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速傳動(00658):中國高速傳動月報表:嬰幼兒教育

時間:2023-12-13 18:04:33 作者:嬰幼兒教育 熱度:嬰幼兒教育
嬰幼兒教育描述::中國高速傳動(00658): 中國高速傳動 月報表 截至二零二二年九月三十日止月份之股份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網頁鏈接 用戶1191579772: 作為風機高技術壁壘一環的風電軸承,背靠行業大風口和國產化率推動,即將啟動一波屬于自己的行情。 縱觀過去多年的風電裝機量,一直受著國家電價補貼和棄風率的影響。然而,當前陸風、海風國家電補已退坡,消納問題得以緩解,機組大型化加速風機降本,“十四五”期間風電行業有望迎來高速增長。 機構預測,陸上風電將從2022年的45GW增長到2025年的85GW,年均復合增速24%;海上風電從2022年的6.5GW增長至2025年的18GW,年均復合增速高達40%;由于風機大型化降本效應突出,國內風機設備產值在1700-2000億元之間波動。 其中高端產品依舊嚴重依賴進口的風電軸承,在國內企業不斷技術攻克下,正展開著國產化替代進程。 什么是風電軸承? 中國已形成較為完備的風電設備配套產業鏈,零部件國產化率達到95%以上,國產難度化較高的有兩大部件,一個是控制系統,另一個便是軸承。 軸承是用途較為廣泛的機械設備零部件,主要作用是支撐旋轉軸或其它運動體,引導轉動或移動運動并承受由軸或軸上零件傳遞而來的載荷。軸承根據工作時運轉的軸與軸承座之間的摩擦性質,可分為滑動軸承和滾動軸承兩類,其中滾動軸承是軸承工業的主要產品,通常所說的軸承,一般指滾動軸承。 軸承的主機配套類型較多,風電軸承是其中一類,在下游應用領域中,汽車領域應用占比為40%,電工軸承占比15%,機床軸承占比10%,工程機械軸承占比7%,風電軸承是第五大類別,約占軸承總需求量的6%。 資料來源:中華軸承網 由于風電工況惡劣,對軸承的可靠性要求較高,因此風電軸承相較其他應用領域具有更高的技術復雜度。 以雙饋式風機為例,風電軸承主要分變槳、偏航軸承和傳動系統軸承(主軸、齒輪箱及電機軸承)兩大類,每臺風力發電機內各類軸承配套數量為主軸軸承1-2個(小兆瓦用1個,大兆瓦用2個)、偏航軸承1個、變槳軸承3個、發電機軸承1套和齒輪箱軸承1套。 資料來源:中國軸承工業協會 風電軸承的關鍵技術主要體現在設計、材料、防腐和密封等方面,主軸軸承和齒輪箱軸承還需進行高精度加工,偏航、變槳軸承則需要解決好游隙設計和磨削加工滾道技術等。 風電產業鏈可以劃分為上游原材料供應商與零部件生產商、中游風電整機制造商、下游風電運營商,風機軸承處于風電產業鏈的中游,占風力發電機組原材成本約7%左右,為高價值量零件,僅次于葉片,齒輪箱與發電機。 據三一重能招股書數據,2020年三一重能風力發電機產品軸承單瓦價值量為0.14元,僅次于葉片、齒輪箱與發電機;此外,軸承環節由于其技術含量較高,毛利率高達30%,僅次于變頻器與主軸。 不過,國內風電軸承市場的高端產品,依舊高度依賴進口。 高端依賴進口是當下現狀 作為軸承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我們,并非軸承強國。 從需求端看,全球軸承行業每年總需求約為0.8-1萬億元,其中歐洲約占25%,美洲占20%,亞洲已占到全球的50%。中國目前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軸承消費市場,占比超過30%。 我國軸承工業已形成一整套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已經邁入軸承工業大國行列,位列世界第三。我國雖已是世界軸承生產大國,但還不是世界軸承生產強國,我國軸承行業的產業結構、研發能力、技術水平、產品質量、效率效益都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雖然風電軸承的結構并不復雜,但風機裝在百米高空,經受低溫、濕熱、風沙、鹽霧等惡劣環境,壽命要求達到25-30年,因此對設備精度、壽命和可靠性、穩定性的要求極高,其中主軸軸承的產品歷史表現在客戶開拓中十分重要,風電軸承準入認證非常嚴格,驗證周期長,后期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損失巨大。 目前全球軸承市場幾乎被瑞典、德國、日本、美國四個國家的八家大型軸承企業壟斷,其中瑞典SKF是全球最大的軸承廠商。高端軸承市場更是被上述企業所壟斷,我國目前主要占據軸承行業的中低端市場,本土廠商市場占有率僅20%。 近五年我國軸承出口總金額已超過進口總金額,但出口單價顯著低于進口單價,形成了“低端出口,高端進口”的整體局面。 不過隨著國內企業技術不斷追趕,風電軸承行業正在進行國產替代演化。 資料來源:中國軸承工業協會 高端產品持續放量 國產替代同步上演 風機大型化趨勢,將持續推升風電軸承高端產品需求。 隨風機功率增加,軸承規格提高,技術難度提升,除此以外,變槳控制技術也有望迎來革新。 由于風機功率增加,直接帶來葉片長度、掃風面積和垂直高度差的增加,進而導致風輪面內載荷不平衡,目前多數機組葉片槳距調節方式為統一變槳控制,難以適應這一趨勢,未來獨立變槳技術有望逐步成為市場主流。 獨立變槳系統對軸承承載力的要求會更高,獨立變槳軸承的結構也將從單排、雙排、球軸承向承載力更強的三排圓柱滾子軸承轉變,單套價值量有所提升,驅動變槳軸承市場擴容。 此背景下,拿下高端軸承產品的企業才能在未來趨勢中迎來高速發展。 目前國內部分廠家能夠生產風電軸承,主要集中在2MW及以下風電軸承,對于3MW及以上風電軸承,由于技術難度高,國內生產還處于起步階段。不過本土企業在大功率風機主軸軸承領域的技術追趕從未停止,和國外八大品牌的技術差距也在不斷縮小。 我國風電軸承廠商均可生產偏航變槳軸承,部分企業如瓦軸、洛軸、新強聯等具備制造主軸軸承和齒輪箱軸承的能力。行業主要廠商包括瓦軸、洛軸、新強聯、天馬軸承、京冶軸承、大冶軸承等,主要占據小功率市場。 獨立變槳已經在大風機上逐步應用,具有獨立變槳軸承生產能力的廠商較少,包括新強聯、成都天馬、恒潤股份等少數廠家,未來隨著獨立變槳的推廣應用,提前布局獨立變槳軸承的國內領先廠商最為受益。 新強聯2019年率先成功研制了三排圓柱滾子獨立變槳軸承,實現批量生產,主要客戶包括遠景能源、明陽智能等;成都天馬對獨立變槳軸承的研發布局也較早,目前已經形成批量出貨,主要客戶包括GE、維斯塔斯等;恒潤股份定增募投項目陸續投產,逐步具備批量供應獨立變槳軸承的能力。 機構預測,國產風電軸承行業市場空間預計將在2025年超過250億。 目前我國主軸軸承和偏航變槳軸承還有很大比例以來外資企業生產供應,假設國內市場全部由國產品牌供應,風機大型化后按照陸上風機主軸軸承價值量占比3%,偏變軸承占比3%、海上風機主軸軸承價值量占比4%,偏變軸承占比3%;2025年國內風電市場國產主軸軸承市場空間達到37億元,偏航變槳軸承50億元。 目前我國以中國高速傳動為代表的先進齒輪箱企業已經實現對海外陸上風機市場的高比例覆蓋,按照齒輪箱軸承占齒輪箱成本比例三分之一,齒輪箱占風機成本20-25%估算,2025年國產齒輪箱軸承市場規模可達到165億元。 整個國產風電軸承行業市場空間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253億元,較2021年增長24.63%。 未來智庫: (報告出品方:東方證券) 去年底,我們于 2021 年 11 月發布的《有色行業 2022 年度策略:鋰鎳先行、銅鋁后繼》中指出, 新能源金屬在上半年景氣度優于工業金屬,鋰鎳在 2022 年上半年繼續進攻。從 2021 年底至 2022 年 6 月 6 日,碳酸鋰、倫鎳、倫銅、倫鋁漲幅分別為 69%、41%、0%、-2%,驗證了我們 的預判。2022 年 6 月 14 日,在展望 22 年下半年的有色鋼鐵板塊時,我們指出由于全球庫存周 期已接近頂點,后續有色金屬β端或整體承壓,因此更看好景氣度向上的新材料加工企業,挖掘 優質α、β端鋰鋁鋼機會好于銅鎳。自發布報告日 6 月 14 日至 11 月 18 日,碳酸鋰價格上漲 21.26%,氫氧化鋰價格上漲 19.79%,而倫銅價格下跌 13.13%,倫鋁價格下跌 8.46%,倫鎳價 格下跌 2.55%,預判再次得到應驗。 站在 2022 年底展望 2023 年,經濟周期和金融周期相互交織,疫情走向尚未明確,那么該如何看 待 2023 年的有色鋼鐵板塊的投資機會?下面我們將展開詳盡闡述。 2.1 當下:中國領先美國進入主動去庫階段 2022 年以來全球經濟景氣程度持續放緩,歐元區 PMI 降幅明顯。2022 年 3 季度,摩根大通全球 綜合 PMI 環比下降 2.1PCT,降至 49.9%。美國、歐元區、日本 3 季度制造業 PMI 均值環比均出 現下降,特別是歐元區的降幅較明顯,連續三個月低于榮枯線。 從經濟短周期(庫存周期或基欽周期)看,2022 年中美已相繼進入需求下行周期(對應被動累 庫、主動去庫階段),其中中國更為領先;從金融周期看,歐美央行尚處于加息周期中。 通過復盤金融危機后中美庫存周期、金融周期的歷史走勢,當前階段類似于 2018 年美國大幅加 息走到尾聲的階段,具體可類比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2 月階段。從庫存周期來看,2018 年底 中國由被動補庫過渡到主動去庫階段,美國處于被動補庫階段。對比當前情況,2022 年初,庫存 周期變化特點不甚明顯,但是到了 2022 年 3-4 月之后,庫存周期再次進入到被動補庫存階段; 美國也自 2022 年初開始進入被動補庫階段。從金融周期看,我們錨定美聯儲加息周期,2018 年 9 月已接近當時加息尾聲,而當前利率期貨隱含的加息路徑表明,美聯儲或在 23 年 6 月停止加息。 2.2 復盤:現階段可類比 2018 年 10-11 月階段 基于庫存周期與金融周期,我們將 2018/9-2020/2 劃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 (1)2018/9-2018/12,加息中后段&需求下行:美聯儲加息進程進入中后段,中美均進入被動累 庫階段; (2)2019/1-2019/7,加息停止:美聯儲停止加息,但并沒有從帶來庫存周期的立刻轉向,該階 段庫存表現以主動去庫為主,中美仍處于需求下行階段; (3)2019/8-2020/02,降息周期:美聯儲開始降息,美處于主動去庫階段,中國盡管在該階段 前期也處于主動去庫,但在 2019 年 10 月前后至 2020 年 2 月顯示出被動去庫跡象,這一跡象被 疫情打亂,隨即我國又進入被動累庫階段。 上述三個階段權益、工業金屬、貴金屬的表現: (1)第一階段:在加息中后段。受金融屬性的壓制,商品市場中銅鋁鋅工業金屬表現偏弱,黃 金因加息中后期美經濟增長動能趨弱而表現偏強;權益市場端,黃金上漲并未能帶動貴金屬權益 板塊的抬升,反而α端(以申萬金屬新材料板塊表征)和β端(以申萬工業金屬板塊表征)的權 益端領先于降息的停止迎來顯著反彈,幅度在 10%以上,整體上貴金屬相對α、β權益存在累計 超額收益。 (2)第二階段:加息停止后。金融壓制解除,商品市場中銅鋁鋅工業金屬滯后于第一階段權益 端開始反彈,但由于此階段需求仍在下行階段,基本面不足以支撐趨勢性上行,在第二階段后期 又明顯回落,而黃金走勢相反,第二階段前期處于平臺期,而伴隨美經濟的實際走弱以及降息預 期的來臨,后期重拾上升態勢;權益端,貴金屬表現整體滯后于黃金表現,前期開始反映黃金價 格中樞的抬升,后期略有回調,而α端和β端整體偏弱,在后期領先于降息的實際發生率先反彈, 整體上貴金屬和α相對β權益存在累計超額收益,貴金屬累計超額收益更大,α累計超額收益集 中在第二階段前期釋放。 (3)第三階段:進入降息周期。此階段前期仍處主動去庫,后期降息對庫存的效果顯現帶動商 品和權益基本面走強。商品端,工業金屬前弱后強,黃金偏弱;權益端,貴金屬、α端和β端前 弱后強,整體上貴金屬和α相對β權益存在累計超額收益,α累計超額收益更大,但集中在第三 階段前期釋放。 2.3 預判:下一輪需求上行周期啟動或在 2023Q3-2024Q2 結合 2018 年走勢與當下我國庫存周期領先海外所處的被動補庫階段,加上防疫政策適當地調整, 國內有望于 2023 年下半年領先海外反彈,經濟先行復蘇。我們預計在當下至 2023 年中期,伴隨 著海外經濟修復的高峰度過,在美聯儲不斷加息的壓力下,經濟增速將逐步放緩,而待加息停止 后,國內庫存周期有望在第三階段開始轉向。我們將現階段至 2023 年全年劃分為三階段進行預 測,根據 2018 年底以及具體當下走勢預判,現階段至明年 2023 年三個階段工業金屬、貴金屬的 表現: 第一階段,即加息中后段,流動性和基本面雙重壓制。此階段商品中,工業金屬整體偏弱,黃金 受加息節奏放緩的預期而逐漸抬升。 現階段銅價出現大幅上升,走勢與 2018 年底、2006 年中的反彈行情類似。2018 年底和 2006 年 中已處于實際的加息末期,但當時身在其中的市場隱含預期是加息幅度會更高、持續時間會更長, 這對工業金屬形成壓制。這一預期在最后一次加息前后出現反轉時,兩次銅價均迎來明顯反彈, 但后期基本面定價占據主導因素,銅價反彈后也均出現了回落。當前階段與之類似,11 月 10 日, 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美國 10 月 CPI 同比上漲 7.7%,低于市場預期的 7.9%,較前值的 8.2%大幅 回落,根據 2022 年 11 月 14 日東方證券投資策略定期報告《政策預期改善推動市場向上》中的 點評,當日美股市場大漲,預示著美聯儲可能會逐步降低加息力度,盡管加息幅度的收窄并不改 變美國通脹壓力高企和經濟衰退的概率,但 10 月份通脹低于預期的積極信號是市場情緒由悲觀 轉為樂觀的決定性轉折點。 第二階段,即加息停止,利率進入平臺期,基本面占據定價主導因素。由于加息結束后,由于工 業金屬金融屬性壓制解除,工業金屬預計會先迎來上漲,但由于加息停止也意味著經濟景氣存在 隱憂,商品定價回歸基本面后或尚不足以支撐趨勢性上漲,此輪上漲或只是短暫的反彈行情,黃 金在經濟實質性走弱后再度上行。 第三階段,即降息開始,金融屬性在定價權重中逐漸提升。銅等工業金屬由于降息初期經濟基本 面仍偏弱持續筑底,在后期降息效果以及金融屬性在定價權重的提升,或正式開啟新一輪上行周 期。 若無明顯政策刺激庫存周期加速演繹,β端或在 2023Q3-2024Q2 迎來趨勢性上漲機會。由于當 前整體處于經濟下行周期,而美聯儲相機抉擇的決策機制意味著需求下行轉向的時間點或滯后于加息,甚至降息的時間點,根據當前利率期貨隱含的加息路徑,預計美聯儲或在 6 月停止加息, 即開始進入第二階段,在 7 月或開啟降息,進入第三階段。庫存表現或在第三階段開始轉向,復 盤歷史庫存周期持續時長,庫存周期短則持續 34 個月,長則持續 52 個月,中美自 2020Q2-Q3 進入本輪庫存周期上行階段,這意味下一輪庫存周期上行的啟動或在 2023Q3-2024Q2,屆時β 端才有望迎來趨勢性上漲機會。 現階段,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我們堅持撥云見日,在不確定中尋找最具確定性的趨勢。二 十大報告全篇 29 次提及“國家安全”,91 次提及“安全”,為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黨中央 清晰地闡明了我國對“國家安全”的重視。“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 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以經濟安全 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通讀二十大報告,我們將黨中央的判斷與有色鋼鐵 板塊結合,圍繞關鍵詞“國家安全”進行深入挖掘,延伸出國防安全(軍工)、資源安全、能源 安全三條支線;圍繞“內需發力” 延伸出能源基建、機械裝備兩條支線;結合這五條支線我們梳 理出高溫合金、鉑族金屬回收、火電用鋼管、高端不銹鋼管、涂炭鋁箔、軟磁粉芯、風電用鋼、 汽車連接器,我們認為這 8 條賽道為明年較有機會的子行業。 3.1 新能源:戰略地位顯要,風光儲及新能源汽車材料需求亮 點頗多 3.1.1 新能源是保障能源安全、帶動產業升級的重要發展方向 構建結構多元的現代能源體系,有利于提升整體國家安全水平。能源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 組成部分,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保障。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總量已經躍居世界首位,但能源 的資源稟賦卻極不平衡。據 IEA 數據,2021 年我國總發電量達 725,846 十億瓦時,其中燃煤發 電占比 67%,發電能源結構有待優化。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實現“碳達峰碳中 和”的基礎,而新型電力系統是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型電力系統中,要逐步實現可再生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而且要以化石能源效能為目標控制能源總量,以電力 體制改革為動力,推動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加快構建結構多元、供應穩定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 有利于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突發事件,提升整體國家安全水平。 在能源革命的趨勢中搶占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帶動產業升級。另一方面,能源新技術與現代 信息、材料和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太陽能、風能、新能源汽車技術不斷成熟,大規模儲能、 氫燃料電池、第四代核電等技術有望突破,能源利用新模式、新業態、新產品日益豐富,將帶來 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深刻變化。各國紛紛搶占能源技術進步先機,謀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競爭制高點。立足我國國情,有必要緊跟國際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以綠色低碳為方向,分類推 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并同其他領域高新技術緊密結合,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 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 3.1.2 電池鋁箔廠商延伸涂碳鋁箔業務,提升磷酸鐵鋰電池性能 隨著“雙碳”戰略深入,清潔能源發展受政策鼓勵。2021 年底,國務院印發《2030 年前碳達峰 行動方案》,要求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初步建立安全高效的清潔低碳能源體系。今年政府 工作報告再次明確提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進能源低碳轉型,提升電網對可再生 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隨著“雙碳”戰略的深入實施,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的發展受到政策鼓 勵,在電力系統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風電和光伏整體面臨較大消納壓力,部分地區棄風、棄光問題比較嚴重。電力系統正在經歷從傳 統能源向新能源轉型的過程,光伏和風電裝機量在總裝機中的比例正逐年提升。現階段較高比例 的棄風棄光,以及未來電網對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并網消納的調節問題是我國電力行業面臨的 重大挑戰。2022 年 1-8 月,全國棄光率為 1.9%,比 2021 年全年低 0.1 pct;同期全國棄風率為 3.7%,比 2021 年全年高 0.6 pct,風電面臨更大的消納壓力。分地區來看,部分西北部省份的棄 風、棄光問題依舊比較嚴重,2022 年 1-8 月青海的棄風率和棄光率分別為 6.7%、10.5%,蒙西 地區的棄風率和棄光率分別為 9.3%、2.9%,新疆的棄風率達 5.5%,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推動新能源電力負荷平衡,儲能作用重要。2021 年 7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 發的《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 2025 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目前已有超 20 個省份要求或建議新能源電 站配置儲能,配置比例基本不低于 10%,其中河南、陜西部分要求達到 20%。配置時間大部分為 2 小時。在以新能源為主體的電力系統負荷平衡方面,儲能將發揮重要作用。 在新型儲能中,鋰離子電池的功率占比達 89.7%。截至 2021 年年底,中國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 累計裝機規模 46.1GW,占全球市場總規模的 22%;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計裝機規模最大,達 39.8GW,占比 86.3%。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到 5729.7MW,占我國儲能總裝機容量的 12.5%;新型儲能中,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裝機占比達 89.7%。 磷酸鐵鋰電池安全性高,2021 年我國 98.5%儲能鋰電池出貨量采取磷酸鐵鋰路線。三元鋰離子 電池一般是指使用鋰鎳鈷錳三元材料為正極材料的電池,具有容量高、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循 環性能好、寬溫性能好、倍率高的特點。但制作三元鋰的原材料中,鈷金屬有毒,離子電池分解 時產生氧氣,安全性不好管理等,在儲能調頻應用中業界有疑慮。磷酸鐵鋰電池是各種二次電池 中產業鏈發展最為成熟的一種,也是最具潛力的一種先進儲能電池。具有工作電壓高、能量密度 較大、循環壽命足夠長、自放電率小、無記憶效應、綠色環保等一系列優點,并且支持無級擴展, 適合于大規模電能儲存,在可再生能源發電安全并網、電網調峰調頻、分布式電站和 UPS 電源 等領域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據 GGII 數據,2021 年中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 48GWh,磷酸鐵鋰 路線占比約 98.5%。 相較于空白鋁箔,涂炭鋁箔提高了正極片的導電性,能夠降低電池內阻。磷酸鐵鋰本身的導電性 較差,與光鋁箔之間缺少一個傳輸電子的橋梁。在鋁箔表面進行涂碳處理后,涂碳層可以起到一 種橋梁的作用,將正極活性物質與鋁箔緊緊地粘結起來,顆粒間相互嵌入,從而提高了正極片的 導電性,最終降低了電池內阻。此外,涂碳層可以使鋁箔表面均勻凹凸,增加了電解液中活性物 質與正極集流體之間的接觸面積,從而在大電流快速充放電時,更快的傳遞電子,收集電流,能 夠提高電池倍率充放電性能。 目前涂碳鋁箔的生產還比較分散,電池鋁箔廠商、電池廠商、材料公司都在進行生產。目前,部 分電池廠商會將購入的電池鋁箔進行碳的涂覆,也有一些材料科技公司購入電池鋁箔生產涂碳鋁 箔,還有一些電池鋁箔廠商直接出售涂碳鋁箔,但目前數量較少。 我國電池鋁箔產量高速增長,龍頭企業成功放量,開始將提升產品質量作為新的發展目標。2021 年我國電池鋁箔產量爆發式增長,較 2020 年超過翻倍增長,今年以來漲勢延續,2022H1 電池鋁 箔產量同比增幅達 58%。市場集中度保持在較高水平,2021 年全年 CR5 為 85%,2022 年上半 年 CR5 為 84%,各龍頭企業基本完成了電池鋁箔生產工藝的積累,產品趨于基本穩定,放量成 功,開始將提升產品質量作為新的發展目標。 3.1.3 儲能逆變器要求軟磁粉芯滿足更高的功率、損耗要求 儲能變流器 PCS 承擔雙向可逆的變流任務,是儲能系統接入電網的關鍵設備。儲能變流器 PCS (power conversion system)是儲能系統接入電網的關鍵設備,承擔著變流任務,本質是雙向可 逆的交流/直流變換器,既可以將電網輸出的電能或新能源發電經過儲能變流器變成直流給電池充 電,又可以將電池釋放的能量經儲能變流器變成交流回饋給電網或者給負載供電。已商用的儲能 變流器分為單級式與多級式 2 種結構。多級式結構相比單級式結構增加了 DC-DC 變換器,在電 池與 DC-AC 變換器之間進行電壓等級變換,使得電池的工作電壓可以在較大范圍內變化。儲能 鋰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電池電壓變化范圍較大,所以儲能變流器的直流輸入側應具有適應寬范圍 輸入的特征。 PCS 與光伏逆變器在產品結構上相似,其中包括升壓電感、濾波電感等電子元器件,這些元器件 需要用到軟磁材料。光伏逆變器和儲能變流器中應用的磁元件產品解決方案會有所區別。光伏逆 變器類產品以電感為主,比如升壓電感、逆變電感,電子變壓器主要為輔助變壓器、驅動變壓器 等。儲能變流器中存在兩部分,逆變部分還是以電感為主,第二部分雙向轉換部分以電子變壓器 為主,因此儲能系統中變壓器和電感器的選型會更加多樣。實際上應用于光伏逆變器和儲能變流 器中的變壓器和電感器在應用與設計上基本相同,光伏逆變器與儲能變流器主要在軟件算法與控 制上有所不同,硬件磁性元件的設計原理相同。電子變壓器中大多選用鐵氧體材料,而儲能系統 中應用的功率電感一般則選用磁粉芯。儲能行業的發展推動了上游變壓器和電感器的需求量,以 6kW 儲能變流器為例,粗略估計有 18-20 個變壓器和電感器。 我國的儲能領域以發電側、電源側和電網側的大型儲能系統為主。目前光伏領域開始使用微型逆 變器,往分布式光伏、戶用光伏發展,但在儲能領域仍是以大型的儲能系統為主。在中國 2021 年新增的電化學儲能裝機容量當中,新能源+儲能、電源側輔助服務、電網側儲能的功率規模合 計占比達 96%,比較集中在發電側、電源側和電網側的大型儲能系統。 中國儲能項目整體的功率規模正顯著提升。儲能領域用磁性元器件的功率依然是往大功率方向發 展。從新型儲能規劃在建項目情況來看,以 2021 年為起點中國儲能市場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規模 化發展:2021 年規劃、在建、投運的 865 個、26.3GW 儲能項目中,投運的 100MW 以上的項目 僅 7 個,但規劃在建的 100MW 以上的項目超過 70 個;100MW 以上項目多為獨立儲能/共享儲能 形式,在體量上具備為電網發揮系統級作用的基礎和條件。 隨著儲能電站容量不斷擴大,儲能變流器的功率也隨之升高。目前市場上 PCS 的主流功率包括 200kW、250kW、500kW、630kW,但自 2020 年起已有廠商推出 2-3MW 功率水平的產品。科 陸電子 2020 年 5 月推出業界首個單機功率達 3MW 的儲能變流器,陽光電源現有并網交流輸出功率 3450kVA、3465kVA 級別的 PCS 產品。功率不斷提升,要求電感使用的軟磁材料具有更高 的飽和磁通密度(Bs),體積相對較小的情況下承擔更大的功率。 電感在 PCS 損耗中占一定比例,要求電感使用的軟磁材料的磁芯損耗較低。儲能設備在充放電 時的能量損耗以發熱為主,降低能量損耗、提升儲能效率是提升儲能設備經濟性的主要方式,因 為儲能設備在其他方面的降本空間已經較小了。在某 12kW 額定功率的儲能 PCS 中,滿載時電 感造成的損耗達 121W,占該 PCS 損耗的 38%,不容忽視,要求電感使用的軟磁材料具有較低 的磁芯損耗。 儲能逆變器向大功率、低損耗方向發展,要求電感器中的磁粉芯具有更高 Bs 值(飽和磁通密 度),同時降低損耗,技術和產品實力強的軟磁粉芯企業,如鉑科新材將受益。 3.1.4 新能源汽車高景氣度及高壓化趨勢確定,高端銅合金需求提升 新能源汽車景氣度高,中汽協或上調今年新能源車銷量預期至 650 萬輛。截至 2022 年 10 月, 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達到 527 萬輛,同比去年增長 108.7%,超過 2021 年底中汽協預估的 2022 年 全年銷量 500 萬輛。在這樣的高景氣度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相關零部件受益。 目前高壓化趨勢確定,對連接器提出更高要求。汽車連接器作為汽車重要零部件,位于電纜兩端, 連接導線與適當的配對元件,起著電氣連接和信號傳遞作用。頭部車企均已開始布局 800V 快充 技術,汽車高壓化意味著諸多汽車元器件如連接器、線纜、繼電器、電容、功率半導體等的耐壓 等級需要提升,對連接器所使用的銅合金技術同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產品需要在觸點材料、滅 弧技術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進。 銅材品質是影響接觸件性能的根本因素。由于故障電弧導致的新能源汽車火災比例高達 60%,對 新能源汽車安全帶來巨大威脅,連接器的接觸件材料變得尤為重要,其直接影響連接器接觸件電 接觸的可靠性。故汽車連接器所需銅材被迫向高端化轉型。銅基材料加工壁壘高,純銅、及部分 銅合金的導電性、強度、高溫性能難以兼顧,市場上能夠生產高端銅合金產品的公司有限,市場 集中度較高。 中國電動汽車線束銅材市場規模合計 188 億元,2021-2025 年復合增速 30%。根據本團隊 2022 年初發布的行業報告《新能源汽車用銅知多少?》預測,至 2025 年,中國電動汽車線束銅材市 場規模合計 188 億元,其中高壓線束市場規模 33 億元。據 IDTechEx 數據,每臺電動汽車的低 壓線束需要無氧銅絲 23kg,至 2025 年我國電動汽車的無氧銅絲需求達 21.7 萬噸,市場規模達 155 億元。假設每臺電動汽車的高壓線束分別需要線纜 3.89kg、連接器 0.5kg,至 2025 年,我 國電動汽車的高壓線纜的需求為 3.5 萬噸,高壓連接器的需求為 0.7 萬噸,則高壓線束的市場規 模為 33 億元。中國電動汽車線束銅材市場規模合計 188 億元,2021-2025 年復合增速 30%。 高端銅合金:博威合金作為中國高端銅合金的隱形龍頭,核心競爭力在于技術,自研設備產品的 能力。目前,博威合金產品已經達到能與世界銅加工龍頭維蘭德相競爭的優良特性。從強度、導 電性以及加工性能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對比兩家公司用于汽車連接器的材料,博威合金的各項指 標都略優于維蘭德。 公司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總是不斷在解決問題中誕生新產品。目前公司已經通過自身強大的研 發能力,生產出超過 60 多個牌號的高精度、高性能合金板帶,克服了銅基材料的高壁壘,生產 出既有高強高導特性同時保持優異折彎和抗應力松弛性能的銅基材料。 3.1.5 風電持續大型化,齒輪箱或存供應瓶頸 我國風電裝機高速發展,海上風電增速尤為明顯。近幾年中國風電裝機增長迅速,據 GWEC 數 據,盡管陸上風電在 2021 年補貼退坡后新增裝機容量有所回落,2021 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 16.90GW,同比增長 339.53%,增速創造歷史新高,位居全球第一。2022 年前三季度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僅 1.24GW,主要是由于華東地區受疫情影響比較大,從 2022 年以來的海上 風電項目招投標情況來看,預計未來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增速有望回升。 各省市超預期“十四五”規劃增強了行業發展的確定性。根據國家發改委于 2019 年 5 月 21 日發 布的《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今年海上風電將進入平價時代。根據公開信息不完 全統計,目前已出爐的沿海省市海上風電規劃超過 200GW,打消了此前市場對海上風電增速放 緩的擔憂,為行業發展增強了確定性。 陸上風電通過大型化降本,海風由直驅風機廠商或轉型做半直驅、雙饋風機節約成本,釋放大兆 瓦齒輪箱新增市場。根據伍德麥肯茲《中國風電整機商風機訂單量排名:2022 年上半年度數據統 計及分析》,陸上風電平均單機容量已經從 2020 年的 3.5MW 擴大到 5.4MW,而 5MW 及以上 陸上風電機組的市場份額也從 2020 年的 5%增長到 2022 年上半年的 83%。海上風電市場表現出 同樣的趨勢。在國家宣布取消海上風電補貼之后,新簽訂單的平均單機容量從 2020 年的 5.7MW 增長到了 8.9MW,且 2022 年上半年,8MW 及以上海上風電機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四分之三。 但海風傳統技術路線,即直驅式風力發電機中稀土永磁昂貴以及體積較大帶來昂貴的吊裝成本, 部分廠商在轉型做雙饋或半直驅風力發電機,例如多年主打直驅式風機多年的金風科技開始轉戰 半直驅風機。直驅式風力發電機中沒有使用齒輪箱組件,雙饋或半直驅風力發電機中使用了齒輪 箱,因此齒輪箱的需求量有望大幅提升。 風電齒輪箱壁壘高,市場集中度高。齒輪箱是風電機組可靠性相對薄弱的環節,要提高齒輪箱使 用壽命,需要對其提出更高的技術要求,如材料的抗彎強度和疲勞強度,熱處理等級不低于 MQ, 齒輪精度在 5 級以上,生產技術難度較高。根據三一重能于 2021 年公告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 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審核問詢函之回復報告》,齒輪箱是風機中技術含量較高的零部件, 在制造環節的工藝、熱處理控制、精密齒形加工等均對制造能力和技術有著很高的要求。三一重 能自 2011 年開始自行研發增速機,因后續未能掌握相關的穩定設計生產能力,2017 年停止自產 并轉為外購成熟技術產品。根據 GWEC 發布的《全球風電齒輪箱供應鏈 2019》,2019 年全球風 電齒輪箱的年產能大約為 75GW,排名前三的風電齒輪箱供應商——中國高速傳動(也稱“南高 齒”)、采埃孚、威能極,合計市占率達 68%,其中南高齒占比 24%。 瞄準大兆瓦風電齒輪箱市場,廣大特材、南方宇航、德力佳三家明年將陸續釋放產能。根據北極 星風力發電網統計,2021 年我國風電齒輪箱約 20 余家,但具備大兆瓦風電齒輪箱生產能力的較 為有限。根據南方宇航披露,截至 2021 年 10 月全國僅兩家大型廠房能生產大兆瓦風電齒輪箱, 其在建的 8 號廠房將是第三家,建成后可日產 6 臺 7MW 風電齒輪箱,或已于 10 月底前“三通 一平”。廣大特材“大型高端裝備用核心精密零部件項目(一期)”項目也是針對大型風電齒輪 箱,預計 23 年將有部分產能釋放。德力佳“二期風電用變速箱”項目將具備年產 1000 臺 6.0 兆 瓦以上風電變速箱的生產能力,預計 23 年 5 月建成。按大兆瓦機型平均單機容量 6.0MW 測算, 上述三個項目可折算成 27GW 大兆瓦風電齒輪箱產能。 在風力發電機大型化的趨勢下,需求量有望提升,風電大型齒輪箱供應瓶頸凸顯,廣大特材或將 受益。假設德力佳和廣大特材 23 年產能釋放一半,對應新增產能約 9GW。需求端,根據東方證 券新能源產業鏈組的預測,預計 22-23 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 50、79GW,其中陸上為 45、67GW。 根據 21-22 年已確認訂單的陸上單機容量占比(傳導至零部件廠商假設滯后一年),預計 22-23 年陸上風電 6.0MW 以上占比分別為 10%、40%,其中直驅機型滲透率維持約 30%,海上風電裝 機 中假設 50% 為 半 直 驅 。 預 計 大 兆 瓦 齒 輪 箱 22-23 年 需 求 量 分 別 為 6GW(10%X45X70%+5X50%)、25GW(40%*67 X70%+12X50%),23 年新增大兆瓦齒輪箱需求 約 19GW,高于新增供給約 9GW。若考慮半直驅對直驅的替代,大兆瓦產能供應將更加緊張。 3.2 傳統能源:戰略地位提升,火電油氣迎來高端化轉型 3.2.1 煤炭為優勢資源稟賦, “能源安全”下煤電高質量重啟 近一年,國家頻繁提及能源安全問題,傳統能源的地位上升為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地位。國家發 改委提出,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傳統能源的逐步退出必須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 代的基礎上,堅持先立后破,實現安全降碳。二十大也提及,“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 潔高效利用,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統籌水電開 發和生態保護,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確保能源安全。”能源安 全問題如今已經成為當今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加強煤炭高效轉型已經具有確定性。 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被提為今年能源發展首要任務,22 年煤電核準明顯反彈,22Q3 單季度核 準和開工均超 25GW。由于風電、光伏等不可控能源在電網中占比逐年增長,發電側負荷波動變 大。另一方面,工業用電增長放緩而居民用電則保持快速增長,用電側負荷的波動性也更大,因 此靈活調節電源建設十分必要。尤其是經歷了 2021 年下半年煤炭和電力的短缺,全國半數以上 省份被迫實行拉閘限電。能源轉型不能一蹴而就被更加清醒地認識,煤電項目核準也因此在 2022 年迎來明顯反彈。根據北極星電力網不完全統計,2022Q1-Q3 累計核準的煤電裝機量約 48GW, 累計開工量約 56GW。 若 22Q4 核準與 Q3 持平,22 年全年煤電核準量將近 80GW,考慮從核準到裝機 1-2 年周期, 23-24 年新增裝機量或遠超“十三五”以及 2021 雙碳元年水平。 但與上一輪火電高峰不同之處在于,此次火電建設是基于“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超臨界及超超 臨界高效鍋爐將占據新增裝機的主導地位,并帶動高端鍋爐用管需求提升。國家近兩年在不斷出 臺針對能源安全的支持性政策期間,也不斷推出規范類政策,要求燃煤清潔高效開發轉化利用, 提升大容量、大參數、低污染的煤電機組占煤電裝機比例。超超臨界發電技術是目前國際上最先 進燃煤發電技術,是火力發電機組實現環保、高效發電最有效的途徑。 需求端:根據盛德鑫泰投資者交流紀要顯示,每 GW 小口徑鋼管大概在 8000-9000 噸,其中 T91、 T92 大概在 800-1000 噸左右,不銹鋼加超級不銹鋼大概在 800-1000 噸左右,這兩類屬于高等級 材料。按 22Q1-Q3 的核準和開工數據趨勢,若 23 年開工量達 80GW 且均為超臨界及超超臨界鍋 爐,則新建火電市場對應高合金鋼和超級不銹鋼需求量均約為 6.4-8 萬噸,或為近 15 年需求之最。 供給端:超臨界及超超臨界中 T91、T92 高合金鋼,以及超級不銹鋼等高等級材料由于準入門檻 較高、制造難度大,參與者相對較少。在高合金鋼領域,供應商主要有盛德鑫泰、常寶股份等; 在超級不銹鋼領域,供應商主要有盛德鑫泰、武進不銹、太鋼不銹等,并且超級不銹鋼還存在較 大國產化提升空間,2017-2021 年我國不銹鋼鍋爐進口量在 1-3 萬噸(除 2020 年),進口單噸 約高出國內 2 萬元/噸。在高效火電占主導、火電新建重啟,以及國內鼓勵內循環的背景下,能快 速釋放高端產能者將充分受益。 23 年供應增量或不敵需求增量,提升高等級材料價格彈性,盛德鑫泰率先擴產有望迎來量價齊升。 23 年超級不銹鋼和高合金鋼增量主要來自盛德鑫泰,考慮其 23Q2 滿負荷,預計超級不銹鋼全年實際增量產能約在 2-3 萬噸,對應超超臨界鍋爐容量在 20-30GW。由于火電機組從核準到電站鍋 爐小口徑管交付至少半年,22 年 Q3 核準量大幅提升或體現在電站鍋爐管 23 年的交付上,超級 不銹鋼 23 年需求增量或在 3 萬噸以上,對應超超臨界鍋爐容量 30-40GW。可見高等級材料的供 需格局在 23 年將明顯改善,甚至逆轉,或帶動產品毛利率提升,其中盛德鑫泰有望量價齊升。 3.2.2 油氣進入新一輪高景氣度,高等級工業不銹鋼管企業將受益 傳統能源方面,在能源安全保障需求下,我國及海外對傳統能源重視度均大幅提升,油氣用不銹 鋼管、石油化工催化劑、煤化工催化劑有望迎來景氣上行階段。2022 年全球主要油氣企業資本 開支同比增長約 22%,全球或將邁入新一輪的油氣開發景氣周期。參考 Bloomberg 一致性數據 預測,預計 2022 全球油氣類資產開發類資本開支增速將達到 22.2%,23 年增速也將達到 7.1%, 全球或將邁入新一輪的油氣開發景氣周期。從國內來看,今年上半年,中石化、中石油資本開支 增速全面提升至兩位數以上。 我國不銹鋼管產能較為充裕,2020 年產量逾 360 萬噸,凈出口規模近 40 萬噸。根據中國冶金報 統計,2020 年我國不銹鋼管總產量約 363 萬噸,其中無縫管為 126.1 萬噸,焊接管約 236.5 萬 噸。根據海關數據統計,2020 年中國不銹鋼管呈凈出口,進口量為 4.9 萬噸,出口量為 44.3 萬 噸,其中,不銹無縫管進口量為 2.9 萬噸,出口量為 20.6 萬噸;不銹焊管進口量為 2.0 萬噸,出 口量為 23.7 萬噸。 久立特材、武進不銹為我國工業用不銹鋼管行業第一梯隊企業,2012-2019 年 ROE 與石油天然 氣資本開支增速趨勢一致。根據不銹鋼分會專家李天寶教授“我國不銹鋼管發展的回顧與展望” 的報告,2016 年我國不銹鋼無縫管和焊接管產量分別約為 68、116 萬噸,其中工業用焊接管產 量約 33 萬噸,以及久立特材可轉債募集說明書中披露 2016 年我國工業用不銹鋼管產量約為 84 萬噸,可推測 2016 年工業用不銹鋼無縫管產量約為 51 萬噸。根據中國冶金報,2020 不銹鋼焊 管用于工業領域的約為 46.5 萬噸,假設 2016-2020 年工業用不銹鋼無縫管增速與不銹鋼焊管一 致,則 2020 年我國工業用不銹鋼管產量約 118 萬噸,久立特材、武進不銹當年市占率分別為 9.8%、7.5%。2021 年久立特材、武進不銹石油化工天然氣營收占比分別達 57%、56%,其盈利 能力與油氣資本開支息息相關,2012-2019 年兩家企業加權 ROE 與油氣資本開支增速趨勢一致, 2020 和 2021 年分別受疫情擾動海外供應鏈、出口退稅取消的影響有所脫節。 久立特材是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端材料技術企業,不僅將受益于油氣上游資本開支上行,同時在 我國核電領域、海外油氣領域用不銹鋼管市場相對國內同行一騎絕塵。除此之外,公司的鎳基合 金、核電蒸發器 U 型管等高附加值產品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久立特材開發的鎳基合金油井在 2011 年就已有應用,隨著新產線的投產以及產品實際應用長時間驗證,其在全球市占率有望提升; 公司還是國內唯二具備三代堆 U 形傳熱管生產資質的企業,并在四代新型核電用管通過鑒定,多 項高端核電用管已成功應用,具備較強的訂單獲取實力。 3.3 軍工:國防地位提升,高溫合金賽道受益 當今國家安全越來越受重視,軍工地位顯著提升。二十大報告全文 29 次提及“國家安全”,91 次提及“安全”,十二節全篇強調“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局面”, 對于未來制造業發展方向明確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 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在這樣的背景下, 回顧過去 10 年中國國防支出,每年均呈現增長態勢,且同比增速不低于 4.9%,2022 年全國財 政安排國防支出預算 14760.81 億元(其中,中央本級安排 14504.50 億元),比上年預算執行數 增長 7.1%。對比中美的國防支出占 GDP 的比重,中國國防占比是顯著低于美國的國防占比, 2017-2021 年美國國防費用占 GDP 分別為 3.07%、3.07%、3.2%、3.41%、3.32%,而中國國防 占比僅為 1.25%、1.23%、1.23%、1.27%、1.19%。 軍工需求提速,高溫合金供應出現瓶頸。隨著國防產業快速發展,中國航發、航天科技、航天科 工等大型集團下屬企業需求量顯著提升,并帶動航空航天鍛件企業營收和資本開支快速提升。派 克新材、三角防務、航宇科技、中航重機相關鍛件業務 21 年營收合計達 92.7 億元,較 19 年提 升 65%,21 年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合計達 14.4 億元,較 19 年 提升 190%,這直接帶動對高溫合金、鈦材等原材料的需求。以航宇科技為例,撫順特鋼 17- 20H1 為其第一大供應商,根據航宇科技 21 年 5 月《發行人及保薦機構關于發行注冊環節反饋意 見落實函的回復意見》, 由于供應商缺口自 2020 年下半年進一步擴大,其向材料供應商訂貨從 提前 4 個月擴大至提前至 7 個月。 供給格局穩定,撫順特鋼遙遙領先。高溫合金具有制造難度大、質量穩定性要求高、驗證周期長 的特點,對應高溫合金行業技術、經驗和時間三大壁壘,其中技術是門檻、經驗和時間才是將技 術實力轉化為經濟成果的必要法寶,而這個是無法加速的,因此高溫合金領域先發者優勢明顯, 后進入者難以動搖頭部企業地位。而新進入者尚在起步階段,難以對頭部企業構成威脅,如西部 超導、隆達股份、廣大特材自 2014-2016 年開始高溫合金研制,到 2021 年才開始形成一定銷售 規模,2021 年三家變形高溫合金銷量分別為 503、540、400 噸,并且覆蓋牌號種類較為有限。 隆達股份主要集中試制行業內重要牌號如 GH4169、GH3033、GH2132、GH4142 等,投產進度 與西部超導相當,西部超導截至 21 年中突破了 10 余個牌號高溫合金的批量生產,但遠小于業內 撫順特鋼、鋼研高納上百個牌號。 高溫合金“雄獅蘇醒”,撫順特鋼產能釋放在即。撫順特鋼為我國高溫合金及特殊鋼領域龍頭企 業,其中高溫合金在我國國防建設領域市占率超 80%,超高強、不銹鋼在我國航空航天市場的占 有率分別在 90%、40%以上。撫順特鋼由于之前受債務重組拖累,資本開支自 2021 年才實現高 增,但擴張魄力十足,2020-2022 年累計披露項目投資總額達 26.6 億元,其中用于高溫合金、高 強鋼等高端產品的核心設備真空感應爐將新增 5 臺,涵蓋 1 臺 0.2kg、1 臺 1kg、2 臺 12 噸、1 噸 30 噸,項目投產后真空感應爐容量將新增 55.2 噸,較 2020 底的不到 50 噸容量翻倍,這將帶 動公司高溫合金和超高強鋼等特冶產品產能提升,緊追下游投資步伐。 3.4 資源:新材料行業步入高質量發展期,鉑族金屬戰略價值 凸顯 十四五期間我國新材料行業或步入高質量發展期,鉑族金屬戰略價值日益凸顯。得益于其獨特的 催化性能,及高熔點和耐腐蝕性等性能,鉑族金屬在諸多領域擁有著廣泛甚至出乎意料的獨特應 用,成為促進科技發展的重要系列金屬材料,被譽為“工業維生素”,面對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 凸顯的國際形勢,科技和消費的內循環成為關鍵。其中,與能源安全、低碳、高效利用息息相關 的鉑族金屬將有著遠大的應用前景和市場前景。國內鉑族金屬需求量較大,但目前主要依賴進口, 對外依存度極高,據《我國鉑族金屬產業現狀及戰略儲備研究》一文介紹,2020 年中國鉑族金屬 中鉑對外依存度高達 90%,鈀和銠也分別達到了 70%和 80%。 由于我國鉑族金屬儲量極少,預計二次資源回收是現階段我國增強資源自給能力的主要方向。全 球鉑族金屬礦儲量有限,且主要分布于南非、俄羅斯和美國等國家,我國鉑族類金屬儲量較低, 品位較差,產量占比也極低。2017-2021 年,全球鉑金屬產量穩定于 180-190 噸之間,其中南非 占比高達 74%。俄羅斯占比 10%。鈀金產量穩定于 200 噸左右,其中俄羅斯、南非、北美、津 巴布韋 2021 年產量占比分別為 40%、39%、13%、6%。據《中國鉑鈀年鑒 2022》,進口及回 收再生為國內鉑鈀供應的主要來源,2021 年,我國礦產鉑鈀金屬為 3.8 噸,回收再生鉑鈀金屬約 26 噸,原生礦占全球產量比例低,預計二次資源回收是現階段我國增強資源自給能力的主要方向。 貴研鉑業作為國內鉑族金屬回收龍頭企業,或也有望持續受益。貴研鉑業為國內鉑族金屬回收龍 頭,目前每年鉑族金屬的回收規模約 8-10 噸,隨著公司貴金屬二次資源富集再生現代產業基地項 目完全達產,公司鉑族金屬回收產能有望提升至約 30 噸(約為我國目前需求量的 15%-20%), 或將進一步增強公司原料端資源優勢,鞏固龍頭地位。 在材料端,公司或也有望充分受益于貴金屬催化劑市場增長,貴研鉑業在貴金屬前驅體及工業催 化劑方面致力于煤化工、石油化工、精細化工等行業用工業催化劑及中間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 售,與中石化、萬華化學等戰略客戶的合作關系不斷推進,并不斷開拓新的龍頭客戶。從產能建 設來看,22H1 公司前驅體材料產業化項目已進入批量化生產階段,產能已擴大至約 299 噸/年, 較原產能增長 274%。我們預計隨著下游醋酸醋酐、石油化工等需求持續增長及公司不斷擴展新 客戶、開發新產品,市占率有望不斷提升,進而推動公司業績持續增長。此外目前我國環保催化 劑市場也被巴斯夫、莊信萬豐和優美科等外資環保催化劑巨頭所占據,國產替代需求也較為強烈。 綜上所述,以“安全”及“內需”為主線的明年,我們整理出 8 條細分賽道,并且按照“需求景 氣度”、“進口替代空間”、“市場集中度”三項指標給予賽道評級。第一梯隊為高端銅合金、 火電關鍵材料、涂炭鋁箔、大型齒輪箱賽道,此 4 條細分賽道所處行業均有較強勁的增速。第二 梯隊為軟磁粉芯、高溫合金,需求景氣度較高,但國產化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且供應格局較為穩定。第三梯隊為油氣用不銹鋼管、貴金屬催化劑,前者進口替代空間以及競爭格局略遜于前兩 條賽道,后者需求景氣度或略低于前兩條賽道。 4.1 銅:何時將迎來大級別拐點? 4.1.1 庫存周期&金融周期交織背景下,誰將是銅價主導因素? 庫存周期&金融周期交織,美聯儲激進加息背景下,銅金融屬性明顯增強。參考前文復盤,當前 整體類似于 2018 年美國大幅加息走到尾聲的階段,具體可類比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2 月。 2022 年 3、4 月,我國庫存周期逐步進入到被動補庫存階段;美國也自 2022 年初開始進入被動 補庫階段。從美聯儲加息周期來看,2018 年 9 月已接近當時加息尾聲,當前市場利率期貨隱含的 加息路徑表明,美聯儲或在 23 年 6 月停止加息。與 2018 年加息周期有所不同,本輪加息前期加 息幅度更大,對市場整體沖擊也更強,美元指數在短期內出現了極大幅度的拉升,隨著 2022 年 底加息節奏邊際放緩預期提升,美元指數在短時間內出現了明顯回調,疊加低庫存及供給端地緣 政治擾動風險影響,銅價大幅反彈。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詳見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張停板6688: 如何獲取更多免費及時紀要,免費的付費研報,擁1融5的呢?讓我們雙向奔赴就好!沒有需要的就看看紀要就行! 作者自己首選就是風電跟蹤太久了,必選的就是特高壓確定性太強了!彈性可以關注火電!有啥觀點評論區交流哈! 一、電力中長期交易與電力現貨交易 早期的電力市場化交易主要指電力中長期交易。為了解決不同時期的電力需求,除中長期交易的年度和月度合同外,電力現貨市場也引入了更為靈活的日 前,日中和日內交易。往常的電力市場中只能采用偏差考核的方式對電量需求的突增進行測算,無法將電力市場需求的波動反映到價格上面。在引入電力現貨市場后,用電高峰期現貨市場內進行的電量交易會抬高電價,電量需求變化能較快的反映到電價上,新的價格機制逐漸形成。 最新的政策在引導中長期市場與現貨市場進行融合,將原來的分散結算機制轉變成整體結算機制。在此影響下電價將真實反映市場供需。帶來的好處包括:需求端因為價格過高而節約用電,供需之間產生第三方儲能機構,完善電力市場結構。同時文件也提出了向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體系過渡的建設意見,意味著將來電力體制內的特高壓電網及相關的開關變壓器產品的需求將面臨明顯增長。 因此在未來,電力渠道的建設尤為關鍵。特高壓的龍頭承包公司包括國電南瑞、平高電氣和許繼電氣等,后續會專門介紹。除渠道建設外,電表等需求也會面臨增長。市場化電力交易意味著頻繁的的電價波動。未來電價交易的頻率有望從半小時、15分鐘突破到5分鐘。現有電表的精度及強度將不能滿足高頻率的電價波動需求了,因此未來電表設備將面臨大規模的更換,我們對電力市場化交易對電力設備的影響持較為樂觀的態度。 政策文件中也明確提到了要加快推動新能源參與電力現貨市場,同時推動儲能、分布式發電、負荷聚合商、虛擬電廠以及微電網等新興市場主體參與交易。 儲能是解決電力市場供給端與需求端差異的第三方服務商。現貨市場運行后儲能機構會非常受益,因為現貨市場帶來的價格波動能為儲能機構帶來賺取差價的盈利空間。儲能市場發展的核心原因其實是清潔能源的過剩問 題。比如三北地區的棄風棄光率持續攀升。解決這個問題的核心是要讓用戶從過剩的清潔能源中找到盈利的空間,所以實際上在電網的改造中儲能的改造是第一優先級。 市場化交易產生價差以后,風光運營商受損的是價格,而受益受的是電量,我們預期短期內受損會大于受益,長期受益會大于受損,并且長期來看政府也會采取措施支持新能源運營商。因為在完成3060整個能源體系轉化的過程當中,首要目標是實現足夠多的清潔能源上網。所以新能源設備,比如光伏風電,儲能等這些需求是逐漸增長的,新能源運營商長期內收益會大于受損。 建設電力現貨市場的根本目標就是進一步推進電力市場的清潔化,并在清潔化推進的過程中解決新能源發電時間錯配的特性。儲能市場能夠解決新能源發電時間錯配的問題,因此可以從中獲益。 既是用戶又是供電者,擁有儲能和發電兩方面的技術。主要的作用就是進行電量的調峰削峰填谷,從中獲利,同時也可以改善需求響應。 除了清潔能源外,我們也關注火電相關公司的受益情況。由于電價市場化和清潔能源電量的增加,火電電量會相應減少。隨著電價市場化,火電公司用煤量可能會下降,此外長協價格在未來也會提升,使得煤炭的發電成本下降。未來火電公司可能還會從輔助服務市場獲得收益。將來由于新能源發電的不穩定,大量 接入后整個電網系統也會變得不穩定,對于火電的調節能力就有了更大的需求。且隨著新能源發電量的提高,火電的調峰調頻也相應會收取服務費用。往未來 看,火電公司會面臨諸多利好,盈利的反轉是毫無疑問的。火電推薦公司包括華電國際、華能國際、建投能源、保新能源、皖能電力、粵電力。估值方面,明年不少公司估值會達到10倍左右。如果長協執行的比較徹底,現貨調整較多,這些公司的估值可能會降到10倍以下。 隨著硅料價格的暴漲,光伏訂單收益率下降,不太適合實行波動性電價,近兩年電價的定價機制都是以煤電脫硫煤標桿電價作為基準不進行其它調整。但是隨著未來組件價格下降到1.7-1.8元/瓦,電價會有相應的調整政策。同時,雖然現在的新能源賺錢效應好,但是它明顯的超額收益會被現存的電力機制給調低,導致整個電力的收益率處于一個比較平穩的狀態。目前主要的任務是要將邊際供給決定價格轉化為邊際需求決定價格。 儲能可以獨立參與市場化交易之后,儲能的電量只占到整個新能源發電的10~20%,儲能電量只會在價格較高對時期進行市場交易,因此可以明顯改善儲能的邊際收益。市場電價差越大,儲能收益率越好好。如果儲能對于光電新能源配套的收益率是正的,那么市場主體進行儲能配套的積極性會更高。 風光發電占比4年CAGR10.67%,9年CAGR8.50%,這其中新能源消納是最根本的問題。市場化交易對于新能源電力的消納能力可能比儲能還要大。市場化交易恢復了電的商品屬性,增強了電網的調節能力。市場化程度提升,集合能源的調峰作用更加明顯,所以對于新能源的中長期的消納來說,電力市場化的推進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利好政策。 主網尤其是特高壓等環節依然會是電網未來幾年非常重要的投資方向。特高壓建設主要驅動力是風光大基地的快速推動。直流特高壓的建設工期一般在兩年左 右,最快可以壓縮至一年半,但仍然會長于風光大基地的建設周期。對于不同批次的大基地來說,一期基地周圍已投運的特高壓利用率有一定的挖潛提升的空 間。但是二期以及后續的大基地就需要新建特高壓來支持清潔能源的外送,因此對于特高壓的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交流特高壓方面,交流特高壓的網架可 以更好地承載直流特高壓。強直配強交使得直流特高壓建設上量的同時,交流特高壓的建設也會加速。 新線路方面,金上到湖北這條線今年年底會核準開工。明年廣東、山東、寧夏、重慶等直流線路,和黃石等交流線路會陸續核準開工。從23年到25年,將有10條直流和16條交流的建設投資,合計金額會在2,600億元。23年到25年是特高壓業務以及設備尚收入確認的高峰期智能電表產業情況 智能電表產業近幾年處在升級上行的階段,主要受電表壽命和能源互聯網背景下電網智能化升級的需求推動,從招標的情況來看,今年22年是招標了256億元,同比增加了28%。2023年到2025年,智能電表依然處在一個替換升級的上行的階段,年均招標金額的復合增速預計在20%以上。 電力現貨市場的智能電表精確度會進一步提高,價格會在1000億-2000億元。目前第一批的8個省和第二批的6個省已經裝上滿足現貨市場條件的智能電表,第二批另外一半在裝表初期。智能電表一半的市場空間已經安裝完畢,剩下的一半市場可進一步挖掘。 推薦標的: 直流特高壓核心設備:國電南瑞、聚集電器、中國西電交流特高壓核心設備:平高電器、中國西電 調度系統:國電南瑞、東方電子、集成電子 配網自動化:國電南瑞、許繼電氣、東方電子、宏利達、四方股份和集成電子智能電表:聚華科技 電力市場化交易軟件:國電南瑞 四、儲能 整體情況 電力現貨新政使得儲能市場空間間接擴大。現貨市場不同價格波動體現出來之后是拉大了電價差。儲能在現貨市場收益本質上是電價差套利,收益率有望在目前的3%左右上升。對行業來說,國家首次確立獨立儲能的商業模式,承認了儲能在電力市場交易的主體地位,未來是整個電網系統的重要構成。 國內儲能市場測算空間目前主要是強配邏輯。21年國家各地出臺的風光強配儲能配比是10%,實際上比例只有在3%左右。國內儲能收益率相對來講較差(6- 8%)左右,根源是商業模式不通,目前政策較差(火儲聯合調停收益率在20%左右)。美國加州地區儲能IRR可以達到30%左右,是因為海外已經完成市場化改革。未來,電改速度加快,21-25年儲能CAGR會高于70%。 儲能核心矛盾 (1)強配缺乏經濟性。(2)碳酸鋰價格一直處于高位,超過預期(預計40-50萬元,目前在60萬)。導致國內觀望情緒濃重。10月國內大儲招標量達到 74GWh,今年年底落地的在15GWh左右(落地2+GWh,在建9+GWh)。儲能項目一般是3個月,10月沒有開工的話,今年大概率落不了地。 上個月開始,強配儲能有了邊際改變。21年全球強配比例在3%左右,22年在 7%左右。明年,南方電網下屬5省強配儲能的執行力度逐漸提升。只要能達到配置10%左右,明年儲能裝機比例能翻一倍以上。(1)靈活性資源不夠。(2)強配之前是形式主義,風光承受不住價格。光伏硅料逐漸下降,組件價格下降后,光伏電站收益率會上升,儲能配置比例就有可能上升。 電池收益率較差,寧德時代上半年收益率6%,但下半年有望提升,原因是在減少了一些不賺錢的單,包括電網一些招標量大,但價格低的項目。儲能電站收益 率如果上升,會帶動全行業的收益率。首先電網會大量投資,其次民營資本寧德、陽光會跟進。 大儲是蓄勢待發的狀態,電改會為其賦能。戶儲是大儲的補充,國內應該是由大儲抗靈活性調度,海外是戶儲。 推薦標的: 明年陸風和海風裝機量高增是確定性較大的。短期來看陸風和海風都好,長期更加推薦海風公司。明年陸上裝機增速在55%-100%之間,海上裝機增速在 75%-150%之間。今年招標已經達到100GW以上。能夠落地到實際交付需求的是在90GW左右(剔除國家電投競配10.5GW)。其中,陸上75GW,海上12GW。明年陸上裝機招標在70-80GW之間,海上在8-12GW之間。海風從交互和并網的時間點來看,今年將制定完1.68GW,明年將制定8.63GW以上。截至11月份以來,已經有3個海風項目在全容量并網。山東、廣東、浙江是有海風補貼的省份,可能會有年末集中并網的情況。 目前風機含塔筒的價格是有所下降的,主要是因為三一公司報低價搶訂單的現 象。但這應該是個短期的情況,一旦三一拿標量達到年初制定的目標,之后報價不會這么激進。明年年初價格可能有所提升。 不含塔筒的風機價格目前是有所回升,目前有出現2000及以上的價格(之前 1500-1900之間)。 展望明年,海上風機價格可能會持續下降,年初報價在3000-4500之間。其中,北方地區在3800,南方地區在4500。不到一年的時間,海上風機價格以及出現了明顯下降。目前,上東是在3200,福建、廣東在3400左右。 葉片主材之一環氧樹脂價格在持續下降,較年初下降了36.4%,到了15900元/噸的價格。鋼材價格較年初也有明顯下降。 海風明年是個大年,從中長期看,海纜和管裝是復合增速比較高的環節。海風大型化空間較大,去年單機容量在5兆瓦左右,今年在6-8兆瓦之間,后續單機容量可能達到15-20兆瓦。同時,裝機空間也較大。海纜和管裝在大型化的趨勢 下,是單瓦價值不那么受損的環節,甚至海纜的單瓦價值可能提升。 電力市場化改革最重要的是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現貨市場除了分時節點電價的體現之外,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上網端整體電力價格中樞的變化。廣東電力市場中,2021年11-12月,電力供需整體較緊張時,現貨電價較基準電價平均上浮 50%左右,2022年1-10月供需趨于寬松,上浮比例20%,同時在春秋季、節假日等負荷低谷,現貨電價低于基準電價,整體較為準確地反映了電力供需的情 況。電價信號一方面可以指導系統投資(包括電力供需在時間、空間上的分布是否平衡,儲能、調節電源是否充足),另一方面可以實現系統效率最優,讓低成本的電源多發電。 在高比例新能源發電的區域,進入現貨市場會帶來上網電價受損,因此必須配套碳市場(綠電交易)的完善才能實現收益率的穩定。8月工信部和國資部發布了 《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碳排放核算體系實施方案》,靜待新能源環境價值通過綠電溢價體現。 目前水電是電力系統中綜合電價最低的機組。短期來看,水電大規模進入現貨市場的概率較小;但現貨作為價格標桿,對于中長期交易能夠帶來一定的價格指 引,看好未來水電價格中樞的長期平穩上移。現貨市場同時可以加速水風光一體化項目的推進。 核電本身沒有很好的調節能力。它主要作用在于平穩發電,提供基荷。如果核電進入現貨市場,日內較難調節;但核電夏冬利用小時較高,負荷高峰發電比重較大;整體價格影響可能偏中性。 目前是市場電交易以及現貨交易比例最大的電源品種,也是最重要的基荷能源。同時,火電+靈活性改造的模式為系統提供輔助調峰服務。火電會是最優先、最直接受益的電源。 推薦標的 (1)抽水蓄能:之前電量和電價都是規定好的,幾乎不賺錢。進入現貨市場之后,電價和電量的彈性大了許多。由于抽水蓄能屬于較可控電源,價差的賺取會 比較大。(2)電化學儲能:以前是有調峰輔助市場,調用調度的時間都不清 楚。進入現貨之后,可以靠供需關系預測,交易更加自由可控。峰谷價差拉大之后,電化學儲能套利機制會更好。(3)同時,探索建立容量補充機制,讓儲能發揮支撐電源的作用。 #風電##火電##特高壓#明陽智能(SH601615)華能國際(SH600011)國電南瑞(SH600406) 中國高速傳動(00658): 中國高速傳動 月報表 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一月三十日止月份之股份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網頁鏈接 中國高速傳動(00658): 中國高速傳動 公告及通告 - [薪酬委員會的職權范圍] 董事會薪酬委員會職權范圍 網頁鏈接 啊嘉論財: 克拉克森研究最新發布的專題報告《聚焦中國海上風電市場》顯示,截至目前,中國總計投運了102個海上風場,裝機規模達24吉瓦,涵蓋約5000臺海上風機,占全球海上風電投運規模的45%以上。 預計中國海上風電投運規模有望在“十四五”末期達到約60吉瓦,較當前投運水平(24吉瓦)增長約150%。 全球方面來看,丹麥、德國、比利時與荷蘭的政府首腦在“北海海上風電峰會”上共同簽署一份聯合聲明文件,旨在將北海打造成歐洲的“綠電中心”。 上述四個歐盟國家承諾,到2050年將四國的海上風電裝機增加10倍,從目前的16GW提高至150GW。 近期來看,除沿海各省陸續公開“十四五”裝機規劃外,海風補貼政策、原材料價格下降等因素進一步刺激海風裝機需求,另外,歐洲和越南海風裝機規劃提速,一定程度上將拉動國內海風產業鏈需求。 從區域競爭格局來看,“十四五”規劃發展九大清潔能源基地、四大海風基地,基地主要集中于三北、東部沿海地區,區域內具有配套產能的龍頭更具備競爭優勢,份額有望集中。 1海風行業概覽 海上風電具有風力資源豐富、運行效率高、發電穩定、靠近負荷中心利于消納、適合大規模建設等優點。 相比于陸上風電,海上風電的前期準備工作時間較長,建設期中的設備費用、施工安裝費用顯著增加。運行期的維護成本也遠高于陸上風電,目前發展處于初級階段。 在全球及國內,海上風電占比都出現了快速提升,2016-2021年全球及國內海上風電裝機量CAGR分別為31%和75%,遠超陸上風電裝機量增速。 在雙碳目標和能源低碳轉型背景下,海上風電產業鏈成本下降、風機大型化等,將驅動海上風電裝機量持續提升,海風將迎來高成長。 02海上風電產業鏈 海上風電產業鏈主要包括以下環節: 上游配件及材料(葉片、塔筒、軸承、齒輪箱、電控系統等),中游風電主機、海底電纜及海上風電施工,下游海上風電運營等。 從資本開支構成來看,風電主機及塔筒、建設施工、海底電纜(站內海纜+送出海纜)、電氣設備(升壓、換流)、其它(海地使用費、利息等)占比分別約為45%、32%、15%、3%、5%(實際各部分投資占比與風機功率大小、風電場離岸距離有關)。 風電葉片 風電葉片產業鏈上游為葉片原材料供應商,包括環氧樹脂、玻璃纖維、結構膠、芯材等。下游客戶為風電機組整機商,終端客戶為風電場開發商。 風電葉片制造在產業鏈中位于中游,面臨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和下游風電機組整機商兩方面的壓力,其毛利率水平在16%左右,處于產業鏈中下游水平。 葉片國產化率較高且集中度相對較高。2021年全國葉片出貨約1.7萬套,CR3占比46%,CR5占比超64%;整機廠自供比例約23% 國內有10家專業化葉片企業,其中2020年CR3約65%。中材科技是國內龍頭,市占率連續9年第一且持續提升,2020年市占率約30%。時代新材、中復連眾、艾郎科技、天順風能等是行業主要廠商。 據全球風能協會預測,未來五年,陸上風機葉片長度150-170米,海上風機葉片長度185-220米將成為行業主流。 大型化趨勢下,葉片加速向大葉型切換,小葉型供過于求,2021年原材料漲價,頭部葉片企業沒有漲價,行業將迎來洗牌。提前布局大葉型產能的企業有望擴大市場份額。 風電塔筒 全球風電塔筒是千億級大市場,大型化趨勢下塔筒單位價值量較穩定,海工價值量提升。 塔筒壁壘較低,且受制于運輸半徑,格局較為分散。 國內塔筒行業在原材料供應及成本上占據明顯優勢,具備較強的全球競爭力。 目前塔筒市場的參與者主要包括專業風電塔筒廠商、大型央企下屬子公司以及區域性廠商三大類。 2021年國內頭部五家企業全球市占率合計不到25%。龍頭企業一方面利用規模優勢與鋼企達成合作減少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有足夠的話語權對下游提價,抵消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 天順風能21年陸上塔筒產能90萬噸,22年預計120萬噸,出貨目標80-90萬噸,23年新增海風基礎產能60萬噸;大金重工21年時點產能84萬噸,蓬萊技改增加30萬噸管樁、基礎類產品,22/23年預計100/130萬噸;泰勝風能45萬噸;天能重工55萬噸(在建8萬噸)。 法 蘭 風電法蘭是連接塔筒各段或塔筒與基座的結構件,起支撐和連接作用,是風塔的重要零部件,對機組整體的穩定性至關重要,一般每臺風機需要7-9個法蘭。 風機大型化導致機組質量不斷增加,鍛件法蘭大型化趨勢明顯。 根據海力風電招股說明書,海上風機塔筒法蘭的采購單價要顯著高于陸上,海上大兆瓦機型采購單價高于海上小兆瓦。 海上大兆瓦法蘭2021年CR2約85-90%。 法蘭頭部企業包括恒潤股份、韓國太熊株式會社、山東伊萊特等。2021年恒潤股份在國內海上風電市場份額約55%-60%,山東伊萊特30%。 恒潤股份專注于風電塔筒法蘭與海上大兆瓦精加工鍛件,中環海陸專注于軸承鍛件和法蘭鍛件,海鍋股份側重于齒輪箱傳動類產品和塔筒法蘭產品。 軸 承 軸承是最難國產化的兩大風機零部件之一,是國產替代最后一環。 由于風電設備的惡劣工況和長壽命、高可靠性的使用要求,使得風電軸承具有較高的技術復雜度。 一套風電機組一般包含4套偏變軸承、1套主軸軸承、約20套增速器軸承、2套發電機軸承。 根據中國軸承協會在高端軸承技術路線圖,目前風電主軸軸承主要被SKF、FAG、TIMKEN、羅泰艾德等國外公司壟斷。 國內企業尤其對于大容量主軸軸承大部分還處于試制階段。 國內公司風電軸承出貨主要集中在門檻稍低的偏航和變槳軸承。 根據Wood Mackenzie的統計,舍弗勒、SKF、NTN仍占據著全球超60%的風電主軸承市場。 我國已經在偏變軸承和小兆瓦主軸軸承上實現國產化。天馬、新強聯、瓦軸、洛軸等實現大功率產品進口替代。 進口主軸軸承一般較國內貴30%-70%,在風電行業降本壓力下,國產替代空間非常大。 齒輪箱 風電齒輪箱主要功用是將風輪在風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動力傳遞給發電機并使其得到相應的轉速,占整機價值量高達16%。 齒輪箱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根據GWEC數據,2020年全球風電齒輪箱前三大供應商中國高速傳動(南高齒)、采埃孚、威能極合計市占率接近70%,其中,南高齒的產能占比為23.72%,為全球第一。中國高速傳動能夠提供涵蓋1.5MW-11.XMW的全系列風電齒輪箱產品。 國內企業中德力佳(遠景能源及三一重能各持股16%,市場份額約為南高齒1/3)、重齒、華建天恒、南方宇航(明陽智能深度合作)、大連重工等也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與整機市場類似,風電齒輪箱廠商的數量在過去幾年中出現了銳減,在2010年全球有近50家風電齒輪箱供應商,而現在只有不到20家仍活躍在風電行業。 其主要原因為風機大型化導致零部件制造難度增加,供給側被動出清,龍頭優勢愈發明顯。 鑄 件 海上風機鑄件僅后期精加工產能投資達1億元/萬噸,屬于重資產環節。 鑄件大型化趨勢明確,但大兆瓦受設備產能緊張、技術難度大等影響加工,產能有限。老產能面臨較大出清壓力,布局大兆瓦的龍頭有望不斷提高市占率。 全球鑄件市場集中度較高,國內鑄件產能占據全球80%左右。 2021年有效產能約170-180萬噸,擁有15萬噸以上鑄件產能企業僅5家,供需偏緊。 國內領先企業包括日月股份、永冠集團、吉鑫科技、山東龍馬、歌博鑄造、通裕重工、一汽鑄造等。 由于環保政策趨嚴以及鑄件自身擴產周期較長,近兩年國內鑄件產能增速較低,僅日月(23年鑄造產能達61.2萬噸,另外精加工產能擴至22萬噸,后續還有22萬噸)、廣大特材(技改20萬噸鑄造+15萬噸精加工,22年達產)、金雷(23年新增15萬噸)、宏德(IPO1.2萬噸)有擴產計劃。 海上風電整機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2021年中國新增海上風電裝機14.2GW,其中上海電氣、明陽智能和金風科技三家供應了市場上超70%的份額,同比增長386%。 海 纜 海纜是海上風電重要環節。結合海風深遠海化大趨勢,海纜未來存在技術和價值量持續迭代空間,且依然具備降成本空間。 海纜行業具有較高的準入壁壘,先發優勢明顯,競爭格局穩定。 國內具有海纜業績的只有東方電纜、中天科技、亨通光電、漢纜股份、寶勝電纜、起帆電纜、萬達電纜。 其中,東方電纜和中天科技是雙寡頭,CR2約70%。 500kV交流海纜電壓等級高,絕緣厚,對絕緣材料、導電材料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僅東方電纜、中天科技、亨通光電具備生產能力和運行業績;高壓直流海纜方面,只有東方電纜、中天科技有運行業績。 隨著海上風電建設規模增加,風場會逐漸建在更遠、更深的海域。中國目前項目的離岸距離主要在20-30km,普遍少于歐洲國家。即使是海岸線同樣長的美國,新建項目的離岸距離也在增加。 預計未來中國海上風電項目中深遠海的占比會逐步提高。深遠海化也影響了建設成本,主要增加了基礎和海纜的費用。 海 纜 海纜是海上風電重要環節。結合海風深遠海化大趨勢,海纜未來存在技術和價值量持續迭代空間,且依然具備降成本空間。 海纜行業具有較高的準入壁壘,先發優勢明顯,競爭格局穩定。 國內具有海纜業績的只有東方電纜、中天科技、亨通光電、漢纜股份、寶勝電纜、起帆電纜、萬達電纜。 其中,東方電纜和中天科技是雙寡頭,CR2約70%。 500kV交流海纜電壓等級高,絕緣厚,對絕緣材料、導電材料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僅東方電纜、中天科技、亨通光電具備生產能力和運行業績;高壓直流海纜方面,只有東方電纜、中天科技有運行業績。 隨著海上風電建設規模增加,風場會逐漸建在更遠、更深的海域。中國目前項目的離岸距離主要在20-30km,普遍少于歐洲國家。即使是海岸線同樣長的美國,新建項目的離岸距離也在增加。 預計未來中國海上風電項目中深遠海的占比會逐步提高。深遠海化也影響了建設成本,主要增加了基礎和海纜的費用。 @今日話題@雪球基金@雪球#市場快速輪動,哪類基金值得加倉##滬深交易所擴大兩融標的股票范圍##滬深交易所擴大兩融標的股票范圍#東方電纜(SH603606)中天科技(SH600522)天順風能(SZ002531) 大爺無敵: 希望教育,上海電氣,中國高速傳動。低的令人發指。。 郭偉松_鑫鑫投資: 克拉克森研究最新發布的專題報告《聚焦中國海上風電市場》顯示,截至目前,中國總計投運了102個海上風場,裝機規模達24吉瓦,涵蓋約5000臺海上風機,占全球海上風電投運規模的45%以上。 預計中國海上風電投運規模有望在“十四五”末期達到約60吉瓦,較當前投運水平(24吉瓦)增長約150%。 全球方面來看,丹麥、德國、比利時與荷蘭的政府首腦在“北海海上風電峰會”上共同簽署一份聯合聲明文件,旨在將北海打造成歐洲的“綠電中心”。 上述四個歐盟國家承諾,到2050年將四國的海上風電裝機增加10倍,從目前的16GW提高至150GW。 近期來看,除沿海各省陸續公開“十四五”裝機規劃外,海風補貼政策、原材料價格下降等因素進一步刺激海風裝機需求,另外,歐洲和越南海風裝機規劃提速,一定程度上將拉動國內海風產業鏈需求。 從區域競爭格局來看,“十四五”規劃發展九大清潔能源基地、四大海風基地,基地主要集中于三北、東部沿海地區,區域內具有配套產能的龍頭更具備競爭優勢,份額有望集中。 各省份“十四五”期間海上風電規劃裝機量: 資料來源:政府辦公廳,國泰君安 海上風電具有風力資源豐富、運行效率高、發電穩定、靠近負荷中心利于消納、適合大規模建設等優點。 相比于陸上風電,海上風電的前期準備工作時間較長,建設期中的設備費用、施工安裝費用顯著增加。運行期的維護成本也遠高于陸上風電,目前發展處于初級階段。 在全球及國內,海上風電占比都出現了快速提升,2016-2021年全球及國內海上風電裝機量CAGR分別為31%和75%,遠超陸上風電裝機量增速。 在雙碳目標和能源低碳轉型背景下,海上風電產業鏈成本下降、風機大型化等,將驅動海上風電裝機量持續提升,海風將迎來高成長。 海上風電產業鏈主要包括以下環節: 上游配件及材料(葉片、塔筒、軸承、齒輪箱、電控系統等),中游風電主機、海底電纜及海上風電施工,下游海上風電運營等。 海上風電產業鏈: 資料來源:行行查整理 從資本開支構成來看,風電主機及塔筒、建設施工、海底電纜(站內海纜+送出海纜)、電氣設備(升壓、換流)、其它(海地使用費、利息等)占比分別約為45%、32%、15%、3%、5%(實際各部分投資占比與風機功率大小、風電場離岸距離有關)。 風電各環節關注要素判斷: 資料來源:行行查整理 風電葉片 風電葉片產業鏈上游為葉片原材料供應商,包括環氧樹脂、玻璃纖維、結構膠、芯材等。下游客戶為風電機組整機商,終端客戶為風電場開發商。 風電葉片制造在產業鏈中位于中游,面臨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和下游風電機組整機商兩方面的壓力,其毛利率水平在16%左右,處于產業鏈中下游水平。 葉片國產化率較高且集中度相對較高。2021年全國葉片出貨約1.7萬套,CR3占比46%,CR5占比超64%;整機廠自供比例約23% 國內有10家專業化葉片企業,其中2020年CR3約65%。中材科技是國內龍頭,市占率連續9年第一且持續提升,2020年市占率約30%。時代新材、中復連眾、艾郎科技、天順風能等是行業主要廠商。 葉片廠商客戶結構: 資料來源:行行查整理 據全球風能協會預測,未來五年,陸上風機葉片長度150-170米,海上風機葉片長度185-220米將成為行業主流。 大型化趨勢下,葉片加速向大葉型切換,小葉型供過于求,2021年原材料漲價,頭部葉片企業沒有漲價,行業將迎來洗牌。提前布局大葉型產能的企業有望擴大市場份額。 2021年國內葉片主要廠家出貨情況: 資料來源:道生天合,光大證券 風電塔筒 全球風電塔筒是千億級大市場,大型化趨勢下塔筒單位價值量較穩定,海工價值量提升。 塔筒壁壘較低,且受制于運輸半徑,格局較為分散。 國內塔筒行業在原材料供應及成本上占據明顯優勢,具備較強的全球競爭力。 目前塔筒市場的參與者主要包括專業風電塔筒廠商、大型央企下屬子公司以及區域性廠商三大類。 2021年國內頭部五家企業全球市占率合計不到25%。龍頭企業一方面利用規模優勢與鋼企達成合作減少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有足夠的話語權對下游提價,抵消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 天順風能21年陸上塔筒產能90萬噸,22年預計120萬噸,出貨目標80-90萬噸,23年新增海風基礎產能60萬噸;大金重工21年時點產能84萬噸,蓬萊技改增加30萬噸管樁、基礎類產品,22/23年預計100/130萬噸;泰勝風能45萬噸;天能重工55萬噸(在建8萬噸)。 風電塔筒市場主要參與者: 法 蘭 風電法蘭是連接塔筒各段或塔筒與基座的結構件,起支撐和連接作用,是風塔的重要零部件,對機組整體的穩定性至關重要,一般每臺風機需要7-9個法蘭。 資料來源:中環海陸招股說明書 風機大型化導致機組質量不斷增加,鍛件法蘭大型化趨勢明顯。 根據海力風電招股說明書,海上風機塔筒法蘭的采購單價要顯著高于陸上,海上大兆瓦機型采購單價高于海上小兆瓦。 海上大兆瓦法蘭2021年CR2約85-90%。 法蘭頭部企業包括恒潤股份、韓國太熊株式會社、山東伊萊特等。2021年恒潤股份在國內海上風電市場份額約55%-60%,山東伊萊特30%。 恒潤股份專注于風電塔筒法蘭與海上大兆瓦精加工鍛件,中環海陸專注于軸承鍛件和法蘭鍛件,海鍋股份側重于齒輪箱傳動類產品和塔筒法蘭產品。 軸 承 軸承是最難國產化的兩大風機零部件之一,是國產替代最后一環。 由于風電設備的惡劣工況和長壽命、高可靠性的使用要求,使得風電軸承具有較高的技術復雜度。 一套風電機組一般包含4套偏變軸承、1套主軸軸承、約20套增速器軸承、2套發電機軸承。 風電機組軸承示意圖: 資料來源::《論我國重大技術裝備軸承的自主安全可控》何加群 根據中國軸承協會在高端軸承技術路線圖,目前風電主軸軸承主要被SKF、FAG、TIMKEN、羅泰艾德等國外公司壟斷。 國內企業尤其對于大容量主軸軸承大部分還處于試制階段。 國內公司風電軸承出貨主要集中在門檻稍低的偏航和變槳軸承。 根據Wood Mackenzie的統計,舍弗勒、SKF、NTN仍占據著全球超60%的風電主軸承市場。 我國已經在偏變軸承和小兆瓦主軸軸承上實現國產化。天馬、新強聯、瓦軸、洛軸等實現大功率產品進口替代。 進口主軸軸承一般較國內貴30%-70%,在風電行業降本壓力下,國產替代空間非常大。 資料來源:東方證券 齒輪箱 風電齒輪箱主要功用是將風輪在風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動力傳遞給發電機并使其得到相應的轉速,占整機價值量高達16%。 齒輪箱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根據GWEC數據,2020年全球風電齒輪箱前三大供應商中國高速傳動(南高齒)、采埃孚、威能極合計市占率接近70%,其中,南高齒的產能占比為23.72%,為全球第一。中國高速傳動能夠提供涵蓋1.5MW-11.XMW的全系列風電齒輪箱產品。 國內企業中德力佳(遠景能源及三一重能各持股16%,市場份額約為南高齒1/3)、重齒、華建天恒、南方宇航(明陽智能深度合作)、大連重工等也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與整機市場類似,風電齒輪箱廠商的數量在過去幾年中出現了銳減,在2010年全球有近50家風電齒輪箱供應商,而現在只有不到20家仍活躍在風電行業。 其主要原因為風機大型化導致零部件制造難度增加,供給側被動出清,龍頭優勢愈發明顯。 資料來源:天風證券 鑄 件 海上風機鑄件僅后期精加工產能投資達1億元/萬噸,屬于重資產環節。 鑄件大型化趨勢明確,但大兆瓦受設備產能緊張、技術難度大等影響加工,產能有限。老產能面臨較大出清壓力,布局大兆瓦的龍頭有望不斷提高市占率。 全球鑄件市場集中度較高,國內鑄件產能占據全球80%左右。 2021年有效產能約170-180萬噸,擁有15萬噸以上鑄件產能企業僅5家,供需偏緊。 國內領先企業包括日月股份、永冠集團、吉鑫科技、山東龍馬、歌博鑄造、通裕重工、一汽鑄造等。 由于環保政策趨嚴以及鑄件自身擴產周期較長,近兩年國內鑄件產能增速較低,僅日月(23年鑄造產能達61.2萬噸,另外精加工產能擴至22萬噸,后續還有22萬噸)、廣大特材(技改20萬噸鑄造+15萬噸精加工,22年達產)、金雷(23年新增15萬噸)、宏德(IPO1.2萬噸)有擴產計劃。 海上風電整機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2021年中國新增海上風電裝機14.2GW,其中上海電氣、明陽智能和金風科技三家供應了市場上超70%的份額,同比增長386%。 資料來源:BNEF, 東方證券 世界主流風電機組整機商海上風電大機組代表機型: 資料來源:首創證券 海 纜 海纜是海上風電重要環節。結合海風深遠海化大趨勢,海纜未來存在技術和價值量持續迭代空間,且依然具備降成本空間。 海纜行業具有較高的準入壁壘,先發優勢明顯,競爭格局穩定。 國內具有海纜業績的只有東方電纜、中天科技、亨通光電、漢纜股份、寶勝電纜、起帆電纜、萬達電纜。 其中,東方電纜和中天科技是雙寡頭,CR2約70%。 500kV交流海纜電壓等級高,絕緣厚,對絕緣材料、導電材料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僅東方電纜、中天科技、亨通光電具備生產能力和運行業績;高壓直流海纜方面,只有東方電纜、中天科技有運行業績。 隨著海上風電建設規模增加,風場會逐漸建在更遠、更深的海域。中國目前項目的離岸距離主要在20-30km,普遍少于歐洲國家。即使是海岸線同樣長的美國,新建項目的離岸距離也在增加。 預計未來中國海上風電項目中深遠海的占比會逐步提高。深遠海化也影響了建設成本,主要增加了基礎和海纜的費用。 資料來源:東吳證券 海風產業鏈下游主要是海上風電的運營商。 與陸上風電相比,海上風電的運營商更加集中,運營商中大型央企占據絕大部分比重,地方能源集團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占據少部分份額。 同時具備技術優勢、資金優勢和資源優勢的大型央企在海上風電開發中具備絕對的主導地位,而隨著海上風電技術的逐步成熟,擁有當地資源優勢的地方能源集團也逐步加快海上風電的開發步伐。 運營商中大型央企占據絕大部分比重,裝機量居前的公司主要包括國家能源集團、華能集團、國家電投、大唐集團、中廣核等。三峽能源、福能股份、中閩能源、龍源電力、廣東粵電能源集團在海上風電運營成長進度加快。 和陸上風電、光伏產業一樣,海上風電產業的發展是不斷追求更低度電成本的過程。只有新能源的性價比提升,才能讓開發商獲得足夠的投資回報率,推動新能源不斷取代傳統能源。 海上風電可開發資源更豐富,深海化、風機大型化背景下,海風增長前景或更優。結合在各沿海省份的重點規劃,“十四五”期間我國海上風電裝機規模或延續較快增長節奏。 半畝水杉: 克拉克森研究最新發布的專題報告《聚焦中國海上風電市場》顯示,截至目前,中國總計投運了102個海上風場,裝機規模達24吉瓦,涵蓋約5000臺海上風機,占全球海上風電投運規模的45%以上。 預計中國海上風電投運規模有望在“十四五”末期達到約60吉瓦,較當前投運水平(24吉瓦)增長約150%。 全球方面來看,丹麥、德國、比利時與荷蘭的政府首腦在“北海海上風電峰會”上共同簽署一份聯合聲明文件,旨在將北海打造成歐洲的“綠電中心”。 上述四個歐盟國家承諾,到2050年將四國的海上風電裝機增加10倍,從目前的16GW提高至150GW。 近期來看,除沿海各省陸續公開“十四五”裝機規劃外,海風補貼政策、原材料價格下降等因素進一步刺激海風裝機需求,另外,歐洲和越南海風裝機規劃提速,一定程度上將拉動國內海風產業鏈需求。 從區域競爭格局來看,“十四五”規劃發展九大清潔能源基地、四大海風基地,基地主要集中于三北、東部沿海地區,區域內具有配套產能的龍頭更具備競爭優勢,份額有望集中。 各省份“十四五”期間海上風電規劃裝機量: 01海風行業概覽 海上風電具有風力資源豐富、運行效率高、發電穩定、靠近負荷中心利于消納、適合大規模建設等優點。 相比于陸上風電,海上風電的前期準備工作時間較長,建設期中的設備費用、施工安裝費用顯著增加。運行期的維護成本也遠高于陸上風電,目前發展處于初級階段。 在全球及國內,海上風電占比都出現了快速提升,2016-2021年全球及國內海上風電裝機量CAGR分別為31%和75%,遠超陸上風電裝機量增速。 在雙碳目標和能源低碳轉型背景下,海上風電產業鏈成本下降、風機大型化等,將驅動海上風電裝機量持續提升,海風將迎來高成長。 02海上風電產業鏈 海上風電產業鏈主要包括以下環節: 上游配件及材料(葉片、塔筒、軸承、齒輪箱、電控系統等),中游風電主機、海底電纜及海上風電施工,下游海上風電運營等。 海上風電產業鏈: 從資本開支構成來看,風電主機及塔筒、建設施工、海底電纜(站內海纜+送出海纜)、電氣設備(升壓、換流)、其它(海地使用費、利息等)占比分別約為45%、32%、15%、3%、5%(實際各部分投資占比與風機功率大小、風電場離岸距離有關)。 風電各環節關注要素判斷: 風電葉片 風電葉片產業鏈上游為葉片原材料供應商,包括環氧樹脂、玻璃纖維、結構膠、芯材等。下游客戶為風電機組整機商,終端客戶為風電場開發商。 風電葉片制造在產業鏈中位于中游,面臨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和下游風電機組整機商兩方面的壓力,其毛利率水平在16%左右,處于產業鏈中下游水平。 葉片國產化率較高且集中度相對較高。2021年全國葉片出貨約1.7萬套,CR3占比46%,CR5占比超64%;整機廠自供比例約23% 國內有10家專業化葉片企業,其中2020年CR3約65%。中材科技是國內龍頭,市占率連續9年第一且持續提升,2020年市占率約30%。時代新材、中復連眾、艾郎科技、天順風能等是行業主要廠商。 葉片廠商客戶結構: 據全球風能協會預測,未來五年,陸上風機葉片長度150-170米,海上風機葉片長度185-220米將成為行業主流。 大型化趨勢下,葉片加速向大葉型切換,小葉型供過于求,2021年原材料漲價,頭部葉片企業沒有漲價,行業將迎來洗牌。提前布局大葉型產能的企業有望擴大市場份額。 2021年國內葉片主要廠家出貨情況: 風電塔筒 全球風電塔筒是千億級大市場,大型化趨勢下塔筒單位價值量較穩定,海工價值量提升。 塔筒壁壘較低,且受制于運輸半徑,格局較為分散。 國內塔筒行業在原材料供應及成本上占據明顯優勢,具備較強的全球競爭力。 目前塔筒市場的參與者主要包括專業風電塔筒廠商、大型央企下屬子公司以及區域性廠商三大類。 2021年國內頭部五家企業全球市占率合計不到25%。龍頭企業一方面利用規模優勢與鋼企達成合作減少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有足夠的話語權對下游提價,抵消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 天順風能21年陸上塔筒產能90萬噸,22年預計120萬噸,出貨目標80-90萬噸,23年新增海風基礎產能60萬噸;大金重工21年時點產能84萬噸,蓬萊技改增加30萬噸管樁、基礎類產品,22/23年預計100/130萬噸;泰勝風能45萬噸;天能重工55萬噸(在建8萬噸)。 風電塔筒市場主要參與者: 法 蘭 風電法蘭是連接塔筒各段或塔筒與基座的結構件,起支撐和連接作用,是風塔的重要零部件,對機組整體的穩定性至關重要,一般每臺風機需要7-9個法蘭。 風機大型化導致機組質量不斷增加,鍛件法蘭大型化趨勢明顯。 根據海力風電招股說明書,海上風機塔筒法蘭的采購單價要顯著高于陸上,海上大兆瓦機型采購單價高于海上小兆瓦。 海上大兆瓦法蘭2021年CR2約85-90%。 法蘭頭部企業包括恒潤股份、韓國太熊株式會社、山東伊萊特等。2021年恒潤股份在國內海上風電市場份額約55%-60%,山東伊萊特30%。 恒潤股份專注于風電塔筒法蘭與海上大兆瓦精加工鍛件,中環海陸專注于軸承鍛件和法蘭鍛件,海鍋股份側重于齒輪箱傳動類產品和塔筒法蘭產品。 軸 承 軸承是最難國產化的兩大風機零部件之一,是國產替代最后一環。 由于風電設備的惡劣工況和長壽命、高可靠性的使用要求,使得風電軸承具有較高的技術復雜度。 一套風電機組一般包含4套偏變軸承、1套主軸軸承、約20套增速器軸承、2套發電機軸承。 風電機組軸承示意圖: FAG、TIMKEN、羅泰艾德等國外公司壟斷。 國內企業尤其對于大容量主軸軸承大部分還處于試制階段。 國內公司風電軸承出貨主要集中在門檻稍低的偏航和變槳軸承。 根據Wood Mackenzie的統計,舍弗勒、SKF、NTN仍占據著全球超60%的風電主軸承市場。 我國已經在偏變軸承和小兆瓦主軸軸承上實現國產化。天馬、新強聯、瓦軸、洛軸等實現大功率產品進口替代。 進口主軸軸承一般較國內貴30%-70%,在風電行業降本壓力下,國產替代空間非常大。 齒輪箱 風電齒輪箱主要功用是將風輪在風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動力傳遞給發電機并使其得到相應的轉速,占整機價值量高達16%。 齒輪箱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根據GWEC數據,2020年全球風電齒輪箱前三大供應商中國高速傳動(南高齒)、采埃孚、威能極合計市占率接近70%,其中,南高齒的產能占比為23.72%,為全球第一。中國高速傳動能夠提供涵蓋1.5MW-11.XMW的全系列風電齒輪箱產品。 國內企業中德力佳(遠景能源及三一重能各持股16%,市場份額約為南高齒1/3)、重齒、華建天恒、南方宇航(明陽智能深度合作)、大連重工等也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與整機市場類似,風電齒輪箱廠商的數量在過去幾年中出現了銳減,在2010年全球有近50家風電齒輪箱供應商,而現在只有不到20家仍活躍在風電行業。 其主要原因為風機大型化導致零部件制造難度增加,供給側被動出清,龍頭優勢愈發明顯。 鑄 件 海上風機鑄件僅后期精加工產能投資達1億元/萬噸,屬于重資產環節。 鑄件大型化趨勢明確,但大兆瓦受設備產能緊張、技術難度大等影響加工,產能有限。老產能面臨較大出清壓力,布局大兆瓦的龍頭有望不斷提高市占率。 全球鑄件市場集中度較高,國內鑄件產能占據全球80%左右。 2021年有效產能約170-180萬噸,擁有15萬噸以上鑄件產能企業僅5家,供需偏緊。 國內領先企業包括日月股份、永冠集團、吉鑫科技、山東龍馬、歌博鑄造、通裕重工、一汽鑄造等。 由于環保政策趨嚴以及鑄件自身擴產周期較長,近兩年國內鑄件產能增速較低,僅日月(23年鑄造產能達61.2萬噸,另外精加工產能擴至22萬噸,后續還有22萬噸)、廣大特材(技改20萬噸鑄造+15萬噸精加工,22年達產)、金雷(23年新增15萬噸)、宏德(IPO1.2萬噸)有擴產計劃。 海上風電整機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2021年中國新增海上風電裝機14.2GW,其中上海電氣(SH601727)、明陽智能(SH601615)和金風科技(SZ002202)三家供應了市場上超70%的份額,同比增長386%。 世界主流風電機組整機商海上風電大機組代表機型: 海 纜 海纜是海上風電重要環節。結合海風深遠海化大趨勢,海纜未來存在技術和價值量持續迭代空間,且依然具備降成本空間。 海纜行業具有較高的準入壁壘,先發優勢明顯,競爭格局穩定。 國內具有海纜業績的只有東方電纜、中天科技、亨通光電、漢纜股份、寶勝電纜、起帆電纜、萬達電纜。 其中,東方電纜和中天科技是雙寡頭,CR2約70%。 500kV交流海纜電壓等級高,絕緣厚,對絕緣材料、導電材料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僅東方電纜、中天科技、亨通光電具備生產能力和運行業績;高壓直流海纜方面,只有東方電纜、中天科技有運行業績。 隨著海上風電建設規模增加,風場會逐漸建在更遠、更深的海域。中國目前項目的離岸距離主要在20-30km,普遍少于歐洲國家。即使是海岸線同樣長的美國,新建項目的離岸距離也在增加。 預計未來中國海上風電項目中深遠海的占比會逐步提高。深遠海化也影響了建設成本,主要增加了基礎和海纜的費用。 海上風電運營商 海風產業鏈下游主要是海上風電的運營商。 與陸上風電相比,海上風電的運營商更加集中,運營商中大型央企占據絕大部分比重,地方能源集團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占據少部分份額。 同時具備技術優勢、資金優勢和資源優勢的大型央企在海上風電開發中具備絕對的主導地位,而隨著海上風電技術的逐步成熟,擁有當地資源優勢的地方能源集團也逐步加快海上風電的開發步伐。 運營商中大型央企占據絕大部分比重,裝機量居前的公司主要包括國家能源集團、華能集團、國家電投、大唐集團、中廣核等。三峽能源、福能股份、中閩能源、龍源電力、廣東粵電能源集團在海上風電運營成長進度加快。 和陸上風電、光伏產業一樣,海上風電產業的發展是不斷追求更低度電成本的過程。只有新能源的性價比提升,才能讓開發商獲得足夠的投資回報率,推動新能源不斷取代傳統能源。 海上風電可開發資源更豐富,深海化、風機大型化背景下,海風增長前景或更優。結合在各沿海省份的重點規劃,“十四五”期間我國海上風電裝機規模或延續較快增長節奏。 @今日話題@雪球創作者中心#今日看盤##股民日常##海上風電# 最后一只北極熊: 懸賞888.88刀了求2023年最看好和值得買入的個股,大家又有機會賺零花錢了,還是老規矩推薦的股票數量不限但要求如下:1、股價還在底部沒被市場演繹的,像新能源汽車的歷史高位股寧德時代(SZ300750) 、光伏類的陽光電源(SZ300274)和核心資產類的貴州茅臺(SH600519) 等這類的公司,由于性價比不高就不要再推薦了;2、推薦的股票類型可以是成長股、周期股、困境反轉股甚至價值股等等,對于成長股最好增速在30%以上,PEG小于1的;對于周期股和困境反轉股最好是目前基本面已經出現邊際改善邏輯的,股價當前下跌空間有限而上漲空間無限的;對于價值股最好符合業績和分紅的確定性強;3、把推薦的股票核心理由詳細寫出來,當然三五句話也可以只要邏輯足夠清晰;@今日話題@雪球創作者中心#信創股持續飆升,如何挑選計算機主題基金?# #周期股# #新能源汽車# 彼得林奇投研: 一、電力中長期交易與電力現貨交易 早期的電力市場化交易主要指電力中長期交易。為了解決不同時期的電力需 求,除中長期交易的年度和月度合同外,電力現貨市場也引入了更為靈活的日 前,日中和日內交易。往常的電力市場中只能采用偏差考核的方式對電量需求的 突增進行測算,無法將電力市場需求的波動反映到價格上面。在引入電力現貨市 場后,用電高峰期現貨市場內進行的電量交易會抬高電價,電量需求變化能較快 的反映到電價上,新的價格機制逐漸形成。 最新的政策在引導中長期市場與現貨市場進行融合,將原來的分散結算機制 轉變成整體結算機制。在此影響下電價將真實反映市場供需。帶來的好處包括: 需求端因為價格過高而節約用電,供需之間產生第三方儲能機構,完善電力市場 結構。同時文件也提出了向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體系過渡的建設意見,意味著將 來電力體制內的特高壓電網及相關的開關變壓器產品的需求將面臨明顯增長。 因此在未來,電力渠道的建設尤為關鍵。特高壓的龍頭承包公司包括國電南 瑞、平高電氣和許繼電氣等,后續會專門介紹。除渠道建設外,電表等需求也會 面臨增長。市場化電力交易意味著頻繁的的電價波動。未來電價交易的頻率有望 從半小時、15分鐘突破到5分鐘。現有電表的精度及強度將不能滿足高頻率的電 價波動需求了,因此未來電表設備將面臨大規模的更換,我們對電力市場化交易 對電力設備的影響持較為樂觀的態度。 政策文件中也明確提到了要加快推動新能源參與電力現貨市場,同時推動儲 能、分布式發電、負荷聚合商、虛擬電廠以及微電網等新興市場主體參與交易。 (1)儲能。儲能是解決電力市場供給端與需求端差異的第三方服務商。現 貨市場運行后儲能機構會非常受益,因為現貨市場帶來的價格波動能為儲能機構 帶來賺取差價的盈利空間。儲能市場發展的核心原因其實是清潔能源的過剩問 題。比如三北地區的棄風棄光率持續攀升。解決這個問題的核心是要讓用戶從過 剩的清潔能源中找到盈利的空間,所以實際上在電網的改造中儲能的改造是第一 優先級。 市場化交易產生價差以后,風光運營商受損的是價格,而受益受的是電量, 我們預期短期內受損會大于受益,長期受益會大于受損,并且長期來看政府也會 采取措施支持新能源運營商。因為在完成3060整個能源體系轉化的過程當中, 首要目標是實現足夠多的清潔能源上網。所以新能源設備,比如光伏風電,儲能 等這些需求是逐漸增長的,新能源運營商長期內收益會大于受損。 建設電力現貨市場的根本目標就是進一步推進電力市場的清潔化,并在清潔 化推進的過程中解決新能源發電時間錯配的特性。儲能市場能夠解決新能源發電 時間錯配的問題,因此可以從中獲益。 (2)負荷聚合商及虛擬電廠。既是用戶又是供電者,擁有儲能和發電兩方 面的技術。主要的作用就是進行電量的調峰削峰填谷,從中獲利,同時也可以改 善需求響應。 (3)微電網。如安科瑞等。 除了清潔能源外,我們也關注火電相關公司的受益情況。由于電價市場化和 清潔能源電量的增加,火電電量會相應減少。隨著電價市場化,火電公司用煤量 可能會下降,此外長協價格在未來也會提升,使得煤炭的發電成本下降。未來火 電公司可能還會從輔助服務市場獲得收益。將來由于新能源發電的不穩定,大量 接入后整個電網系統也會變得不穩定,對于火電的調節能力就有了更大的需求。 且隨著新能源發電量的提高,火電的調峰調頻也相應會收取服務費用。往未來 看,火電公司會面臨諸多利好,盈利的反轉是毫無疑問的。火電推薦公司包括華電國際、華能國際、建投能源、保新能源、皖能電力、粵電力。估值方面,明年 不少公司估值會達到10倍左右。如果長協執行的比較徹底,現貨調整較多,這 些公司的估值可能會降到10倍以下。 二、電力設備和新能源相關分析 整體情況 隨著硅料價格的暴漲,光伏訂單收益率下降,不太適合實行波動性電價,近 兩年電價的定價機制都是以煤電脫硫煤標桿電價作為基準不進行其它調整。但是 隨著未來組件價格下降到1.7-1.8元/瓦,電價會有相應的調整政策。同時,雖然 現在的新能源賺錢效應好,但是它明顯的超額收益會被現存的電力機制給調低, 導致整個電力的收益率處于一個比較平穩的狀態。目前主要的任務是要將邊際供 給決定價格轉化為邊際需求決定價格。 新能源配儲 儲能可以獨立參與市場化交易之后,儲能的電量只占到整個新能源發電的 10~20%,儲能電量只會在價格較高對時期進行市場交易,因此可以明顯改善儲 能的邊際收益。市場電價差越大,儲能收益率越好好。如果儲能對于光電新能源 配套的收益率是正的,那么市場主體進行儲能配套的積極性會更高。 政策對新能源利好 風光發電占比4年CAGR10.67%,9年CAGR8.50%,這其中新能源消納是最根 本的問題。市場化交易對于新能源電力的消納能力可能比儲能還要大。市場化交 易恢復了電的商品屬性,增強了電網的調節能力。市場化程度提升,集合能源的 調峰作用更加明顯,所以對于新能源的中長期的消納來說,電力市場化的推進這 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利好政策。 三、特高壓建設 整體情況 主網尤其是特高壓等環節依然會是電網未來幾年非常重要的投資方向。特高壓建 設主要驅動力是風光大基地的快速推動。直流特高壓的建設工期一般在兩年左 右,最快可以壓縮至一年半,但仍然會長于風光大基地的建設周期。對于不同批 次的大基地來說,一期基地周圍已投運的特高壓利用率有一定的挖潛提升的空 間。但是二期以及后續的大基地就需要新建特高壓來支持清潔能源的外送,因此 對于特高壓的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交流特高壓方面,交流特高壓的網架可 以更好地承載直流特高壓。強直配強交使得直流特高壓建設上量的同時,交流特 高壓的建設也會加速。 電網設備建設進度 新線路方面,金上到湖北這條線今年年底會核準開工。明年廣東、山東、寧夏、 重慶等直流線路,和黃石等交流線路會陸續核準開工。從23年到25年,將有10 條直流和16條交流的建設投資,合計金額會在2,600億元。23年到25年是特高 壓業務以及設備尚收入確認的高峰期 智能電表產業情況 智能電表產業近幾年處在升級上行的階段,主要受電表壽命和能源互聯網背景下 電網智能化升級的需求推動,從招標的情況來看,今年22年是招標了256億元, 同比增加了28%。2023年到2025年,智能電表依然處在一個替換升級的上行的 階段,年均招標金額的復合增速預計在20%以上。 電力市場化改革對于智能電表計數的影響 電力現貨市場的智能電表精確度會進一步提高,價格會在1000億-2000億元。 目前第一批的8個省和第二批的6個省已經裝上滿足現貨市場條件的智能電表, 第二批另外一半在裝表初期。智能電表一半的市場空間已經安裝完畢,剩下的一 半市場可進一步挖掘。 推薦標的: 直流特高壓核心設備:國電南瑞、聚集電器、中國西電 交流特高壓核心設備:平高電器、中國西電 調度系統:國電南瑞、東方電子、集成電子 配網自動化:國電南瑞、許繼電氣、東方電子、宏利達、四方股份和集成電子 智能電表:聚華科技 電力市場化交易軟件:國電南瑞 四、儲能 整體情況 電力現貨新政使得儲能市場空間間接擴大。現貨市場不同價格波動體現出來之后 是拉大了電價差。儲能在現貨市場收益本質上是電價差套利,收益率有望在目前 的3%左右上升。對行業來說,國家首次確立獨立儲能的商業模式,承認了儲能 在電力市場交易的主體地位,未來是整個電網系統的重要構成。 國內儲能市場測算空間目前主要是強配邏輯。21年國家各地出臺的風光強配儲 能配比是10%,實際上比例只有在3%左右。國內儲能收益率相對來講較差(6- 8%)左右,根源是商業模式不通,目前政策較差(火儲聯合調停收益率在20% 左右)。美國加州地區儲能IRR可以達到30%左右,是因為海外已經完成市場化 改革。未來,電改速度加快,21-25年儲能CAGR會高于70%。 儲能核心矛盾 (1)強配缺乏經濟性。(2)碳酸鋰價格一直處于高位,超過預期(預計40-50 萬元,目前在60萬)。導致國內觀望情緒濃重。10月國內大儲招標量達到 74GWh,今年年底落地的在15GWh左右(落地2+GWh,在建9+GWh)。儲能 項目一般是3個月,10月沒有開工的話,今年大概率落不了地。 強配趨勢展望 上個月開始,強配儲能有了邊際改變。21年全球強配比例在3%左右,22年在 7%左右 明年,南方電網下屬5省強配儲能的執行力度逐漸提升。只要能達到配置10%左 右,明年儲能裝機比例能翻一倍以上。(1)靈活性資源不夠。(2)強配之前 是形式主義,風光承受不住價格。光伏硅料逐漸下降,組件價格下降后,光伏電 站收益率會上升,儲能配置比例就有可能上升。 電池 電池收益率較差,寧德時代上半年收益率6%,但下半年有望提升,原因是在減 少了一些不賺錢的單,包括電網一些招標量大,但價格低的項目。儲能電站收益 率如果上升,會帶動全行業的收益率。首先電網會大量投資,其次民營資本寧 德、陽光會跟進。 大儲是蓄勢待發的狀態,電改會為其賦能。戶儲是大儲的補充,國內應該是由大 儲抗靈活性調度,海外是戶儲。 推薦標的: 億緯鋰能、寧德電池、固德威、英維克、同飛、南網科技、派能科技、鵬輝能源、華寶新能。 五、風電 整體情況 明年陸風和海風裝機量高增是確定性較大的。短期來看陸風和海風都好,長期更 加推薦海風公司。明年陸上裝機增速在55%-100%之間,海上裝機增速在 75%-150%之間。今年招標已經達到100GW以上。能夠落地到實際交付需求的 是在90GW左右(剔除國家電投競配10.5GW)。其中,陸上75GW,海上 12GW。明年陸上裝機招標在70-80GW之間,海上在8-12GW之間。海風從交 互和并網的時間點來看,今年將制定完1.68GW,明年將制定8.63GW以上。截 至11月份以來,已經有3個海風項目在全容量并網。山東、廣東、浙江是有海風 補貼的省份,可能會有年末集中并網的情況。 價格方面 目前風機含塔筒的價格是有所下降的,主要是因為三一公司報低價搶訂單的現 象。但這應該是個短期的情況,一旦三一拿標量達到年初制定的目標,之后報價 不會這么激進。明年年初價格可能有所提升。 不含塔筒的風機價格目前是有所回升,目前有出現2000及以上的價格(之前 1500-1900之間)。 展望明年,海上風機價格可能會持續下降,年初報價在3000-4500之間。其 中,北方地區在3800,南方地區在4500。不到一年的時間,海上風機價格以及 出現了明顯下降。目前,上東是在3200,福建、廣東在3400左右。 對應原材料價格 葉片主材之一環氧樹脂價格在持續下降,較年初下降了36.4%,到了15900元/ 噸的價格。鋼材價格較年初也有明顯下降。 推薦標的 海風明年是個大年,從中長期看,海纜和管裝是復合增速比較高的環節。海風大 型化空間較大,去年單機容量在5兆瓦左右,今年在6-8兆瓦之間,后續單機容 量可能達到15-20兆瓦。同時,裝機空間也較大。海纜和管裝在大型化的趨勢 下,是單瓦價值不那么受損的環節,甚至海纜的單瓦價值可能提升。 建議關注:東方電纜、大金重工、海力風電;短期推薦葉片:時代新材、中材科 技、天順風能、南高齒(中國高速傳動);軸承:新強聯、恒潤股份、長盛軸 承;膜具:雙一科技 六、電力運營端 電力市場化改革最重要的是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現貨市場除了分時節點電價的 體現之外,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上網端整體電力價格中樞的變化。廣東電力市場 中,2021年11-12月,電力供需整體較緊張時,現貨電價較基準電價平均上浮 50%左右,2022年1-10月供需趨于寬松,上浮比例20%,同時在春秋季、節假 日等負荷低谷,現貨電價低于基準電價,整體較為準確地反映了電力供需的情 況。電價信號一方面可以指導系統投資(包括電力供需在時間、空間上的分布是 否平衡,儲能、調節電源是否充足),另一方面可以實現系統效率最優,讓低成 本的電源多發電。 新能源 在高比例新能源發電的區域,進入現貨市場會帶來上網電價受損,因此必須配套 碳市場(綠電交易)的完善才能實現收益率的穩定。8月工信部和國資部發布了 《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碳排放核算體系實施方案》,靜待新能源環境價值通過綠電 溢價體現。 水電 目前水電是電力系統中綜合電價最低的機組。短期來看,水電大規模進入現貨市 場的概率較小;但現貨作為價格標桿,對于中長期交易能夠帶來一定的價格指 引,看好未來水電價格中樞的長期平穩上移。現貨市場同時可以加速水風光一體 化項目的推進。 核電 核電本身沒有很好的調節能力。它主要作用在于平穩發電,提供基荷。如果核電 進入現貨市場,日內較難調節;但核電夏冬利用小時較高,負荷高峰發電比重較 大;整體價格影響可能偏中性。 火電 目前是市場電交易以及現貨交易比例最大的電源品種,也是最重要的基荷能源。 同時,火電+靈活性改造的模式為系統提供輔助調峰服務。火電會是最優先、最 直接受益的電源。 推薦標的 火電:華電國際、華能國際、建投能源、保新能源、皖能電力、粵電力;水電: 華能水電、長江電力;新能源:三峽能源、龍源電力;核電:中國核電。 七、儲能運營商 整體影響 (1)抽水蓄能:之前電量和電價都是規定好的,幾乎不賺錢。進入現貨市場之 后,電價和電量的彈性大了許多。由于抽水蓄能屬于較可控電源,價差的賺取會 比較大。 (2)電化學儲能:以前是有調峰輔助市場,調用調度的時間都不清 楚。進入現貨之后,可以靠供需關系預測,交易更加自由可控。峰谷價差拉大之 后,電化學儲能套利機制會更好。(3)同時,探索建立容量補充機制,讓儲能 發揮支撐電源的作用。 推薦標的:南網儲能,固德威,陽光電源,科陸電子,科華數據,英維克,同飛 股份,三花智控,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南都電源,安科瑞。 中國高速傳動(00658): 中國高速傳動 月報表 截至二零二二年十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網頁鏈接 老范價值投資: 1 產業鏈安全需求突出,國產替代或迎增量政策支持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建設制造強國。 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問題,國產替代方向將迎來增量政策支持。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這是近 20 年來,我國首次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提出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并兩度提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制造業規模穩居世界第一位。但同時要認識到,在高端制造領域,我國產業鏈仍較高程度地依賴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在新時代新發展時期,供應鏈產業鏈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在重要產業鏈供應鏈領域實現自主可控勢在必行,高端制造國產替代方向或將迎來增量政策支持,高端裝備制造業將受益。 “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提升八項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推進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強化基礎設施支撐引領作用,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2.1 主動去庫存或進入尾聲,被動去庫存漸行漸近 按照庫存周期理論,我國工業企業目前正處于主動去庫存階段,或將于 2023 年下半年進入主動補庫存階段。 庫存周期可劃分為四個階段:被動去庫存、主動補庫存、被動補庫存、主動去庫存,其分別對應基欽周期中的復蘇、繁榮、衰退、蕭條。我們利用工業企業營業收入代表市場需求,利用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代表庫存情況,發現自 2002 年加入 WTO 以來,我國已經歷五個完整的庫存周期,平均每輪周期耗時 40.2 個月。 由圖 2 可知,目前我國工業產品需求與庫存雙雙下降,表明我國工業企業目前正處于基欽周期中的主動去庫存階段。 我國第六輪庫存周期開始于 2019 年 12 月,截止 2022 年 10 月,已歷時 35 個月,以 40 個 月為一個周期計算,我國或將于 2023 年二季度進入第七輪庫存周期的初始階段——被動去 庫存,并在 2023 年下半年進入主動補庫存階段。 1)被動去庫存:需求開始活躍,但企業未能及時響應或開工速度尚處于逐步恢復過程,由于銷量的增加導致庫存被動減少。 2)主動補庫存:需求旺盛,企業對未來前景充滿信心,不斷擴展開工率以及產能,主動增加庫存以應對銷量的增加。 3)被動補庫存:需求開始下降,或者真實需求難以跟上企業開工擴產的步伐,企業未能及時反應,庫存被動增加。 4)主動去庫存:需求極度萎靡,企業被迫停工減產,降價銷售,導致企業的庫存開始大量減少。 制造業 PMI 庫存指標預示補庫存周期或已到來。 從制造業 PMI 庫存數據的變動趨勢來看,產成品庫存自 2021 年 12 月見頂后開始下降,2022 年 3-4 月,受新冠疫情影響,需求快速下降,導致產成品庫存被動快速上升,在 2022 年 5 月疫情影響減弱后,庫存快速下降,并在 2022 年 8 月見底,PMI 產成品庫存指標下降至 45.2%,基本降至近 5 年來最低水平。 2022 年 9 月,PMI 產成品庫存快速提升至 47.3%,相比上月增加 2.1 個百分點,或預示制 造業去庫存已進入尾聲,補庫存周期或已到來。 領先指標 M1 預示補庫存或將于 2023 年初開始。 庫存變動往往伴隨貨幣供給變動,補庫存啟動前往往需要貨幣供給增加以提供資金支持,而資金供給的減少將限制企業補庫的持續能力。 據我們觀察,每輪補庫存周期開始前,貨幣供給量 M1 均會在此之前階段性見底,每輪去庫存周期開始前,M1 均會在此之前階段性見頂,即 M1 是庫存周期的領先性指標,領先時間大概在 12-18 個月。 本輪 M1 增速在 2021 年 10 月觸底反彈,根據以往經驗,工業企業補庫或將在 2022 年 10 月—2023 年一季度末之間開始。 2.2 社融領先指標企穩放量,看好制造業需求邊際改善 社融增速變化領先于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 12-15 個月。 社會融資規模是指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中獲得的全部資金總額,主要包括人民幣各項貸款、外幣各項貸款、委托貸款、信貸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企業債券等,已成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較為準確的、創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宏觀金融統計指標。 社會融資規模能夠直接反映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企業融資條件改善后,開始購買設備等擴大生產。 因此理論上,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具備相關性,根據我們的觀察,社融同比增速變化一般領先于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12-15 個月左右。 社融增速企穩回升,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有望加速。 2022 年 9 月,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為 3.5 萬億元,同比多增 6274 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 2.6 億元,同比多增 7964 億元。 截止 2022 年 9 月底,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 10.6%,環比增加 0.1 個百分點,隨著國內疫情邊際改善、穩增長政策逐漸發力,企業融資需求有所改善,預計社融增速穩中有升。2022 年 1-8 月,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長 10.0%,環比增加 0.1 個百分點。 我國社融增速自 2021 年 10 月開始企穩并邊際改善,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有望于 2022 年 10 月—2023 年一季度開始逐漸進入加速增長階段。 進一步探究,我們發現社融增速同樣是機床、工業機器人產量、叉車銷量的領先指標。 機床及工業機器人作為通用設備,應用范圍廣泛,社融增速企穩回升時,企業加大設備投資,機床及工業機器人需求增加,產量亦加大。 根據我們觀察,一般情況下,社融增速變化領先機床產量、叉車銷量 6-12 個月,領先工業機器人產量 3-6 個月左右。 2022 年 1-8 月,我國金屬切削機床產量累計同比下降 5.8%,降幅環比擴大 0.4 個百分點;工業機器人產量累計同比下降 10.5%,降幅環比收窄 1.0 個百分點;叉車銷量累計同比下降 4.5%,降幅環比擴大 1.6 個百分點。 社融同比增速自 2021 年 10 月企穩回升,工業機器人產量從 2022 年 5 月開始企穩,之后邊際改善;預計機床產量、叉車銷量在 2022 年四季度開始企穩回升。 此外,從歷史數據來看,社融增速領先注塑機龍頭(海天國際和伊之密)營收同比增速 0-12 個月的時間,預計 2023 年注塑機行業下游需求明顯改善。 日本工業機器人訂單增速與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速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日本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在全球和我國市場都占據較大份額,其訂單情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下游需求,2022 年 1-8 月日本工業機器人訂單同比增長 10.7%,2022 年 7、8 月日本工業機器人訂單分別同比增長 21%、19%,邊際改善趨勢明顯,工業機器人需求有望回暖。 PMI 重新位于榮枯線之上,看好制造業景氣度邊際持續改善。 2022 年 9 月,我國制造業 PMI 為 50.1%,較上月增加 0.7 個百分點,重新站上榮枯線。隨著我國高溫天氣消退、電力供應恢復、疫情邊際好轉,制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逐漸恢復正常,PMI 數據已經連續兩月邊際好轉,在前期刺激政策逐漸落地、社融、企業融資條件改善,我們認為制造業景氣度已低位企穩,預計邊際持續改善。 2.3 通用設備行業估值處于低位,重點配置 通用設備板塊估值水平處于近十年低位。統計通用板塊近十年的估值,通用板塊當前市盈率 (PE_TTM,整體法)在 28X左右,處于歷史低位,當前市凈率 PB 在 3X左右,同樣也處于歷史低位。 通用設備代表個股估值處于低位。 比較各個通用行業代表個股的預期增速和對應 2023 年估值水平,發現通用設備板塊代表個股估值處于低位。例如,刀具板塊預計平均凈利潤增速在 30%以上,對應 2023 年平均估值不到 20X;機床塊預計平均凈利潤增速在 30%以上,對應 2023 年平均估值同樣不到 20X(除科德數控);叉車板塊預期平均凈利潤增速在 20% 以上,對應 2023 年平均估值只有 10X;工業機器人和伺服電機板塊估值相對較高;通用減速機板塊、注塑機板塊預期增速對應 2023 年估值水平相對合理。 3.1 機床刀具:領軍企業提質擴產,國產替代需求旺盛 工業母機大本大宗,高端數控機床國產替代勢在必行,領軍企業推動并受益于行業發展。 根據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數據,2021 年中國機床消費額為 238.9 億美元,全球占比 33.6%,是全球最大的機床消費市場。 但國內機床市場大而不強,2021年國內機床進口額為 74.6 億,同比增長25.4%,進口依賴度達31.2%。 尤其在高端數控機床領域進口依賴嚴重,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8年我國中低端數控機床國產化率已經分別達到82%、65%,而高端數控機床國產化率僅為 6%,高端市場國產替代任重道遠。 海天精工、科德數控、紐威數控、國盛智科等國內數控機床領軍企業,產品定位為中高端,在產品性能穩步提升的基礎上,將通過明顯的性價比與本土化服務優勢,推動數控機床的國產替代進程。 工業刀具耗材屬性,國產替代需求旺盛。 工業刀具是配合機床、用來進行金屬切削加工的耗材,使用壽命通常較短,幾小時到 1 個月不等。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數據,2021 年我國切削刀具市場規模為 477 億元,同比增長 13.3%。 和數控機床類似,我國工業刀具在中高端產品上仍高度依賴歐美日韓品牌,在占比約 50%的中高端市場中,海外品牌市占率超過 60%。 以新冠疫情減少國外品牌供給為催化劑,以中鎢高新、歐科億、華銳精密等國產刀具領軍企業努力提升產品質量為根基,以產業鏈安全及降低生產成本為突破口,近年來,工業刀具國產替代加速推進,進口依賴度由 2019 年的 34.6%下降至 2021 年的 28.9%,平均每年下降 2.9 個百分點。 3.2 工業機器人:機器換人帶動需求增長,國產替代加速推動 “機器換人”帶動工業機器人需求。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市場,工業機器人作為實現自動化生產的終端設備,在制造升級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與日美韓等國相比,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有較大提升空間。 2017-2021 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復合增速達到 38%。2022 年 1-8 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合計 24 萬臺,同比增長 24%。 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國產替代加速推動。 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仍被“四大家族”占據主導地位,隨著國內機器人產業鏈中上下游企業技術與量產水平的提升,下游集成廠商與上游零部件廠商相互協同包括埃斯頓、匯川技術、綠的諧波等國產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日益提升,國產替代加速推進,根據 MIR,國產品牌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由 2017 年的 24%提升至 2021 年的 33%。 3.3 叉車:順周期工業品,電動化趨勢增大行業利潤彈性 制造業復蘇,叉車需求將邊際回暖;電動化滲透率提升,增大利潤彈性。 叉車屬于物流搬運輔助設備,主要應用于制造業、物流業,行業景氣度與國家宏觀經濟發展保持正相關,在制造業復蘇過程中,預計叉車行業需求邊際回暖。 叉車行業的一大發展趨勢為電動化,電動叉車具備無污染、靈活機動性高、易操作、節能高效、全生命周期成本低等優點,將逐漸替代內燃叉車。 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工業車輛分會數據,2021 年國內叉車銷量高達 109.9 萬輛,同比增加 20.4%。其中,中大型叉車(1+2+4+5 類)銷量為 57.0 萬輛,同比增加 19.5%;在中大型叉車中,2021 年電動化率提升至 22.6%,同比增加 4.3 個百分點,叉車電動化滲透率明顯加快。 相對內燃叉車,電動叉車單價較高,同等銷量下,營收及利潤水平更高,在制造業復蘇及電動叉車滲透率提升的背景下,預計叉車行業利潤彈性較大。 3.4 通用減速機: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國產企業加速追趕 減速機產量提升明顯,預計 2022 年我國減速機市場規模將達到 1321 億元。2021 年我國減速機產量為 1203 萬臺,同比增長 31.6%,2017-2021 年 CAGR 達 15.6%,減速機產量提升明顯。 2017-2021 年,我國減速機行業市場規模保持穩定上升,2021 年市場規模達到 1276 億元,同比增長 6.5%,2017-2021 年 CAGR 達 5.2%,預計 2022 年我國減速機市場規模將達到 1321 億元。 減速機行業競爭格局分散,海外廠商占據行業主要地位,國產企業加速追趕。 全球來看,SEW、FLENDER 等外資企業競爭力較強,2019 年市占率分別為 6.3%、4.1%,國產減速機國際競爭力偏弱。 國內來看,2019 年國產減速機行業市場份額排名前三分別為中國高速傳動、SEW、佛蘭德,占比 8.1%、7.9%和 3.0%。 國產減速機高端市場由 SEW,FLENDER 壟斷,國茂股份、寧波東力、中大力德等國產龍頭企業主要定位中端市場,眾多內資小型企業定位低端。 未來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為大趨勢,國產通用減速機龍頭依靠較強的產品競爭力提高市占率,并發力高端市場,加速國產替代。 3.5 注塑機:需求增長平穩,行業集中度有所提升 注塑機行業增長平穩,行業集中度有所提升。 目前全球注塑機市場規模在 700-750 億元,我國注塑機市場規模在 300-350 億元,近十年行業增速在 3-5%。我國注塑機行業市場集中度較低,海天國際一家獨大,2021 年占據國內注塑機市場份額約 50%。 我國注塑機行業集中度有所提升,CR3 由 2016 年 48%的提升至 2021 年的 69%。2021 年伊之密全球市占率在 3-4%,國內市占率提升至 9%(2016 年 4%),位居行業第二。 日歐企業占據高端注塑機市場份額,我國注塑機企業正向高端領域轉型。 注塑成型裝備制造行業的主要企業包括恩格爾、克勞斯瑪菲、阿博格、發那科等國際企業,以及海天國際、伊之密、震雄集團、泰瑞機器、力勁科技、博創智能等國內優勢企業。 德國、意大利、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占據高端注塑機市場份額,國內的注塑機由于發展起步較晚、技術制約等原因,目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正向高端市場方向轉型。 3.6 國產替代、業績彈性大相關標的 1)機床刀具:工業刀具國產替代的領軍企業中鎢高新(000657)、歐科億(688308)、華銳精密(688059)等,超硬刀具領先企業沃爾德(688028)、國產數控機床領軍企業海天精工(601882)、紐威數控(688697)等。 2)工業機器人:國產工業機器人本體龍頭埃斯頓(002747)、拓斯達(300607),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匯川技術(300124)、禾川科技(688320)等。 3)叉車:發力中大型叉車的諾力股份(603611),叉車龍頭主要標的杭叉集團(603298)、安徽合力(600761)。 4)減速機:國產減速機龍頭國茂股份(603915)。 5)注塑機:受益于行業集中度提升的國產注塑機領軍者伊之密(300415)。 1)新冠疫情反復風險。 新冠疫情將對整個經濟社會產生復雜影響,影響經濟活動及消費,進而影響通用設備行業下游需求,若新冠疫情不斷反復或大規模爆發,將影響這個通用設備板塊,對相關工業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2)宏觀經濟波動風險。 通用設備下游應用領域廣泛,因此宏觀經濟對通用設備行業需求有重要影響,如果宏觀經濟增速下降,將使得通用設備需求收縮,從而影響標的公司業績。 3)社融增速不及預期的風險。 社會融資規模能夠直接反映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社融同比增速變化一般領先于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12-15 個月左右,社融不及預期將不利于企業購買設備等擴大生產,從而影響公司業績。 MT調研: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中國高速傳動(00658):中國高速傳動月報表-嬰幼兒教育】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