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股份(sz002284)免責聲明:親子教育建議

時間:2023-10-27 11:54:41 作者:親子教育建議 熱度:親子教育建議
親子教育建議描述::亞太股份(SZ002284): 亞太股份(002284)11月26日在投資者關系平臺上答復了投資者關心的問題。 投資者: 控股大股東減持不需要提前公告嗎? 亞太股份董秘: 您好,根據《證券法》、《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指引》、《上... 網頁鏈接 7X24快訊: 【亞太股份:在輪轂電機方面 公司和比亞迪目前暫無合作】亞太股份在互動平臺表示,在傳統制動領域,公司是比亞迪的供應商;在輪轂電機方面,公司和比亞迪目前暫無合作。 財聯社: 【亞太股份:在輪轂電機方面 公司和比亞迪目前暫無合作】財聯社1月20日電,亞太股份在互動平臺表示,在傳統制動領域,公司是比亞迪的供應商;在輪轂電機方面,公司和比亞迪目前暫無合作。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AI快訊,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公司的輪轂電機生產線目前小批量生產的是哪一個型號的輪轂電機?S400?L1500?還是M700? 亞太股份(002284.SZ)1月20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已開始小批量量產S400、M700型號的輪轂電機產品。 (記者 賈運可)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 碧海游龍: 亞太股份(SZ002284) 準確地割肉在最低點了 未來智庫: (報告出品方/作者:上海證券,開文明、王琎、馬雨池) 1.1 乘用車:優質供給持續驅動增長 乘用車整體:政策等因素驅動下, 22 年下半年乘用車銷量強 勁增長。購置稅減半等政策刺激下,2022 年 6 月以來,乘用車市 場呈現強勁增長態勢。根據中汽協口徑,2022 年 1-10 月,乘用車 銷量實現 1921.8 萬輛,同比+14%。 消費升級與替換需求推動乘用車銷售結構高端化。乘用車消 費升級趨勢明顯,缺芯導致整車廠車型供給結構變化加強銷售結 構高端化趨勢。據乘聯會數據, 22Q1~Q3,20 萬元以上車型銷 售 407 萬輛,占比 24%,較 2021 年提升。 新能源乘用車:優質供給創造需求,銷量增長保持強勁趨勢。 根據中汽協數據, 2022 年 1~9 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 435.6 萬輛,同比+114%,滲透率提升至 26%。其中,純電動乘用 車銷量 337.4 萬輛,同比+102%;插電混動乘用車銷量 98.2 萬輛, 同比+170%。 多款全新車型上市,增加優質供給。據 Marklines 數據,2022 年前 10 月,BEV 車型中的五菱宏光 Mini、Model Y、Model 3、海 豚、元 PLUS、漢,PHEV 車型中的宋 DM、元 PLUS DM,月均 銷萬輛級別。此外,元 PLUS、驅逐艦 05、帝豪 L HiX、奔馳 EClass 等全新車型表現優異,銷量排名進入前十。 2023 年電動車將全面退補,優質供給支撐銷量增長。2023 年 起,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將全面取消,但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將延 續至 2023年底。但電動車供給優質,2022年多款熱門車型漲價背 景下,仍未影響相關車型銷量。 電動車強勁增長態勢將繼續拉動乘用車銷量增長,預計 2023年 我國乘用車銷量 2430 萬輛,同比+1%。 1.1.1優勢品牌地位確立,競爭格局持續演化 電動車行業洗牌開啟,競爭格局持續演化。我國電動車市場 頭部品牌產品技術優勢凸顯,市占率持續擴大;中部品牌市場份 額收窄;尾部品牌市場份額擴大,仍有新進入者加入競爭,行業 競爭格局激烈化。2021 年,我國電動車市場 CR5 為 53%,同比 +7.9pct;2022 年前 10 月,我國電動車市場 CR5 為 55%。行業競 爭格局演化背景下,勝出車企將享有高于行業的增速。 頭部品牌優勢顯著,比亞迪市場地位快速抬升,特斯拉市場 地位穩固。隨著電動車市場競爭逐步充分,新能源車補貼逐漸退 坡,比亞迪憑借產品優勢與品牌積淀,市場份額快速提升。據 Marklines 數據,2022 年前 10 月,比亞迪銷量為 139.2 萬輛,同 比+239%,市占率爬升至 28%;其中,宋 DM 月均銷量達 2 萬輛 以上,秦 PLUS DM-i、海豚、元 PLUS、漢月均銷量達 1 萬輛以 上。2022 年前 10 月,特斯拉銷量為 55.5 萬輛,同比+55%,市占 率略下滑至 11%。 頭部品牌以外,新進入者不斷涌入,傳統車企加速轉型,競 爭格局激烈化。 1)新勢力市場份額遭受擠壓。據 Marklines 數據,2022 年前 10 月,蔚來、小鵬、理想電動車銷量分別為 10.3 萬輛、10.4 萬輛、 9.7 萬輛,分別同比+43%、+56%、+54%。受比亞迪優勢凸顯、 傳統車廠逐步發力、新進入者不斷加入等因素影響,蔚來、小鵬、 理想市占率分別下滑至 2.0%、2.1%、1.9%。 2)傳統自主品牌加速電動化。傳統自主品牌電動車銷量以A00 級低端車型為主,據 Marklines 數據,2022 年前 10 月,廣汽 埃安、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包含沃爾沃)、長安汽車電動車銷量 分別為 21.2 萬輛、10.8 萬輛、27.1 萬輛、17.8 萬輛,分別同比 +134%、+10%、+244%、+137%。其中,廣汽埃安表現亮眼, Aion Y月均銷量接近 1 萬輛。長城汽車受缺芯等因素影響,電動化 進行加速受阻,下半年推出哈弗 H6 PHEV、芭蕾貓、閃電貓等車 型,加速電動化。 行業演變下,銷量是車企提振品牌影響力、發揮規模效應降 本的關鍵。此外,需持續關注各車企盈利能力、研發支出,以判 斷車企的持續生命力: 1)盈利能力:電動車企仍待盈利拐點 從單車收入來看:特斯拉及新勢力車企定位中高端市場,單 車收入較高。自主品牌借助電動化、智能化趨勢,推動品牌向上, 單車價值持續提高。從毛利率來看:特斯拉、理想、長城、長安毛利率水平較高。 2022 年受原材料價格上漲、供應鏈緊張等因素的影響,部分車企 毛利率承壓。特斯拉、比亞迪較順利轉嫁原材料上漲壓力實現毛 利率提升,長城、長安保持品牌向上趨勢實現毛利率提升。 從凈利率來看:新勢力車企整體銷量較低,車型及技術研發、 品牌生態與營銷網絡構建仍給公司帶來較大成本壓力,凈利率仍 為負。 2)研發支出:電動化智能化革命進行時,研發是車企未來發 展的動力源泉 從研發投入絕對值來看:上汽集團、比亞迪、特斯拉、長城 汽車研發投入較為領先。 從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來看:新勢力車企銷量較低,研發費 用率高,近年隨著銷量增長而回落。自主品牌中,長城汽車自 2021 年起,研發投入強度有明顯提升。 預計 2023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 892 萬輛,同比+31%, 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 851萬輛,同比+31%。其中,特斯拉銷量 90 萬輛,同比+31%;以蔚小理為代表的新勢力銷量 102 萬輛,同比 +22%;以比亞迪、長城、廣汽埃安為代表的自主車企銷量 504 萬 輛,同比+40%;合資品牌銷量 155 萬輛,同比+13%。 1.1.2電動車優質供給出海,開啟全球大市場 供應鏈、產品力優勢下,電動車出口拉動我國汽車出海高增 長。2022 年前 10 月,我國汽車出口 245.6 萬輛,同比+54%;其 中,新能源汽車出口 49.9 萬輛,同比+97%,出口占比 20%。從 月度數據來看,受疫情影響 3 月、4 月出口量下滑,5 月起供應鏈 快速恢復,保持高速增長趨勢。 分市場看,我國車企出海主要市場為南美、東南亞等發展中 國家以及部分歐洲、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其中歐洲市場以電動 車出海為主。 分車企看,2022 年前 10 月出口量 TOP3 車企為上汽、奇瑞、 特斯拉。據 Marklines 數據,上汽、奇瑞、特斯拉出口量分別為 62.3 萬輛、36.2 萬輛、21.9 萬輛,同比+51%、72%、68%。 電動車企加速出海,積極展開海外布局。各車企以電動化智 能化為契機,加速全球化布局。各車企主要布局方向為東南亞、 南美、中東等發展中國家,以及歐洲、澳洲國家。2022 年底與 2023 年,比亞迪、蔚來、長城汽車等車企將有多款電動車將于歐 洲等國家上市,拉動出口銷量。 1.1.3智能化接力電動化,驅動汽車變革下半場 智能化為汽車行業的必然發展方向。汽車正逐步向電子信息 系統控制的智能產品轉變,由單純的交通運輸工具逐漸轉變為智 能移動空間和應用終端。智能化是提升汽車功能性的重要手段, 也是提高汽車安全性、社會交通效率的重要方式。根據我國《智 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到 2025 年,我國將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 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 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 應用層面:1)我國 L2 級別自動駕駛滲透率已達 25%以上, 法規逐步落地為更高級別自動駕駛掃清障礙。據 IDC 數據,22Q2 我國 L2 級自動駕駛滲透率已提升至 26.6%。目前 L3 級自動駕駛 技術已相對成熟,待相關法規進一步完善即可實現落地;L4 級自 動駕駛測試數據的積累也正在加速進行。2022 年 6 月《深圳經濟 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通過,條例自 2022 年 8 月開始實施。 該條例填補了國內智能網聯汽車法律的空白,在國內首次對智能 網聯汽車的準入登記、上路行駛等事項作出具體規定,對不同等 級自動駕駛權責進行立法明確。目前,全球已有 17 個國家制定出 臺專門的法律法規或者修改現有法律法規,為智能網聯汽車創新 發展掃清法律障礙。2)智能座艙仍停留在智能助手、娛樂信息系 統優化的初級層面。 產業鏈層面:智能汽車產業鏈可簡單劃分為感知環節、控制 決策環節、執行環節、運維環節。其中,電子電器架構為智能中 樞,線控底盤為執行基石,為汽車智能化重要環節。 電子電器架構為汽車智能中樞,中央計算架構仍未落地。電 子電器構架為汽車智能中樞,正由過去的分布式構架向集中式構 架發展。目前多數車企使用域控制構架,中央計算架構仍處于研 發進程中,尚未落地。 線控底盤為汽車智能化基石,線控制動、轉向、懸架系統滲 透率較低。線控底盤可分為線控轉向、線控制動、線控換擋、線 控驅動、線控懸架五個系統,其中線控驅動(油門)已較為成熟 滲透率接近 100%,線控換擋技術難度小滲透率也較高。線控制動 與線控懸架技術已相對成熟,但裝配率較低。線控轉向技術仍處 于發展中,滲透率極低。 1.2 商用車:走出低迷,迎來反彈 1.2.12022 年商用車需求較為低迷 2022 年商用車銷量較為低迷,下半年跌幅收窄。據中汽協數 據, 2022 年前 10 月商用車銷量為 275.5 萬輛,同比-33%;從月 度數據來看,2022 年 6 月起商用車銷量逐步恢復,跌幅收窄。 需求透支與疫情雙重影響下,貨車銷量大幅下滑。2020 年底 提前淘汰國三以及 2021 年 7 月切換國六標準,提前透支貨車需求; 疊加 2022 年上半年疫情影響,貨車需求低迷。據中汽協數據, 2022 年前 10 月貨車銷量為 243.9 萬輛,同比-34%。 多重因素擠壓下,客車銷量持續下滑。1)長期因素:高鐵、 私家車、地鐵等交通工具擠壓下,公路客車需求萎縮。2)短期因 素:疫情導致公共交通、旅游需求萎縮,對應客車需求下滑。 2022 年前 10 月客車銷量銷量為 31.8 萬輛,同比-23%。 1.2.2貨車銷量有望反彈,提振商用車整體需求 復盤我國貨車銷量,貨車需求可劃分為:運輸需求、替換需 求,重卡對于需求波動更為敏感。 2009Q2-2010 年:四萬億刺激下,基礎設施建設增長,大宗 貨品需求回升,公路需求增加。運輸需求增加拉動貨車銷量大幅 增長。據中汽協數據,2009 年下半年,貨車與重卡銷量分別為 154.3 萬輛、36.1 萬輛,同比+71%、+123%;2010 年,貨車與重 卡銷量分別為 386.1 萬輛、101.5 萬輛,同比+30%、+60%。 2016Q2-2018 年:2016 年 7 月新版 GB1589 實施,超載超限 治理加嚴,由此拉動新一輪貨車(尤其重卡)替換需求。據中汽 協數據,2018 年,貨車與重卡銷量分別增長至 388.6 萬輛、114.8 萬輛;2016~2018 年 CAGR 分別為 12%、24%。 2020 年-2021H1:2020 年底前推進國三柴油貨車提前淘汰, 2021 年 7 月柴油新車全面切換國六標準,拉動新一輪替換需求。 據中汽協數據,2020 年,貨車與重卡銷量分別為 468.5 萬輛、 161.9 萬輛,同比+22%、+16%; 21H1,貨車與重卡銷量分別為 262.6 萬輛、104.5 萬輛,同比+19%、+28%。 2022 年:因替換需求提前透支,疫情防控導致運輸需求難以 釋放,貨車銷量較為低迷。 運輸需求是拉動貨車(尤其重卡)銷量的本質要素,與基礎 設施建設、物流運輸行業發展相關性較大。1)基礎建設投資拉 動:基礎建設投資增加直接使得建設項目增加,貨車運輸需求增 加。基礎建設投資增加間接拉動宏觀經濟增長,大宗商品需求增 加,貨車運輸需求增加。2)物流運輸行業發展:民眾生活水平的 提高與道路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優化促進我國物流運輸行業的發 展。2021 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運輸費用為 9 萬億元,同比+15%。 替換需求促進貨車(尤其重卡)需求短期高增。貨車替換需 求與替換周期以及政策推動相關。1)替換周期:我國貨車強制報 廢年限在 9-15 年。2)政策推動:2016 年 7 月起超載超限治理加嚴推動重卡需求,2020 年國三提前淘汰推動替換需求,2021 年 7 月起柴油新車全面切換國六標準提前透支替換需求。 運輸需求與替換需求共振,貨車銷量有望迎來高增。 1)加大基建將拉動運輸需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為宏觀經濟 調節的重要手段,近年以來中央陸續強調穩定經濟增長。預計 2023 年基礎設施建設增長將拉動重卡需求。據國家統計局數據, 2022 年下半年以來,公路貨運量跌幅已逐漸收窄。 2)國四加速淘汰,迎來替換需求:2022 年 11 月工信部等多 部門接連發布《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和《有色金屬行業碳 達峰實施方案》,方案明確指出,推動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淘汰 國四及以下廠內車輛。各地政府也出臺相應政策,推動國四淘汰。 智能化、國產化將帶來高β細分賽道機會。 1)智能化對汽車功能提出更高要求,帶來零部件單車價值的 提升。自動駕駛向 L2+級別發展,智能座艙發展出更具想象力的功能,這對汽車硬件、軟件都提出更高要求。汽車智能化將催生多 個高增長空間細分賽道。 2)汽車產業鏈重塑基于下,國產替代空間浩瀚。電動化智能 化給予中國自主品牌彎道超車機遇,帶動中國零部件廠商共同實 現向上發展。此外,整車廠降本壓力與保障供應鏈安全的需求共 同加速國產替代進程。 遵循上述原則,我們認為連接器、線控制動、空氣懸架賽道 受益于智能化、國產化,行業空間將享有高增速,是優質高β賽 道。 篩選具備高α機會個股: 1)綁定優質車企或熱門車型的零部件廠商將享有高于行業的 增速。電動車行業持續洗牌,競爭格局仍在不斷演化,綁定優質 高增速客戶的零部件廠商將享有高于行業的增速。因此,關注零 部件廠商客戶結構,優選綁定高增速客戶、車型,且彈性高的公 司。 2)盈利修復將為廠商帶來量利齊升。部分環節受原材料價格 上漲影響盈利承壓較嚴重,原材料價格回落后,利潤修復空間較 大。此外,重資產環節因規模效應釋放,將帶來盈利修復。具備 較大盈利修復空間的公司將享有營收端與利潤端的雙重增速。 2.1 連接器:電動化、智能化共創增量空間 2.1.12025 年高壓、高速連接器及充電樁市場空間有望達 341 億元 汽車為連接器重要應用領域,傳統汽車連接器以低壓連接器 為主。汽車連接器廣泛應用于汽車動力系統、車身系統、信息控制系統、安全系統、車載設備等方面。2021 年全球汽車連接器行 業規模約為 171 億美元。 海外龍頭壟斷傳統汽車連接器市場,國產化率極低。泰科、 安費諾等海外廠商在連接器領域具備多年深厚積淀,占據大多數 市場份額。據 Connector Supplier 數據,2019 年汽車連接器市場 份額前三廠商分別為泰科電子、矢崎、安波福,CR3 為 67%,前 十廠商均為歐美日連接器廠商。 電動化帶來高壓連接器需求。高壓連接器主要應用場景包括 汽車整車系統及充電系統。1)整車端:電動車工作電壓從傳統汽 車的 14v 躍升至 300V-600V。目前汽車高壓連接器向著額定電壓 1000V 以上、額定電流 250A 以上發展。2)充電端:充電耗時長 影響使用便捷性,為滿足快速充電,多家車企發布采用快充技術 的新產品和平臺,充電槍充電功率也開始呈現大功率化趨勢。目 前,各整車廠和充電運營商都有布局大功率直流充電樁。 智能網聯化帶來高速連接器需求。電動車在自動駕駛領域的 發展以及車載娛樂等方面配置的豐富化,將帶動高速連接器的需 求。根據泰科自動駕駛白皮書,汽車車載網絡系統、信息娛樂系 統、安全系統將帶來高速連接器需求。 電動化、智能化帶來高壓、高速連接器以及充電樁需求,預 計 2025 年我國汽車連接器空間有望達 597 億元,充電樁市場空間 有望達 42 億元。預計 2025 年我國汽車連接器空間為 597 億元, 2022~2025 年 CAGR 為 10%;其中高壓連接器為 131 億元,高速 連接器為 168 億元,2022~2025 年 CAGR 分別為 25%、15%。預 計 2025 年我國充電樁市場空間有望達 42 億元,2022~2025 年 CAGR 為 56%。 2.1.2產業鏈供給關系重塑,連接器迎來國產替代契機 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催生汽車高壓、高速連接器新細分賽 道,國內廠商有望在本輪行業變化中實現國產替代,享受行業增 長與國產化替代的雙重紅利。 國內連接器廠商初具規模,在其他連接器細分賽道已完成產 品技術積淀。連接器性能要求高、定制化程度高、精加工要高、 設計難度大,但隨著多年以來在汽車領域、軌道交通領域、通信 領域、消費電子領域、軍工領域連接器的研發制造經驗積累,國 內廠商也加快縮小與海外巨頭的差距。 國內連接器廠商通過強服務,實現突破客戶。國內廠商更貼 近下游整車廠客戶,服務響應能力更快,具備更好的客戶服務優 勢。目前部分優秀國內連接器廠商已具備提供完整新能源車連接 器解決方案的能力,實現汽車高壓、高速連接器定點突破。 從國內連接器廠商汽車連接器相關業務規模來看: 1)從汽車連接器相關業務規模來看,中航光電、立訊精密相 關業務規模較大,其他連接器廠商汽車連接器相關業務規模基本 在 10 億元以下。2)從汽車連接器相關業務營收占比來看,瑞可達、合興股份、 徠木股份汽車連接器相關業務占比較高,均達 60%以上。 從國內連接器廠商盈利能力與成本管控能力來看: 1) 毛利率:各公司汽車連接器相關業務毛利率平均值維持 在 25%以上的高水平。其中,中航光電、鼎通科技、電連技術、 合興股份、徠木股份汽車連接器相關業務毛利率基本高于行業平 均值。 2)銷售費用率: 2020 年以來,平均值基本維持在 3%以下。 其中,立訊精密、鼎通科技銷售費用率較低。 3) 管理費用率:行業平均銷售費用率呈下降態勢,2020 年 以來,平均值基本維持在 6%以下。其中,立訊精密、瑞可達、徠 木股份、意華股份管理費用率較低。 4) 財務費用率:行業平均值基本維持在 0~1%的較低水平。 2.2 線控制動: 汽車智能化提速滲透率攀升 2.2.12025 年市場空間有望達 200 億元 線控制動是線控底盤的核心,滿足智能化需求,解決電動化 痛點。L3 級以上的高級別自動駕駛系統對感知層、決策層、執行 層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需滿足響應快、延遲低、精度高等。線控 底盤使用電信號傳導替代傳統機械信號傳導,能滿足更快響應。 其中,線控制動是線控底盤中的關鍵部分,技術難度高,可解決 電動車多個痛點:1)提供真空源:傳統液壓制動采用真空助力, 依靠發動機提供真空源來實現。線控制動能用電子助力替代真空 助力,使新能源汽車擺脫真空源的限制,保障制動力。2)能量回 收:解耦式的線控制動能夠極大提升制動能量回收系統能量回收 效率,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 EHB 為主流線控制動解決方案,EMB 技術仍待成熟。根據傳 輸介質的不同,線控制動系統可分為液壓式和機械式兩種。電子 液壓制動系統(EHB)屬于液壓式線控制動系統,電子機械制動系統(EMB)屬于機械式線控制動系統。EMB 相較于 EHB,完全 摒棄了傳統制動系統的制動液及液壓管路等部件,由電機驅動制 動器產生制動力,是真正意義的線控制動系統。但 EMB 目前技術 成熟度不夠,較難成為主流。 One-Box、Two-Box 并行發展,One-Box 逐漸成為主流。 根據是否集成 ESC、ABS 等功能,EHB 可分為 One-Box 和 TwoBox 兩種形式。從前裝量產市場來看,兩種方案處于并行發展階 段,但 One-Box 逐漸成為主流,原因系:1)高集成度使得體 積、重量大幅縮小,且量產后具備成本優勢。2)能實現更高的能 量回收效率。3)短期來看,受缺芯影響,只需 1 個 ECU 的 onebox 具備優勢。據佐思數據, One-Box 市場占比由 2021 年的 21%提升至 2022 年 1~5 月的 35%。 線控制動滲透率快速提升,博世市場份額占據優勢。線控制 動滲透率較低,隨著電動車與智能車滲透率的提升,將進入快速 攀升階段。據佐思汽研數據,2021 年我國線控制動滲透率為 8.6%。博世在線控制動領域擁有較深積淀,據佐思汽研,2021 年 市占率高達 92%。 隨著自動駕駛向著更高級別發展,2025 年我國線控制動滲透 率有望達 30%以上。我們預計 2025 年我國線控制動市場規模有 望達 200 億元,2022~2025 年 CAGR 為 43%。 2.2.2把握供應鏈切入良機,線控制動國產化進度加速 國內廠商實現線控制動技術、產品突破,缺芯加速國產化進 度。伯特利、亞太股份等國內廠商在傳統制動賽道深耕多年,目 前已完成線控制動產品的開發。缺芯使得整車廠更重視供應鏈的 安全性,加速國內線控制動廠商切入供應鏈。目前,國內多個線 控制動廠商已獲得知名整車廠定點。 2.3 空氣懸架:配置競賽+國替降本共同驅動配置下探 2.3.12025 年市場空間有望達 331 億元 空氣懸架為底盤智能化核心,提供較好駕乘體驗。空氣懸架 屬于主動懸架,可實現彈簧剛度、阻尼力、車高的控制。空懸系 統包含硬件與軟件兩個層面。1)硬件層面:包含車況感知硬件 (車速傳感器、轉向傳感器、高度傳感器等);核心決策硬件 (ECU);執行硬件(減震器、空氣彈簧、空氣供給單元等)。2) 軟件層面:在核心算法的支持下,精準的感知車況和路面等信息, 實時判斷,自動調整懸架高度、剛度、阻尼,大幅度提高車輛操 穩和舒適性。 乘用車需求端:電動車配備經濟性顯著,可成為配置競賽亮 點 空氣懸架可幫助實現底盤輕量化,給電動車帶來的經濟性更 顯著。空懸系統在提高汽車操縱性和舒適性外:1)可減輕重量: 減少電池能耗,提高續航里程;延長電池使用壽命。2)隔振消聲 特性優:保護汽車三電系統及其它零部件。因電動車本身存在里 程焦慮問題,三電系統成本占比較高,因此空懸系統給電動車帶 來的經濟性更顯著。 智能化+高端化給予消費者“高性價比”感知,空氣懸架可成 為配置亮點。目前眾多主流整車廠均投入汽車智能化配置競賽, 更智能化、高端化且給消費者更直觀感知的配置,更容易吸引消 費者。1)空氣懸架為底盤智能化核心,消費者可直觀體驗汽車性 能提升:空懸系統可以調節車身高度、彈簧剛度、阻尼力,其極 大提高汽車操縱性、舒適性與安全性,可以給消費者非常直觀的 感知。2)空氣懸架幫助實現車型高端化,迎合消費升級趨勢:燃 油車時代,空氣懸架為高端車型的標配,配備空氣懸架車型售價 多在 70 萬元以上。汽車配備空氣懸架可很好實現“高端化”目標, 迎合消費升級趨勢。 商用車需求端:國內商用車滲透率偏低,法規有望推動普及 空氣懸架給商用車帶來的經濟性顯著。商用車空氣懸架可分 為底盤懸架和駕駛室懸架。相比傳統懸架,空懸系統可以減輕商 用車自重、提高駕駛平順性與操縱性,進而提高商用車的各項載 貨性能,減少商用車維護成本,經濟性顯著。 空懸系統已在歐美國家商用車領域廣泛使用,國內發展滯后。 空氣懸架在歐美國家已有六七十年的實質性應用、發展歷程,目 前在歐洲、北美和亞洲發達國家,高速客車、豪華大巴上空氣懸 架已成為標準配置,中、重型卡車和掛車上空氣懸架的使用率也 非常高。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歐美國家重型卡車中,空氣懸 架滲透率高達 80%,半掛車中,空氣懸架滲透率為 40%。據天潤 工業投資者關系活動表,目前我國重卡駕駛室空氣懸架滲透率較 高,底盤空氣懸架滲透率僅為 6-8%;半掛車空氣懸架滲透率為 20-30%。 我國法規強制安裝,有望推動商用車空懸普及。根據 2017 年 9 月發布的《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總質量大于或等于 1200kg 的危險貨物運輸貨車的后軸,所有危險貨物運輸半掛車, 以及三軸欄板式、倉柵式半掛車應裝備空氣懸架。該法規已于 2018 年 1 月 1 日開始實施。 卡車司機年輕化,駕駛舒適性需求增強。近年卡車司機年輕 化趨勢明顯,根據清華大學社會調研數據,2018 年 26~40 歲卡車 司機占比達到 69%。相比舊一代卡車司機,年輕一代更關注卡車 的舒適性。根據潤鼎商用車消費調研,氣囊減震成為年輕一代司 機舒適性的關注熱點。預計卡車司機消費偏好的改變也將推動商 用車空氣懸架滲透率的提升。 生產端:軟硬件解耦與國產化趨勢推動降本 空懸軟件控制權交還整車廠,集成采購模式有望被取代。歐 美國家研發空氣懸架的歷史較優久,因此大陸、威巴克等歐美廠 商在空氣懸掛領域較為領先。目前空氣懸架系統主要由大陸等龍頭廠商供應,多為“軟件+硬件”集成采購模式,整套系統價格為 1.2~1.5 萬元。我們認為現整車廠逐漸趨向于實現軟件自研,空懸 系統軟硬件解耦,這將幫助:1)軟件自行研發降低軟件成本;2) 系統拆分采購零部件有助于打開成本黑匣,幫助降本。 國內廠商突破空懸系統技術壁壘,國產化進一步推動降本。 目前保隆科技、中鼎股份、拓普集團等國內廠商突破空懸系統中 空氣彈簧、儲氣罐、傳感器等部分的技術壁壘,且具備一定的成 本優勢。國產空懸系統價格比海外企業低 30%以上,可大幅幫助 整車廠降本。 降本推動配備空氣懸架車型價格繼續下探。目前蔚來、理想、 小鵬、東風、吉利、紅旗、上汽大眾均已推出配備或可選配空氣 懸架的車型,相關款型最低價格為33萬元左右。未來:1)主流電 動車企積極推動底盤智能化,配備空氣懸架:長城汽車積極布局 智能主動懸架系統相關技術,比亞迪也將在其高端品牌中推出配 備空氣懸架的車型。2)傳統豪華車企也增加配備空氣懸架車型, 疊加豪華車降價,配備空氣懸架車型價格下探。2022 年 3 月上市 的寶馬 i3 已搭載空氣懸架,售價為 34.99 萬元。 2.3.2滲透率提升與國產替代相輔相成,國內廠商迎來契 機 國產空懸廠商產品布局初步形成,獲得國內外主機廠定點。 國內廠商已實現在空氣彈簧、懸架系統、傳感器等空懸產品的布 局。1)保隆科技:通過自研,由商用車空氣彈簧領域切入乘用車 空氣彈簧領域,已獲得多個新勢力、自主品牌的乘用車空氣彈簧、 儲氣罐、空氣供給單元定點。2)中鼎股份:收購德國 AKM 進入 乘用車空氣懸架系統領域,已獲得多個新勢力、自主品牌的乘用 車空懸定點。3)天潤工業:通過商用車空氣彈簧業務切入乘用車 空氣彈簧領域,相關產品已為某品牌制作樣品。4)拓普集團:結 合公司在橡膠和真空泵的經驗積累,已開發空氣懸架系統項目。 空懸滲透率提升與國產替代相輔相成,國內廠商在本輪行業變化 中,有望享有行業規模增長與國產替代的雙重紅利。 各廠商整體盈利能力較優,2022 年盈利略有修復: 1)整體毛利率:2017~22Q3 行 業 平 均 值 基 本 維 持 在 20%~30%。2021年受運輸費用計入營業成本與原材料上漲的影響, 整體毛利率水平有所下滑。其中,保隆科技整體毛利率水平較優, 均維持在 25%以上的高水平。 2) 銷售費用率: 2021 年起各公司運輸費用計入營業成本, 銷售費用率大幅下降。其中,天潤工業、拓普集團銷售費用率較 低。 3) 管 理 費 用 率 : 2017~22Q3 行 業 平 均 值 基 本 維 持 在 3.5%~5.5%。其中天潤工業、拓普集團管理費用率較低。 4) 財 務 費 用 率 :2017~22Q3 行 業 平 均 值 基 本 維 持 在 0.5%~1%。保隆科技因海外業務占比高,匯率波動導致匯兌損失, 財務費用率偏高。 各廠商均加大研發投入,以支持新業務開拓。從研發費用來 看,各廠商研發費用均呈上升態勢。從研發費用率來看,保隆科 技研發投入強度高于其他公司,2017~22Q3基本保持在7%~8%。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詳見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AI快訊,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貴司在輪毅電機方面有沒有裝車,激光雷達有無布局,對貴司收入占比多大? 亞太股份(002284.SZ)1月20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1、公司在2016年開始打造輪轂電機輕量化線控底盤,輪轂電機產品2018年上半年開始具備小批量裝車條件,目前公司的輪轂電機已小批量生產,并有量產項目在試驗匹配中,公司會努力加快推進輪轂電機的應用,但具體的試驗驗證周期及市場投放日期需要根據客戶內部計劃決定。2、目前公司產品尚未涉及激光雷達。 (記者 賈運可)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亞太股份(sz002284)免責聲明-親子教育建議】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