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再融資發展歷程:親子健康建議心得

時間:2023-11-03 08:43:44 作者:親子健康建議心得 熱度:親子健康建議心得
親子健康建議心得描述::自困方寸: 很多人吹這個是好股,看看我1.16號買的國盛金控。美滋滋。你們繼續蹲守。希望有回本或者賺錢那天。//@自困方寸:1.4號就讓大家賣了這個垃圾濮耐股份,不要浪費元旦到春節這段時間的行情。不知道大家賣沒賣。我買的國盛金控賺了4個點。美滋滋 Renegadehra: 國盛金控(SZ002670) 手癢排了幾百手賭一波 心心相印o: 弘業期貨(SZ001236)國盛金控(SZ002670)浙數文化(SH600633) 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再融資在上市公司的做優做強中發揮著重要作 用。自 2020 年 2 月 14 日的新規正式落地以來,再融資再次成為了全市場關注的熱點。回 顧我國再融資政策的變化歷程,我們將再融資市場的發 展大致劃分為初始期(2006-2013 年)、發展期(2014-2016 年)、收緊期(2017-2019 年) 和寬松期(2020 年至今)四個階段。 對應政策的變化,再融資市場規模的變化也分為四個階段。隨著政策松緊程度的變化, 我國再融資市場波動明顯:(1)2006-2013 年是再融資市場的起步階段,在此期間再融資 規模總量保持相對穩定,但募集資金規模仍處于歷史低位。(2)2014 年以后,受益于創 業板定增和并購重組政策的放寬,再融資市場規模開始進入了連續三年的快速擴張時期, 2016 年達到超 1.9 萬億的峰值。(3)2017 年開始,受再融資政策變化疊加減持新規的影 響,再融資市場規模迅速回落,連續兩年同比下滑超 20%。(4)2020 年 2 月,再融資新 規正式落地,全面放寬了發行條件,市場規模開始恢復增長,2021 年錄得 1.22 萬億元的 募資總額,基本扭轉了 2017 年以來的頹勢。 初始期(2006-2013年):政策初步成型,融資規模維持低位 2006 年證監會發布《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再融資制度基本成型。自 2005 年 4 月 29 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啟動以來,為保持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上市公司再融資功 能基本處于暫停狀態。隨著股權分置改革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2006 年 5 月證監會發 布了《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文中簡稱為“《管理辦法》”),標志著處于暫停狀態 的上市公司再融資功能得以恢復,我國證券市場改革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2007 年 7 月證監會進一步制定《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文中簡稱為“《實施細則》”), 對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行為進行規范,至此再融資政策基本成型。 《實施細則》確定了定增的制度框架,定增市場開始規范化發展。《實施細則》的政 策亮點集中體現在方案審核與定價機制兩方面:一是針對非公開發行股票涉及重大資產重 組的操作問題,首次引入一次發行、兩次核準制度,對并購重組+非公開發行事項實施雙 重審核,并規定重大資產重組與非公開發行股票籌集資金分開辦理、兩次發行;二是進一 步規范非公開發行的定價機制,根據不同的發行目的,區分不同的發行對象規定不同的定 價方式。此外,為確保充分競爭,防止出現利益輸送、內幕交易等問題,還首次引入公開 詢價機制,按照價格優先的原則合理確定發行對象、發行價格和發行股數。《實施細則》 確定了定增的基本要求及框架,此后定增市場開始規范化發展。 此階段再融資規模仍處于歷史低位,定增已成為最重要方式。再融資制度初步成型后, 再融資項目數量和募資規模開始增長。2007-2013 年期間,年均再融資項目數量為 191 個, 年均募資規模為 3984 億元,數量和募資均處于歷史較低位置。其中,年均定增數目為 157 個,年均定增金額為 2869 億元,占再融資比例為 72%左右,定增已成為上市公司再融資 工具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發展期(2014-2016年):創業板再融資放開,并購重組政策放寬 2014 年新國九條鼓勵市場化并購重組,釋放了再融資政策寬松信號。自 2014 年國務 院《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并購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和 《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新國九條)發布之后,政策開始鼓勵市場化并購重組,拓寬并購融資 渠道,此舉是再融資政策放寬的信號,再融資市場開始進入了連續三年的快速擴張時期。 優先股和創業板再融資放開,拓寬了再融資渠道。證監會 2014 年 3 月發布了《優先 股試點管理辦法》,明確了上市公司可以發行優先股進行再融資,優先股開始成為新的再 融資的渠道,此后 3 年優先股募資均超過 1000 億元,2015 年更是達到近 2000 億元的峰 值。之后發布的《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為創業板上市公司通過增發、 配股、可轉債進行股權融資提供了法律依據。政策放開后,創業板再融資迅速發展,項目 數量和募資總額于 2016 年達到 204 家、1699 億元的峰值,三年年均復合增速高達 117% 和 188%。 并購重組政策放寬,再融資市場呈爆發式增長。2014 年 10 月,并購重組政策進行修 訂,開通快速審核通道、取消非借殼并購重組的審批,并允許募集配套資金用于補充上市 公司現流動性。2015 年 4 月,證監會將募集配套資金比例的上限從 25%提高至 100%。 隨著并購重組政策的寬松,再融資迎來發展的大機遇,A 股并購重組類定增規模呈現爆發 式增長,由 2013 年的 1473 億元激增至 2016 年的 7900 億元,配套融資也達到 2930 億 元,直接刺激了再融資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張。 收緊期(2017-2019年):政策全面收緊,定增市場迅速回落 并購重組政策收緊疊加實施細則趨嚴,定增市場大幅回落。在供給側改革和防范金融 風險的背景下,2017 年再融資政策進入收緊周期。此輪政策收緊始于 2016 下半年并購重 組政策的調整,《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2016 修訂版要求并購重組配套資金不 得用于補充上市公司和標的資產流動資金、償還債務,加大了對借殼的監管力度。2017 年 2 月《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進行修訂,明確定價基準日減少套利空間、 設定再融資規模上限為發行前總股本的 20%、要求兩次再融資時間間隔不少于 18 個月。 政策影響下,定增項目數量和融資規模斷崖式回落,2017 和 2018 年增發融資額分別下滑 42%和 22%,發行折價率(=1-發行價格/發行日收盤價)在定價基準日政策調整后明顯下 降,套利空間大幅收縮。 減持新規出臺,再融資政策環境進一步收緊,投資者參與定增的積極性有所下滑。2017 年發布的《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從拓展監管范圍、新增減持要求 和防范規則漏洞三個方面加強了對解禁期滿后減持行為的限制:1. 拓展監管范圍:新規在規范大股東減持行為的基礎上,將首次公開發行前發行股份、 非公開發行的股份減持行為也納入適用范圍。此外明確了可交換債轉股、股票權益互換等 減持股也需遵守新規。 2. 新增減持要求:1)競價減持節奏放緩:大股東 3 個月內競價交易減持比例不超過 公司股份總數的 1%;非公開發行股份解禁后 12 個月內競價交易減持比例不得超過持有量 的 50%。2)信息披露加強:大股東、董監高計劃競價減持需提前 15 個交易日披露減持計 劃并備案,并在減持區間內披露減持進展情況;兩所細則規定減持區間不得超過 6 個月; 大股東股權被質押前 2 日需通知上市公司并公告。3)出讓與受讓同時受限:大宗交易減 持股份 3 個月內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 2%,受讓方在 6 個月內不得轉讓受讓股份。3. 防范規則漏洞:新規還嚴堵了一些制度漏洞,如“過橋減持”(大宗交易受讓方 6 個月內不得轉讓受讓股份)、變相減持、高管辭職減持等。 減持新規下再融資政策環境進一步收緊,投資者參與定增的積極性有所下滑,定增規 模進一步縮減。 寬松期(2020年至今):新規落地,再融資市場迎來黃金時期 2018Q4 以來再融資政策陸續放松,市場開始觸底回升。2018 年 11 月以來,并購重 組政策和再融資政策陸續放松,開啟了新一輪政策寬松周期。《發行監管問答》2018 修訂 版明確了使用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債務的監管要求,將再融資間隔從此前的 18 個月壓縮至原則上不低于 6 個月。2019 年 10 月,并購重組政策修訂,允許符合一定條件 的創業板公司進行借殼,允許借殼募集配套資金,并且調整重組上市認定標準,為借殼提 供更寬松的環境。受益于政策的逐步放寬,再融資規模從 2018 年的 1.02 億元回升,市場 開始恢復增長。 2020 年再融資新規正式落地,政策環境明顯回暖。2020 年 2 月,證監會發布了一系 列要求,再融資新規正式落地。新規下的定增發行條件放寬,發行規模增加,定價基準下 調,發行對象數量增多,鎖定期縮短,批文有效期延長,A 股再融資市場正式進入了新一 輪的寬松期。 再融資新規的修訂包括發行條件、定增制度、批文有效期三方面: (1)精簡發行條件,拓寬創業板再融資服務覆蓋面。取消創業板公開發行證券最近 一期末資產負債率高于 45%的條件;取消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連續 2 年盈利的條件;將 創業板前次募集資金基本使用完畢,且使用進度和效果與披露情況基本一致由發行條件調 整為信息披露要求。 創業板非公開發行門檻降低,利好上市公司再融資。截至 2022 年年末,1232 家創業 板上市公司中資產負債率高于 45%的有 345 家,占比 28.0%,滿足連續兩年盈利的有 985 家,占比 80.0%,兩發行條件均滿足的公司僅有 214 家,占比 17.4%。因此,再融資新規 使得創業板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門檻大幅降低,有利于更多的上市公司進行股權融 資,創業板定增項目數量和募資額顯著增加,2021 年達到 166 個、1455 億元,較 2019 年分別增長了 196%和 163%。 (2)從發行對象、發行規模、定價基準、鎖定期等方面優化定增制度。發行價格不 低于定價基準日前 20 個交易日公股票均價的 9 折減少至 8 折; 將主板(中小板)、創業 板非公開發行對象數量由分別不超過 10 名和 5 名,統一增加為不超過 35 名;將鎖定期 由 36 個月和 12 個月分別縮短至 18 個月和 6 個月,且不適用減持規則的相關限制;提前 確定全部發行對象且為戰略投資者的,定價基準范圍可擴大至董事會決議公告日、股東大 會決議公告日或者發行首日;發行規模上限由不超過發行前總股本 20%提升至 30%。 非公開發行投資吸引力增大,市場迎來黃金發展期。新規中的提升折價率上限、縮短 鎖定期、放松減持限制、降低參與門檻等措施全面提升了非公開發行市場對于資金方的吸 引力,參與資金和主體更加多元化,2022Q4 機構投資者的占比已達到 82%,是參與定增 的主要力量。新規也使得非公開發行失敗率大幅降低,2020 年以來的發行失敗率較 2019 年的高點明顯下降,促進了非公開發行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發行條件放寬、發行成功率提 高又將進一步刺激更多上市公司選擇非公開發行方式進行融資,非公開發行市場將迎來黃 金發展期。 (3)延長批文有效期。再融資新規將再融資批文有效期從 6 個月延長至 12 個月。延 長再融資批文有效期,一方面有利于應對市場波動風險,幫助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在相對較 長的時間周期內,找到較為理想的發行窗口實現合理定價;另一方面能夠增加再融資項目 的落實時間,提高發行成功的可能性。 再融資方式中增發和配股為股權融資,可轉債、優先股為混合融資。上市公司再融資 渠道主要包括增發(包括定向增發、公開增發)、配股、發行優先股、可轉債等。增發是 股權融資的一種形式,根據募集方式又可分為定向增發和公開發行。定向增發是指上市公 司采取非公開的方式,針對特定的對象發行股票的行為。配股也是股權融資的一種形式, 具體是指上市公司向原股東發行股票進行籌資。可轉債是指上市公司發行票面利率較低的 公司債券,能夠在約定的時間段內按照約定的比例轉換成該公司的股票。優先股是公司發 行的在盈余分配和剩余財產分配上優先于普通股的一類股份,但參與公司決策管理等權利 受到限制。從融資性質來看,可轉債和優先股都是股債混合融資,兼具股票與債券的特點。 再融資方式特點各異,其中股權融資風險低于混合融資。再融資方式中增發和配股等 股權融資方式可以為企業募集到永久性資金,但隨著股本增加短期內企業的業績壓力將會 增大,其中:配股是向老股東發起的募資,發行難度較低,不會攤薄股東持股比例,但發 行對象受限、發行價格偏低,融資效果相對不好;公開增發的高發行門檻限制了其應用; 定向增發發行門檻低,發行對象限制少且價格適中,但存在較高的失敗風險。混合融資方 式中,可轉債融資較為靈活,融資成本低、規模大,但若轉股不成功將存在還本付息的負 擔;優先股雖然融資風險小,但股息成本高,且嚴苛的發行要求使得其適用范圍較小。 定向增發、可轉債為再融資市場主力,配股、公開增發和優先股規模相對較小。在綜 合考慮發行條件、融資效果、融資風險后,股權融資中的定增、混合融資中的可轉債逐漸 成為了再融資的主流方式。定增往往是上市公司再融資的首選方式,2006 年以來貢獻了 市場規模和項目數量的 50%以上,為絕對主力品種。可轉債的募資規模和項目數量僅次于 定向增發,是再融資的重要方式,2019 年以來規模占比 25%左右。配股、公開增發和優 先股等其他方式的融資規模和項目數量則相對較少。 定增規模于 2016 年達到峰值后顯著回落,新規落地后開始回升。2017 年之前,由于 發行條件相對寬松,定向增發是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主戰場”,于 2016 年達到歷史最高點, 實施家數為 772 家,募資總額高達 1.73 萬億元,分別占當年再融資總量的 95.9%和 89.6%。 2017 年開始,再融資政策變化疊加減持新規影響下,定增發行難度顯著提高,項目規模 和數量均顯著回落,2019 年,定增實施家數 238 家,規模 6677 億元,較 2016 年分別下 滑 69.2%和 61.5%。2020 年新規落地后,定增項目數量顯著回升,募資總額重回 8000 億元以上,有望維持穩定增長。 2017-2019 年間可轉債規模迅速增長,定增回暖后增速放緩。2017 年至 2019 年是可 轉債的政策窗口期,這一階段定增受到了嚴格的監管控制,而可轉債由于具有不受 18 個 月發行間隔限制的優勢,從 2019 年開始逐漸成為再融資市場的重要品種。2019 年,可轉 債實施家數為 133 家,規模達 2707 億元,相較 2015 年分別大增 43.3 倍和 26.6 倍。但 隨著窗口期已過,疊加再融資新規促使定增回暖,部分可轉債的發行需求被定增替代,2020 年以來可轉債規模增速放緩,2021 年項目數量有所回落。 公開增發、配股、優先股體量偏小,預計仍將維持小規模發行。公開增發的發行條件 較為嚴格,2015 年以來僅實施 5 家,規模 115.2 億元,預計未來仍是小眾品種;配股募資 規模和項目數量近年來維持低位,受政策影響較小,預計未來也將保持穩定;優先股的發 行主體主要是銀行,單個項目發行規模較大但實施家數較少,預計仍將維持較小規模。 定增市場呈現中小市值風格,收益表現波動明顯 融資類、并購類定增逐漸成為市場主流,重組上市類規模下滑明顯。除配套融資外, 定增的主要目的可分為三大類:(1)重組上市類,包括公司間資產置換重組、集團公司整 體上市、殼資源重組、實際控制人資產注入;(2)融資類,包括補充流動資金、項目融資、 引入戰略投資者;(3)并購類,主要為融資收購其他資產。2014-2016 年的再融資快速發 展期間,三類定增的融資規模均大幅擴張,在此期間,重組上市類和融資類定增占比較高。 2016 年開始,證監會加大了對借殼上市的監管力度,重組上市類定增項目逐漸減少,融 資類、并購類定增成為市場主流,2022 年占比達到 76%和 16%。 新規落地后競價類定增成為主流,定價項目數量無明顯變化。2014 年由于創業板定 增的放開,定價類和競價類定增開始大幅增加,2016 年達到峰值,定價類和競價類定增 分別融資 1.12 萬億和 0.62 萬億元。2017 年政策收緊后定增規模顯著回落,在此期間定價 類定增融資規模均顯著高于競價類定增。再融資新規落地后,從產業相關性、持有意愿、 參與公司治理等多維度從嚴認定戰略投資者條件,定價類項目的參與門檻變高,競價類定 增取代定價類定增成為最主要的定增類型,截至 11 月底,2022 年內競價類定增實施了 181 家,募資 3335.7 億元,占比達 68%和 65%,而定價類定增項目數量和規模無明顯變化。 定價類定增折價率波動幅度大,市場上行期折價率更高。按照發行日收盤價來計算發 行折價率,由于定價類定增的定價基準日可選為預案公告日,因此折價率受到預案公告日 至發行日期間股價漲跌的影響,導致發行折價率波動幅度較大。當市場行情較好時折價率 更高,比如 2015 年定價類定增的折價率曾高達 65%,而市場下跌過程中折價率較低,甚 至可能出現溢價發行的情況。相較而言,競價類定增在 2017 年規則變化后只能以發行期 首日作為定價基準日,因此發行折價率在不同時間的波動范圍相對較小。 新規推動折價率中樞上移,2022 年折價率同比下滑。新規落地以來,受發行價格折 扣調整和整體市場表現向好的影響,兩類定增的平均折價水平呈上行趨勢,2021 年定價類平均折價率達 34.8%,競價類平均折價率達 17.7%,均已達歷史較高水平。2022 年由 于市場行情較為低迷,上市公司的股價普遍較低,定增項目的發行折價空間不大,定價類、 競價類項目的平均折價率分別下滑至 27.9%和 11.9%。 中小市值企業為定增發行主力,平均收益率表現和中小市值風格收益一致。按定增發 行日來統計市值,發行定增的主體大多數為中小市值企業,自 2006 年以來發行公司市值 中位數均為 100 億以下,因此定增項目的平均收益率會受到中小市值風格收益的影響。中 證 500 是綜合反映 A 股中小市值公司價格表現的指數,從定增項目平均收益率與中證 500 指數走勢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定增項目收益表現和中證 500 走勢高度一致。 定價定增收益率整體高于競價定增,2022 年兩者收益均同比下滑。按定增股份解禁 日的收盤價來計算收益率(若尚未解禁則按截至 2022/12/30 的收盤價計算浮動收益率), 2022 年由于市場環境較為低迷,定增項目的整體收益率均較低,定價類項目為 56.2%, 競價類更是僅有 8.8%的收益率,同比 2021 年分別下滑了 28.4pcts 和 15.7pcts。由于競 價發行遵循“價格優先”的原則,發行價格通常高于定價類項目,所以定價類項目往往收 益率更高。定價類項目鎖定期為 18 個月,而競價類項目的關聯方鎖定期為 18 個月,競價 投資者為 6 個月,長鎖定期使得定價類項目的收益率波動明顯大于競價項目,市場行情較 好時解禁的項目收益率較高,反之則收益率較低甚至虧損。 新規以來定增募資難度降低,項目實際募資比例提高。定增募資難度受到多重因素的 影響,當市場行情好、政策寬松時,定增項目更容易募集資金。新規落地重新激發了再融 資市場的活力,A 股定增足額募資占比、平均募資比例較 2019 年大幅回升。此外,在 2022 年二級市場持續低迷的態勢下,上市公司的估值已觸及底部,整體募資同比 2021 年更容 易,項目實際募資比例同比提高,足額募資項目數量占比略有回升,達到 77.8%。 政策寬松期間,雙創板塊定增活躍度更高。不同板塊的定增募資規模均隨著再融資政 策的寬松程度而變化。起初定增募集資金主要集中在主板。2007 年開始,中小板募資占 比開始上升,這一趨勢在 2014 年政策放寬后更為明顯,同時定增資金開始往創業板分流, 中小板和創業板融資額占比逐年遞增,于 2016 年達到峰值,分別占 27.1%和 9.8%。2017 年政策收緊后,板塊的定增規模占比變化趨勢反轉,持續走低的主板融資占比開始走高。 直至 2019 年新規落地后,再度寬松的政策推動了雙創板塊定增項目高度活躍,2022 年定 增融資額中創業板、科創板占比分別達到 21.2%、7.5%,同比大幅提高。 央國企長期是定增融資的主力,民企融資占比持續上行。從企業類型來看,中央國企、 地方國企一直是實施定增的重要主體,長期以來貢獻了融資總額的 50%以上。隨著再融資 政策的逐漸寬松,民營企業的定增參與度不斷提高,融資占比呈持續上行趨勢,2022 年達到了 51.4%,已超越央國企成為了定增市場的最大參與者。此外,還有少量的公眾企業、 集體企業也實施了定增,貢獻了近 10%的融資額。 2022 年科技、周期行業發行定增數目較多,其中電力設備募資規模最大。從中信證 券一級行業分布來看,2022 年完成定增發行的企業涉及 30 個行業。其中,募資最多的行 業為電力設備,2022 年募資達 1174 億元,寧德時代的 450 億競價定增更是成為注冊制施 行以來最大的再融資項目。此外,還有電子、計算機等科技行業和交運、基礎化工、電力 等周期行業躋身了募資規模前十大行業。從項目數量來看,科技、周期板塊發行定增項目 數量較多,這是因為這些板塊內小市值股票較多,尚處于成長期,現金流不穩定,依賴于 定增等股權融資手段,所以定增項目發行數量較多。 金融板塊定增發行折價率相對較低,行業定增收益受二級市場影響顯著。各板塊的定 增項目發行折價率差異不大,僅金融板塊定增項目折扣率相對較低,可能源于金融板塊較 高的流動性和關注度。各行業的項目收益率受到二級市場表現的影響,2022 年電力設備、 醫藥和周期行業中的交運、機械行業收益表現較好。 可轉債“下跌保護”特征凸顯,收益表現趨于中小盤風格 可轉債具有“下有保底、上不封頂”的特點,2022 年轉債跌幅明顯小于正股。自 2017 年轉債市場快速擴容,至 2021 年底,可轉債展現了“下有保底、上不封頂”的特點,相 較于正股其波動較小,由此深受固收和“固收+”投資者的青睞。特別是 2021 年,大量 的固收+資金涌入轉債市場,不斷拉升轉債市場整體的估值。2022 年 A 股全年呈現震蕩 下行走勢,而轉債很好的體現了其在下跌過程中有保護資產的特性,在正股調整過程中依 然保持了較高的估值水平,2022 年中證轉債指數下跌 10.0%,明顯小于轉債標的指數下 跌的 21.1%。 中小市值轉債正股占比持續提升,指數走勢逐漸接近中證 500。按可轉債發行日來計 算市值,自 2016 年以來,發行可轉債的上市公司市值中位數和均值呈現持續下行的趨勢, 2022 年發行轉債的正股市值中位數為 78.2 億元,較 2017 年的 122.5 億元明顯減小。由 于中小市值公司占比明顯提升,中證轉債指數的走勢逐漸與中證 500 相靠近,而 2018 年 一起的轉債指數與滬深 300 走勢較為一致。從收益表現來看,2022 年以中證 500 為代 表的中小成長股整體表現依然強于以滬深 300 為代表的大盤價值,轉債的超額表現一定 程度上也要歸功于中小盤成長風格的持續。 雙創板塊融資占比持續提升,民企是可轉債發行的主力。從板塊分布來看,主板融資 額占比穩定在 50%以上,為發行可轉債的主要板塊;自 2019 年以來,創業板和科創板的 融資額占比持續提升,2022 年已達到 22.3%。從企業類型來看,民營企業一直是發行可 轉債的主力,且自 2016 年以來融資額占比穩中有升,2022 年達到 60.3%;而國企占比明 顯減小至 32.3%,此外,還有少量的公眾企業、集體企業等發行了轉債。 電氣設備、銀行、基礎化工行業為可轉債募資前三,金融行業項目平均募資額較大。 按發行日期來統計行業分布,2022 年完成可轉債發行的企業涉及 21 個行業。其中,募資 規模排名前三的行業為電氣設備、銀行、基礎化工,募資總額分別為 367.7、350.0、338.0 億元;項目數量排名前三的行業則為基礎化工、電氣設備、機械設備,分別為 35、15、 15 家。具體項目上,規模前十的可轉債項目中有 4 家銀行和 2 家券商,說明金融企業的 可轉債項目平均規模較大,仍是可轉債市場的重要主體。 融資公司視角:政策寬松利好成長型企業,競價定增仍將是市場主流 再融資新規紅利仍將延續,2023 年定增市場有望回暖。2020 年再融資新規的實施, 標志監管政策從之前強監管轉向適度放松,重新激發了再融資市場的活力。在大力發展直 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的政策背景下,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有望進一步提 升,預計 2023 年定增仍將處于寬松的政策環境中,是再融資的主戰場,政策紅利仍將延 續。2022 年受二級市場低迷的影響定增規模有所縮水,但隨著二級市場的反彈,定增市 場有望回暖。 再融資方式中競價類定增仍將是市場主流。定增由于其發行門檻低,發行對象限制少 且價格適中的優點,成為了最重要的再融資方式。而隨著戰略投資者的認定條件趨嚴,定 價類項目的參與門檻變高,競價類定增已成為最主要的定增類型。預計未來一段時間,競 價類定增仍將會是上市公司實現再融資的首選方案。 定增市場將顯著偏向中小市值風格,創業板公司更值得關注。一方面,隨著定增制度 的優化,越來越多的中小市值企業,可以通過定增來實現融資;另一方面,中小市值股票 大多處于成長期,現金流不穩定,也依賴于定增等股權融資手段。因此,在新一輪寬松期 下,預計定增市場將顯著偏向成長類的中小市值風格,尤其是隨著創業板定增門檻的降低。 政策寬松利好成長型企業,科技和周期行業項目數量預計仍將維持高位。行業方面, 在當前的再融資寬松時期,定增行業分布較為集中,2022 年電力設備、電子等科技行業 和化工、機械設備等周期行業的定增項目較多。這些行業內的小市值股票較多,很多上市 公司仍依賴于定增融資。因此,政策寬松明顯有望利好這些成長型企業,科技和周期行業 定增項目數量預計仍將維持高位。 投資者視角:高折價率下定增收益有望趨好,優質成長企業更具投資價值 定增制度的優化,顯著提高了定增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新規中的提升折價率上限、縮 短鎖定期、放松減持限制、降低參與門檻等措施全面提升了定增市場對于投資者的吸引力,參與資金和主體也將更加多元化。且隨著定增市場活躍度的持續提升,投資者們在大量定 增項目中有著更多的掘金機會。 市場行情轉暖下定增收益表現有望趨好,可轉債估值也有望回升。2022 年的定增平 均折價率仍處于歷史較高水平,項目套利空間較大,仍是參與定增投資的“黃金時期”。 且在 2023 年 A 股市場行情轉暖預期下,定增折價率中樞有望繼續上移,投資者通過定增 有望獲得較高的超額收益表現。對于可轉債而言,預計其憑借“下有保底、上不封頂”的 特點將持續受到大量固收和“固收+”投資者的青睞,2023 年的估值中樞有望回升。 高折扣的成長股更具投資價值,預計定增收益表現更好。2020 年以來,定增市場更 多的體現為新經濟優質公司參與為主。政策寬松期間,中小市值成長型企業定增的收益表 現更好。從公司所在行業看,2022 年化工、機械等周期行業和電力設備、電子等科技行 業的收益表現較好。新規施行有利于這些行業的成長型企業更為順利的實行再融資,也有 利于定增參與者獲得更優越的條件。另一方面,在定增市場,投資者能夠從這些優質賽道 中挖掘出更具投資價值的估值合理、尚未充分定價的優質個股,實現更高的定增收益。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小牛哥復盤: 恒久科技躺贏,新搞了飛亞達,飛亞達是昨晚的計劃,今天開盤其實是給了機會的。中航電測年后復盤,10個20厘米的一字總要有吧,想想那時候多刺激大家的神經,作為中航系市值最小的飛亞達沒理由不做。今天一進二躍嶺股份.國盛金控也漲停,泰永長征5板,弘業期貨4板,恒久科技3板,通達動力高度在8到9板了,空間夠了。大金融的話下午看看湘財股份。免責聲明:本文是個人復盤,不代表買賣建議,不推薦任何股票,盈虧責任自負。 草根陳勁松帶你入門: 草根陳勁松點評+轉載(2023.1.18):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上市公司再融資發展歷程-親子健康建議心得】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