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安全感缺乏?從家庭教育的因素探討,勇敢去認識那些隱藏已久的情緒:嬰兒心理發展心得

時間:2023-10-19 18:45:08 作者:嬰兒心理發展心得 熱度:嬰兒心理發展心得
嬰兒心理發展心得描述::許多人在教養孩子的時候,都會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慢慢獨立。但是,世界上卻有一群人,她們很獨立,獨立到無法跟別人深交,因為一旦和別人太靠近,她們就會出現不舒服的生理反應,逼得她們得逃開,這一群人,在和別人相處時,其實非常缺乏安全感,也就是所謂的逃避依附類型,嚴重一些的,則是所謂的性單戀。(推薦文章:芬蘭孩子的獨立自信絕對是教出來的!6個爸媽不咆哮、小孩不必乖的教養法!) 為什么他們會那么獨立 圖片來源:Pinterest@flickr.com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在孩子有需求時,能夠適時出現、敏感覺察、給予支持的父母,能夠帶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而隨著年紀的增長,孩子也會慢慢地把安全感內化到心里的一部分,獨立面對這個世界。 但是有一些家庭,她們卻以為要孩子獨立,是從小就不能讓孩子太親近,免得她們對父母太過依賴,這些孩子在得不到父母的關愛之下,確實會漸漸變得獨立,但卻沒辦法與人深交——她們害怕任何人靠近自己,就跟小時候父母不愿意靠近自己一般,與人親近是危險的。 飼育逃避依附的家庭,大略可以分成五種 圖片來源:Psydetective-貓心 第一種家庭,就是嬰幼兒長期被父母忽視的家庭。嬰幼兒被忽略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父母怕她們太依賴,也有可能是父母忙于工作,把小孩丟在一旁,使得這些小孩每次哭鬧之后,都沒有人會來陪伴自己。漸漸地,她們便把情緒給收起來了,因為她們發現,唯有自己可以陪伴自己。 第二種家庭,是缺乏同理回應的家庭,譬如孩子在捷運上跑來跑去跌倒了,父母卻說「哭什么,誰叫你自己要亂跑的。」而沒有同理孩子的處境。這樣的家庭,往往也會造成孩子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保護自己不讓別人靠近。 第三種家庭,是父母過度保護、過度掌控的家庭,從小時候要學鋼琴、芭蕾,到長大的大學科系,都是父母決定的,他們無從表達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的感覺不被重視,自然也就變得與人疏離了。(推薦文章:擔心孩子黏TT無法獨立?11個建議讓你教出獨立又有安全感的孩子) 第四種家庭,是經歷家暴、性侵、虐待的孩子,平時照顧她們的人,卻在某些時刻會變成另一個恐怖的模樣,使得她們非常害怕,只能麻痺凍結自己的感受,因為和有可能傷害自己的人求助是危險的,所以他們漸漸地就會失去感受外在的能力。 第五種家庭,則是父母失和的家庭,成天被父母要求選邊站,或是成為父母的傳話工具,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害父母吵架的元兇,只好封閉自己的情感,不再去感受自己的感覺。 給逃避依附型的一些小建議 圖片來源:Psydetective-貓心 由于逃避依附者在面臨關系威脅時,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進而壓抑自己的情緒,所以如果能夠找到愿意傾聽自己壓抑情緒的好朋友或咨商師、輔導老師,在這個時候給自己一些支持與陪伴,讓她們能夠慢慢地認識那些被凍結已久的情緒,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如果可以的話,在每次經歷逃跑的過程之后,找一個安靜的小角落,用一支鉛筆或原子筆,在空白紙上隨意涂鴉,然后詢問自己剛剛經歷了什么,會是一個有助于逃避依附者喚起自己情緒的好工具。 整理/林洧盈 發表評論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獨立=安全感缺乏?從家庭教育的因素探討,勇敢去認識那些隱藏已久的情緒-嬰兒心理發展心得】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