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行情分析:親子玩具推薦

時間:2023-12-06 05:27:35 作者:親子玩具推薦 熱度:親子玩具推薦
親子玩具推薦描述::用戶5644948260: 心心相印o 來自雪球發布于今天17:52 來自心心相印o的雪球專欄 平安銀行(SZ000001)寧波銀行(SZ002142)無錫銀行(SH600908) 2022年回顧:受疫情反復及地產因素等影響,經濟低迷,息差承壓,中收增速明顯下滑,A股上市銀行整體 3Q22營收增速2.8%,下行明顯;歸母凈利潤增速8.0%,保持相對高位,得益于信用成本下行。3Q22商業銀 行凈息差1.94%,同比下降13BP,仍處于下行通道。受疫情及地產等影響,前三季度銀行板塊表現低迷,個 股分化較大,優質城商行-江蘇、成都銀行等年初以來股價漲幅較好,而招行、平安、寧波股價跌幅較大。 銀行板塊復盤:2010-2022年11月,銀行板塊市值占A股比例由20.2%降至10.0%,石油石化、煤炭、鋼鐵等傳 統行業市值占比大幅下降;與此同時,食品飲料、電子、醫藥、新能源板塊市值占比明顯提升。市值占比下 降的背后是產業變遷的結果。2010年初以來,銀行(中信)指數PB估值由2.9倍降至當前的0.5倍PB,估值下 行階段基本結束。銀行板塊行情主要取決于市場對經濟的預期,經濟復蘇驅動估值上行。2011年初至2022年 11月期間,銀行個股收益分化大,寧波總投資回報達460%,其次為招行,330%;南京、興業、平安緊隨其 后。而部分個股11年總投資回報低于50%。投資回報分化的背后是個股經營的分化,預計未來十年分化延續。 財富管理暫遇挫折,2023年估值溢價或回歸。2022年股市熊市,基金代銷低迷,導致財富管理收入明顯下滑。但我們認為,財富管理長邏輯不改,2023年估值溢價或回歸。當前國內經濟逐漸由投資驅動走向消費驅動,房地產大時代接近落幕,零售銀行轉型是經濟結構調整下的銀行業大趨勢。中國財富管理行業正在迎來大發 展,財富管理是零售轉型的重中之重。上市銀行財富管理業務來看,招行為領頭羊,平安、興業努力攀登,寧波、江蘇、南京等優質城商積極發力。 2023年展望:經濟預期好轉,業績平穩增長。近期,防疫政策優化調整,房地產政策進一步放松,經濟預期 顯著好轉,2023年經濟雖面臨出口增速下滑之影響,但內需有望發力,經濟增速或將有所修復。息差雖仍承 壓,但或于23Q2企穩,信用成本有望下行,我們預計2023年A股上市銀行整體盈利增速6%左右。 1.1營收增速下降,盈利增速微升 上市銀行營收增速下降,3Q22營收增速較1H22下降。3Q22上市銀行整體營收增速為2.8%,較1H22的4.9% 下降2.1個百分點,主要由于息差收窄、非息收入下降。大行營收增速下降幅度較大。3Q22大行、股份、城商行和農商行營收增速分別為 2.4%/1.9%/10.1%/2.6%,較1H22分別變動-2.9/-0.9/0.3/-1.9個百分點;三季度多地疫 情復發、信貸需求走弱情況下,各類型銀行的營收增速普遍下降,其中大行下降 幅度尤為明顯,主要由于非息收入下跌導致(3Q22非息收入增速為-5.87%)。城商行營收增速相對穩定。城商行3Q22營收增速為10.1%,較1H22提升0.3pct,主 要由于城商行非息收入增速相對穩定(3Q22非息收入增速為19.92%,1H22為 19.87%)。 1.2存貸款增速微升,資產負債結構穩定 22Q3中小行新增貸款乏力,大行同比多增,第三季度新增貸款情況分化,大行同比多增,中小行新增貸款相對乏力。22Q3六大行新增貸款規模達2.5萬億元,同比多增8223億元,22Q3中國新增4951億元,工行新增 5684億元,除郵儲外大行均同比多增;股份行中,招行、平安、民生、興業、浙商和華夏同比 少增,中信、光大、浦發同比多增;城商行中,多數同比少增,部分銀行新增貸款較好,如江 蘇銀行、長沙銀行、南京銀行、蘇州銀行等。農商行普遍同比少增,信貸增長相對乏力。22Q3無錫銀行同比少增8億元、常熟銀行同比少增88 億元、蘇農銀行同比少增30億元、張家港行同比少增4億元、渝農商行同比少增30億元,青農商 行同比少增24億元。 2.1、宏觀展望:經濟預期改善,GDP增速或小幅回升 回顧2022年,投資增速平穩,年中以來出口增速大幅下行,受疫情反復等影 響,消費持續低迷,3Q22實際GDP增速僅3.0%,經濟增長相對低迷。展望2023年:房地產政策持續寬松之下,地產銷售或將有所好轉,防疫政策 可能顯著優化調整,消費或將改善;由于外需下行,出口增速預計將下行; 投資增速或略微回落。總體而言,GDP增速或同比小幅回升,全年有望超過 4%。 我們將信貸需求分為三大部分:1)房地產信貸(包含個人住房按揭),占比約三分之一;2)廣義政府需求(融資平臺等),占比約27%;3)市場化融資需求(包含制造業及一般企業,個人一般消費貸等),占比約40%。我們預計房地產及廣義政府需求貢獻了信貸的60%左右。中西部一些省份,當地信貸需求主要是兩類: 廣義政府需求(融資平臺及國企)、個人買 房需求。當前信貸需求弱于去年同期,核心在于房地產與城投。按揭貸款投放低迷,房地產銷售低迷 及防疫過于嚴格也導致消費低迷,影響一般消費貸款投放。2022年初以來,個貸持續同比大 幅少增。 2.2、銀行負債成本率-成本壓力不減 22Q3單季度A股上市銀行整體計息負債成本率1.98%,季度環比微升,主 要是大行及股份行計息負債成本上行導致,或是由于存款付息率上升; 城商行及農商行略微回落。隨著存款定期化及市場利率大降,近兩年大行負債成本優勢明顯減弱,與股份行等差別縮小。由于2022年9月存款利率下調及市場利率持續維 持低位,我們預計后續計息負債成本率微降。 A股上市銀行1H22平均存款付息率1.97%,較 2021年上升2BP。其中,六大行存款付息率 1.74%,上升5BP;股份行2.05%,持平;城商 行2.24%,持平;農商行2.17%,上升1BP。存款付息率難降,存款定期化特征顯著。銀 行業個人與對公存款中活期占比2018年初以 來持續下降,截至22Q3為32.2%。3Q22個人及 企業存款合計增量為19.1萬億元,其中,活 期存款增量僅1.8萬億元,占比僅9.4%。 2.3、2023年展望:營收增速仍承壓,盈利增速平穩 2021年,疫情影響消退,資產質量穩中向好,信用成本有所下行,疊 加同比低基數,A股上市銀行整體盈利增速達12.6%,為2015年以來最 高水平。2022年受疫情反復及地產低迷等影響,盈利增速有所下行。銀行業績主要取決于量(資產規模增速)、價(息差)和信用成本。展望2023年,經濟增速或有所改善,息差承壓,資產規模穩健擴張,信用成本穩中下行,我們預計A股上市銀行整體盈利增速6%左右,業 績平穩增長,增速為2015年以來較高水平。 3.1、銀行板塊12年變遷 過去12年銀行板塊市值占比下降明顯-背后是產業變遷的結果,2010年末-2022年11月初,銀行板塊市值占A股總市值的比例由20.2%降至 10.0%,石油石化、煤炭、鋼鐵等市值占比大幅下降;與此同時,食品飲料、電子、醫藥、新能源板塊市值占比明顯提升。十年復盤-產業變遷。2010-2020年A股總市值前15之變遷-經濟結構轉型,產業變遷。2010年末,A股總市值TOP15中有8家銀行;2015年末,9家銀行;2020年末,只剩下5家銀行。預計到2030年,A股市值TOP15只剩下2家銀行。 3.2、銀行個股表現復盤 2010-2022年 由于估值持續走低,部分大行期間總市值反而有所下 降;2010-2022年間,招行、寧波、平安銀行、南京銀行總市值增長顯 著。銀行股復盤。2011年初至2022年11月,銀行 個股投資回報分化大,寧波最 高,達到460%,其次為招行,330%;南京、興業、平安緊隨 其后。少部分個股十年投資總 回報低于50%。這背后是個股經營的分化,我 們預計未來十年銀行經營分化 持續。復盤:股價表現分化背后為 經營分化。2010-2021年,工行歸母凈 利潤僅增長了1.1倍,招行 增長了3.7倍,平安銀行增 長了4.8倍;11年間,寧波銀行歸母凈 利潤增長了7.4倍,南京銀 行增長5.9倍。 4.1、財富管理:哪些上市銀行在崛起? 零售AUM大頭為個人存款,其次為銀行理財。截至2022年6月末,工行17.9萬億零售 AUM中,13.7萬億為個人存款,2萬億左右為個人理財,保險、信托、公募基金、私 募基金等代銷保有量合計約2萬億。招行為絕對的王者。1H22不含存款的零售AUM達9.1萬億,遠高于工行的4.2萬億,為國內銀行業絕對的第一。平安銀行為2.6萬億,股份行中領先;寧波銀行為0.49 萬億,超過資產規模更大的北京銀行。多數上市銀行零售AUM中個人存款和理財占比超過80%,說明財富管理仍以銀行理財 為主;招行和平安此指標在50%左右,最低。 都說零售轉型、財富管理,真正在努力做的并不多。零售AUM自然增速10%左右,每年 增速高于15%的才是發力的銀行。1H22招行零售AUM達11.7萬億,同比增速達17.4%,領跑股份行。1H22優質城商江蘇、南京、杭州和寧波銀行零售AUM增速較為突出,同比增速均超過 15%。江蘇銀行零售AUM突破1萬億元,為城商行第一,同比增速20.1%。 受股市低迷影響,前三季度代銷公募基金保有量普 遍下降。招商銀行一馬當先,22Q3非貨幣公募基金保有規模 8081億,銀行業第一。銀行業前6名為招行與五大行。股份行排序為:招行、民生、興業、浦發、平安、中 信、光大、華夏、廣發、浙商。2022年前三季度興業 銀行明顯發力固收類基金代銷,表現突出。公募基金代銷,寧波銀行為城商行標桿。22Q3寧波銀 行非貨幣公募基金保有規模894億,城商行中第一,大幅超過其他城商行,也超過部分股份行。江蘇銀行 及南京銀行基金代銷逆勢發力,3Q22保有量較上年末 明顯增長。 私人銀行AUM來看,招行為絕對的行業第一,1H22私行AUM達3.65萬億,更難可貴的是,22Q2私行AUM同比增速位居上市股份行首位。截至2022年半年末,私人AUM超過1萬億的有:招行、工行、中行、建行、農行、平安 銀行及交行。寧波銀行私人銀行業務增速亮眼,2017年以來,私行AUM快速增長,2022年半年末私 行AUM達1757億元,同比增速達36.4%。 4.2、上市銀行中收增速放緩 上市行3Q22中收增速均值為-0.71%。上市行3Q22手續費與傭金凈收入增速均值為0.71%,較1H22的0.68%下降1.39個百分點,中間收入增速放緩。六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3Q22手續費與傭金凈收入增速均值分別為0.26%/ - 4.34% / 5.50% /-21.80%。各類型銀行中收增速普遍下滑,3Q22農商行中收增速仍然較 低,較二季度略降0.05個百分點;城商行中收增速下降較明顯,3Q22較Q2下降2.36個 百分點至5.50%;股份行中收增速為-4.34%,較Q2下降1.89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受股市低迷影響,基金代銷等中間業務收入受到較大的影響。 零售銀行轉型是順應中國經濟轉型的必然選擇。過去二十年,國內商業銀行主要以服務大中型 企業來獲取盈利。當前國內經濟增長動力從投 資逐漸向消費過渡,銀行業務結構需做出相應 的調整,作為消費主體的個人和小微企業重要 性將大大提升。大力發展零售業務,是銀行在 國內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時期突圍的必然選擇。我們認為,未來20年,中國個人金融資產中存 款占比會不斷下降,一線城市-二線-三五線逐 步發生。我們預計未來30年個人金融資產中存 款占比將降至20%左右。財富管理將是這一行業 趨勢之下的必然選擇。隨著以地方政府債務擴張為代價的投資驅動的 經濟模式轉型,房地產大時代的過去,依賴政 府資源、客戶年齡偏高、以傳統存貸款業務為 主的地方銀行未來10年將面臨重大挑戰。不能 順應行業未來變革的銀行,恐將在未來發展中 掉隊。 財富管理是成長性賽道,發展空間巨大。未來15年,中國個人財富快速增長,并將呈現兩大趨勢: 1)個人財富中房地產占比下降,金融資產占比 上升;2)個人金融資產中個人存款占比顯著下降,資管產品占比大幅提升。中國財富管理行業正在迎來 大發展。當前,中國個人金融資產約200萬億元,個人存款100萬元,占比近半。我們預計2035年,中國個 人金融資產將超600萬億,其中,個人存款200萬億元,存款以外的金融資產將超400萬億元(近70萬億美 元)。屆時,中國資管產品總規模超過美國(目前42萬億美元),或成為財富管理全球第一大市場。 零售銀行是銀行業發展的大方向,零售銀行業務主要是信貸與財富管理兩大塊,其中,財富管理將是重中 之重。近年來,上市銀行紛紛提出零售銀行轉型戰略,開始發力財富管理。對于銀行而言,大財富管理主要分為產品代銷與資產管理(銀行理財及旗下公募基金)兩部分。財富管理 的核心是給客戶掙錢,帶來手續費收入,幾乎不占用資本,利于提升ROE。 5.1、中國經濟波動較小,銀行不良率處于較低水平 銀行業資產質量情況和經濟穩定性密切相關,經濟衰退往往帶來銀行業資產 質量的顯著惡化。發達國家經濟增速較低,但由于經濟體系較為成熟,經濟波動性較小,信用 體系較為完善,發達國家的銀行業不良率普遍比金磚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低。中國的GDP增速相對穩定,經濟波動較小,因此中國銀行業的不良率明顯低 于其他發展中國家,其不良貸款率的水平更接近發達國家。 凈息差高低和經濟發展階段相關。發達經濟體普遍人口老齡化嚴重,利率 水平低,銀行業凈息差普遍較低,且隨時間波動幅度較小;發展中國家普 遍利率較高,銀行業凈息差較高,波動較大。中國銀行業息差處于較低水平,銀行業讓利空間不大。2022年11月中國銀 行業一年期LPR僅3.65%,在主要國家中屬于較低水平。當前息差雖然略高 于部分發達國家,但低于美國,也顯著低于其他發展中國家,息差讓利空 間不大。 發達經濟體:凈息差普遍較低,美國一枝獨秀,發達經濟體銀行業的凈息差在1%~2%范圍內波動較多,凈息差普遍較低,且 息差波動幅度也不是很大。澳大利亞、韓國、英國銀行業的凈息差水平接近,在2%左右。美國銀行業一枝獨秀,據聯邦儲備經濟數據庫(FRED)統計,自2000年以來 的20年間,美國銀行業凈息差幾乎持續高于3%,且較為穩定。 金磚國家凈息差波動較大;新興經濟體息差普遍較高,中國銀行業的凈息差保持平穩,在2012年曾達到2.75%,后逐步下滑,2021年為2.08%,整體比較穩定。17年阿根廷、墨西哥和印尼銀行業的凈息差都高于6%,沙特和土耳其也 高于3%。中國銀行業凈息差為金磚五國最低,也明顯低于主要新興經濟體。2019年中國上市銀行10.9%的ROE在主要國家中處于較高水平,較高的ROE主要 得益于很低的成本收入比。其他發達國家如日本、德國、英國等,其銀行業息差較低,成本收入比較高,使得ROE偏低。美國銀行業2019年3.31%的息差水平,在G20國家銀行業中相對較高,但成本 收入比較高,影響ROE水平,2019年ROE為11.4%。 經濟發展階段影響估值水平,發展中國家的上市銀行PB估值較高,這與較高 的ROE水平及高成長性相關。美國、加拿大及澳大利亞銀行板塊PB估值較高,而歐洲及日本銀行板塊估值較低,主要是盈利能力弱。中國銀行板塊估值低于其他發展中國家。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銀行板塊 PB估值較高,目前中國銀行板塊PB估值僅0.54倍PB,與10%左右的ROE水平不 匹配,價值存在低估。 5.2、以日本為例,極低利率環境下的銀行股表現 日本國內融資需求弱,資產規模增長緩慢,近十年,日本銀行業資產規模復合增速4.6%,除2018年外均正增長。截至 2022年3月末,日本銀行業總資產達1356.4萬億日元,同比增速4.9%;同期,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復合增速超過10%。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高于日本。按2022年3月31日匯率計算,中國22Q1商業銀行總資產為5808.83萬億日元,是 日本的2021財年末的4.3倍。 日本國內融資需求弱,資產規模增長緩慢。日本商業銀行資產以貸款為主。日本商業銀行資產主要有現金及存放同業、貸款、交易資產、證券投資等,其中貸款占40%以上。近十年,日本商業銀行貸款總額由2012財年末的439.21 萬億日元增至2021財年末的566.35萬億日元,且占總資產比重最高。雖然貸款占比整體呈下 降趨勢,但始終在40%以上,貸款仍是銀行資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2010年以來,日本商業銀行貸款年復合增速僅2.5%,同期中國銀行貸款復合增速超過10%。 貸款收益率走低,息差持續收窄,貸款收益率走低,息差持續收窄。20世紀90年代經濟泡沫破滅以來,日本利率水平持續走低,日本銀行業平均貸款收益率逐年下降。特別是,自2011年以來,日本平均貸款收益率跌破 1.5%;2016年以來更是跌破了1%。我們認為,2010年以來,日本進入了極低利率時代。伴 隨著貸款收益率逐年下降,日本銀行業凈息差不斷走低。2021財年日本銀行業平均貸款收益率僅0.79%,凈息差則僅為0.54%。 貸款收益率走低,息差持續收窄,日本銀行業息差低。2021財年日本銀行業凈息差僅0.54%,1H22中國商業銀行凈 息差為1.94%,明顯高于日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和瑞穗銀行由多家銀行合并而來,為日本資產規模最大的商業 銀行。中國大行的凈息差在2%左右,而瑞穗金融集團凈息差近五年僅0.5%左右,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凈息差近五年由0.93%降至0.71%。貸款收益率走低,息差持續收窄,日本銀行業凈息差墊底G20經濟體。2021年,日本銀行業凈息差僅0.54%,為G20 經濟體倒數第二,僅高于法國,明顯低于中國、美國、韓國等。G20經濟體來看,發展中國家銀行業息差普遍較高,而發達國家息差較低。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已收錄至專欄· 2421篇文章,4388人關注 進入專欄 打賞  轉發贊收藏 投訴 用戶9252950692: 《科創板日報》11月7日訊(編輯 田簫) 全球范圍內針對ESG投資的種種爭議仍在持續,與此同時,關于ESG基金認定標準的重新洗牌,正在全球市場全面展開。 據彭博社報道,近期,歐洲市場中數十只基金已經被取消歐盟《可持續金融披露條例(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 SFDR)》第 9 條認證的標簽,包括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高盛集團、NN集團等企業的投資產品。 晨星公司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主管霍滕斯·比奧伊表示,未來六個月內,可能有數百個投資產品將從SFDR第9條標簽中降級。 全球ESG標準步入洗牌階段 在全球ESG投資實踐中,歐洲是起步最早、發展最成熟的市場之一。2021年,歐洲可持續投資基金規模已達2.23萬億美元,占全球可持續投資基金規模的81%。 為規范和推動資管機構的ESG投資,近年來,歐盟委員會實施了多項氣候相關披露法案和可持續金融法案。2021年3月,歐盟的《可持續金融披露條例(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 SFDR)》生效,SFDR適用于金融市場參與者,旨在通過標準化可持續性披露,來幫助機構投資者和零售客戶了解、比較和監控基金的可持續性特征,同時預防機構“漂綠”。 該條例的第8條與第9條,對關注ESG的金融產品做出了披露規范。其中,第9條為歐洲市場中最高級別的ESG標準。數據顯示,截止到2022年1月,歐盟市場流入符合第8條第9條基金的資金達到了9020億美元。 然而,大量已通過SFDR第9條標準的基金,正在被撤回認證。 管理著約8200 億歐元資產的安盛投資表示,最近幾個月內,其已將 21 只基金從第 9 條重新歸類為第 8 條,并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再降級 24 只。 晨星公司最新的行業分析顯示,在通過了SFDR第 9 條認證的ESG基金中,只有不到5%的企業對可持續投資風險的披露達到90%-100%的程度,該公司認為,這引發了“關于新監管指導可行性的問題”。 目前,歐盟監管機構要求歐盟委員會緊急澄清SFDR監管框架內的一些關鍵指標,監管機構認為,該條例問題在于歐盟委員會未能對“可持續投資”做出充分定義。歐盟委員會在 10 月份表示,它已收到詢問并將在適當的時候作出答復。 另一方面,在日本市場中,過去的五個月里,沒有任何新基金以“ESG”命名。 樂天證券公司基金分析師 Shoko Shinoda表示,日本金融廳一直在警告基金經理不要用 ESG 標簽誤導個人投資者,并要求他們披露投資某只股票的具體原因,這是資產管理公司更加謹慎的原因。 去年6月,日本金融廳開始與資產管理公司和基金公司討論關于ESG標準的相關規定,知情人士透露,其目標之一是防止公司夸大或歪曲ESG治理效益,以吸引投資者。在更早的去年3月,由摩根士丹利管理、并由瑞穗金融出售的ESG 基金,因ESG信息披露不足,遭到日本金融廳的調查。 投資者態度不一 在ESG投資步入調整期的歐美市場中,投資者對ESG概念的態度正在發生改變。 美國基金咨詢公司 Callan 發布的研究表明,在對 109 家機構投資者進行的ESG實施年度調查中,只有 35% 的受訪者在今年將 ESG 因素納入投資決策,低于2021年的 49%;20%的機構表示,未來可能在投資中考慮ESG因素,低于2021年的24%。 將ESG因素納入投資決策的機構投資者中,約42%的人表示納入ESG是為了解決投資者的顧慮,20%的是為了獲得更高的長期回報。而未將ESG因素納入決策原因的投資機構中,47%認為ESG投資的效果未經證實或不清楚,34%不相信ESG投資將帶來更好的業績,28%的表示只考慮純粹的財務因素。 盡管實踐上的困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對ESG概念的信心,但市場中仍持續有聲音對ESG投資表示支持。 近日,瑞銀集團董事長科爾姆凱萊赫在香港全球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表示,當前 ESG 投資面臨的挑戰,不會阻止投資者關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考慮。 凱萊赫說,目前,ESG 的定義較為“松散”,還沒有真正的問責制。他進一步表示,該行業希望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等行業監管機構進行“制度化”,“作為金融中介機構,我們等待的是制度化,以及圍繞它的嚴格規定,這樣我們就知道自己在報告什么”。 普華永道在10月發布的報告中預計,2026年全球資產管理公司的ESG相關資產管理規模(AuM)將從2021年的18.4萬億美元增加到33.9萬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12.9%,ESG資產有望在不到五年的時間內,占全球資產管理規模總額的21.5%。 行聯社: 1,大眾預計金融服務部門將在明年遭遇困境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德國汽車制造商大眾預計,在經濟下滑、能源價格上漲和利率上升的背景下,該公司的金融服務部門在2023年內或將遇到困難。 12月8日,大眾金融服務公司首席財務官Frank Fiedler在布倫瑞克(Braunschweig)表示:“我們觀察到,由于人們普遍認為將會出現經濟衰退,消費者變得更加謹慎,因此我們沒有賣出那么多汽車。” 圖片來源:大眾 Fiedler還表示,利率上升可能會拖累該公司在來年的收益,并補充說,該部門現在還不能對其營業利潤做出具體預測。 今年,二手車的高價格以及信貸和殘值風險的較低成本依然能夠為大眾金融服務部門帶來好處。Fiedler表示,該部門今年的營業利潤應該會在50億至55億歐元之間。相比之下,該公司此前的預測為50億歐元左右,而2021年該部門的營業利潤為57億歐元。 對于大眾來說的好消息是,在結束了疫情管控之后,大眾位于中國成都和長春的合資工廠恢復了生產。在此之前,大眾成都工廠停產了一周的時間,而其長春工廠內的5條生產線中,有2條暫停了生產。大眾發言人表示,“極少數的生產基地”的生產仍然可能受到影響,并補充說該公司當前沒有任何暫停生產的計劃。(來源:蓋世汽車星云) 2,通用CEO預計2023年美國新車銷量將回升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通用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Mary Barra)在12月8日表示,消費者對該公司的汽車需求依然強勁,她預計明年美國的新車銷量將會迎來回升。 博拉表示,她預計2023年美國新乘用車和輕型卡車的銷量將達到1,500萬輛。標普全球出行(S&P Global Mobility)預計2022年美國新車銷量將達1,370萬輛,2023年將達1,470萬輛,與博拉的預期一致。 圖片來源:通用 博拉在底特律舉行的汽車新聞協會活動上表示:“我們看到了消費者對通用汽車的強勁需求。”博拉稱,鑒于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通用正計劃在2023年“對成本采取非常保守的態度”。她說道,“沒有人真正知道 ”未來經濟將如何發展。 博拉在本周早些時候提出了一項預測,即美國經濟在2023年可能僅增長1.2%。她在一份聲明中說道:“由于持續的供應鏈挑戰和通貨膨脹的不確定性,多家企業的首席執行官對未來六個月的美國國內計劃和預期保持謹慎態度。” 高盛首席執行官Dave Solomon也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我們正處在一個非常不確定的時期,鑒于貨幣和經濟條件變化非常快,當前這個時期充滿了不確定性。這肯定會對經濟造成影響,導致經濟活動放緩。你必須要意識到未來的道路不會很平順,我認為2023年可能會出現經濟衰退,所以我認為我們必須謹慎行事,做好準備。”(來源:蓋世汽車星云) 3,法雷奧任命新董事長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12月8日,法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法雷奧表示,董事會成員Gilles Michel將接替Jacques Aschenbroich成為該公司新任董事長,任命自2023年1月1日起生效。 Michel在汽車行業擁有豐富的經驗,自2018年5月23日起擔任法雷奧的獨立董事。自2019年10月24日起,他開始擔任法雷奧薪酬委員會和治理、任命和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主席;自2022年7月22日起,他開始擔任法雷奧戰略委員會成員。 圖片來源:法雷奧 法雷奧在一份聲明中表示,Aschenbroich將于12月31日正式離職。據悉,今年3月份,Aschenbroich被任命為法國電信集團Orange董事長。3月份,據《法國世界報》報道,知情人士透露,Aschenbroich的任命于3月30日得到Orange董事會的確認,并于5月19日提交給股東。 Aschenbroich曾在法國前總理雅克·希拉克(Jacques Chirac)的內閣中任職,之后轉行至私營部門。在加入法雷奧之前,Aschenbroich于1988年加入世界工業百強企業圣戈班(Saint Gobain)并工作了20年。 2009年,Aschenbroich成為法雷奧的首席執行官。Aschenbroich擔任首席執行官期間,法雷奧規模擴大了一倍,市值增加了七倍。在Aschenbroich的領導下,法雷奧成為駕駛輔助系統和電氣化等汽車行業最有前景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并處于這兩大汽車變革的核心位置。今年,Christophe Perillat接替Aschenbroich擔任法雷奧首席執行官。(來源:蓋世汽車譚璇) 4,寶馬因未配合提供信息被英國反壟斷機構罰款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12月8日,英國反壟斷機構對德國豪華汽車制造商寶馬處以了3萬英鎊的一次性罰款,外加每天1.5萬英鎊的罰款,本次罰款的原因是,雙方在一項正在進行的汽車行業調查有關的信息請求問題上存在爭議。 英國競爭和市場管理局(CMA)認為,寶馬持有的信息對該機構在今年3月發起的舊車或注銷車輛回收中涉嫌反競爭行為的調查非常重要。 圖片來源:寶馬 與此同時,歐盟委員會也對可能違反歐盟卡特爾規則的行為進行了平行調查,調查人員對雷諾和Stellantis進行了突擊檢查,CMA還向福特發送了一份通知。 寶馬在今年3月份表示,該公司將回應監管機構的信息要求。但CMA表示,雖然該公司的英國部門已經提供了信息,但是“寶馬集團未能完全遵守CMA的法律要求,并聲稱CMA沒有管轄權”。該機構表示,他們不接受寶馬的說法。 寶馬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CMA沒有法定權力要求國外企業提供英國管轄范圍之外的文件。”該公司表示,他們并不質疑CMA具有調查企業是否違反了英國競爭法的權力,并表示其英國部門正在與監管機構充分合作,而寶馬也在調查中與歐盟委員會充分合作。 CMA表示,每天的罰款將持續累積,直到寶馬提供了他們所要求的信息,或監督機構發布侵權決定,或結束案件。(來源:蓋世汽車星云) 5,墨西哥與加拿大在與美國的本土零部件爭端中獲勝 蓋世汽車訊 在與美國關于跨區域邊界運輸汽車的貿易爭端中,墨西哥和加拿大獲得了勝利,這可能會使制造商更有動力在這兩個國家生產汽車零部件。 消息人士透露,根據2020年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成立的爭端解決小組已經在11月14日做出了初步裁決。在于30天內發布最終裁決之前,各國有機會提出反饋意見。 墨西哥在今年1月份首次尋求該小組幫助解決沖突。三方爭端的焦點是,各國在根據《美墨加汽車貿易協定》(USMCA)計算車輛零部件本土比例上存在分歧,該協定取代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即Nafta。 圖片來源:通用 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全球汽車預測副總裁和供應鏈專家Sam Fiorani表示,這項裁決有可能讓消費者和汽車制造商受益,因為它將促使制造商在墨西哥制造更多的零部件,比如成本較高的電池,并在該國裝配更多的汽車,而那里的工人工資遠低于美國工人工資水平。 Fiorani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有了如此大的回旋余地,隨著汽車制造商在部分零部件上尋求降低成本,車輛的價格將會降低,車企也能提升利潤率。而此前USMCA不但沒有降低價格,反而提升了汽車在北美的定價,因為達到新規設定的美國零部件含量水平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墨西哥經濟部和美國貿易代表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加拿大貿易部長Mary Ng的一位發言人拒絕在裁決公布前發表評論。在墨西哥和加拿大都有大量業務的通用和福特也拒絕置評。 汽車是美墨加三國之間貿易的最主要制成品。墨西哥和加拿大都認為,北美地區生產的更多零部件都應被計入免稅名單之中,超過美國規定的數量。 此前,美國為了將發動機等核心部件的原產地計算在內,堅持了比周邊國家同意的更嚴格的計算方法。這使得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工廠更難達到75%的地區含量的新門檻,而在Nafta下,這一比例為62.5%。(來源:蓋世汽車星云) 6,銀行考慮向馬斯克提供保證金貸款 以替換推特部分高息債務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知情人士透露,數家銀行正在考慮向馬斯克提供由特斯拉股票支持的新的保證金貸款,以替換推特背上的部分高息債務。 知情人士透露,新的保證金貸款是以摩根士丹利為首的數家銀行和馬斯克的顧問討論的幾個選擇之一,以減輕推特在馬斯克440億美元收購交易中所承擔的130億美元債務的負擔。 由于信貸市場惡化以及馬斯克在接管推特初期的混亂局面,銀行被迫用自己的現金為整個債務方案提供資金,而難以向機構投資者進行銀團融資。據估計,如果目前的債務結構保持不變,推特每年將面臨約12億美元的利息成本,超過其2021年全年盈利的一個指標。 知情人士稱,到目前為止,討論的重點是如何轉換30億美元的無擔保債務,推特這筆債務的利率為11.75%,這是銀行在4月份同意為收購提供融資時為馬斯克提供的最高擔保。知情人士稱,談判仍在初步階段,尚未做出決定。 圖片來源:馬斯克微博 雖然馬斯克為這筆交易籌集的130億美元債務屬于推特公司層面的,但任何針對特斯拉股票的保證金貸款都將由馬斯克以個人身份獲得。不過,知情人士表示,考慮到馬斯克大量資金套牢在推特的股權上,而且保證金貸款的利率遠低于推特的無擔保債務,這筆轉換仍然是有意義的。 知情人士稱,在明年之前,銀行預計不會試圖向機構投資者出售推特的任何債務(其中還包括65億美元的定期貸款和30億美元的有擔保債券),屆時推特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馬斯克做出的改變將如何影響該公司運營。 最初的推特融資方案包括由特斯拉股票支持的125億美元保證金貸款承諾。這最終被額外的股權承諾所取代(其中包括幾個合作伙伴的投資)。 馬斯克的代表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推特和特斯拉也沒有回應置評請求。摩根士丹利的一名代表沒有立即發表評論,美國銀行、巴克萊銀行、法國巴黎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和法國興業銀行等銀行的代表也沒有置評。(來源:蓋世汽車譚璇) 7,富士康領投 汽車軟件公司Sonatus在第二輪融資中籌集7500萬美元 12月9日,據蓋世汽車報道,汽車軟件公司Sonatus宣布在第二輪融資中籌集了7500萬美元,以加速軟件定義汽車(SDV)的創新。據悉此輪投資由電子產品制造商鴻海科技集團(Foxconn,富士康)領投。包括早期的A輪融資,Sonatus現從風險投資、戰略合作伙伴和客戶方面共籌集超1.1億美元。 Sonatus專注于提供基礎技術和解決方案堆棧,使客戶和合作伙伴能夠更快地過渡到SDV,并支持他們開發自己的差異化解決方案。通過采用Sonatus的關鍵構建模塊,汽車公司及其生態系統可以更快地將創新應用于市場,但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且頻率更高。 富士康軟件開發中心高級總監Eric Yeh表示:“富士康計劃進軍電動汽車市場,提供兼容性汽車解決方案。在將車載和云軟件解決方案交付量產方面,Sonatus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記錄,并且是具有正確協同作用的戰略合作伙伴,可提供汽車軟件和硬件之間的無縫集成。” Sonatus的軟件平臺已在現代(Hyundai)、起亞(Kia)和捷尼賽思(Genesis)汽車中投入生產,包括多款捷尼賽思轎車和SUV車型。該軟件平臺還用于現代Ioniq 6和其他車型,且到2023年將應用于數百萬輛汽車。目前,Sonatus的團隊顯著壯大,并擴大了在法國、意大利、日本和中國的業務。此外,Sonatus還進一步發展和部署Sonatus產品和解決方案,以提供給更多應用、區域、合作伙伴項目和終端客戶。 Sonatus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Jeffrey Chou表示:“通過這一輪新的融資,我們擁有更多資源來顯著擴大增長,將軟件定義的汽車技術應用于新的市場,并擁有更多客戶。”(來源:財經網) 8,小鵬汽車確認CEO助理李鵬程已于近期離職 12月9日消息,有媒體報道,小鵬汽車CEO助理李鵬程已于近期離職,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李鵬程在內部的飛書已經處于停用狀態。 為此財經網汽車聯系到小鵬汽車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李鵬程是因為個人身體的原因離開的。我們很感謝他在小鵬時期所做的貢獻。” 今年11月,小鵬汽車完成內部組織架構調整,調整之后,原小鵬汽車副總裁、品牌公關總經理李鵬程被任命為小鵬汽車CEO助理,向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匯報。 李鵬程于2019年加入小鵬汽車,主要負責該品牌的傳播及公關事宜。此前,李鵬程曾在一汽-大眾擔任企業產品公關總監,任職時間超過15年。之后在有車以后,任職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兼北京公司總經理。 今年10月底,小鵬汽車進行了史上最大組織調整,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近期多天主持公司管理層會議,并在10月21日晚發布全員郵件,宣布全面組織架構調整,包括成立戰略、產品規劃、技術規劃、產銷、OTA五大委員會,建立三個產品平臺矩陣,確保以客戶和市場導向為主,端到端地負責產品(含服務產品)全業務閉環。在小鵬汽車日常運營中,將設立“戰略、研發、供應生產、營銷服、職能支撐五大體系,推動各業務鏈條目標一致,高效協同,支撐公司戰略和大產品矩陣落地”。 11月30日,小鵬汽車第三季度總營收為68.2億元,同比增長19.3%,環比下滑8.2%;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凈虧損為22.2億元,而2021年第三季度凈虧損為14.9億元,2022年第二季度凈虧損24.6億元。小鵬汽車預計第四季度交付量2.00萬至2.10萬輛,預期為4.34萬輛。 11月,小鵬汽車交付量為5811輛,環比微增14%。(來源:財經網) 瑞穗金融(MFG): 瑞穗金融(MFG) 6-K Report of foreign issuer [Rules 13a-16 and 15d-16] Accession Number: 0001193125-22-283552  Act: 34  Size: 28 KB 網頁鏈接 瑞穗金融(MFG): 瑞穗金融(MFG) 6-K Report of foreign issuer [Rules 13a-16 and 15d-16] Accession Number: 0001193125-22-283518  Act: 34  Size: 2 MB 網頁鏈接 金融界網站:   在日本央行的意外舉措推動銀行股上周上漲13%后,日本大型銀行的高管預計負利率將會持續下去,業績暫時不會上升。   三位不愿具名公開討論央行政策的高管表示,除非日本央行取消負利率,否則利潤不會得到明顯提振。   一位高管表示,除非選擇外部人士來領導日本央行,否則即使是在明年4月行長換屆之后,該機構可能也不會立即加息。這位人士補充說,內部人士可能很難打破現行政策。   投資者和策略師則越來越看好日本銀行股,稱日本央行允許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0.5%左右是更廣泛政策轉向的先兆。高盛集團認為放棄負利率的可能性增加了。   日本第二大銀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和第三大銀行瑞穗金融集團的發言人對日本央行政策不予置評。日本第一大銀行三菱日聯金融集團也拒絕置評。   在日本央行進行了出乎全球金融市場意料的政策調整后,日本銀行股指數上周大漲13%。   摩根士丹利策略師將日本銀行股評級從平配上調至超配,稱此舉利好銀行利潤和估值。   不過,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周一強調,債券收益率控制計劃的最新調整不是開始退出貨幣寬松政策,而是要使其可持續且平穩地運行。   瑞穗在11月份的業績報告中估計,如果政策利率從-0.1%提高至0%,5年期和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分別為00.15%和0.4%,那么借貸和市場操作利潤每年將增加350億日元(2.63億美元)。瑞穗發言人表示,該行正在不斷研究各種情況的潛在影響。   三井住友的一位發言人估計,如果政策利率上調10個基點,該行估計利潤將增加約200億日元。 金融界網站:   知情人士稱,日本四家主要銀行已同意向投資基金“日本產業合作伙伴”(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 Inc.,JIP)牽頭的財團提供總額1.2萬億日元(約合88億美元)的貸款,用于收購東芝公司(Toshiba Corp.)。   知情人士說,三菱UFJ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信托控股公司已就JIP牽頭的集團的基本貸款條款達成共識。目前正在敲定細節,可能最快在本月底發布承諾書。由于信息保密,這些人士要求不具名。   知情人士說,作為貸款協議的一部分,四大銀行可能會提議向東芝董事會提名一名董事。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有關銀行承諾的公告最早可能在未來幾天公布。   受此消息推動,周五東京股市早盤,東芝股價上漲了3.4%。   知情人士說,有關方面正在進行審議,這些銀行仍有可能決定不提供貸款。JIP和銀行的代表拒絕置評,而東芝的一名代表說,該公司不能置評,因為這可能會破壞公平程序。   東芝公司在周五發表的致股東公開信中說,其為潛在投資者提供了廣泛盡職調查的機會,公司“計劃收到具有約束力和真誠的提案,并將盡最大努力盡早達成協議”。 瑞穗金融(MFG): 智通財經APP獲悉,日本第三大銀行瑞穗(MFG.US)周一公布了2023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其凈利潤同比增長29.3%,達到1746.7億日元(12.5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351億日元。對于截至明年3月的全年業績,瑞穗維持5400億日元的利潤預測,而分析師的平... 網頁鏈接 瑞穗金融(MFG): 瑞穗金融(MFG) 13F-NT Quarterly report filed by institutional managers, Notice Accession Number: 0000950123-22-011333  Act: 34  Size: 3 KB 網頁鏈接 瑞穗金融(MFG): 瑞穗金融(MFG) 4 Statement of changes in beneficial ownership of securities Accession Number: 0000812291-22-000018  Act: 34  Size: 7 KB 網頁鏈接 牛春寶: 馬斯克440億美元收購推特錢從哪里來?——格隆匯10月28日世界首富馬斯克今天以440億美元完成收購推特,過程中設法廣籌資金,來源包括個人資產、投資基金和銀行貸款。以下是法新社整理的相關融資細節:•馬斯克自掏腰包馬斯克為這起440億美元交易,起初期盼動用到的個人資產不要超過150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約125億美元),原定利用他持有的特斯拉股票作為抵押貸款,意味著不必出售持股,但最終馬斯克放棄貸款想法,轉而投入更多現金。生于南非、現年51歲的馬斯克到頭來在4月和8月分兩波出售價值約155億美元的特斯拉股票。最后在整起收購里,馬斯克個人掏出的錢己多于270億美元。重要的是馬斯克己有推特9.6%的持股;按雜志Forbest算,馬斯克身價估計約2200億美元。•投資基金收購總額中也包含來自投資集團和其他大型基金的52億美元,其中甲骨文共同創辦人艾里森開出10億美元支票。卡達主權財富基金“卡達投資局”(QIA)掌控的卡達控股公司(Qatar Holding LLC)也投入資本。沙特阿拉伯的阿瓦里德親王(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則把手上近3500萬股的推特持股(價值約19億美元)轉讓給馬斯克。為換取他們的投資,這些金主將成為推特的股東。•貸款其余價值約130億美元資金,則由銀行貸款支持,包括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日本的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和瑞穗金融集團、巴克菜集團以及法國興業銀行和法國巴黎銀行。根據提交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的文件,光是摩根士丹利就提供約35億美元。這些貸款由推特擔保,將承擔清償責任的是這家公司,而不是馬斯克本人。 瑞穗金融(MFG): 瑞穗金融(MFG) 3 Initial statement of beneficial ownership of securities Accession Number: 0000812291-22-000017  Act: 34  Size: 6 KB 網頁鏈接 未來智庫: (報告出品方/作者:招商證券,廖志明) 二戰結束后,籠罩在戰敗陰影下的日本發奮圖強,國民經濟高速增長,這期間,銀行業向重點產業部門提供了大量的 低息貸款,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1985 年隨著《廣場協議》的簽訂,日元大幅升值,居民和企業的財 富不斷增加,加上日本寬松貨幣政策的推波助瀾,銀行無節制地、盲目的放貸,催生了經濟泡沫。 1990 年,日本經濟泡沫達到巔峰,日本市值前十的上市公司中有 7 家為銀行,一時風光無限。日本銀行業迎來了其 最高光的時刻,其后泡沫破滅,輝煌不再。 1.1 主銀行制度與日本“戰后經濟奇跡” 二戰結束后,戰敗國的日本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百廢待興,美蘇冷戰及朝鮮戰爭促使美國改變對日本的方針,日本抓 住機遇,實現了持續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其中,日本銀行業利潤較高,以低息貸款和交叉持股的方式大力促進企業 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經濟的發展。日本經濟在這一時期大致可分為戰后恢復期(1945~1955 年)、經濟高速 發展期(1956~1973 年)、經濟穩定期(1974~80 年代前期)及經濟泡沫期(1985 年-1990 年)。 (1)戰后恢復期(1945~1955):主銀行制度出現,形成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經濟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幾乎處在崩潰的邊緣,日本采用政治上民主化改革、經濟上側重煤 炭、鋼鐵產業發展等措施來促進經濟恢復。在金融方面,于 1947 年成立“復興金融金庫”來保證銀行對煤炭、鋼鐵、 肥料等重要產業的融資。與此同時,日本的通貨膨脹問題嚴重。由于美蘇冷戰加劇,為了牽制蘇聯,美國開始轉變對 日本的占領政策方向,由懲罰和改革轉為扶持。1948 年,美國政府指示占領軍實行《穩定日本經濟九原則》,其目 的是使日本實現三個轉變:通脹經濟向穩定經濟轉變、統制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封閉經濟向開放經濟轉變。1949 年,美國占領軍當局制訂了“道奇”計劃(The Dodge Line or Dodge Plan,因底特律銀行總裁約瑟夫•道奇提出而得 名),提出縮減開支、平衡預算、加強征稅、限制貸款發放、穩定工資、加強物價統制等,以穩定日本經濟,抑制通 貨膨脹。計劃實施后,日本通貨膨脹得以遏制,這為其產業政策的實施創造了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有利于日本產業 結構的現代化。 這一時期,主銀行制度(Japanese main bank system)出現,形成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二戰后,日本解散財閥, 嚴禁壟斷,大企業紛紛解體,它們面臨的兼并重組問題都需要銀行資金的支持,銀行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高,日本主銀 行制度應運而生。“復興金融金庫”解散后,日本建立了一批政府金融機構,同時鼓勵銀行在各行業分設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分工體制進一步鞏固了主銀行制度。在這一制度下,企業融資高度依賴銀行,銀行成為企業最大的債權人。 同時,日本允許銀行投資股票和證券,銀行為與企業形成長期穩定的關系,紛紛對企業大量持股,成為企業的股東, 直接參與企業的管理和經營。 主銀行制度下,銀行與關聯企業幾乎成為一體的關系。這樣既可以保證企業擁有穩定資金來源,也為銀行帶來了穩定 的客戶群體和投資對象,促進了日本產業的發展。但是,銀行與企業關系過近,容易造成企業過度投資,企業失去活力和生存能力。當企業出現危機時,銀行往往以貸款相救,導致企業越來越僵化,不良貸款滋生,這為日后日本銀行 業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2)經濟高速發展期(1956~1973 年):銀行業為日本經濟騰飛發揮了較大的作用 經過十年經濟恢復期,日本經濟發展速度位居工業國前列,個人消費和民間投資大幅增長,出口量不斷增加,經濟實 力持續增強。1961~1973 年,日本 GDP 增速顯著高于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發達國家,在這 13 年中,有 6 年日本 GDP 增速達到 10%以上,1968 年增速近 13%,堪稱日本經濟的“黃金時代”,創造了“戰后經濟奇跡”。 這一時期銀行業為日本經濟騰飛發揮了突出的作用,主銀行制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日本為趕超歐美發達國家,迅速 實現工業現代化,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重視重工業和化學工業的革新和發展,日本銀行機構向這些重點產業部門提 供了大量的低息貸款。銀行與企業在緊密的聯系中互相促進,都得到了蓬勃的發展。1968 年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二 大經濟體,此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日本均保持了這一地位。 同時,金融機構仍是日本監管最嚴格的行業之一。政府對利率進行嚴格的管制,堅持以低利率為核心的利率體系,把 存款利率、貸款利率、債券利率和央行貼現率都維持在一定范圍內,以保證銀行業為重點企業提供低成本的資金。繼 續推行經濟恢復期的銀行業分業政策,銀行業和信托業、證券業不能兼容(如銀行的信托業務必須作為信托銀行分離 出來)。對外金融方面,日本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壓力之下,雖然限制有所放寬,但對金融交易的管制一直存在。 (3)經濟穩定期(1974~80 年代初期):日本開始放寬金融領域的限制,走向金融自由化 20 世紀 70 年代初期國際貨幣體系的變革和 1973~1974 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較大地沖擊了日本經濟,結束了日本 持續的經濟高速增長。1973 年,日本 GDP 增速為美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中最高,達到 8%,但是到第一次石油 危機后的 1974 年,日本 GDP 增速下降 9.2%至-1.2%,降幅為六國之最,經濟受到極大的沖擊。1979~1980 年,第 二次石油危機爆發,這一次,日本 GDP 增速由 5.5%降至 2.8%,降幅 2.3%,為六國最小,主因為日本汽車產業的 崛起及發展節能技術。 進入經濟穩定期后,日本戰后的金融體系已經不適合時代需要。國際上,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貨幣體系的改革向著 放松金融管制和實現自由化的方向演繹,而日本也卷入了改革的浪潮中。在國內,隨著日本經濟由高速增長向中速增 長轉變,資金狀況由儲蓄不足向儲蓄過剩轉變,迫使日本開始放寬金融領域的限制,走向金融自由化。這一時期,日 本逐漸實現了利率、業務經營、市場準入、資金流動、資本市場五個方面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是日本金融體系由封 閉走向開放、由限制走向靈活和國際化的過程。 這一時期日本的金融自由化雖然范圍廣,但發展緩慢且不平衡,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金融監管由大藏省全權管理, 日本央行缺乏獨立性。其次,金融機構受到的業務管制仍然存在,無法得到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比如,銀行下屬的 證券子公司的業務范圍受限,尚未完全開放混業經營。最后,問題金融機構的處置未市場化。 1.2 經濟泡沫時期-銀行業占日本市值前十公司的半數以上 20 世紀 80 年代后期,日元在“廣場協議”后大幅升值,熱錢流入,疊加寬松的貨幣政策,地價大幅上漲,經濟泡沫 化。在日本寬松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和舉國瘋狂的投資和并購浪潮中,經濟泡沫加劇。 (1)“廣場協議”簽訂后日元大幅升值 隨著日本經濟規模的擴大,貿易順差的持續增長,而美國經常項目持續赤字,面臨著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的雙重困擾, 美日貿易摩擦日益加劇,美國強烈要求政府干預外匯市場、迫使日元升值,從而降低貿易赤字。1985 年 9 月,在美 國的策劃下,美、日、英、法、西德等 5 個發達國家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舉行會議,達成包括抑制通貨膨脹、擴大 內需、減少貿易干預和聯合干預外匯市場等一攬子協議,使美元對國際主要貨幣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的貿易赤字問題,史稱“廣場協議”。 協議簽訂后,日元大幅升值。1985 年 9 月,美元兌日元在 1 美元兌 237 日元上下波動,協議簽訂后不到 3 個月的時 間里,日元迅速升值到 1 美元兌 200 日元左右,升幅 18.5%。1989 年末與 1985 年 9 月相比, 美元兌日元由 236.91 升至 143.62,約上漲 40%。 (2)寬松的貨幣政策助長了經濟泡沫 日元大幅升值導致日本出口急劇下降,損害了出口相關企業的經濟效益,還使得日本持有的美元資產大幅縮水。1986 年 4~8 月,日本的名義出口額較上年同期減少了 19.8%,實際出口額比上年同期減少 7.8%。1986 年 4~6 月,日本 名義經濟增長率為 4.9%,比上年同期下降 1.7 個百分點;實際經濟增長率為 2.2%,比上年同期下降了 2.7 個百分點。 為了應對升值對國內經濟的影響,日本央行連續 5 次下調貼現率,由 1985 年的 5%降至 1987 年 3 月以后的 2.5%。 同時,日本政府又增加政策性貸款,大量財政支出用于公用事業、住宅融資和減稅補貼。希望通過增加投資刺激內需, 以對沖日元升值對經濟的影響。在寬松的貨幣政策和擴張性財政政策的雙重作用下,日本 M2 明顯增長,經濟泡沫顯 著擴大。 日元升值后,國內的投機氣氛熱烈。出口降低導致實業不再容易賺錢,使得資本涌向有利可圖的領域——金融、地產 行業。從 1985 至 1989 年,日經 225 指數在 5 年的時間達到頂峰的 38915 點,漲幅達到 391.4%,年均漲幅達 78%, 股票市場總市值上漲到 611 萬億日元,相當于 GDP 的 1.48 倍。同一時期,日本土地價格緊隨股票價格上漲,在 1990 年 9 月到達頂峰,是 1985 年的四倍。股價和地價的上漲不斷吸引投資者,日本百姓、企業、金融機構紛紛把資金投 入股市和房地產,進一步擴大了泡沫。 與此同時,在寬松的金融政策下,銀行盲目、無節制地放貸。1986 年,銀行在房地產、服務、非金融公司、個人消 費四個行業大量放貸,約占信貸增量的 92%,而這些貸款中作為擔保的大多是房地產、股票等,存在諸多的風險和缺 陷。日本銀行鼓勵企業將資金投入股市、房地產市場中,銀行業和企業過剩的資本在海外到處擴張、盲目收購,經濟 泡沫越吹越大。舉國上下都卷入了這場瘋狂而盲目的投資并購浪潮中,人人追求高額利潤,而無視了繁榮之下巨大的 隱患。 經濟泡沫時期,貸款明顯增長,凈利潤攀升。1982-1990 年期間,日本商業銀行貸款規模從 217 萬億日元攀升至 522 萬億日元,與此同時,凈利潤從 1982 年的 8060 億日元攀升至 1988 年的 2.34 萬億日元。 經濟泡沫時期,日本商業銀行息差較高,信用成本低。1982-1990 年期間,由于經濟情況較好,信貸違約率較低,日 本商業銀行信用成本較低,均低于 0.3%。此外,這期間,日本商業銀行凈息差相對較高,均高于 1.5%。相對較高的 息差水平,疊加很低的信用成本,伴隨信貸規模擴大,這期間日本銀行凈利潤大幅增長。 經濟泡沫時期,日本銀行業市值大幅增長,迎來短暫的高光時刻。經濟泡沫期之前的 1980 年,日本市值前 10 名的 公司只有 2 家銀行,市值均為 0.8 萬億日元。而在經濟泡沫迎來頂點的 1990 年,日本市值前 10 名公司榜單中有 7 家為銀行。其中,市值最高的為日本興業銀行,當時總市值達到 7.8 萬億日元,10 年之間市值增長超過 10 倍。 經濟泡沫破裂后,日本銀行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東京證券交易所銀行業指數顯著下挫,近年也持續低迷。貸款利率 和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也迅速下降,日本進入低利率時代。同時,泡沫破滅為銀行業帶來大量不良資產,經營業績持續 承壓。為解決銀行業不良問題,日本銀行付出慘重代價,累計不良損失接近 100 萬億日元。經過長達十年的不良處 置,投入大量財政資源后,終于在 21 世紀初將不良率降至正常水平,日本銀行業浴火重生。 2.1 經濟泡沫破滅后,日本銀行業深陷不良泥淖 泡沫經濟后期,日本政府主動刺破泡沫。隨著股價及地價的飆漲,日本央行于 1989 年 3 月到 1990 年 8 月間連續五 次上調利率。與此同時,日本央行直接要求各金融機構減少對不動產行業的放貸,嚴控房地產信貸增速。貨幣政策的 急速收緊加速了經濟泡沫的破裂。 1990 年初,日本股市開始暴跌,到 1992 年 3 月,日經指數跌破 20000 點,幾乎較 1990 年初腰斬,當年 8 月,進 一步下跌到 14000 點左右。1991 年,地產泡沫也開始破裂,地價暴跌,并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土地和房屋無人問 津,銷售陷入低迷。 20 世紀 90 年代初,日本股價和地價暴跌,股市泡沫和房地產泡沫破裂,重創了日本的經濟,結束了日本自 1974 年 以來平穩發展的狀態,日本陷入“失去的十年”。對銀行業而言,由于地價暴跌,不少公司破產,不動產抵押的貸款 價值明顯下降,貸款質量快速惡化。此外,疊加經濟衰退,貨幣政策轉而開始寬松,息差明顯承壓。可謂是,息差與 資產質量均顯著下行,盈利能力明顯惡化。 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20 世紀 90 年代,經濟泡沫破滅后,日本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大幅上行,于 2001 年末達到頂 峰 8.4%,直到 2006 年才降回正常水平。 2.2 日本對問題銀行與不良資產的處置 日本對問題銀行和不良資產的處置大致分為兩個階段:1)1997 年以前,日本政府采用“護送船隊”的方式,不主張 銀行破產,而采用大機構吸收兼并的方法,盡量保全問題機構;2)1997 年以后,日本出臺《金融再生法》和《早期 健全化法案》,完善了金融機構的破產處置制度,開始大規模處置銀行的不良債權問題。 1)1997 年以前:“護送船隊”模式最大限度保全問題銀行 1991-1997 年期間,日本政府不主張問題銀行破產,而是采取“盡量保全”的態度,因此這一時期倒閉的銀行很少。 為此,日本政府和央行做出了諸多努力:仍然采取寬松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刺激經濟,試圖以經濟復蘇來緩解銀 行危機;政府放松管制,允許銀行發行更多次級債券,增加自有資本率;直接出資收購房地產,降低銀行損失;成立 專門的不良資產處置機構,處置和收購銀行的不良資產,如 1996 年由東京共同銀行改組成的整理回收銀行,主要任 務是接管已破產的金融機構,回收處理不良債權。 這一時期日本處置問題銀行主要的方式是吸收合并。當中小型銀行陷入困境、面臨破產時,日本政府促使經營良好的 大型銀行來接管或兼并該銀行,只有在合并難以推進的情況下才選擇破產清算,然后出售優質資產,剝離處置不良債權。但不停地“大并小”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風險,問題銀行雖未破產,但不良并未消失,在大銀行的庇護下問題銀 行越來越僵化,死氣沉沉,同時拖累大銀行,金融體系變得脆弱。 (2)1997 年以后:《金融再生法》開始破產清算問題銀行 隨著危機的加劇,日本銀行業不良資產問題更加嚴峻,不良貸款率大幅攀升。1998 年,日本出臺了《金融再生法》 和《早期健全化法案》,不再保護破產金融機構,開始以破產清算的方式處置問題銀行,同時成立產業再生機構和中 小企業再生支援協會,共同解決不良債權問題。 這期間,日本政府繼續加大公共資金投入,增資銀行。對于資不抵債的銀行不再極力保護,而是進行破產清算,其中 存款由存款保險公司保障,不良債權轉移到整理回收機構進行清收,優質資產轉讓給其他銀行以盡量維持經濟的正常 運轉;對有經營壓力但尚未達到破產程度的銀行,通過優先股、次級債等方式注資,恢復正常經營后擇機退出。在金 融監管方面,1998 年 6 月,組建金融監督廳,11 月又成立了金融再生委員會,目的是加強對風險的控制和金融危機 的處理能力。 進入 21 世紀后,日本對不良資產處置的決心更加堅決,2001 年小泉純一郎首相公開承諾用 2~3 年解決不良債權問 題。此后,日本限制銀行股權投資,額度不得超過凈資產,也因此動搖了主銀行制度。也通過推行“存款限額保護”、 對部分銀行實行“國有化改革”等政策改善不良資產狀況。 日本倒閉的銀行、信用機構和信用組合數量隨泡沫破裂而明顯增加。1990 年代起,日本股票和房地產價格暴跌,銀 行經營狀況急劇惡化,許多銀行不堪重負、難以為繼,陸續破產。1991 年 10 月,三和信用金庫成為日本戰后首家破 產的金融機構。在這期間,日本政府對于這些陷入困境的金融機構,力圖以“護送船隊”模式,使其他金融機構進行 救助性兼并重組,以最大限度降低金融機構破產對金融市場和經濟活動的影響。1997 年以后,處置思路有所轉變, 隨著經濟危機的演進,倒閉的銀行、信用機構和信用組合數目明顯增多,在 2001 年達到頂峰的 56 家。 不良處置耗費巨大。在 1993-2006 年期間,日本銀行業耗時十余年,處置了大量的不良資產,累計不良損失接近 100 萬億日元,最終使得不良貸款率降至正常水平。日本商業銀行 2002 年末不良貸款余額達 42 萬億日元,隨著小泉政 府的不懈努力,2006 年不良貸款余額降至 13.1 萬億日元,不良率回到正常水平。 2001 年日本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達到頂峰,而后大幅下降,經過日本政府的不懈努力,2005 年起不良率恢復正常水 平。 2.3 經濟泡沫破滅后,日本銀行業息差走低,盈利承壓 泡沫破滅后,利率迅速走低,進入低利率時代。經濟泡沫破滅后,經濟明顯衰退,日本貨幣政策轉向寬松。日本的基 準貸款利率在經濟泡沫破裂后迅速下跌,由 1990 年 8 月的 6%降至 1996 年 2 月的 0.5%,進入低利率時代。自 2008 年 12 月起,基準貸款利率保持在 0.3%。十年期國債利率自 90 年代初以來斷崖式下降,90 年代末期就維持在 1%左 右的低利率。 凈息差收窄,長期承壓。在戰后很長一段時間,日本經濟高速發展,銀行業維持了高增長高利潤的狀態。1990 年之 后,經濟泡沫破滅,利率走低,日本貸款平均利率水平逐年下降,由 1990 年的 7.7%降至 2010 年的 1.55%。隨著貸 款利率等明顯走低,日本銀行業息差明顯承壓。2000 年以來,日本商業銀行凈息差大幅下行,由 2000 年的 1.49% 降至 2010 年的 1.12%。 貸款負增長,資產擴張基本停滯,凈利潤受信用成本影響大,明顯承壓。經濟泡沫破滅,疊加人口老齡化,日本國內 融資需求低迷,1996-2010 年期間,日本銀行業貸款負增長,貸款規模由 565 萬億日元降至 425 萬億日元;同期, 日本商業銀行資產規模擴張基本停滯。1994-2003 年期間,受不良處置等影響,信用成本較高,日本銀行業不少年份 虧損較大。2004 年以來,隨著不良處置告一段落,日本銀行業實現盈利,并曾短暫地實現盈利規模大幅增長。 泡沫破滅后,銀行業指數大幅下跌;不良處置完后曾階段性明顯回升。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把上市的所有國內普通股 按 33 個行業劃分,以各股票總市值加權計算出行業股價指數。20 世紀 90 年代經濟泡沫破滅以來,日本銀行業指數 大幅下跌。2003 年不良處置基本完成后,到 2006 年初,日本銀行業指數曾明顯上漲。 截至 2022 年 3 月末,日本銀行業資產規模達 1356.6 萬億日元,近十年基本實現了平穩增長,十年復合增長率 4.64%, 但規模和增速不及中國。其中,貸款占比較高,貸款余額 566.4 萬億。 由于人口老齡化加劇等,日本進入低利率時代,銀行業盈利能力低下。2010 年以來,安倍政府實施超級寬松的貨幣 政策,日本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國債負利率,日本迎來極低利率時代。極低利率時代,日本銀行業貸款收益率持續 下行,息差進一步收窄,2021 財年息差僅 0.5%,為 G20 經濟體最低的之一,銀行業盈利能力承壓,估值低迷。 3.1 國內融資需求弱,資產規模增長緩慢 近十年,日本銀行業資產規模復合增速 4.6%,除 2018 年外均正增長。2017 年、2021 年日本銀行業資產增長明顯, 增速都達到 10%以上,2018 年銀行資產下降 5.46%。其余年份,日本銀行業資產規模基本平穩增長,截至 2022 年 3 月末,日本銀行業總資產達 1356.4 萬億日元,同比增速 4.9%;同期,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復合增速超過 10%。 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高于日本。按 2022 年 3 月 31 日匯率計算,中國 22Q1 商業銀行總資產為 5808.83 萬億日元, 是日本的 2021 財年末的 4.3 倍。 都市銀行資產規模最大。日本商業銀行主要包括都市銀行、區域銀行和外資銀行三類。其中,都市銀行資產規模最大, 規模占比在 58%左右;區域銀行次之,外資銀行規模占比最低。近十年,都市銀行和區域銀行資產規模都呈現增長趨勢,尤其是近兩年增速較高。近十年,在日本的外資銀行資產規模基本保持在 70~80 萬億日元。 日本商業銀行資產以貸款為主。日本商業銀行資產主要有現金及存放同業、貸款、交易資產、證券投資等,其中貸款 占 40%以上。近十年,日本商業銀行貸款總額由 2012 財年末的 439.21 萬億日元增至 2021 財年末的 566.35 萬億日 元,且占總資產比重最高。雖然貸款占比整體呈下降趨勢,但始終在 40%以上,貸款仍是銀行資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2010 年以來,日本商業銀行貸款復合增速 2.5%,同期中國銀行貸款增速超過 10%。 日本商業銀行負債以存款為主,占比基本在 70%以上。日本商業銀行負債主要由存款、借入資金、交易負債等部分 組成,其中存款是主體。近年存款平穩增長,十年復合增長率為 4.34%。除 2017 年外,存款占負債比重始終在 70% 以上,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存款占負債 71.27%。 3.2 貸款收益率走低,息差持續收窄 貸款收益率走低,息差持續收窄。20 世紀 90 年代經濟泡沫破滅以來,日本利率水平持續走低,日本銀行業平均貸款 收益率逐年下降。特別是,自 2011 年以來,日本平均貸款收益率跌破 1.5%;2016 年以來更是跌破了 1%。我們認 為,2010 年以來,日本進入了極低利率時代。伴隨著貸款收益率逐年下降,日本銀行業凈息差不斷走低。2021 財年 日本銀行業平均貸款收益率僅 0.79%,凈息差則僅為 0.54%。 日本銀行業息差低。2021 財年日本銀行業凈息差僅 0.54%,1H22 中國商業銀行凈息差為 1.94%,明顯高于日本。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和瑞穗銀行由多家銀行合并而來,為日本資產規模最大的商業銀行。中國大行的凈息差在 2%上下, 而瑞穗金融集團凈息差近五年僅 0.5%左右,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凈息差近五年由 0.93%降至 0.71%。 日本銀行業凈息差墊底 G20 經濟體。2021 年,日本銀行業凈息差僅 0.54%,為 G20 經濟體倒數第二,僅高于法國, 明顯低于中國、美國、韓國等。G20 經濟體來看,發展中國家銀行業息差普遍較高,而發達國家息差較低。 3.3 資產質量改善,保持較好水平 日本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近年低于中國。2005 年起日本商業銀行不良率恢復到正常水平,多年來保持穩定,近年已 下降到 1%~2%區間。近十年,日本 GDP 增速雖持續低迷,但經濟相對穩定,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保持低位。而中國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在 2005-2009 年很高,持續下行,2009~2015 年低于日本不良率水平。2016 年以來,日本商業 銀行不良貸款率持續低于中國,資產質量維持較好水平。 日本銀行撥貸比較低,低于中國銀行業水平。從日本上市銀行來看,撥貸比大多低于 2.0 %,明顯低于中國商業銀行 近年 3.5%左右的撥貸比水平。 3.4 盈利能力弱,銀行股估值低迷 近十年,日本銀行業凈利潤波動較大,部分年度出現盈利負增長。1999-2010 年,部分年份受不良處置等影響,日本 銀行業明顯虧損。2010 年以來,日本銀行業受極低利率環境影響,息差持續收窄,盈利能力堪憂。近年,受到 COVID 大流行的影響,日本銀行業低利率經營環境進一步惡化,凈利潤明顯低于疫情發生前水平,尤其是 2020 年凈利潤下 降幅度達 49.5%。疫后恢復,2021 財年日本銀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長 19.6%至 2.2 萬億日元。 日本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較高。2021 年日本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達 60.6%,同期,中國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僅為 31.8%,約為日本的一半。 極低利率環境導致日本商業銀行的低息差水平,疊加成本收入比較高,日本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較弱。2021 年日本商 業銀行 ROE 為 3.6%,同期中國為 9.6%。日本銀行業盈利能力處于 G20 經濟體末尾。 近十年,日本經濟增速持續低位,疊加極低利率的影響,日本上市銀行盈利能力較弱,估值持續低迷。以日本資產規 模最大的銀行-三菱 UFJ 銀行為例,2012 年以來,估值持續低于 1 倍 PB。截至 2022 年 11 月初,估值僅 0.48 倍 PB, 估值持續低迷。2020 年疫情時期,估值最低曾到 0.3 倍 PB。 市值增長基本停滯。經濟泡沫頂峰的 1990 年,日本市值前十上市公司有 7 家為銀行,經濟泡沫破滅后,日本銀行業 估值走低,市值止步不前。2010 年,日本市值前十上市公司尚有 2 家為銀行。而到了 2022 年,只有一家銀行進入 日本市值前十的上市公司榜單,且位列第 8 名。近二十年來看,日本上市銀行市值止步不前。以日本資產規模最大的 銀行-三菱 UFJ 來看,2022 年市值 8.8 萬億日元,2010 年為 6.2 萬億日元,2000 年為 5.4 萬億日元,20 余年市值增 長基本停滯。 二戰結束后,籠罩在戰敗陰影下的日本發奮圖強,國民經濟迎來高速增長。1985 年,《廣場協議》的簽訂使得日元大 幅升值,居民和企業的財富不斷增加,加上日本寬松貨幣政策的推波助瀾,催生了各類經濟泡沫。隨著股市泡沫和房 地產泡沫破裂,日本經濟增長從九十年代起進入了長期低迷狀態。 戰后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騰飛期,日本銀行業發展較好。日本戰后實行了主銀行制度,企業融資高度依賴銀行,日本 銀行向重點產業部門提供了大量的低息貸款,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日本產業結構調整和工業化,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 1985 年,隨著《廣場協議》簽訂后日元升值,大量過剩資金流入虛擬經濟,銀行在寬松的貨幣政策之下過度放貸, 助推了股市和房市的泡沫。經濟泡沫頂峰的 1990 年,日本市值前十的上市公司中有 7 家為銀行,可謂是日本銀行業 的高光時刻。經濟泡沫破滅帶來了大量的不良資產,日本銀行業為處置不良耗費巨大,部分年份巨虧。 近年,日本商業銀行資產規模緩慢增長,資產質量保持較好水平。日本商業銀行資產近十年復合增速約 4.6%,貸款 復合增速 2.5%,資產規模增速及貸款增速均明顯低于中國;2022 年 3 月末總資產規模 1356.6 萬億日元。20 世紀 90 年代后的十多年,為化解日本銀行業的大量不良資產,從“護送船隊”模式到《金融再生法》,日本政府做出了不 懈的努力,終于在 2005 年將不良貸款率降至正常水平。2016 年以來,日本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在 1%~2%之間,低于 中國,資產質量保持較好水平。 深陷極低利率時代,息差低盈利能力弱,估值長期低迷。2010 年以來,日本平均貸款利率持續下行,導致息差逐年 收窄,2021 年凈息差僅 0.54%,位居 G20 經濟體末尾。息差低,疊加較高的成本收入比,使得日本商業銀行盈利能 力弱,2021 年 ROE 僅 3.6%,大幅低于中國 10%左右的 ROE 水平。銀行股估值低迷,日本前三大銀行估值長期低 于 0.5 倍 PB。截至 2022 年 11 月初,日本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三菱 UFJ 銀行估值 0.48 倍 PB,2020 年疫情時期最 低曾到 0.3 倍 PB。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詳見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志明首席分析師: 招商證券 | 銀行  廖志明團隊 本篇報告詳解了日本銀行業七十年的歷程,有高光有低迷。戰后經濟高速增長帶來日本銀行業的高光,經濟泡沫頂峰的1990年日本市值前十上市公司中有7家為銀行。隨著經濟泡沫破滅及人口老齡化,日本深陷極低利率,息差持續走低,銀行盈利能力弱,銀行股估值低迷。近年來,日本前三大銀行估值持續低于0.5倍PB,市值前十公司僅剩下1家銀行,近二十年銀行市值增長基本停滯。 日本銀行業專題 本篇報告詳解了日本銀行業七十年的歷程,有高光有低迷。戰后經濟高速增長帶來日本銀行業的高光,經濟泡沫頂峰的1990年日本市值前十上市公司中有7家為銀行。隨著經濟泡沫破滅及人口老齡化,日本深陷極低利率,息差持續走低,銀行盈利能力弱,銀行股估值低迷。近年來,日本前三大銀行估值持續低于0.5倍PB,市值前十公司僅剩下1家銀行,近二十年銀行市值增長基本停滯。 戰后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期,日本銀行業發展較好。日本戰后實行了主銀行制度,企業融資高度依賴銀行,日本銀行向重點產業部門提供了大量的低息貸款,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1985年,隨著《廣場協議》簽訂后日元升值,銀行在寬松的貨幣政策之下過度放貸,助推了股市和房市的泡沫。1982-1990年期間,日本商業銀行貸款規模從217萬億日元攀升至522萬億日元,與此同時,凈利潤從1982年的8060億日元攀升至1988年的2.34萬億日元。經濟泡沫頂峰的1990年,日本市值前十的上市公司中有7家為銀行。 經濟泡沫破滅,日本銀行業付出慘重代價。泡沫破滅為銀行業帶來大量不良資產,經營業績持續承壓。為解決銀行業不良問題,日本銀行付出慘重代價,累計不良損失接近100萬億日元。20世紀90年代后的十多年,從“護送船隊”模式到《金融再生法》,經過長達十年的不良處置,投入大量財政資源后,終于在21世紀初將不良率降至正常水平,日本銀行業浴火重生。 近年,日本銀行業資產質量保持較好水平,但盈利能力弱,估值低迷。日本商業銀行資產近十年復合增速約4.6%,貸款復合增速2.5%,資產規模增速及貸款增速均明顯低于中國。2016年以來,日本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在1%~2%之間,低于中國,資產質量保持較好水平。2010年以來,日本平均貸款利率持續下行,導致息差逐年收窄,2021年凈息差僅0.54%。息差低,疊加較高的成本收入比,日本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弱,2021年ROE僅3.6%,大幅低于中國10%左右的ROE水平。銀行股估值低迷,日本前三大銀行估值長期低于0.5倍PB,11月初三菱UFJ銀行估值0.48倍PB。 投資建議:積極看多銀行。即便如日本,銀行股估值亦接近0.5倍PB,當前A股銀行板塊估值僅0.5倍PB,充分反映了悲觀預期。近期,防疫政策優化調整,房地產政策進一步寬松,市場對經濟的預期或將改善,對銀行板塊構成重大利好,積極看多銀行。未來一年,銀行個股兩條主線:a.繼續主推業績靚麗的優質城商行:江蘇、寧波、成都、南京、杭州及蘇州銀行;b.房地產彈性標的:房企融資占比相對較高的優質銀行-招行、平安銀行等。 風險提示:疫情多發,經濟超預期下行導致資產質量顯著惡化;金融讓利,息差收窄等。 一 戰后經濟高增長時期(1950-1990):高光時刻 二戰結束后,籠罩在戰敗陰影下的日本發奮圖強,國民經濟高速增長,這期間,銀行業向重點產業部門提供了大量的低息貸款,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1985年隨著《廣場協議》的簽訂,日元大幅升值,居民和企業的財富不斷增加,加上日本寬松貨幣政策的推波助瀾,銀行無節制地、盲目的放貸,催生了經濟泡沫。 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達到巔峰,日本市值前十的上市公司中有7家為銀行,一時風光無限。日本銀行業迎來了其最高光的時刻,其后泡沫破滅,輝煌不再。 1.1 主銀行制度與日本“戰后經濟奇跡” 二戰結束后,戰敗國的日本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百廢待興,美蘇冷戰及朝鮮戰爭促使美國改變對日本的方針,日本抓住機遇,實現了持續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其中,日本銀行業利潤較高,以低息貸款和交叉持股的方式大力促進企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經濟的發展。日本經濟在這一時期大致可分為戰后恢復期(1945~1955年)、經濟高速發展期(1956~1973年)、經濟穩定期(1974~80年代前期)及經濟泡沫期(1985年-1990年)。 (1)戰后恢復期(1945~1955):主銀行制度出現,形成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經濟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幾乎處在崩潰的邊緣,日本采用政治上民主化改革、經濟上側重煤炭、鋼鐵產業發展等措施來促進經濟恢復。在金融方面,于1947年成立“復興金融金庫”來保證銀行對煤炭、鋼鐵、肥料等重要產業的融資。與此同時,日本的通貨膨脹問題嚴重。由于美蘇冷戰加劇,為了牽制蘇聯,美國開始轉變對日本的占領政策方向,由懲罰和改革轉為扶持。1948年,美國政府指示占領軍實行《穩定日本經濟九原則》,其目的是使日本實現三個轉變:通脹經濟向穩定經濟轉變、統制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封閉經濟向開放經濟轉變。1949年,美國占領軍當局制訂了“道奇”計劃(The Dodge Line or Dodge Plan,因底特律銀行總裁約瑟夫•道奇提出而得名),提出縮減開支、平衡預算、加強征稅、限制貸款發放、穩定工資、加強物價統制等,以穩定日本經濟,抑制通貨膨脹。計劃實施后,日本通貨膨脹得以遏制,這為其產業政策的實施創造了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有利于日本產業結構的現代化。 這一時期,主銀行制度(Japanese main bank system)出現,形成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二戰后,日本解散財閥,嚴禁壟斷,大企業紛紛解體,它們面臨的兼并重組問題都需要銀行資金的支持,銀行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高,日本主銀行制度應運而生。“復興金融金庫”解散后,日本建立了一批政府金融機構,同時鼓勵銀行在各行業分設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分工體制進一步鞏固了主銀行制度。在這一制度下,企業融資高度依賴銀行,銀行成為企業最大的債權人。同時,日本允許銀行投資股票和證券,銀行為與企業形成長期穩定的關系,紛紛對企業大量持股,成為企業的股東,直接參與企業的管理和經營。 圖1:日本二戰后的主銀行制度 資料來源:日本內閣府網站,招商證券 主銀行制度下,銀行與關聯企業幾乎成為一體的關系。這樣既可以保證企業擁有穩定資金來源,也為銀行帶來了穩定的客戶群體和投資對象,促進了日本產業的發展。但是,銀行與企業關系過近,容易造成企業過度投資,企業失去活力和生存能力。當企業出現危機時,銀行往往以貸款相救,導致企業越來越僵化,不良貸款滋生,這為日后日本銀行業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2)經濟高速發展期(1956~1973年):銀行業為日本經濟騰飛發揮了較大的作用 經過十年經濟恢復期,日本經濟發展速度位居工業國前列,個人消費和民間投資大幅增長,出口量不斷增加,經濟實力持續增強。1961~1973年,日本GDP增速顯著高于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發達國家,在這13年中,有6年日本GDP增速達到10%以上,1968年增速近13%,堪稱日本經濟的“黃金時代”,創造了“戰后經濟奇跡”。 圖2:1961~1973年日本經濟增長迅速,GDP增速居工業國 前列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招商證券 這一時期銀行業為日本經濟騰飛發揮了突出的作用,主銀行制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日本為趕超歐美發達國家,迅速實現工業現代化,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重視重工業和化學工業的革新和發展,日本銀行機構向這些重點產業部門提供了大量的低息貸款。銀行與企業在緊密的聯系中互相促進,都得到了蓬勃的發展。1968年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此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日本均保持了這一地位。 同時,金融機構仍是日本監管最嚴格的行業之一。政府對利率進行嚴格的管制,堅持以低利率為核心的利率體系,把存款利率、貸款利率、債券利率和央行貼現率都維持在一定范圍內,以保證銀行業為重點企業提供低成本的資金。繼續推行經濟恢復期的銀行業分業政策,銀行業和信托業、證券業不能兼容(如銀行的信托業務必須作為信托銀行分離出來)。對外金融方面,日本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壓力之下,雖然限制有所放寬,但對金融交易的管制一直存在。 (3)經濟穩定期(1974~80年代初期):日本開始放寬金融領域的限制,走向金融自由化 20世紀70年代初期國際貨幣體系的變革和1973~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較大地沖擊了日本經濟,結束了日本持續的經濟高速增長。1973年,日本GDP增速為美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中最高,達到8%,但是到第一次石油危機后的1974年,日本GDP增速下降9.2%至-1.2%,降幅為六國之最,經濟受到極大的沖擊。1979~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這一次,日本GDP增速由5.5%降至2.8%,降幅2.3%,為六國最小,主因為日本汽車產業的崛起及發展節能技術。 圖3:第一次石油危機對日本經濟沖擊較大(%)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招商證券 圖4:第二次石油危機對日本的沖擊遠小于第一次(%)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招商證券 進入經濟穩定期后,日本戰后的金融體系已經不適合時代需要。國際上,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貨幣體系的改革向著放松金融管制和實現自由化的方向演繹,而日本也卷入了改革的浪潮中。在國內,隨著日本經濟由高速增長向中速增長轉變,資金狀況由儲蓄不足向儲蓄過剩轉變,迫使日本開始放寬金融領域的限制,走向金融自由化。這一時期,日本逐漸實現了利率、業務經營、市場準入、資金流動、資本市場五個方面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是日本金融體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限制走向靈活和國際化的過程。 表1:日本金融自由化的具體措施 資料來源:網絡公開資料,招商證券 這一時期日本的金融自由化雖然范圍廣,但發展緩慢且不平衡,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金融監管由大藏省全權管理,日本央行缺乏獨立性。其次,金融機構受到的業務管制仍然存在,無法得到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比如,銀行下屬的證券子公司的業務范圍受限,尚未完全開放混業經營。最后,問題金融機構的處置未市場化。 1.2 經濟泡沫時期-銀行業占日本市值前十公司的半數以上 20世紀80年代后期,日元在“廣場協議”后大幅升值,熱錢流入,疊加寬松的貨幣政策,地價大幅上漲,經濟泡沫化。在日本寬松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和舉國瘋狂的投資和并購浪潮中,經濟泡沫加劇。 (1)“廣場協議”簽訂后日元大幅升值 隨著日本經濟規模的擴大,貿易順差的持續增長,而美國經常項目持續赤字,面臨著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的雙重困擾,美日貿易摩擦日益加劇,美國強烈要求政府干預外匯市場、迫使日元升值,從而降低貿易赤字。1985年9月,在美國的策劃下,美、日、英、法、西德等5個發達國家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舉行會議,達成包括抑制通貨膨脹、擴大內需、減少貿易干預和聯合干預外匯市場等一攬子協議,使美元對國際主要貨幣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的貿易赤字問題,史稱“廣場協議”。 協議簽訂后,日元大幅升值。1985年9月,美元兌日元在1美元兌237日元上下波動,協議簽訂后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日元迅速升值到1美元兌200日元左右,升幅18.5%。1989年末與1985年9月相比, 美元兌日元由236.91升至143.62,約上漲40%。 圖5:1985年9月-1989年底期間日元大幅升值40%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招商證券 (2)寬松的貨幣政策助長了經濟泡沫 日元大幅升值導致日本出口急劇下降,損害了出口相關企業的經濟效益,還使得日本持有的美元資產大幅縮水。1986年4~8月,日本的名義出口額較上年同期減少了19.8%,實際出口額比上年同期減少7.8%。1986年4~6月,日本名義經濟增長率為4.9%,比上年同期下降1.7個百分點;實際經濟增長率為2.2%,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7個百分點。 為了應對升值對國內經濟的影響,日本央行連續5次下調貼現率,由1985年的5%降至1987年3月以后的2.5%。同時,日本政府又增加政策性貸款,大量財政支出用于公用事業、住宅融資和減稅補貼。希望通過增加投資刺激內需,以對沖日元升值對經濟的影響。在寬松的貨幣政策和擴張性財政政策的雙重作用下,日本M2明顯增長,經濟泡沫顯著擴大。 日元升值后,國內的投機氣氛熱烈。出口降低導致實業不再容易賺錢,使得資本涌向有利可圖的領域——金融、地產行業。從1985至1989年,日經225指數在5年的時間達到頂峰的38915點,漲幅達到391.4%,年均漲幅達78%,股票市場總市值上漲到611萬億日元,相當于GDP的1.48倍。同一時期,日本土地價格緊隨股票價格上漲,在1990年9月到達頂峰,是1985年的四倍。股價和地價的上漲不斷吸引投資者,日本百姓、企業、金融機構紛紛把資金投入股市和房地產,進一步擴大了泡沫。 與此同時,在寬松的金融政策下,銀行盲目、無節制地放貸。1986年,銀行在房地產、服務、非金融公司、個人消費四個行業大量放貸,約占信貸增量的92%,而這些貸款中作為擔保的大多是房地產、股票等,存在諸多的風險和缺陷。日本銀行鼓勵企業將資金投入股市、房地產市場中,銀行業和企業過剩的資本在海外到處擴張、盲目收購,經濟泡沫越吹越大。舉國上下都卷入了這場瘋狂而盲目的投資并購浪潮中,人人追求高額利潤,而無視了繁榮之下巨大的隱患。 經濟泡沫時期,貸款明顯增長,凈利潤攀升。1982-1990年期間,日本商業銀行貸款規模從217萬億日元攀升至522萬億日元,與此同時,凈利潤從1982年的8060億日元攀升至1988年的2.34萬億日元。 圖6:日本商業銀行1980-1990年資產規模及凈利潤增長明顯 資料來源:日本銀行網站,招商證券 經濟泡沫時期,日本商業銀行息差較高,信用成本低。1982-1990年期間,由于經濟情況較好,信貸違約率較低,日本商業銀行信用成本較低,均低于0.3%。此外,這期間,日本商業銀行凈息差相對較高,均高于1.5%。相對較高的息差水平,疊加很低的信用成本,伴隨信貸規模擴大,這期間日本銀行凈利潤大幅增長。 圖7:日本商業銀行1980-1990年期間扣除信用成本后的 利差較高 資料來源:日本銀行《不良債權問題的基本見解2002》,招商 證券 注:日本財年以本年4月1日至下一年3月31日為一財年。例如,2022財年為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末 經濟泡沫時期,日本銀行業市值大幅增長,迎來短暫的高光時刻。經濟泡沫期之前的1980年,日本市值前10名的公司只有2家銀行,市值均為0.8萬億日元。而在經濟泡沫迎來頂點的1990年,日本市值前10名公司榜單中有7家為銀行。其中,市值最高的為日本興業銀行,當時總市值達到7.8萬億日元,10年之間市值增長超過10倍。 表2:1980-2000年日本市值前十名變遷(萬億日元) 資料來源:Yahoo,招商證券 二 1990-2010年: 泡沫破滅,不良處置與浴火重生 經濟泡沫破裂后,日本銀行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東京證券交易所銀行業指數顯著下挫,近年也持續低迷。貸款利率和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也迅速下降,日本進入低利率時代。同時,泡沫破滅為銀行業帶來大量不良資產,經營業績持續承壓。為解決銀行業不良問題,日本銀行付出慘重代價,累計不良損失接近100萬億日元。經過長達十年的不良處置,投入大量財政資源后,終于在21世紀初將不良率降至正常水平,日本銀行業浴火重生。 2.1 經濟泡沫破滅后,日本銀行業深陷不良泥淖 泡沫經濟后期,日本政府主動刺破泡沫。隨著股價及地價的飆漲,日本央行于1989年3月到1990年8月間連續五次上調利率。與此同時,日本央行直接要求各金融機構減少對不動產行業的放貸,嚴控房地產信貸增速。貨幣政策的急速收緊加速了經濟泡沫的破裂。 圖8:日本利率水平在1989-1990年間大幅上升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招商證券 1990年初,日本股市開始暴跌,到1992年3月,日經指數跌破20000點,幾乎較1990年初腰斬,當年8月,進一步下跌到14000點左右。1991年,地產泡沫也開始破裂,地價暴跌,并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土地和房屋無人問津,銷售陷入低迷。 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股價和地價暴跌,股市泡沫和房地產泡沫破裂,重創了日本的經濟,結束了日本自1974年以來平穩發展的狀態,日本陷入“失去的十年”。對銀行業而言,由于地價暴跌,不少公司破產,不動產抵押的貸款價值明顯下降,貸款質量快速惡化。此外,疊加經濟衰退,貨幣政策轉而開始寬松,息差明顯承壓。可謂是,息差與資產質量均顯著下行,盈利能力明顯惡化。 圖9:泡沫一經破滅,日本股價大跌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招商證券 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20世紀90年代,經濟泡沫破滅后,日本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大幅上行,于2001年末達到頂峰8.4%,直到2006年才降回正常水平。 圖10:日本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在泡沫破滅后上升(%)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招商證券  圖11:日本都市銀行等不良貸款率走勢(%) 資料來源:日本金融廳,招商證券 2.2 日本對問題銀行與不良資產的處置 日本對問題銀行和不良資產的處置大致分為兩個階段:1)1997年以前,日本政府采用“護送船隊”的方式,不主張銀行破產,而采用大機構吸收兼并的方法,盡量保全問題機構;2)1997年以后,日本出臺《金融再生法》和《早期健全化法案》,完善了金融機構的破產處置制度,開始大規模處置銀行的不良債權問題。 1)1997年以前:“護送船隊”模式最大限度保全問題銀行 1991-1997年期間,日本政府不主張問題銀行破產,而是采取“盡量保全”的態度,因此這一時期倒閉的銀行很少。為此,日本政府和央行做出了諸多努力:仍然采取寬松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刺激經濟,試圖以經濟復蘇來緩解銀行危機;政府放松管制,允許銀行發行更多次級債券,增加自有資本率;直接出資收購房地產,降低銀行損失;成立專門的不良資產處置機構,處置和收購銀行的不良資產,如1996年由東京共同銀行改組成的整理回收銀行,主要任務是接管已破產的金融機構,回收處理不良債權。 這一時期日本處置問題銀行主要的方式是吸收合并。當中小型銀行陷入困境、面臨破產時,日本政府促使經營良好的大型銀行來接管或兼并該銀行,只有在合并難以推進的情況下才選擇破產清算,然后出售優質資產,剝離處置不良債權。但不停地“大并小”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風險,問題銀行雖未破產,但不良并未消失,在大銀行的庇護下問題銀行越來越僵化,死氣沉沉,同時拖累大銀行,金融體系變得脆弱。 圖12:“護送船隊”:大銀行吸收兼并問題銀行的過程 資料來源:日本金融廳,招商證券 (2)1997年以后:《金融再生法》開始破產清算問題銀行 隨著危機的加劇,日本銀行業不良資產問題更加嚴峻,不良貸款率大幅攀升。1998年,日本出臺了《金融再生法》和《早期健全化法案》,不再保護破產金融機構,開始以破產清算的方式處置問題銀行,同時成立產業再生機構和中小企業再生支援協會,共同解決不良債權問題。 這期間,日本政府繼續加大公共資金投入,增資銀行。對于資不抵債的銀行不再極力保護,而是進行破產清算,其中存款由存款保險公司保障,不良債權轉移到整理回收機構進行清收,優質資產轉讓給其他銀行以盡量維持經濟的正常運轉;對有經營壓力但尚未達到破產程度的銀行,通過優先股、次級債等方式注資,恢復正常經營后擇機退出。在金融監管方面,1998年6月,組建金融監督廳,11月又成立了金融再生委員會,目的是加強對風險的控制和金融危機的處理能力。 進入21世紀后,日本對不良資產處置的決心更加堅決,2001年小泉純一郎首相公開承諾用2~3年解決不良債權問題。此后,日本限制銀行股權投資,額度不得超過凈資產,也因此動搖了主銀行制度。也通過推行“存款限額保護”、對部分銀行實行“國有化改革”等政策改善不良資產狀況。 表3:日本銀行業不良資產處置的重要事件 資料來源:日本金融廳官網,招商證券 日本倒閉的銀行、信用機構和信用組合數量隨泡沫破裂而明顯增加。1990年代起,日本股票和房地產價格暴跌,銀行經營狀況急劇惡化,許多銀行不堪重負、難以為繼,陸續破產。1991年10月,三和信用金庫成為日本戰后首家破產的金融機構。在這期間,日本政府對于這些陷入困境的金融機構,力圖以“護送船隊”模式,使其他金融機構進行救助性兼并重組,以最大限度降低金融機構破產對金融市場和經濟活動的影響。1997年以后,處置思路有所轉變,隨著經濟危機的演進,倒閉的銀行、信用機構和信用組合數目明顯增多,在2001年達到頂峰的56家。 圖13:日本的銀行倒閉數量隨泡沫破裂而增多,在2001年 達到頂峰(%) 資料來源:日本存款保險機構年報,招商證券 不良處置耗費巨大。在1993-2006年期間,日本銀行業耗時十余年,處置了大量的不良資產,累計不良損失接近100萬億日元,最終使得不良貸款率降至正常水平。日本商業銀行2002年末不良貸款余額達42萬億日元,隨著小泉政府的不懈努力,2006年不良貸款余額降至13.1萬億日元,不良率回到正常水平。 圖14:經濟泡沫破滅后,日本銀行業耗費十余年處置不良, 損失慘重(萬億日元) 資料來源:日本銀行,招商證券 2001年日本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達到頂峰,而后大幅下降,經過日本政府的不懈努力,2005年起不良率恢復正常水平。 圖15:日本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于2001年見頂,此后大幅下降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招商證券 2.3 經濟泡沫破滅后,日本銀行業息差走低,盈利承壓 泡沫破滅后,利率迅速走低,進入低利率時代。經濟泡沫破滅后,經濟明顯衰退,日本貨幣政策轉向寬松。日本的基準貸款利率在經濟泡沫破裂后迅速下跌,由1990年8月的6%降至1996年2月的0.5%,進入低利率時代。自2008年12月起,基準貸款利率保持在0.3%。十年期國債利率自90年代初以來斷崖式下降,90年代末期就維持在1%左右的低利率。 圖16:日本基準貸款利率持續低水平(%) 資料來源:日本央行,招商證券 圖17:日本十年期國債利率迅速下降至低水平(%)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招商證券 凈息差收窄,長期承壓。在戰后很長一段時間,日本經濟高速發展,銀行業維持了高增長高利潤的狀態。1990年之后,經濟泡沫破滅,利率走低,日本貸款平均利率水平逐年下降,由1990年的7.7%降至2010年的1.55%。隨著貸款利率等明顯走低,日本銀行業息差明顯承壓。2000年以來,日本商業銀行凈息差大幅下行,由2000年的1.49%降至2010年的1.12%。 圖18:日本商業銀行凈息差走勢(%) 資料來源:World Bank database,日本內閣府官網,招商證券 貸款負增長,資產擴張基本停滯,凈利潤受信用成本影響大,明顯承壓。經濟泡沫破滅,疊加人口老齡化,日本國內融資需求低迷,1996-2010年期間,日本銀行業貸款負增長,貸款規模由565萬億日元降至425萬億日元;同期,日本商業銀行資產規模擴張基本停滯。1994-2003年期間,受不良處置等影響,信用成本較高,日本銀行業不少年份虧損較大。2004年以來,隨著不良處置告一段落,日本銀行業實現盈利,并曾短暫地實現盈利規模大幅增長。 圖19:1999-2010財年日本商業銀行凈利潤走勢 資料來源:日本銀行家協會,招商證券 泡沫破滅后,銀行業指數大幅下跌;不良處置完后曾階段性明顯回升。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把上市的所有國內普通股按33個行業劃分,以各股票總市值加權計算出行業股價指數。20世紀90年代經濟泡沫破滅以來,日本銀行業指數大幅下跌。2003年不良處置基本完成后,到2006年初,日本銀行業指數曾明顯上漲。 圖20:泡沫破滅以來,日本東證銀行業指數大幅下跌 資料來源:東京證券交易所,招商證券 三 極低利率時代(2010年-):盈利能力弱,銀行估值低位 截至2022年3月末,日本銀行業資產規模達1356.6萬億日元,近十年基本實現了平穩增長,十年復合增長率4.64%,但規模和增速不及中國。其中,貸款占比較高,貸款余額566.4萬億。 由于人口老齡化加劇等,日本進入低利率時代,銀行業盈利能力低下。2010年以來,安倍政府實施超級寬松的貨幣政策,日本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國債負利率,日本迎來極低利率時代。極低利率時代,日本銀行業貸款收益率持續下行,息差進一步收窄,2021財年息差僅0.5%,為G20經濟體最低的之一,銀行業盈利能力承壓,估值低迷。 3.1 國內融資需求弱,資產規模增長緩慢 近十年,日本銀行業資產規模復合增速4.6%,除2018年外均正增長。2017年、2021年日本銀行業資產增長明顯,增速都達到10%以上,2018年銀行資產下降5.46%。其余年份,日本銀行業資產規模基本平穩增長,截至2022年3月末,日本銀行業總資產達1356.4萬億日元,同比增速4.9%;同期,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復合增速超過10%。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高于日本。按2022年3月31日匯率計算,中國22Q1商業銀行總資產為5808.83萬億日元,是日本的2021財年末的4.3倍。 圖21:日本商業銀行總資產走勢(萬億日元)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招商證券 圖22:日本、中國商業銀行總資產及增速對比(萬億日元)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招商證券,皆為當年3月末時點數據。 都市銀行資產規模最大。日本商業銀行主要包括都市銀行、區域銀行和外資銀行三類。其中,都市銀行資產規模最大,規模占比在58%左右;區域銀行次之,外資銀行規模占比最低。近十年,都市銀行和區域銀行資產規模都呈現增長趨勢,尤其是近兩年增速較高。近十年,在日本的外資銀行資產規模基本保持在70~80萬億日元。 圖23:都市銀行資產規模最大,都市和區域銀行資產規模 增長明顯(萬億日元)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招商證券,均為當年3月末數值。 日本商業銀行資產以貸款為主。日本商業銀行資產主要有現金及存放同業、貸款、交易資產、證券投資等,其中貸款占40%以上。近十年,日本商業銀行貸款總額由2012財年末的439.21萬億日元增至2021財年末的566.35萬億日元,且占總資產比重最高。雖然貸款占比整體呈下降趨勢,但始終在40%以上,貸款仍是銀行資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2010年以來,日本商業銀行貸款復合增速2.5%,同期中國銀行貸款增速超過10%。 圖24:日本商業銀行資產規模與貸款規模變化(萬億日元)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招商證券 日本商業銀行負債以存款為主,占比基本在70%以上。日本商業銀行負債主要由存款、借入資金、交易負債等部分組成,其中存款是主體。近年存款平穩增長,十年復合增長率為4.34%。除2017年外,存款占負債比重始終在70%以上,截至2022年3月31日,存款占負債71.27%。 圖25:日本商業銀行負債以存款為主(萬億日元)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招商證券 3.2 貸款收益率走低,息差持續收窄 貸款收益率走低,息差持續收窄。20世紀90年代經濟泡沫破滅以來,日本利率水平持續走低,日本銀行業平均貸款收益率逐年下降。特別是,自2011年以來,日本平均貸款收益率跌破1.5%;2016年以來更是跌破了1%。我們認為,2010年以來,日本進入了極低利率時代。伴隨著貸款收益率逐年下降,日本銀行業凈息差不斷走低。2021財年日本銀行業平均貸款收益率僅0.79%,凈息差則僅為0.54%。 圖26:日本貸款平均利率及商業銀行凈息差走勢(%) 資料來源:World Bank database,日本內閣府,招商證券 日本銀行業息差低。2021財年日本銀行業凈息差僅0.54%,1H22中國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94%,明顯高于日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和瑞穗銀行由多家銀行合并而來,為日本資產規模最大的商業銀行。中國大行的凈息差在2%上下,而瑞穗金融集團凈息差近五年僅0.5%左右,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凈息差近五年由0.93%降至0.71%。 圖27:日本商業銀行凈息差走勢(%) 資料來源:World Bank database,銀保監官網,招商證券 日本銀行業凈息差墊底G20經濟體。2021年,日本銀行業凈息差僅0.54%,為G20經濟體倒數第二,僅高于法國,明顯低于中國、美國、韓國等。G20經濟體來看,發展中國家銀行業息差普遍較高,而發達國家息差較低。 圖28:2021年日本銀行業凈息差位居G20經濟體末尾 資料來源:World Bank database,銀保監官網,招商證券 3.3 資產質量改善,保持較好水平 日本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近年低于中國。2005年起日本商業銀行不良率恢復到正常水平,多年來保持穩定,近年已下降到1%~2%區間。近十年,日本GDP增速雖持續低迷,但經濟相對穩定,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保持低位。而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在2005-2009年很高,持續下行,2009~2015年低于日本不良率水平。2016年以來,日本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持續低于中國,資產質量維持較好水平。 圖29:日本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近年低于中國(%) 資料來源:WB database,同花順iFinD,招商證券 日本銀行撥貸比較低,低于中國銀行業水平。從日本上市銀行來看,撥貸比大多低于2.0 %,明顯低于中國商業銀行近年3.5%左右的撥貸比水平。 圖30:日本銀行撥貸比較低,低于中國銀行業水平(%) 資料來源:銀行年報,同花順iFinD,招商證券 3.4 盈利能力弱,銀行股估值低迷 近十年,日本銀行業凈利潤波動較大,部分年度出現盈利負增長。1999-2010年,部分年份受不良處置等影響,日本銀行業明顯虧損。2010年以來,日本銀行業受極低利率環境影響,息差持續收窄,盈利能力堪憂。近年,受到COVID大流行的影響,日本銀行業低利率經營環境進一步惡化,凈利潤明顯低于疫情發生前水平,尤其是2020年凈利潤下降幅度達49.5%。疫后恢復,2021財年日本銀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長19.6%至2.2萬億日元。 圖31:1999-2021財年日本商業銀行凈利潤走勢(萬億日元) 資料來源:日本金融廳官網,招商證券 日本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較高。2021年日本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達60.6%,同期,中國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僅為31.8%,約為日本的一半。 圖32:中日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對比(%) 資料來源:World Bank database,招商證券 極低利率環境導致日本商業銀行的低息差水平,疊加成本收入比較高,日本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較弱。2021年日本商業銀行ROE為3.6%,同期中國為9.6%。日本銀行業盈利能力處于G20經濟體末尾。 圖33:中日商業銀行ROE對比(%) 資料來源:World Bank database,招商證券 近十年,日本經濟增速持續低位,疊加極低利率的影響,日本上市銀行盈利能力較弱,估值持續低迷。以日本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三菱UFJ銀行為例,2012年以來,估值持續低于1倍PB。截至2022年11月初,估值僅0.48倍PB,估值持續低迷。2020年疫情時期,估值最低曾到0.3倍PB。 圖34:三菱UFJ銀行PB估值走勢(倍) 資料來源:World Bank database,招商證券 市值增長基本停滯。經濟泡沫頂峰的1990年,日本市值前十上市公司有7家為銀行,經濟泡沫破滅后,日本銀行業估值走低,市值止步不前。2010年,日本市值前十上市公司尚有2家為銀行。而到了2022年,只有一家銀行進入日本市值前十的上市公司榜單,且位列第8名。近二十年來看,日本上市銀行市值止步不前。以日本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三菱UFJ來看,2022年市值8.8萬億日元,2010年為6.2萬億日元,2000年為5.4萬億日元,20余年市值增長基本停滯。 表3:日本市值前十上市公司榜單(萬億日元) 資料來源:Yahoo Japan,招商證券 四 投資建議:經濟預期或好轉,積極看多銀行 二戰結束后,籠罩在戰敗陰影下的日本發奮圖強,國民經濟迎來高速增長。1985年,《廣場協議》的簽訂使得日元大幅升值,居民和企業的財富不斷增加,加上日本寬松貨幣政策的推波助瀾,催生了各類經濟泡沫。隨著股市泡沫和房地產泡沫破裂,日本經濟增長從九十年代起進入了長期低迷狀態。 戰后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騰飛期,日本銀行業發展較好。日本戰后實行了主銀行制度,企業融資高度依賴銀行,日本銀行向重點產業部門提供了大量的低息貸款,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日本產業結構調整和工業化,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1985年,隨著《廣場協議》簽訂后日元升值,大量過剩資金流入虛擬經濟,銀行在寬松的貨幣政策之下過度放貸,助推了股市和房市的泡沫。經濟泡沫頂峰的1990年,日本市值前十的上市公司中有7家為銀行,可謂是日本銀行業的高光時刻。經濟泡沫破滅帶來了大量的不良資產,日本銀行業為處置不良耗費巨大,部分年份巨虧。 近年,日本商業銀行資產規模緩慢增長,資產質量保持較好水平。日本商業銀行資產近十年復合增速約4.6%,貸款復合增速2.5%,資產規模增速及貸款增速均明顯低于中國;2022年3月末總資產規模1356.6萬億日元。20世紀90年代后的十多年,為化解日本銀行業的大量不良資產,從“護送船隊”模式到《金融再生法》,日本政府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終于在2005年將不良貸款率降至正常水平。2016年以來,日本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在1%~2%之間,低于中國,資產質量保持較好水平。 深陷極低利率時代,息差低盈利能力弱,估值長期低迷。2010年以來,日本平均貸款利率持續下行,導致息差逐年收窄,2021年凈息差僅0.54%,位居G20經濟體末尾。息差低,疊加較高的成本收入比,使得日本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弱,2021年ROE僅3.6%,大幅低于中國10%左右的ROE水平。銀行股估值低迷,日本前三大銀行估值長期低于0.5倍PB。截至2022年11月初,日本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三菱UFJ銀行估值0.48倍PB,2020年疫情時期最低曾到0.3倍PB。 2022年以來,受疫情多發及“封城”等影響,股市低迷,財富管理收入受影響明顯,個貸需求低迷,這使得零售銀行估值溢價基本消失。不過,展望未來,零售銀行特別是財富管理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仍然為銀行股的長邏輯。隨著地產明顯放松,后續地產銷售有望迎來拐點,驅動個貸需求好轉,零售銀行估值或已見底。 10月初以來,由于地產等多種因素,銀行板塊大幅回調,當前A股銀行板塊PB、PE估值及機構持倉比例均處于歷史低位,性價比凸顯。近期,防疫政策優化調整,房地產政策進一步寬松,市場對經濟的預期或將改善,對銀行板塊構成重大利好,積極看多銀行。未來一年,銀行個股兩條主線:a.繼續主推業績靚麗的優質城商行:江蘇、寧波、成都、南京、杭州及蘇州銀行;b.房地產彈性標的:房企融資占比相對較高的優質銀行-招行、平安銀行等。 風險提示:疫情多發,經濟超預期下行導致資產質量顯著惡化;金融讓利,息差收窄等。 近期專題報告 RBC:盈利能力突出的加拿大零售標桿銀行 - 招證|銀行 【專題】養老理財發展情況如何?-招證|銀行 銀行業3Q22業績綜述:營收增速下降,優質城商行領跑 三季度機構銀行股持倉有何變化?- 招證|銀行 印度銀行業專題:發展空間大,但盈利能力不強 - 招證 | 銀行 近期,銀行理財收益率有何變化?- 招證 | 銀行 民營銀行的前世今生:經營分化大,頭部表現佳 —招證|銀行 詳解微眾銀行:依托騰訊流量,科技賦能的互聯網銀行 - 招證 | 銀行 破凈潮起潮落,養老理財揚帆起航-22H1銀行理財產品回顧與評價 股市震蕩下,銀行理財收益率如何?- 招證 | 銀行 【招證深度】解碼摩根大通:何以成全球銀行之標桿? 【專題】疫情中的信用卡貸款質量—從2020年看2022年 股市回暖下,近期銀行理財收益率如何?-招證|銀行 【專題】解碼全球頂級財富管理銀行:UBS-招證|銀行 關于資管產品實施IFRS9的幾個重要問題-招證|銀行 6月銀行策略:疫后復蘇,積極看多 -招證|銀行 2022年中期銀行投資策略:疫后復蘇,積極看多 -招證|銀行 專題:關于銀行資本工具的十問十答 -招證|銀行 Capital One:科技賦能的零售銀行-招證|銀行 近一年股份行理財公司產品評價與回顧-積極創新,品類齊全 銀行業2021&1Q22業績綜述:盈利增速略超預期,資產質量繼續改善 -招證|銀行 專題:銀行負債成本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挑戰 -招證|銀行 關于TLAC債的幾個要點-招證|銀行 【專題】聚焦“小而美”,積極布局含權理財-近一年城農商行理財公司產品評價與回顧 【招證|銀行】5月銀行策略:穩增長加碼,繼續積極看多 一季度機構銀行股持倉有何變化?——主動偏股基金的銀行持倉分析 團隊簡介 重要聲明 注:文中報告節選自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已公開發布研究報告,具體報告內容及相關風險提示等詳見完整版報告。 證券研究報告 :《日本銀行業的七十年風雨:高光與低迷》 對外發布時間:2022年11月14日 報告發布機構: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獲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 本報告分析師: 廖志明 SAC執業證書編號:S1090521010002 特別提示 本公眾號不是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招商證券”)研究報告的發布平臺。本公眾號只是轉發招商證券已發布研究報告的部分觀點,訂閱者若使用本公眾號所載資料,有可能會因缺乏對完整報告的了解或缺乏相關的解讀而對資料中的關鍵假設、評級、目標價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 本公眾號所載信息、意見不構成所述證券或金融工具買賣的出價或征價,評級、目標價、估值、盈利預測等分析判斷亦不構成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投資建議。該等信息、意見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具有針對性、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意見,訂閱者應當對本公眾號中的信息和意見進行評估,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做出投資決策并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招商證券對本公眾號所載資料的準確性、可靠性、時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 天問201322: 2011首批29家“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名單: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紐約梅隆銀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 花旗銀行(Citibank)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道富銀行(State Street) 富國銀行(Wells Fargo) 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Royal Bank of Scotland) 勞埃德銀行集團(Lloyds Bank) 巴克萊銀行(Barclays) 匯豐控股(HSBC)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 農業信貸銀行(Credit Agricole) 人民銀行(Banque Populaire) 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 裕信銀行(UniCredit) 瑞士銀行(UBS) 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德夏銀行(Dexia) 荷蘭國際集團(ING) 桑坦德銀行(Banco Santander) 北歐聯合銀行(Nordea)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itsubishi UFJ) 瑞穗金融集團(Mizuho Financial) 三井住友金融集團(Sumitomo Mitsui Banking) 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 背景決定前景,放之四海不過時的箴言 瑞穗金融(MFG): 瑞穗金融(MFG) 6-K Report of foreign issuer [Rules 13a-16 and 15d-16] Accession Number: 0001193125-22-313017  Act: 34  Size: 29 MB 網頁鏈接 華爾街見聞: 由于韓國與美國的利差不斷擴大、韓國債市動蕩等多重風險因素,韓元可能進一步下跌。 目前,多家華爾街機構認為,韓國央行在加息方面的速度要遠遠落后于美聯儲。由于韓國和美國之間的利差不斷擴大,韓元兌美元匯率在年底可能會跌至1美元兌1500韓元:掉期市場交易顯示,韓國央行將在未來6個月內將政策利率上調至3.5%,為14年來的高點,而美聯儲的聯邦基金利率將在2023年初達到5%左右的峰值。 另外,隨著利率迅速上升、出口增長停滯和貿易赤字不斷增加,韓國經濟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韓國第三季度GDP環比僅增長0.3%,是自2021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低增速。 這推動了韓元貶值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水平——韓元是今年亞洲除日元以外表現最差的貨幣,今年以來貶值了超過16%。 野村、瑞穗金融集團、荷蘭國際集團以及美國銀行最為悲觀,他們預計韓元兌美元匯率將跌至1500,而媒體調查的預測中值為1450。美國銀行策略師 Claudio Piron和Adarsh Sinha 等表示,在美聯儲停止加息和韓國經濟再次復蘇之前,韓元的疲軟將持續下去。 企業債券市場的動蕩也加劇了市場對韓元的悲觀情緒。 近期,韓國樂高樂園開發商的商業票據違約引發了人們對韓國信貸市場健康狀況的擔憂。數據顯示,在截至今年5月的三個月內,評級最高的五年期韓國企業債券收益率飆升了157個基點,近三個月漲幅創有記錄以來最高;與此同時,韓國商業票據收益率已飆升至13年最高水平。 為防止危機重演,上周,韓國政府承諾為信貸市場提供超過50萬億韓元規模援助,但似乎收效甚微,未能阻止韓元的進一步下跌。 分析師認為,到目前為止,韓元走勢的主要驅動力是外部因素,但赤字和信貸風險等國內因素如今開始發力,逐漸占據了上風,推動韓元進一步下跌。 據媒體報道,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 SA)駐香港高級經濟學家 Trinh Nguyen 表示: 亞洲外匯將面臨壓力,亞洲各國央行已經在努力加息,但做得仍然不夠。他們一直落后于形勢,依靠財政政策、通過補貼和取消關稅來完成抗擊通脹的重任,但隨著能源危機的延長,財政空間已大幅縮小。 分析師還稱,即便韓國國內經濟狀況有所改善,韓元的前景也將主要取決于美聯儲的行動。 據媒體報道,加拿大豐業銀行駐新加坡外匯策略師 Qi Gao 預計,美聯儲在本月第四次加息75個基點后,將在12月第五次加息75個基點。在這種情況下,印尼盾、泰銖和韓元的表現尤其不佳。 而在美聯儲大幅收緊政策之際,有分析師甚至預計韓國央行將開始轉向鴿派立場。 截至今年8月的數據顯示,韓國樓市已經出現萎縮跡象,全國房價連續九個月下跌,上半年公寓成交量較去年同期下降50.6%,而韓國央行自去年8月起的加息是造成樓市降溫的重要原因之一。 盡管韓國央行行長維持鷹派論調,稱本輪緊縮周期的終端利率將高于3.5%,但野村亞洲團隊認為,有65%的可能性見證韓國央行“明年比市場預期更早地迅速轉向寬松貨幣政策”,通過大幅降息來應對迫在眉睫的房地產市場衰退。 如果韓國央行在明年開始轉向鴿派立場,這可能使韓元的跌勢“覆水難收”。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APP查看更多 零壹財經: 要聞速覽 1、上海浦東發布張江數據要素產業集聚區建設方案 2、北上廣深角逐“國字號”數據交易所 3、央行降準0.25個百分點 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 4、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 5、工商銀行在全國36個個人養老金制度試行地區正式上線個人養老金業務 6、廣電運通2.66億收購中金支付90.01%股權 7、微信支付倡議加強信用卡業務風險防控 8、首筆跨國企業綠色熊貓債成功發行 整體認購倍數超3倍 9、盒馬物聯網公司增資至2000萬美元 10、Meta旗下WhatsApp發生數據泄露,近5億用戶受到影響  來源 | 零壹財經 作者 | 楚濟慈 【監管/政策動態】 央行降準0.25個百分點 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 今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8%。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除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機構外,對其他金融機構普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關于此次降準的目的,央行表示,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支持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二是優化金融機構資金結構,增加金融機構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增強金融機構資金配置能力,支持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三是此次降準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56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 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 11月25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宣布,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等36個先行城市或地區,可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全國人社政務服務平臺、電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全國統一線上服務入口,或商業銀行等渠道建立個人養老金賬戶,通過商業銀行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兩個賬戶開立后就可向資金賬戶繳費、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年繳納上限12000元,繳費即可享受稅費優惠。(新華社) 打擊行業惡性競爭,增額終身壽險遭遇專項風險排查 11月25日訊,日前,銀保監會人身險部發布通報,要求各人身險公司立即開展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專項風險排查工作,并叫停幾款相關產品。業內人士指出,盡管近年來增額終身壽險銷量猛增,但在產品設計和銷售端仍存在不規范情況,這樣一方面會損害消費者權益,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也將面臨利差損風險。(中證網) 銀保監會介紹六大行落實“地產16條”舉措,建立區域優質房企“白名單” 11月25日訊,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11月24日表示,目前六家國有大行圍繞“十六條”監管政策,專題研究細化措施,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積極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迅速建立專項工作機制和向分支機構傳達政策要求,快速形成總行統籌、全條線發力的工作格局。合理區分項目子公司風險和集團控股公司風險,建立區域優質房企“白名單”,對于暫時遇困房企存量開發貸款給予展期等安排。(證券時報) 上海浦東發布張江數據要素產業集聚區建設方案 11月25日,2022全球數商大會在上海開幕。會上,上海市浦東新區發布了張江數據要素產業集聚區建設方案,并推出系列支持數據交易政策。同時,浦東新區首發活躍數據交易市場創新措施,吸引數商入場即享政策大禮包。暢通數據從產品到商品全鏈條,對企業首掛數據產品給予獎勵,數據發生交易后達到一定數量標準后可給予不超過20萬元一次性獎勵,以實打實的舉措全力推動數據要素產業發展。(上證報) 杭州:力爭到2025年全市產業平臺產值達到3萬億元 11月25日訊,近日,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打造高能級產業集群推動產業平臺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聚力發展智能物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綠色能源等特色優勢重點產業和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前瞻性戰略性產業。力爭到2025年,全市產業平臺產值達到3萬億元,主導產業占比提高到60%以上,打造6個省高能級戰略平臺,培育形成3個千億級、2個萬億級產業集群。(財聯社) 【公司動態】 北上廣深角逐“國字號”數據交易所 11月25日訊,上海數據交易所在揭牌一周年之際,將啟動數據交易節,并將探索設立數交所國際板。10天前,深圳數據交易所正式揭牌。至此,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均已成立數據交易所。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正成為各地爭相入局的新賽道。業內普遍認為,數據交易所將有一個大浪淘沙的發展過程,未來可能形成幾家頭部的全國性數據交易所+多個地方性數據交易所的多層次數據要素市場,其中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數據交易所被認為最有競爭力。(證券時報) 廣電運通即將2.655億元拿下支付牌照 11月22日,廣電運通(002152.SZ)支付交易保證金人民幣5000萬元至北交所指定賬戶,并收到北交所發出的《交易簽約通知書》,確認公司為中金支付90.01%股權項目的受讓方,成交價格為人民幣26550萬元。11月23日,廣電運通與中金金融認證中心有限公司簽署《產權交易合同》。《產權交易合同》顯示,中金支付90.01%股權轉讓信息披露公告期間,只產生廣電運通一個意向受讓方,這意味著廣電運通有望成功拿下這張支付牌照。(消金界) 工商銀行在全國36個個人養老金制度試行地區正式上線個人養老金業務 11月25日,記者了解到,工商銀行作為首批銀行在全國36個個人養老金制度試行地區正式上線個人養老金業務。客戶可以線上通過工行手機銀行、“工行服務”微信小程序開立賬戶,一次性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和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也可以線下通過工行網點智能柜員機、企業批量等渠道辦理。(一財) 微信支付倡議加強信用卡業務風險防控 11月22日,財付通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信用卡業務風險防控的倡議》。其中提到,各合作伙伴需進一步強化信用卡套現等風險的異常交易監測、分析、識別與管控,對疑似套現等風險的商戶及交易需積極核實、處置,并依法依規報送;同時,嚴格管控信用卡資金流向,加強商戶信用卡交易額度管理。 中信消費金融征集靈活用工供應商 11月25日訊,中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正在征集2023年到2025年度靈活用工等類的供應商。據悉,項目在北京市,征集的供應商類型為人事外包服務,其中至少需要滿足人力資源外包、靈活用工、人才服務、培訓咨詢、薪酬服務等任一。(新稅網) 盒馬物聯網公司增資至2000萬美元 11月25日訊,近日,上海盒馬物聯網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500萬美元增至2000萬美元,增幅達300%。該公司成立于2019年11月,法定代表人為侯毅,經營范圍含供應鏈管理;倉儲服務;日用百貨、家用電器、食用農產品等批發、零售;初級農產品收購等,由盒馬(中國)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阿里巴巴國際站總裁張闊:全球數字貿易還處于初級階段 11月25日訊,阿里國際站總裁張闊表示,全球地區與地區之間的數字化發展不均衡,中國電商滲透率領跑達30%,英國、美國、加拿大略低于這個數字,其他國家地區低于15%甚至只有個位數水平,海外數字化基建及數字化階段還在早期。外貿數字化整體也處于初級階段。張闊稱相信消費信心恢復是在一個比較快速的周期里能看到的。阿里國際站數據顯示,7-10月通過流量和國別的結構化調整,平臺優質商機快速攀升,10月網站主動訪問流量就提升20%以上。 首筆跨國企業綠色熊貓債成功發行 整體認購倍數超3倍 11月25日訊,梅賽德斯-奔馳國際財務有限公司近日在境內債券市場成功發行一筆綠色債券,這是由跨國企業發行的首筆綠色熊貓債。匯豐中國在此次發行中擔任聯席主承銷商,協助梅賽德斯-奔馳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人民幣5億元的綠色熊貓債,發行期限為兩年,票面利率2.9%,所募集資金將專項用于梅賽德斯-奔馳在華子公司的純電車型融資租賃業務。從發行結果來看,境內外投資者對本次綠色債券發行反響熱烈,發行整體認購倍數超過3倍。 【行業動態】 首批23家入圍銀行今日可正式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 11月25日訊,今日下午起,首批23家入圍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銀行,可正式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開立渠道分為線上線下,賬戶開立銀行包括: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大國有銀行、中信、光大、華夏、民生、招商、興業、平安、廣發、浦發、浙商、渤海、恒豐等12家股份制銀行、以及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等5家城商行。(券中社) 六大券商年度策略出爐,對2023年A股預期普遍樂觀 11月25日訊,2022年僅剩下一個多月的交易時間。11月份以來,多家券商召開2023年策略會,紛紛發布對A股市場2023年的展望,總體來看,券商對明年市場普遍持較為樂觀的態度,有券商認為,2023年A股將進入中期反轉的結構性震蕩上行周期。(中證網) 【國際動態】 新加坡金管局:加密實體破產未對全球金融體系產生重大影響 11月25日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周五發布年度金融穩定評估,其中指出新加坡的家庭、企業和金融部門仍能抵御市場沖擊,但應該在更具挑戰性的情況下保持警惕。在加密方面,新加坡金管局指出,最近加密實體破產事件凸顯風險會在全球生態系統內蔓延,但由于加密行業與傳統金融連接有限,這些事件并未對更廣泛的全球金融體系產生重大影響,“鑒于全球加密資產生態系統具有快速增長的潛力,與加密相關的脆弱性、以及對全球金融穩定的影響需要繼續密切監測并實施相應監管。” Meta旗下WhatsApp發生數據泄露,近5億用戶受到影響 11月25日訊,據報道,一個WhatsApp用戶電話號碼數據庫最近在某黑客社區論壇上掛牌出售,包括來自84個國家地區的約4.87億WhatsApp用戶的電話號碼。WhatsApp擁有大約20億用戶,這意味著該數據庫包含了四分之一WhatsApp用戶的信息。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號碼是如何獲取的。這樣的數據庫可以用于垃圾郵件、網絡釣魚和其他類似的活動。外媒表示,用戶可通過更改隱私設置將個人信息隱藏。(TechWeb) 日本央行計劃2023年春季開始央行數字貨幣測試 11月23日,據《日經新聞》報道,日本央行已計劃與該國三家大型銀行和地區銀行進行數字日元實驗。據悉,本次實驗將于2023年春季開始,日本央行將就央行數字貨幣(CBDC)存取款、能否在自然災害期間和無互聯網覆蓋地區運行等問題進行測試。雖然沒有提及具體的銀行名稱,但日本“三大銀行”通常指的是三菱UFJ金融集團、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和瑞穗金融集團。2021年,日本央行加入了全球越來越多探索中央銀行發展中國家的央行行列,為數字日元開發了一個測試環境,并探索了發行、分銷和贖回等基本功能。 End. 來個“分享、點贊、在看” 上海浦東發布張江數據要素產業集聚區建設方案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銀行行情分析-親子玩具推薦】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