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格智能(sz002881)解讀:孕期運動心得

時間:2023-11-05 20:43:58 作者:孕期運動心得 熱度:孕期運動心得
孕期運動心得描述::泡財經: 【概述】 泡財經獲悉,1月16日晚間,美格智能(SZ002881)公告,股東王平向深圳市高新投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合計質押175.0萬股,占總股本0.73%。 【科普】 美格智能的主營業務是無線通信模組及解決方案業務,主要產品包括4G LTE、NB-IoT、Cat-M、4G LTE-A、5G Sub-6G、5G毫米波、Wifi 6等各類型無線通信模組、物聯網解決方案、4G5G FWA固定無線接入設備及相關技術開發服務。 【解讀】 上市公司股東股權質押是非常常見的事情,股東可以通過用上市公司股份作為質押,向資金放款方融資。 質押期間,如果公司的股價下跌,擔保比例不夠,出資方就要求上市公司股東補充質押,也就是用股票或現金來質押,上市公司股東一旦無法進行補充就如同爆倉一樣,面臨被出資方強制平倉的風險,如果質押比例過大,被強制平倉,往往會導致股價下跌。 控股股東王平此次質押用途是置換存量股權質押融資。目前,其質押股份數量39,721,000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38.79%。 不過,公司公告稱,截至本公告披露日,王平先生上述質押行為不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權發生變更,所持股份不存在被凍結或拍賣等情況,其所質押的股份不存在平倉風險,也不會對公司經營和治理產生重大影響。 事實上,2021年以來,美格智能業績維持較快增長。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1.18億元和1.22億元,同比增長330.54%和53.95%。 不過,2021年的“高增”與2020年基數低有一定關系。2020年,美格智能僅實現歸母凈利潤2744萬元。 長城證券分析指出,公司深刻理解行業內客戶的需求和特性,有強大的快速響應能力,應用于新能源車智能座艙領域的5G智能模組、5GFWA產品交付大幅提升。智能汽車業務方面,目前公司的5G智能模組產品在智能座艙領域的出貨量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已實現在客戶的多個主流車型上大規模量產;FWA業務方面,公司基于高通平臺發布多款5G模組產品,推出針對FWA產品的定制解決方案;泛IOT領域,公司積極部署和完善產品矩陣,逐步向AR/VR、機器人、無人機以及云計算等新興行業拓展。伴隨業務邊界不斷擴張,將為公司業績提供增長新動力。 本文首發于泡財經風口解讀專題,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證券之星財經: 截至2023年1月13日收盤,美格智能(002881)報收于31.59元,上漲2.47%,換手率1.75%,成交量2.82萬手,成交額8817.34萬元。 1月13日的資金流向數據方面,主力資金凈流入499.02萬元,占總成交額5.66%,游資資金凈流入704.3萬元,占總成交額7.99%,散戶資金凈流出1203.31萬元,占總成交額13.65%。 近5日資金流向一覽見下表: 美格智能融資融券信息顯示,融資方面,當日融資買入2206.32萬元,融資償還392.27萬元,融資凈買入1814.05萬元,連續3日凈買入累計2160.11萬元。融券方面,融券賣出7500.0股,融券償還6700.0股,融券余量7500.0股,融券余額23.69萬元。融資融券余額4101.0萬元。近5日融資融券數據一覽見下表: 該股主要指標及行業內排名如下: 美格智能2022三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18.0億元,同比上升36.27%;歸母凈利潤1.22億元,同比上升53.95%;扣非凈利潤8245.73萬元,同比上升93.08%;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單季度主營收入6.76億元,同比上升9.06%;單季度歸母凈利潤3620.26萬元,同比上升13.22%;單季度扣非凈利潤3525.5萬元,同比上升31.98%;負債率55.37%,投資收益-947.13萬元,財務費用1134.18萬元,毛利率17.62%。美格智能(002881)主營業務:1、無線通信模組及解決方案業務2、精密組件業務。無線通信模組及解決方案業務方面,公司專注于4GLTE、4GLTE-A、NB-IOT、CAT-M、5Gsub-6G、5G毫米波、WIFI6等無線通信模組、解決方案、智能終端的設計、研發和銷售,同時為客戶提供基于無線通信技術的產品開發服務。精密組件業務領域,主要是研發、生產和銷售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各類通信終端產品的精密結構件和精密模具。。 該股最近90天內共有15家機構給出評級,買入評級12家,增持評級3家;過去90天內機構目標均價為38.02。根據近五年財報數據,證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顯示,美格智能(002881)行業內競爭力的護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良好,營收成長性良好。財務可能有隱憂,須重點關注的財務指標包括:有息資產負債率、應收賬款/利潤率。該股好公司指標2.5星,好價格指標2星,綜合指標2星。(指標僅供參考,指標范圍:0 ~ 5星,最高5星) 資金流向名詞解釋:指通過價格變化反推資金流向。股價處于上升狀態時主動性買單形成的成交額是推動股價上漲的力量,這部分成交額被定義為資金流入,股價處于下跌狀態時主動性賣單產生的的成交額是推動股價下跌的力量,這部分成交額被定義為資金流出。當天兩者的差額即是當天兩種力量相抵之后剩下的推動股價上升的凈力。通過逐筆交易單成交金額計算主力資金流向、游資資金流向和散戶資金流向。 注:主力資金為特大單成交,游資為大單成交,散戶為中小單成交 以上內容由證券之星根據公開信息整理,與本站立場無關。證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的準確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等,如存在問題請聯系我們。本文為數據整理,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謹慎決策。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AI快訊,美格智能(SZ 002881,最新價:30.92元)1月16日午間發布公告稱,截至本公告日,王平累計質押股數約為3972萬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為38.79%。 2022年1至6月份,美格智能的營業收入構成為:4G技術行業應用占比95.81%。 美格智能的總經理、董事長均是王平,男,43歲,學歷背景為大專。 道達號(daoda1997)“個股趨勢”提醒:1. 近30日內無機構對美格智能進行調研。更多個股趨勢信息,請搜索微信公眾號“道達號”,回復“查詢”,領取免費查詢權限! 每經頭條(nbdtoutiao)——“惡斗”!短短半個月,特朗普集團被罰,拜登被查,接下來還會發生什么? (記者 蔡鼎)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 自由自在的柚子: 板塊行情回顧與展望 通信指數全年震蕩,板塊估值低位 通信指數年內震蕩,TMT 行業中跌幅較小。年初至今(2022.12.12), 通信(申萬)指數下跌 11.2%。漲跌幅在 31 個行業中排名 12 位,好 于上證綜合(-11.89%)、滬深 300(-19.07%)、中小板(-23.14%)和 創業板(-27.15%)。在 TMT 板塊中好于電子(-33.19%)、計算機(- 23.1%)和傳媒(-25.81%)。在數字經濟與新基建的總體規劃下,國內 加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與升級,適度超前建設 5G 網絡和千兆光網,釋 放行業積極信號,但由于受宏觀經濟及疫情影響,市場整體下行,通信 指數呈現 W 走勢。 新能源、運營商板塊個股領漲。從個股來看,多數公司年初至今 (2022.12.12) 均為下跌狀態,漲幅居前公司包括科信技術 (+142.21%)、中瓷電子(+74.81%)、盛路通信(+66.12%)、科華數 據(+42.71%)、超訊通信(+38.38%)、以及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奧 維通信、世嘉科技和海蘭信等,主要集中在轉型新能源領域儲能相關的 (科信技術、科華數據、世嘉科技等)以及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 通),反映新能源及新基建政策推動下相關行業景氣度較高,運營商傳 統業務逐步好轉,云計算等第二成長曲線高速增長,疊加低估值高股息, 資產配臵價值凸顯。 通信板塊估值持續低位。截止 2022 年 12 月 12 日,通信行業 PE-TTM (剔除負值)為 15x,全行業第 23 位,低于創業板(37x)、中小板 (23x),高于滬深 300(11x)、上證綜合(11x);在 TMT 板塊中低于 計算機(40x)、電子(26x)及傳媒(21x),估值整體仍處于歷史低位。 圖片 板塊業績表現與展望 板塊營收增速放緩,利潤小幅增長。2022 年前三季度,通信行業整體 實現營業收入 19188.88 億元,同比增長 10%,增速較去年同期下滑 3.49 個 pct。剔除三大運營商和中興通訊后,行業總營收 4810.21 億元, 同比增長 9.07%,增速較去年同期下滑 9.34 個 pct。整體來看通信行 業總營收保持穩步增長,增速下滑除了由于部分公司受疫情、宏觀經濟 波動等因素營收同比下降以外,2021 年前三季度高基數也造成一定影 響。2022 年前三季度通信行業整體實現凈利潤 1636.12 億元,同比增 長 12.15%,增速同比小幅下滑 0.91 個 pct,剔除三大運營商和中興通 訊后凈利潤 268.85 億元,同比增長 11.71%,增速同比下降 1.44 個 pct,凈利率同比基本持平,整體來看前三季度通信行業公司凈利潤增 速高于收入增速,盈利能力相對平穩。 2022 前三季度光模塊、汽車連接器板塊景氣度較好。2022 年前三季度 行業除衛星導航、運營支撐系統(OSS)板塊外,其余 17 個子板塊均 實現營收同比增長,其中云視訊/物聯網/光模塊器件增速位列行業前三, 分別為 28.40%/26.32%/22.17%,OSS(yoy-3.47%)、 衛 星 導 航 (yoy-1.07%)、IDC(yoy+0.77%)增速最低,主要由于部分公司受疫 情影響項目招標出現延期、驗收和工期延長,導致收入確認延后。 凈利 潤方面,細分板塊來看,2022 年前三季度共有 12 個板塊實現凈利潤同 比增長,7 個板塊凈利潤同比負增長。凈利潤同比增速最快的前三個行 業分別是專用通信(yoy+200.64%)、汽車連接器(yoy+47.69%)、光 電纜(yoy+38.29%),網絡安全(yoy-417%)、OSS(yoy-47.28%)、 網優工程(yoy-42.82%)凈利潤同比下降幅度最大,其中網絡安全板 塊業績增速下滑主要由于深信服、迪普科技等公司下游需求、業務拓展 及產品交付情況受疫情反復影響,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負增長。 運營商經營拐點,新興業務重塑價值 運營商經營拐點,營收與成本雙向改善 運營商經營狀況改善,營收增速創近年新高。2019 年以來,隨著降費 政策趨緩,市場競爭趨于有序,運營商相繼取消不限量套餐,基礎通信 業務經營狀況改善,營收利潤逐步回暖。2019 年開始,三大運營商營 收凈利潤整體開始增長,2021 年三大運營商營收增速創近年新高。2022 年前三季度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營收分別為 7234.87 億 元/3578.43 億元/2639.78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11.54%/9.59%/7.97%, 實現凈利潤分別為 985.32 億元/245.43 億元/68.32 億元,同比分別增 長 13.30%/5.21%/20.37%。 圖片 ToC 業務穩步向上,ToB 業務規模增長。運營商個人移動及固網業務 仍占據主要份額,其中 2022 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個 人 移 動 通 信 和 家 庭 固 網 寬 帶 業 務 營 收 占 比 分 別 為 73.99%/71.74%/67.01%。新興業務占比超過 20%,有力驅動整體發展。2022 年前三季度中國移動 DICT 業務收入 685 億元,同比增長 40%, 中國電信產業數字化業務收入達 856 億元,同比增長 16.5%,中國聯通產業互聯網業務實現收入 532 億元,同比提升 30%。 降費影響趨緩,移動業務 ARPU 值有望回暖。“提速降費”于 2015 年 正式提出,2017-2021 年連續 5 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5 年以來我 國固定寬帶單位帶寬和移動網絡單位流量平均資費降幅超 95%,提速 降費累計讓利超過 7000 億元,根據 GSMA 統計,我國目前移動通信 和固定寬帶資費在全球處于偏低水平。2021 年,工信部提出“提速降 費”重心將由“普惠降費”轉入“精準降費”,2022 年《政府工作報告》 中多年來首次未提及相關重點事項。“提速降費”考核導向使運營商 2017-2019 年進入激烈的價格競爭,ARPU 值大幅下降。2019 年 9 月 起三大運營商同時取消不限量套餐,行業主管部門考核指標由市場份額 改為收入利潤,價格降幅逐步收窄,同時 5G 商用拉動整體 ARPU 值提 升。 2021 年底中移動/中電信/中聯通三家移動 ARPU 值分別為 48.8 元 /45 元/43.9 元,同比增長 3.04%/2.04%/4.28%。截至 2022 年 10 月, 三大運營商 5G 用戶合計 10.33 億戶,滲透率突破 60%,10 月 DOU 值 創新高,達到 16.12GB/戶/月,提升 ARPU 值主要途徑將由數量轉入質 量。 估值低估,高分紅比例,資本配臵價值凸顯。隨著算力網絡業務規模 效應體現,以及縮減開支、降本增效等措施推進,運營商盈利能力有望 提升。財務杠桿以及市場流動性差異導致當前國內運營商 PB 顯著低于 海外平均,云業務等新興業務價值被低估。運營商現金分紅比例超過 40%,且不斷提升,中國移動擬將 2023 年現金分紅比例提升 70%以上, 中國電信計劃在 A 股發行上市后三年內,現金分紅比例逐步提升 70% 以上。運營商具備良好的基本面以及低估值高分紅特征,國企估值普遍 偏低,探索中國特色估值體系背景之下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圖片 賦能數字經濟,運營商云業務空間廣闊 數字經濟萬億規模空間。數字經濟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 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 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數字經濟已成為經 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之一,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強勁動能。國 內數字經濟近年來保持高速發展,根據信通院數據,2021 年我國數字 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數字經濟規模達 45.5 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 16.2%,占 GDP 比重達到 39.8%。 運營商賦能數字經濟,云計算高增長。數字經濟發展浪潮下,“云”已 成為推動社會數字化轉型的堅實底座之一,電信運營商承擔了信息基礎 設施建設的作用,在 IDC 和帶寬等方面優勢明顯,云業務優勢得天獨 厚。近年來基于對數據安全性考慮和規范化管理,具有互聯網背景的云 廠商收入增速大幅放緩,而以天翼云、移動云為代表的運營商云收入增 速顯著超出行業平均。2021 年天翼云實現營收 279 億元,同比增長 102%,移動云實現營收 242 億元,同比增長 114.4%,聯通云實現營 收 163 億元,同比增長 329%。2022 年上半年三大運營商云業務均實 現同比翻倍增長。 運營商具備資源優勢,在網絡安全背景下市場份額快速提升。近年來, 以運營商為主的國資云為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根據 IDC 2022H1 中國公有云市場整體規模達 165.8 億美元,同比增長 35%,其中運營商表現亮眼,IaaS 市場中,運營商首次進入份額前三, 中國電信份額上升至 11%,超過騰訊(10.3%),接近第二名華為 (11.6%),IaaS+PaaS 市場中,天翼云以 9.4%份額位列第 4 位,較 2021H2 增加 0.5 個 pct,移動云排名前進一位升至第 6,同比增長 102%,位列 Top10 云服務商首位。三大運營商云業務持續高增,預計 全年合計收入有望突破千億。 運營商持續加大數據中心投資力度。運營商云業務成為新的業績增長 點,有望保持高速增長,當前業務仍處于規模投入期,后續將持續加大 云網方面資本開支投入,培育相關高利潤產品,提升整體盈利能力。2022 年中國移動在算力網絡方面資本開支約 480 億元,預計 2022 年 底將形成 IDC 機架 45 萬臺(全年新增 4.3 萬臺),累積投產云服務器 超 66 萬臺。中國電信產業數字化資本投入約為 279 億元,預計全年新 增 IDC 機架 4.5 萬臺,新增云服務器 16 萬臺。中國聯通預計全年算網 投資為 145 億元,同比增長 65%,全年算力規模預計提升 43%,云投 資預計提升 88%,MEC 節點預計超過 400 個,覆蓋城市超過 200 座全年 IDC 機架有望達到 34.5 萬架,較上年底增長 3.5 萬架。 圖片 當前運營商云業務價值仍被市場低估,2021 年三大運營商云業務收入 達 684 億元,同比增長近 90%。2022 年 7 月底中國首個國資監管云服 務正式宣布上線,由中國電信牽頭,中國電科、中國電子等多家央企聯 合組建,反映云服務自主安全可控的發展趨勢,國資云加速落地有利于 加快政企客戶上云,運營商國企背景有望助力其公有云市場地位不斷提 高。我們預計 2025 年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的云計算業務收入有望突破 1000 億,中國聯通云計算業務有望超過 600 億,參考云計算龍頭廠商 4-8 倍 PS 估值,保守給予運營商云業務 4 倍 PS 估值,對應云業務 25 年估值分別為 4000 億、4000 億和 2400 億。 5G建設后周期,資本開支向云網融合傾斜 國內 5G 建設步入后周期,累積建站 225 萬。受新基建等政策支持,國 內三大運營商堅持 5G 建設適度超前,通過共建共享加快部署。根據工 信部數據,2022 年 1-10 月國內新建 5G 基站達到 82.5 萬站,其中 22Q3 新開通 36.6 萬站,提前完成年初制定 60 萬站年度新增目標。國 內 5G 基站累積開通 225 萬,占移動基站總數的 20.9%。工信部規劃 2025 年每萬人擁有 5G 基站數達到 26 個,對應 5G 基站總數約為 364 萬個,預計未來三年年均新增 5G 基站約 50 萬站,2022 年有望成為 5G 宏基站建設高峰期。經過三年規模化建設,國內 5G 網絡具備了規 模商用的條件,運營商將加大應用領域孵化,建設有望從政策驅動向應 用驅動轉變。 預計運營商 Capex 將在 22 年達到高點后下降,投資結構向算力網絡 傾斜。2020-2022 年為國內 5G 投資高峰期,2021 年三大運營商資本 開支 3393 億元,同比增長 1.9%,5G 投資占比 54.24%,隨著 5G 投 資放緩及共建共享推進,中移動、中電信和中聯通 2022 年 5G 投入預 算為 1100 億元、340 億元和 350 億元,同比分別-3.51%、-10.39%和 9.03%,已經開始下降。2022 年資本開支總體小幅增長,增量在產業 數字化和算力網絡領域投入,我們預計 23 年運營商總體資本開支將進 入下降趨勢(若 5G 應用發展超預期,或仍有提升可能)。 5G應用關注IOT與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迎來政策催化。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 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產業生態,通過對人、機、物、 系統等的全面連接,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制造和服務 體系,為工業乃至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實現途徑, 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也是 5G 2B 應用的重要方向之一。9 月工信部印發《5G 全連接工廠建設指南》,提出十四五期間要在重點領 域推動萬家企業開展 5G 全連接工廠建設,建成 1000 個分類分級工廠, 打造 100 個標桿工廠,推動 5G+工業互聯網落地發展。 圖片 工業互聯網產值占 GDP 比重逐步提升。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仍處在初 級階段,現階段目標是改變粗放和依賴人工的生產方式,提升制造業核 心競爭力。自 2018 年開始,我國工業互聯網產值規模及占 GDP 的比 重均不斷上升,2021 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超過 4 萬億元,占 當年 GDP 比重為 3.58%,預計 2022 年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將達到 4.45 萬億元,占 GDP 比重為 3.64%。關鍵技術方面,華為等企業的專 利儲備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產業整體的關鍵技術環節依然缺失, 尤其是占比龐大的中小制造企業,對比美德依然嚴重滯后。 首張 5G 專網的頻率許可獲批。工業互聯網的建設依托于通信技術的發 展,11 月工信部向中國商飛發放了第一張企業 5G 專網的頻率許可。5G 專網是一種使用 5G 蜂窩技術構建的具有統一連接性和特定區域內 安全通信方式的局域專用網絡,其優點在于能以更高性價比承載多類業 務,實現對更高寬帶和更低延時要求的移動性業務和普通通信業務的差 異化承載,滿足客戶差異化數據安全隔離和保護需求,動態提供獨享的 網絡資源。5G 工業專網頻段的推出,可避免與公眾業務間干擾、讓網 絡運行的更穩定更安全,而且 5G CPE/工業模組不必再按多頻多模配 臵,可顯著降低成本,為企業應用提供單獨的上行載頻,適應大上行的 應用。專網對于工業互聯網的應用益處更明顯,工業互聯網園區出于對 網絡安全、管理控制的極高要求,大型企業可申請專用頻率自建 5G 專 網。 AIOT創新驅動,汽車電子國產化加速 泛IOT短期受疫情影響,FWA與車載驅動增長 全球物聯網連接數穩步增長,5G 成為主要增長動力。根據 IoT Analytics 數據,2021 年全球物聯網連接數達到 122 億,同比增長 8%, 預計 22 年增速將回升至 18%,連接數達到 144 億,隨著芯片供應緊張 緩解及下游應用需求增長,2025 年物聯網連接設備數將突破 270 億, 2021-2025 年 CAGR 達到 22%,物聯網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分制式來 看,5G 將成為下一階段物聯網發展的主要驅動力,2021-2025 年 5G 連接數 CAGR 為 159%,同時 NB-IoT 連接數 2021 年同比增長 61%, 隨著其在水和燃氣計量等領域應用擴大,帶動 LPWA 連接數 2021- 2025 年年均增長 34%,預計隨著傳統 2G/3G 退網,5G 和 LPWA 將成 為物聯網主流技術。 圖片 中國進入“物超人”時代,規模化應用加速落地。隨著新型基礎設施 建設、數字經濟等相關政策利好及先進技術的不斷迭代,我國物聯網行 業快速發展,根據工信部統計,截至 2022 年 8 月末我國移動物聯網連 接數達 16.98 億戶,首次超出移動電話用戶數,成為全球首個實現“物 超人”的國家。產業物聯網成為物聯網連接數增長主要驅動力,信通院 預計 2025 年產業物聯網連接數占比將從 2019 年的約 51%提升至 61%, 社會數字化轉型趨勢下,物聯網在智慧城市、數字鄉村、智能交通、智 慧 能 源 、 智 能 制 造 等 創 新 應 用 有 望 逐 步 規 模 化 落 地 。根 據 Frost&Sullivan 數據,2021 年國內物聯網市場規模 2.92 萬億元, 2016-2021 年 CAGR 為 26.2%,預計 2022 年同比增長近 20%,2026 年將增加至 5.47 萬億元,其中以 5G 為基礎的物聯網市場規模 2021 年 占比僅 1.5%,2026 年將提高至近 10%,規模 CAGR 高達 62.2%。 通信模組率先受益,“東升西落”競爭格局持續演變。通信模組連接物 聯網感知層與網絡層,是物聯終端核心部件,隨著物聯網連接數增長而 需求增加。根據 Counterpoint 數據,盡管受到供應鏈收緊、中國疫情 防控及全球宏觀經濟下行削弱需求等影響,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 22Q2 仍然持續恢復,出貨量同比增長 20%,主要依賴 Cat-1 和 NB-IoT 等低 速率應用拉動。分市場來看中國貢獻需求份額過半,北美及西歐保持穩 定。憑借國內旺盛需求及較強的制造成本優勢、工程師紅利、服務響應 能力,本土模組廠商加速崛起,份額不斷提升,22Q2 全球出貨量排名 前五廠商均來自中國,合計份額高達 64.2%,較 22Q1 提高 4 個 pct。從模組廠商三季報情況來看,經濟波動對下游 PC、POS 等大顆粒場景 需求短期形成壓制,業績增速放緩,但社會智能化仍為必然趨勢并隨著 5G 等技術不斷成熟而加快,Counterpoint 預計到 2030 年全球蜂窩物 聯網模塊出貨量將超 12 億,2021-2030 年 CAGR 達到 12%,5G、 NB-IoT 和 4G Cat1bis 為主要技術驅動力。 汽車智能網聯化加速推進,車載模組升級。IDC 數據顯示 2024 年全球 智能網聯汽車出貨量將增至 7620 萬輛,超過 71%新車搭載智能網聯系 統,2020-2024 年出貨量 CAGR 約 15%,2021 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出 貨量達 1370 萬輛,預計 2025 年增至 2490 萬輛,裝配率提高至 83%。 隨著 5G 網絡建設完善,5G 技術應用拓展至汽車智能網聯及自動駕駛 方向,佐思汽研預計 2025 年 5G 汽車占聯網汽車比重超 15%,2021 年滲透率低于 0.4%。汽車智能網聯化加速及 5G 汽車量產將帶動傳統 T-Box 車載模組向 5G/C-V2X/GNSS 等集成形態升級,同時隨著汽車 E/E 架構向域集中式演進,主控 SoC 芯片算力需求不斷增長,高算力 智能模組作為 SoC 集成中的通信模組部分,將取代多個分散的低算力 黑盒子,需求及性能提升。美格智能、移遠通信、廣和通均推出車載智 能模組產品并在部分車型上實現規模量產,車載通信模組迎來新一輪增 長,根據佐思汽研數據,2021 年全球車載無線通信模組出貨量約 5320 萬片,中國占比約 27%,市場規模約 32 億元,預計 2025 年全球 出貨量達 1.08 億片,其中中國增長至 2654 萬片,市場規模突破 90 億 元。 圖片 FWA 需求迭代,海外出貨量快速增長。5G 技術普及使 FWA 性能逐步 接近固定光纖接入,代替最后一公里的光纖入戶,為企業和家庭提供更 低的寬帶接入服務成本,由于無需挖溝埋纜,更適用于農村及海外等地 理條件限制有線網絡鋪設的地區。根據愛立信 22 年 6 月報告,過去 6 個月內全球提供 5G FWA 服務的運營商增加 18 家至 75 家,增幅近 30%,其中北美地區最為強勁,截至 2021 年底,全球 FWA 連接數接近 9000 萬,數據流量占全球移動網絡數據流量比重近 20%,預計 2022 年底 FWA 連接數將超過 1 億,到 2027 年,FWA 連接數接近 2.3 億,實現翻番,其中 5G FWA 份額近半,FWA 數據流量將較 21 年 增長近 5 倍。 電動化+智能化+國產化驅動汽車連接器發展 新能源車銷量滲透率近 30%,高壓連接器需求提升。根據乘聯會數據, 全球新能源汽車 22 年前三季度累計銷量 722 萬臺,同比增長 80%,滲 透率突破 12%,其中新能源乘用車 696 萬臺,同比增長 69%,9 月單 月銷量破百萬。國內方面,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 年前 10 月新能 源汽車銷量達到 528 萬輛,同比增長 1.1 倍,滲透率約 24%,10 月單 月滲透率 28.5%,全年銷量有望突破 600 萬輛,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預測 2025 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 1000 萬輛,占全球比重約 50%, 未來 5 年銷量 CAGR 近 50%。 新能源汽車工作電壓范圍升高,在動力、 控制、傳感、安全等系統中使用更多電子零部件,對連接器數量和性能 要求顯著提升,單車用量達 600-1000 個,純電車型中乘用車和商用車 單車使用連接器價值區間分別為 3000-5000 元和 8000-10000 元,遠 高于傳統燃油車平均水平,高壓連接器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車大三電(動 力電池、電機、電控)和小三電(DC/DC 轉換器、車載充電機、PDU) 系統,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成為車載連接器增長主要動力。 智能化成為新能源車下半場競爭焦點,高速高頻連接器需求增長。根 據工信部,22H1 國內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乘用車滲透率達到 32.4%,同比增長 46.2%,根據 RCL 數據,2021 年 L2 及以上自動駕 駛汽車出貨量約 1200 萬輛,滲透率 15%,預計 2022 年提高至近 20%, 2026 年將進一步提升至 45%,其中 L3 及以上級別占比快速上升至 15%,隨著政策及新上市車型智能化配臵升級等推動,自動駕駛向高級 別加速演進,帶動市場規模增長,2020-2026E CAGR 約 30%,L3+級 別將在 2026-2027 年占據主導地位。 軟件定義汽車趨勢下,傳感器和 計算精密復雜度提高,高分辨率雷達和攝像頭,以及汽車內部 ECU 之 間數據交換量快速增長,傳輸速率由 150Mbps 提升至 24Gbps。連接 器除滿足耐高溫、抗震等基本條件外,還需具備更高等級的傳輸速度、 抗電磁干擾、穩定性等以適應更加復雜的網絡架構設計,以 Fakra、 Mini-Fakra 為代表的車載射頻連接器和車載以太網連接器成為主流解決 方案,應用于攝像頭、傳感器、GPS、信息娛樂系統、導航與駕駛輔 助系統等,需求隨著 ADAS 裝配率提升而不斷增長,價值量隨著自動 駕駛級別提升而提高。 圖片 海外巨頭主導,供應鏈變革加速本土廠商崛起。連接器產業鏈具有顯 著的規模效應,技術、客戶、市場、規模化與自動化制造等行業壁壘較 高,歐美、日本連接器廠商憑借先發優勢與多年經驗沉淀,在產品質量 和產業規模上均具有較大優勢,引領高性能專業型連接器產品發展方向。2021 年全球連接 器 CR10 約 55.4%,泰科 (15.41%)、安費 諾 (11.03%)、莫仕(6.04%)延續前三地位。汽車連接器由于性能指標 與資質認證要求更高,集中度高于行業平均,2019 年 CR10 為 86.5%, 龍頭廠商泰科份額近四成。 中國連接器市場規模占比 21 年超過 32%, 是全球最大的連接器市場,提供旺盛需求,國內比亞迪、廣汽埃安、蔚 小理等新能源造車自主品牌快速崛起,出于安全降本等需求,積極推動 供應鏈本土化,國內汽車連接器廠商具有交付周期短、客戶響應速度快 等優勢,積極布局高壓高壓連接器性能指標趨近海外領先水平,高速高 頻連接器差距不斷縮小,技術與客戶壁壘突破使本土廠商市占率快速提 升。22 年前三季度連接器上市企業汽車相關訂單飽滿,帶動營收利潤 同比增長顯著加快,交付恢復與原料價格回落疊加規模效應,盈利能力 明顯提升。 控制器是汽車智能化核心,國產化進程加快 終端需求短期承壓,看好長期創新機遇。智能控制器下游應用廣泛,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20 年汽車電子(24%)、家用電器 (16%)、電動工具(13%)為前三大下游場景,2022 年受宏觀經濟波 動、疫情等因素影響,家用電器及電動工具需求放緩,NAIC 數據顯示 2022 年上半年國內家電市場銷售規模 3609 億元,同比下降 11.2%, EVTank 預計 2022 年全球電動工具出貨量和市場規模分別為 5.1 億只、 571.9 億美元,同比分別下滑 12.6%、10.2%,達到近幾年最大下滑幅 度,海外仍為主要消費市場,受疫情及庫存積壓影響需求顯著下滑。 長 期來看,中高端智能家電產品需求增長,全球智能家居市場加速擴張, 電動工具無繩化、鋰電化演進,增速有望回正,保持平穩增長。長期來 看,終端創新趨勢不變,智能控制器作為智能終端設備“大腦”,仍具 備應用拓展與成長空間,Frost&Sullivian 預計 2024 年智能控制器全球 市場規模近 2 萬億美元,2020-2024 年 CAGR 約 5%,國內規模增長 至近 4 萬億元,2020-2024 年 CAGR 為 12.5%。 圖片 控制器廠商積極布局汽車+儲能,拓展新增長極。從 22 年前三季度控 制器板塊業績表現來看,受前期高價原材料尚未完全消耗,下游家電、 工具等終端需求乏力影響,整體營收利潤增速較大放緩,拓邦股份(凈 利潤 YoY+54.6%,QoQ+39.24%)、科博達(凈利潤 YoY+289.71%, QoQ+50.78%)表現突出,前者主要由于儲能業務放量,海外市場快 速推進增加匯兌收益,后者作為全球領先車載控制器廠商,產品及客戶 群體不斷豐富,已獲底盤域控制器、車身域控制器定點,積極布局智能 駕駛域控制器相關產品,單品價值量有望進一步提升。 和而泰前三季度 汽車電子營收同比增長 74.72%,已和博格華納、尼德科等國際 Tier1 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與比亞迪及蔚小理等整車廠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儲能營收同比增速 66.6%,三季度開拓 5-6 家新客戶及 10 余個新項目, 22 年 8 月公布定增方案加碼汽車電子與數智儲能項目,充足訂單及不 斷完善的布局為后續發展提供保障。 通信+新能源,順應碳中和變革 歐美光伏裝機彈性大,跟蹤支架滲透率提升 光伏需求高景氣,上游價格回落利好裝機提升。根據 IEA 數據,2021 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 173.5GW,同比增長 22%,預計 2022 年新增裝 機約 260GW,同比增長近 50%,2022-2027 年太陽能光伏裝機新增近 1500GW,增幅近三倍,2025 年初光伏發電將超過煤炭,成為全球最 大的電力來源。分區域來看,根據 BNEF 預測,2022 年中國仍為全球 最大光伏市場,新增裝機規模占全球比重近 40%,CPIA 數據顯示 22 年 1-10 月國內光伏新增裝機 58GW,超過 21 年全年水平,全年有望 達到 85-100GW。 歐洲受俄烏沖突、極端天氣等影響,能源危機加劇, 電力價格高漲,光伏發電性價比凸顯,22 年新增光伏裝機規模占比約 17%、北美以 10%份額位列第三,主要受美國年初對東南亞光伏產能 反規避調查及 UFLPA 影響,裝機不及預期。國內外政策持續出臺推動 光伏發展,部分地區放松對于進口組件限制,歐盟于 22 年 9 月將 RepowerEU 計劃中 2030 年可再生能源目標再次上調至 45%,美國 《通脹削減法案》與關稅豁免將帶動光伏供給恢復,BNEF 預計利好政 策將使 2022-2030 年新增裝機量預測上調近 100GW,印度 22 年 11 月 官方宣布終止對原產或進口自中國、泰國、越南的光伏電池及組件反傾 銷調查,其今年 4 月開始執行的 BCD 關稅政策或同樣由于本土產能緊 張而有所松動。供給端來看,預計隨著上游多晶硅新產能釋放,產業鏈 價格下降,終端裝機需求有望充分釋放,加速市場規模增長。 圖片 跟蹤支架提升發電效率,有望迎來加速滲透。根據 CPIA 數據,在整個 光伏發電系統的成本構成中,支架成本約占電站投資成本的 16.3%, 支架產品創新升級成為光伏電站降本增效關鍵。與固定支架相比,跟蹤 支架具備在合適條件下根據太陽角度進行調節的特點,使得其能夠讓光 伏組件保持朝向陽光照射的最佳角度,發電量顯著優于固定支架,發電 量增益通常為 5%-35%,度電成本(LCOE)更低,更適用于地面電站 及部分工商業分布式項目。 全球跟蹤支架占比近年來明顯提升,Wood Mackenzie 數據顯示 2021 年全球出貨量達到 54.5GW,同比增長 23%, 滲透率超過 50%,其中美國為最大市場,滲透率超過 70%,歐洲市場 滲透率高于 50%,國內目前低于 20%,成長空間廣闊,預計隨著造價 成本下降及可靠性提升,光伏平價上網趨勢倒逼電站投資者重視發電效 率,以及風光大基地全面啟動帶動地面集中式光伏項目占比提升,跟蹤 支架將迎來快速發展,2025 年有望突破 25%。 光伏跟蹤支架行業集中度高,海外廠商領先市場。光伏跟蹤支架具有 技術、標準認證、可融資性資質、客戶認證和品牌等多種壁壘,進入門 檻較高,市場相對較為集中,歐美廠商占據 85%以上的市場份額,而 國內廠商由于切入賽道較晚,產品技術成熟度不高以及本地市場需求尚 未充分釋放,全球份額較低。Wood Mackenzie 數據顯示,2021 年全 球跟蹤支架 CR5 為 69%,其中 Nextracker 市占率 30%,維持行業龍 頭地位,Array Technologies、PV Hardware 分別以 18%和 9%的市占 率位列二三位,國內僅中信博和帷盛科技上榜,占比分別為 5%和 2%。由于各廠商在跟蹤支架產品環境適配性、渠道拓展和融資方對供應商要 求方面不同,各地區競爭格局有所差別,美國市場集中度較高,2020 年 Top2 廠商 Nextracker 和 Array 合計份額 70%,PVH、Soltec 在歐 洲市場更具競爭優勢。 海風電深遠海化,海纜維持高壁壘高價值 國內十四五新增海風裝機近 60GW,增速高于全球水平。2021 年全球 海上風電新增裝機規模 21.1GW,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 16.9GW,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 26.39GW,位居世界第一。十 四五規劃中,沿海各省規劃目標清晰,十四五末國內海風電累積裝機有 望較 2021 年底翻倍。我國將主要在廣東、江蘇、 福建、浙江、山東、 遼寧和廣西等地區開發海上風電,重點開發 7 個大型海上風電基地。廣 東省海上風電資源豐富,預計在十四五將新增裝機 17GW,為國內新 增裝機量最多的省份。除廣東外,江蘇、山東、浙江、福建、遼寧、廣 西、海南預計十四五期間新增海風電裝機量均突破 3GW。 圖片 分沿海城市發布大規模遠期海風電建設規劃。除省級規劃外,各地 市規劃更為具體,引起市場重點關注。廣東汕頭將推動 60GW 海上風 電資源開發,打造 2000 億元新能源產業集群。廣東潮州發布《潮州市 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擬規劃 2 個海上風電場址,初步規劃總容 量 43.3GW,兩大場址離岸距離均超過 70 公里。河北唐山發布《唐山 市海上風電發展規劃(2022-2035 年)》,規劃提出到 2025 年,唐山市累 計新開工建設海上風電項目 2-3 個,裝機容量 3GW,到 2035 年累計 新開工建設海上風電項目 7-9 個,裝機容量 13GW 以上。 技術創新驅動成本下降,海風電平價趨勢下裝機量穩步提升。全國海 上風電補貼政策的退坡,政策對海上風電“平價上網”項目的支持力度 將不斷加強,并引導海上風電產業鏈各環節不斷加強技術創新,優化產 業結構,降低投資及發電成本。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數據顯示, 2010-2020 年,我國海上風電度電成本的降幅接近 53%。未來幾年是 我國海上風電技術創新和變革的關鍵期,新型大容量機組的應用,專業 化施工船舶和設備的投用,數字化技術手段的普及等,都將帶動全生命 周期成本的下降。預計在未來 3 年內,我國海上風電有望實現平價上網, 國內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將有望穩步提升。 2022 年海纜招標約 10GW,500KV 訂單正式落地。在 2021 年國內海 上風電搶裝的背景下,當年新增海纜招標較少,導致 2022 年行業表現 相對淡季。2022 年年初以來,國內多個海風電項目積極推動,根據我 們不完全統計,年初至今累積海纜招標約 10GW,并有近 7.2GW 左右 項目有望在后續啟動海纜招標。從產品類型上看,粵電青洲一、二項目 輸出纜首次進行直流 500KV 海纜招標,三峽青洲六也采用 330KV 輸出 海纜方案,高電壓等級產品價值量和利潤率更高。隨著近海資源開發消 耗,未來海風場將朝遠海深海化發展,海風場單體裝機規模更大,海纜 電壓等級有望升級至 220KV 以上,單 GW 海纜價值量將顯著提升,預 計 2025 年國內海纜市場空間將達到 360 億左右。 雙 30 政策影響短期項目確定性,長期將推動海風場深遠洋發展。根據 風芒能源,海上風電場址的審批條件可能進行調整,新增海上風電項目 要從之前的“海上風電場原則上應在離岸距離不少于 10 公里、灘涂寬 度超過 10 公里時海域水深不得少于 10 米”變成“離岸距離 30km 以 外或水深在 30m 以上”。此文件出臺的主要目標是解決日益白熱化的近 海海域空間資源的擠占和用海權限爭奪等問題,并結合我國現階段以及 未來海上風電的施工作業能力,鼓勵海上風電向深遠海發展。短期來看, 由于最終文件已經相應細則尚未出臺,對短期項目造成一定不確定性, 長期來看雙 30 政策將推動海風場向深遠海方向發展,提升海纜電壓等 級需求,帶動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圖片 國內海纜廠已實現全產品線覆蓋。海纜具有前期投入大和回報的不確定 性,在 2010 年之前我國海纜企業較少,且工藝水平主要集中在 220kV 以下。隨著國內海纜市場快速發展,頭部廠商加速布局中高壓產品,以 中天科技、東方電纜和亨通科技為首的國內廠商陸續攻克 220kV 交聯 聚乙烯絕緣的干式海底電纜技術,并攻破軟接頭技術,實現 220kV 的 海纜和臍帶纜突破,縮短了國內與全球頭部廠商的工藝差距。2018 年, 東方電纜、中天科技、亨通光電三家公司中標的國家電投舟山 500kV 海底電纜并于三季度投運,標志著我國 500kV 干式海底電纜實現國產 化,國內公司基本上覆蓋主要的細分產品類。除頭部三家外,漢纜股份 和寶勝股份先后實現了 220kV 海纜產品的中標和交付,起帆電纜擁有 220kV 海纜設計生產能力,預計將在 2023 年獲得高電壓訂單突破。 國內廠商在手訂單充裕,產能穩步釋放。頭部企業交付經驗豐富,產 能布局充足,交付能力強。中天海纜、東方電纜和亨通光電各自海纜廠 均布局在沿海地區,已經形成華東和華南兩大生產基地集聚區,滿足不 同海域客戶需求。為滿足未來市場需要,國內海纜廠商加大產能投放。根據各公司公告,截止 2022Q2,東方電纜公司在手訂單 105.22 億元, 其中海纜系統 63.11 億元(220kV 及以上海纜約占 64%,臍帶纜約占10%),陸纜系統 26.47 億元,海洋工程 15.64 億元。截止 2021 年底, 中天科技海洋業務在手訂單 70 億元,2022 年以來,公司先后披露的海 洋業務訂單價值量合計 32.42 億元。截至 2022 年 7 月末,亨通光電擁 有海底電纜、海洋工程及陸纜產品等能源互聯領域在手訂單 135.36 億 元。為滿足南海市場需求快速增長,中天科技和東方電纜在廣東新建產 能也將相繼投放。 儲能賽道高景氣,通信廠商打開第二增長曲線 新型儲能高速增長,電化學儲能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儲能能夠增強 電能可調度性,實現能效最優化,廣泛應用于電力系統、通信基站、車 載儲能、移動儲能、數據中心、軌交等,潛在需求巨大。風電、光伏等 清潔能源具有間歇性、波動性、隨機性特征,儲能技術能夠在其接入電 網時提供緩沖,平滑風光出力和能源調度,提高電網運行安全性、穩定 性。電力結構轉型背景下,儲能規模快速擴張,新型儲能占比提升,電 化學儲能具有應用靈活、建設周期短、能量密度大、轉換效率高等優勢, 隨著成本下降、商業化應用趨于成熟而逐漸成為儲能新增裝機主流。 根 據 CNESA 數據,2021 年全球新增投運電力儲能項目裝機規模 18.3GW,同比增長 185%,累計裝機規模達 209.4GW,新型儲能保持 高速增長,新增投運 10.2GW,同比增長 117%,累計裝機 25.4GW, 同比增長 67.7%,鋰電池占比超過 90%,美國、中國、歐洲引領全球 市場發展,合計占比 80%,中國新增投運規模 10.5GW,累計達 46.1GW,占全球市場總規模的 22%,其中新型儲能累計 5.7GW,同 比增長 75%。 圖片 軍工通信聚焦細分龍頭,衛星互聯網戰略方向 我國軍費穩定增長,軍工通信迎來升級紅利 我國軍費保持穩健增長。近年來,俄烏沖突等國際地緣政治摩擦頻發, 全球各國持續加大軍費支出,積極推動本國國防機械化、智能化和信息 化建設。根據 SIPRI 年度報告,2021 年全球軍費總開支首次突破 2 萬 億美元,其中美國軍費開支為 8010 億美元,同比減少 1.4%,占 GDP 比重為 3.5%。中國軍費開支為 2930 億美元,同比增長 4.7%,占 GDP 比重為 1.6%,位居全球第二,并保持連續 27 年增長。 我國軍費開支向智能化、信息化傾斜。我國國防建設持續聚焦機械化、 信息化和智能化,其中信息化和智能化將提升武器裝備作戰效能。《新 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提到“推動機械化信息化融合發展,加快軍事 智能化方向發展”。國內裝備費在軍費開支中持續提升,到 2017 年達 到 41.11%,從全球來看仍處于中等水平,根據天秦裝備招股說明書, 歐美及亞洲的主要軍事國家用于裝備方面的支出占國防支出的比例大致 為 40%-45%,我們預計后續將持續加大裝備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投入。 國防信息化是現代戰爭核心。美國已建成全球最先進的 C4ISR(自動 化指揮)系統,滿足各式通信的需求。根據上海瀚訊招股說明書,美國 陸軍信息化裝備占 50%,海軍、空軍信息化裝備占 70%,并將逐步實 現信息化。由于技術進步和正在轉型的軍事條令的驅動,歐洲軍事通信 工業得以迅猛發展,包括軟件無線電臺、數據鏈、班級電臺、用于近距 離致遠的空-地鏈路和衛星通信等領域。我國目前還處于國防信息化前 期階段,根據 Global fire power 報告,我國陸軍武器裝備數量上接近美 軍,但海軍空軍相差較大,裝備方面還存在較大的代際差異,難以滿足 當前信息化要求,未來我國武器裝備市場有望持續更迭。國內戰術電臺 滲透率處于較低水平,武器裝備信息化將是長期需求。 軍工通信是國防信息化重要組成部分。國防信息化產業鏈主要包括雷 達、衛星導航、信息安全、軍工通信與軍工電子五大領域。國防信息化 的發展分為網絡化國防、信息化國防、智慧國防和智能國防四個階段。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已經渡過了第一、第二階段,正處于第三階段 后期,并即將過渡到第四階段。而我國仍處于初級階段后期,逐步邁入 到全面建設的第二階段。軍隊通過信息化的整合實現一體化的作戰能力:將目標探測跟蹤、指揮控制、火力打擊、戰場防護和毀傷評估等功能實 現一體化,將聯合指揮中心和各軍種之間的作戰組織實現一體化。 圖片 無線通信是軍工通信重要的通信手段之一。通信按照傳輸信道可分為 無線電通信(短波、超短波、微波、衛星、散射等)、有線電通信和光 通信。在軍工領域,無線電通信憑借其機動性強,覆蓋范圍廣等優秀性 能,在戰略通信網和戰役(戰術)通信網中得到廣泛應用。短波適用于 遠距離無線電廣播及電話電報通信、無線電傳真、應急抗災通信等;超 短波對電離層的穿透力強,且頻帶較寬,應用于傳送電視、調頻廣播、 雷達等業務;微波傳播性能穩定,傳輸帶寬更寬,屬于寬帶通信方式, 廣泛用于定點及移動通信(軍用 4G)進行視頻、圖像傳輸等方面。 無 線通信設備是主要載體,短波通信裝備主要包括短波電臺、天線、中繼 設備、遙控和網控設備、數傳設備等;超短波通信裝備主要包括超短波電臺、數據鏈電臺、 數據處理終端等設備;微波通信裝備主要包括微 波電臺終端、中繼設備、基站設備等。現代化戰爭帶來更多裝備信息 化要求,同時提升通信數據量,軍用通信設備面臨周期性代際升級。 衛星互聯網加速發展,關注星鏈產業鏈機會 衛星通信能實現全球無盲區覆蓋。衛星通信具有抗毀性強、覆蓋范圍廣、 通信距離遠、部署快速靈活、通信頻帶寬、傳輸容量大、性能穩定可靠、 不受地形和地域限制等優點,可實現有線電話網和地面移動通信網均無 法實現的廣域無縫隙覆蓋。因此對于廣大低業務密度地區來說,使用衛 星通信系統比建設地面通信網更經濟,同時,對于某些類型的業務和應 用場合,衛星通信系統具有一定的優勢,如視頻廣播、互聯網接入、國 際(越洋)通信等,按照衛星工作高度分為中高軌衛星和低軌衛星通信。 國內中高軌衛星通信發展走向成熟。中高軌通信系統結構簡單、地域覆 蓋針對性較強,但時延較長,難以滿足日常互聯網寬帶業務需求,更適 合用于衛星電視和定位導航。中國高軌通信衛星包括天通系統(移動通 信業務)、中星系列(廣播服務)等,天通通信系統由 2020 年我國自 主建設的第一個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并由中國電信參與運營,天通一號 01 衛星可以提供速率為 1.2 kbps 的語音業務和最大 384 kbps 的數據 通信業務,可以滿足應急通信服務需求。 低軌衛星更適配衛星互聯網,軌道資源稀缺。衛星互聯網較多的是指 利用地球低軌衛星實現的寬帶衛星互聯網,相比高軌衛星,低軌衛星具 備鏈路損耗低、發射靈活、應用場景豐富、制造成本低等優點,適合用 于寬帶通信。低軌衛星相對高軌而言需要更多數量的衛星才能覆蓋全球, 目前海外已有 Telesat、OneWeb、StarLink 等星座系統。近地軌道資 源稀缺,其中 Starlink 已規劃約 4.2 萬顆衛星,未來將占用大量的地球 極低軌道和近地軌道。根據賽迪顧問研究報告,地球近地軌道可容納總 共約 6 萬顆衛星,預計到 2029 年地球近地軌道將部署總計 5.7 萬顆低 軌衛星,剩余可用空間所剩無幾,國內低軌通信衛星軌道資源卡位迫切。 圖片 對標 Starlink,國內低軌衛星互聯網蓄勢待發。國內發布多條政策和措 施刺激衛星互聯網發展,2020 年 4 月衛星互聯網首次納入“新基建” 范圍,2021 年 11 月,工信部發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 表示將加強衛星通信頂層設計和統籌布局,推動高軌衛星與中低軌衛星 協調發展。2021 年 4 月,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星網 公司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等牽頭成立,后續將 負責整合并統籌我國原先的低軌衛星星座建設,定位上接近目前的三大 運營商,其央企定位彰顯我國對于衛星互聯網建設的重視。2022 年以 來,中國星網啟動了前期實驗星相關招標,10 月星網發布通信衛星 01/02 中標結果公告,標志著國內低軌衛星互聯網建設啟動。 發射技術日益成熟,成本持續優化。隨著“一箭多星”發射工藝方面 升級,加大火箭部件回收再利用,火箭發射成本近年來逐步降低,據 TechWeb 報道,SpaceX 獵鷹重型火箭在最大有效載荷的情況下,每 次的發射成本大約為 1.5 億美元,不及競爭對手的 40%,發射成本的 巨大優勢是的 SpaceX 的太空“星鏈”計劃已進入實施階段,單顆衛星的 研制成本和發射成本已降低到低于 50 萬美元。國內衛星制造和發射技 術上取得進展,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制、生產及安裝的中國首條衛星 智能生產線在武漢試運行,可實現年產 240 顆以上小衛星的設計產能 目標,衛星發射方面,2022 年 2 月 27 日長征八號實現一箭 22 星,優 化了單顆衛星的發射成本。 高精定位需求增長,北斗賦能車載導航 北斗產業鏈價值向下游轉移,高精度定位市場加速擴張。北三組網完 成標志我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已完成建設衛星導航與位臵服務產業鏈上 游主要為基礎器件、基礎軟件等,中游主要包括 GNSS 接收器等各類 終端及系統集成產品,下游是基于技術和產品的應用及運營服務環節。國內隨著“新基建”發展帶動及北斗相關政策出臺,物聯網、車聯網等 傳統與新興領域北斗融合創新應用不斷發展,產值近年來呈現向下游應 用轉移趨勢,2020 年下游運營服務產值占比上升至 46.6%。 根據 GSA 數據,2019-2029 年交通成為最大應用場景,主要來自車內導航 系統(IVS)和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ADAS)。高精度定位是衛星導航 系統應用中利潤最為豐厚的細分領域,近年來市場規模快速擴大, 2021 年國內市場產值約 152 億元,同比增長 33.25%,增速遠高于行 業平均,根據艾媒咨詢預測,2025 年市場規模突破 826 億元。 圖片 高精定位為實現 L3+自動駕駛關鍵,衛慣組合導航成為主流方案。定 位技術是自動駕駛基礎環節,高級別自動駕駛需要厘米級高精度及高頻 低延遲的定位系統以保證后續行駛路線的安全可靠,高精度定位技術成 為實現 L3 以上自動駕駛的核心要件,按原理可分為信號定位(GNSS)、 航跡推算(IMU)及環境特征匹配三類,各具優劣,以 GNSS+IMU 衛 慣組合為代表的融合定位優勢互補,GNSS 更新頻率低,不足以支撐實 時位臵更新,IMU 彌補 GNSS 實時性缺陷,兩者結合實現應用場景和 定位精度互補,大幅提升定位系統精確度。高精度組合導航定位有望成為 L3+自動駕駛標配,頭豹 研究院預計 2026 年國內組合導航市場規模將達到約 90 億元,2021- 2026 年 CAGR 高達 97.6%。 模塊集成+融合算法為核心競爭點,定制化提供新進契機。目前車載高 精定位組合導航系統主要為 P-Box 終端形態,與車載通訊模組或 CV2X 模組集成正在成為趨勢,而隨著汽車 E/E 架構演進及技術成熟, GNSS 和 IMU 模塊與高階自動駕駛域控制器集成或將成為主流方案, 以實現數據和計算資源共享,降低成本。集成化趨勢下,具備自研芯片 和算法,能夠支持模塊化方案的廠商將更具競爭力,諾瓦泰、天寶、北 斗星通、北云科技等廠商已實現板卡級集成方案,少部分廠商積極布局 集成衛導板卡和 IMU 的 SoC 解決方案,加快芯片化進程。GNSS/IMU 融合算法分為松耦合、緊耦合和深耦合三種,定位精度與算法難度遞增, 目前松耦合技術占比約 80%。 汽車智能網聯化產生新的定位導航需求, 為新廠商進入供應鏈提供機遇,傳統供應商 u-blox、ST、高通等 Tier2 或 Tier3 廠商,長期提供傳統車載導航芯片及模塊,客戶資源豐富且合 作穩定,上游核心元器件研發量產經驗豐富,新興供應商華測導航、導 遠電子等算法優勢突出,協同性及更迭速度更快,滿足車企定制化需求, 市場占比更高。導遠電子產品目前已搭載于超 30 萬輛 L2+前裝量產車, 華測導航具備上游芯片等核心元器件自研自給能力,掌握松緊耦合算法, 部分車型衛慣組合產品開始批量出貨,已獲得哪吒、吉利路特斯、比亞 迪、長城汽車等車企自動駕駛位臵單元業務定點,車載業務進入高速成 長期。 美格智能(SZ002881): 同花順(300033)數據中心顯示,美格智能(002881)1月13日獲融資買入2206.32萬元,占當日買入金額的45.37%,當前融資余額4077.30萬元,占流通市值的0.8%,超過歷史90%分位水平,處于高位。 融資走勢表 日期融資變動融資余額1月13日1814.05... 網頁鏈接 美格智能(SZ002881): 美格智能:關于公司控股股東股份質押的公告 網頁鏈接 要走遠了: 首板埋伏標(風險是業績可能暴雷):日上集團、惠威科技(需分批低吸) 趨勢票(有不少業績不錯的,但是趨勢票吃指數):瑞瑪精密、奧拓電子、德明利、國光電器、美格智能 農業(主要想做轉基因):豐樂種業、萬向德農、大北農、隆平高科 抱團標:兔寶寶(有反包再考慮)、跨境通、二三四五(數據安全,二波機會) 周一注意天威視訊,VR和傳媒近期異動較多,調整的也不錯,周一可能會來一波,有苗頭開盤就得上,盤中不追高 國光電器(SZ002045) 兔寶寶(SZ002043) 跨境通(SZ002640) 笑傲股壇: 美格智能(SZ002881) 優質標的 值得擁有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美格智能(sz002881)解讀-孕期運動心得】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