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瘤病毒行業發展狀況及前景:母嬰保健心得

時間:2023-12-11 10:26:11 作者:母嬰保健心得 熱度:母嬰保健心得
母嬰保健心得描述::有連云: 2022年11月28日,新開源(300109.SZ)發布了關于對《關于對博愛新開源醫療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的回復公告。 博愛新開源醫療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上市公司”、“新開源”)于2022年11月23日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公司管理部下發的《關于對博愛新開源醫療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創業板關注函〔2022〕第416號】(以下簡稱“關注函”)。 1.公告顯示,威溶特主要從事溶瘤病毒品種的研發,其首發三個溶瘤病毒品種,分別為VRT106(未插入外源性基因的M1病毒)、VRT150(插入X因子的M1病毒)和VRT252(插入X因子的痘苗病毒)。 威溶特2021年度實現營業收入為0,實現營業利潤、凈利潤分別為-3,992.53萬元、-3,809.70萬元,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為0,實現營業利潤、凈利潤分別為-3,206.72萬元、-3,106.28萬元,2022年三季度末凈資產7,247.22萬元。 本次交易你公司認繳注冊資本493.72萬元,其余9,506.28萬元出資計入威溶特資本公積。 (1)請補充說明威溶特成立以來主營業務開展及變動情況、相關產品及技術的競爭優勢,所處行業的發展狀況及前景,相關產品的用途、目前研發所處階段、根據行業政策需履行的上市審批或備案手續以及可能存在的障礙,與你公司主營業務是否具有關聯性及協同效應,并核實說明威溶特2021年度及2022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0、營業利潤及凈利潤均為負數的原因,結合上述回復進一步分析你公司本次交易的必要性及合理性,是否有利于提升你公司盈利能力,并充分提示風險。 (一)溶瘤病毒行業發展狀況及前景廣州威溶特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溶特)是一家專注于溶瘤病毒藥物和伴隨診斷技術開發的創新藥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來,威溶特已建立完整的研發平臺,致力于研發并商業化針對多種難治性實體瘤免疫療法的產品管線。 (1)溶瘤病毒的分類溶瘤病毒(oncolyticvirus,OV)是能夠在腫瘤內特異性復制,導致腫瘤細胞裂解,而不傷害正常細胞的病毒。 目前,應用于臨床試驗的OV,部分為具有天然特異感染腫瘤的野生型病毒株(如呼腸孤病毒Reovirus、柯薩奇病毒CV、新城疫病毒NDV),其他大部分均進行了基因改造(如人單純皰疹病毒HSV、腺病毒AdV、痘苗病毒VV)。 為獲得更好的安全性和抗腫瘤效果,基因改造主要通過提高OV對腫瘤細胞的靶向性和增強機體免疫應答兩方面進行。 按照病毒的基因組特點,OV可以分為RNA病毒和DNA病毒兩大類。 RNA病毒主要以Reovirus、CV、NDV、脊髓灰質炎病毒(poliovirus,PV)、麻疹病毒(measlesvirus,MV)及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stomatitisvirus,VSV)為代表。 DNA病毒主要以HSV、AdV、VV和細小病毒H1(parvovirusH1)為代表。 (2)溶瘤病毒特異性復制的機理溶瘤病毒之所以能夠在腫瘤細胞內特異性復制而不在正常細胞里面擴散并造成毒性是由包括高表達的病毒受體、旺盛的合成代謝、受損的抗病毒應答等許多因素造成的。 其中,腫瘤細胞在從正常細胞演變成腫瘤細胞的過程中所伴隨的許多生物學變化使得腫瘤細胞的胞內抗病毒活性普遍地比正常細胞低下是主要原因。 這些因素包括: 1)最常見的是腫瘤細胞內籍以抑制病毒生長的IFN信號通路常常有缺陷。 由于這個缺陷與細胞癌變似乎有某種相關性,因此許多病毒能夠在細胞內復制。 2)一些腫瘤基因例如RAS的高表達可以直接促進病毒復制。 3)高表達的DNA修復基因,也有助于病毒的復制。 4)正常細胞在被感染后會啟動凋亡機制,使得被感染的細胞很快死亡,從而抑制了病毒的擴散,是細胞抗病毒感染的一種重要機理。 但是腫瘤細胞由于凋亡通路的缺陷,使得帶有病毒的細胞無法迅速進入凋亡,造成病毒得以在細胞內有效復制。 5)腫瘤細胞高表達的AKT與抗凋亡機制存在必然的聯系,研究發現AKT的高表達直接對有些病毒的復制有幫助。 6)許多病毒所攜帶的關鍵基因啟動子區域含有NFκB的結合域,在高表達NFκB的細胞里這些關鍵基因能夠高度表達。 腫瘤細胞特別是腫瘤干細胞大多具有NKκB的活性,因此也有利于病毒的生長。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許多高表達的基因正好是腫瘤細胞耐藥的機制,因此溶瘤病毒對于耐藥腫瘤有時候更加有效。 (3)溶瘤病毒抗腫瘤治療的作用機理溶瘤病毒抗腫瘤的機理是多重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個方面:1)溶瘤性毒的裂解性復制(lyticreplication):病毒通過多種機制侵入腫瘤細胞,包括特異性的受體結合、非特異性的細胞膜融合、胞吞(phagocytosis)和胞飲(macropinocytosis)等。 病毒進入腫瘤細胞后,病毒編碼的蛋白就會很快地使得病毒的復制機器立即開始運轉。 同時,許多病毒所攜帶或者表達的病毒蛋白,能夠阻止宿主細胞本身mRNA從核內向核外的轉運,從而劫持了細胞的蛋白合成機器為病毒所用。這一系列過程最終造成了宿主腫瘤細胞裂解。 2)溶瘤病毒造成腫瘤內血管結構的破壞:在被溶瘤病毒感染的腫瘤里,病毒也可以進入血管內皮細胞,進而造成內皮細胞的凋亡,破壞血管結構,影響腫瘤的血供。 3)免疫反應:這是溶瘤病毒殺傷腫瘤的一個最重要的機制,也是目前研究最熱的領域。 由溶瘤病毒導致的與免疫相關的腫瘤細胞殺傷機制可以歸納為:①改變腫瘤細胞的免疫微環境。腫瘤內微環境對于腫瘤的生長轉移和耐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腫瘤細胞不能脫離瘤內其他非腫瘤細胞的支持而生存,包括瘤內的基質細胞和與腫瘤伴隨的其他細胞如免疫細胞。 被病毒感染的腫瘤首先表現的就是微環境的改變,這是由于被感染的細胞會釋放大量的各種不同的細胞因子,這些細胞因子招募了外周循環的免疫細胞浸潤到瘤內。 這些細胞首先是非特異性的免疫細胞,例如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以及樹突狀細胞(DC細胞)。 有證據顯示,由于病毒的感染,本來伴隨腫瘤的一些巨噬細胞從原來的M2型(營養型)變成了M1(殺傷型),可見腫瘤微環境的改變可以直接提高原有與腫瘤共存的免疫細胞的腫瘤殺傷活性。 與此同時,由于腫瘤細胞(包括未感染的細胞)的MHC在細胞表面的表達比較低,當有大量的NK細胞浸潤腫瘤時,這些未經感染的腫瘤細胞也會被認為是異己而被NK細胞殺傷。更為重要的是,隨著DC細胞的激活和將病毒抗原以及腫瘤抗原呈遞給T細胞,更多的殺傷型T細胞發生快速增殖和活化,從而殺傷腫瘤細胞。 ②免疫源性細胞死亡(Immunogeniccelldeath,ICD)。 現在知道,腫瘤細胞在受到放療或者某些化療藥物時,會導致內質網應激(ERstress)等一系列的細胞反應。 這些細胞反應會在細胞表面表達一些因子,我們可以稱之為損傷相關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s,DAMPs)。 帶有DAMPs的細胞就會招引來免疫細胞的殺傷,這就是ICD現象。而許多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出現DAMPs的程度更為強烈,更容易發生ICD。 由于上面1)所描述的原因,大量的免疫細胞被招募到被感染的瘤體內,使得免疫細胞大量進入原本缺乏免疫細胞侵潤的腫瘤,并對帶有DAMPs的細胞進行殺傷。所以,在被感染的腫瘤里面,即使腫瘤細胞由于各種原因沒有被病毒直接裂解,他們也會因為ICD而被消滅。 ③T細胞介導的特異性腫瘤殺傷。 病毒感染腫瘤后導致大量巨噬細胞和DC細胞的瘤內浸潤,這些細胞都屬于抗原呈遞細胞(APC)。 他們在吞噬被感染的腫瘤細胞及其由于病毒溶瘤而形成的腫瘤細胞碎片時,會將腫瘤細胞的抗原呈遞給伴隨著一起招募入瘤體的T細胞。 在經過病毒改變后的腫瘤微環境里,這些T細胞具有較高的活性,而且經過抗原呈遞激活的CD8+T殺傷細胞能夠特異性地識別表達有腫瘤抗原的那些腫瘤細胞并給予特異性的殺傷。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CD8+T細胞還會形成對這類腫瘤抗原的免疫記憶,從而形成系統持久的抗腫瘤免疫,使得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并殺傷在原位感染腫瘤之外的其他遠端轉移瘤并且防止腫瘤的復發。 在動物模型和T‐VEC的臨床病例上,經過溶瘤病毒接種的腫瘤消融之后,經常遠端的同樣的腫瘤或轉移瘤也會消失。 說明在溶瘤病毒造成的腫瘤殺傷機理中,免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雖然OVs可為不同類型、不同進展階段的腫瘤患者帶來臨床獲益,但OVs作為單一療法對實體瘤的治療仍然存在挑戰。 為了克服OVs單藥治療的局限性,研究人員嘗試了以OVs為基礎的聯合治療,包括與放療、化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ICI)、嵌合抗原受體-T(chimericantigenreceptor,CAR-T)細胞治療等聯合,協同增效顯著。 2.公告顯示,上海新開源擬與威溶特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其中上海新開源認繳注冊資本為人民幣600萬元,持股比例為60%,以貨幣資金的形式實繳;威溶特認繳注冊資本為人民幣400萬元,持股比例為40%,以ZAP及Mxra8兩項專有技術(專利)有條件全球獨家許可的形式實繳。 同時,威溶特將正在研發的VRT501(ZAP蛋白測定試劑盒)及VRT502(Mxra8蛋白測定試劑盒)兩項專有技術(專利)全球獨家許可給合資公司,由合資公司負責相關產品的注冊及市場推廣。 (1)請補充說明威溶特ZAP及Mxra8兩項專有技術(專利)的具體內容、應用領域、行業地位及認可度、估值情況等,說明以上述兩項技術(專利)進行實繳出資的原因及合理性。 (2)請補充說明VRT501(ZAP蛋白測定試劑盒)及VRT502(Mxra8蛋白測定試劑盒)兩項專有技術(專利)的應用領域、研發進展及市場前景,合資公司具體業務與你公司主營業務是否存在關聯性及協同效應,你公司是否具有相應資質、客戶渠道、人才儲備等對上述專有技術(專利)的相關產品進行注冊及市場推廣,并進一步提示風險。 (一)ZAP及Mxra8兩項專有技術(專利)的具體內容、應用領域、行業地位及認可度溶瘤病毒是一類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和基因治療相結合的新型抗腫瘤藥物,能通過靶向溶瘤和激活免疫的方式殺傷腫瘤,在臨床應用中表現出低毒高效的優點。 溶瘤病毒對腫瘤細胞表現出的親嗜性是由特定的分子表型所決定的,例如病毒感染宿主細胞的胞外受體和胞內抗病毒信號。 理論上,如果能將決定溶瘤病毒對腫瘤細胞親嗜性的分子表型通過檢測試劑鑒別出來,溶瘤病毒將可能實現“百發百中”,很大程度將避免惡性腫瘤患者付出“試錯”的代價和贏得最佳的治療時機,這也是精準治療的關鍵臨床意義所在。 威溶特在核心產品溶瘤病毒M1的研發早期即開展了精準治療生物標志物的研發,建立了Mxra8和ZAP兩個分子診斷技術,能精確預測溶瘤病毒M1的抗腫瘤效應。 其中,Mxra8是溶瘤病毒M1的受體,是M1感染并進入腫瘤細胞的“門口”蛋白;ZAP是胞內的抗病毒蛋白,限制溶瘤病毒M1在細胞內的復制。 因而,Mxra8高表達和ZAP低表達組成了決定溶瘤病毒M1對腫瘤細胞親嗜性的分子表型,也構成了實現溶瘤病毒M1精準治療的“陰陽”雙分子生物標志物伴隨診斷技術。 兩項技術建立在溶瘤病毒M1對腫瘤細胞親嗜性的分子機理基礎上,將來主要用于指導溶瘤病毒M1的用藥。 具體來說,專業技術人員根據檢測結果可預測患者對溶瘤病毒M1的敏感度,對于符合“Mxra8高表達和ZAP低表達”標準的患者,可科學地建議應用溶瘤病毒M1進行治療。 這兩項技術的應用領域覆蓋高發的多種實體瘤,特別是溶瘤病毒M1治療有效的癌種,包括肝癌、肺癌、結直腸癌、三陰乳腺癌、膠質瘤、宮頸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 兩項技術為溶瘤病毒領域首創的伴隨診斷技術,在溶瘤病毒領域尚未有先例。 這兩項技術的應用,將使溶瘤病毒M1成為全球首款有伴隨診斷技術支撐的精準治療溶瘤病毒品種。 (二)ZAP及Mxra8兩項專有技術(專利)研發進展及市場前景這兩項技術已產生兩個產品:VRT501(ZAP蛋白測定試劑盒)和VRT502(Mxra8蛋白測定試劑盒)。 VRT501和VRT502已經完成產品性能驗證,均已進行I類備案,后續將結合M1病毒臨床試驗進度,開展三類伴隨診斷試劑申報。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已將精準醫療列入重點發展方向。 在近兩年連續發布三項與精準醫療有關的指導原則,分別為2021年6月發布的《生物標志物在抗腫瘤藥臨床研發中應用的技術指導》,2021年7月發布的《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以及2022年6月發布的《與抗腫瘤藥物同步研發的原研伴隨診斷試劑臨床試驗注冊審查指導原則》。 這些指導原則旨在督促藥品與伴隨診斷產品的協同開發,促進藥企與伴隨診斷開發企業從更早的臨床節點進行合作。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伴隨診斷行業應用市場需求及開拓機會研究報告》顯示,伴隨診斷作為體外診斷細分領域之一,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 在全球市場,2021年全球伴隨診斷市場規模達56.7億美元,同比增長21.5%;在本土市場,受益于國家政策支持以及基礎醫學行業快速發展.我國伴隨診斷市場需求不斷增長,2021年我國伴隨診斷市場規模達8.1億美元,同比增長31.5%。 在此行業背景下,Mxra8和ZAP伴隨診斷試劑盒在未來伴隨溶瘤病毒M1上市,將服務于全球高發的多種癌種,具有巨大的市場前景。 (三)ZAP及Mxra8兩項專有技術(專利)估值情況據交易對方提供的研發臺賬,截至2022年10月兩項專有技術的前期投入超過400萬元人民,經過雙方協商,將兩項技術的有條件全球獨家許可作價400萬元投入合資公司。 在公司正式注冊前,交易對方將按照工商部門要求,提供專門的技術出資評估報告。 (四)合資公司與新開源醫療業務的協同效應如前所述,在公司醫療業務中,腫瘤早篩和分子診斷營收所占比重較大,公司現有30余名分子診斷試劑研發人員,有完整的臨床試劑報證和生產體系。 公司已在上海、長沙和武漢運營第三方醫學檢驗所,近期還規劃與合作方設立兩家中心城市第三方醫學檢驗所,腫瘤伴隨診斷業務,是第三方醫學檢驗所開展的常規項目,也是公司第三方醫學檢驗所未來重點布局的領域。 公司與永泰生物的合資公司已在上海注冊完成,正圍繞永泰EAL®細胞藥物開展伴隨診斷試劑的研發工作。 公司與威溶特的合資公司,也將圍繞與M1溶瘤病毒高度關聯的ZAP及Mxra8標志物,開展伴隨診斷試劑的研發工作。 目前,公司松江基地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預計將于2023年內建成投產。 公司規劃將兩家合資公司都將搬入基地,屆時能在產品報證、原料供應體系、銷售渠道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 (五)合資公司運營存在的風險威溶特核心產品溶瘤病毒M1尚處于臨床前階段,VRT501和VRT502雖已完成產品性能驗證,并進行I類備案,但后續仍將結合M1病毒臨床試驗進度進行持續的開發,未來市場化時間存在不確定性。 合資公司后續會圍繞ZAP及Mxra8標志物開展伴隨診斷試劑盒的研發、注冊及市場推廣等工作,還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及資金等資源,后續存在研發進展較慢、注冊及市場推廣不達預期的可能。合資公司享有ZAP及Mxra8兩項專有技術(專利)的全球獨家許可。 若威溶特將溶瘤病毒M1進行國際許可或轉讓時,若受讓方要求以上兩個伴隨診斷專有技術(專利)捆綁轉讓,則不受獨家許可權利的限制。若此合資公司的經營目標將受到很大影響。 (來源:界面AI) 聲明:本條內容由界面AI自動生成并授權使用,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AI技術戰略支持為有連云。 西部老歌: 永泰生物-B(06978)以EAL®目前主要的適應癥方向肝癌市場來看,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肝癌的新增病例超過40萬,占全球肝癌新增病例的44.9%。參照類似技術路徑的韓國Green Cross Cell Corporation(GCC)公司的Immuncell-LCTM產品,并考慮到中韓市場規模的差距,永泰生物的EAL®產品上市后,肝癌治療領域的銷售收入有望超過人民幣60億元。 E藥經理人: 繼小分子大分子藥物之后,細胞與基因療法(CGT)從技術研發逐步走向臨床應用,并帶來了新一波的藥物創新、風險投資的熱潮。CGT也是國內生物技術中最接近國際領先水平,最有爆發力的領域,有望從并跑到領跑。 在CGT的發展中,CAR-T療法率先領跑,并在血液瘤領域迎來收獲期,實體瘤也不段傳來好消息。但挑戰和機遇并存。無論是研究方向,還是商業化方向,細胞療法目前仍存在巨大挑戰。 目前亟待解決的挑戰是可支付的問題,即要通過降低產品的制備成本來提高可及性。有分析顯示,產能利用率對生產成本影響最為明顯,其次是病毒載體的生產。因此,以Cytiva(思拓凡)為代表的產業上游的公司們在病毒載體上進行探索,而CAR-T研發企業則通過優化生產工藝以及在科學上的突破,以求降低成本。 CGT療法賽道上,為什么CAR-T率先成功了?當前CGT療法領域面臨著哪些機遇和挑戰?CGT研發公司需要構建什么樣的護城河?有哪些新型遞送系統正在吸引行業的目光? 在由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農工黨中央辦公廳、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管理委員會、杭州市投資促進局主辦,農工黨中央醫療衛生工作委員會、農工黨中央生物技術與藥學工作委員會、農工黨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E藥經理人、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50人論壇承辦的2022'第十四屆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上,由思拓凡中國支持的“細胞與基因治療創新論壇”中,貝塞爾特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官許中偉、藝妙神州聯合創始人/CMO魯薪安、安諾瓴路CEO姚樹元、輝大基因創始人楊輝、英百瑞董事長苗振偉、和元生物首席執行官兼總經理賈國棟、思拓凡中國應用技術總監劉靜、今奕康基因創始人曾子晏、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血液內科主任醫師錢文斌、北京腫瘤醫院一期臨床病區副主任醫師齊長松、永泰生物CMO楊曉玲分享了他們對于細胞基因療法賽道的看法。 01 為什么是CAR-T率先成功? CAR-T療法引領了細胞療法的成功。 從1986年Rosenberg首次提出基因工程改造T細胞技術,直到2017年FDA批準首個CAR-T藥物Kymriah上市,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 在血液瘤領域,CAR-T療法已經進入收獲期。至今,全球共有6款細胞療法獲批上市,適應證均為血液瘤,靶點主要是CD19和BCMA。從療效上看,整體來說療效樂觀,個別療法達到革命性的療效。 在商業化上,CAR-T藥物的銷售呈現直線式的增長趨勢。有數據顯示,CAR-T療法在美國的年復合增長率超過了20%,在國內達到45%。值得一提的是,Yescarta今年的銷售額預計將超過10億美元。 “對整個細胞療法賽道來說,這是一個里程碑的數字。”有嘉賓表示。 該嘉賓分析了為什么CAR-T能取得歷史性的成功,而不是其他細胞療法。他認為,有三點非常重要。第一從CMC的角度來看,CAR-T療法采取了Ex Vivo(人體外)的制備方式,這種制備方式可由CMC實現生產及質量控制。 第二從適應證上看,腫瘤是最佳的適應證。一方面以腫瘤作為適應證,在風險獲益上對安全性的顧慮較低;另外有清晰的臨床指標和充足的歷史性對照數據,以及較短的臨床試驗周期。 第三,人為賦予的目標靶向性可為CAR-T產品研發的各個階段提供清晰的開發過程,這是最主要的因素。 02 CGT領域的挑戰和機遇 令人欣喜的是,血液瘤之外,CAR-T在實體瘤上也是好消息不斷。 首先,在全球進行的臨床試驗中,實體瘤的研究越來越多。針對實體瘤的臨床研究增加到40多項,而且從靶點分布和覆蓋適應證來說更加廣泛,不像血液瘤集中于CD19和BCMA上。其次,最近兩年CAR-T在實體瘤的治療上取得了明顯的突破,比如科濟在結直腸癌上的突破。CAR-T之外,CAR-NK、TCR-T、TIL、基因編輯等新技術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 挑戰和機遇并存。有嘉賓認為,無論是研究上還是商業化上,CAR-T目前仍存在巨大挑戰。主要原因是自體細胞的生產模式、工藝制造非常復雜。一方面,每一個患者的起始原材料的質量標準并不完全統一,批次間也有較大的差異,這對CAR-T的成藥性挑戰很大;即使成效性確定,對整個成本的挑戰也非常大。 另一方面,任何一家公司在生產CAR -T藥物的同時,還要面臨T細胞之外的原材料(比如病毒載體)的生產或質量研究。 這些挑戰使得CAR-T療法面臨著成本居高不下、可及性難以提高的問題。根據Gene&Cell Therapy Insights對Yescarta生產成本的分析,測算每劑生產成本為58200美元。基于關鍵輸入假設的敏感性分析,估計范圍在每劑48000美元到106000美元之間。 “產能利用率對生產成本影響最為明顯,其次是病毒載體的生產。”該嘉賓表示。 他認為,未來兩點非常關鍵。一是CGT領域CDMO模式的崛起,過去幾年很多CAR-T公司紛紛建立起自己的CDMO平臺。因為CGT療法80%的成本花在生產和質量上,且相對于大分子和小分子仍處于行業發展的早期,對外包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 第二,工藝需要持續優化,企業正在通過不同的途徑使成本進行穩步地降低。有嘉賓認為,成本的解決可以分三個階段來實現。第一階段是短期階段,主要通過支付方式、競爭對手和新的pipeline進入市場來實現,預期能夠實現20%~30%的降價空間。 第二階段是中期階段,主要依賴于生產工藝的進步,包括自動化生產、轉染效率提高、工藝的穩定等來降低成本,從而實現30%~50%的降價空間。 更遠期來看,則需要CAR-T底層技術的突破,需要基礎科學的突破,比如形成off the shelf(現貨供應,通用型產品)的藥品模式,來實現50%~90%的降價空間。 03 CGT公司需要構建什么樣的護城河? 縱觀國內CAR-T企業的布局,分幾個階段,首先是在成熟靶點上進行布局來作為敲門磚;同時進行下一代的細胞基因藥物的研發;再就是布局通用型療法。 所以同樣存在著在成熟靶點上內卷的情況。有數據統計,國內布局CD19 CAR-T的企業超過20家,其次是BCMA靶點。 為了避免內卷,細胞療法公司應該構建怎樣的護城河呢? 有嘉賓認為,短期內細胞療法產品成本不能降低,產品銷售不足以支撐公司運營;而且細胞療法產品的IP很容易被穿透,市場獨占窗口很短,因此不能單獨依賴產品的價值,而應該重視平臺的建設。“這一平臺是普適型的平臺而非單一平臺,能夠適用于所有的細胞療法產品,不只是現在存在的細胞療法,也包括將來會出現的細胞療法產品。” 其中CMC能力是細胞療法公司成功的關鍵。有嘉賓表示,CMC能力是將科學發現轉化為細胞療法產品的基礎。“單一的產品現在的市場價值不大,因此需要企業有完善的CMC能力,才能夠實現快速迭代;同時現代細胞療法技術千差萬別,工藝路線有很大不同,因此需要保持可持續的CMC能力。” 兼容性和靈活性至關重要,細胞療法企業自身可以通過模塊化組裝實現普適型的CMC能力。同時,要重視發展產業合作,避免從頭到尾的全面投入,讓擅長的企業做擅長的事。 04 新型遞送助力成本降低 在CGT療法中,無論是體內治療還是體外治療,都離不開載體這一關鍵角色。 有CAR-T研發公司的嘉賓表達過,在做CAR-T的研發時,無可避免地要去考慮病毒載體的生產或質量研究。 對載體的研究開發能夠提升遞送載體的效率,大大降低它的生產成本。以慢病毒為例,做傳統的CAR-T,其實用貼壁做很好,工藝成熟,成本低速度快,一人份的慢病毒可以做到大概一兩萬元,在商業上已經非常難得。 但是如果是在TCR-T領域,因為用量大,用傳統細胞工廠生產的成本每人份大約在5~10萬元。這種情況用懸浮的生產方式或者用固定床的生產方式,能把成本給降到大約兩三萬,是更加高效的生產工藝。 “從臨床需求出發,反過來去尋找最合適的生產工藝,沒有一個定論說哪一種生產工藝是最好的。”有嘉賓認為。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一種前景廣闊的新型遞送系統——外泌體,占據了行業的視野。思拓凡中國應用技術總監劉靜表示,外泌體作為遞送系統呈現出4個特點,一是具有很高的生物相容性,而且黏性很低,能在體內穩定給藥;二是可以攜帶藥物突破血腦屏障,從而治療一些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三是外泌體天然具有活結構,不需要額外去構建,因此如果通過基因工程對其表面的蛋白進行修飾,可以增強靶向性;四是對腫瘤的滯留性和滲透性會更強。 據了解,國內從事與外泌體相關的業務的公司已經超過15家,主要集中于腫瘤、腦部疾病、疫苗開發以及基因治療罕見病這四個細分領域。從全球來看,目前為止尚無外泌體產品上市,都處于臨床研究階段。這些在研的外泌體產品的臨床分布上,中國排名第三,僅次于歐美。 在劉靜看來,基于外泌體的種種優勢,未來工程化的外泌體是應用趨勢。不過外泌體的產業化也面臨著挑戰。“外泌體的生產流程并不特別復雜,但整體來說它是一個新興的領域,沒有成功的大規模生產經驗和成熟的工藝平臺,大家都在摸索著前進。” 好的產業化必須滿足5個特性:一是可放大性,工藝可以同時支持小規模和大規模;二是高純度,盡管目前對于外泌體的產品質量標準并不清晰,但有技術能獲得高純度外泌體一定是優勢;三是高生產效率,能獲得強主動性;四是生產的可重復性,保持質量的穩定;五是平臺建好后,能支持不同的外泌體的成功制備。據劉靜介紹,目前思拓凡已經與國內企業共同搭建了500L的培養外泌體的生產平臺。 登記郵箱信息 訂閱E藥經理人 信息服務 掃描二維碼 精彩推薦 集采 | 國談 | 醫保動態 | 藥審 | 人才 | 薪資 | 榜單 | CAR-T | PD-1 | mRNA | 單抗 | 商業化 | 國際化 | 獵藥人系列專題 啟思會 | 聲音·責任 | 創百匯 | E藥經理人理事會 | 微解藥直播 | 大國新藥 | 營銷硬觀點 | 投資人去哪兒 | 分析師看賽道 | 藥事每周談 | 醫藥界·E藥經理人 | 中國醫藥手冊 創新100強榜單 | 恒瑞 | 中國生物制藥 | 百濟 | 石藥 | 信達 | 君實 | 復宏漢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醫藥 | 和黃醫藥| 東陽光藥 |  榮昌 | 亞盛醫藥 | 齊魯制藥 | 康寧杰瑞 | 貝達藥業 | 微芯生物 | 復星醫藥 |再鼎醫藥 跨國藥企50強榜單 | 輝瑞 | 艾伯維 | 諾華 | 強生 | 羅氏 | BMS | 默克 | 賽諾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學 | 禮來 | 安進 | 諾和諾德 | 拜耳 | 莫德納 | BI | 暉致 | 再生元 心心相印o: 新華制藥(SZ000756)以嶺藥業(SZ002603)徐家匯(SZ002561) 中藥行業基本面與政策趨暖,驅動行業估值水平抬升,行業利潤增速上升。兩者 共振,提高中藥行業整體估值水平。目前行業 PEG 估值約為 1.92,處于歷史估值 中位水平。隨著中醫藥發展列入國家戰略層面,體現出相較于其他賽道更高的政 策支持,估值水平有望繼續抬升。重點關注品牌中藥,達仁堂、濟川藥業、健民 集團、華潤三九、壽仙谷等;處方藥與配方顆粒,中國中藥、紅日藥業等。 1.1、相對于其他品牌消費品,品牌中藥板塊估值仍有上升空間 消費白馬估值逐漸向下調整至合理水平,品牌中藥的估值水平在抬升。回顧過去 十年消費白馬的估值變化水平,自 2019 年開始進入估值持續抬升階段,直至 2021 年下半年開始回調。當前 PE 及 PEG 估值均已回調至 2019 年啟動之前水平,消費 白馬基本估值中樞處于歷史合理位置。 2018 年之前,品牌中藥企業品牌力不足,被高毛利小廠家產品沖擊,加之去庫存, 導致 2019 年凈利潤大幅下滑。過去幾年品牌中藥企業持續投入品牌推廣,擊退了 中小廠商,行業集中度上升。行業出清后,過去兩年的持續提價,使得企業盈利 能力提升。橫向比較來看,品牌中藥相對白馬中具有消費醫療屬性的同仁堂、片 仔癀、愛爾眼科的 PEG 估值水平仍偏低;品牌中藥相較于食品飲料、美容護理領 域具有更強的消費剛性和進入壁壘,可以享受高估值。 1.2、中藥處方藥企業自身能力進化與政策驅動,行業盈利拐點出現 2015 年之前,中藥處方藥企業盈利主要靠中藥注射劑,醫院限制使用與集采等使 得行業盈利能力下滑,估值下降。2018 年底中藥行業 PE 估值僅 22 倍,處于十年 的最低值。近幾年,中藥處方藥企業向口服劑型與院外消費擴展,雖整體行業仍 處于低位,但優質龍頭已經轉型成功,走向新一輪增長。 中醫藥發展列入國家戰略層面,支付端政策支持力度顯著。中醫藥行業自 2018 年 后政策暖風頻吹,相較于過去政策的高屋建瓴,形成了更高、更細、醫保支付更 友好的全方位政策。特別是 2021 年 12 月醫保局等公布的《關于醫保支持中醫藥 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是一個重大轉擇點。國家確立了中醫藥更高的發展地 位,提升到國家戰略發展層面。密集頒布了多項實施辦法,從藥材種植到臨床申 報再到醫保覆蓋全鏈條地進行執行層面的政策指導。一系列政策保障了中醫藥在支付端的優勢,包括明確醫保對于中藥飲片和配方顆粒的覆蓋、保留院端對于中 藥飲片和配方顆粒的加成比例、中醫醫療機構暫不施行 DRGs 等,以及聯盟集采 結果也顯示出相較于西藥/器械更溫和的降價幅度。 1.3、中藥重點公司分析 1.3.1、達仁堂:混改帶來實際經營改善,產品量價齊升迎來戴維斯雙擊 公司自 2021 年實施混改后實際經營情況得到顯著改善。公司重新對銷售架構進行 調整,取消各分公司各自為政,改為以科室分類不同產品線,統籌銷售和渠道資 源,院內和零售同時加大渠道發展力度。銷售改革已取得顯著成效,銷售團隊不 斷壯大、控渠道庫存、重新梳理產品價格體系,為后續產品深度營銷打下基礎。 公司經營層面已迎來重要拐點,有望在后續業績上得到體現。 速效救心丸增長顯著,潛力二線品種蓄勢待發。期待股權激勵落地,產品量價齊 升帶來戴維斯雙擊。公司持續加大對速效救心丸在院內和零售的渠道投入,院內 積極開展醫生教育、強調常備用藥理念,院外零售端作為引流產品銷售持續強勁。 根據公司半年報披露,22H1 速效救心丸實現銷售收入 7.70 億元(不含稅),較 2021 年全年(13 億元)已完成 59%。其他潛力二線品種,如京萬紅軟膏、清咽滴丸、通脈養心丸等,價格體系得到梳理,重新規劃渠道和營銷方式。零售端加大 資源投入,有望充分挖掘優質二線品種的潛力。 1.3.2、濟川藥業:零售渠道發力成效顯著,BD項目穩步推進蓄力增長 產品結構持續優化,小兒豉翹貢獻主要增長。公司產品結構不斷優化,蒲地藍、 雷貝拉唑占比下降,以小兒豉翹為首的二線品種接棒發力貢獻增長。形成以蒲地 藍和雷貝拉唑為基本盤、小兒豉翹貢獻主要增長動能、川穹清腦顆粒和蛋白琥珀 酸鐵口服溶液作為潛力品種儲備的豐富產品矩陣。其中,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在兒 科感冒藥市場市占率第一,2023 年有望納入兒科基藥目錄,將進一步打開銷售空 間,未來三年銷售增速預計超過 25%。 BD 項目穩步推進,借助公司強大銷售平臺有望打造第二曲線。公司 2022 年股權 激勵計劃中將 BD 引入產品作為公司層面業績考核指標,要求 2022-2024 年每年 BD 引進項目不少于 4 個。目前已落地 BD 項目包括長效生長激素(與天境藥業 合作)、PDE4 抑制劑及蛋白酶抑制劑(與恒翼生物合作)等,有望通過公司強大 的銷售平臺(公司擁有約 3000 人的強大銷售團隊,覆蓋醫院數量約 6000 家,在 兒科、呼吸、消化等科室具有強大銷售資源)實現快速放量,打造公司發展第二 曲線。 2.4.4、愛康醫療:關節帶量采購簽約量領先,銷量大幅增加 2022 年 4 月開始,全國關節植入帶量政策開始執行,在醫院使用愛康醫療品牌的 關節手術增加,帶動產品銷量顯著增長,銷量的增長彌補了帶量采購政策下價格 下滑的影響。同時在創新產品的帶動下,翻修類以及定制產品的收入增加,使得 公司整體收入實現增長。2022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5.31 億人民幣,同比 增長 18.7%;其中,髖關節營業收入 3.28 億人民幣(1H22 髖關節銷量同比增長 70%),同比增長 15.9%;膝關節營業收入 1.28 億人民幣(1H22 膝關節銷量同比 增長 64%),同比增長 16.6%;脊柱及創傷 0.45 億人民幣,同比上升 24.6%;其他 收入0.30 億元,同比增 長 62.7%;收入增長源于:1、關節國家集采執行后,髖/膝關節放量明顯;2、關 節翻修產品與 ICOS 定制產品等新品貢獻增量。歸母凈利潤實現 1.26 億人民幣, 同比增加 13.1%。 2.4.5、春立醫療:國采中標價高于國內其他廠商,爭取標外用量具備優勢 春立醫療的主要產品包括關節假體產品、脊柱類植入產品,適用于人體的不同部 位,如髖關節、膝關節、肩關節、肘關節、頸椎、胸椎、腰椎等產品,新產品布 局 PRP、運動醫學、口腔等。春立銷售區域廣,覆蓋全中國所有省份,并向亞洲、 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及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春立采用陶瓷、鈦合金、 鈷合金、聚乙烯、鉭金屬材料等多種材料。春立醫療在此次關節國采中中標初次 置換人工髖關節全部三個產品系統,中標價格高于愛康醫療、威高骨科等其他國 產廠商。 2022 年上半年,春立醫療的營業收入中,關節假體產品占比最高,達 91.7%;脊 柱類產品達 7.2%;運動醫學產品達 0.8%;其他業務占比 0.3%。關節國采后,國 內人工關節置換術的滲透率進一步提升。雖然進口公司占比較高,但集采造成供 應和服務問題將進一步加速國產替代。2022 年上半年,春立醫療實現營業收入 5.71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18.4%;其中關節產品實現收入 5.24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13%;脊柱類產品實現收入 4,111 萬人民幣,同比上升 122%;歸母凈利潤 1.57 億人民 幣,源于研發費用增長導致凈利潤承壓。 2.4.6、威高股份:港股器械龍頭,抗風險能力強 威高股份主要業務涵蓋醫療器械(臨床護理、創傷管理、醫學檢驗、麻醉及手術)、 骨科(創傷、脊柱、關節)、藥品包裝(預灌封注射器等)、介入(活檢、血管介 入、引流器械、導絲及其他輔助設備)、血液技術(血袋、輸血設備、血液輻射儀)。 威高股份的傳統輸注類產品發展成熟,部分產品市占率較高,我們看好公司長期 輸注耗材產品結構調整優化及高端品類滲透率提升。同時,我們認為隨著藥品包 裝、骨科耗材的持續增長,美國愛瑯的整合完成后,高附加值產品的占比將逐步 提升。 2022 年上半年,威高股份實現收入 69.75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12%;歸母凈利潤14.59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20.6%。威高股份抓住集采機遇快速入院并提高市場占比,實現以價換量,其中醫療器械產品實現營收占比 50.9%;藥品包裝板塊實現營收占比15.1%;骨科板塊實現營收占比 15.6%;介入板塊實現營收占比11.3%;血液管理板塊實現營收占比7.0%。 2.4.7、正海生物:口腔材料市占率不斷提升,重磅產品活性生物骨放量可期 深耕生物再生材料十余載,產品結構豐富。目前公司有 7 款產品獲批上市銷售, 包括口腔修復膜、自酸蝕粘接劑、外科用填塞海綿、皮膚修復膜、口腔骨修復材 料、可吸收硬腦(脊)膜補片、活性生物骨,產品結構豐富。口腔領域優勢品種 市占率不斷提升,種植牙集采落地后有望加速放量。公司口腔領域產品包括口腔 修復膜與骨粉,隨著種植牙集采落地,行業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骨修復材料市場需求旺盛,活性生物骨放量可期。據南方所數據統計與預測,2021 年我國骨修復材料市場規模為 33.9 億元,預計 2023 年有望增加至 53.4 億元,年 復合增速達 26%, 增速較快,市場需求旺盛。公司活性生物骨的 BMP-2 膠原結合 技術,治療效果近似自體骨,有望填補市場空白快速放量。 業績十年保持穩健增長,營收及歸母凈利潤規模持續提升。2012 年至 2021 年公 司營收從 0.59 億元增長至 4 億元,CAGR 達 18.96% , 歸母凈利潤從 0.09 億元增 長至 1.69 億元,CAGR 達 39.34%,連續 9 年保持穩健增長。2020 年及 22Q3 由于 疫情壓力,增速相對放緩,22Q3 實現收入及歸母凈利潤 3.41 億元、1.55 億元,同比增長 13.37%、22.86%,但可以看到隨著疫情影響減少,21 年公司收入及歸母凈 利潤均恢復高速增長。 3.1、港股:流動性驅動下的高波動性,或有超額收益 創新藥多集中在港股,A 股創新藥多為仿制藥轉型公司,港股創新藥具有鮮明的 高彈性高波動特征。在進入技術性熊市中,港股流動性變得更差,一年左右時間, 創新藥公司下跌幅度普遍在 80-90%。2018 年初-2021 年底上市的、目前總市值在 8 億人民幣以上的公司,在 2021 年至今最大跌幅算術平均值達到了 79.61%,最大 跌幅中位數 82.25%。 美聯儲加息進入后階段,生物科技公司對利率的敏感性下降,陸港通的開啟,使 得 A 股與 H 股水位能在中期保持相對平衡。如藥明康德在高點時候 H 股股價幾 乎接近 A 股,目前為 A 股的 88%,A 與 H 聯動較強。流通市值越小,市場環境 不好時候 H 股流動性折價越大,下跌市場環境下指數的波動和回撤明顯偏高。市 場環境轉暖,南下資金涌入,港股的超額收益越顯著。經歷了較長時間下跌后, 港股生物醫藥公司或具有超額收益的可能性。 3.2、港股生物醫藥折價更大,更具性價比 目前港股市場生物醫藥板塊既包括業務成熟、盈利穩定的生物醫藥公司,同時還 包括有根據港交所 18A 規則上市的未有收入的初創期公司。港股生物醫藥目前折 價較大。以 AH 兩地上市公司為例,港股目前 AH 股價比值處于歷史中位偏上水 平,具有較高配置性價比。港股生物醫藥相較港股整體存在更大的 AH 股價比值, 截止 11 月 22 日,A+H 生物醫藥企業平均(算術平均)股價比值為 2.05,顯著高 于 A+H 股的平均股價比值 1.34,更具性價比,具有獲得超額收益可能性。南向資金對于港股持續流入將帶來港股估值抬升。目前,隨著港股配置價值的持 續提升以及滬港通、深港通的不斷完善,港股市場將迎來南向資金帶來的流動性 補充,抬升港股估值。 3.3、創新藥重點公司分析 3.3.1、百濟神州:國際化龍頭,創新持續兌現,商業化放量顯著 公司 2022Q3 產品收入為 23.93 億元,上年同期產品收入為 12.45 億元,同比上升 92.2%。產品收入的增長主要得益于自主研發產品百悅澤(澤布替尼膠囊)和百澤 安(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以及安進公司授權產品的銷售增長。2022Q3 百悅澤全 球銷售額共計 10.65 億元,同比增長 150%。其中,中國銷售額總計 8.79 億元,同 比增長 77%;百悅澤實現全球銷售額 1.56 億美元,同比增長 136.3%,商業化持續 增長,主要得益于全球多市場、多適應癥的同步發力。其中,Q3 百悅澤美國銷售 額為 1.08 億美元,同比+221%,增長主要來自于套細胞淋巴瘤(MCL)、華氏巨 球蛋白血癥(WM)和邊緣區淋巴瘤(MZL)等已獲批適應癥;中國市場百悅澤 銷售額為 3,950 萬美元,同比增長 23%,增長主要來自于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CLL)、MCL 和 WM 等適應癥。 目前百悅澤已在美國、中國、歐盟、英國、加 拿大、澳大利亞等 58 個市場獲批多項適應癥,全球化開發布局正在加速兌現。 研發穩健推進,多項重磅產品進入關鍵節點。其中,1)TIGIT 抑制劑歐司珀利單 抗已在全球入組超 1500 例受試者,在 WCLC 2022 公布聯合百澤安用于治療表達 PD-L1 的 NSCLC 患者的 1 期試驗(NCT04047862)數據;在 ESMO 2022 上公布 聯合百澤安對比化療用于治療 NSCLC 患者的 1 期試驗隊列新增數據; 2)BCL-2 抑制劑 BGB-11417 將啟動針對復發或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患者的 2 期研究 (NCT05471843)患者給藥工作,及在中國啟動用于治療 R/RCLL/SLL 患者的單 臂 2 期研究 BGB-11417-202 患者給藥工作;3)早期靶點布局持續推進,包括 CEAx4-1BB 雙抗 BGB-B167、抗 TIM3 抗體 surzebiclimab(BGB-A425)、抗 OX40 單克隆抗體 BGB-A445、HPK1 抑制劑 BGB-15025、靶向 BTK 蛋白降解的嵌合式 降解激活化合物(CDAC)BGB-16673、第二線粒體衍生半胱天冬酶激活劑(SMAC) 模擬物(BGB-24714)、PI3Kδ 抑制劑 BGB-10188、TYK2 抑制劑 BGB-23339。 3.3.2、榮昌生物:ADC龍頭,商業化初見成效,國際化持續進展 公司多年深耕蛋白類藥物結構優化和 ADC 平臺的底層技術研發,兩類技術相輔 相成,共同搭建起 ADC 藥物構建、抗體和融合蛋白以及雙功能抗體三大技術平 臺。公司兩大核心產品泰它西普及維迪西妥單抗已在 2021 年實現商業化,布局腫 瘤和自免兩大重磅領域。同時憑借在特定適應癥中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在全球開 展多項后期臨床,兩大產品均有望實現海外上市,在國內創新藥企業中獨樹一幟。 銷售收入維持高速增長,研發進展喜人。 2022Q3,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 2.19 億 元,同比增長 162.30%。公司銷售收入維持高速增長的態勢,主要是泰它西普和 維迪西妥單抗的銷售收入快速增長,另 Seagen 技術服務收入增加。近期泰它西普 在自免領域取得諸多臨床進展,未來一年內有多項催化劑事件值得期待。(1)SLE: 上半年在美國啟動 III 期注冊性臨床,公司預計 2024 年 H1 有中期數據讀出;治 療兒童 cSLE 的 IND 申請獲得 CDE 批準;(2)IgA 腎病:國內 II 期臨床結果積 極,短期內計劃在美國提交 III 期臨床申請;(3)MG:2022Q1 在國內完成 II 期,近期獲得 FDA 孤兒藥認證,未來計劃申請美國 IND;(4)RA:國內開展的注冊 性 III 期臨床公司預計將于 2023 年 H1 讀出數據,RA 有望成為國內下一個申報的 適應癥。維迪西妥單抗拓展前線適應癥,兩項乳腺癌臨床有望 2023 年讀出數據。 3.3.3、康方生物:雙抗龍頭,核心產品銷售穩步增長,在研產品管線豐富 公司首款商業化產品 PD-1 單抗派安普利單抗(安尼可)于 2021 年獲批上市, 2022H1 實現銷售額 2.97 億元。此外,派安普利單抗治療復發/難治性霍奇金淋巴 瘤、聯合化療一線治療鱗狀 NSCLC、二線治療或挽救治療復發/轉移性鼻咽癌被 納入 2022 版更新 CSCO 指南。 卡度尼利雙特異性抗體商業化快速推進,一線適應癥落地蓄勢待發。上市 6 周處 方近億元,發貨近兩億元,商業化推進順利。一線宮頸癌和一線胃癌適應癥均將 于今年完成入組,有望于明年下半年遞交 NDA,一線適應癥的落地有望加速 AK104 放量,未來增速有望進一步攀升。 公司在研管線包括 30 多個創新產品,覆蓋腫瘤、自身免疫及代謝疾病。11 月 1 日,康方生物宣布伊努西單抗(AK102)治療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癥和混合型高脂 血癥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關鍵注冊性Ⅲ期臨床研究成功達到預設終點。另 一款雙抗 AK112(依沃西單抗靶向 PD-1/VEGF)兩項大適應癥——EGFR-TKI 治療失敗的NSCLC和一線PD-L1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有望于2023H2讀出Ⅲ期數據。 自免領域 IL12/IL-23 單抗 AK101 已完成中重度銀屑病關鍵性臨床 III 期試驗受試 者入組,計劃于 2023 年 H1 數據讀出。公司研發管線覆蓋廣,品種豐富,進展順 利。 3.3.4、信達生物:生物藥全能,23年有多項催化劑值得期待 非腫瘤領域持續取得積極進展,公司已建立起一條涵蓋腫瘤、代謝、自免及其他 主要治療領域的 35 個在研產品管線,其中 8 個已獲批上市,2 個處于 NDA 階段, 4 個處于臨床 III 期或關鍵臨床階段。 Mazdutide(IBI362)在一期和二期的臨床研究中相繼取得令人鼓舞的結果后,公 司啟動了 GLORY-1 三期臨床研究。10 月 17 日,信達生物宣布柳葉刀子刊發表GLP-1R/GCGR 雙激動劑 Mazdutide(IBI362)在中國超重或肥胖受試者中的多次給藥劑量遞增的1b期臨床研究高劑量隊列的研究結果。研究結果顯示,相對于安 慰劑組,IBI362組(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給藥)減重效果顯著,給藥 16 周后,10mg 隊列中接受IBI362治療的受試者平均體重較基線下降 9.5%;給藥 12 周后,9 mg 隊列中接受 IBI362治療的受試者平均體重較基線下降 11.7%。同時,接受 IBI362 治療的受試者BMI和腰圍的下降幅度高于安慰劑組。與同類產品司美格魯肽、 Tirzepatide 相比,9mg劑量組IBI36212周體重變化率為-11.7%,減重效率超過既 往美格魯肽、Tirzepatide 水平,有望成為減重速度最快的 GLP-1R 類藥物之一。 除此之外,IBI-188(CD47)、IBI-110(LAG-3)和 IBI-919(TIGIT)均讀出積極 POC 數據。除 I/II 期臨床研究外,托萊西單抗注射液(PCSK-9)、伊基侖賽注射 液(BCMA-CART)已向 NMPA 提交上市申請,隨著產品獲批有望進一步擴充公 司商業化布局。 3.3.5、諾誠健華:BTK市場大有可為 公司圍繞奧布替尼,深耕血液瘤與自免領域。在中國,奧布替尼于 2020 年 12 月 獲 NMPA 附條件批準上市用于治療 r/r CLL/SLL 和 r/r MCL,并成功納入 2021 年 國家醫保目錄和 2021 CSCO 淋巴瘤診療指南,2021 年中國銷售額達 2.15 億人民 幣;海外方面,MS 領域龍頭企業渤健擁有奧布替尼在全球獨家權利,正在開展針 對 MS 患者的國際多中心 II 期臨床研究,憑借良好的穿透血腦屏障的能力,有望 成為潛在同類最佳的 MS 治療藥物。 12 款產品處于 I/II/III 期臨床試驗階段,4 款產品處于臨床前階段。主要候選藥物 包括:1) ICP-B04 (Tafasitamab, CD19 單抗):同 Incyte 公司引進,已獲批在博鰲超 級醫院作為臨床急需進口藥品使用,22 年 H1 獲 CDE 批準開始在中國大陸進行臨 床 II 期橋接試驗;2) ICP-192 (Gunagratinib,第二代泛 FGFR 抑制劑):正在中國進 行針對膽管癌及尿路上皮癌的臨床 II 期試驗;3) ICP-723 (第二代泛 TRK抑制劑): 正在中國開展臨床 I/II 期試驗;4) ICP-332(TYK2-JH1 抑制劑):公司自主研發的 高選擇性 TYK2 抑制劑,正在中國開展針對特應性皮炎和銀屑病的臨床 II 期試驗。 公司奧布替尼納入醫保目錄后快速放量,且在自免領域擁有 FIC 潛力,海外授權 市場空間巨大。公司繼續推進研發創新靶點新藥,不斷拓寬公司管線,市場空間 廣闊且競爭優勢明顯。 3.3.6、石藥集團:成藥亮眼,研發穩健 公司成藥業績亮眼。2022H1 公司成藥業務銷售收入 122.93 億元,同比增長 9.4%, 神經系統、抗腫瘤、抗感染、心血管四大治療領域分別增長 7.3%、2.3%、23.9%、 4.8%。其中,公司自主研發、全球首個上市米托蒽醌納米藥物多恩達自 2 月上市 后成功覆蓋超過 200 家醫院,進院速度喜人。此外,呼吸系統、消化代謝及其他 成藥銷售總額達 10.92 億元,增速均高于 30%,勢頭強勁。 臨床管線布局全面、注冊審批進展穩定。2022H1,公司擁有 22 款在研藥物處于關 鍵臨床階段,其中 4 款在研藥物已遞交上市申請、2 款藥物準備遞交上市申請、3 款完成關鍵臨床試驗、13 藥物處于關鍵臨床試驗階段。自 2022 年初公司在研創 新藥獲得 7 項首適應癥、3 項新增適應癥臨床試驗批件。12 個仿制藥獲得藥品注 冊批件,提交 PCT 國際申請 17 件、專利申請 112 件,獲得專利授權 24 件(國內16 件、國外 8 件)。在研藥物管線布局全面,涵蓋納米藥、生物藥、化學藥多種 類、注冊審批進展穩定,具備巨大市場潛力。 積極尋求合作伙伴、業務拓展勢頭迅猛。2022H1 公司完成收購廣州銘康生物工程 有限公司 51%股權。2022 年 7 月公司與美國生物制藥公司 Elevation Oncology, Inc. 簽訂獨家授權協議,向其授出本集團開發的 SYSA1801(Claudin 18.2 ADC)項目在 大中華地區以外的開發及商業化權利。公司在不斷提升內生創新研發能力的同時, 加強業務拓展工作,勢頭迅猛。 3.3.7、翰森制藥:困境反轉,創新藥占比逐步提升 仿制藥集采進入尾聲,政策呈現邊際鼓勵,藥品板塊有望迎來困境反轉。翰森經 營范圍涵蓋中樞神經系統、抗腫瘤、抗感染、代謝等疾病領域。我們認為翰森處 于仿制藥轉為創新藥的創新加速期,截至 2022 年 9 月,公司現有的仿制藥大品種大部分已納入國家集采,預計存量仿制藥業務壓力有望于 2023-2024 年消化。公 司已有至少 6 種新藥品種獲批上市,1 款新藥處于上市審評階段。多個已上市的 重磅創新藥品種預計未來 2-3 年加速放量,同時公司通過 BD 引進差異化布局的 管線,擴展管線至自免罕見病、RNA 療法等新領域。 截至 2022 年 9 月翰森已有 6 款創新藥上市,分別為阿美替尼、糖尿病口服制劑 GLP-1、抗腫瘤藥弗馬替尼、抗病毒藥艾米替諾福韋,均在各自領域處于國產領先 位置。BD 引進品種伊奈利珠單抗已于 2020 年 6 月由美國 FDA 獲批視神經脊髓 炎譜系疾病。2022 年上半年,翰森制藥實現營業收入 44.3 億人民幣,其中創新藥 營業收入達 23.21 億人民幣,營收占比達 52.3%。 3.3.8、云頂新耀:mRNA值得期待 公司通過在全球范圍內與生物制藥公司簽訂許可協議獲得臨床藥物的特許使用權, 引進專利許可,開發和商業化具有創新性的療法及自主研發。自成立以來戰略性 地建立了一個由 10 款極具前景的臨床階段候選藥物組成的產品組合,逐漸擁有了 產品管線的厚度和層次。未來每年將有 2~3 款產品獲得新的重要里程碑或者上市。 公司的產品主要布局腫瘤、自身免疫性病、心腎及感染性疾病四大領域,六大產 品市場前景廣闊。其中,云頂新耀與吉利德已于 8 月就 Trodelvy 亞洲權益的轉讓 達成協議,獲總計 4.55 億美元對價;Nefecon 為心腎治療領域的支柱候選藥物, 具有靶部位釋放藥物的優勢,預計于 2023 年在中國獲批用于 IgA 腎病治療;PTXCOVID19-B 為潛在的同類最優 mRNA 新冠疫苗,2 期主要頭對頭試驗數據將于 今年中期讀出,加強劑量適應癥的 3 期試驗隨后將在全球多地包括亞洲國家啟動。 EDDC-2214 有潛力成為同類領先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藥物;依拉環素作為新型、全 合成、含氟四環素類靜脈注射抗生素,有望突破傳統抗生素的不足,用于多重耐 藥菌感染的治療,目前其已經在美、新加坡獲批用于 cIAI 的治療,有望于今年在中國獲批;etrasimod 有潛力成為潰瘍性結腸炎和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同類最優治 療方案。 3.3.9、永泰生物:EAL預期上市帶來亮點 EAL 臨床效果可預期,上市可期。公司核心產品 EAL 屬多靶點細胞免疫治療產 品,在癌癥治療的臨床應用方面具有逾十年的往績。 EAL 為最初取自患者自體外 周血中的 T 細胞經使用專利方法活化、擴增培育而成的制劑。產品以 CD8+殺傷 性 T 細胞(表面標記為 CD3 分子)為主要活性成分。EAL 正在進行以預防肝癌 術后復發為臨床適應癥的 II 期臨床試驗研究。根據公司與藥品審評中心的溝通, 可使用進行中臨床試驗的中期結果或臨床試驗結束后的最終結果,為用于預防肝 癌術后復發的 EAL 申請上市許可,前提為該等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截止 2022 年中報,公司已完成 II 期臨床試驗 417 名目標患者的入組工作,預期將于 2023 年 上市該產品。 公司具有高度整合的細胞免疫治療藥物研發平臺。憑借十多年來研究和應用 T 細 胞免疫治療技術的經驗,公司建立了系統性、高度整合的 T 細胞免疫治療藥物研 發平臺,包括早期研發、工藝研發、質量研究、臨床前藥理毒理及藥物臨床試驗 的研究平臺,可以在該平臺進行制度化、標準化、模塊化的新產品研發,高效獲得藥物臨床研發所需數據,快速建立產品管線。公司在研的細胞免疫治療覆蓋 AAL、CAR-T、TCR-T 等多種技術路徑。 3.3.10、信立泰:信立坦積極拓展下沉市場,新產品加速啟航 泰嘉競爭格局趨穩,高血壓 1 類新藥阿利沙坦酯醫保、零售渠道放量成效漸顯。 公司高血壓領域還布局兩個阿利沙坦酯的復方制劑及對標諾華諾欣妥的腦啡肽酶 抑制劑-阿利沙坦酯的共晶體,延長阿利沙坦酯在高血壓領域的生命周期。共晶體 S086 的適應癥還涵蓋心衰等藍海賽道,競爭格局良好。腎性貧血領域,公司的恩 那度司他預計 2023 年獲批上市,腎性貧血患者眾多,現有的治療方式主要為鐵 劑、促紅素等產品,鐵劑存在鐵劑淤積、胃腸副作用,而促紅素主要為注射劑型, 我們認為公司的首個國產口服 HIF-PH 藥物恩那度司他市場空間廣闊。 2022 年上半年國內多地疫情散發,阻礙公司核心產品信立坦的新入院及核心醫院 放量的進程,但公司下沉拓面,覆蓋更多處方醫生,在不斷開拓社區、縣域、零 售及電商渠道的同時,城市醫院渠道向更多城市、更廣闊終端及醫院內的終端科 室發展,截至 2022 年三季度,信立坦覆蓋醫院超 5000 家。公司治療腎性貧血的 恩那度司他已提交新藥上市申請,并提交發補資料,預計 2022 年年底到 2023 年 年初獲得生產批件。 競爭對手羅沙司他劑量大,恩那度司他為第二代改良劑型, 國內進度領先,競爭格局良好;SAL0107 的 III 期臨床完成揭盲并取得積極的關 鍵統計分析結果;苯甲酸復格列汀完成 III 期臨床研究,即將申報 NDA;SAL0108、 S086 的高血壓適應癥完成 III 期臨床所有受試者入組。預計未來幾年為公司新產品上市的高峰期,公司深耕高血壓、心衰、抗凝、腎病、骨科等慢病領域的成效 逐漸顯現。 3.3.11、海思科:傳統業務底扎實,創新業務有彈性 公司創新產品步入收獲期。未來幾年,公司有 4 款產品將陸續上市:1)環泊酚為 罕見麻醉創新藥,與丙泊酚相比具有臨床優勢,有望實現新品替代。2022 年 7 月、 8 月新增 ICU 鎮靜、婦科門診手術鎮靜適應癥。2022 年 9 月,海思科環泊酚注射 液美國Ⅲ期臨床試驗(HSK3486-304)達到了預設主要終點,入組了約 250 例美國受試者,有效性為非劣,公司亦在積極推進環泊酚的對外許可授權工作;2) HSK21542(KOR)為高選擇性阿片鎮痛藥物,兼顧強鎮痛和低副作用,有望替代 傳統鎮痛藥和退出醫保的地佐辛;3)HSK16149(GABA)為新一代神經鎮痛藥 物,具有成為神經疼痛首選用藥的潛力;4)HSK7653(DPP4i)為國內鮮有長效 DPP4i 口服降糖藥,兩周使用一次,定位于差異市場。 國談、集采影響邊際放緩,傳統業務底扎實。公司核心產品多拉司瓊談判降價, 腫瘤止吐藥物銷售額從 2020 年的 10.2 億元下降至 2021 年的 1.5 億元,目前利空 基本出清。帶量采購第四、五批涉及公司 6 個品種,其中 3 個尚無銷售,2 個銷 售僅百萬元,有望通過集采快速放量,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琥珀 酸甲潑尼龍略有影響,負面影響邊際降低。 3.3.12、京新藥業:集采風險出清,抗失眠新藥注入新動能 集采風險出清,核心品種業績逐漸恢復:公司主要品種左乙拉西坦、舍曲林、匹 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康復新液均已納入集采,且均在 4+7 擴圍、第 二批、第三批集采范圍中,供給端格局趨向穩定,集采帶來的業績波動趨于溫和。 同時,對于他汀類慢病用藥,公司積極開展院外市場的開拓,目前心血管類品種 院外銷售占比超過 20%,后續院外銷售占比的提升將帶動該品類產品的穩步增長。 復盤過去二十年發現催眠鎮靜類新藥的上市將會帶動整體市場規模攀升:公司研 發的新型催眠鎮靜類藥物 EVT201 膠囊已成功完成臨床三期試驗并獲得積極試驗 結果。催眠鎮靜類藥物用藥選擇有限,臨床對于安全有效藥物存在較大需求缺口。 回顧海外第二第三代藥物上市規律可以發現,催眠鎮靜藥物市場規模與重磅新藥 的放量緊密相關,重磅新藥的持續爬坡會帶動整體市場規模不斷走高,同時國內 催眠鎮靜市場已十五年無新藥推出,因此我們預計 EVT201 膠囊上市將釋放國內 催眠鎮靜類市場潛力。 4.1、CXO整體行情回顧 營收及扣非凈利潤高增長勢頭依舊,利潤率穩中有升。2022 年前三季 CXO 板塊 營收為 747.28 億元,同比增長 61%;2019 年至 2021 年營收分別為 478.02 億元、 662.07 億元,同比增長 26%、39%,營收呈加速增長趨勢。扣非歸母凈利潤率穩 中有升,2019 年至 2021 年提升 2pct,2022 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長 4pct。 毛利率基本穩定,期間費用率穩步下降。19 年至 21 年 CXO 板塊整體毛利率穩中 略有降,3Q22 毛利率略有回升,我們認為毛利率略有波動主要系受到匯率影響, 其次臨床 CRO 等受疫情環境影響,人工費用等有所增加。期間費用率穩步下降, 2022 年前三季度銷售/管理/研發/財務費用率分別下降 0.74/1.11/0.08/1.93pct 至 8.74/5.22/2.56/-2.02%。估值處于歷史較低水平。當前板塊平均 PE(TTM)為 40 倍,較接近 2017 年以來 歷史最低水平 36 倍,且大部分公司估值均低于自身歷史 PE 平均水平。博騰、凱 萊英、百誠醫藥及睿智醫藥 PE(TTM)達到歷史最低水平。 4.2、前瞻指標:投融資環境明年有望轉好,合同負債增速依舊 4.2.1、投融資數據:宏觀環境企穩,邊際改善指日可期 全球投融資正處于底部反轉過程中,環比逐漸改善,看好明年上半年企穩回升。 2022 年 10 月全球投融資總額約 25.4 億美元,環比增長 2%,同比下滑 74%;投 融資事件數達 75 件,環比下滑 18%,同比下滑 76%,全球投融資數據仍處于底部 反轉過程中,整體較 2021 年下滑明顯,我們認為明年 2 月以后投融資數據有望迎 來改善,主要原因有 1)美聯儲預期加息將放緩 2)2022 年 2 月開始投融資數據 進入低基數,同比增速有望重回正增長。 國內投融資數據仍處于低位。2022 年 10 月國內投融資總額約 1.77 億美元,環比 下滑 52%,同比下滑 94%;投融資事件發生約 20 件,環比下滑 46%,同比下滑 83%。國內投融資數據仍相對低迷,我們推測一定程度受到新冠疫情反復。預計隨 著“二十條”的實施,以及國內二級市場創新藥逐漸開始回暖,有望觸底回升。 4.2.2、合同負債:平均增速維持40%+,景氣度依舊 合同負債平均增速 40%+,景氣度依舊。2020 年至 3Q22 CXO 整體平均合同負債 分別為 2.16、3.62、4.71 億元,整體保持正增長,同比增速分別為 54.7/40.8%,盡 管增速略有回落,但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景氣度依舊。 4.3、科學服務:國產替代趨勢明確,行業景氣度高 4.3.1、整體行情回顧 非新冠業務快速增長,前三季度表現穩健。22Q3 生命科學服務板塊主要公司增長 穩健,平均增速約 25.2%。細分板塊來看,試劑板塊部分受到新冠抗原收入影響, 增速略有放緩,剔除后非新冠業務依然保持較高增速。諾唯贊、義翹神州及百普 賽斯非新冠收入增速分別為 48/13/37%,平均增速 30%+。 從盈利能力看,2022 年前三季度毛利率為 53.13%,同比下降 5pct,銷售/管理/研 發/財務費用率為 11.97/9/49/7.32/-1.71%,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扣非歸母凈利潤 率 21%,較去年同期的 29%下降 8pct。我們分析認為 2020 年以來盈利能力下滑 主要因為新冠抗原價格下降及匯率變化所引起,因此隨著新冠抗原收入占比不斷 下降,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絕大部分公司處于估值歷史相對低位。2020 年至今大部分公司估值回調較多,疊 加新冠業務相關收入帶來業績上漲的影響,整體估值處于歷史相對低位。截至 2022 年 11 月 20 日主要公司平均 PE(TTM)為 53 倍,其中義翹神州、南京試劑、 優寧維、百普賽斯及諾維贊等的 PE(TTM)低于整體平均水平。 4.3.2、行業景氣度保持向上,國產替代空間充足 生命科學服務領域作為生命科學的上游產業鏈,與下游景氣度相關度較高,因此 我們認為隨著生物藥市場蓬勃發展,整個板塊有望保持景氣度向上不變。據弗若 斯特沙利文,2020 年中國生物藥市場規模為 3697 億元,預計 2025 年有望達 8122 億元,年復合增速為 17%。科研試劑國產化率仍較低,替代空間充足。我國科研試劑行業起步相對晚,盡管 發展較快,但整個行業仍以進口品牌為主,據高校調研顯示,國內科研試劑市場 中國產試劑市占率約 10%,海外品牌占 90%。細分領域來看,2020 年分子試劑中 進口品牌合計占整體市場的 41%,分子試劑是生物試劑中市場規模最大的細分領 域;另外,以蛋白試劑中的重組蛋白為例,2019 年重組蛋白試劑市進口品牌占比 為 36%,國產品牌義翹神州、百普塞斯及近岸生物合計占比僅 11%。 展望未來,科學服務板塊細分領域較多,且大部分領域仍處于國產化進程中,疊 加疫情及國際關系等引發的自主可控需求,我們認為行業增速有望維持在高位。 另外,大部分細分領域的海外市場空間遠高于國內市場,建議關注具備出海能力 的企業。 5.1、焦距行業新技術與后疫情時代復蘇 原料藥行業公司較多,每個公司所處的產品周期不一,我們更多的從疫情受損程 度和行業的未來轉型升級,如合成生物學、CDMO 和全球化等角度至下而上選擇。 醫療服務板塊受到疫情影響較大,從疫情修復和估值性價比角度來精選個股。 5.2、重點公司分析 5.2.1、美年健康:疫情影響邊際減弱,看好體檢龍頭再啟航 疫情影響邊際減弱,客流量有望修復。受到疫情造成不利影響,公司客流人次波 動較大,1H19 至 1H22 公司客流人次分別為 749/333/619/512 萬人次。2020 年及 2022 年上半年受到疫情沖擊最為嚴重,客流下滑較多;但可以看到 2021 年隨著 疫情好轉,公司客流人次反彈明顯。因此我們認為疫情影響邊際變弱后,疊加體 檢業務季節性較為明顯,下半年有望持續修復。 Q3 業績改善明顯,客單價有望進一步提升。Q3 公司實現收入 28.29 億元,同比 增長 15%,歸母凈利潤 2.78 億元,同比增長 49%,改善明顯。1H22 公司客流量 下滑 17%,但客單價依然保持 3%增長,由于 Q3 各地依然有疫情反復,我們推測 Q3 客單價進一步提升驅動公司業績改善。截至 1H22 公司提價客單價為 514 元, 與公立醫院(如北京 301 體檢 3500 元起)的體檢單價相比,未來仍有較大的提價 空間。 體檢行業增速穩健,民營體檢占比有望持續提高。從體檢人次來看, 2009 年至 2011 年我國體檢人次增速較快,復合增速達 22%, 2012 年至 2016 年保持較快增長,我 國體檢人次由 3.67 億人次增加至 4.52 億人次,復合增速約 5%,。2017 年開始進 入成熟成長期,2017 年至 2020 年體檢人次由 4.06 億人次增加至 4.31 億人次,復 合增速約 2%,行業保持穩健增長。從競爭結構上看,民營機構體檢占比仍有較大 提升空間,據 2021 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民營體檢機構體檢人次占比近僅 17.64%,我們認為由于公立醫院單一醫院僅有 1 家體檢中心,連鎖形式的民營體 檢機構具有相對成本優勢,且套餐價格帶豐富,服務齊全,市占率有望進一步提 升。 5.2.2、金城醫藥:低估的合成生物學公司 金城生物上半年凈利潤率達到了 34.74%。生物方向,公司構建面向“醫藥+大健康” 產品定位的合成生物學研究和產業化平臺,重點包括生物合成和生物酶催化。無 論生物合成還是生物酶催化,底層邏輯都是以生物信息學設計為基礎的基因工程、 代謝工程和酶工程。以化學合成與生物酶催化兩大研發平臺融合,可實現半合成 原料藥或醫藥中間體等。三季度達產的兩個新產品煙堿與 4-AA 即是兩個平臺融 合的成果。生物合成平臺以公司十余年在生物發酵領域的經驗,融合產學研的能 力,構建細胞工廠、代謝通路、微生物發酵和分離純化。繼谷胱甘肽后,近兩年 產業化了腺苷蛋氨酸和蝦青素,前者擴產三季度達產、后者即將進入產業化階段。 煙堿、4-AA、腺苷蛋氨酸和蝦青素的陸續達產,帶來公司中長期業績增長的可持 續性。 頭孢中間體等業務在歐美疫情放開后迅速恢復,體現出公司的產業鏈龍頭地位。 產業鏈延伸到 CDMO 和其他原料藥,繼續支撐平臺發展。頭孢中間體、醫用化工 與 CDMO 板塊收入 11.43 億元(+93.40%),金城醫化、匯海和柯瑞三個子公司凈 利潤 1.72 億元(+277.57%),凈利潤率達 15.06%。醫化板塊后續將繼續延伸 CMDO 和新的高附加值原料如泊沙康唑等增長,并支撐頭孢制劑等業務發展。 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一場生物制造的浪潮將成為持續的大風口,中國將在 這場浪潮中甩開印度等國家。合成生物學是一條新的產業升級之路,醫藥、食品 和農業領域增長最為突出。金城醫藥深耕生物合成十余年,厚積薄發。 5.2.3、普洛藥業:制劑一體化+CDMO推進順利,擾動因素平復未來可期 深耕原料藥三十余年,原料藥+CDMO+制劑綜合發展。公司深耕原料藥中間體業 務三十余年,擁有豐富的產品線,涉及人用藥和獸用藥,其中人用藥包括抗感染類、抗腫瘤類、心腦血管類以及精神類等多個領域。公司堅定執行“做精原料、做 強 CDMO、做優制劑”的戰略規劃,三大業務均發展良好。 近年盈利穩健,短期業績承壓。公司近年來營收凈利增速穩健,CAGR 分別為 13.39%、29.45%。公司 2022 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 75.51 億元,同比增長 18.00%; 歸母凈利 6.57 億元,同比減少 13.76%。公司短期業績承壓,主要是受到原材料大 幅上漲、疫情導致運費上漲等影響,Q3 單季度增速已開始回升,未來隨著這些擾 動因素平復,公司業績整體趨勢向好。 原料藥業務穩定,制劑一體化+CDMO 推進順利。公司原料藥業務穩定,憑借豐 富的產品管線、領先的質量、EHS 管理體系以及突出的技術研發能力,已建立了 獨特的市場競爭優勢。同時,公司主動在集采品種聯動方面進行布局,協助下游 客戶開展制劑品種一致性評價工作,同時不斷優化業務模式,持續提升產品議價 能力。公司原料藥制劑一體化戰略推進順利,積極開展一致性評價共工作,目前 已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共 15 個。2022 年 7 月公司 新增三個品種中選集采,未來隨著集采執行,制劑業務將穩定增長。公司 CDMO 業務發展良好,研發能力以及生產管理體系得到了更多客戶的認可,與客戶之間 的粘性也在進一步增強。公司 CDMO 項目數快速增長,截至 2022H1,項目數同 比增長 62%,CDMO 收入占比也已提升至 18.47%。未來隨著公司產能快速擴張, CDMO 業務板塊增長可期。 5.2.4、華海藥業:產業升級及全球化戰略持續推進,業績拐點明顯 國內特色原料藥龍頭,產業升級及全球化戰略持續推進。公司主營醫藥制劑、原 料藥業務,形成了以心血管類、精神障礙類、神經系統類和抗感染類為主導的產 品系列,與全球 800 多家制藥企業建立了穩定合作關系,產品銷售覆蓋近 100 多 個國家和地區。公司堅持華海特色,持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持續推進制劑 全球化戰略,完善和優化制劑和原料藥兩大產業鏈,深化國際國內兩大銷售體系, 不斷提升研發創新能力,加速生物藥和創新藥領域的發展。 營收穩健增長,業績拐點明顯。公司近年來營收保持穩健增長,從 2015 年的 35 億元增長至 2021 的 66.44 億元,CAGR 達 11.27%。公司 2021 年凈利下滑主要是 因為海外備貨消耗以及人民幣升值,2022 年 Q3 業績拐點明顯,主要是受到美國 禁令解除以及原材料價格趨穩,業務恢復較快。 各業務恢復良好,生物藥研發加速推進。原料藥業務來看,21 年 4 季度開始原料 藥價格趨于穩定,同時公司加大特色原料藥及新產品的推廣力度,進一步深化客 戶合作,原料藥銷售實現快速提升。制劑業務方面,其收入占比不斷提升,2022H1 已達 56.69%。從國內制劑來看,公司積極推進一致性評價工作,2022H1 已獲得 國內制劑注冊生產批件 10 個(涉及 8 個產品)。公司積極參與集采,并借助集采 快速實現新產品上量,隨著未來集采落地,預計國內制劑業務能維持較快的增速。 海外制劑業務來看,公司 ANDA 產品線不斷豐富,禁令解除后獲批速度也加快, 截至 2022H1,當年獲批數達 20 個,累計獲批 87 個,為公司未來業績貢獻起到穩 定支撐作用。此外,公司在生物藥方面加速推進臨床項目研究,加快研發成果向 效益轉化。截止 22H1,在研項目 20 多個,其中 11 個項目在臨床試驗階段。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永泰生物-B(06978): 永泰生物-B 公告及通告 - [其他-業務發展最新情況] 自愿性公告 接獲迪諾侖賽注射液新藥研究申請的受理通知 網頁鏈接 永泰生物-B(06978): 永泰生物-B 公告及通告 - [股東特別大會通告 / 暫停辦理過戶登記手續或更改暫停辦理過戶日期] 股東特別大會通告 網頁鏈接 秋天的兩只小雞: 更多調研錄音、深度研報請關注: "秋天的兩只小雞"。 中藥:行業基本面與政策趨暖,驅動行業估值水平抬升、利潤增速上升。目前中藥行業PEG 估值約為1.92,處于歷史估值中位水平。隨著中醫藥發展列入國家戰略層面,體現出相較于其他賽道更高的政策支持。在支付端的優勢,包括醫保對于中藥飲片和配方顆粒的覆蓋、保留院端對于中藥飲片和配方顆粒的加成比例、中醫醫療機構暫不施行DRGs 等,以及聯盟集采結果也顯示出相較于西藥/器械更溫和的降價幅度。品牌中藥相對白馬中具有消費醫療屬性的同仁堂、片仔癀、愛爾眼科的PEG 估值水平仍偏低;品牌中藥相較于食品飲料、美容護理領域具有更強的消費剛性和進入壁壘,可以享受更高估值水平。2015 年之前中藥處方藥企業盈利主要靠中藥注射劑,醫院限制使用與集采等使得行業盈利能力下滑,估值下降。2018 年底中藥行業PE 估值僅22倍,處于十年的最低值。近幾年,中藥處方藥企業向口服劑型與院外消費擴展,雖整體行業仍處于低位,但優質龍頭已經轉型成功,走向新一輪增長。重點關注品牌中藥,達仁堂、濟川藥業、健民集團、華潤三九、壽仙谷等;處方藥與配方顆粒,中國中藥、紅日藥業等。 醫療器械:從行業滲透率、國產替代化率和集采出清的角度來看投資方向。醫療器械是高基數下快速增長的細分行業,可以按產品特性大致分為低值耗材、高值耗材、體外診斷、醫療設備四大類。體外診斷中的化學發光;高值耗材中的電生理、 骨科關節與運動醫學、冠脈球囊、可降解支架、生物瓣、種植體與生物膜;醫療設備中的肝纖維化與肝脂檢測、PET、軟鏡、硬鏡、基因測序儀等存在較大的投資機遇。重點關注福瑞股份、海泰新光、華大智造、愛康醫療、春立醫療、威高股份、正海生物等。 港股創新藥具有鮮明的高彈性高波動特征。一年左右時間,創新藥公司下跌幅度普遍在80-90%。美聯儲加息進入后階段,生物科技公司對利率的敏感性下降,陸港通的開啟,使得A 與H 股水位能在中期保持相對平衡。港股生物醫藥相較港股整體存在更大的AH 股價比值,A+H 生物醫藥企業平均股價比值為2.05,顯著高于A+H 股的平均股價比值1.34。港股生物醫藥尤其創新藥,具有顯著的配置價值。具體來看,港股重點關注百濟神州、榮昌生物、諾誠健華、康方生物、信達生物、石藥集團、翰森制藥、信立泰、云頂新耀、永泰生物等,A 股觀點關注信立泰、海思科和京新藥業等。 其他板塊:我們更多的從疫情受損程度和行業的未來轉型升級,如合成生物學、CDMO 和全球化等角度至下而上選擇。醫療服務板塊受到疫情影響較大,從疫情修復和估值性價比角度來精選個股。重點關注美年健康、金城醫藥、普洛藥業和華海藥業等。 風險提示:國內疫情發展進程不確定性風險;產業政策導致產品價格下降程度的不確定性風險;全球宏觀經濟走向不確定性的風險。 來源:[財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張文錄/鄒一瑜] 日期:2022-12-06 三期生物: 永泰生物-B(06978)希望24年港股通能歸來 西部老歌: 永泰生物-B(06978)細胞免疫的治療方法一般需要利用患者自身的淋巴細胞進行免疫治療,通常需要采集患者外周血中的淋巴細胞,分離出血細胞進行細胞培養,促使淋巴細胞增殖、激活,形成有活性的效應細胞。效應細胞屬于一種可以直接殺傷腫瘤的自體免疫細胞,將效應細胞輸注到患者體內,可以有效殺傷患者體內的癌細胞,清除患者體內的腫瘤,促進病癥的恢復。另外一種細胞免疫的治療方法是異體的細胞免疫治療,一般是采用親屬或者臍血來源的淋巴細胞,通過在體外進行擴增,利用細胞因子來激活,促使這些細胞分化成有殺傷腫瘤細胞的效應細胞。再將效應細胞輸注到患者體內,可以殺滅體內的癌細胞、細菌以及其他病原體,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 細胞免疫療法是最有發展前景的科學治療方法,目前的放療化療則是傷敵八百自傷一千,不可取。 永泰生物-B(06978): 智通財經APP訊,永泰生物-B(06978)發布公告,公司已接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迪諾侖賽注射液新藥研究的受理通知(受理號:CXSL2200619國)。 迪諾侖賽注射液(原稱CAR-T-19-D2、CAR-T-19-DNR及RC19D2)為針對免疫抑制分子TGF-β,用于治療... 網頁鏈接 永泰生物-B(06978): 永泰生物-B 公告及通告 - [薪酬委員會的職權范圍] 薪酬委員會職權范圍 網頁鏈接 坐標北偏東45: 至今日,年度收益率-13.5%,同期滬深300漲幅-22.01%。 中國登記結算中心10月份新增開戶數80.29萬戶,低于2018年十二月份85萬戶。 滬深300的估值11/1日10.31PE,約等于2018年12/28日10.25PE。 郵儲銀行 本月大事 11/12日,臨時股東大會召開,審議增發事項,通過, 通化東寶 本月大事 11/14日公告 門冬30,門冬50獲藥品注冊證書,可以生產了,它的意義在于二代和三代產品全覆蓋完成, 門冬50是國內首仿, 門冬30是門冬系列銷量最大的, 門冬系列與甘精胰島素銷量約1:1, 天士力 本月大事 購買上市公司永泰生物可轉債和股權, 對于投資,不要一棍子打死,企業今日的成長,來源于昨日的投資,絕大部分的中藥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會遇到瓶頸,都在找出路,云南白藥做日化,賣牙膏。片仔癀做化妝品,廣州白云山做飲料,馬應龍也做化妝品,都在找出路,因此對于小閆總,多些包容,他在投資方面還是不錯的,天境生物回過頭來看,相當成功。 對于這種操作,我們只看閆總在當下時間點買的貴不貴,他的投資值不值。 企業債3億,年化6%利率,這個回報可以,憑閆家在天津的地位,長期借款的利率小于6%可以拿到的,符合條件轉成股份,由永泰生物公司實際控制人擔保,風險較小。 購買股份3.95億,從K線圖看這筆成交應該不貴,理由是港股已經跌至2008年經濟危機時的估值水平,這筆成交發生 在10月底,另一個理由是華潤醫藥集團公司在去年三四季度進入,10%占比,最最最保守價格14.14元/股,高于小閆總的4.38元/股,差價的近10元,選擇相信專業醫療機構給的估值。 對天士力報表影響,在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科目下多出一筆債券3億,在2023年一季報會出現應收利息。 在長期股權投資科目下會出現一筆3.95億的權益法下的股權投資。 對公司利潤表有影響,永泰生物年虧損3.6億,幾乎沒有營業收入,股權占比17.51%(新購買+1.36%(原有)=18.87%✘-3.6億,約0.68億的虧損。 這也是每次給天士力估值時要預留1億-2億利潤空間,你不知道閆總把哪項資產減值,也不知道收購了哪個虧損企業。 結論是這筆收購當下時點看,不貴。 永泰生物-B(06978): 迪諾侖賽注射液新藥研究申請獲受理,永泰生物-B(06978)早盤高開高走,抹除昨日跌幅,最新報4.82港元,漲4.56%,成交額70.28萬港元。 據公告,公司已接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迪諾侖賽注射液新藥研究的受理通知。 迪諾侖賽注射液(原稱CAR-T... 網頁鏈接 永泰生物-B(06978): 永泰生物-B 通函 - [發行可轉換證券] 建議根據特別授權發行可換股債券 及 股東特別大會通告 網頁鏈接 西部老歌: 永泰生物-B(06978)今天正式入駐永泰,靜待花開時。 永泰生物-B(06978): 永泰生物-B 月報表 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一月三十日止月份之股份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網頁鏈接 三期生物: 永泰生物-B(06978)@西部老歌 大佬不來扯扯,永泰連交易量也沒有,新聞也沒有啊 永泰生物-B(06978): 永泰生物-B 委任代表表格 將於2023年1月11日舉行的股東特別大會適用的代表委任表格 網頁鏈接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溶瘤病毒行業發展狀況及前景-母嬰保健心得】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