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企業如何跨界做保險?:孕期營養建議心得

時間:2023-12-22 01:26:15 作者:孕期營養建議心得 熱度:孕期營養建議心得
孕期營養建議心得描述::V7是小狗: 華大基因(SZ300676)看看九安,噗……@Victorks7 JustFuck: 華大基因(SZ300676) 今日高點5270? 春天來了當看花: 華大基因(SZ300676)其實這個月才跌了13.68%,算不上多,持有華大,你就偷著樂吧。 JustFuck: 華大基因(SZ300676) 華大短期目標價55 中長期67 短期以周為單位 中期以月 長期以季 Victorks7: 回復@V7是小狗: 華大基因(SZ300676) 小狗,發個銀行賬戶余額你看看?估計你要懷疑人生,過節都無心情,為什么你自己如此失敗?心態狹隘,根本就是做不了大事的人,跟你主子小鍋巴@大v打假辦-小小鍋巴 一個德性,輸不起就不要炒股,虧了發600貼怨華大,怨別人,真的底層思想,@綠燈照通行 綠燈加油,繼續支持你!//@V7是小狗:回復@Victorks7:交割單呢? Victorks7: 回復@V7是小狗: @V7是小狗 不看看自己的樣子,華大基因(SZ300676) 別人九安賺15%,自己華大日日虧,揶揄?憑什么呢?回去幫小狗洗澡吧,不發截圖本來也是費事在你傷口撒鹽,哀嚎嗚嗚嗚?小狗簡直和小鍋巴@大v打假辦-小小鍋巴 一個智商等級,L2都買不起,上雪球叫,哈哈查看圖片//@V7是小狗:回復@V7是小狗:揶揄變成了被揶揄,天道好輪回 V7是小狗: 華大基因(SZ300676)發一個好玩的事,有人買不到抗原試劑盒就買抗原試劑盒的股票,然后收到了一連串的暴擊。九安醫療(SZ002432) 大v打假辦-小小鍋巴: 華大基因(SZ300676)今天傳媒漲得好。壓的越狠彈的越高。 卒于抄底: 華大基因(SZ300676)丟臉啊 rzz988: 華大基因(SZ300676)真惡心! 保觀: 醫療與保險一直被認為有著共性特征,而且隨著行業發展,雙方互相融合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越來越多的醫療企業跨界保險,使得“醫+險”模式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例如,目前,華大基因在預防、早篩、治療、監測等腫瘤防控一體化產品布局方面,均與保險行業實現了深度合作探索,與保險結合進一步提出“預+篩+診+保+治+康”一體化解決方案,實現商業健康險與癌癥防控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提升民眾的健康水平。 近日,我們在直播中針對醫療企業如何跨界做保險這一主題連線了華大基因保險業務運營總監談真,談老師在直播中和我們共同探討了醫療企業跨界保險為健康險帶來哪些新變化的問題,同時對于保險和醫療融合加速背景下,兩者該如何打破行業壁壘也提出了非常具有建設性的意見,本文的主要內容也來自該場直播。 市場承壓下,醫療企業跨界保險加速成升級新動力 醫療企業跨界保險步伐越來越快,這背后有哪些原因?而在例如控費、健康管理上又是如何與健康險相結合呢? 首先,醫療企業跨界保險可以真正地幫助保險行業從一個單純扮演經濟支持的角色,轉變成真正推動整體綜合解決方案不斷向前的角色,從而深度賦能健康險。  例如對腫瘤患者而言,隨著目前的靶向用藥基因檢測的不斷發展,醫療企業可以在診療和康復環節將基因檢測結合,腫瘤疾病已經并不是以前不可預判的概念了,而是形成一個慢病化的趨勢,是可防可治的,而且也有相對應的精準醫學診療方案。這時候保險公司不僅僅只扮演著一個經濟支持的角色,而是將所有整體綜合解決方案不斷往前推展。 那么,隨著進程的不斷延申,基因檢測就可以跟保險產品做不同程度的結合。在前端上,與保險展業進行結合;在中期則可以將健康增值服務、保單存續期的健康管理進行緊密結合;在理賠端又可以與理賠責任結合;最后在康復治療服務上也可以寫進保險理賠責任中去。 再以華大基因為例,其早在2015年的時候就已經涉足保險領域,最開始時做的一款保險產品是將與女性相關的乳腺癌遺傳性致病基因檢測和保險預先結合起來。而后隨著兩者緊密結合逐步向深層次推動,這些基因檢測的結合,像腸癌、宮頸癌的基因檢測,還有乳腺癌的基因檢測,是可以真正地深入到保險的健康管理中去,降低部分疾病的發生幾率,而像一些中晚期的疾病,也可以把診療篩查進程再往前推進,可以更好地做健康管理。這樣就已經實現了不僅是在健康管理、增值服務環節的融合,而且更重要在于這種緊密融合已經深入到產品的理賠、控費等各個環節,比之前保險的前端展業和開展業務環節更進一步拓展開來。 其次,基因檢測這種服務現在在健康險產品里做得更深入了。基因檢測在控費、健康管理與健康險相結合方向,能夠實現精準醫療、個性化的診療水平,再匹配上保險的經濟支持,可以在這個時代最大化地給每一個人提供更好醫療和健康解決方案。正如談老師所提及的華大基因一體化解決方案可以很好的將保險的風險識別、風險干預和管控發揮最大化。比如,在預防端產品方面,華大基因推出了遺傳性腫瘤基因檢測,可對高風險人群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在早篩端產品方面,華大基因的像乳腺癌、宮頸癌和腸癌這一類的癌癥,可以在最早期的吸肉環節或者癌前病變環節被診斷出來,再去醫院做進一步的鏡像干預,如果發生重疾賠付階段,相應的就可以降低理賠費用、百萬醫療險費用的支出,降低高風險人群后續診療中的經濟壓力。 不僅如此,以上提及的相關疾病基因檢測也更方便了,在家也能測。比如,像腸癌,由于正常人排泄物里面有腸道脫落細胞,但如果是腫瘤患者,會出現異常增生情況,所以細胞的脫落率會比正常的人還要高。這時患者可以居家檢測來對自身排泄物測出是否有癌前病變。而像乳腺癌,居家檢測則更加方便,只需要取唾液檢測即可。 最后,基因檢測對于每一個人的健康管理,其實不分投保前和投保后,投保前有投保前的意義,投保后有投保后的意義。例如,在投保前做一些健康人群基因檢測,可以更好地知道自身疾病具體情況,在用藥和藥物的使用劑量上給出更好的建議。 醫療企業跨界保險步伐加快的契機在哪? 越來越多的醫療企業逐步跨界到保險行業,這樣的契機在哪?在與保司合作的過程中,效果又如何? 談老師以華大基因為例,進一步闡述了自身跨界保險行業的歷程。華大基因一開始是發力醫療和檢測領域,后面逐漸發展大健康產業板塊,健康產業板塊包含的內容非常多,包括華大細胞、華大運動、華大營養等綜合一體健康產業布局。 在華大的系統內,有三方面因素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一是科技手段的進步可以運用到人的健康管理中去;二是保險的經濟杠桿可以緊密貼合健康管理;三是促使用戶自驅更好地去提升自己的健康意識及健康水平。 基于以上三因素作用下,華大基因在大的邏輯體系下,使得保險板塊作為經濟支撐的角色支棱起來,也促使華大內部大健康產業板塊的布局同步開來。因此,這樣的一個思維框架導讓華大基因跟保險業就有了天然合作契機。 在產生的效果方面,從保險業的評估來看,兩者能選用更多的增值服務,其實是為了拓寬保險市場,有了這些賦能,整個保險業產品市場不斷被拓展。雖然目前還沒有非常精準數據能完全體現出效果,但從如今合作的密度和評測來看,市場上確實是得到了一些好的反饋,因為華大能提供的這些基因檢測是醫療的剛需產品,只要有人用,其實就能體現出其價值,才會形成更多的合作空間。比如,華大在和一些各地惠民保進行合作時,由于其醫保對比商保較弱,里面能選擇的一些健康管理的手段又相對較嚴苛,而這時華大的用藥、基因檢測就可以很好的進行結合。不僅如此,在前段時間,醫保相關部門還專門發文,靶向藥的基因檢測也是有望逐步進入醫保,所以這些都是非常剛需和硬核的需求,在整個醫療機構還沒有完全覆蓋的時候,整個市場也是希望商保能扮演這樣的一個角色,讓客戶更好更快地享受這些技術紅利。 醫療企業跨界保險還將面臨諸多挑戰 雖然兩者合作的達成將是一種多方共贏,但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由于這兩個行業在觀念、技術、流程方面都存在諸多壁壘制約,也將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既然兩者所處行業不同,那么在整個思維框架層面,專業人才儲備是繞不開的一道坎。若是想要打造真正的醫療和保險互相融合的閉環,很大程度上仍需雙方人才的深度參與,這也是為什么目前保險和醫療企業都要在打造專業人才等層面下功夫。 比如,由于保險行業是金融和服務的結合體,其對于服務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這對于一些醫療機構和相關檢測機構而言,要達到保險業的高服務體驗和服務質量的要求,是需要更多地增加多樣化系統的支持,運營團隊的服務能力支持等等。而華大基因正是深入洞悉了與一些醫療機構、科研單位在對C端服務上和保險行業有一定鴻溝這一壁壘,主動搭建了一些行業溝通的平臺,讓雙方非常精通自身業務和知識框架體系的專業人才,能從知識層面的互通,再到一些數據層面的分享,以促成最終合作。 其次,醫療企業跨界保險業實際上很考驗自身對于健康險的控制能力。站在醫療企業角度,雖然從整體的醫療費用支出數據、醫保覆蓋率數據和商保覆蓋率數據來看,雖然商業健康險的占比可能還沒有達到一個非常理想的預期占比,但健康險市場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機會。 比如,在精準醫療領域,所有的大病都是可防可治的,在這種情況下,商保應該有更大的空間來體現出它的價值。然而,目前商保僅5%的占比還遠遠沒有發揮出真正的作用和價值,未來應該會有一段加速期,讓其發揮更大的作用,形成一個綜合解決方案,去幫助到更多的人。而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礙于保險公司與醫療企業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另一方面雙方在目前醫療體系下難以達成很好的協調,尤其是在短時間內去改變這種現狀和有所作為是非常困難的。這需要雙方更加深入的溝通,沉穩的去創新,一點點地往前走。 最后,雖然醫療企業將面對諸多難點,但談老師認為這一跨界是難而正確的事情,值得相關企業在這方面下功夫。談老師還表示,隨著近兩年保險業尋求改革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對于基因檢測合規的顧慮以及創新的驅動力有明顯的改善,這就形成了一個比較好的趨勢,使得保險業通過技術創新和數據積累等手段,更加專注于那些帶病體和慢性病人群的保險需求,將保險的價值真正覆蓋到這部分人群。雖然在這個過程當中會存在一些產品創新、數據提供和人才匱乏等難題,但保險業如能再大刀闊斧一點,有魄力一點,不斷克服遇到的困難對這潛在的市場需求進行有效填補,將會使得整個行業賦能新的維度,不斷向上發展。 總的來看,醫療和保險市場融合進入下半場,無論是從邏輯推演的角度還是參考國外先進模式的經驗,醫療健康服務與保險業的結合都是大勢所趨。保險的本質是保障,而醫療保障就是守護健康的最重要屏障。但在兩者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勢必會面臨諸多難題,但挑戰下也蘊含機遇。相信未來,醫療與保險行業的融合將克服各種壁壘,實現更加緊密發展,也將給整個行業提供更多全新發展的可能性。 Victorks7: 回復@大v打假辦-小小鍋巴: 華大基因(SZ300676) 小鍋巴@大v打假辦-小小鍋巴 布洛芬,抗原都買不到?卻源源不斷貢獻股市哈,大家看看這種格局,就知道誰是賺錢誰是虧錢的人啦,小鍋巴這種不值得可憐,抗原?自己在家藕吧查看圖片//@大v打假辦-小小鍋巴:回復@綠燈照通行:布洛芬都買不到,還談什么精細化。再等十年吧 春天來了當看花: 華大基因(SZ300676)關鍵時刻,有百手大佬為大家保價護航,今天不會大跌的,放心。 貝殼社: 來源:基因谷 公元前400多年,古希臘的“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觀察到人體內有一種腫脹物能夠在體內快速生長,在擴散過程中該腫脹物會伸出許多像手指一樣的觸角,形似螃蟹,故用螃蟹的拉丁語“carcinos”及“carcinoma”來命名這種疾病。 雖然很早就定義了癌癥這種疾病,但直到文藝復興之后,人們對于癌癥的認識才逐漸深入。著名的蘇格蘭外科醫生約翰·亨特(John Hunter,1728—1793)曾提出,一些癌癥可以通過手術治愈,并描述了外科醫生如何決定手術治療哪些癌癥。威廉·哈爾斯特德(William Halsted)在1882年進行了第一次根治性乳房切除術來治療乳腺癌。直到20世紀下半葉,這種外科手術仍然是乳腺癌的標準手術。 本文從腫瘤的診療歷史談起,對腫瘤NGS檢測包括NGS測序的歷史進行梳理,讓大家能夠了解這個行業發展的脈絡。  腫瘤診療的發展里程碑  人類與癌癥的斗爭從未停止,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發展出手術治療、激素治療、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多種手段。 化療藥物對腫瘤細胞的選擇性低,不能分辨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對兩種細胞均會“格殺勿論,狂轟濫炸”,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損傷了部分正常細胞,出現“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尷尬局面,且有較大的毒副作用。 靶向治療就是在治療癌癥的時候,像射箭一樣,只針對患病的部分用藥,而不傷及健康的部分。而實現靶向治療的關鍵是如何找到靶子,也就是需要通過基因檢測來找到靶標位置。 免疫治療主要是激活人自身的免疫系統,讓免疫細胞去殺滅癌細胞和腫瘤組織。它直接作用的不是腫瘤細胞或組織,而是激活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最終殺死腫瘤細胞。免疫治療也不是針對所有患者都適用,同樣依賴于基因檢測進行個體化治療。 吉非替尼(gefitinib,商品名易瑞沙) 最早出現的靶向治療藥物,它的上市過程頗有一番曲折。1998年,一期臨床試驗發現部分化療后進展NSCLC患者對易瑞沙反應非常迅速,腫瘤明顯縮小。2002年阿斯利康將易瑞沙率先在日本上市,2003年FDA批準在美國上市。然而,在III期的ISEL臨床試驗中,在1692名患者中,吉非替尼并沒有較安慰劑表現出明顯的優勢。2005年FDA不允許吉非替尼在新患者中使用,基本上宣告了吉非替尼在美國市場的結束。同年阿斯利康也撤回了吉非替尼在歐洲的上市申請。2011年阿斯利康主動宣布在美國市場將吉非替尼撤市。 另一方面,從2004年開始,科研人員發現吉非替尼在某些特定人群中,比如亞洲人群或者非吸煙者人群,有更好的療效。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科研人員最終發現吉非替尼的療效和EGFR的基因突變有關。 并通過多項臨床試驗奠定了吉非替尼一線治療在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中的地位。2009年,歐盟批準易瑞沙用于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的各線治療, 2015年,易瑞沙又重新回到了美國市場。通過基因檢測,將腫瘤病人在分子水平進行分型,可以篩選出藥物治療有效的病人。基因檢測挽救了一個投入巨大的藥物,更重要的是,給罹患腫瘤的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隨后,以阿法替尼為代表的二代靶向EGFR突變藥物上市,讓眾多患者受益。然而,幾乎所有腫瘤都會對藥物產生抗藥性,導致癌癥繼續發展。通過基因檢測發現,大約三分之二的耐藥患者出現EGFR T790M突變,相對應開發的三代藥物如奧希替尼可以靶向EGFR T790M突變的腫瘤細胞,進一步延長癌癥患者的生存時間。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新的靶向藥物不斷地被開發,以解決不斷進化的腫瘤。任何一款靶向藥物的使用之前都需要進行基因檢測,以明確患者是否可以從中獲益。 O藥&K藥(Nivolumab,歐狄沃&Pembrolizumab,可瑞達) 除了靶向藥物,近年來,基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免疫治療大放異彩,成為人類在攻克腫瘤道路上獲得的新武器。腫瘤細胞通過免疫檢查點分子實現免疫逃逸,免疫治療通過對免疫檢查點分子的抑制激活自身免疫反應,消滅腫瘤細胞。 FDA于2011年批準抗CTLA-4的伊匹木單抗上市,用于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療,成為全球首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PD-1/PD-L1是明星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大名鼎鼎的O藥(納武利尤單抗)和K藥(帕博利珠單抗)都是PD-1抑制劑。2014年6月O藥在日本獲得批準用于治療黑色素瘤,成為全球第一個被批準的PD-1抑制劑;同年7月和9月,FDA先后批準了O藥和K藥用于治療黑色素瘤。 PD-1療法的聲名大噪,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也助了一臂之力。2015年,91歲的卡特被診斷出患惡性黑色素瘤,而且已經發生了肝轉移、腦轉移現象,已經是個晚期患者了。卡特經過4個月的K藥治療,腦部的腫瘤神奇般地消失。如今卡特已達98歲高齡,成為美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總統。 目前,國產PD-1/PD-L1抑制劑已經有多款產品上市,進入集采后,整體的價格非常親民,患者大大獲益。O藥和K藥都是可以不區分癌種用藥的,這是一個里程碑似的結果。但是,PD-1/PD-L1抑制劑并不能百發百中,解決所有問題。首先,在某些病種中有效率低于20%。其次,有時候副作用比較大,甚至有三級和四級副作用。此外,由于存在免疫超進展,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PD-1/PD-L1藥物。免疫治療之前,同樣也離不開基因檢測,需要在用藥前進行MSI、TMB基因檢測、免疫超進展相關檢測以及PD-L1的免疫組化檢測。 隨著人類對腫瘤研究的不斷深入,抗腫瘤藥物的不斷發展,對于腫瘤的治療進入了精準醫療階段。腫瘤存在高度異質性,不同患者間在疾病進展、治療敏感性及預后等方面的差別巨大,對腫瘤的診斷從傳統形態學分型轉變到分子分型,可實現“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基因檢測有助于癌癥的精準診斷、預測和預后、治療指導、復發監控及藥物研發,從而使得患者獲益最大化。 我國腫瘤基因檢測的市場也逐年增加,基因檢測的高速發展,離不開檢測技術,尤其是NGS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成本的不斷下降。  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歷史 2001年 6個國家的科學家花了11年的時間、30億美元,共同發表首個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 2003年 全世界最早的人類全基因組參考序列公布,宣布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完成,極大地推動了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 2005年 454 Life Sciences 推出了第一款二代測序儀,開啟了二代測序的先河。454技術是基于焦磷酸測序法的超高通量基因組測序系統,是一種邊合成邊測序(sequencing by synthesis, SBS)的技術,比傳統的Sanger測序快100倍。454 Life Sciences用新一代測序儀對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James Watson進行了基因組測序。 2006年 英國劍橋的Solexa公司推出基于邊合成邊測序(sequencing by synthesis, SBS)技術的高通量測序儀。 ABI斥資1.2億美元收購了遺傳分析公司Agencourt Personal Genomics(APG)。 2007年 Roche(羅氏)以1.55億美元現金和股票收購了454 Life Science,為Roche在此后幾年成為二代測序市場的領頭羊奠定基礎。 Roche完成對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James Watson的基因組測序,花費100萬美金。 Illumina以6億美元收購Solexa,開啟二代測序新紀元。 ABI推出SOLiD高通量測序儀,SOLiD系統是通量最高的新一代測序平臺,每次運行可以產生4 Gb的數據。此外,由于它采用雙堿基編碼技術,在測序過程中對每個堿基判讀兩遍,能夠區分測序錯誤和多態性,故原始數據的準確性接近99.95%,高于其他的新一代測序平臺。 2008年 Illumina宣布將人類基因組測序費用降至10萬美元。 ABI宣布,利用SOLiD測序平臺,人類基因組的測序成本低于6萬美元。 2010年  Illumina推出HiSeq2000系列測序儀,在測序通量上做了長遠的布局。 454 Life Sciences的創始人喬納森·羅森伯格(Jonathan Rothberg)創辦了新的科技公司Ion Torrent,并于2010年成功推出了當時世上體積最小、檢測成本最低的測序儀PGM。 Ion Torrent被Life Technologies公司收購。而這家Life Technologies公司,正是由ABI公司與Invitrogen公司合并而成!Life technologies的Ion Torrent表現不俗,在NGS競爭中扳回一局。 2014年 Life Technologies 又被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Corporation(賽默飛世爾) 以136億美元收購。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可以量產臨床級別的測序儀,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2016年 Roche在Illumina的通量和價格的雙重夾擊下遭受沉重的打擊,黯然宣布關閉454。 2017年 Illumina將人類基因組測序成本降低到了1000美元,率先實現了“一千美元測序一個人類基因組”的設想。由此,Illumina壟斷了超過80%的NGS測序市場,緊隨其后的Themo Fisher市場占有率僅為不到10%,Roche僅為5%左右,排名前三的廠商總市場占比超過98%。 近幾年國產測序平臺華大智造在NGS領域也占得了一席之地。華大和Illumina的競爭更多的是專利競爭。 得益于NGS技術的不斷更新和成本的不斷降低,腫瘤基因檢測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檢測的基因數目和突變類型越來越豐富,市場上也出現了利用不同技術、針對不同應用場景的各種產品。 基于NGS的腫瘤基因檢測 2015年1月,美國總統在國情咨文演講中宣布了美國的精準醫學計劃,嘗試通過收集基因組學和其他分子信息為患者提供個性化醫療。隨后,中國科技部于2015年3月召開了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并計劃在2030年前投入600億元加速中國精準醫療的行業發展。 截至目前,FDA已批準的伴隨診斷產品已達45個,來自16個伴隨診斷公司。自從2016年首款NGS伴隨診斷產品上市,NGS因其檢測通量高、更節約樣本、可獲得更全面的信息、可分析MSI和TMB等多維度分子靶標、能更準確地指導臨床等優點在腫瘤基因檢測的應用中發展迅速。5年內已有7個NGS產品獲得了FDA批準。其中有3款是大panel產品,分別是FoundationOne CDx,Foundation Liquid和Guardant360;有1款是同源重組修復缺陷產品Myriad myChoice。 NMPA相繼批準了15款基于NGS的多基因檢測試劑盒。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獲批的產品均檢測少數幾個基因,屬于小panel產品。但腫瘤發生發展機制復雜,隨著對腫瘤基因組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的與腫瘤治療相關的基因、標志物也越來越多。實現腫瘤精準分子分型需要檢測的基因、變異類型越來越多,小panel產品很難滿足不斷發展的腫瘤基因檢測的各種場景。能一勞永逸實現對不同腫瘤的多方位檢測,這是美國FDA給基因檢測企業提出的要求。 縱觀美國FDA批準的腫瘤NGS檢測產品(Foudation Focus CDx BRCA ➝ Oncomine Dx Target Test ➝ Praxis Extended RAS Panel ➝ MSK-IMPACT 468基因 ➝ FoundationOne CDx 324基因),我們可以發現腫瘤NGS檢測的未來發展趨勢一定是從單一癌種到多癌種,單基因到多基因,小panel到大panel。截至目前,國內尚未有大Panel產品獲批。 從適用范圍看,用于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伴隨診斷試劑最多。CSCO指南針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EGFR突變、ALK融合、ROS1、RET融合及MET14外顯子跳躍的基因檢測進行了I級推薦,針對BRAF V600E突變、KRAS突變、HER2擴增/突變,MET擴增以及NTRK融合的基因檢測進行了II級推薦,針對基于NGS技術進行TMB檢測進行了III級推薦。相應的伴隨藥物主要集中在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奧希替尼、克唑替尼等。 在其它各類腫瘤的各種指南中也有對基因檢測的廣泛推薦,并指導基因診斷產品服務于臨床,為患者謀求更大的獲益。 當前,腫瘤基因檢測產品主要針對組織樣本,可以通過病理學診斷找到腫瘤區域,獲得較高濃度的腫瘤DNA,檢測難度相對較低。另外,絕大部分產品都通過雜交捕獲法進行建庫,測序步驟則幾乎相同,所以產品的靈敏度和特異性都比較接近,雖然各產品的生信分析方法不盡相同,其底層技術是類似的。 臨床上,很多身體虛弱的晚期腫瘤患者,沒辦法進行手術和穿刺,或患者出現多處轉移,組織不是很好取,或取得的組織樣本量達不到基因檢測的需求。腫瘤基因檢測陷入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境地。此外,手術后的患者,術后的預后評估、輔助治療方案的評估、復發監測等臨床關心的問題,也需要通過基因檢測以獲得更多的指導。利用血液等體液樣本進行的液體活檢,由于無創且可多次取樣,能很好地解決上述難題。 2018年,美國Guardant Health公司發布了史上最大規模的ctDNA檢測研究結果,Guardant 360平臺檢測了15191例患者的17628份血漿標本和398位患者的組織標本,結果表明,液體活檢和組織檢測具有相當高的一致性。2020年,FDA先后批準了Guardant360 CDx和Foundation one CDx兩款通過液體活檢進行腫瘤伴隨診斷的產品。 無論是基于組織的檢測,還是液體活檢,腫瘤基因檢測的重要挑戰都是檢測的靈敏性和特異性。腫瘤基因檢測的操作步驟包括核酸的提取、PCR擴增和測序文庫的構建、基因序列讀取等。這些過程中都會帶來檢測誤差。檢測時如何排除掉誤差帶來的突變,真正能檢測出每個患者不同的突變,同時兼顧檢測覆蓋的基因范圍和檢測準確度,這是腫瘤基因檢測的一個重要難點。 此外,具有臨床指導意義的突變,即可訴性突變,在腫瘤組織中的占比常常較低,而在體液中更低(比如ctDNA中的突變)。為獲得準確的可訴性突變信息,常常需要加大測序深度,這無可避免地造成了測序成本的提高。如何高特異性高靈敏度地檢測可訴性突變是基于NGS的腫瘤基因檢測的關鍵問題。 利用基于組織開發的腫瘤基因檢測panel來檢測血液中的ctDNA,雖然在加大測序深度的情況下能一定程度提高測序的最低檢測下限,但由于雜交捕獲效率和樣本投入量的原因,很多低頻突變無法被捕獲,組織檢測產品應用于液體活檢仍存在一些問題。液體活檢的痛點,依賴于底層技術的突破。 閱爾基因發明了抑制探針置換擴增技術(Blocker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BDA)。BDA在常規PCR的基礎上,額外增加了一條blocker探針,從而實現對突變型序列富集。 BDA就像一個放大鏡,特異地放大了組織內突變型分子的信號,并大大抑制了野生型序列的擴增,可以更便捷更省力地檢測到關鍵的信號。 QASeq技術(Quantitative Amplicon Sequencing)是另一項專利技術。QASeq是通過加唯一性分子標簽(Unique Molecular Identifier, UMI)的方法,去除PCR和基因測序過程產生的錯誤;并通過多重PCR設計,對DNA序列進行絕對定量,大大提高拷貝數變異分析的靈敏度。此外,通過將擴增子引物設計在熱點突變兩端,QASeq也可以檢測基因突變。 BDA可以特異富集低頻突變,大大降低對野生型的不感興趣分子的擴增,這樣的特征使得其特別適用于液體活檢、MRD監測等需要超過靈敏度的應用場景,使液體活檢真正走向實用化。通過將mBDA技術和QASeq技術整合,推出qBDA技術:首先在DNA分子加UMI標簽,其次進行mBDA擴增。利用qBDA技術,其最低檢測下限可達十萬分之五,滿足MRD檢測所需的檢測靈敏度,同時檢測數據量又很少,可應用于中低通量測序平臺,使檢測成本、硬件成本、時間成本都大大降低,滿足院內去中心化檢測的需要,更有助于NGS檢測常規化的實現。 結  語 隨著人類對腫瘤的認識越來越深入,腫瘤的診療對分子檢測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對于其檢測的要求也越來越精確,催生了檢測技術的不斷革新。NGS的發展與腫瘤基因檢測的發展緊密相隨,正是因為NGS技術的成本不斷下降,以及檢測技術的不斷創新,才有腫瘤基因檢測市場的繁榮。 未來腫瘤基因檢測發展的趨勢,必然是要求數據量合適,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成本低,適用于中低通量測序平臺,這樣才能推向各級醫院,從而造福更多患者。歸根結底,滿足這些要求,需要向無數前賢智士學習,不斷推進底層技術的創新,并將這些創新迅速應用于臨床檢測。 參考資料: 1.The History of Cancer | First Cancer Diagnosis 2.Milestones in Cancer Research and Discovery - NCI 3.綜述 | 人類腫瘤藥物發展史 4.PD-L1前世今生:從諾貝爾獎說起_免疫 5.Meet John: Johns Hopkins Kimmel Cancer Center 6.華大基因想干大事:收購美國測序儀公司CG 打通產業鏈 7.華大智造贏得對Illumina專利訴訟 獲賠3.34億美元 8.中國腫瘤分子診斷藍皮書 9.2022版非小細胞肺癌CSCO指南 10.Odegaard JI, Vincent JJ, Mortimer S, Vowles JV, Ulrich BC, Banks KC, et al., Validation of a plasma-based comprehensive cancer genotyping assay utilizing orthogonal tissue- and plasma-based methodologies. Clin. Cancer. Res. 2018, 24: 3539-3549. 11.Wu LR, Chen SX, Wu Y, Patel AA, Zhang DY. Multiplexed enrichment of rare DNA variants via sequence-selective and temperature-robust amplification. Nat. Biomed. Eng., 2017, 1: 714-723. 12.Wu LR, Dai P, Wang MX, Chen SX, Cohen EN, Jayachandran G, et al.. Ensemble of nucleic acid absolute quantitation modules for copy number variation detection and RNA profiling. Nat. Commun., 2022, 13: 1791. 聲明:本稿件為轉載,僅用于分享,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盡快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正或刪除。本文僅為作者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且非治療方案推薦。 往期回顧 1 聯合策略發掘腫瘤免疫治療潛力 2 在CAR-NK細胞治療中克服腫瘤耐藥機制 3 各大腫瘤免疫療法優劣、臨床、上市和全球布局 Victorks7: 華大基因(SZ300676) 肯定買抗原股,賺10幾個%,數錢偷笑!買不到抗原?是你主子小鍋巴喔@大v打假辦-小小鍋巴 ,我買不到抗原,卻主動提供給群的不認識的人?哈哈小狗看看自己的格局吧查看圖片 略略略嚯嚯: 華大基因(SZ300676) 有異象 能做到的: 華大基因(SZ300676)是不是跌無可跌。 綠燈照通行: 華大基因(SZ300676) 分級醫療,精準醫療,任重而道遠 卒于抄底: 華大基因(SZ300676)比狗屎還臭 大v打假辦-小小鍋巴: 華大基因(SZ300676)被華大小v拉黑了。X﹏X Victorks7: 回復@V7是小狗: 華大基因(SZ300676) 大家看看小狗,@V7是小狗 和它主子@大v打假辦-小小鍋巴 這種生活中連抗原都用不起的,在股市不斷貢獻,自己虧錢又想別人一起虧,這種窮人心態,能在股市賺錢?哈哈查看圖片//@V7是小狗:回復@大v打假辦-小小鍋巴:@Victorks7 說:“我的九安又跌了,嗚嗚嗚”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醫療企業如何跨界做保險?-孕期營養建議心得】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