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信息:共同富裕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研究■作者郭為:親子生活建議

時間:2023-10-28 12:53:20 作者:親子生活建議 熱度:親子生活建議
親子生活建議描述::神州信息: 共同富裕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研究 ■作者 郭為,神州信息董事長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多次提及“共同富裕”,這是黨和國家對人民的承諾,更是未來各行業、產業和企業發展的方向和落腳點。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其在踐行普惠金融和推動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數字經濟時代,構建場景金融的關鍵在于數據、數字技術和場景三個方面。以數據為核心、數字技術為驅動、場景為實踐,不斷探索普惠金融服務模式,推動金融服務能力下沉,必將是未來金融發展的重要方向。 普惠金融不僅在中國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還將在邁向共同富裕的新百年目標中,進一步發揮金融的普惠性,解決金融弱勢群體的客觀金融需求,成為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關鍵。 中國是世界上首個將普惠金融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國家,國務院出臺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首次對普惠金融進行了定義,“普惠金融是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當前我國普惠金融的重點服務對象”。2021年8月17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將“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作為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發展普惠金融,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重點領域和薄弱關節,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同時,通過金融的普惠性緩解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因此,普惠金融內在本質可視為促進資本流向金融弱勢群體,讓工商資本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于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 (一)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大國到強國的必由之路 在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中,我國從消滅貧困到推動共同富裕,普惠金融的持續推進和深入,為國民經濟增長和滿足人民生產生活需求提供了不可忽視的關鍵助力。但必須意識到,在邁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中,普惠金融還存在很多懸而未決的難題。尤其是在某些關鍵領域,存在資本流動不暢通、金融末端服務堵塞的問題。例如,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矛盾凸顯,城鄉區域和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觸達最末端的能力明顯不足等。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下一步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關鍵方向。 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技術成為新發展引擎,數據上升為新的核心生產要素。如何運用數字思維、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通過“數字+普惠”破解難題,成為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以及服務金融一線的金融科技企業,更應立足于“數字”所蘊藏的驅動性、創新性和顛覆性,為普惠金融解決現實問題,才能真正做到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二)深入推進普惠金融是中國走向共同富裕應解之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是為了解決發展中面臨的關鍵核心問題。金融領域開展的去杠桿、擠泡沫、精準拆彈等工作,是為了引導金融回歸本質,脫虛向實,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通過金融供給側的改革,發揮金融普惠性,真正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和弱勢群體,夯實共同富裕的基石。 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2021》指出,2021年我國普惠金融發展規模和發展效益同步提升,數字技術在普惠金融領域持續發揮作用。截至2021年年末,農村地區累計開立個人銀行結算賬戶48.7億戶,占全國總量35.86%。全國共開立單位銀行賬戶8336.97萬戶,同比增長11.44%,其中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新開立單位銀行賬戶1394.93萬戶,同比增長20.48%,增長迅速。從中長期看,普惠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仍然不足。下一步,要繼續推動金融服務下沉,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中國是人口大國、農業大國和制造業大國。農村、中小微企業這兩類群體長期以來信用體系缺失,導致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現有風控體系下,無法提供有效的金融貸款。這是普惠金融現階段的主要癥結所在。不僅涉及金融機構的服務模式創新,更涉及農業農村地區和小微企業資產數據化和數據資產化的轉換。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這方面的工作投入,一方面通過土地確權、兩區劃定,厘清農民所屬承包土地、宅基地等資產歸屬,更重要的是完成了資產的數據化統計;另一方面,加大稅務、海關等關鍵領域的政務數據開放,為銀行構建和完善農民和中小微的信用體系,提供了關鍵基礎數據,加速了“三農”和中小微企業數據資產化的步伐。在此過程中,實現“科技+行業+數據”的融合創新,構建新模式、新產品和新服務,正是國內金融科技企業發力的關鍵,也即讓科技促進產業融合,推動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一)技術與金融融合,科技改變金融服務 銀行作為現代金融的核心,其本質是信用中介,目的是推動金融信息的跨時間、跨地域流轉。技術可以視為金融業務、金融服務創新的核心關鍵支撐,每一次技術的躍遷都將會帶來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和顛覆。但必須意識到,技術始終只能是驅動力。科技改變金融服務模式的目的在于更便捷、更普惠、更好地服務金融本質。 從第一臺計算機的誕生到如今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發展,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信息科技升級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金融電算化。用計算機改變手工記賬的模式,實現效率提升,現在很多銀行科技部前身就是當初的電腦部。第二階段,網絡化階段。通過網絡實現了網點間的數據交互,隨后的互聯網更實現了實體業務的線上化發展。第三階段,數字化階段。銀行正在通過數字技術,重塑業務流程、經營理念和服務模式,如通過場景金融服務于農業、產業鏈、中小微企業等。伴隨數字技術的應用,金融逐步從手工走向電算化、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從支付工具發展到信用體系建立。 (二)普惠金融的實現離不開數字技術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數字經濟不斷覆蓋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其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在數字經濟的大背景下,金融面臨新的要求和挑戰。如何更好地服務數字經濟發展,為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提供更好的支持,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數字經濟的特征一方面是泛在普惠,無處不在的信息基礎設施、按需服務的云模式、各種商貿金融等服務平臺使數字經濟呈現“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格局;另一方面是開放融合,通過數據的開放、共享、流通,促進同行業內不同價值鏈條、跨行業的不同組織間開展大規模協作和跨界融合,實現資源優化與重組。因此,金融行業需要加快自身數字化轉型速度,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在行業內應用,實現數字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充分重視數據要素價值,打破傳統服務與信貸模式,優化與工商、稅務等政府部門信息傳遞交流,構建專屬評價與風控體系,更好地服務“三農”和中小微企業這兩大特定群體,實現普惠金融精準滴灌,真正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共榮共生。 (一)什么是場景金融 數字化時代,“場景”逐漸成為重構人與商業連接的重要因素。場景金融的本質是基于數據,把商業、制造業、生活等場景中的資產數字化、數據資產化的過程——這是場景金融的核心和實踐前提,是數字技術融合場景帶來的對金融服務模式的顛覆式創新。通過產融一體化,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推動普惠金融。以鄉村振興為例,農業場景高度分散的特性導致了工商資本難以介入其中,而場景金融的出現,則在形成數據資產的前提之下,實現了普惠金融服務于農業農村場景。 場景金融與普惠金融的結合,為銀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銀行可以借助數字技術手段深入場景,更好地“讀懂”農村、“讀懂”小微企業,并通過因地制宜地構造業務和風控模式,為其提供有針對性、有特色、符合實際需求的金融服務。而這也可以進一步擴大金融服務覆蓋率,為銀行業挖掘出巨大市場空間,提供數字化轉型的內在動力。 (二)場景金融實踐:用數字技術推動普惠金融 數字技術助力普惠金融是大勢所趨,場景金融的實踐必須具備“懂行業、懂金融、懂數據”這三個關鍵要素。如何把分散的場景與銀行業核心系統整合在一起,是新的技術挑戰。云原生、數據原生提供了很好的技術可能性。 在農業農村場景金融領域,一方面,以農業農村數字化為基礎,加快新技術對農業農村產業和農民相關生產經營的支撐,為“三農”資產的數據轉化打好基礎;另一方面,加快農業農村場景金融的建設,激發豐富涉農數據要素的價值釋放,加速涉農數據轉化為可被認可的金融資產,吸引資金、人才流向“三農”領域,激發農業生產和農村發展的新動力。在中小微企業場景金融領域,一方面,國家不斷推動政務數據的開放,如“銀稅互動”政策,解決中小微企業信用數據缺失問題;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銀行聯合金融科技企業,利用數字技術釋放中小微企業數據價值,創新服務模式,解決中小微企業信貸難題。 (三)基于云數原生的未來銀行架構——普惠金融的數字支撐體系 如何打造面向未來的銀行支撐架構體系,以適應數字時代和數字經濟,滿足普惠客群個性化、差異性、多樣性的金融服務技術支撐體系,推動數字金融普惠的發展,已經成為銀行及金融機構的發展方向。 在當前的金融數字化轉型中,銀行普遍遇到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在當前金融機構普遍的IT架構中,很多都是直接面向不同業務部門需求建設的獨立系統,導致各系統呈“煙囪式”布局,相互割裂。第二,不同系統內交易處理和數據處理相對割裂,導致數據價值無法快速反饋到業務過程中。金融機構擁有大量的數據沉淀,在數字經濟時代如何釋放數據價值,服務于業務處理、服務于客戶體驗、服務于金融產品創新,在當前架構上是缺失的。第三,IT架構的落后制約了銀行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和產業金融服務能力,特別是典型產業場景的快速融合服務能力。 云原生、數字原生作為數字技術的范式典型,可以構建人類社會數據處理的最低基礎支撐,極大地提高企業在獲取、處理、傳遞、存儲、分析以及利用數據過程中的效率,提升銀行的數字化程度。因此,面向未來的銀行架構,不僅要從金融機構的自身角度出發,更要著眼于普惠金融客群的角度,探索和設計一套融合生產生活場景建設和金融IT系統建設的多層次多體系的整體架構,其中“場景建設”“旅程服務”“能力輸出”“資源積累”“組織管理”五個層次是規劃的重點。不僅要為滿足業務發展訴求提供數字化支撐服務,更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去破解普惠金融的難題。 在“場景建設”層,要幫助銀行拓展業務觸角,提供統一交互體驗、輸出整體品牌形象,幫助銀行接觸和獲得客戶。在“旅程服務”層,通過用戶旅程、產品服務和資金投資三部分相關系統,根據特定場景下的用戶,提供不同服務需求定制“千人千面”的流程體驗及產品服務,幫助銀行增強客戶黏性。在“能力輸出”層,主要實現銀行將基礎能力以集中方式向旅程服務進行金融能力的輸出,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能力。現在很多銀行正在建設的技術中臺和能力中臺正是基于此考慮。“資源積累”層主要通過湖倉一體的技術,來沉淀和管理業務過程中的數據資源,如客戶數據資源、外部數據資源、政府數據資源、機構數據資源等,將業務數據化、模型化。“組織管理”層,是整體架構面向金融企業監管、審計和經營管理等組織管理層面的系統,是保障金融企業平穩運行發展的根基。通過以上五個層次的綜合考慮和布局,實現銀行數字化能力的綜合復用和賦能,不僅面向客戶,也推動自身的數字化轉型。只有打破原有的單體架構體系,才能更好地發揮云原生、數字原生技術的驅動效用,作用于普惠金融在產業多元化場景的縱深應用。 銀行在踐行普惠金融和推動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2022年,銀保監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銀保監辦發〔2022〕2號),提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數字化轉型推動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構建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數字金融新格局,不斷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數字經濟時代,為應對挑戰、把握機遇,銀行必須具備時代要求的新能力,開創新模式,扮演新角色,因而可以將數字經濟時代的銀行稱為“新銀行”。未來“新銀行”不是傳統銀行的簡單迭代,而是從數字科技能力和數字經濟本質屬性出發升級而成,具備全新業務形態和全新能力定位的新型服務機構。這是一個系統化工程,由整個數字化生態體系為之服務,其中既包括商業銀行和各類金融機構,也包括客戶的數字化對接、需求的培養,還包括金融科技企業提供相關技術支持和場景服務。因此,新銀行的建設,需要緊扣以下幾個方向。 首先,從自身戰略定位出發。銀行所處經濟環境是“新銀行”建設的基礎,產業數字化程度決定了“新銀行”服務的滲透可能和數據來源等決定性因素。銀行在進行數字化建設時,要先對其發展戰略相關領域的數字化狀態進行判斷,進而推動“新銀行”建設。并結合自身數字化需求和數字化發展特征,雙向互動,推動產業升級。 其次,明確發展痛點。建設“新銀行”的過程應與自身業務戰略發展相結合,從自身痛點出發進行“新銀行”建設。參照數字原生、場景融合、為客戶增值的新銀行要求,對自身技術架構、業務架構、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形成數字化氛圍,激發創新服務潛力;有針對性地選擇生態合作伙伴,彌補能力缺陷,打造數字化服務生態。 最后,選擇個性化路徑。根據自身技術基礎、業務基礎及環境基礎,可選擇個性化建設路徑。從技術架構出發,全面重塑科技實力,以數字智能帶動業務發展,包括技術架構、核心系統、營銷渠道管理、數據治理能力升級。可參考平安銀行重塑業務模式,打造人工智能(AI)零售等。 從業務需求出發,針對目標業務發展方向及場景發展需求,先對業務需求進行跟蹤進而推動科技需求和組織架構調整,不斷豐富基礎能力配合業務發展,建設開放平臺、智能營銷體系等,進而推動中臺建設提升業務能力。聚少成多、不斷局部優化,投入體量不足或前期數字化能力較弱的銀行可考慮在全面評估和進行整體規劃的前提下,聚焦限制自身發展的特定方向,比如,進行核心系統、數據中臺、風控中臺單項建設等,循序漸進推動“新銀行”建設。 神州信息(SZ000555): 訊(記者董添)1月20日,記者從神州信息(000555)獲悉,銀行業逐步將碳金融與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將新興技術運用到碳金融業務發展中,搭建平臺、拓寬場景,提升碳金融產品和服務效能。 據神州信息介紹,截至2022年末,已有多家商業銀行相繼推... 網頁鏈接 趕碳號: 光伏行業越是產能過剩,頭部企業的擴產規模與速度,越是不斷在提升,幾近瘋狂。2023年剛剛開始,先是隆基祭出70億+452億擴產計劃,后是晶澳拋出400億擴產計劃。 看來這個2023年,光伏行業真的會有大事要發生。 最近,趕碳號就一直在思考幾個問題: 資料來源:索比光伏 第三個問題,光伏制造環節全產業鏈產能過剩后,理論上,包括硅料在內,四個環節都不會再有超額利潤。但不知為什么,行業普遍預期是組件企業今年的日子會很好過,甚至有人樂觀地認為今年組件企業會有十年一遇的大行情?現實會果真如此嗎? 在組件與電站之間,組件企業的護城河有多深?話語權有多大?從本質上,誰需要誰更多一些?姑且不要說2023年組件會不會降價,就算是2022年的中標合同,組件企業有沒有這個本事,做到既鎖訂單、又鎖價格嗎? 就像在2022年11月底,趕碳號提出行業全面過剩時,希望這只是杞人憂天,希望統計之中的產能規劃只停留在這些企業的PPT上。但通威、隆基、晶澳這些企業不是,甚至是做得很多,說得很少。 只能說從直覺看,行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極大提升所帶來的,可能讓2023年成為中國光伏行業的一道分水嶺,也可能是很多光伏企業的生死線。 1月17日,《工信部等六部門發布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都明確要求,要“引導太陽能光伏、儲能技術及產品各環節均衡發展,避免產能過剩、惡性競爭。” 但是,商場如戰場,在事關生死亡的現實面前,誰也不會真的互相謙讓,更加不能“佛系”(看到這個詞,您會聯想到哪家企業呢?)。唯一的真理,就是任正非說的那三個字——“活下來”。 記得《一代宗師》里有句臺詞,功夫就是兩個字,一橫一豎。今天,我們不論道,不談底層的企業家精神、價值觀,只談術,光伏企業安身立命之術——無非是戰略、組織、人才,再表層一步,是對內的管理,是對外的經營,再到表層一步,無非就是產品、市場和客戶。 一定不能有明顯的致命缺陷。 做到“均好”只是及格線,沒有突出短板,只能保證你不掉隊;突出的差異化競爭力,包括差異化的戰略、組織、人才,差異化的產品、市場、客戶,才讓你在越來越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趕碳號最近關注到一家公司——東方日升。組件TOP4,你追我趕;東方日升,一直就在那里,從來沒有掉過隊。這其實有點反常——因為從競爭理論上,越是靠后,市場地位往往會越難以穩定。 在產能過剩時代,市值不到隆基十分之一、通威六分之一的東方日升,還有機會嗎? 先聊個八卦。 這家給人印象一向老實而又低調的公司,最近卻因為信披問題上了熱搜,交易所發了問詢函又發監管函,公司對主角莊英宏又是罰年終獎又是警告,堪稱是一則朋友圈引發的“慘案”。 圖片來自網絡 在趕碳號看來,這場信披事件的“肇事者”莊英宏,其實多少有點冤枉。一位員工通過朋友圈表達對公司業務發展的興奮,表達對公司的認同與歸屬感,又有什么不對的呢?莊英宏透露的既不是公司應披露而未披露的敏感信息,討論的專業問題也是行業常識。 往深處想,是莊英宏討論互動的對象身份特殊,是資本市場敏感人士——券商分析師;討論的渠道,既不是私下飯局,也不是閉門會議,而是在個人社交平臺上。莊英宏的身份也敏感,不是普通員工,是“全球市場總監”。 這則朋友圈,被媒體截圖,再配以《又見光伏圈奇事:東方日升高管朋友圈透露訂單規模,賣方首席“微信調研”》這樣吸睛的標題,東方日升就是不想火,都難。在這個流量比黃金更重要的時代,媒體當然也沒錯。 正如東方日升在回復中說的,即使這4GWh都算,充其量也就是個未公開信息,構不成重大信息,也達不到信披標準。但是,輿論場顯然不這樣認為。 反觀,趕碳號注意到,很多行業媒體、研究機構,最近都編制了2022年光伏組件企業出貨量排行榜。這些信息也多是向各家企業調研走訪得來的,是否也構成信披“違規”呢? 因為,各家企業并沒有通過證監會指定渠道正式披露,但數據已經滿天飛了——重大信息發布如果新聞早于公告,即屬違規。根據每家的出貨量,結合2022年每個月度光伏組件的價格,這些企業的組件銷售收入,估計都能推算個大概。可能因為約定俗成,所以大家就見怪不怪了。總之,東方日升吃一塹,長一智吧。 如果說2022年是光伏的擴產元年,那么,2023年大概率是儲能的元年。 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以下簡稱“GGII”)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達到130GWh,同比增速達170%。 其中,電力儲能是最大的應用領域,出貨量達到92GWh,同比增長超過200%,占比超過儲能出貨量的比例達到70%。 儲能業務,逆變器企業、電芯企業做的比較多,光伏組件企業,除了阿特斯在海外市場頗有建樹以外,還真不多。雖然儲能行業很好已經是明牌,但至少也從側面印證了東方日升的眼光。 資料來源:高工產研 最近,經國務院批準,工信部等六部門發布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其實是給了光伏行業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全新行業定位——能源電子產業。今后,光伏制造的行業標簽,從此不再只是電力設備。 指導意見提出了一個核心的理念:“光儲端信”全鏈條融合創新。未來,“光伏+儲能”不再只是概念,而是能源電子產業的底層邏輯之一。 這一輪光伏大擴產,一個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一體化。 無論是先行一步的晶澳、晶科,以及行動稍晚的天合、阿特斯,還是震動業界的通威進組件,以及最近的隆基的452億、晶澳的400億。早的是老鳥先飛,晚的是謀定后動,沒有對錯。目的只有一個,拓寬自己的護城河。 當然,一體化不也是萬能的,產業鏈如果拉得過長,弱點就容易暴露出來。光伏史上垮掉的企業,基本都是倒在一體化上。一體化,很能考驗企業的功力。 在一體化上,東方日升這樣一家中型光伏企業,居然也做得有聲有色。 2020 年10月,東方日升收購了聚光硅業100%股權,并在2022年實現了量產。去年半年報時,已經貢獻了近一半的凈利潤,幫助東方日升一舉扭虧為盈。在擁硅為王的2022年,1.2萬噸的硅料產量,對于東方日升而言,太重要了。 多晶硅技術、工藝復雜,品質要求高,入行門檻并不低。用通威主席劉漢元的話說,這是一個“看到熱鬧才來湊熱鬧,就兇多吉少“的行業。 東方日升2022半年報披露,公司和上機數控達成了64億的長協合同,主要是出售硅料,同時又向上機和雙良采購硅片。這樣,就構建起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的一體化業務邏輯閉環。這有點像前幾年地產行業、中型房企之間所建立的同盟,在財務、施工、營銷等專業分工上聯合操盤,優勢互補,與大企業相抗衡。 最近,東方日升剛完成近50億的定增,常州聚合新材料是申購者之一。去年1-9月,東方日升采購了這家公司近3.5億的銀漿。 在一體化產業布局中,去年8月,公司還公告,計劃在內蒙包頭投資30億建設20萬噸工業硅項目。這是東方日升寧波同鄉合盛硅業的地盤,也是多晶硅的上游。 雖然,異質結技術具有高功率、高效率、高發電量三重優勢,其獨有的低溫工藝更容易實現薄片化,可顯著降低碳排放,進一步還原光伏作為清潔能源的價值。了解HJT的這些美好前景并不難,但保持戰略定力、持續投入并堅持做下來的企業,其實并不多。 中型光伏企業,條件不允許布局、覆蓋所有的技術研發路線,這就更加考驗戰略眼光與定力——技術路線上絕不能選錯。雖然東方日升無法像隆基那樣不斷刷新紀錄,但堅定地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向,真的太重要了。 自2019年開始研發異質結技術以來,東方日升在材料、設備、技術和工藝方面投入大量研發力量,并進行針對性開發,在專用封裝材料、特殊阻水工藝設計、抗衰減解決方案、生產設備升級方面的進展支撐了異質結伏曦組件量產。 來源:東方日升公眾號 2022年12月底,東方日升“700Wp+異質結伏曦”組件正式量產。 2022年1月,前總裁謝健從東方日升離職后,創立了元太光伏,定位于n型光伏產品研發制造、銷售服務以及光伏電站開發。 2022年7月,晶科科技公告,聘任王洪為公司總經理。王洪此前為東方日升總裁。 2022年9月,東方日升副總裁邱新加盟通威,出任光伏商務部組件全球營銷總經理一職。這個崗位雖然不是公司一把手總裁,但卻決定著通威組件戰略的成敗,可謂舉足輕重。 東方日升高管的去向,生動反映了這家公司的人才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其實也驗證了東方日升人才梯隊的厚度,板凳的寬度。如果沒有兩把刷子,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頭部大廠就不會挖。 當然,這樣的人才流動是自然現象,有進就有出,和晶科的徐志群、郭俊華兩任COO都集體率隊出走,還是不太一樣的。 做企業從來不是百米沖刺,而是長跑,比拼的是耐力與后勁。人才當然非常重要。莊英宏,趕碳號有過接觸,可以說是資深的光伏專家了,沒想到在東方日升內部,也只是中層管理人員。當然,經此“朋友圈”事件,莊英宏未來職業的上升空間,肯定也打開了。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 光伏行業,老玩家憋大招不斷發力,新對手用資本開路挖腳攢局,剩下的行業參與者,不掉隊就已經很困難,更不要說彎道超車了。 光伏圈當下的競爭局面,其實很像2020年前的房地產行業。 在2020年以前,中國房地產行業高周轉時代的成功邏輯是,只有大而強,沒有小而美,所有企業都在沖規模。只有銷售規模上去了,企業在應對市場周期、在都市圈中心城的區域布局、在產品標準化上,戰略縱深和回旋余地才更大,也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優秀人才。 但后來的事實我們也都看到了,像恒大、融創、綠地這些大企業和眾多中型房企一樣,并沒有逃過暴雷的宿命,而像類似濱江集團這樣的中型房企反而活得很好。可見,規模并不是萬能的,經營質量才是根本。 在趕碳號眼中,通威、隆基有點像地產行業的中海、萬科,既有質量,又有規模,賺錢能力很強,堪稱標桿。那么,東方日升未來發展會如何呢?我們拭目以待。 END 花甲老頭: 2022年的一篇文章里,我寫過一位阿里巴巴(BABA) 被裁的員工,他之前年薪百萬,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最終被裁員。 雖然有互聯網大廠的光環,還有之前的學歷、技術、經驗,但在接下來的面試中卻屢次碰壁。 后來,當事人把這段經歷發到網上,還有各個單位的面試記錄,引得很多人唏噓,甚至還有人比較激烈爭執。 有一位讀者曾經問過我:“壽老,我曾經是創業公司老板,后來失敗,一蹶不振在家里炒股。現在想出去找份工作,我是應該找錢多的,還是有發展的,還是穩定的?” 面對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因為我并不知道這位讀者出去工作的動機是什么? 我認為如果創業失敗,揭不開鍋,那一定是奔著錢去。 如果創業失敗,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家里還有不少積蓄,找個穩定的國企也不錯。 如果還想東山再起,就應該選擇有發展的創業型公司。 但是我思前想后,并沒有問他想要什么,以這幾十年來看過的人,經歷過的事,我覺得一個人的出發點和目標是兩回事。 比如我那個妹夫還有老鐘都跟我借錢,目的是差不多,但是妹夫的初心就是這錢不還了。 提到妹夫,有個事情寫出來都不會有人信還有這種事情?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是這么無奈,電視劇都不敢這么拍。 前段時間妹夫跟我借錢,開口就是一百萬。 我以為他遇到什么困難或者買房生病了,看到留言還很關切的讓親戚打電話過去詢問。 結果妹夫在電話另外一頭支支吾吾,后來他跟我說:“大哥,我們附近的銀行年初有活動,存50萬送一桶花生油,必須是行外資金。” 一聽這個話我無奈的嘆了口氣,有些人活到什么年紀也改不了,但是我還好奇問了句:“那你為什么要100萬呢?” 妹夫沒皮沒臉嘿嘿一笑說:“我想要兩桶!”他說這話的時候,親戚都已經開始握緊拳頭了,要是當著面妹夫肯定不敢說。 我在電話里跟妹夫說:“一百萬沒有,回頭我直接給你買兩桶花生油。” 說回那位讀者,最終我給他的回復就是一句話:“選什么企業都行,重要的是你要放下自己心里的光環和驕傲。” 他好像明白我的意思說:“謝謝壽老,說來慚愧,都到這份兒上了,我想的還是如何去選擇別人,您的意思我明白了。” 人總是忘不掉過去的光環,所以在前進的路上就會畏手畏腳,光環有用么?那要看未來方向是否需要。 說到底,光環只是綜合素質里的一項,最終還要看人才與市場的契合度。 今天看到兩件事情,我們可以拿來對比去看: 1、微軟(MSFT) 宣布裁員一萬人 2、清華碩士吐槽2萬月薪踐踏學歷 一個人的在職場獲得的財富,不單單與自己的價值有關系,更重要的是企業價值。 所以為什么很多人都建議去找上升的賽道,比如過去幾十年的房地產、計算機。就是因為只有企業有溢價,有泡沫,他才能給到員工更多的福利及收入。 前幾天有個讀者留言:“壽哥,我老公今年沒有發年終獎,老板一點都不知道羞恥,在年會上言之鑿鑿說能給你們發工資不裁員就是好企業了。氣得我老公回來飯都沒吃,我聽了也比較氣憤。” 我并不知道他老公是什么行業,但是在生意不景氣的時候,老板肯定會有壓力,而這種壓力也會向下傳導。 壓力和財富是一個意思,說白了,只有國家富強,企業富強,個人才會有機會。 這個邏輯比較清晰了吧,任何一個人的成就其實離不開集體。 所以,在日漸飽和的互聯網科技行業,經歷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也不得不經歷裁員,比如微軟這種情況,很難避免,也是必經之路。 基于現在互聯網科技的實際情況,那么清華畢業的又能怎么樣呢? 在一個國際化的大企業中,很多工作都分成細分,甚至模塊化,說白了不會被某一個基層員工裹挾著企業,并不是離開誰就不能轉了。 相反,這個崗位如果不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換一個985/211的能不能做?換一個普通大學畢業的能不能做?換一個大專的畢業生來做能不能完成?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其實也可以完成工作,學歷并不是太光鮮的孩子也有很多金子,甚至合作起來更加任勞任怨,他認為自己能得到這份工作應該感恩和珍惜。 在茫茫近千萬的畢業生之中,什么人都有,清華北大整體還是非常優秀的,并不能用一兩個例子以偏概全,他們能走到這個位置,也代表了曾經的努力和天賦。 但是,智慧的學生應該學會放下自己曾經的榮耀,人生是分階段的,讀書前都是家里的寶貝,讀書后是校園的象牙塔,這兩個階段肯定和步入社會是不同的。 因為在職場和生意場,有另一套不同于校園的規則和邏輯,即使之前的學歷再優秀,也要從頭開始進行。 團隊同事的人際關系,業務模式的熟練,技術能力的打磨,甚至職場規劃,都是從零開始,如果沒有一個謙虛的心態,那是萬萬不行的。 財富永遠是靠綜合因素去定的,這包括內部和外部,內部就是自己的綜合能力,外部是大環境和行業趨勢。 有心的人,可以選擇大環境以及上升的行業,但是一旦選擇之后,這部分是個人很難改變的,頂多是跳跳槽,改變下公司環境,但是行業與整個大環境只能接受。 內部的綜合能力是什么呢?我認為學歷只是其中一方面,上進心,與人相處能力,抗壓能力,情商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那位清華的學生只談學歷的話,悲觀來看,也許大學就是人生的最高光時刻了。 學歷好可以有一個好的起點,但是在江湖中這才是第一步,未來的路還長,不必糾結于第一步邁得多大,要看以后是不是蒸蒸日上,步步扎實。 有人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個開端可不僅僅是最開始談了個高薪,更多應該注意的是開端時候的心態,上進心,決心這些東西。 馬上要過年了,各位讀者也都在準備年貨,開始享受假期了吧,希望大家開開心心過大年。 晚安,各位讀者。(之前寫于公號文章,統一復制過來) 神州信息: 01-序章 構成音樂的基本要素是音符 同樣的音符,有人能演奏出美妙的音樂 有的人就只能制造出噪音 音樂如此,數據亦如此 現代企業海量增長的數據資產就像一個龐大的交響樂團 如果沒有指揮家的全面調度 數據資產本身的價值就無法得到最大化的體現 就無法產生和諧動聽的音樂 02-總覽 數據指揮家致力于梳理不同類型“樂器”的層次、音量和節奏 能第一時間解決各種“樂器”在磨合中產生的痛點 從而讓“樂團”演奏出最動聽的旋律 在將雜亂的“音符”轉化為音樂的流程中 數據指揮家們不斷發現、應對并修正問題 讓每一個“音符”在體系中都能找到對應的位置 最終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數據“華彩樂章” 03-樂章 Chapter01-命運 Fate Data Asset Symphony in C Minor 六合數據資產運營平臺 對企業來說,數據資產決定著企業的命運 “六合”數據資產運營平臺是基于 DAMA(國際數據管理協會)數據管理理念 為實現企業數據戰略與規劃目標,以元數據為載體 數據認責及數據治理相關政策和制度為保障機制建立的統一企業級數據資產運營平臺 數據指揮家們將元數據、數據標準、數據質量、數據資產運營等數據專題有效融合 盤活數據資產,提升了企業整體數據化能力 幫助企業將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Chapter02-激情 Passion Data Modeling Symphony in G Minor 上甲數據建模平臺 數據模型變更缺乏事前審計、事中監控、事后管理等體系化的管控措施 致使數據模型逐漸變成“黑盒子” 給系統建設和數據應用帶來嚴重影響 數據指揮家們從相應的崗位設置、管控工具構建、管理流程設計等三個方面著手 打造出了適合模型的數據管控體系——上甲數據建模平臺 從根本上提升了企業系統建設和數據應用的能力,賦予了企業發展的激情 Chapter03-新世界 New World DADA Center Symphony in E Minor 六合上甲一體化數據開發平臺 六合上甲數據中臺是一站式的智能大數據全生命周期研發平臺 用戶僅通過單一平臺 即可實現數據采集、數據開發、數據治理、數據分享、數據可視化等復雜組合場景 提供了一套持續不斷把數據變成資產并服務于業務的機制 在企業決策層面,能幫助企業基于多元結構化數據進行量化決策、精準營銷 提高創新商業模式的能力 在企業管理層面,能提供及時、一致的經營信息和業績評價 通過精細化的運營管理為企業增收 在C端,平臺采用數字化手段實現全渠道、多觸點融合,從而提升消費者體驗 04-尾聲 告別2022,我們即將迎接嶄新的挑戰 數據指揮家,用數據音符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 助您譜寫一曲璀璨的數據交響樂 MT調研: 【3C計算機】金融IT:2023短期博弈年報或擾動,向前看需求端展望樂觀 金融IT作為泛國產化應用層主線23年以來維持上漲趨勢,恒生、頂點等頭部證券/資管IT公司近22年10月底的股價高點。我們認為短期博弈2022年報情況已基本納入預期,當前時點,對于2023年需求端景氣度+利潤彈性較大保持樂觀,并有望驅動估值提升! 證券/資管IT:2023開年漲幅較大,我們認為看2023年仍具備較大上行空間2022下半年博弈點的利潤釋放邏輯已在3Q22初步驗證,對于4Q22的疫情擾動收入確收反映在階段性回調。當下2023核心矛盾在于【需求景氣度-兌現程度】,我們認為展望樂觀:1Q23有望看到穩健增長(橫向比較,4Q22疫情下遞延確認對于金融IT尤其明顯,可參考3Q22的高增情況),2Q23有望迎來收入+利潤的雙高增(同比低基數、利潤彈性進一步凸顯)。推薦龍頭公司【恒生電子】,建議關注小市值標的【頂點、金證】。 銀行IT:2022全年情況尚未形成一致預期,2Q23預期收入利潤雙高增根據銀行IT廠商3Q22業績會的公開指引,全年收入增速在10-15%,考慮到收入端大幅遞延確認+成本剛性,我們認為2022看全年利潤端會有較大幅度縮水,相關預期正在博弈。當下時點向前看,股權結構相關下壓因素基本出清,PEG回歸略大>1,我們認為基本面可能【1Q23業績博弈下短期擾動->2Q23需求端景氣度驅動向上】,建議關注銀行IT板塊!推薦龍頭公司【長亮、宇信、神州信息】,建議關注【天陽】。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神州信息:共同富裕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研究■作者郭為-親子生活建議】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