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望谷:公司將于2023年1月31日前披露《2022年度業績:嬰兒心理發展心得

時間:2023-11-09 14:44:08 作者:嬰兒心理發展心得 熱度:嬰兒心理發展心得
嬰兒心理發展心得描述::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AI快訊,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1公司終止收購其實不意外,半年時間沒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就說明了收購進度緩慢。但是貴公司公告結尾有一句,公司承諾一個月之內不再進行類似收購,這個表達意味深長。是否意味著一個月后公司仍然還會繼續在相關領馭尋找適合標的進行業務擴展?2.公司持有的思維列控截止12月31日股價相對9月30日大幅上漲,賬面收益單季度超過8000萬,如果四季度主營業務回暖,貴公司2022年是否有望扭虧為盈,何時發布業績預告? 遠 望 谷(002161.SZ)1月10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 1、參照《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8號——重大資產重組》的相關規定,公司決定終止重組事項的應當及時發布終止重大資產重組公告,并承諾自公告之日起至少1個月內不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 2、公司將于2023年1月31日前披露《2022年度業績預告》,公司業績情況請參見相關公告。 (記者 陳鵬程)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 秋天的兩只小雞: 更多調研錄音、深度研報請關注: "秋天的兩只小雞"。 列車控制領域龍頭企業。思維列控創立于1992 年,是專業從事鐵路運輸安全保障技術研究、應用軟件開發的鐵路裝備定點企業。 公司主營業務涉及普速鐵路和高速鐵路兩大領域,主要包括列車運行控制、鐵路安全防護、高速鐵路運行監測與信息管理三大業務。目前,公司形成了多功能、多種類的產品體系和專業化、綜合化的行車安全保障產品提供能力,是國內少有的能夠同時滿足客戶對列車運行安全控制、機車狀態監測、行車安全管理及信息化需求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高鐵相關業務收入受出行減少影響有所下降,核心列控業務收入穩健增長,鐵路安防業務收入快速增長。2022 年上半年,我國鐵路發送旅客7.59 億人,同比下降42.7%。受此影響,上半年客戶對動車組及配套車載設備需求下降,導致公司高鐵相關業務收入出現明顯下滑。分產品方面,2022 年上半年,公司核心列控業務持續取得市場突破,公司LKJ 市場占有率突破50%,LKJ 系統訂單實現了平穩增長,公司LKJ 系統實現營收2.52 億元,同比增長39.44%,占公司總營收比例達到61.19%。 形成了以列控為核心的行車安全產品體系,并在高鐵安全監測領域具備先發優勢和核心地位。公司形成了以列控為核心的行車安全產品體系。經過近三十年發展,公司LKJ 系統已成為我國車載列車運行安全控制的核心裝備。同時,公司多次參與國鐵集團車載信息化項目的研發,先后研制了6A 車載音視頻顯示終端、CMD 系統車載子系統、機車車聯網系統、調車防護系統(LSP)等產品。 存量產品更新周期啟動,疫情影響消退,帶來增長機遇。我們認為,伴隨存量產品陸續達到更新年限、進入更新周期,產品升級換型需求為公司帶來增長機遇。另一方面,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后,民眾出行有望不斷恢復,進而使得軌道交通設備采購、更新需求持續增長,公司業績或迅速恢復。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我們認為,公司作為中電科數字化轉型中堅,緊抓信創與政務大數據發展機遇,目前在這些業務領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領先優勢,未來隨著自主可控領域的持續發展,公司也有望維持較高的增長速度。整體來看, 我們預計公司2022/2023/2024 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47/4.50/5.49 億元,EPS 分別為0.91/1.18/1.44 元,參考可比公司,給予2023 年動態PE20 倍,對應目標價格為23.63 元,首次覆蓋給予“優于大市”評級。 風險提示。政策推進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 來源:[海通國際證券集團有限公司 鄭宏達/楊林/紀興] 日期:2023-01-09 證券之星財經:   上市公司收購外部資產,不論擬收購標的規模是大是小,只要最終是為了公司業務發展,市場多數時候還是認可的。當然,作為重要的前提條件之一,詳盡且公平的信息披露自然少不了。根據證監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第53號令)第三十七條的規定,上市公司籌劃、實施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信息披露義務人應當公平地向所有投資者披露可能對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相關信息。但很明顯,今天的主角遠望谷在執行這一規定時似乎出現了偏差。   公開資料顯示,遠望谷最早在2022年7月14日簽發的股票交易異常波動補充公告當中,曾披露了公司的資產購買計劃。該公司當時表示,公司擬籌劃收購標的企業主營業務為研發、生產、銷售電力安全產品,公司希望通過本次收購,利用標的企業已有的市場渠道資源,通過銷售渠道協同,拓展公司RFID技術和產品在電力行業的應用。   根據公開資料,該公司曾經自稱“中國物聯網產業的代表企業”,并且是國內首家RFID行業上市公司,又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63計劃”項目承擔單位等光環加持。如果收購真的能夠成行,考慮到可能產生的互補效應,對公司基本面無疑是利好。當然,不少資金似乎并不想等太久,而是提前開始了炒作。   從行情數據來看,遠望谷早在7月初公司資產購買計劃披露前便有放量上漲,甚至連續收出兩個漲停,與大盤指數和行業表現明顯背離,如此走勢令不少投資者摸不著頭腦,直到上述公告的發布。   那么,這波大漲的背后,究竟是誰在推波助瀾?答案就藏在龍虎榜數據當中。   根據對龍虎榜數據的梳理,遠望谷在2022年僅登上過兩次龍虎榜,其中第二次正是資產購買計劃披露之前的7月13日。合并重復席位之后,該日9個上榜席位全是清一色的券商,其中作為主要游資之一的財通杭州上塘路,以及號稱“散戶天團”的東財拉薩東環路及東財拉薩團結路營業部無疑在熱度上最為搶眼。   從9個上榜席位的凈買賣金額來看,東財兩個席位合計凈買入只是略高于100萬元,而包括財通杭州上塘路在內,買一到買四席位的凈買入金額都在1000萬元以上,游資做多的決心由此可見一斑。不過問題是,游資如此精準的做多,再疊加上收購涉及的利好消息,歸因于提前泄露也并非不可能,但詳情還有待證實。   詭異的問題還不止這一點。在對遠望谷收購消息公布后所有相關公告梳理之后可以發現,公司雖然每個月都會對外公布收購的談判和進展情況公告,但收購對方是誰,預算是多少,以及收購的可能細節在公告中卻只字未提。而且在保密了半年之后,股民2023年1月等來的并不是收購成功,而是終止籌劃收購,此時上述信息仍然沒有對外公開,這與該公司2018年公告全資子公司收購OEP 10 B.V.時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遠望谷對于收購細節諱莫如深,也難怪有專家就此事接受北京商報采訪時會指出,是否涉及“忽悠式”收購可能遭到監管層關注了。   常理而言,上市公司在收購資產時,技術或者其他方面涉及機密的部分不公開無可厚非,但遠望谷對于收購對方以及預算等并不涉及機密的信息也選擇不公開,確實難免讓人懷疑收購的真實性。   說到這里可能有的投資者會問,遠望谷究竟為何要如此執著的推進收購,而且還是在詳細信息都未知的情況下?財務數據可能是這一問題的有力答案。   雖然遠望谷在公開信息當中對具有的高科技元素著墨頗多,但公司已經公布的利潤數據似乎與此并不相配。   根據統計,在遠望谷上市后的所有年報(2022年為前三季度累計,下同)當中,僅有2019和2020年的凈利潤絕對值超過2億元。以2019年為例,該年度遠望谷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43億元,創下上市后的新高,但在細挖之后可以發現,這7.43億元幾乎全部來自于非經常性損益,扣非之后的盈利只有600萬元。   如此之多的投資收益究竟從何而來?根據遠望谷的公告,公司在2019年9月20日減持了思維列控的股票,貢獻凈利潤6706.92萬元。在該項出售完成之后,公司由于不再對思維列控有重大影響,所持有的思維列控股權從“長期股權投資”變更為按公允價值計算的“交易性金融資產”,2019年因此產生了6.89億元的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很明顯,持有股權的會計分類變更確實讓遠望谷獲得了不少短期收益,但未來營收也與股權的市值深度綁定,相信這也是導致2020年明顯虧損的原因之一——當然,不論盈利還是虧損,與公司所宣傳的“高科技元素”都沒有太大關系。   (來源:遠望谷2019年報)   退一步講,就算遠望谷盈利和虧損一切正常,公司頗高的“三費”占比,從財務角度上來看也是難以長期持續的。   根據統計,遠望谷的“三費”占比2013年以前還維持在三成以下,但2014年之后便開始逐步上升,到2018年時甚至超過57%。該占比此后雖有下降,但多數時間也維持在40%以上。毫無疑問,如果公司每年大部分收入都要用于“三費”,那么遠望谷的成本控制能力實在堪憂。   (根據財務數據整理)   問題還不僅如此。截至最新一份財報,遠望谷“三費”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已經超過47%,按申萬行業分類口徑計算,在同行業37只個股當中排名第一。就算考慮到統計口徑的可能差異,這一數據也意味著,公司與同行業其他上市公司相比,似乎更喜歡靠花錢維持品牌形象——當然,效果如何,投資者對照凈利潤一看便知。   (根據財務數據整理)   遠望谷著急收購,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公司業務已很難有所改善,“病急亂投醫”,在業績壓力下甚至忽略信披制度要求,而現在又稀里糊涂結束收購,這樣兒戲般的操作是對投資者的不負責。 超級瑪麗1118: 技術不夠運氣來湊,呵呵,這是對僅有的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人群來說的,不幸的是,我是剩下的那百分之99,或者說千分之999,昨天的休假本以為可以好好操作一把,但是事與愿違,不但將手上的股票又又又一次賣在了當天的最低點不說,然后候選股池的這幾個票一個都沒有跳出來,是一點機會都不給阿,郁悶,浪費了整整一天。然后到了今天,因為早上有事,到單位已經9:40,你說巧不巧,你說巧不巧,今天的第一個預警在35分的時候出來了(思維列控),呵呵,你說是不是命運的安排,你等它它不來,你晚點它來了。更郁悶的是看到的時候距離預警價才0.7個點,我沒買想再看看,結果一波拉升上去,我是在距離預警價1.7個點的時候再追進去的,真是夠jian的。該買不買,上去了追高。這就是我等散戶最容易犯的通病。唉,看收盤吧,希望可以補點小血回來也滿足了。 股海淘金LHM16: 中藥也搞不懂,仁和藥業換成步長藥業也沒動靜,小虧一點,繼續換成思維列控(SH603508) 美好的愿望是把仁和藥業的損失挽救一下。 海倫88: 思維列控(SH603508)破股自拉自唱吧,反正也沒人買! 心安柴桑: 思維列控(SH603508)是不是傳說中的老鴨頭? 得失緣: ①查閱國盛證券相關研報,分析師宋嘉吉認為:三大運營商在云業務方面加速成長,關注運營商大周期下的投資機會,作為我國的核心優質央企,經營質量有望持續提升。 相關公司: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②查閱海通證券相關研報,分析師鄭宏達認為這家列車控制領域龍頭,核心列控業務市場占有率突破50%,看好其產品升級換型需求為公司帶來增長機遇。 相關公司:思維列控 星圖金融研究院: 本周A股三大指數首個交易日全天紅盤震蕩。截至1月9日收盤,上證指數漲0.58%,實現跨年6連陽,盤中向3200點發起沖擊但是盤中回落,深證成指漲0.73%,創業板指漲0.75%。兩市成交額0.81萬億,再次放量大漲。盤面上,權重股拉升超預期,證券、白酒漲幅居前,不過國防軍工走低。兩市近3000只個股上漲,賺錢效應較好。 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1月5日在北京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會議指出預計2022年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9.4萬億元,同比增長8.3%,利潤總額2.55萬億元,增長5.5%,凈利潤1.9萬億元,增長5%,效益增速高于GDP增速。在文化旅游、交通運輸上相關部門也召開2023年工作部署會,一方面繼續支持企業,提振市場信心,另一方面對春節期間的人/物流供應做好保障。此外地產方面再出利好,央行、住建部將房貸利率動態化調整常態化實施,雖然2022年的金融條件寬松并沒有轉化為房地產的實質性改善,不過在環境改善、政策加碼、低基數下2023年地產企穩的概率在上升。 雖然2022年內外部環境惡化嚴重,對經濟打擊較大。不過2023年年初在多個方面迎來“開門紅”。首先資本市場迅速回暖,無論是成交量還是走勢,主要指數都實現跨年4~5連陽;其次政策部署也密集出臺,上周央行、交通運輸部、國家發改委、民政部、財政部等部委陸續召開工作會議在促進恢復和擴大消費、民生保障、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等方面做出部署,對接下來的信心恢復有著提振作用。向后看,隨著經濟走出谷底,資本市場勝率賠率走向確定,2023年將有望重塑發展結構,也會涌現疫后復蘇新機遇。 本文邏輯: 一、投資展望 二、上周市場回顧 三、市場資金動向 四、市場溫度 五、財經日歷 六、其他熱點事件評述 一 投資展望 (一)A股市場 上周A股三大指數回暖上行,幅度都在3%左右,周內已經比較堅挺的站上60日均線,其中上證指數向3200點發起沖擊,創業板指重新回到2400點的歷史性位置,成交量已經穩定在0.8萬億左右。節前受影響的資金重新回流至權益市場并尋找新的博弈主線,近期賽道股暴漲,而且也在博弈疫后復蘇邏輯,消費板塊表現同樣不錯。疫情方面,周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提出要確保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藥品、設備配備到位,必備藥品器械直達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按照服務人口15%-20%的標準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齊配足新冠病毒感染對癥治療的中成藥、退熱藥、止咳藥及抗原檢測試劑盒配備,確保機構可用量始終保持在2周以上。重點保障廣大農村區域抵御疫情高峰能力。 周內中央對文化旅游、居民出行方面做了部署,此外住建部、央行、銀保監會提出建立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制,推動地產市場恢復。具體來看以下三條線可持續可關注: (1)春節臨近下疊加政策支持,交運、物流有望迎來復蘇。12月防疫“新十條”頒布,1月8日交運新規出臺以及出行需求底部回暖催化,疊加疫情影響逐步減弱,短期內民航、公路、高鐵需求或將借助春運進一步提升,景氣度和基本面持續修復。物流方面,多項數據在元旦期間出現好轉,比如元旦攬/派件較22年同期分別+15.2/11.5%,快遞單價表現也較好,往后看防疫政策持續優化,交通部、郵政局推動物流保通保暢,快遞行業具備疫后修復及業績釋放潛力,在“穩增長”的大背景下大宗供應鏈行業景氣度也能繼續維持,行業有望出現盈利與估值的雙擊機會。 (2)地產政策再出利好,房地產、建筑材料、建筑裝飾以及大金融板塊逐步企穩修復。1月5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布通知,決定建立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制。隨著政策面積極信號的不斷釋放,特別是在近日國家對住房貸款利率機制的做出調整,寬松政策與穩經濟增長的背景將有望持續利好地產行業在2023年的復蘇回暖。在地產帶動下疊加消費信心的恢復,中下游行業企業盈利也有望得到邊際改善,比如成本壓力得到釋放的家電、各地消費券傾向支持的家具等大件領域。 (3)節假日催化下的大消費板塊,包括農業、食飲等。農業方面生豬價格止跌回升,養殖戶挺價意愿強烈,此外春節備貨需求增加,豬價估計會在成本線附近震蕩上行,而即將發布的“一號文件”備受期待,農業種業的重要性有望被重點重申,而且品種審定下發日益臨近,2023年可能是轉基因種子商業化元年,種業+轉基因標的有望受到市場關注。上周食品飲料板塊上漲2.91%,其中保健品和白酒漲幅較大,分別上漲4.87%和4.30%,主要在于保健品和白酒養生屬性凸出,因而獲得市場關注,表現突出。此外,元旦過后,從高頻數據來看,人口流動和活動參與度趨于良好,樂觀情況下春節期間社會消費將會顯著增長。隨著消費趨勢反轉,2023年食飲企業的業績彈性較大。 (二)1月薦股分析 2022年12月份已經結束,整體來看當月重要的指數都是以收跌為主。但是在2023年1月A股完成了“絕地反擊”,價值、周期、成長等各種風格都實現了跨年連陽的走勢,市場信心和預期也大幅走暖。1月是1年行情的開局之月,也是先手布局的最佳窗口,而當前資本市場也極有可能走入未來中長期行情的底部區域,投資性價比凸顯。如果能在1月提前識別出未來有行情的標的,那么在以復蘇為主邏輯的2023年內也無需擔心收益會差。所以我們來看看1月各大券商機構的薦股組合。 首先回顧12月的薦股組合行情,因為大盤走勢較差,震蕩下行,上證指數與深證指數分別下跌1.97%與0.83%、創業板微漲0.06%。所以12月市場整體呈現出縮量震蕩,在結構性行情下,同疫情放松、政策關聯度較大的行業表現不錯。包括商貿零售、食品飲料、旅游、白酒等為代表的疫后修復板塊走出"獨立漲勢"行情,也即12月市場的關注焦點主要鎖定在疫后修復預期的大消費領域。 其次1月各大券商也如期推出了看好的標的,截至1月8日,依據同花順的統計,31家券商公布了1月的薦股組合,共計235只,以下是部分券商1月薦股組合。 從一級行業來看,同12月份類似,涉及電力設備、機械設備、醫藥生物、計算機等標的較多,但標的數量有所減少,僅有電力設備超過20只,其余行業則超過15只,食品飲料、國防軍工、電子、汽車、有色金屬也不少,都超過10只。從個股來看,中國中免成為券商推薦次數最多的標的,達到了8家,環比多增4家,主要在于政策優化下客流量+消費景氣提升、門店建設、供應鏈優勢等使公司業績彈性大,且目前估值水平具備安全性,所以受到券商青睞;此外陽光電源、寧波銀行、中國移動、瀘州老窖、愛美客、五糧液、東方財富分別獲5家以上券商推薦。個股漲幅方面,從近3月來看,中科江南以超過97%的漲幅居第一,太極股份超過85%,上海鋼聯、嘉和美康、三旺通信、思維列控超過60%。市盈率方面,超過65%的薦股在50倍以下,但相較12月比重有所下降,計算機板塊中的軟件開發商恒生電子超過5200倍,相較于12月提升4倍,同領域內的嘉和美康超過2300倍,錦江酒店超過1000倍,其余高市盈率的標的集中在信創、農林牧漁、設備制造。市值方面接近82%的股票在千億以下,環比12月再次下降(-2pct),已連續兩個月下滑。整體看,消費、醫療、新能源、金融仍是獲券商看好的主流行業,在上周賽道股反彈也在短期內驗證了業內分析師的判斷,而且普遍看好消費板塊的疫后復蘇,對泛消費標的集中關注是1月薦股的一大特點。 對于后市展望,券商認為在疫情管控持續優化、春節消費旺季來臨等多重因素引導下作為消費領域的主打板塊食飲將會持續升溫;而疫情放開對居民用藥需求以及政府醫療投入的持續,醫藥也會是2023年值得重視的方向之一;在地產政策優化改善負面預期下大金融領域也有望修復。 對于春季行情,券商也有自己理解。 財通證券研報指出,目前市場處在性價比區間,不應悲觀、應加緊布局2023年。從結構上看,消費鏈條從防控優化的沖擊中回暖,地產鏈條受疫情影響需求待驗證,成長鏈條現階段博弈分歧最大,歲末年初市場追求確定性,更利于經濟復蘇脈絡分歧最小的上證50,春節后景氣確認和政策發力有望再對成長有更好催化,更"放得開拳腳"。行業配置方面,看好大消費+大金融,增配疫后復蘇的大消費(零售、餐飲、旅游、航空、白酒等)、大金融(保險、券商等)、地產及后周期(建材家電等)。 開源證券認為2023年1月A股有望迎來"春季躁動""反攻"行情值得重視。市場不再尋找政策避險,反而更加聚焦擁有基本面支撐(制造業)、對流動性及風險偏好更具備彈性的成長風格,同時,也將挖掘與經濟復蘇共振的行業。在消費能力尚未回升之前,成長風格或將是市場主線。基于行業輪動模型,1月行業多頭為食品飲料,社會服務,美容護理,交通運輸,商貿零售,汽車,輕工制造,通信,傳媒。 粵開證券則表示,以海外其它經濟體防疫政策放松優化經驗來看,經濟數據修復并非一蹴而就,因此現階段仍是以情緒修復為主的"拔估值"行情,春節前或以板塊輪動為主,市場繼續呈現寬幅震蕩走勢的概率更大。 二 上周市場回顧 (一)A股市場 上周A股再次上揚,所有指數收漲。除了科創50漲幅有所收窄之外,其余指數漲幅均有所擴大。周內粵港澳地區相繼釋放利好,包括地產“帶押過戶”、同港澳互通等,此外受益于新能源賽道和白酒的上漲,深證成指漲超6%領漲所有指數。由于市場資金回流,微盤股、價值股、成長股均有所表現,而微盤股彈性更大,所以國證2000漲幅更大,漲超4%位居第二。其余指數漲幅均在3%左右。光伏得益于上游材料價格下跌,供給端得到改善,利好中下游需求,周內多股掀起漲停潮。 從板塊來看,周內28個一級板塊實現上漲,環比多增2個板塊,行情進一步改善,周內賺錢效應也持續回暖。漲幅靠前的聚集在信息設備制造、消費、地產金融領域,包括計算機、建材、通信等,均漲超5%,此外電力設備、家用電器則漲超4%。農林牧漁則表現較差,大幅回調3.31pct;交運也并沒有在政策刺激下回暖,依舊比較弱勢。改善幅度最大的是地產鏈,房地產、建材環比+6pct以上,家用電器環比+5pct以上;部分消費板比如社服塊依舊萎靡,仍需刺激市場信心。 本周首個交易日28個一級板塊上漲,環比多增4個板塊。由于市場信心回升,各大資金也在節前布局,博弈春季行情,推高權益市場。不過地產依舊比較萎靡。 (二)基金市場 上周各大基金指數同樣全部收漲,而且整體漲幅有所擴大。主要在于內外圍權益市場表現良好,尤其是港股,所以與之相關的深證系基金指數和QDII基金指數漲幅靠前,均超過1.5%。內地股票漲幅不及港股,所以中證系、上證系表現稍弱于深證系,都在0.5%左右。債基再次好轉,漲幅環比擴大;貨基變化不大。 上周所有類型的基金全部收漲。股票型基金收益率中樞依舊最高,主要在于權益市場進一步走強,混合型、QDII型基金次之,三者收益率中樞全部突破2%;其余類型的基金收益率中樞最高達1%,不過大部分居于0.5%以下。從改善幅度來看,僅FOF型基金漲幅收窄。最近一年收益率方面商品型和貨幣型基金有所下滑,其余類型基金都有所改善。 上周基金收益率(A/C基金以A類或排名靠前為準,QDII美元/人民幣以排名靠前為準)TOP10中8只是QDII型基金,剩余兩只為主動權益型基金。主要在于周內恒指大漲7%,表現遠好于內地A股,所以該類型基金表現超出預期。不過上周整體上各類資產表現都比較好,所以帶動基金整體收益回暖至1.76%,環比再+1.22pct。從風格上來看,中大型基金領漲。上周華泰柏瑞基金旗下的基金收益最高,達到了12.21%,環比+1.23pct,收益率小幅回升,其余基金在10%以上。 從漲跌幅(A/C基金以A類或排名靠前為準,QDII美元/人民幣以排名靠前為準)TOP10中QDII型基金占半數,3只主動權益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和指數型基金各1只。由于上周賽道股反彈,所以同信創、新能源相關的基金漲幅靠前。整體漲幅再上浮至2.35%,環比+0.98pct。最高漲幅回升1.2pct至11.12%,為中融基金旗下基金。 三 市場資金動向 (一)A股市場 主力資金上周凈流入702.91億元。為連續第2周凈買入,當周凈買入較前周增加648.67億元,單周凈買入規模創5周以來最大。從申萬一級行業來看,流入行業達28個,近一周凈流入1132億元。其中電力設備周凈流入額超過190億元,計算機接近140億元;凈流出上,共有4個板塊,包括農林牧漁、煤炭、社服、交運,合計流出18.4億元。從同花順主題概念來看,流入也遠多于流出,其中光伏、儲能等新能源概念流入均超過100億元,其余相關領域流入量同樣靠前;在流出上,新冠治療、流感等同醫療相關的概念流出靠前,都在30-50億元之間。 北向資金上周凈買入200.19億元,連續9周凈買入,也是近一個月買入最多。主要流入銀行、食品飲料、非銀金融,都在20億元以上,電力設備、傳媒在10億元以上,交通運輸凈賣出較多,在10億元以上。概念上券商、獨角獸分別流入不到30億元,但在央企國企改革、電力、互聯網醫療、物流上流出較多,總體在115億元左右。五糧液、中國平安、寧德時代、貴州茅臺、招商銀行等居凈買額個股前列。 南向資金上周凈買入112.15億港元。其中滬港通凈買入62.96億港元,深港通凈買入49.19億港元。中國移動、美團-W、快手-W、鼎豐集團汽車、香港交易所等居凈買額個股前列。 本周首個交易日主力資金流入94.7億。其余方機構(124.4億)也呈流入,但是大戶(-47.6億)、散戶(-95.2億)則流出,可能是完成解套,抽離資金。主要流向白酒、證券、工業金屬等領域,都超過15億元;但在航空裝備、地產開發、乘用車、軍工電子等領域流出,但都未超過10億元。北向資金凈買入77億元,南向資金凈賣出12.25億港元。 (二)基金市場 上周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80.95%,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76.18%,前者環比-2.2pct,后者環比-2.2pct,市場整體環比-0.16pct。機構在節后基本沒有出現減倉,持續博弈節后行情。 上周開放申購基金76只,涉及匯添富、嘉實、博時等33家基金公司。合計705.8億元,環比大幅增加239億元。周內申購基金包括26只指數型基金、24只主動權益型基金、19只債券型基金、7只固收+型基金。整體來看申購數量和規模均大幅增加,市場有所回暖。 四 市場溫度 從上市以來分位值來看,上周幾大指數估值進一步回升,而且修復力度都比較大。主要由于周內權益市場表現回暖,資金大幅流入,投資者風險偏好上升。隨著周內多項政策落地實施,2023年A股迎來開門紅,各大指數估值也得到修復。其中上證指數修復力度最小,環比+1.83pct,分位值接近15%;上證50修復力度最大,環比+5pct以上;深證成指的估值依舊合理,分位值接近50%;其余指數分位值都超過15%。 從上市以來板塊分位值來看,截至1月9日收盤,29個板塊估值實現上修,估值分位數平均回升2.16pct。部分消費板塊、大金融板塊依然是修復力度最大的板塊,在資金強勢介入的情況下估值持續走高,不過修復力度有所收窄,整體在6pct以上(環比-19pct);中上游制造業、信息技術產業估值修復力度較小,但改善極大,平均在+0.4pct左右(環比+18pct)。板塊估值中位數為電力設備(17.13%)。 從3年股債性價比來看,截至1月6日,萬得全A市盈率倒數與十年期國債(2.83%)的比值為2.04,環比-0.06,而歷史均值為1.72,處于近3年的高位,歷史分位值位置處于71.53%(即性價比高于71.53%的時間),環比-7.78pct。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和中證1000的股債性價比歷史分位值分別處于72.80%(環比-5.91pct)、77.61%(環比-5.77pct)、52.22%(環比-4.84pct)和84.70%(環比-7.79pct)。較上期來看,整體上投資性價比再次大幅回調,權益市場漲幅不錯,債券利率下行,配置性價比有所上升。 五 財經日歷 六 其他熱點事件評述 (一)外圍環境 美國方面,CME“美聯儲觀察”預測美聯儲2月加息25個基點至4.50%-4.75%區間的概率為72.2%,加息50個基點的概率為27.8%。12月ADP就業人數增加23.5萬人,遠高于預期和前值。 歐洲方面,歐元區11月PPI環比下降0.9%,降幅有所收窄,符合預期。PMI方面,12月服務業PMI終值錄得49.8,高于預期和前值。歐洲央行管委 Kazaks 表示,預計未來兩次會議將加息,不過加息的規模可能會更小。國家層面,德國12月季調后失業率錄得5.5%,有所降低;12月季調后失業人數錄得-1.3萬人,遠低于預期;12月份通貨膨脹率為8.6%,低于前值;12月綜合PMI終值錄得49;服務業PMI終值錄得49.2,均高于前值。英國12月制造業PMI45.3,有所回升,服務業PMI錄得49.9,低于前值。法國12月調和CPI同比上漲6.7%;12月CPI環比下降0.1%,均有所下滑。比利時公布2022年通貨膨脹率為9.25%,該通脹水平系1976年以來新高。瑞士宣布2022年通貨膨脹率為2.8%,創下1993年后的新高。 亞洲方面,新加坡第四季度GDP年率2.2%、季率0.2%,下滑嚴重。泰國12月CPI同比上漲5.89%,核心CPI指數同比上漲3.23%,而2022年總體CPI上漲6.08%,創24年來新高。 (二)國內政治經濟環境 數據方面,中國12月財新制造業PMI49,再次走低。財新稱,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感染病例增加帶來的短期沖擊影響,2022年12月中國制造業景氣連續第五個月收縮,且降幅擴大。1月3日公布的2022年12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錄得49.0,低于上月0.4個百分點,為三個月來最低。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為觀點交流,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專門備注外,本文研究數據由同花順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圖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雒佑。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遠望谷:公司將于2023年1月31日前披露《2022年度業績-嬰兒心理發展心得】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