奧普家居(603551)預計實現凈利潤2.07億至2.48億元,同比增長567.5%—699.5%,因整體市場銷售平穩,公司主要產品綜合毛利率提高;同時經營費用同比有所下降,業績同比增幅較大。川能動力(000155)預計實現凈利潤6億至7.3億元,同比增長72.55%—109.94%,因鋰鹽、鋰礦(基建礦)產品銷售價格、銷售量較上年同期均有較大幅度增長所致。 通宇通訊(002792)預計實現凈利潤7000萬至8500萬元,同比增長70.23%—106.71%,因公司重點拓展國外高端市場,部分區域市場產品競爭力及毛利水平有所提升;國內市場方面,公司連續中標中國移動天線集采項目,并中標中國電信美化天線集采項目等。四方科技(603339)預計實現凈利潤2.81億至3.21億元,同比增長66.36%—90.06%,因公司緊抓市場復蘇檔期深挖市場潛力,實現量價齊升,預計報告期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均將達到公司歷史新高。衛信康(603676)預計實現凈利潤1.63億至1.87億元,同比增長70%—95%,因公司核心產品注射用多種維生素業務規模擴大,且公司新產品小兒多種維生素注射液、多種微量元素注射液等產品銷量逐步增長。 特一藥業(002728)預計實現凈利潤1.73億至1.83億元,同比增長36.31%—44.19%,因第四季度公司加大了疫情防控藥品的生產和市場供應,止咳寶片等相關藥品銷量同比增幅較大。 銘利達(301268)擬發行可轉債募資不超10億元,投資于銘利達安徽含山精密結構件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一期)、銘利達江西信豐精密結構件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一期)、新能源關鍵零部件智能制造項目(一期)等。 浙數文化(600633)控股子公司擬引入浙江廣電、浙江文投及浙江出版三家國有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 好萊客(603898)2022年凈利同比預增520%-620%。 湘電股份(600416)2022年凈利同比預增196%-252%。 海光信息(688041)2022年凈利同比預增130%-160%。 長信科技(300088)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為Meta提供最新款VR Quest2顯示模組,也為國內VR巨頭提供VR頭顯模組。同時,根據頂級客戶的需求,加快擴產,并聯合客戶一起做好高世代VR產品的開發工作。 恒銘達(002947)2022年凈利預增475%-571%; 科達制造(600499)預計2022年凈利同比增318%-347%; 中海油服(601808)2022年度凈利預增571%-699%。 建設銀行(601939)住房租賃基金擬與萬科集團設立子基金,規模為100億元。 麗珠集團(000513)擬與控股股東健康元設合資公司,加快動保領域布局。 榮盛石化(002493)控股子公司年產40萬噸ABS裝置投產。 【免責聲明】 本資訊中的所有信息都來源于公開資料,本號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資訊中的內容和觀點僅供參考,并不構成對所述證券買賣的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請理性分析、理性投資! 未來智庫: (報告出品方/作者:國聯證券,孫樹明、張寧) 1.1 行情回顧 2022 年申萬通信指數下跌 16.18%,同期滬深 300 指數下跌 21.27%、上證指數下 跌 14.95%、創業板指下跌 27.80%;申萬通信在申萬 31 個行業中排名第 14 位。 1.2 通信行業基金持倉低配 當前基金配置通信行業的整體持倉比例處于低配狀態,且處于近年低位。2022 年 第三季度,通信行業基金持倉占比為 1.42%,同期通信行業流通市值占比萬得全 A 流 通市值為 1.85%。 1.3 行業整體業績表現較好 截至 2022Q3 通信行業整體營收增速 11.33%,整體歸母凈利潤增速為 23.01%,利 潤增速顯著高于營收增速,2022 年各季度整體表現比較一致。其中電信運營商、光模 塊、基站設備、軍工通信表現較好,IDC 和物聯網企業表現一般。 2.1 行業產業鏈簡析 通信行業橫向一般分為電信運營商、數據中心運營商、行業通信幾個大類,向下 作為數字經濟應用的基礎設施,向上包含上游的芯片、部件、設備、服務等。其中電 信運營商和數據中心運營商上游設備的關聯性較強,企業較多同時為電信和數通兩個 領域提供設備或服務,再向上游延伸到關鍵部件和芯片設計制造。當前我們重點關注 最上游的通信芯片的國產化和最下游的運營商升級為數字經濟平臺。行業通信平臺在 不同垂直行業上獨立性較強,技術和產品差異較大,技術進展和發展階段有所區別。 當前我們重點關注物聯網、車聯網、新能源、軍工通信等幾個領域。 2.2 行業發展由投資驅動轉變為投資和產業升級、國產替代共驅 云服務資本開支提升 2018~2019 年 5G 建設加速后,2020 年三大運營商資本開支增長由正轉負。2021 年以來,電信運營商資本開支整體保持平穩。2022 年合計資本開支約 3472 億元,同 比增長 2.32%。但結構上電信運營商云服務開支占比提升。 根據 Synergy Research Group 數據,2022 年第三季度北美云基礎設施服務支 出超過 570 億美元(約 4139 億人民幣),比 2021 年第三季度增加 110 億美元(約 798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24%。Canalys 統計 2022 年第三季度中國云基礎設施服 務支出達到 78 億美元,同比增長 8%。“中國四朵云”( 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 百度云)格局未變,合計占據 80%市場份額。 各類終端或平臺處在不同產業升級階段 據工信部統計,三大電信運營商 2022 年 1-10 月實現新興業務收入 2563 億元, 同比增長 33.1%,拉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 5.2 個百分點,增速大幅超越傳統業務,對 總收入貢獻持續提升。其中云計算和大數據收入同比增速分別達 127.6%和 62.6%, 數據中心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14.3%,物聯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23.5%。產業數字化 在拓寬收入的同時,改善業務結構,正成為5G時代運營商增長和轉型的主要驅動力。 傳統的數據中心建設和運營商紛紛向數字經濟服務商升級,尤其是國資 IDC 企 業轉型升級更為顯著。如,依托中國電子垂直打穿的技術體系和高效開放的市場機制, 深桑達旗下中國電子云打造安全數字基礎設施,賦能百行千業數字化轉型,為加快建 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貢獻力量;華錄集團旗下易華錄實施“數據湖+”發展戰略, 通過建設城市數據湖數字經濟基礎設施促進全社會數據生產要素的匯聚與融通,構建數字孿生城市;上海國資企業云賽智聯云服務大數據業務營收占比不斷提升,云服務 大數據業務營收占比已超過一半。 在行業通信平臺中,物聯網模組企業和平臺企業互相融合,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 技術發展迅速,新能源運營商和電力運營商的大數據調度平臺愈加成熟,軍工通信正 在向數據鏈方向演變。 上游芯片環節處于國產替代過程中 中國光芯片廠商銷售規模占全球光芯片市場的比例不斷提升,中高速率光芯片增 長更快。我國光芯片企業已基本掌握 2.5G 及以下速率光芯片的核心技術,ICC 統計 2021 年該速率國產光芯片占全球比重超過 90%,25G 以上光芯片的國產化率約 5%,仍 以海外光芯片廠商為主。 3.1 高速光模塊需求長期持續增長 高端產品的需求持續保持增長態勢 全球光通信市場調研機構 LightCounting 在其 2022 年 8 月的預測報告中將 2023 年全球光模塊市場規模同比增速下調至 4.34%,但是 2024-2027 年全球光模塊市場規 模 4 年 CAGR 為 11.43%,有望在 2027 年突破 200 億美元,長期看保持穩定增長。 從細分領域看,數據中心(含 AOC)和 WDM 光模塊依然是占比最高,增長最快的 領域。我們認為這一趨勢表明,以云計算公司為主體的 IDC 算力需求增長和數據中心 間的 DCI 流量增長依然是未來光模塊需求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400G 和 800G 數通光模塊持續放量 根據 LightCounting 的統計數據,2022 年 100/400G 的 CLOS 架構逐漸成為主流, 200G 光模塊作為過渡形態并沒有被更多的用戶所選擇。2023-2025 年 400G 光模塊保 持主力地位,需求持續增長。2024 年開始 800G 和 1.6T 光模塊的需求開始快速增長。 DCI 流量增長驅動 400G 以上相干產品高速增長 根據 LightCounting 的預測數據,100G 及以上 CWDM/DWDM 光模塊 2023-2027 年 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為 17.43%。其中 400G 及以上 CWDM/DWDM 光模塊 2023-2027 年 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為 27.36%。高端 DCI 市場成為未來 5 年增長潛力最大的光模 塊細分市場。 10G PON 需求持續增長 光纖接入網光模塊的發貨量依然會保持增長,2027 年之前 10G PON 的發貨量保 持高速增長,占比從 2022 年 28.01%逐步提升到 59.52%。25G PON 和 50G PON 的放量 需要到 2025 年才能對接入網光模塊市場份額有較好的貢獻。 無線中回傳光模塊需求持續增長 根據工信部統計,截至 2022 年 11 月末,5G 基站總數達 228.7 萬個。隨著國內 5G 基站數量的不斷提升,5G 基站的建設需求增長放緩。LightCounting 的統計和預 測數據顯示 2022-2027 年全球無線前傳光模塊發貨量持續下降。無線前傳光模塊的市 場規模到 2026 年才有望回升。 隨著 5G 用戶滲透率提升和 5G 應用不斷豐富,5G 流量需求持續增長帶來無線中 回傳網絡擴容需求。根據 LightCounting 預測數據,在 5G 中回傳細分市場,和其他 速率相比,2022-2027 年 10G 光模塊依然保持最高的發貨量。但是 25G 及以上光模塊 的發貨量會隨著流量增長逐步提升。根據 LightCounting 預測,2022-2027 年,5G 中 回傳光模塊市場規模從 1.99 億美元增長到 2.57 億美元,25G 及以上份額從 51.77% 提升到 66.72%。 國內廠商產品開發進度保持領先,市場份額有望繼續提升 2021 年,LightCounting 公布的全球 TOP 10 光模塊供應商中榜單中有 5 家中國 企業。其中中際旭創和 II-VI 并列第一名。華為海思、海信寬帶、新易盛、光迅科技 均榜上有名。Cisco 收購 Acacia,聚集硅光光模塊,市場份額快速提升。 中國企業繼續保持新產品的開發進度處于領先地位。其中主要的國內光模塊供應 商均具備 400G 數通光模塊的交付能力。中際旭創、新易盛、光迅科技均發布了 800G OSPF、800G QSPF-DD 產品。 3.2 高速光芯片國產替代空間不斷擴大 25G 以上光芯片國產加速,助力國產光芯份額提升 光芯片是實現光電信號轉換的基礎元件,其性能直接決定了光通信系統的傳輸效 率。光芯片可以進一步組裝加工成光電子器件,再集成到光通信設備的收發模塊實現 廣泛應用。 光芯片企業通常采用 III-V 族化合物磷化銦(InP)和砷化鎵(GaAs)作為芯片 的襯底材料,相關材料具有高頻、高低溫性能好、噪聲小、抗輻射能力強等優點,符 合高頻通信的特點,因而在光通信芯片領域得到重要應用。其中,磷化銦(InP)襯 底用于制作 FP、DFB、EML 邊發射激光器芯片和 PIN、APD 探測器芯片,主要應用于電 信、數據中心等中長距離傳輸;砷化鎵(GaAs)襯底用于制作 VCSEL 面發射激光器芯 片,主要應用于數據中心短距離傳輸、3D 感測等領域。 根據 Omdia 對數據中心和電信場景激光器芯片的預測,2019-2025 年,25G 以上 速率光模塊所使用的光芯片占比逐漸擴大,整體市場空間將從 13.56 億美元增長至 43.40 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 21.40%。 根據 ICC 預測,2019-2024 年中國光芯片廠商銷售規模占全球光芯片市場的比例 將不斷提升,且產品結構不斷升級,10G、25G 及以上光芯片依然有較大提升空間。 我國光芯片企業已基本掌握2.5G及以下速率光芯片的核心技術,根據ICC預測, 2021 年該速率國產光芯片占全球比重超過 90%,10G 光芯片方面國產光芯片占全球比 重約 60%,但不同光芯片的國產化情況存在差異,部分 10G 光芯片產品性能要求較高、 難度較大,如 10G VCSEL EML 激光器芯片等,國產化率不到 40%。 25G 及以上光芯片方面,隨著 5G 建設推進,我國光芯片廠商在應用于 5G 基站前 傳光模塊的 25G DFB 激光器芯片有所突破,數據中心市場光模塊企業開始逐步使用國 產廠商的 25G DFB 激光器芯片,2021 年 25G 光芯片的國產化率約 20%,但 25G 以上 光芯片的國產化率仍較低約 5%,目前仍以海外光芯片廠商為主。 薄膜鈮酸鋰調制器芯片進入導入期 鈮酸鋰(LiNbO3)具有“光學硅”之稱,因其擁有良好的物理化學穩定性、較寬 的光學透明窗口、較大的電光系數等天然優勢。然而,上一代商用鈮酸鋰調制器依賴 于鈦擴散或質子交換這類弱限制的光學波導,不利于實現強電光交互,因此具有調制 效率較低、器件尺寸較大等缺點,制約了傳統鈮酸鋰調制器的微型化和單片集成的能 力,阻礙了相關應用系統向著小型化與集成化發展的步伐。 為解決這一難題,業界研發出了薄膜鈮酸鋰電光調制器。目前薄膜鈮酸鋰調制器 芯片的關鍵制備技術主要集中于鈮酸鋰薄膜的圖形化,鈮酸鋰單晶薄膜相對較硬,組 分特殊,難以刻蝕。目前日本富士通和我國的光庫科技是全球主要的電信級薄膜鈮酸 鋰調制器供應商。2022 年光庫科技已經發布了兩款相干調制器和兩款強度調制器產 品。2022 年新易盛已經發布了采用薄膜鈮酸鋰芯片的 800G 光模塊,業界也在推動薄 膜鈮酸鋰調制器在單波 400G 相干通信系統的導入工作。 CPO 進入產品導入期,光引擎需求有望快速增長 在數通領域,1.6T可插拔光模塊將受到NPO、CPO技術的挑戰。根據LightCounting 2022 年 12 月的報告顯示,AI 對網絡速率的需求是目前的 10 倍以上,在這一背景下, CPO 有望將現有可插拔光模塊架構的功耗降低 50%,在 AI 和 HPC 場景下的競爭優勢 更加明顯。根據 LightCounting 預測,按照端口數量統計,CPO 的發貨量將從 2023 年 的 5 萬件增加到 2027 年的 450 萬件,以 800G 和 1.6T CPO 為主。 3.3 光纖光纜全球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通信光纖需求行業步入上行周期 根據工信部數據,截至 2022 年 11 月我國有線寬帶用戶 56674 戶,其中 1000M 速 率以上用戶達到 8707 萬戶。工信部指出,到 2025 年我國千兆寬帶用戶數將達到 6000 萬,五年復合增速超 58%。這將帶動接入網光纜需求持續增長。 “東數西算”工程推動更大規模數據中心的部署,數字經濟發展將推動數據中心 之間 DCI 流量的增長,帶來長途光纜的擴容需求。 從國內運營商 2022 年具體的采購情況看,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集采 均價同比增長 40%-60%。隨著新集采價格在 2022-2023 年執行,預計光纖光纜行業有 望維持高景氣度。 疫情以來,海外接入網光進銅退進程加快,海外光纜需求保持穩定增長,其中 2021-2024 年北美光纜市場 CAGR 約為 12%、歐洲約為 6%、全球約為 7%。根據海關數 據,2022 年 10 月我國光纖凈出口額為 21.5 億元,較上年同期 3.9 億元提升較大。 從 2021 年的統計數據看,美國康寧、日本古河電工和長飛為全球光纖光纜前三 企業。產業已進入成熟階段,中、美、日等國家的企業在世界范圍內占有較大的市場 份額,而中國公司則在較大的本土市場上占有優勢。 隨著我國骨干網 DWDM 單波 400G 系統的部署,G.654E 新型光纜的需求量開始放 量,我國三大運營商開始批量采購。新型光纜的放量,也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光纜企業 的盈利能力。 海上風電打開第二增長曲線 2021 年以來多省市公布了十四五海上風電建設規劃,其中廣東潮州規劃 43.3GW, 福建漳州規劃 50GW,江蘇鹽城規劃 33GW,山東規劃 35GW,河北唐山規劃 13GW。據不 完全統計,各省市 2021 年合計海上風電規劃超過 200GW。 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1 年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量為 26.4GW,同比增長 178.5%;新增裝機量為 16.9GW,同比增長 452.3%。2022 年 1-10 月風電新增裝機容 量 21.14GW,同比增加 1.94GW,疫情與供應鏈制約了裝機量增長。考慮到 22 年為海風招標大年,許多項目將結轉到 23 年裝機并網,預計 23 年海風行業景氣回暖。 從海纜需求看,風機大型化會對海纜電壓等級要求更高,同時深遠海發展要求海 纜長度更長,海纜未來降價壓力較小,中天科技、亨通光電等光纜企業有望充分受益 海風建設帶來的需求增長。 3.4 電信設備進入平穩增長階段 全球通信設備增速平緩,國內廠商致力于份額提升 截至 2022 年,全球通信設備市場規模預計為 1000 億美元,同比增長 5.26%, 進入平穩增長階段。截至 2021 年,華為、諾基亞、愛立信、中興通訊成為全球主要 電信設備供應商,我們認為當前行業格局較為穩定。 5G 時代,中國電信設備提供商份額持續提升,截至 2021 年 7 月,國內市場華 為和中興通訊市場份額接近 90%,我們認為未來兩家公司在國內運營商市場中,無 線主設備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在三大運營商 OTN 等通信傳輸設備招標中,中國產商占據主要市場份額,海外設備商諾基亞貝爾中國移動 2022-2023 年 OTN 設備 擴容集采中僅占比 1.3%。 數字中國背景下,關注國內網絡設備商 截至 2021 年,全球服務器市場中,新華三、浪潮、華為和聯想等國產廠商居前 列;截至 21H1,國內服務器市場則主要以國產品牌為主,國外產商主要是戴爾。 交換機市場方面,截至 22Q3,華為和新華三位列全球份額 Top5;2020 年中國 國內市場則以華為、新華三、星網銳捷和思科為主。 企業路由器方面,截至 2021 年,思科占據全球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國內產商 以華為和新華三份額較高;國內市場方面,華為和新華三占據 80%以上市場份額,基 本以國內產商為主。 3.5 通信服務市場參與者向信息和能源領域擴展 傳統業務規模穩定,行業集中度較低,民營企業競爭激烈 通信服務市場中,通信規劃與建設市場的容量受運營商資本開支影響較大,2021 年市場規模為 3645 億元,根據運營商指引,我們預計 2022-2024 年資本開支將保持 穩定的小幅增長,預計通信規劃和建設市場 2022-2024 年保持平穩。 國內通信管維市場中的運維和優化市場主要與運營商和鐵塔的網絡運行支撐費 用相關,我們簡稱為運維支出費用,2016 年以來,運維和優化市場規模小幅波動、 總體較為穩定,整體需求較為剛性。 截至 22H1,通信管維建設和運維優化市場約為 6398 億元,市場主要份額被中 通服、設備商、運營商子公司占據,剩余市場約為 1032 億元。由于傳統的通信管維市場門檻不高,剩余有效市場呈較分散態勢,潤建股份為民營通信管維龍頭公司,未 來行業集中度提升階段有望超越行業大幅提升自身份額。截至 22Q3,民營通信管維 市場中,潤建股份市場份額接近一半。 數字中國背景下,潤建股份、縱橫通信積極布局信息管維市場 “數字中國”建設背景下,我們認為,信息管維領域市場規模可以簡單測算為運營 商產業數字化業務以及華為、中興政企業務規模,根據中興通訊官方公眾號,截至 22Q3 中興通訊第二成長曲線增長近 40%,我們預計 2023-2024 年信息管維領域市 場規模保持 20%以上增長,積極布局信息管維業務的通信服務公司,未來有望改善 收入結構,拉動整體營收向上。其中,潤建股份信息管維業務收入近三年保持 100% 以上增速。 能源安全背景下,潤建股份積極拓展能源管維業務 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能源安全是我國當前關注的發展重點。國務院《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新能源,以光伏和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項 目需求端保持強勁,帶動能源管維業務增長。2021 年中國光伏/風電/全球儲能累計裝 機分別為 306GW/328GW/33Gwh,預計 2022-2025 年 CAGR 約為 22%/15%/91%。 風光儲裝機量保持高景氣度,潤建股份等為電信服務的企業在能源管維業務發展迅速。 4.1 電信運營商升級為數字經濟服務商 數字經濟驅動運營商產業數字化業務高速增長 隨著“十四五”規劃和“東數西算“政策落地,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我國 數字經濟高速發展,據信通院和工信部數據,預計 2021-2025 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 由 45.5 萬億增長至 65 萬億,CAGR 約為 10%。數字經濟占我國 GDP 的比重也穩 步提升,截至 2021 年達到 39.8%,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我們認為數 字化經濟轉型的背景下,電信運營商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底座,搭建數字經濟基礎設 施將核心受益。 2020 年 5 月,全國人大首次提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A 股市場中部分優質 國有企業經過努力取得了不錯成績,長期估值偏低,未能真實反映其營收業績與盈利 能力,我們認為需要重點關注績優央國企估值重構機會。 作為國資云的排頭兵,運營商產業數字化業務中,云計算收入增長最快。2021 年 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云業務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 163%/149%/329%,同比增 速遠超互聯網 Top 公有云廠商,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的 43%/34%18%。22H1 三大 運營商云收入均實現超 100%的同比增速,同樣增速遠超傳統互聯網云服務商,運營 商云業務收入合計 702 億,與阿里云、華為云、和騰訊云合計規模相當,我們認為未 來運營商云計算業務將支撐其估值重構。 傳統消費者業務平穩增長,夯實公司基本盤 2019 年以來,運營商基本面持續向好,移動業務 ARPU 值逐步提升,2022H1 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移動 ARPU 分別為 52.3/46.0/44.4 元,均較 2020H1 增 長 3%以上,我們認為未來運營商注重盈利背景下,ARPU 值有望逐步向上。 4.2 東數西算投資加速,數據中心上架率或見底 2022 年 2 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 澳大灣區等 8 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 10 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 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10 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分別是張家口集群、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集群、 蕪湖集群、韶關集群、天府集群、重慶集群、貴安集群、和林格爾集群、慶陽集群、 中衛集群。 信通院《數據中心白皮書(2022 年)》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數據中心機架規模 穩步增長,按照標準機架 2.5kW 統計,截至 2021 年年底,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規 模達到 520 萬架,近五年年均符合增速超過 30%。其中,大型以上數據中心機架規 模增長更為迅速,按照標準機架 2.5kW 統計,機架規模 420 萬架,占比達到 80%。 受新基建、數字化轉型及數字中國遠景目標等國家政策促進及企業成本增效需求 的驅動,我國數據中心業務收入持續高速增長。2021 年,我國數據中心行業市場收 入達到 1500 億元左右,近三年來符合增長率達到 30.69%。根據工信部《新型數據 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 年)》發布的數據,到 2023 年底,全國數據中心 機架規模年均增速保持在 20%左右,平均利用率力爭提升到 60%以上。 2020 年“新基建”推進,當年數據中心投資熱情較高,行業供給增加。同時近幾 年疫情導致行業需求增長放緩,數據中心上架率下降,反映在表觀為毛利率水平持續 下降。我們認為,隨著經濟增長恢復,云計算企業資本開支增速上行,數據中心上架 率將觸底回升,行業毛利率或將見底。 5.1 物聯網行業保持較高景氣度 物聯網產業鏈梳理 對于物聯網產業鏈,包含四層十環節,分別為感知層、傳輸層、平臺層和應用層, 感知層包含傳感器、RFID 和智能控制器,傳輸層包含通信模組、通信網關、運營商、 衛星互聯和量子通信。 物聯網處于發展前期,連接數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2019 年開始,物聯網連接數已經和人聯網連接數持平,2020 年物連接數步入高 速增長階段,預計 2025 年物連接數是人連接數的 3 倍。根據 IOT Analytics 預測數 據,未來 3 年物聯網連接數仍然保持同比增長 20%-25%,人聯網連接數趨于平穩。 對比企業市場和消費者市場,企業市場物聯網連接數增長較快,根據 GSMA 預 測,未來 3 年兩個市場的連接數保持 10%-15%增長。中國蜂窩物聯網連接數同比增 速自 2021 年 12 月觸底回升,保持強勁增長趨勢。 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物聯網行業發展仍然處于連接數快速增長階段,市場規模自 2015 年以來持續增 長,預計未來 3 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會保持 10%左右增長,我們認為,隨著 下游應用的迭代升級,未來行業應用領域將會助推物聯網市場規模加速擴大。物聯網 行業持續高景氣,最先受益于物連接數高增長的細分賽道包括通信模組終端和智能控 制器。 5.2 車載通信技術是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必要條件 新能源汽車占比持續提升,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 相對于汽車總銷量增速放緩,汽車電動化趨勢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總量保持較快增 長。根據中汽協預測,2022 年我國汽車總銷量約 2680 萬輛,同比增長 2%;2023 年 國內汽車總銷量有望達到 2760 萬輛,同比增長 3%,其中乘用車 2380 萬輛,同比增 長 1.3%。對照看,2022 年我國新能源車銷量預計為 670 萬輛,同比增長 90.3%,預 計 2023 年我國新能源車有望持續增長,達到 900 萬輛,同比增長 35%。 “電動化”和“智能化”兩大技術驅動新能源車的持續增長的同時也在驅動自 動駕駛技術的快速普及:其中 2022 年 L2 級自動駕駛滲透率預計超過 25%,這一增長 態勢將持續到 2027 年,L3/L4/L5 級別的自動駕駛滲透率會持續提升。 隨著智能化和電動化水平提升,車載模組國產連接器同樣迎來發展機遇。當前傳 統低壓汽車連接器供應鏈主要被海外廠商占有,國產連接器廠商伴隨國內整車廠的電 動化發展趨勢逐步崛起。未來國產廠商有望從市場占有率和產品升級兩個方面持續成 長:包括突破合資和外資車企客戶;拓展高速高頻、新能源儲能等連接器新品類。 各級別自動駕駛滲透率的提升,會帶動自動駕駛相關配套產業的需求增長。當前 L2 自動駕駛滲透率進入處于快速提升階段,L3 自動駕駛處在發展初期。車載攝像頭、 超聲波雷達、激光雷達等產業需求有望保持持續增長。 艾瑞咨詢《2022 年中國車載激光雷達市場洞察報告》預測,2022 年我國車載激 光雷達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16 億元,到 2025 年有望達到 54 億元。2023-2025 年復合 增長率超過 50%。 5.3 軍工通信景氣持續,衛星互聯網加速發展 從產業鏈來看,軍工信息化行業上游主要是為軍工信息化制造提供零部件以及軍 工信息化控制系統,上游行業包括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特種材料等。軍工信息化 行業下游是軍事應用領域,包括信息安全、偵查預警、衛星導航、軍事通信等多領域。 國防投入規模、國防投入向武器裝備采購上的傾斜、軍民融合三個層面支撐十四五軍 工信息化行業發展,智研咨詢預計到 2025 年我國軍工信息化市場規模達 1462 億元。 軍工通信保持較高景氣度。根據 2022Q3 定期報告統計, A 股 4 家和軍用通信 為主業的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為71.34億元,上年同期為65.24億元,同比增長9.35%。 4 家公司歸母凈利潤為 7.91 億元,上年同期為 7.14 億元,同比增長 10.79%。七一二 上半年營收 22.13 億元,同比增長 25.87%;上半年歸母凈利潤 3.03 億元,同比增長 23.62%。 中國星網成立加速推動衛星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十四五規劃和 2035 遠景目 標”中明確提出要“打造全球覆蓋、高效運行的通信、導航、遙感空間基礎設施體系”。 2021 年 4 月,經國務院批準,新組建的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星 網”)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投資數額 100 億元,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中國星網的 成立,有助于加快推動我國衛星互聯網事業未來高速高質量發展。 2022 年 10 月,中國星網網絡系統研究院有限公司(星網子公司)發布通信衛星 01/02 中標公告。中標人包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五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 中心/中電科五十四所及銀河航天,中國低軌衛星產業進入實質性加速階段。 6.1 中際旭創:境外市場優勢明顯,行業龍頭業績增長可期 行業龍頭地位有助業績穩定 2022 年年末,Facebook 等北美互聯網公司相繼裁員,Amazon 放緩了傳統 IDC 建 設進度,這影響力市場對 2023 年數通光模塊市場的預期。2023 年是 400G 光模塊繼 續規模部署,800G 光模塊開始放量的關鍵節點。我們認為公司有望憑借持續的研發 投入保持行業領先的新產品開發進度、憑借規模優勢保持供應鏈管控和規模交付優勢, 進而保持穩定的訂單規模。 連續實施股權回購,彰顯持續穩定發展信心 公司三季度實施股權回購,并與 10 月份再次實施股權回購。兩次合計回購金額 不低于人民幣 4.5 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 40 元/股,并于 12 個月內完成。公司明確 表示,兩次回購股票均用于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兩次回購基于對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有望更好地促進公司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增強投資者信心。 高端產品研發和客戶交付工作繼續保持行業領先 2022 年,公司的 800G 硅光模塊榮獲“2022 年度產品創新獎”。相干方面,公司 400GZR 和 200GZR 等產品已小批量生產和出貨,400G 硅光模塊已進入市場導入階段。 我們認為,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布局相干技術與硅光光模塊有助于公司保持 行業領先地位,并為公司創造更大的成長空間。 6.2 聯特科技:堅持差異化和自主創新的優質光模塊公司 堅持差異化競爭,波分復用技術優勢明顯 公司成立于 2011 年,創立之初采取差異化競爭,聚焦長途波分通信光模塊,推 出行業領先的 10G 40/80km DWDM/CWDM SFP+光模塊產品,成立美國全資子公司,拓 展海外市場。不同于大多數競爭對手聚焦公有云廠商的策略,公司重點開發通信設備 制造行業客戶,發布 40G、100G 光模塊系列產品,并新建萬級光電集成制造中心,通 過差異化競爭贏得了自己的市場地位。 自主創新助力公司進入高速增長期 2018 年以來,公司通過自主創新,成功發布了 100G、400G 等數據通信光模塊產 品,形成電信市場和數通市場同步發力的格局,步入快速發展期。2018-2021 年,公 司營業收入由 3.31 億元增長至 6.98 億元,三年 CAGR 為 28.23%;歸母凈利潤從 0.48 億元提升至 1.06 億元,三年 CAGR 為 30.22%。2022 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已達 6.18 億元,同比增長 27.18%。 融入光谷,募資擴產,有望保持高速增長 近年來,公司的產品不斷高端化,在保有波分通信光模塊技術優勢的同時,成功 推出 800G 高速光模塊產品。本次上市募集資金主要用于高速光模塊及 5G 通信光模 塊建設項目和研發中心建設,新增 179 萬支光模塊的產能并提升研發實力。當前海外 5G 市場尚處于提速建設周期,全球 400G、800G 高速光模塊相繼放量。公司業績有望 隨著產能提升保持高速增長。 6.3 源杰科技:高端光芯片助力公司長期發展 25G 光芯片具備較大國產替代空間 光芯片是現代高速通訊網絡的核心之一。我國光芯片企業已基本掌握 2.5G 及以 下速率光芯片的核心技術,根據 ICC 預測,2021 年該速率國產光芯片占全球比重超 過 90%,10G 光芯片方面國產光芯片占全球比重約 60%。但是 2021 年 25G 光芯片的國 產化率約 20%,25G 以上光芯片的國產化率低約 5%,目前仍以海外光芯片廠商為主。 公司技術積累深厚,高端光芯片助力公司長期發展 公司是國內光芯片龍頭,已建立了包含芯片設計、晶圓制造、芯片制造的“掩埋 型激光器芯片制造平臺”和“脊波導型激光器芯片制造平臺”兩大平臺,積累了“高 速調制激光器芯片技術”“異質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對接生長技術”“小發散角技術”等 八大技術,生產流程自主可控。 公司目前 10G 產品收入占比約占 45%,全球市占率約 20%;25G 產品收入占比約 10%,公司市占率不足 1%。公司正在加速研發下一代激光器芯片產品,并積極拓展光 芯片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公司在光通信領域已著手 50G/100G 高速率激光器芯片產品商用推進。 6.4 光庫科技:激光器業務穩健增長,鈮酸鋰業務空間廣闊 2023 年公司制約公司業績的各項因素有望改善 2022 年影響公司營收和業績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因為疫情影響導致的下游工 業激光器需求增長放緩、歐洲能源價格上漲導致米蘭光庫成本上漲、鈮酸鋰調制器產 能受限影響營收增長。我們認為 2023 年隨著疫情管控措施的調制,工業激光器需求 有望復蘇;公司在珠海的新產線投產將解決鈮酸鋰業務成本高企、產能受限的問題。 發布鈮酸鋰調制器產品,看好公司長期價值 公司是全球三家主要的鈮酸鋰調制器供應商之一,上半年公司發布了 96GBaud CDM-96 薄膜鈮酸鋰芯片、CDM-96 96GBaud 薄膜鈮酸鋰相干驅動調制器、70 GHz 薄膜 鈮酸鋰強度調制器芯片、AM70 70 GHz 薄膜鈮酸鋰強度調制器等產品,有望在 400G 及 以上相干光通信場景規模應用,進一步擴展市場空間和盈利水平。根據 LightCounting 預測,400G 及以上相干光模塊 DSP 市場,2021-2027 年 CAGR 高達 40.06%。公司薄膜鈮酸鋰新產品的發布,進一步夯實公司業績增長基礎。 激光雷達業務打開新的業績增長空間 公司在光纖激光器件領域的產品和產能優勢可以平滑過渡到 1550nm 光纖激光雷 達領域。且業務模式可以從提供隔離器等核心器件,演進到提供完整的激光發生模組, 進一步提升產品價值量。隨著 1550nm 光纖激光雷達在 2022 年成為部分高端電動車的 標準配置,公司積極爭取光纖激光雷達發生模組訂單,激光雷達發生模組業務有望在 2023 年取得從 0 到 1 的突破。 6.5 長飛光纖:光纜推動公司業績增長,同時堅持多元化策略 光纜需求量價齊升,推動公司業績增長 根據 CRU 數據,三大運營商 2021-2022 年度普通光纜集采總量相比前次采購提升 約 17%,價格水平也由于供需格局改善而明顯提升。根據海關數據,2022 年 4-6 月光 纖出口量為 3973 噸, 7-9 月光纖出口量為 5959 噸,環比增長 50.00%。公司 2022 年 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102.42 億元,同比增長 50.88%,實現歸母凈利潤 8.75 億元, 同比增長 55.17%,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 7.91 億元,同比增長 238.69%。 堅持多元化策略,海外營收占比不斷提升 公司堅持多元化發展,2022 年實控博創科技,收購啟迪半導體,在光模塊及光器 件領域實現相關業務營業收入持續增長。根據公司中報,22 上半年位于印度尼西亞 的光纜廠已完成產能擴充、位于波蘭的光纜廠已完成第一批訂單交付、2021 年收購 的長飛寶利龍(巴西)光纜產線的建設按進度進行。公司中報海外收入占比為 34.20%, 海外收入占比較 2021 年繼續提升。 研發能力助力公司業績長期增長 公司是國內第一家擁有光纖預制棒生產能力的企業,同時也是行業內為數不多的 可以同時通過 PCVD 工藝和 VAD+OVD 工藝進行光纖預制棒生產的企業之一。公司掌握 兩種光纖預制棒生產工藝,國內運營商集采中保持領先份額水平,在國外市場份額僅 次于康寧。目前公司研發的超強超低衰減 G.654E 新型光纖以 50%(最大份額)中標 中國移動集采,體現公司研發領先優勢。 6.6 中興通訊:深耕數字經濟基礎設施,ICT 龍頭穩健增長 數字中國背景下,公司第二成長曲線明確 截至 22Q3,公司以服務器及存儲、終端、5G 行業應用、汽車電子、數字能源等 為代表的第二曲線業務保持快速增長,第二曲線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近 40%。其中,服 務器及存儲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 100%,重點關注公司第二成長曲線未來發展。 運營商業務穩中有升 根據 GSMA 統計,中國 5G 連接數(不含物聯網)預計將由 2021 年的 4.88 億 上升至 2025 年的 8.92 億,向上趨勢明顯。國內電信運營商資本開支預期平穩,公司 憑借全球前五的專利數和豐富的產品矩陣,在國內運營商市場的市占率穩步提升,公 司無線主設備在國內運營商中標份額,由 2020 年 28.71%提升至 2021 年 35.62%; 海外方面,依托 5G 建網加速拓展客戶,業務穩健增長。 6.7 潤建股份:信息+能源管維雙輪驅動,業績保持高增 信息管維業務快速擴張,業績長期高速增長可期 公司信息管維業務保持高速增長,帶動公司整體業績呈現高增。在產業數字化大 背景下,公司積極布局各行各業數字化業務,全方位布局數字業務,打造業內數字化 +規模化全能服務提供商,給與各行業數字化助力。我們認為在數字浪潮下,公司先 天優勢疊加業務持續發力,未來有望保持較高增速。 “新能源”訂單充足,未來有望持續放量 公司新能源項目儲備充足,收入端逐步釋放已公示新能源項目。其中,西江股份, 就“良慶區風力發電儲能一體化項目”進行合作,并簽訂項目合作補充協議,預計項目 總容量合計約 400MW,總投資開發金額合計約 28 億元。公司持續推進新能源項目 承接進展,打造業務第二成長曲線。 6.8 中國移動:數字化綜合服務商龍頭 DICT 業務高速發展,拉動營收增速提升 截至 22Q3,公司 DICT 業務收入達 685 億元,同比增長 40%,我們認為在數字 中國建設背景下,公司 DICT 業務未來保持高速增長。截至 22H1,移動云業務收入 234 億元,同比增長 103.6%,在央國企估值重構背景下,電信運營商云計算業務有 望提供強力支撐。 傳統消費者業務夯實基本盤 截至 22Q3,公司移動客戶總數約 9.74 億戶,首 3 季度凈增 1715 萬戶;其中, 5G 套餐客戶數達 5.57 億戶,5G 網絡客戶數達 2.92 億戶,保持行業領先。移動 ARPU 為 50.7 元,同比增長 1.0%。 6.9 中國聯通:央企混改標桿,著重創新業務發展 產業互聯網高速發展,拉動營收增速提升 截至 22Q3,公司“大計算”方面,優化“5+4+31+X”資源布局,聯通云實現收 入 268.7 億元,同比增長 142.0%;IDC 實現收入 186.1 億元,同比增長 12.9%;大 數據實現收入 27.7 億元,同比增長 56.3%。在央國企估值重構背景下,電信運營商 云計算業務有望提供強力支撐。 傳統消費者業務夯實基本盤 截至 22Q3,公司移動主營業務收入實現 1,273.6 億元,同比增長 3.3%;固網寬 帶接入收入實現 346.4 億元,同比增長 3.9%。其中,“大聯接”用戶累計到達數 8.42 億戶,5G 套餐客戶數達 2.0 億戶,保持行業領先。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詳見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中國電信(00728): 長期以來,中國電信河南漯河分公司紀委圍繞推進清廉企業建設目標,通過前置監督觸角、加強紀律教育、做深協同監督等多種措施強化基層監督,穩步推進清廉企業建設,使清廉企業建設成為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前置監督觸... 網頁鏈接 金融界網站:   中國銀河證券最新研報表示,云網業務快速擴展將帶來低估值運營商板塊的結構性機會;同時隨著數字經濟及數據要素政策及需求拉動,或將引領ICT基石光網絡產業鏈復蘇,節能等需求進一步增長;5G應用端工業互聯網亦是未來政策及需求關注重點,看好低估值主設備商及工業物聯網相關廠商估值提振,其中高景氣度結合低估值是選股重點方向。建議關注:數字經濟新基建ICT相關標的中貝通信,永鼎股份等;應用板塊視頻會議二六三,智能卡楚天龍,車/物聯網萬馬科技,移為通信,朗特智能,通信新業務拓展共進股份,潤建股份等;關注業績邊際改善,估值有望重構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 中國電信(00728): 華燈初上,萬家燈火。夜晚,是每一個經過一天疲憊打拼的人最期待的時光。當你卸下疲憊的行囊,回到溫暖的家,沏上一杯熱茶,拿起手機,抑或是打開電視,享受著高速、便捷、現代化網絡,便會忘卻一天的辛苦與煩惱。 然... 網頁鏈接 金融界網站:   奧普家居(603551)預計實現凈利潤2.07億至2.48億元,同比增長567.5%—699.5%,因整體市場銷售平穩,公司主要產品綜合毛利率提高;同時經營費用同比有所下降,業績同比增幅較大。   川能動力(000155)預計實現凈利潤6億至7.3億元,同比增長72.55%—109.94%,因鋰鹽、鋰礦(基建礦)產品銷售價格、銷售量較上年同期均有較大幅度增長所致。   通宇通訊(002792)預計實現凈利潤7000萬至8500萬元,同比增長70.23%—106.71%,因公司重點拓展國外高端市場,部分區域市場產品競爭力及毛利水平有所提升;國內市場方面,公司連續中標中國移動天線集采項目,并中標中國電信美化天線集采項目等。   四方科技(603339)預計實現凈利潤2.81億至3.21億元,同比增長66.36%—90.06%,因公司緊抓市場復蘇檔期深挖市場潛力,實現量價齊升,預計報告期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均將達到公司歷史新高。   衛信康(603676)預計實現凈利潤1.63億至1.87億元,同比增長70%—95%,因公司核心產品注射用多種維生素業務規模擴大,且公司新產品小兒多種維生素注射液、多種微量元素注射液等產品銷量逐步增長。   特一藥業(002728)預計實現凈利潤1.73億至1.83億元,同比增長36.31%—44.19%,因第四季度公司加大了疫情防控藥品的生產和市場供應,止咳寶片等相關藥品銷量同比增幅較大。 節點財經: 每年年底,都是企業習慣性改弦易調,整隊再出發的時刻。 2022年12月29日,阿里又一次“擁抱變化”。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以內部公開信的方式宣布集團組織架構調整: 張建鋒不再擔任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勇將兼任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繼續擔任達摩院院長,全力帶領達摩院進行科技創新突破與前沿科技研究;周靖人將擔任阿里云智能CTO,并同時繼續兼任達摩院副院長;蔣芳接替童文紅擔任阿里巴巴CPO(首席人力官)。 同時,張勇為阿里圈定新關鍵字“進”。他強調,2023年是由戰略定力轉向抓住發展時機的關鍵年份,所有阿里人要用進取之心,集奮進之力。 算起來,自2015年接任阿里集團CEO,張勇身處高位已有7個年頭。 而這7年,幾乎可以說是阿里最復雜跌宕、最一言難盡的7年。前半程的順風順水、氣貫長虹,后半程的逆風撐船、運勢起落,都讓張勇這位“掌舵人”的航海之旅波譎云詭,亦暗藏審時度勢的“變道”法則。 取勢:抓住時代的β,瘋狂變大 在投資圈,有一個廣為流傳的小故事: 三個人坐電梯,一個不停地原地跑,一個不停地做俯臥撐,一個不停地撞頭。三個人登頂后,被采訪,他們是如何上來的。一個說自己跑上來的;一個說自己做俯臥撐上來的;一個說自己撞頭撞上來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貝塔面前,阿爾法顯得是那么可笑。站在管理學的角度,這又是一個啟迪了眾多頂層設計者的故事:戰略只有坐上趨勢的“電梯”,才能發揮效力,否則就是鐵匠鋪里打金鎖白費勁。 Ps:貝塔與阿爾法,是一組相對的概念,意義并不唯一,表示行業與公司的關系。 2015年底,張勇第一次發表員工公開信,將阿里巴巴的治理機制升級為“小前臺,大中臺”,即以強大、統一的中臺做支撐,服務不同板塊的前臺業務,從而讓決策和行動能夠及時響應客戶需求,靈活把握市場節奏。 從時間維度理解,這一戰略包含了趨勢和時機兩個方面。 “趨勢”是經濟、技術和市場呈現出來的大的運動方向,風吹向的應許之地。 2020年前的互聯網,雖然也有過寒冬和殘酷洗牌,可回過頭看,他卻是未來十年里最好的幾年:2015年-2019年,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從7.9億增長至13.19億人,電商滲透率持續提升,新業態、新玩法層出不窮。 換言之,這仍然是一個相對的紅利期和上行波。 “時機”是重點考慮自身(企業)發展,可能踏入的新征程和新領域適當的節點或機會。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該時段有利于擴張和多做、早做,并伴隨大膽的求新、求變。 “小前臺,大中臺”的“網狀”結構,因為后方支援的力量足夠大,讓前方部隊在行進時迅速、敏捷和激進,理論上是適宜沖鋒陷陣和精準投射的陣型。 隨后幾年間,阿里一直沿著這條路徑前行。抓住時代的貝塔,對自我進行革新,凡事百舉百全:從B2B到C2C,再到B2C、金融、企業服務、本地生活等不同類型的賽道,囊括購物、外賣、支付、出行、生鮮、快遞、娛樂等消費場景,公司的疆域越拓越寬,版圖越來越大。 圖源:阿里財報 數據顯示,2016財年-2019財年(每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阿里的營收從1583億元增長至5097億元,年均復合增速47.67%;歸母凈利潤從436.8億元增長至1494億元,年均復合增速50.67%。 一個突出的特點是,這一時期的阿里,因為生態成員企業間的關聯耦合獲得了非比尋常的集約優勢、規模優勢和攻伐彈藥,很多業態不再從小孵化,而是靜待“獵物”長大,輕松地捕之即食,比如高德、餓了么、優酷,實現了真正意義上有飛輪效應的資本化運作模式。 當然,不止阿里一家,騰訊、百度、美團等互聯網大廠,都是這么操作的,大家都在欲望中極限膨脹和瘋狂變大。 總的來說,在順周期的大環境中,張勇從企業面對的“時局”出發,通過對“變局”的適應和應對,以“小前臺,大中臺”戰略契合于趨勢,大量做乘法,達到階段性的“終局”,即阿里生態的“基礎設施”構建進一步完善,市場地位進一步鞏固。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無節制地吞咽、放縱,引致對正常經營秩序的干擾,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侵害,也為后續“挨打”埋下伏筆。 明道:弱化電商,弱化互聯網 如果說2020年以前的阿里是求新、求變,那么,從2020年開始,求生、求興則是其主基調。 一方面,中臺并非萬能。囿于技術迭代、環境演變,業務愈加龐雜,分工愈加細碎,它有著難以“轉身協同、顛覆性創新”等短板。對阿里、騰訊這樣體量的巨頭而言,這種短板從內到外,都是不堪忍受的阿喀琉斯之踵——比如美團、拼多多能異軍突起、咄咄逼人,從傳統電商和本地生活兩大方向逼近,笨拙的“中臺”難辭其咎。 張勇亦表達過對中臺的不滿意,太重了,并從2021年起加大修正力度,提出了經營責任制下的敏捷組織。 另一方面,疫情沖擊以及外部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互聯網企業逐漸透出漲不動的疲態,不僅僅是營收、利潤整體下滑和不斷的裁員、降薪潮,還有市值的腰斬、腳踝斬,而高層對平臺經濟的反壟斷信號,又讓行業風聲鶴唳。 2020年11月,螞蟻集團被暫緩上市;2021年4月,因“二選一”等違法行為,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處以182.28億元罰款。 該背景下,于2021年底,張勇再次為阿里“動刀”:升級“小前臺,大中臺”體系為“多元化治理”體系。 在節點財經看來,這其中蘊含了兩個緊要信息:宏觀層面的求生和微觀層面的求興。 大處著眼,近幾年,國家大力提倡科技創新,鼓勵實體經濟,推進新型工業化。 作為企業家,自然是要在第一時間感知風向標。放權給本地管理團隊,憑借多元共治,快速換道變軌,把握趨勢,融入趨勢,才能不被市場淘汰。 在此期間,阿里系相繼清退了對光線傳媒、芒果超媒、36氪、財新傳媒、博雅天下等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權,螞蟻集團也進入全面整改期。 深度嵌入我們衣食住行玩的巨無霸,有意識地收回他的投資觸角。 小處盯梢,經過十多年的突飛猛進,疊加人口紅利消退,電商已很難挖到新增量,“多元化治理”下,阿里的核心業務將從“廣度”增長切換到“深度”增長,從C端增長切換到B端增長,從國內增長切換到全球增長,比如淘特、淘菜菜、速賣通;一并的,還有在希望的田野里播種,形成新引擎、多引擎驅動增長的格局,比如云計算、數智化、AI。 概括成一句話,“多元化治理”戰略,既是時勢需要,又是現實考驗,阿里必須也只能朝著“弱化電商,弱化互聯網”的目標努力。 張勇亦在2022年初做全年展望時,給阿里寫下關鍵字“定”,且在多個場合表示,企業身處宏觀經濟之中,尤其需要戰略定力。 說到底,明道,諳道,才能掌握主動權,贏得未來。 公開資料顯示,2021財年(截至2022年3月31日),阿里巴巴中國商業(如淘寶、天貓)和國際商務(如Lazada、速賣通)合計收入占比為76.54%,并繼續下降至2022財年中期的74.76%,相較之前財年85%左右的占比,減少約10個百分點;同期,云端業務占比從8.74%擴大到9.31%。 2022年的雙11,阿里首次沒有公布成交額數據,曾經密集發布的戰報低調地濃縮成一句話:交易規模與去年持平。 盡管去電商化有一定成效,但從新生產力的貢獻看,卻很難說阿里的拐點已至,距離張勇明確要堅持的“消費、云計算和全球化”的三項指引也還有距離。 消費業務,阿里既要承受內需不振的壓力,又要和拼多多、京東、抖音、美團、快手存量廝殺;全球化業務,由蔣凡挑頭的海外市場,在與字節、騰訊同場競技時顯得非常吃勁,2021年Q4-2022年Q3各季度,其國際商務(Lazada、速賣通、Trendyol、Daraz及Alibaba.com)收入同比分別增長了18%、7%、2%、4%,減速嚴重,業務占比均在7%-8%之間。 變術:由“定”向“進”,阿里云之殤 莎翁有言,“一切過往,皆為序章”。張勇治下的阿里大概對這句話有更切身的體會。畢竟,艱難的2022年終于熬過去了,剛剛開啟的2023年已經展現出“春江水暖”的氣象。 2023年的關鍵字,張勇改成了“進”。從“定”與“進”的轉化,阿里的姿態正變得更加積極和樂觀,這既是互聯網行業發展大環境變化的寫照,也映射出張勇的順時應變之道。 兩處值得關注的細節是,在本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支持平臺企業大顯身手”被寫進了最終的會議文件;此次阿里“變陣”前的十幾天,新任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考察阿里,對阿里提出了“激發創新活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在推動發展、國際競爭和造福社會中大顯身手,爭當規范發展模范生、創新發展領頭羊”的期許。 背后的深意,張勇鐫刻在了歲末的公開信里:“隨著社會進入到和疫情共處的新階段,隨著國家對平臺經濟指明了未來發展方向,我們更加確信,唯有發展才是硬道理。” 言下之意,2023年的阿里,將不再以靜制動,以定為力,而是長驅直入,一往無前,打一場進攻戰。 這亦體現在一項重大人事變動上:張勇將兼任阿里云智能總裁,也引發外界浮想聯翩。 知名商業戰略專家周掌柜向節點財經表示,組織架構調整對于大公司來講,就是推動系統變革的前奏。往往因為之前的人力和領導力與新戰略不匹配,此次阿里換上更有沖擊力的新人,并且由最高層張勇直接領導云和釘釘,凸顯對云智業務的戰略性重視。 時至今日,云業務作為數字經濟時代最確定性的機會,已是阿里的第二大收入板塊,下了重注的牌局和著重培養的“扛旗手”。 不過,在群狼環伺的市場,以及各種內因攪擾,阿里云漸漸失了往昔披荊斬棘的豪邁,隱憂浮現,且日漸蔓延。 由于新市場開拓不力,最近4年,阿里云增速從2019年的接近80%,一路跌至最新季度的不足4%,創歷史最低點。 2022財年,阿里云的營收目標(不含阿里集團服務)一降再降,最終只完成了約745億元。 而在具有“藍海”潛質,訂單金額更高的政企市場,炮火猛烈,三大運營商,華為云、浪潮云、紫光云都進展極快——特別是華為云,得益于多年積累的B端基因,在政務條線混的風生水起,阿里云仿佛還沒有摸到門道。 根據IDC發布的《中國智慧城市數據跟蹤報告》(2022年7月),華為云在政務云基礎設施市場份額占比達25.8%,位列第一,浪潮云、中國電信、紫光云/新華三、中國移動緊隨其后,阿里云與其他互聯網云則被甩出街。 就在兩周前,阿里云香港服務器發生嚴重宕機事件,又為本次人事劇變壓下最后一根稻草,張勇罕見震怒:“‘客戶第一’的價值觀,從來都不是高高掛在公司墻上的標語……任何故障,對于阿里是萬分之一,百萬分之一的概率,但發生在客戶身上就是百分之百。” 2021年底,阿里云則因發現阿帕奇(Apache)Log4j2組件嚴重安全漏洞隱患后,未及時向電信主管部門報告,未有效支撐工信部開展網絡安全威脅和漏洞管理,被要求進行為期六個月的整改,亦顯著削弱其在政務云領域的信譽。 種種情況反映出,阿里云的確到了該刮毒療毒動“大手術”的時候了。 有前阿里云員工李牧如是評價:“該變了,阿里云再等下去,就要垮了。”另有阿里云離職員工Terry吐槽道:“內部管理粗糙,出了問題就甩鍋,斗爭很多,因為大家都沒有安全感。” 由張勇親自帶隊,足見集團對阿里云的重視,也印證了此前其所說的“云計算將成為阿里巴巴主要業務”的說法;某種程度上,這又是阿里云徹底打掃沉疴宿疾,凝心聚力,重新啟航的開局之勢。 只是,千帆盡過,百舸爭流,如今阿里云面臨的境地已是滄海桑田,能否撿起初出茅廬時的意氣奮發,仍然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但無論如何,2023年,阿里會有更多可預期的事情,大的轉折和新的故事。 而回顧過去七年,掌舵阿里這艘大船,航行在變幻莫測的商業海洋,乘勢、明道、變術,從求變求新到求生求興,再到進取奮進,張勇顯然對現實引力之重比誰都領悟的透徹,也比誰都懂得順勢與社會經濟同頻共振的道理。 正如他早前說的一句話:“盡管所有機會都看上去很漂亮,但什么不可為,對今天的阿里來講更為重要。”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文 / 七公 出品 / 節點財經 中航軍工研究: 文  張超  方曉明  王宏濤  梁晨  王菁菁 王綺文 摘要 “十四五”以來,伴隨衛星互聯網被納入新基建概念,新央企星網集團成立,2022年,在《2021中國的航天》中提及的“未來五年,中國將持續完善國家空間基礎設施”以及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大報告講話中對“航天強國”的表述變化下。可以預見,“十四五”未來幾年,“國家隊”有望進行更多的衛星部署規劃,同時民營企業也在加速入場,各類商用空間基礎設施計劃不斷被提出。 衛星制造產業有望擺脫傳統項目制,迎來大批量生產階段,2023-2025年潛在市場空間超過1000億元,行業整體規模由穩定持平轉為快速增長的確定性較強,板塊“價值投資”屬性將愈加凸顯,各衛星制造企業相關業務收入與業績規模有望迎來提升。 具體衛星制造產業投資邏輯及建議如下圖所示。 正文 1、產業概述:“航天強國”下空間基礎設施基石 衛星是數量最多的空間飛行器,是利用空間資源環境,為經濟社會各領域用戶提供通信廣播、導航定位授時、地球綜合觀測及其他產品與服務的天地一體化設施。衛星的分類方式較多,可以按照所處軌道、應用領域以及重量進行分類。其中,人造衛星主要所使用的主要軌道如下表所示。 同時,衛星可以按照應用領域分類,當前應用較為廣泛主要為通信衛星、導航衛星以及遙感衛星(對地觀測衛星)。其他還包括一些教育、科研用衛星等,但數量占比較少。主要幾種類型的衛星分類情況如下圖所示。 一套完整的衛星系統由功能配套、長期持續穩定運行的空間系統與地面系統組成,具體各分系統構成情況如下圖所示。我們將衛星制造投資領域的范疇限定在衛星空間系統上。 盡管導彈的種類眾多,但幾乎所有種類的導彈均由戰斗部、動力系統、制導系統以及彈體結構四部分構成可見以下圖表。 結合應用領域對衛星種類的分類,將衛星可以分為遙感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科學實驗衛星、技術驗證衛星以及其他衛星。各類衛星的具體定義及包含對象如下表所示。 在空間系統方面,盡管衛星按其應用領域分類眾多,但空間系統一般均由有效載荷和保障系統兩大類分系統構成。有效載荷用于直接完成特定的航天任務,保障系統用于保障衛星從火箭起飛到工作壽命終止星上所有分系統的正常工作,其中各種衛星的保障系統基本均由結構系統、熱控制系統、電源系統、姿控系統、軌控系統及測控系統構成,衛星空間系統各分系統的具體功能如下圖所示。 與導彈產業類似,衛星的設計、研發及制造也屬于系統工程,研制一顆傳統的新型衛星周期可達5-8年(小衛星或微小衛星研制周期有所不同,一般較短),而在研制發射成功后,其結構、電源、姿態和軌道控制等分系統構成的保障系統平臺一般可繼續用于其他新研制的相同類型及規模的衛星,縮短未來型號的研制周期及降低成本。 由于衛星所處的在軌工作環境一般為真空、高低溫交變、強電磁輻射等惡劣環境,因此衛星具有不可維修性、自主工作性的特點。在此條件下,衛星保障系統的性能指標主要包括尺寸、質量、功耗、壽命、可靠性、遙測參數、遙控指令等,而在有效載荷方面,其性能指標與衛星的應用領域有關,如遙感衛星中的對地觀測衛星有效載荷要考慮相機分辨率、數據傳輸速率、數據壓縮比、信息存貯容量等。 市場方面,根據美國衛星工業協會(以下簡稱“SIA”)的年鑒統計,2019年以來,全球衛星市場呈現出衛星發射數量大幅上升,而衛星制造市場規模明顯下降的不匹配現象。 ①全球衛星發射數量近年來大幅提升,根據SIA統計的全球各類衛星發射數量上看,盡管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延誤了全國多國部分衛星星座部署計劃進度,但是受到SpaceX、OneWeb等商業航天公司加速低軌衛星互聯網建設影響,全球衛星發射數量,特別是通信衛星的發射數量出現了階躍式增長。 ② 近三年全球衛星制造市場規模出現明顯下降。根據SIA公開的數據,伴隨著全球衛星發射數量的大幅增長,在2020年及2021年的衛星制造市場規模卻較2019年出現了明顯下降,處于歷史較低水平,2021年全球市場規模為137億美元。我們認為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低成本小衛星星座及數量(特別是Space-X的星鏈計劃等等)占比有所提升,另一方面部分單體價值量較大的衛星(往往為大型衛星)在軌保有量已經達到一個較高水平,新增大型衛星的研制、交付以及發射都受到疫情影響出現延誤所致。 2、需求側:大量空間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有望“十四五”落地 衛星制造產業是衛星應用產業的空間基礎設施上游,也是衛星應用產業拓展市場的基礎。伴隨著當前衛星通信、導航及遙感等衛星應用產業的快速發展,對衛星制造的需求構成了核心驅動力。 2022年初,國務院發布了《2021中國的航天》報告,其中“發展空間技術與系統”與“培育壯大空間應用產業”兩章明確提及了“未來五年,中國將持續完善國家空間基礎設施,推動遙感、通信、導航衛星融合技術發展,加快提升泛在通聯、精準時空、全維感知的空間信息服務能力。研制靜止軌道微波探測、新一代海洋水色、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大氣環境監測等衛星,發展雙天線X波段干涉合成孔徑雷達、陸地水資源等衛星技術,形成綜合高效的全球對地觀測和數據獲取能力。推動構建高低軌協同的衛星通信系統,開展新型通信衛星技術驗證與商業應用,建設第二代數據中繼衛星系統。開展下一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導航通信融合、低軌增強等深化研究和技術攻關,推動構建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PNT)體系。持續完善衛星遙感、通信、導航地面系統”。 當前,我國衛星制造產業的需求往往集中在新衛星星座構建以及對傳統衛星的備份與更新,因此可以從“十四五”未來幾年各衛星星座的布局計劃和備份更新計劃來判斷我國衛星制造市場需求情況,但由于應用于不同領域的衛星的空間系統有效載荷一般不同,因此其對應的衛星產值也存在較大差異,絕不可一概而論,為對未來衛星制造產業市場規模進行更好的測算,需要提升對衛星星座計劃的顆粒度,從應用于不同領域的各類衛星進行單獨討論。 根據UCS統計的全球在軌衛星數量,可以明顯發現,近年來在美國Space-X公司密集部署Starlink低軌衛星互聯網中的通信衛星下,美國在軌衛星種類中的通信衛星已經達到510顆,接近我國全部在軌衛星數量的541顆,我國當前在軌衛星仍然以遙感衛星為主,其次是大量的技術發展驗證衛星。 按照我國公開披露的航天發射記錄來看,2012年以來我國發射的各類衛星數量中(見下圖),具有如下特點: ① 自2016年起,我國發射了大量應用于國土資源勘測、氣象及災害監控的遙感衛星,且其數量總體保持高速增長; ② 我國在加速建設第三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背景下,2018-2019年北斗導航衛星發射量較大; ③ 在2015年和2018年技術驗證衛星(遙感技術驗證衛星占比較大)發射數量達到一個峰值下,2017-2018年及2020年-2011年遙感衛星的數量出現高速增長。 因此我們判斷,在2021-2022年我國技術驗證衛星發射數量不斷創下歷史新高下,2023年之后遙感衛星以及通信衛星星座組網將持續保持密集部署節奏,特別是在衛星互聯網被納入國家“新基建”戰略背景下,通信衛星的發射數量有望達到一個歷史新的高點。 當前衛星制造產業的需求上,“十四五”未來幾年我國衛星制造市場需求預計超過2300顆,類型上以通信及遙感小衛星或微小衛星為主。我們對“十四五”未來三年(2023-2025年),我國衛星發射計劃及相關各類衛星發射數量進行分析,包括對當前在軌正常工作衛星的退役更新以及未來衛星星座的新部署計劃兩部分。具體到各類衛星發射計劃,我們有以下測算: ① 通信衛星 通信大衛星方面,基本功能更多集中在傳統廣播電視信號傳輸、應急通信、手機移動通信、高軌衛星互聯網以及轉發器租賃等,壽命一般在15年左右。我國在軌的通信大衛星主要包括航天科技集團的中星衛星系列、亞太衛星系列以及中國電信運營的天通一號衛星系列等等,其中,與衛星互聯網建設關聯較大或未來替換的衛星有可能采用高通量衛星(潛在構成高軌衛星互聯網星座)的衛星系列,主要為中星衛星系列以及亞太衛星系列。 通信小衛星(或微小衛星)方面,基本功能更多集中在應急通信、手機移動通信、窄帶物聯網、車聯網、低軌寬帶衛星互聯網等,壽命一般在5年左右。目前來看,主要是低軌衛星星座為主,其中,寬帶星座主要包括天行者星座以及銀河Galaxy星座等等;窄帶物聯網星座主要包括行云工程、天啟星座以及吉利未來出行星座等等。 ② 導航衛星 導航衛星方面,我國主要以北斗導航衛星為主。該衛星組成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繼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之外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未來我國導航衛星建設可能多以導航大衛星或星基導航增強系統為主 當前,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已無補充發射及更新計劃,北斗三號系統全球衛星組網空間段已經完成,以更新備份需求為主,未來我國導航大衛星的新增需求將主要來自下一代北斗衛星組網部署計劃,微厘空間低軌衛星導航增強系統等等。 ③ 遙感衛星 遙感衛星方面,作為當前我國所有衛星種類中數量占比最高的一種衛星,當前各遙感衛星星座組網部署眾多,而近年來,我國未來遙感衛星的部署計劃也領先于其他衛星數量,主要原因為遙感衛星作為小衛星及微小衛星數量占比最多的衛星類型,具有低成本和研發響應快的特點,同時遙感衛星下游應用市場廣闊,以上均導致其近年來數量上成為了商業航天領域中發展最快的領域。 綜合以上對通信、導航以及遙感衛星的計劃測算,2023-2025年我國衛星制造市場需求預計超過2300顆,類型上以通信及遙感衛星為主,特別是小衛星或微小衛星。具體統計結果如下表所示。 綜上,我們判斷,在“十四五”的未來幾年中,導彈需求的核心驅動力中短期主要來源于國內“成熟型號裝備的消耗性補充”以及“新型號裝備的定型量產”兩大因素,而在“十四五”末期及“十五五”時期,軍貿將逐步成長為導彈產業需求持續提升的第三驅動力。 3、供給側:大衛星“國家隊”主導,小衛星領域百花齊放 由于衛星制造產業同樣具有系統性強,協作面廣的特點,因此參與其中的主體眾多,按照單位性質可以分為兩大類:以航天央企、其他國企或國家科研機構為代表的“國家隊”,以及民營商業航天企業。 當前,導彈產業供給側整體呈現出大衛星由“國家隊”主導研發生產,小衛星及微小衛星領域逐步趨于百花齊放的特點。各類市場參與主體的特點如下圖所示。 衛星制造產業我們僅考慮空間系統,具體產業鏈各環節情況如下: ① 衛星制造產業鏈上游主要為衛星的工程研制,包括衛星的總體論證、設計、仿真測試及試驗。衛星總體論證設計、仿真測試及試驗主要由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集團及中科院所屬衛星相關研究所或所屬企業、相關高校參與,此外當前也有部分微小衛星(立方星)的總體設計、仿真測試及試驗由高校、相關商業衛星企業參與。 ② 衛星制造產業鏈中游主要包括衛星試樣的設計、制造及生產、其中涉及到的通導遙衛星有效載荷、結構系統、測控系統、姿軌控制系統、熱控系統、電源系統由于對相關專業技術積累及資質要求較高,同時與衛星的總體論證、設計關聯性強,因此行業壁壘較高,主要仍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集團及中科院等相關科研院所或所屬企業參與,民營企業主要集中于零部件及電子元器件等配套產品供應,但當前伴隨以低成本的小衛星或微小衛星為主構成的商業衛星星座數量快速增長,衛星制造產業鏈中游的民營企業數量有望持續增多。另外,目前參與衛星地面測控網及數據處理的參與者已開始由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及中科院等相關科研院所或所屬企業向部分具有相關資質的民營企業拓展。 ③ 衛星產業鏈下游則主要是衛星在軌測試及正式運營,目前主要由提供衛星通信、衛星導航及衛星遙感三類應用服務的企業為主,伴隨衛星產業鏈下游應用向民用領域快速拓展背景下,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集團及中科院所屬相關企事業單位外的大量民營企業開始參與其中,市場競爭較為激烈。 衛星制造產業鏈各部分上市公司情況分布具體如下圖所示,可以看出,多數上市公司集中在衛星產業鏈中上游分系統領域的地面測控網及數據處理領域、以及一些星載上游元器件配套領域上市公司數量相對較多。 當前,在我國衛星制造需求側,特別是小衛星制造需求有望迎來提速的背景下,多家“國家隊”以及商業航天衛星制造總裝企業已經建設了批量化柔性小衛星生產產線,衛星制造企業收入與盈利也有望進一步度提升。參考航天科工空間公司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衛星產業園的衛星智能生產線,根據央視財經報道,可以將需要6-8個月生產的定制化小衛星生產時長縮短至一個多月,并能夠降低成本(生產效率提高至少40%,單星生產周期縮短超過80%,人員生產效率提升10倍以上)。 4、當前市場概況及未來的發展判斷 從衛星各細分產業收入增速變化情況來看,2022年三季度,衛星制造企業收入迎來提速,衛星制造產業規模有望駛入發展快車道,而根據我國2023-2025年衛星部署計劃測算,未來三年我國衛星制造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000億元,市場擴容或呈現逐步提速特點。 (1)空間基礎設施建設驅動產業規模增長提速 從衛星制造產業中的上市公司近三年及2022年三季報情況來看,衛星制造產業上市公司收入增長出現提速,由中報的6.08%提升至24.22%,衛星制造產業整體全年增速也有望較2019-2021年再上一個新臺階。 從衛星制造企業合同負債與預收賬款來看,2022年三季度末出現明顯提升,我們認為反映出衛星制造企業的在手訂單同比有所提升,而衛星制造企業的存貨仍處于穩定增長態勢,也表明當前衛星制造企業的在手訂單尚未迎來大規模的備貨生產,訂單業績有望更多兌現至2023年及未來。 從國務院發布的《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明確指出中國始終把發展航天事業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提出了未來五年研制構建包括多種通信、導航以及遙感衛星空間基礎設施,同時持續完善衛星通信、導航、遙感地面系統。 我們認為,無論是處于特種應用需求還是商業應用需求,包括SpaceX、Oneweb、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銀河航天等多國企業都在爭相布局衛星互聯網寬帶通信系統,同時我國目前已披露了包括星基導航增強系統、國家遙感衛星或商業遙感衛星星座的密集部署計劃,可以預見到,“十四五”未來幾年,作為二十大報告中“航天強國”建設中重要基礎,我國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有望加速落地,也將驅動衛星制造企業未來中短期收入得到持續提速。 (2)未來三年市場規模超千億元 除了通信、導航以及遙感衛星外,盡管科研衛星市場價值較高、技術驗證衛星發射數量較多,但由于我國科研衛星數量相對全球發射較少,同時技術驗證衛星實際價值較小,因此暫未將其計入衛星制造市場規模測算中。 結合以上對三大主要種類的衛星在2025年前已經披露的需求數量(不考慮衛星星座計劃夭折),我們對各類衛星測算基本假設以及測算的結果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出,我國2023-2025年衛星市場規模可超過1000億元,年均市場約360億元。其中,70%以上市場有望來自于部署在LEO的通信、導航或遙感小衛星(或微小衛星)。 (3)未來三年衛星制造產業市場或逐步提速 在衛星制造產業未來三年市場超千億元來看,市場空間較為廣闊,而從供給側企業擴產能情況來看,衛星制造產業多個上市公司通過IPO或定增等方式,募集資金投向衛星配套產品的產業化項目或技改擴產項目。經統計,多個上市公司的擴產均在2024年至2025年之間完成,考慮到產能爬坡期,我們預計2023年衛星制造企業收入規模有望逐步提速,2024年-2025年有望迎來衛星發射部署密集期,同時考慮未來三年的千億市場規模中,壽命為5年左右的小衛星(或微小衛星)相關市場規模超過70%,該類小衛星的更新替換以及更多商業小衛星星座的落地將構成我國衛星制造產業市場規模維持快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5、投資建議:關注產業提速下的投資機會 從投資角度看,衛星制造板塊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相對軍工行業整體偏高,一方面是衛星制造板塊企業數量相對較少,企業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更重要的是衛星制造板塊以前的小批量生產造就了各產業鏈上企業商業模式更趨于項目制,收入波動性較大,業績增長預期不明確。 但是,“十四五”以來,伴隨衛星互聯網被納入新基建概念,新央企星網集團成立,2022年,在《2021中國的航天》中提及的“未來五年,中國將持續完善國家空間基礎設施”以及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大報告講話中對“航天強國”的表述變化下,可以預見,“十四五”未來幾年,“國家隊”有望進行更多的衛星部署規劃,同時民營企業也在不斷入場,各類商用空間基礎設施計劃不斷被提出。 在此之下,衛星制造產業有望擺脫傳統項目制,迎來大批量生產階段,2023-2025年潛在市場空間超過1000億元,行業整體規模由穩定持平轉為快速增長的確定性較強,板塊“價值投資”屬性將愈加凸顯,各衛星制造企業相關業務收入與業績規模有望迎來提升。 針對于衛星制造產業,我們建議從商業模式轉變及高價值分系統兩個維度去挖掘投資機會,具體觀點如下: (1)聚焦項目制轉為批產化下,企業收入與利潤規模的提升 關注通信以及遙感小衛星制造產業鏈上已經具有一定批生產的配套企業或總裝企業收入與利潤規模的提升。根據我們統計的2023-2025年衛星制造市場規模測算,通信衛星以及遙感衛星星座在需求量以及總體市場規模上都具有相對更高的優勢。 同時,伴隨未來幾年通信及遙感小衛星發射數量增速的逐步提升,相關產業鏈上市公司的市場空間擴容速度將逐步駛入快車道,部分企業的商業模式有望逐步有項目制轉為持續性批產,業績兌現能力有望得到進一步加強。 盡管部分衛星制造企業配套的盈利能力或因衛星單體價值量下降而短期承壓,但伴隨規模效應帶來邊界成本改善以及產量的提升,企業毛利率下滑帶來的陣痛將逐步得到緩解,并對公司利潤提升影響有限。 (2)聚焦高價值分系統領域企業 通信及遙感小衛星中有效載荷、控制系統、電源系統以及測控系統配套企業中,關注已經具有低成本及產業化能力的企業,或具有較高技術水平(毛利率較高),正處于產業化過程中的企業。 在衛星空間系統的分系統,主要由結構系統、熱控制系統、電源系統、姿控系統、軌控系統及測控系統構成。從不同種類衛星空間段各分系統成本(經費)的構成中可以看出,各類衛星空間段成本構成差異較大。 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同種類的衛星的成本構成差異不單單僅存在于不同的有效載荷上,其工作軌道帶來的環境差異等也將會對衛星空間段其他分系統的性能需求產生較大影響,進而促使其成本構成較大。總體來看,各類衛星空間段分系統成本構成的共性主要在于有效載荷、控制系統、電源系統以及測控系統成本占比均超過50%以上。 同時,在有效載荷、控制系統、電源系統以及測控系統等高價值量領域中,已經具有低成本及產業化能力的企業更有望在衛星制造行業提速之際具有先發優勢,而具有較高技術水平(毛利率較高),正處于產業化過程中的企業有望獲得相對更高的業績彈性,消化相對較高的估值。 中航證券研究所由五次獲得新財富機械(軍工)第一的明星分析師鄒潤芳領銜,董忠云博士擔任首席經濟學家,著力打造總量研究引領,以軍工、硬科技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鏈投研體系,同時重點覆蓋部分大消費領域。 研究所擁有全市場規模最大的軍工團隊,依托航空工業集團央企股東優勢,深耕軍工行業各細分領域,同時涉獵宏觀策略、先進制造、科技電子、新能源、新材料、醫藥生物、農林牧漁、非銀、社服等多個研究方向。目前的主要業務包含:投研服務(可全面服務一、二級市場機構投資者)、主題指數構建及相關產品研發、協助投行類項目承攬及合作等。 張超(證券執業證書號:S0640519070001),中航證券軍工行業首席分析師,畢業于清華大學精儀系,空軍裝備部門服役八年,有一線飛行部隊航空保障經驗,后在空裝某部從事總體論證工作,熟悉飛機、雷達、導彈、衛星等空、天、海相關領域,熟悉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及國內外軍工產業和政策變化;2016-2018年新財富第一團隊核心成員,2016-2018年水晶球第一團隊核心成員。 zhangchao@avicsec.com 王宏濤(證券執業證書號:S0640520110001),中航證券軍工分析師,畢業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第二總體設計部,飛行器設計專業博士。曾從事航天裝備總體設計方向研究,熟悉國內外各類航天整機及主要分系統設計原理,對我國航空航天各軍用武器設備行業有較深入了解。 wanght@avicsec.com 方曉明(證券執業證書號:S0640120120034),中航證券研究所軍工行業研究助理,清華大學工程力學與航天航空專業學士、經濟學專業雙學士,航天航空學院飛行器設計專業碩士;具備兩年軍工行業股權投資經驗,關注航空航天領域。 fangxm@avicsec.com 梁晨(證券執業證書號:S0640519080001),中航證券軍工分析師,從事軍工行業研究;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碩士;熟悉航空制造、材料加工等領域,熟悉軍工企業科研及生產體系。 liangc@avicsec.com 王菁菁(證券執業證書號:S0640518090001),中航證券分析師,英國薩里大學金融管理理學碩士,具備軍工產業從業背景,熟悉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從事兵器、兵裝相關領域研究。 wangjj@avicsec.com 王綺文(SAC執業證書號:S0640121120018),香港城市大學商務資訊系統理學碩士,從事軍工測試類公司研究。 wangqw@avicsec.com 證券研究報告名稱:【中航證券研究】2023年軍工行業投資策略:戰地黃花分外香 對外發布時間:2023年1月14日 中航證券研究所 研究創造價值 ● 掃碼關注我們 航空報國 航空強國 ○ 心心相印o: 英方軟件(SH688435)中孚信息(SZ300659)遠望谷(SZ002161) 數據復制軟件就是把數據從一個數據源拷貝到其它地方。數據復制過程為從生產源頭 捕獲數據、數據傳輸、數據復原。根據捕獲數據的層級來源不同,數據復制分為存儲硬件 級、操作系統級和數據庫級。數據復制軟件將不同層級的數據復制到相對應的同層級目標 端,如存儲硬件層直接復制到另一個存儲硬件設備(硬盤、U 盤和磁帶等);如數據庫級 復制的數據是業務系統和應用軟件存儲在數據庫里的數據。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的發展, 目標端已經可以從傳統的物理機拓展到虛擬機、云端和大數據平臺。在數據復制過程中, 對數據的安全保護和流通性保障也較為關鍵,因此數據復制行業逐漸拓展了一些其他功能 的軟件,如數據脫敏軟件,以保障復制過程的安全性。 數據復制的核心應用領域就是災備,即容災和備份。災備軟件以數據復制軟件技術為 基礎,備份和容災的核心差異在于對業務連續性的要求程度不同。 備份是基礎應用,對實時性要求不高。備份軟件主要把生產服務器的源數據復制到另 一個備份服務器里,一旦服務器故障或發生災難,公司可以將系統恢復到上一次備份的時 間點,但恢復時間較長,無法達到分鐘級或秒級。備份分為定時備份和實時備份,定時備 份即間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備份,比如搬運車每半小時搬運一次生產端數據,可以是全部 數據,也可以是有新變化的數據。定時備份在數據恢復時可能會導致未備份的數據丟失, 實時備份則是持續性的數據備份,確保數據零丟失,二者對于數據復制的實時性要求不同。 打個比方,我們日常用到的百度云、騰訊微云、蘋果的 icloud 等,都是用到的備份的功能, 這些功能就是操作系統層級的復制,安裝在操作系統上。用 U 盤、移動硬盤對數據進行備 份,就是存儲層級的復制。 容災提供不間斷的數據保護,強調業務的連續性。容災以備份為前提,且必須為實時 數據復制,當服務器故障或發生災難時,容災軟件除了數據復制的功能外,還可以將主系 統迅速切換到備份系統或短時間內把數據從備份端恢復到本地或云端,可達分鐘級甚至秒 級系統恢復。因此容災方案更多會應用在對業務系統中斷非常敏感的行業,例如金融行業 的交易系統、醫院 HIS 掛號系統多會采用容災方案,而非核心業務系統或應用軟件更多會 選擇備份方案。判斷容災產品優劣的核心指標主要為 RTO 和 RPO。RTO 是指災難發生后, 從系統宕機開始,到系統恢復且可以支持業務部門運作時,此兩點之間的時間。RPO (Recovery Point Objective) 恢復點目標。RPO 是指災難發生后,容災系統能把數據恢復 到災難發生前時間點的數據,衡量企業在災難發生后會丟失多少生產數據,也代表了企業 能容忍的最大數據丟失量,RTO 和 RPO 越小越好。 數據復制的應用場景在不斷拓展。數據復制典型應用除了容災、備份、云災備外,也 推廣到了數據庫同步、數據遷移、智能災備管理、數據副本管理1、數據流管理、大數據收 集分發、數據跟隨等更多應用領域。 公司深耕于數據復制與保護軟件行業,十年間不斷豐富產品類型,成為災備純軟件領 域排名第一的國內三方數據復制企業。公司成立于 2011 年,成功研發了字節級復制技術, 推出首款產品——高可用災備管理軟件 i2Availability 1.0 版本。2011 年到 2014 年公司 進一步推出了數據實時復制軟件 i2COOPY、系統遷移軟件 i2Move、持續數據保護與恢復 軟件 i2CDP、云災備軟件 i2Cloud 和同構數據庫雙活復制軟件 i2Active,初步形成了“容 災+備份+云災備+大數據”的產品體系,產品初期主要服務于證券行業。2015 年上線云服 務平臺“英方云(i2yun.com)”。同年,公司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向金融、政務、醫療、電 信等領域擴展,并推出統一軟件管理云平臺,為客戶提供 DRaaS 服務,并不斷豐富產品 矩陣,推出備份管理軟件 i2Backup、數據副本管理軟件 i2CDM、數據流復制管理軟件 i2Stream 等。 公司數據復制產品業務場景覆蓋范圍廣,產品矩陣完善。公司主營業務即基于動態文 件字節級復制技術、數據庫語義級實時數據同步以及卷層塊級復制三大技術,為用戶提供 數據復制相關的軟硬一體機,純軟件和相關軟件服務,實現對數據庫、操作系統及業務系 統的保護。公司產品可廣泛用于政府、金融、制造業、醫療等對數據保護及業務連續性要 求較高的行業,產品包括備份、容災、云災備、大數據復制和遷移等的場景需求。其他業 務主要為通過經銷云廠商的云平臺產品獲得云廠商返利,是主營業務的輔助。 災備下游行業需求釋放帶動公司營收持續增長。2013 年到 2021 年,公司營收由 103 萬元增長至 1.60 億元。2022 年 1-9 月,公司營收實現 1.14 億元,同比增長 33.59%,歸 母凈利潤為 617.24 萬元,同比增長 60.61%。招股書披露,即使 2022 年受到疫情的影響, 全年公司營收預計約為 1.96 億元—2.14 億元,同比增長 22.90%-34.23%,歸母凈利潤約 為 3435.25 萬元—4848.69 萬元,同比上升 1.27%-42.94%。 公司按照業務類型主要拆分為:容災、備份、云災備、大數據。2021 年除容災業務收 入同比下降 2.07%,其他業務收入均有所增長,備份業務收入同比增長最高,為 55.57%, 云災備收入增長 34.93%,大數據收入增長 54.36%。容災場景為公司產品的主要應用場景, 2021 年容災、備份、云災備、大數據收入占比依次為 48.42%,8.54%,14.16%,28.88%。 公司的軟件以容災場景為主,2020 年公司容災軟件占比小幅增長,為 58.76%。備份軟件主要搭載容災類軟件共同形成綜合解決方案,與其他三方數據復制軟企形成差異化競爭。 2021 年大數據和云災備場景收入占比增加,容災場景收入有所擠壓。容災產品內含有基本 的數據復制功能,在業務系統災備解決方案中,容災軟件和備份軟件可以搭配使用。若涉 及云災備,公司通常會把容災軟件搭配云遷移軟件 i2Move 等一起形成解決方案。公司與 上海愛數、鼎甲等三方數據復制軟件企業的核心區別在于業務場景的占比不同,愛數和鼎 甲產品主要應用于備份場景,公司與其他數據復制軟件企業形成差異化競爭(后文將詳細 描述)。 大數據業務主要是數據庫復制,成為新的增長點,2021 年大數據收入占比相比 2020 年增加 6.64%,2019年到2021 年大數據收入CAGR 達44.1%。大數據復制軟件 i2 Active 和 i2 Stream 搭配使用,可滿足同構數據庫之間的實時復制、異構數據庫之間、異構數據 庫到大數據平臺的復制功能。公司災備場景和大數據場景的產品主要區別在于數據復制層 級不同,災備及云災備產品是操作系統層級的數據復制,實現數據備份或業務連續性保護。 而大數據場景產品基于數據庫復制層級,聚焦于數據庫之間、數據庫到大數據平臺的復制 和數據庫之間的容災,是大數據采集的基礎。 下游需求旺盛,研發、銷售投入呈現上升趨勢。公司當前處于擴張期,銷售費用和研 發費用主要來自于銷售人員和研發人員數目增長導致職工薪酬的增加。2022 年 1-9 月研 發人員平均人數較去年同期增長 21.84%,銷售人員平均人數較去年增長 11.03%。公 司研發費用占比營收最高,達 42.86%,同比增長 30.75%。銷售費用占比 35.24%, 同比增長 17.56%。 公司主要客戶來自于金融和黨政領域,電信運營商客戶收入占比逐年提升。公司的容 災方案可廣泛用于政府、金融、制造業、醫院等行業,2021 年公司收入主要來自于金融客 戶,金融客戶占比 27.32%,其次為黨政機關占比 22.26%,近年來的運營商也成為公司客 戶端主要動力,2020 年運營商客戶同比增加 89.2%,公司客戶黏性度較高,且公司目前在 金融和政府領域已形成規模穩定收入。 公司綜合毛利率近 3 年保持 80%以上,凈利潤因為體量較小波動較大,但歷史上也達 到 30%以上。毛利率、凈利率均處于計算機行業 5%分位數,原因是公司的商業模式為標 準軟件。 目前國內有純軟件、軟硬一體機兩種交付方式,公司以純軟件方式銷售。企業研發災 備軟件并測試成功后,通過直銷或者經銷方式把軟件使用權售賣給用戶。用戶在購買容災 及備份產品時,可以單獨購買相關軟件,以 license 的方式交付。客戶自行購買服務器或者 訂閱云平臺,再將該軟件安裝在需要進行數據復制的服務器中。為了打開市場,災備廠商 也會售賣一體機產品,一體機在銷售時已自動將軟件預設好,使用便捷,開箱即用。 公司軟件毛利率高于一體機,且逐年上升。公司軟件產品主要安裝在客戶的服務器端, 為標準化產品。軟件除前期研發費用投入外,后期一般無需發生成本。2019 年到 2021 年, 公司的軟件產品毛利率從 90.82%提升到 96.16%。軟件產品的成本主要是來自于部分項目 客戶根據自身業務系統的復雜程度以及安全性需求提出現場安裝實施需求所發生的人工成 本以及據客戶要求購買的三方軟硬件成本。隨著公司提升技術人員現場部署實施使用效率, 且代采的軟硬件需求也有所下降,軟件產品成本較往年大幅下降。 公司軟件的定價與其他應用軟件企業定價模式基本一致,分為永久授權和期限費用(或 訂閱)模式。永久授權模式下,客戶獲得的軟件授權是永久性的,一次性購買價格較高。 期限收費模式或訂閱模式下,客戶僅獲得一段時間的產品授權。公司主要通過永久授權模 式銷售軟件產品,永久授權模式收入占比達 98%及以上,期限收費模式占比小,永久授權 模式下的用戶有海通證券、華為等大型企業。期限費用每次收費低于永久授權,但長期來 看期限費用模式成本要高于永久授權。由于災備的必要性,用戶通常都會選擇永久授權模 式。 2019 年到 2021 年,公司的災備軟件單價基本穩定在 9 萬元左右,大數據軟件單價得 益于公司產品的性能,如穩定度、實時性、兼容度等不斷提升,并成功應用于多個大型標 桿項目,平均單價和銷量都有所上升。 一體機是公司提升市場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并打入大客戶的非重要系統的產品系列 補充,針對于解決 IT 系統數據量較小、數據復雜程度較低的客戶的災備需求。2021 年, 公司一體機的收入占比較 2019 年有所下降。銷量 2019 年到 2021 年從 507 臺下降到 376 臺。產品銷售結構的變化符合公司戰略定位。硬件產品由于需要外采服務器,公司外采服 務器主要來源于 DELL,平均單價約為 2.92 萬元(22H1),由于匯率等因素影響,近兩 年的服務器采購成本有所增加。一體機毛利率 2020 年為 68.50%, 2021 年和 2022 年 H1 毛利率為 65.68%和 65.39%,但整體較為穩定,一體機銷量下降對整體毛利有拉升作 用。 市場質疑為什么純軟件的公司人均創收較低,本質是行業處于早期,根據我們模型未 來幾年會大幅提升(最后一章盈利預測可以看到)。如下圖典型的軟件企業人均創收較高 上,2C 屬性最強的金山辦公是 78 萬(2021 年),帶有定制化開發的恒生電子是 41 萬(2021 年),公司目前人均創收相對較低,主要原因在于營收規模較其他軟件企業較低,公司仍 處于產業增長早期,投入較大,未來營收規模預計會維持高速增長,人均創收將快速增長。 廣聯發、金山辦公、恒生電子均經歷了人效提升的階段。 市場對于空間擔心幾個問題: 災備市場本來不大? 其中備份的規模大于容災,公司以容災為主,實際市場更小? 其中一體機的需求大于純軟件,公司以軟件為主,實際市場更小? 4.1 空間:靜態與動態均有較大空間 全球千億級市場,中國目前僅幾十億。根據 IDC 數據,2021 年國內數據復制市場規模 為 5.97 億美元,同比增長 19%。其中一體機市場規模 3.62 億美元,純軟件規模 2.35 億美 元。對應全球,2021 年市場規模為 152.65 億美元,同比增長 3.78%,其中一體機市場規 模 45.2 億美元,純軟件市場規模 107.45 億美元(云 21.65 億美元)。 對標全球滲透率,至少有 2-3 倍的靜態空間。從兩組數據看,1)我國存儲(IDC 定義 為 ESS,企業存儲系統)收入在全球占比 18%,但數據復制保護一體機僅占 6.2%。2)根 據 IDC 數據,全球存儲投入中對災備產品整體解決方案需求大約占比 30%,國內僅 8%。 從以上兩組數據看,從滲透率的角度看,中國隨著滲透率的提升,至少 2-3 倍的靜態空間。 按照存儲容量占比計算,中國災備市場潛在成長空間大。據 IDC 數據,2026 年全球災 備純軟件市場規模為 128.16 億美元,按照中國存儲容量占世界存儲容量比重為 18%計算, 2026 年中國災備軟件市場潛在空間為 23.1 億美元(2021 年為 2.35 億美元,約 10 倍空 間)。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數據僅討論操作系統、數據庫層級的災備情況,目前仍有大 量的災備以存儲硬件磁盤為主。若考慮到未來的需求是從存儲切換到軟件或一體機,市場 空間更大。根據智研咨詢的數據,2021 年災備市場 333 億元市場規模,這個包含了硬件存 儲部分。 為什么還有這么大的潛在空間,從驅動力分析。 從頂層看,數字經濟、數據要素是長期驅動力。數字經濟時代下,產業數字化進程加 速帶動存儲數據量的增長和大數據市場的繁榮,使得下游對大量數據復制的需求增加。根 據 IDC 數據 2016 年-2021 年,我國數據中心市場收入 CAGR 約 4.7 %。尤其,大數據規 模的增長使得對數據庫復制的需求增加,拓寬了數據復制場景,進一步拉動了對數據復制 軟件的需求。 中觀的驅動因素是因為信息安全事件頻發,自身安全需求與政策要求。近年來服務器 故障、突發災難導致的數據丟失、破壞、業務系統中斷等的發生也給企業造成了巨大損失, 據《中國災備行業白皮書》披露,醫療行業應用系統級災難恢復比例達 55%,核心系統因 故障停機次數超過一次的醫院達到 50%。在各行業對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驅使下, 尤其是金融醫療以及政府機關、電信行業等為主的領域對備份和業務連續性的需求顯著增 加。 在數據安全法、等保 2.0 等信息安全的合規要求下,下游企業均在加大災備投入。如 2020 年 11 月 11 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并實施了《金融行業網絡安全分類保護實施指南》, 對金融業的數據備份和恢復提出了更高、更詳細的要求。第三個保護級別增加了完整/增量 備份需求和遠程災難恢復要求;第四個保護級別要求完全備份至少存儲一個月,以實現數 據冗余。與國家標準相比,財務標準的要求更加具體。對災難恢復中心的建設、運營、配 置和管理的財務業務要求更加明確。 在上述大的產業發展下,我們判斷 2022-2023 年加速的原因,是因為信創。2022 年 前為狹義信創需求,可視為黨政 IT 系統替換需求。預計 2023 年開始廣義信創,指的是隨 中國 IT 供應鏈能力提升、產品力提升,通信、金融等行業(主要為央國企)的國產化需求。 災備軟件作為應用軟件,屬于國產替代范疇,其中備份有明確要求,容災國內廠商不多但 國產化也明確。2000 年以前,我國的災備產品仍以國外品牌,如 Veritas,Symantec, Quest 等備份軟件,應用于國內絕大部分高端行業如軍工、政府單位、銀行甚至海關等, 直到 2000 年左右,國內才開始有一些產品,如火星高科、深圳的四方科大這些國內最早老 牌備份企業,2008 年上海愛數出現,國內慢慢開始出現災備產品。2016 年開始,國內產 品響應國家政策,才陸續引入這些國產產品到高端行業。目前災備信創產品占比較高的有 愛數、鼎甲、華為等。根據 IDC 數據,2019-2021 年國產化率為 27%、41%、46%,預 計未來幾年將持續提升。 另外,信創下的國產化數據庫替代,也給數據庫復制帶來了大機會。目前國內對于國 外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的使用率仍然較高,國產化進程加速下,企業需要把原來使用的國外 系統和數據庫搬遷到國產系統和數據庫。未來國產數據庫格局呈現多品牌競爭,行業集中 度較低,很難一家獨大,用戶端基本為多類型的異構數據庫并存。我們預計國外數據庫復 制到國產數據庫不是一對一,而是一對多的關系。再加上國產數據庫基于分布式架構,這 也就意味著在數據復制的時候,一套 Oracle 數據庫可能需要多個類型的國產數據庫作為承 接,因此實現國外數據庫到多個異構國產數據庫,以及異構國產數據庫之間的交互成為亟 待解決的問題,哪一家的產品能兼容更多的國產化數據庫和系統,就具備了更大的優勢。 信創催生了對數據復制軟件未來在國產化硬件、平臺、數據庫的高兼容度要求。根據我們測算,信創數據靜態市場規模 43 億元,動態市場規模超過 60 億元。如果按照數據庫:數 據庫復制=1:1 采購方式,數據庫復制對應的空間也有 60 億。 行業信創金融和運營商是核心,正好也是災備需求最大的行業。據 IDC 報告顯示,目 前在數據復制與保護解決方案投入最高的三大行業為政府、金融和電信運營商,三大行業 在災備一體機產品市場占據份額超過 65%。金融業的數據復制與保護軟件支出為 3040 萬 美元,一體機的支出規模為 2910 萬美元,高于對一體機的支出,2022H1 金融業投入同比 增長 19.4%,遠超其他傳統行業。金融行業對業務連續性以及 RTO/RPO 指標要求極高, 未來金融行業會繼續加大對災備軟件的采購。 4.2 一體機還是純軟件?云災備也是一大方向 災備產品形態方面,目前國內市場一體機占比一半以上,仍是采購主流,但純軟產品 也在迅速滲透,占比逐年提升。2022H1 中國備份一體機收入規模同比增長 5.1%,DR&P 軟件收入規模增長 15.6%。 一體機的目前的主導地位來自三方面因素。其一,國內的數據保護產業起步時間晚, 整體數據保護意識還較為欠缺,一體機便捷的安裝和開箱即用的優勢受到國內企業的歡迎。 其二,純軟件銷售模式下,以備份軟件為例,用戶需采購一臺服務器、一個磁盤鏈、一套 備份軟件、一套操作系統,形成一個“4s”解決方案, 當用戶端出現問題時,“4s”產品各 自的廠商之間會存在責任推諉的現象,廠商端對軟件銷售人員的業務素質要求較高,銷售人力投入成本也大。而一體機對用戶直接按照容量收費,對銷售代理的要求降低。其三, 一體機的價格要高于純軟件,且收費標準按照用戶系統現有數據量、數據日增長量、日后 預計保存周期、系統運行的大概時間周期作為最終容量計算尺度,按照該容量收費。 長期來看,為滿足跨品牌和平臺的需求,軟硬件解耦趨勢走強,軟件收入繼續維持高 增速。以國外為參照,國外 IT 建設起步較早,信息技術和運維能力很強,對軟硬件解耦有 較大需求,加上云計算發展較快,純軟件更能適應公有云、混合云等新興環境的數據復制, 這一趨勢同樣適用于國內的產品形態發展。 云計算的快速發展下,企業系統上云成為既定趨勢,云災備領域逐步興起。2022 年, 全球云災備規模為 56.42 億美元,預計 2022 年到 2026 年 CAGR 為 19%。海外云災備 的代表企業有 Commvalut、Veeam、cohesity、Druva 等,這些公司的云災備產品成 熟度都很高,參與者眾多,整個云災備市場較國內成熟。Commvalut 提供云遷移、云數 據管理、云容災、云存儲、Daas, 與微軟云、亞馬遜云、谷歌云平臺均可對接,是海外云 災備的領軍企業。普通的災備主要是對物理機、虛擬機進行備份或異地、同城容災,云災 備是將傳統物理機之間的災備延伸到物理機上云、虛擬機上云以及云對云的災備服務。細 分行業也明確規定了對于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災備要求,云安全市場規模擴大對本地到云、云 到云的災備需求有拉動作用。如電信行業 2015 年的《關于開展電信行業網絡安全試點示 范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實現業務支撐系統重要敏感數據的安全保護和備份,具備公有 云平臺及用戶關鍵數據的安全防護能力,能對云計算虛擬化應用場景提供針對性保護,形 成安全可靠的公有云安全防護體系。相比普通災備,云災備成本較低,用戶不需要自己采 購服務器,而是直接用云廠商的云平臺實現云計算和云存儲功能,無需自身進行日常維修, 可以節省大量的開支。 混合云環境備份為云災備產品主要應用場景。根據信通院披露,2021 年公有云部署達 2181 億元,增速高達 70.8%,私有云規模為 1048 億元,增速達 28.75%。公有云災備的 場景,恢復數據的時候直接從云平臺恢復到本地或者云主機,費用低,適用于中小企業。 而私有云備份和恢復一般適用于高安全性的重要行業和機構,價格高昂。混合云災備兼具 公有云在災備建設上的成本優勢和私有云的安全性能,因此目前,混合云災備成為災備豐 富的場景應用之一。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2024 年云災備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云災備產品市場需求持續攀升,市場規模 2019 年達 到了 32 億元,預計到 2023 年將達到 51 億元,CAGR 約為 12.4%。 云災備未來趨向于平臺化,即云廠商聯合第三方數據復制廠商,第三方提供云災備平 臺,包括從數據同步、云遷移工具,到跨平臺的容災產品,定時備份或實時 CDP 保護等產 品方案。 4.3 利基市場,但對公司的成長性足夠 我們預測到 2026 年能達到 23 億美元的潛在空間,約 150 億元市場規模,假設保守 預計備份:容災=8:2,容災市場可達 30 億元。公司 2021 年收入規模僅 1.6 億,預計 22 年達到 2 億元左右,對于公司仍然有 10 倍以上的市場空間。 歷史上也有類似的案列,比如柏楚電子、廣聯達、金山辦公等。 以柏楚電子為例,在股價啟動前市場擔心的是空間。激光切割的控制軟件,每一臺激 光切割機都 1:1 配套一個控制軟件,但控制系統的價值量只占切割設備的 5%。公司所做 業務觸達的空間,中功率預計 7 億(份額 70%)、高功率預計 10 億(20%-30%),未來 拓展的超快、切割頭業務觸達空間 8 億,是個利基市場。2019 年公司營收 3.8 億,2021 年達到 9.1 億,每年增長都在 50%以上,即使利基市場的公司也具備階段高成長的能力。 本章討論以下幾個問題,數據復制行業的競爭企業有哪些類型?哪些類型競爭者對公 司構成競爭威脅?構成競爭威脅的企業和公司的競爭領域、市場份額、競爭產品以及下游 客戶有哪些不同? 行業的參與者有存儲硬件廠商、三方數據復制軟件企業和數據庫企業,包含外資品 牌如 DELL、Commvault、Veritas 以及國內品牌如華為、英方、愛數、鼎甲、迪思杰等企業。云災備行業的主要參與者為云廠商,如華為云、阿里云、百度云等和三方數據復制 軟件企業。 第一類硬件廠商。上文我們提及三種層級的數據復制,對于像華為和 DELL 這樣的硬件 存儲廠商,他們自身的災備軟件的數據復制技術部分是基于存儲硬件層級的數據復制,不 涉及/較少涉及操作系統,直接鏡像通過 IP 或光纖把生產端存儲硬件設備里的東西傳到另一 個存儲硬件里。因此對于生產端和目標端的硬件設備品牌、型號、存儲系統結構有較大限 制。如 DELL 的 recover point 只能用于 DELL 品牌存儲硬件設備之間的數據復制,無法實 現和聯想、蘋果、華為等品牌的存儲硬件間的數據交互。三方數據復制軟件基于操作系統 層級和數據庫層級,可以避免品牌和型號限制的問題,因此傳統存儲硬件廠商開始 OEM 或 者收購三方災備廠商的軟件產品,將其與自身硬件綁定,打包成一體機出售。 云廠商也是如此,云廠商自帶云遷移、云災備等業務,但是云廠商的產品同樣局限于 自身云平臺之間的復制。比如阿里云產品只能對阿里云平臺之間進行復制、災備,無法實 現跨云的復制、災備。為解決這一痛點,需要依賴三方數據復制軟件企業,三方數據復制 企業龍頭如英方、愛數等災備產品均兼容主流操作系統如 windows、Linux 以及國產的大 部分系統,且產品應用場景更豐富,更適合本地到云、跨云的災備場景。 硬件廠商和云廠商為什么不自研,而是采用三方 OEM 模式?原因有二,其一是符合 自身戰略目標和利益需求的。Dell、華為、聯想等硬件廠商主要研發投入仍集中在硬件或 數據庫產品,其對應的云服務也主要集中在云計算業務上。這些企業雖擁有強大的技術、 硬件產品和資源,但公司的定位決定了產品開發策略和方向,如華為的戰略目前是進軍中 高端全閃存,企業自研新的數據復制軟件會大量消耗自身精力。災備方案的實施復雜性和 投入精力較大。容災分為三個等級,數據級、應用軟件級和業務系統級,不同等級代表連 續性和高可用性保護的對象不同,為滿足業務連續性,災備方案提供方需要深入用戶的各 個業務部門和業務系統,走訪各個業務部門的人員,規劃出不同系統的災難恢復等級要求、 恢復優先順序以及 RTO/RPO 指標、用多少服務器作為災備目標端。有了上述基本的分析 后,結合用戶自身的在被投入預算和災備目標再開始設計方案,災備的對象不僅僅局限于 IT 系統,災備方案在設計中還需要涉及包括辦公場地、設備、指揮架構、人員調度等多部 門的綜合考慮,之后還需要進行災備演練。整體前期投入時間和精力較高,一般會交給專 業的三方軟件企業去做。同時,華為、云廠商目前的策略是以基礎 IaaS、PaaS 為主,上不 碰應用,把應用交給合作伙伴。 其二,跨平臺、跨品牌的數據復制技術面臨的壁壘、研發和積淀時間、人力成本投入 較高。據公司在二輪問詢回復披露,公司三大底層核心技術的成型分別經歷了 3 到 4 年, 技術開發過程中,內核驅動的開發、復雜生產環境、虛擬平臺和云平臺的適應性、高壓環 境下數據的實時性和一致性、減少數據傳輸量和增量備份空間等種種功能開發都構成較高 的技術壁壘,短期內較難有突破。此外,公司產品打磨成型也分別經歷了 2 到 3 年,因為 要不斷的經過用戶端的測試、改進,才能形成好的標準化軟件產品,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 時間和人力投入。硬件廠商、云廠商與三方數據復制軟件企業合作,再依托自身的硬件形 成一體機或云平臺形成綜合解決方案會更符合企業利益。 從企業研發投入的 ROI 來說,自研 ROI 較低。英方接近 500 人,鼎甲 320 人、云信 達 160 人(IDC 數據 21 年),按照英方人均薪酬 22 萬,而華為、云廠商人均薪酬 50 萬 以上,達到英方的技術能力一年需要 2.5 億,而對應的收入可能僅 2 億,對應目前的市場 僅小幾十億,所以 ROI 較低。 在一體機主導的市場下,用戶基本以購買整套解決方案為主,大型的集成商因為自身 配備存儲硬件和云平臺,在品牌和綜合性解決方案提供上更占優勢。三方數據復制軟件如 愛數、鼎甲和英方,很難單獨去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需要依附于傳統存儲硬件廠商和云 廠商。 基于上述分析,存儲硬件廠商和云廠商自研數據復制軟件對三方數據復制軟件廠商不 構成較大競爭,而是合作更多,目前大廠均采用 OEM 的方式。在 OEM 趨勢下,公司的威 脅來自于三方數據復制軟件廠商之間的競爭。國內目前的三方數據復制廠商有外資品牌如 Veritas、Veeam 以及 Commvault 等,以及愛數、鼎甲和英方等國產三方品牌。未來信創 背景下,存儲硬件的國產化替代要求存儲硬件層的數據復制產品對國產化硬件品牌以及型號兼容有較高要求,國內三方數據復制軟件企業兼容度更好,外資品牌主要服務于國際上 的主流操作系統如 Linux、Windows 以及 DELL 等老牌存儲硬件產品,不符合未來信創的 發展趨勢,外資三方數據復制軟企未來對公司不構成較大威脅。 數據庫企業如 Oracle,與上述硬件廠商一樣,合作大于競爭。這兩類企業的軟件都是 基于數據庫級的復制技術,該技術可實現數據庫之間以及數據庫向大數據平臺的復制。大 數據場景不同于普通災備場景,大數據平臺擁有特殊的文件系統、數據庫及數據處理模塊, 以適配大數據的查詢、存儲和計算。傳統的數據庫企業的復制技術無法滿足大數據平臺間 的數據實時復制和異構數據庫之間、異構數據庫向大數據平臺的數據實時復制需求。三方 數據復制軟件企業可以較好解決這一痛點。在信創驅動下,未來國產數據庫逐步實現對外 資數據庫的替代,單個用戶端的數據庫量多、品牌廣、結構雜,因此數據庫復制軟件對國 產異構數據庫和多類型操作系統兼容性要求更高,傳統外資數據庫企業自身的數據庫復制 技術和產品未來無法滿足信創數據庫產品兼容的需求。因此公司在數據庫復制的主要競爭 威脅來自于國內從事數據庫復制的三方數據復制軟件企業,如迪思杰。 海外的數據復制軟件市場以獨立的第三方為主。根據 IDC 統計,2021 年全球數據復 制與保護的純軟件市場中,三方整體占據市場份額超過 60%。整個數據復制市場占有率前 五的供應商分別為 Dell Technologies、Veritas、Veeam、IBM 和 Commvault,占有 率分別為 12.3%,11.4%,9.9%,7.9%,6.5%。頭部三方 Veritas、Veeam 和 Commvault 共占有近 28%的市場份額。Dell 和 IBM 兩大存儲硬件商雖然目前占有較大市場份額,但是 其軟件收入同比均有所下滑,Dell 軟件收入同比下降 8%,市占率較 2020 年下降 1.6%。 IBM 災備軟件收入下降 16.9%,市占率下降 2%。三方公司的數據復制軟件收入均實現正 增長,市占率大部分均有所提升。此外,Dell 部分軟件也是 OEM 三方廠商的,所以海外 數據復制軟件市場還是以三方為主導。 2021 年全球數據復制一體機市場市占率前三名從高到低為 Dell、Veritas、Rubrik, 市場份額依次為 45.1%,19.3%和 10.7%。Rubrik 也是三方廠商,由此,一體機方面三方 也可以占據相當的市場體量。 細分容災領域國內主要競爭者有鼎甲、火星高科,細分的數據庫復制領域強勁競爭者 有迪思杰。在備份領域,目前愛數、鼎甲等占據較高的市場份額,公司在備份領域面臨競 爭壓力較大。各廠商的渠道鋪設差異明顯,公司的產品下游客戶以金融行業和政府行業為 主,愛數產品收入大頭來自于政府,鼎甲產品除了用于政府外,在電信行業形成規模收入。 我們主要從公司核心技術、解決方案、高價值客戶、生態合作方面分析公司的核心競 爭力。相比災備領域其他三方數據復制軟件廠商,公司聚焦容災領域而非備份,形成差異 化競爭。國內容災尚處于初期,主流競品較少,且市場規模逐年上升,雖市場體量小于備 份,仍具備較大發展潛力。對于像公司售賣標準化軟件產品的公司來講,產品能否形成規 模效應決定了公司未來能否在行業能否立足。產品的規模效應形成,首先依賴于產品絕對 的技術和性能競爭力,其次依賴于下游渠道的開發和建設。 公司具備三大核心技術。災備、數據復制產品雖然是應用軟件,但是涉及操作系統、 數據庫、存儲等底層基礎軟硬件,開發難度大,對穩定性等要求高。公司具備三大核心技 術:動態文件字節級復制、數據庫語義級復制、卷層塊級數據復制。 公司的容災類產品基于動態字節復制技術,競品主要采用塊級復制技術,公司技術為 業內最高水平,能滿足更高的業務系統連續性要求。容災軟件關注的核心技術指標即 RTO 和 RPO,該指標由數據復制實時性和顆粒度決定,數據復制實時性越高,顆粒度越小,RTO 和 RPO 越優。相比業內目前主流使用的塊級復制技術,公司的字節復制技術使得公司的災 備產品在災難恢復時可達秒級恢復,業內其他競品仍需分鐘級恢復。此外,由于容災方案 涉及異地和兩地三中心架構,對遠距離數據復制和傳輸效率有較高要求,公司的字節級復 制技術對網絡帶寬要求低,傳輸效率高于競品。 容災領域先發優勢,具有較高的客戶壁壘。由于災備過程一般用于企業的核心業務系 統的數據保護和傳輸,且由于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業務系統、數據庫、硬件設施、網絡 等都有較大差異,一款標準化軟件產品的優化提升需要時間和案例的沉淀。企業核心業務 系統以及數據庫等不僅對產品的穩定性要求高,特別是在金融領域,災備軟件的使用需要 經過多重測試和實地業務調研考察,一般來講用戶不會隨意更換災備軟件。公司在容災方 向從金融切入市場,率先與金融大頭客戶如中國工行、海通證券、國泰君安等頭部企業建 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金融行業對容災等級要求最高,公司在金融行業內樹立品牌和產品 標桿,對于其他行業滲透擴張具有積極效應,公司形成了較高的客戶壁壘。公司軟件和技 術均為自研,自主性高,迭代速度快,能及時高質量滿足用戶端的個性化需求,客戶信任 較高。 公司數據庫復制產品采用數據庫語義級復制技術,用日志解析方式進行數據抽取,為 行業內最高級別數據庫復制技術,在大數據領域具有突出優勢。數據庫語義級復制技術是 一種數據庫邏輯復制技術。該技術依賴關系型數據庫的聯機日志,該日志記錄了對數據庫 進行的每個操作, 從日志中解析出 SQL 語句后將其發送至目標端數據庫,并在目標端數 據庫上重做 SQL 語句,達到數據復制的目的。衡量數據庫復制技術的指標有三個,第一 為數據抽取性能,該指標越高代表數據復制速率越高。第二指標為數據裝載性能,該指標 越高,數據寫入目標端的速度越快,數據復制效率越高。第三指標為表數據對比性能,該 性能越好,高壓力環境下數據復制的一致性越強。公司的數據庫復制技術優于行業主流水平,相比迪思杰產品在數據動態對比一致性上有較突出優勢。國產軟件滲透率較低。公司 搶占先機,與國內麒麟、歐拉、統信等操作系統和 GaussDB(openGauss)、TDSQL、達 夢、人大金倉等數據庫率先進行了適配,并在大型國有銀行等機構成功應用,不僅積累了 大量的國產軟件實踐的經驗,還獲得了國產化替代初期階段毛利率高、需求大的市場紅利。 公司通過基礎的底層技術,開發了容災、備份、云災備、大數據等幾十款產品,進一 步通過解決方案的方式增強競爭力,加大客戶的采購。上文提到容災的三個等級,數據級、 應用級和業務系統級,業務系統級是最高級別的容災,不僅包含前面對數據和應用系統的 容災,還包括 IT 系統外的容災。針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不同的業務連續性要求和災難 半徑容忍度要求等,提供本地容災、同城雙活和兩地三中心三種災備方案,后兩者均為異 地災備。其中兩地三中心是最穩固的、災難保護等級最高,但也是投入最高的容災方案。 三中心為本地生產中心、距離生產中心 100 千米以上的本地容災中心、以及在 300km 以 外的異地容災中心。通過數據實時復制,本地容災中心進行應用級 / 業務級容災保護,異 地容災中心進行數據級 / 應用級容災保護。公司該方案已經應用到銀行、券商等業務連續 性要求極高的行業。同城雙活等級較低,是在生產中心之外建立一個容災中心,兩個數據 中心分別對外提供服務,且彼此之間保持雙向復制,一旦一端故障,另一端立即接管其業 務,保障業務的連續性。本地容災一般是數據級容災,即在生產中心不斷對外服務的過程 中,將數據實時或者定時備份到本地存儲之外的其他的備份存儲上。針對云災備,公司也 有相應的兩地三中心方案,如政務云兩地三中心災備。 公司廣泛建立生態合作。數據庫方面,公司目前與國產數據庫公司騰訊云(TDSQL)、 易鯨捷(EsgynDB)、熱璞(HotDB)等之間都建立了較好的合作關系,且公司屬于少數 涉及大數據領域的三方數據復制軟件企業,同樣具有先發優勢。云廠商方面,公司與各大 云廠商如京東科技、華為云、騰訊云、阿里云等都有業務往來合作,建立了較為穩定的戰 略合作伙伴關系。英方軟件曾作為第一批成員加入京東“云筑計劃”,為用戶打造了完善 的產品矩陣和解決方案,涵蓋云遷移、云災備、云數據管理等。 公司云災備產品組合具備了強大的云基因,能夠兼容各類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 異構平臺,以及各類國產操作系統、虛擬平臺。公司云災備管理平臺 i2 Cloud,符合未來 云災備平臺化趨勢,該平臺面向用戶可按需以不同賬號分配災備空間,統一管理,尤其適 用于多個租戶共同使用公有云或私有云進行遠程災備的情形。企業用戶統一部署公有云或 私有云后,通過 i2Cloud 將云上空間分配給各部門,滿足各部門對不同業務、不同數據類 型的個性化災備需求。 公司交付、服務能力強。公司在 30 多個省市設立了本地服務團隊。公司把目光同時放 到海外市場,在新加坡、歐洲、英國、中東地區及印度同樣設有分支服務團隊。未來公司 計劃對公司現有的 30 個營銷網點進行全面升級建設,并在國內的珠海、香港,以及國外的 日本和新加坡增設營銷網點,服務更加完備。 公司的客戶主要是高價值行業的大客戶。公司客戶領域集中在金融和政府行業,近幾 年電信客戶的比重也逐步上升。這些行業的客戶均為行業龍頭,公司金融客戶有國泰君安、 中國工商銀行、海通證券等頭部券商、銀行。電信行業和頭部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 均有合作關系。這些大客戶本身具有較大的規模,IT 系統的復雜程度和對數據復制保護的 需求量更大,公司抓住高價值行業的頭部客戶,有助于在更下游端形成穩定規模收入以及 品牌的滲透,相比競品有更高的客戶優勢。一體機上公司與頭部存儲硬件商圖華為、浪潮 等都形成了穩定的供應關系。公司與華為云的深度合作,將災備方案帶到海外市場,已成 功助力來自金融、汽車、運營商等多行業海外客戶,如公司為印度金融企業 Saggraha、 Disha bank 等提供云災備和異地災備解決方案。 收入端預測 根據 IDC 數據,IDC 將災備市場按照兩種口徑劃分:1)DR&P 軟件和 PBBA 一體機, 2)軟件和硬件。區別為,PBBA 一體機也是硬件和軟件構成。 根據 IDC 數據自上而下對公司做營收預測,公司營收=市場規模*國產化率*公司在國 產化中的份額 1) 災備軟件,包括容災、備份、云災 備 根據 IDC 數據,2019-2021 年國產化率為 27%、41%、46%,考慮到 22 年疫情 的影響部分國產廠商 poc 遞延,沿用了外資品牌(IDC 披露的22H1 的數據為39%), 預計未來幾年國產化率將持續提升,國產化率的速度參考 CPU、信創等行業,尤 其在金融、運營商拓展迅速。根據 IDC 數據,2020-2021 年英方在國產廠商的份額為 11%、10%,22 年因為 疫情的影響(招股書有披露相關信息)導致 22 年份額提升不明顯。但是基于上文 對行業、公司競爭力的分析,預計 22-25 年國產化率為 40%、50%、65%、80%, 公司在國產化的份額為 24%、33%、41%、41%。 一體機 公司的戰略是聚焦軟件,一體機的份額較低,我們預計公司一體機的收入體量仍將 小于軟件體量。 根據 IDC 數據,一體機的國產化率高于軟件,2019-2021 年分別為 47%、60%、 73%,預計未來幾年將持續提升。2020-2021 年英方在國產廠商中份額為 2.2%、 1.1%,預計未來幾年穩中有升。預計 22-25 年國產化率為 75%、78%、81%、 84%,公司在國產化的份額為 1.5%、1.6%、1.7%、2.0%。 2) 軟件銷售收入 公司的軟件相關服務主要包括遷移服務、維保服務及安裝實施、定制開發、 產品 培訓等其他技術服務,不是公司的核心業務,系客戶需求的附帶業務,預計該業務 隨著災備業務的擴大,也將隨之增長。由于基數小,預計 22-25 年增速為 30%、 70%、50%、30%。 3) 其他主營業務 公司憑借其主營的大數據、云災備系列產品,推廣華為、騰訊、阿里等云資源供應 商的產品及服務。云資源業務是基于開展主營業務活動而衍生出來的經銷業務,不是公司的核心業務,預計該業務隨著云災備、大數據業務的擴大,也將隨之增長。 由于基數小,預計 22-25 年增速為 10%、100%、100%、30%。 毛利率: 公司是典型的軟件廠商,軟件業務預計毛利率維持在 96%,一體機維持在 65%,隨著 不同業務占比的變化,預計 2022-2024 年綜合毛利率為 86%、88%、89%。 費用: 根據上文分析,行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期,根據招股書公司也將快速補充人員,預測 2022-2024 年公 司 銷售 費 用 、研 發 費 用、 管 理 費 用同 比 增長 23%/68%/65% , 23%/58%/57%,12%/31%/24%。 綜上,預計公司 22-24 年營收為 1.99、4.01、7.17 億元,同比增長 25%、102%、 79%。歸母凈利潤為 0.42、1.33、2.72 億元,同比增長 23%、219%、105%。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優友有限:2022年9月17日-母嬰用品心得】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